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2022-12-06

第一篇:工业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教学方法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我承担了电气08501班级的《现代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每周6学时,共64学时,较好的完成了这门课的教学任务。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五年制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得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具有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许多高校工科类各专业越来越多在其课程体系中把企业管理学作为专业必修课程来设置,因此课程要求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在企业管理学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认为有效的举措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合理有效地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创造出适合学生实情的案例教学模式,发挥它应有的实效。

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我按照学生的状况设计了一整套科学程序进行规范操作。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课前案例准备。在讲课之前,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案例的主题(如新产品研发管理)和相关理论。并考虑何时讲授概念和怎样讲授概念?这个案例可能产生什么作用? 案例提出了什么问题?什么才是关键性的问题? 用那些思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很可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析过程中不同的步骤需要多少时间?最终形成什么样的结果和答案。

(二)组织准备。在上课前仔细阅读材料,了解案例。并对本小组讨论、分析、提问以及建议采取的措施准备好可行性方案。教师在这一过程负责监督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理论讲解和案例初步分析。学生在经过认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把自己分析的结论、观点及其理由形成初步案例分析报告,带着问题进课堂听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初步分析。教师要针对某一专题的重点切入案例事例,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把握。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手段,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可能方法和途径。

(四)组织课堂案例讨论。学生在听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初步分析后,结合小组初步案例分析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讨主题,提出若干思考问题,可以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讨论,推举主发言人,其他同学做补充。也可课堂全体讨论。还可以采用一些灵活形式,如设置角色,安排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通过相互演示,讨论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案例讨论前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民主发言的气氛和环境,在讨论过程中不宜过多干预。坚持学生主体,要求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发言时不要有顾虑,但要限制思考和讨论的范围,漫无边际的争论不利于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必要时作启发性的诱导和提示,引导学生针对案例从多角度进行讨论、探索,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

(五)案例讨论总结。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位同学的发言作好记录,加以归纳、总结。讨论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及时进行分析,讲解,梳理思维过程,评价学生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比较各小组的表现。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是否热烈、踊跃,争论有否展开、深入,问题分析是否透彻,是否引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指明方向。

(六)课外案例作业。案例讨论总结,教师应按小组或个人布置案例作业,要求学生在案例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在小组内部继续讨论分析,依据有关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写出最终案例分析报告书。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也能提高他们的总结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七)进行案例考核。在课程结束后的卷面考试中,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一般占总分的30%左右)考查学生对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全面评价每个学生的案例学习的效果和分析问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八)经验总结与推广。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分析案例教学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及时更新和完善案例,及时发现案例的讲授方法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变。并认真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使案例教学方法逐步成为现代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

第二篇:郑州轻工业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条例

(郑轻院[2005]6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1998]3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 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教学管理同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三个永恒的主题,是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其基本任务是:

1、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2、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3、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

4、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第三条 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等,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第四条 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教学辅助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健系统等。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要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心,积极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等三育人原则。

第五条 学校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中占有合理的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人。

第六条 学校的本科教学管理系统分为学校、院(系、部)(以下简称院系)、基层教学单位等三级管理。

第二章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第七条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八条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条件,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并依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要求,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其基本原则是: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

2、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

4、因材施教的原则;

5、整体优化的原则。

第九条 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

1、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

2、修业年限;

3、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学时分配、教学方式、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

4、教学进程安排;

5、必要的说明。

第十条 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般程序是:

1、 广泛调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论证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2、学校教务部门提出学校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和原则要求;

3、专业所在院系负责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经学校主管领导审核,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下发执行。

第十一条 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

1、学校教务部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下达每学期的教学任务;

2、各院系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安排任课教师;

3、学校教务部门对各院(系)的教学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审核,并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按计划严格执行;

4、对审定后的各类教学任务,开课单位和任课教师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按照规定程序执行。

第三章 教学运行管理

第十二条 教学大纲的制定。各类教学大纲是保持教学工作的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1、基本教学目的;

2、主要教学内容;

3、学时安排;

4、考核内容和方式;

5、其它必要的说明。

第十三条 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的基本形式,是院(系)、基层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该环节的主要管理工作包括:

1、聘请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符合规定要求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被选聘的新开课或开新课教师必须经过必要的审核或培训;

2、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制订教学日历和教案;

3、组织教师认真参加教学研讨例会,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交流教学经验;

