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无数璀璨的中华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然而,随着外来文化的引入,小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愈来愈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此情形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1: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在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基础文化知识上花费了较大的精力,然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授没有高度的重视。教师和学生为了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分数,对于语文教材中的基础文化知识进行了深刻的记忆,对于课本中古诗、文言文等内进行记忆。然而没有认识到其中多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这就表示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没有成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实践

引言

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建设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应该在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精神和知识的传播,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从小就建立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志向。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我国的传统文化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提出了“六大解放”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解放学生的思维、双手、眼界、时间、嘴和空间,让儿童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并创造知识。教师要巧妙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传统文化知识,促使学生可以充分的调动自己的各种能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激发出学生发扬和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是一篇较长的文言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晏子使楚”的整个视频片段。教师要发挥出多媒体视频的观赏特点将课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教师可以采用制作课件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小故事,并在其中设计上相应的问题。当在播放晏子在狗洞前的图片和晏子面对楚王的图片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内容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描述。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单靠学生的自主思考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将图片和原文进行结合,如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思考难度。在看图的过程中思考,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通过看文字学习课文内容,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结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刻理解。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详细的描述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到晏子机智、能屈能伸和不卑不亢的精神。

二、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的环节中,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小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丰富和积累的信息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都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取,[1]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可以推动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优质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和发展。比如在学习《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中,这篇课文的内容讲述了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其中蕴含着许多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传统文化精神,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完全可以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共同解析和欣赏这篇文章内容,从而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学生结合传统文化内容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感悟,促使学生深刻的领悟其中的精神诉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刻的被“精卫鸟”身上的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和勇敢追求的精神,在这篇課文的教学过后促使学生学习到这篇课文中所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和优质的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合作表演,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和认知能力的特点,他们对课堂以外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教材中承载着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兴趣制定合理、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来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合作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不但使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吸收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2]。比如在学习《景阳冈》这篇课文中,这篇课文内容是选自著名的小说《水浒传》中的一节。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扮演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表演文章的人物,以此来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促使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使小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武松的语言,并且体会到武松身上的豪放和英勇气盖。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特点和写作手法进行积累和理解,同时感受到文章强烈的感染力,进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许欸小古代文化的兴趣,让小学生深刻的领悟我国传统文化作品的精髓和内涵,深刻的感受到语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精神,促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游戏和表演等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对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采用三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了阐述。通过让学生领悟和感受课文中的传统文化魅力认识到弘扬和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韩静.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28):183-184.

[2]马骏. 浅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A]. 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八期)[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2.

作者:李瑞霞 赵玉琳

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无数璀璨的中华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然而,随着外来文化的引入,小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愈来愈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此情形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希望提供参考。

關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文化素养

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将重心放在教材的讲解上,使得学生的思维习惯处于单一、固定的状态。中华传统文化是多元的,包含了各个领域的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未来语文学习和成长发展夯实基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呢?具体如下。

一、深入挖掘教材,寻找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专家学者反复挑选、精心编制而成的,大多来源于名人名作,有着极为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细致观察小学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其中涉及到不少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开发,这些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利器”。对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学情,紧扣语文教材,深层次挖掘蕴藏于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并且对其进行提炼、整理以及展示,将其与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起来,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一课的时候,当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完本篇课文的感受。此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在说:“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我们不能一味地索取,而是要懂得回报,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当学生阐述完毕后,教师则可以引申出“孝道文化”。众所周知,“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通过“孝道文化”的引入,让学生学会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关心、爱护家人。又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剖析本文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事件结果,在此前提下,对蕴藏于文本的民族气节、宽广胸怀,使学生从小树立积极、向上的历史观、民族观以及国家观。

