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性思考

2022-09-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 “创新教育”这一培育新世纪人才的热门话题, 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那么,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夯实基础、气氛和谐、引导点拨是实施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策略。

1 夯实基础——创新的知识前提

《社会科学报》文章指出:“创新教育是指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 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是说,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 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 离开基础谈创新, 如同“纸上谈兵”, 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能力培养工作。

教学前, 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中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吃透知识点、重点、难点, 发掘智力点、教育点、构建知识树。教学时, 首先要以导游的角色引领学生去探索概念、法则、定律的基本内容及来龙去脉, 让他们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其次, 要以教练的心态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注重设置知识记忆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内容, 又要注重设置没有标准,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 以表现自己有创见的题目。要求寻求答案的方法不拘泥于一个途径, 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 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 培养他们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内容后, 我出示这样一题:在一张边长6厘米正方形的纸的边上剪去一个长2厘米, 宽1厘米的长方形后, 剩下的纸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题目出示后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思路 (如图1、2、3所示) 。不同的算法折射出不同的思维过程和思维习惯。思维的灵活性、周密性、创造性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

在这里, 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会不会, 而是学生如何会?学生所知道的也并不只是一个结果, 一种算法, 而是一个求异求新的过程。

2 气氛和谐——创新的心理准备

美国心理学丹尼尔·科尔曼认为:人生的成就至少有8 0%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低落时, 思维压抑, 会墨守成规, 甚至会产生智力发展潜在倒退的趋势;情绪高昂时, 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 容易激发起创新激情。因此教者应该想方设法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1) 要会亲近学生, 让感情融会感情。用一颗赤诚的童心去和学生沟通、交流, 用母爱般的情怀来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不摆“教师权威”, 让学生在你面前无拘无束, 思维畅通无阻, 愿意把所思所想毫无保留的告诉你。

(2) 要学会换位思考, 让思维碰撞思维。用孩子的心理来理解孩子, 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 宽容学生错误的不合情理的回答。即使是幼稚可笑、离题万里的回答, 也有一定的思维根源, 教者也要耐心听取, 说不定在这种“离谱”的回答中会迸发出科学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如在计算“17-9”时, 有一位学生用“9-7=2, 10-2=8”, 这种想法猛一看觉得有违常规, 同学们也都异口同声地说“错!”, 并比划着打了个大大的“×”。这时, 我没有简单地判断对与错, 而是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用7减9不够, 算出差2, 再从10里借2, 所以最后还剩8”并且又举了几个例子。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对此类“特异”现象, 教师如果不去耐心听取孩子的真实想法, 一下子否定了, 就极有可能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个人自学、同桌讨论、前后交流、情境表演、游戏等相结合, 尽量做到能动手的不动口, 师生间、同学间彼此信任和支持, 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这样, 学生学习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情绪热烈, 一定会萌生新的念头, 以至产生新的方法。。

3 点拨引导——创新的外部动力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认识活动, 要让学生的认识逐步完整、深刻、有创意, 教者必须发挥好自己的导向功能, 用娴熟的教学技艺引导、启迪、推动学生自已画龙、自己点晴, 想出新的方法, 创出新的思路。

(1) 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学生能想的、能说的、能做的, 要启发学生先想、先说、先做, 当学生想不出或解答有偏差时, 教者要及时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当得出正确一致答案时, 不能满足现状, 而应鼓励学生想出新方法、提出新假设, 这样, 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得到更好的激发。如, 今年小学毕业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 每小时行24千米, 7小时到达。如果要6小时到达, 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题目出示后, 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24×7÷6, 我并没有结束, 而是问:“还有别的解法么?”我这一问, 同学们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 有的说6×χ=24×7, 有的说24×7/6、有的说24÷6/7、有的说24+24÷6, 并振振有辞地说出了理由。我趁热打铁, 教育学生:“通向科学顶峰的道路有千万条, 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积极探索、思考, 就一定会开拓出色彩斑斓的通向光辉顶点的康庄大道!”

(2) 课堂提问要艺术到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的提问要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静止问题动态化, 枯燥问题趣味化.并做到适时、适度, 即抓住时机、看准火候, 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节点上提问,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激情;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拓展, 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问, 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达到激活思维的最佳效果。

人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能, 学生时期是接受教育、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 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时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 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不断涌现, 也才能有望成为具有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到了重要位置, 要求我们必需立足实际, 不失时机地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起始工作的小学教师来说, 夯实知识基础、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进行适度的点拨引导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三大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创新教育,策略性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晓.朱棣文谈创新意识[N].教育时报, 1998-12-09.

[2] 施伟.抓住教材编排特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学与研究[J].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3.

[3] 蒋自军.算法多样化的实践和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4, 7.

[4] 孙学策.新时期师德修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