5、奖励或表彰教学先进。

第十四条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须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实验课所开实验应减少单一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论文)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个专业至少建立2-3个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第十五条 文化素质教育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文化素质教育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具体实施办法按学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与要求进行落实。

第十六条 日常教学管理。由学校教务部门制定并严格监督执行教学计划运行表(课表),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各院系应严格执行课表变更的审批程序,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故,并向学校报告。

第十七条 学籍管理。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成绩及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严格执行学校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应重点管好成绩和学分,做到完整、准确、规范、及时。

第十八条 教师考核管理。教师考核管理主要由各院系具体实施,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及效果、教书育人、教学改革与研究和其它工作。应认真核算每学期的教学工作量,并记入个人档案。

第十九条 教学资源管理。做好教室、实验室、场馆等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和规划建设。合理确定投资计划,认真搞好设备维修、报废,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设备、器材的充分利用。 第二十条 教学档案管理。按学校有关规定建立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务部门及各院系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教学档案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教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

第四章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第二十一条 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不断改善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和外部因素(方针、政策、体制等),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二十二条 提高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观点,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的观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观点。

第二十三条 搞好教学工作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招生、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过程、教学辅助过程、科学化考试等五个方面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四条 建立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充分利用校、院系两级督导机构,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掌握教学状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管理。学校要认真组织进行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如实通报检查结果,加强整改措施。

第二十五条 建立必要机构,开展经常性教学工作评价。学校要按照《郑州轻工业学院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对各教学单位进行教学工作评价,还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自评,要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第五章 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第二十六条 教学基本建设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等。

第二十七条 学科和专业建设。科学规划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体系,拓宽本科专业口径;重视发展应用学科和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更新传统学科专业,适度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加强学科专业的整合,发挥学校优势,办出特色。

第二十八条 课程建设。加强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制定建设规划,明确总体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建设;要以建设精品课程为中心,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要重视系列课程建设和专业平台课建设,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第二十九条 教材建设。根据我校教材建设规划,加强文字教材、实物教材、视听教材和多媒体教材建设和规划工作。优先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并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改革,依据教学大纲抓好讲义或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

第三十条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坚持校内外结合,搞好全面规划。实验室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集中力量建设好公共的、基础性实验室;做好实验室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组织实验室的验收,检查评估。加强与实习基地单位的合作,巩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第三十一条 教风学风建设。教风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把教风学风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逐步形成好的传统。通过严肃的教育和严格的管理,坚决制止作弊等不良行为,纠正不良风气。

第三十二条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制定并完备教学基本文件,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要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包括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制度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

第六章 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第三十三条 健全教学工作的校级领导体制。学校教学工作由行政一把手全面负责,校教学工作主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主持日常教学工作,并通过各相关专门委员会和职能部门的作用,研究、决定教学建设、管理相关问题,统一调配学校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统一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信息反馈,实现各项教学管理目标。学校领导要讨论决定有关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政策、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要建立教学工作会议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的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第三十四条 教务部门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教务处在教学工作主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学校教学的宏观管理、组织和监督工作。教务处的工作状态反映一个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状态,学校应健全教务处的科室结构,配备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明确组织教学改革和建设的责任,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在系级教学管理机构中,由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全面负责本部门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工作,教学工作分管领导主持日常工作。各系可设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在教学院长(系主任)的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

第三十五条 重视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教研室是组织教学、实施教学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及其他环节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组织学术活动;组织师资的培养提高,分配教师工作任务;配合相关实验室、资料室的基本建设。

第七章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第三十六条 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及教师的共同任务。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工作,应当做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为重点,把教学研究与提高管理队伍的水平结合起来。

第三十七条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要紧密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要坚持“三个面向”,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深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努力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05年8月18日

第三篇: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规范学校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合肥工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公共基础实验教学条件,改善专业实验教学条件,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符合实践能力标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章 经费来源

第三条

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下拨到学院的教学经费,项目总经费低于20万的由此支付;

(二)学校财务预算的教学条件建设经费;

(三)教育部下拨的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

第三章 建设方式与建设原则

第四条

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建设采取项目立项方式实施。学校将建立本科条件建设项目库,在以后的年度预算中重点安排项目库项目,没有入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年度财务预算。入库项目内容应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布局相一致,与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一致,与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相一致。应当坚持以下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各学院在申报项目时,要从全局出发,应充分考虑各专业实践能力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做好本科实验教学长远规划,按照课程建设和实验平台建设要求,根据轻重缓急,梳理实验教学条件建设项目。