二、鼓励诵读经典,感知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些沉积着智慧结晶的言论著作,那些蕴含着深刻情感的词曲歌赋,是美文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古诗词,更是民族文化精华的有利体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也是他们学习、积累文化的黄金阶段。对此,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教师就应当牢牢把握契机,鼓励学生诵读经典,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领悟其魅力所在,进而主动参与到弘扬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列当中。例如:在教学《长相思》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搜集相关的音频,如《静夜思》诵读音频,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认真聆听。当展示完毕后,教师则可以加以引导:“明月寄相思,在诗仙的笔下,乡愁是一轮皎洁的明月。那么,在词人纳兰性德笔下,乡愁又是什么呢?现在,请大家用心诵读这首《长相思》,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让学生对这首思乡词的意境有一个新的认识。另外,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即通过各种渠道(如互联网、图书馆等)搜集主题为“乡愁”的经典作品,如《望月怀远》等,并且进行整理,在课前三分钟吟诵。长时间坚持这一做法,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思想情感,一举多得。

三、开展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活泼、好动,与生硬的灌输式课堂相比,生动、趣味的活动更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更能够吸引他们的关注,获得他们的认可。对此,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试着转变教学方式,通过更加有趣的实践活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其中,并在亲身实践中获得全新的体会。例如:在春节期间,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写对联、对对子的活动;端午节期间,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即:自主搜集与端午节相关的资料,与同伴交流、探讨,深化对端午节的认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包粽子、做香包等,使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记忆;在清明节期间,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扫墓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自我;另一方面,推动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可以在节日之外组织比赛活动,如传统文化故事讲述比赛、书法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等,这既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巩固,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革新教学思路和方法,积极寻找传统文化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并且有意识地将其融入语文课堂,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金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J].中国民商,2019,No.79(07):267-267.

[2]方玉兔.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J].明日,2021(11):0337-0337.

[3]王旭东[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构建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19,000(001):159-159.

[4]邢晓辉.关于在小学语文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6):566.

[5]文林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1,4(5):49.

作者:王瑜

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3:

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实践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保护并传承的宝藏。将幼儿教育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整合,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长远流传。本文将立足于此,对如何在幼儿园内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 传统文化 教学实践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脉,教育与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数不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教育领域,借此对各阶段的学生实施指导,是我国教育界当前重点开展的任务。

一、总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验

自教学改革推行以来,将教育工作与传统文化相整合受到了我国各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在教育体系中纳入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是一件具有极高创新性的教育工作。虽然幼儿教育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但却得益于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总结,避免一些弯路。

调查研究显示,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其他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或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已经总结了一些比较合适的策略,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很多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会为学生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在活动结束后,就不再提及,导致学生对此并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也会在一段时间后逐渐遗忘。

二、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想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幼儿园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幼儿园需要有效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与其他幼儿园构成合作关系,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选拔一些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感兴趣、自身在这一方面有经验、有理论储备或者有较高技能的教师,由其组成专业团队,共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适当加大经济投入,定期邀请一些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或者民间艺人前往幼儿园开讲座。例如,在带领幼儿了解京剧时,教师就可邀请一些当地与京剧有关的人员,例如京剧服装师、化妆师或者京剧演员,由其与自己组成“双师型”团队,共同带领幼儿了解京剧的深层精神,丰富幼儿的理解与认知。

其次,幼儿园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借此快速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一方面,幼儿园可定期带领骨干教师开展职业培训活动或研学活动,以此丰富教师的职业经验,也可对其他年轻教师形成有效的激励;另一方面,幼儿园可构建完整的管理机制培训机制,定期带领幼儿教师开展与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园本培训活动。

三、完善家校合作交流教育体系

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环境对于学校及家长提出的全新要求。对于还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来说,家长和教师是其接触得最为频繁的两大群体。所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不仅教师占据着较重要的地位,家長也同样不容忽视。而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可适当地与幼儿家长构成联系,彼此构建稳定的交流教育体系,确保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方式了解幼儿家长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家长的职业、爱好、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或者所掌握的一些传统文化艺术类特长等,奠定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前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构建家校交流群,定期在群内发布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信息,循序渐进地丰富家长对此的认识,增大家长的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整合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要。对此,幼儿园要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也要拉近幼儿家长的关系,构建稳定的家校合作体系。

参考文献:

王怀亮《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实践》,《科教文汇》2019年第7期。

作者:罗健艳

上一篇:语文审美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