(二)改善提高,均衡发展。根据学校各专业实验教学基本状况,按照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保证重点,促进各专业均衡发展的要求进行建设。

(三)联合共建,开放共享。鼓励学科专业方向相近或拟申报项目相近的学院联合申报,建立共用平台,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四)结合评估,优先建设。为鼓励各专业积极参与评估认证,对于主动申请参加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级评估的专业,将优先立项建设;对于已进行过校内评估的专业,也将分批立项建设。

第四章 建设范围

第五条 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的主要范围有:

(一)改善实验教学基础薄弱,教学基本支撑条件不足、现有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或者难以共享的项目;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开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科研潜能及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前瞻、特色和长效的项目。

第六条

对于结合评估、认证的项目、学生受益面大的基础实验教学建设项目、联合共建共享的公共平台建设项目、新建专业实验教学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资助。

第七条

经专家组评议,认为应进行重点或优先支持的项目。

第八条

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建设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实验教学小型仪器设备购置(设备单价范围为0.1万元-20万元,超出此范围一般不予批准)、实验教学环境条件改造和实验配套设施完善,不能用于科研设备购置和实验耗材购置。

第五章 建设项目类型

第九条

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建设项目共分两类:

(一)常规型项目:学校公共基础实验室实验教学条件建设项目,常规型项目单独排序,优先建设;

(二)竞争型项目:除学校公共基础实验室外的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条件建设项目,将由专家组依据建设原则和资助范围,结合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等综合排序。

第六章 项目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十条

项目按照入库项目遴选、专家评审立项、项目组织实施、项目验收评价四个阶段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教务部教学办公室主要负责各学院实验教学基本状况的核查,项目申报的初审、组织入库项目的遴选、组织评审、项目实施监督、组织项目结题验收等工作。

第十二条

研究生院实验室与基地建设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的招标采购,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的采购等。

第十三条

项目评审专家组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组成,主要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论证评审和结题验收评估。具体为:

(一) 对已入库建设项目进行答辩评审,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评审;

(二) 对申报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及项目实施的配套条件进行审核;

(三) 确定入库项目的建设时间、资助批次、资助额度;

(四) 对项目建设内容、范围提出意见和建议,确定拟立项建设项目;

(五) 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和效果评估。

第十四条

学院是实验教学条件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根据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项目执行方案,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学院主要负责人、项目申报负责人全面负责申报项目的组织领导和建设实施。

第十五条

学院在完成资产购置后,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学院及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入账;自制设备项目应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竣工财务决算编报以及按照规定办理资产移交,并根据资产的相关凭证或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七章 项目申报

第十六条 项目以学院为申报单位组织申报,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实验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本科实验课程建设或实验平台建设为基本申报内容。

第十七条 申报学院需填写《合肥工业大学教学条件建设项目申报书》,并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申报。

第十八条 学校定期受理各学院提交的项目申请,有在建项目的学院,涉及同一个专业的只能在项目建设完成并通过学校验收后,方能申报新的教学条件建设项目。

第十九条 学院可同时申报多个项目,但需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第八章 审批程序

第二十条 教务部教学办公室根据各学院基本实验教学条件及运行情况,组织专家组对申请项目进行审核、考察、会审,将符合资助范围的项目纳入“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建设项目库”。根据项目的论证情况、紧迫程度,提出初步排序资助意见。

第二十一条 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分批组织对已入库项目进行现场答辩,由专家组进行评审评议,确定拟立项项目建设内容及资助额度, 拟立项项目名单在学校范围内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第二十二条 公示无异议后,报校长办公会审议。由实验室与基地建设办公室按照校长办公会决议精神正式开始立项建设。

第九章 项目验收和效果评估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执行单位应于项目执行完毕后一年内申请验收,填写《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条件建设项目验收书》,提交教务部教学办公室,确定验收的具体时间。

第二十四条 教务部教学办公室组织项目验收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教务部、研究生院、财务部、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人员组成。

第二十五条 验收专家组对项目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考察,包括听取项目组报告;查阅项目申报书、项目执行方案、项目验收书、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开出记录、学生实验报告等材料,以及仪器设备的资产和相关技术档案资料;现场设备演示、测试、测量等检查。

第二十六条 验收专家组要对验收项目的预期目标、预期效益、项目质量、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考察,做出验收是否合格的明确结论,对实验项目的改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实验教学改革的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填写项目验收报告。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应在项目验收报告中明确指出不合格的内容。

第二十七条 对于未达到立项申报要求或未达到预期建设目标的项目,要限期整改。整改后写出整改报告交教务部,重新组织验收,整改后验收仍未通过的项目,除继续整改外,暂停学院其它入库项目执行和新项目申报两年。

第十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项目立项后,应严格按照获批的项目申报书中建设方案执行,不得随意改变实施方案。

第二十九条 项目建设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项目建设过程中一般不得更换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发生变化时,应经过教务部批准备案。若因更换项目负责人造成项目不能按期完成或造成项目重大损失,将追究相关责任人和项目负责单位分管领导的责任。

第三十条

项目完成质量将作为申报同类项目和对学院本科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 各学院要加强对购买的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利用率,这也将作为申报其他教学条件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其它行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教务部教学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签发之日起实行。

合肥工业大学 2015年3月15日

第四篇:洛阳冶金工业学校 洛阳耐火材料技工学校教学档案管理

洛阳冶金工业学校

洛阳耐火材料技工学校

教学档案管理

1.0 教师业务档案: 1.1 个人简历; 1.2 工作量统计;

1.3 考核鉴定(教师考核鉴定表、教学检查、听课评议情况记录);

1.4 学术水平(论文、本人编撰出版的教材、科研或教学成果); 1.5 职务动态及奖惩情况; 1.6 其它。 2.0 教学资料档案 2.1 会议类:

2.1.1 教务处会议记录; 2.1.2 专业组负责人会议记录; 2.1.3 教师大会记录;

2.1.4 教师、班主任座谈会议记录; 2.1.5 学生座谈会议记录。 2.2 计划类:

2.2.1 教务处工作计划及总结; 2.2.2 教务处学期工作计划及总结; 2.2.3 教学计划; 2.2.4 教学大纲; 2.2.5 学期授课进度计划;

2.2.6 教师进修培训计划及考核办法。 2.3 记录和统计类: 2.3.1 教学质量检查及分析; 2.3.2 学生成绩动态及分析;

2.3.3 学籍一览表;

2.3.4 调课代课记录; 2.3.5 月工作量统计; 2.3.6 教工奖惩记录; 2.3.7 听课评议记录; 2.3.8 第二课堂活动记录; 2.3.9 试题存档;

2.3.10 教师工作安排记录; 2.3.11 教材账目及审批手续。 2.4 行文类: 2.4.1 校、处行文; 2.4.2 上级发文。 2.5 经验类:

2.5.1 论文及教学改革经验; 2.5.2 观摩教学及竞赛资料。 2.6 大事记录。

第五篇:《工业废水处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工业废水是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是影响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自然资源能否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为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子孙后代的可持续生存,必须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积极开展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本课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主要讲授关于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的技术政策、清洁生产、废水净化技术途径、典型处理流程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牢固掌握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国民经济主要工业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和污水产生环节;各种不同类型工业废水的特点和典型处理流程。

(二)从能力方面,培养学生从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中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①具有工程观点,考虑问题时不仅注意到从理论上探索它的可能性,在实际应用中更需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同时应具有探索优化过程及改进工艺设计的本领;②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应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从教学方法上,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阐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生动性、直观性和条理性。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本课程的学习应在学生掌握一定数理、化学、微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与此同时,本课程为后续的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一)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2学时

1、 清洁生产概论

2、 清洁生产审计

3、 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

4、 循环经济

要求学生了解: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及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熟悉: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以及清洁生产审计的步骤;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实施程序。掌握: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审计、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循环经济的“3R”原则。

(二)啤酒工业生产及废水处理技术: 2学时

1、啤酒工业生产工艺及水污染源分析

2、啤酒工业废水的治理技术

3、啤酒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啤酒生产工艺和主要的原辅材料。熟悉:啤酒生产废水污染组分的主要特征。掌握:啤酒生产的主要废水来源和分类;啤酒废水的主要治理技术。

(三)酒精工业生产及废水处理技术:2学时

1、 酒精工业概述

2、 酒精生产工艺与废水来源

3、 酒精废水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4、 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 酒精工业生产工艺和主要的原辅材料。熟悉:酒精生产废水污染组分的主要特征。掌握:酒精生产的主要废水来源和分类;酒精废水的主要治理技术和资源化技术。

(四)肉类加工工业生产及废水处理技术:2学时

1、生产工艺与废水来源

2、废水处理与资源利用

3、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 肉类加工工业生产工艺。熟悉:肉类加工工业生产废水污染组分的主要特征。掌握:肉类加工工业的主要废水来源;肉类加工工业废水的主要治理技术和资源化技术。

(五)油脂工业生产及废水处理技术:2学时

1、 油脂生产工艺简介

2、 废水来源及特点

3、 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油脂工业生产工艺。掌握:油脂工业的主要废水来源及特点;油脂工业废水的主要治理技术和废水回用技术。

(六)纺织工业生产及废水处理技术:4学时

1、印染废水的产生及其特点

2、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3、印染废水治理工程实例

4、洗毛工业废水特点

5、洗毛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染整工艺流程和废水来源。熟悉:印染废水水质特点;碱减量、退浆废水的局部预处理技术和印染废水回用处理流程;洗毛工业废水废水来源及其特点。掌握:印染废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洗毛工业废水处理和利用技术。

(七)制浆造纸工业生产及其废水处理:2学时

1、制浆造纸工艺简介

2、制浆造纸工业的废水污染特点

3、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

4、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制浆、造纸工艺流程和废水来源、分类;造纸废水处理新技术发展动态。熟悉:制浆造纸工业的废水污染特点。掌握:造纸黑液、白水、中段废水、红液等难处理废水的治理技术。

(八)制革工业生产及其废水处理:2学时

1、制革工业生产工艺及废水来源

2、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简介

3、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 制革工艺流程和废水来源。熟悉:制革工业的废水污染特点。掌握:含硫废水、铬鞣废水、脱脂废水、染色废水、综合废水等制革废水的治理技术;制革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九)化工生产及废水处理:4学时

1、农药生产废水来源及特性

2、农药废水的处理技术

3、农药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4、氮肥生产及其废水来源

5、氮肥生产废水治理技术

6、氮肥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农药生产工艺过程和废水来源;氮肥生产工艺过程和废水来源。熟悉:农药生产的废水污染特点;氮肥生产的废水污染特点。掌握:农药生产的废水的处理技术;氮肥生产的废水(包括含氰废水、碳黑废水、含氨废水等)的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十)石油工业生产及废水处理:2学时

1、石油开采工艺及废水来源

2、石油开采工业废水治理技术

3、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及废水来源

4、石油化工生产废水处理

要求学生了解:采油、采气、钻井、脱硫生产工艺过程和废水来源;石油化工生产系统的设置概况及其废水来源和种类。熟悉:采油、采气、钻井、脱硫、洗井生产的废水污染特点。掌握:采油、采气、钻井、脱硫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石油化工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

(十一)制药工业生产及废水处理:2学时

1、概

2、生物制药生产工艺及废水处理技术

3、化学制药生产工艺和废水处理技术

4、中成药生产工艺和废水处理技术

5、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制药工业及其产生废水的分类;生物制药、中成药生产、化学制药生产工艺流程和废水来源。熟悉:三大类药品生产的废水种类和特点。掌握:制药工业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

(十二)机械行业废水处理技术:2学时

1、机械行业废水处理概述

2、电镀废水处理技术

3、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机械行业产生废水的分类和特点。熟悉:涂装废水和其它废水的处理技术。掌握:电镀废水的处理技术。

(十三)有色工业生产及废水处理技术:2学时

1、采矿废水处理

2、选矿废水治理

3、有色冶金工业废水处理

4、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采矿、选矿、冶炼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工艺及废水来源。熟悉:有色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水特点。掌握:采矿、选矿、冶炼有色金属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

(十四)焦化生产及废水处理技术:2学时

1、焦化废水来源、特点特处理技术

2、工程实例

要求学生了解:焦化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熟悉:焦化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水特点。掌握:焦化生产工艺及废水来源。

五、实践教学环节

本科课程无独立开课的实践环节。

六、作业(习题)要求

本科课程无作业要求,但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加强阅读同类教材和专业期刊,便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七、考核

本科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所列全部内容,以大纲所列重点为主。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使用教材: 章非娟编 《工业废水污染防治》

同济大学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目: 北京市水环境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等编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

化学工业出版社

曾抗美编

《工业生产与污染控制防治》化学工业出版社 陈忠明译

《工业水污染控制》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国有林场森林经营规划下一篇:关于企业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