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艺术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网师园艺术范文

网师园导游词

网师园

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说“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建于宋朝时期,当时这座小小的园林竟然花了150万贯(1贯为1000枚铜币)。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苏州,于1174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自号“渔隐”,这便是网师园的前身。从宋朝到元明及清初的500多年间,这座花园的主人换了又换,到清代乾隆中(1785年左右),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购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为什么要给花园起名为网师国呢?据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传说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明活泼,有一次,到瞻台钓鱼,不小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宋宗元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从此,万卷堂就称为网师园了。实际上,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

【门厅】网师园住宅前后三进,规模并不大,门厅即轿厅,是旧时停放轿子的地方。轿厅旧时是宾客主人落轿的地方,一般接待时也可在此小坐待茶,所以轿厅俗称茶厅。厅正中悬有“清能早达”匾额,这是苏州现代著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的。“清能”是封建王朝官吏标榜品德,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在该厅的东侧,有一座轿子,它是由红木和竹子做成的,轿子上有很多蝙蝠的图案,象征幸福快乐。厅东有僻弄通向内厅,厅西有“网师小筑”砖额小门,通向中部山水主园。 【万卷堂】厅正中高悬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万卷堂”匾额,这无声语言告诉人们,主人不愧是书香门第,不仅家藏万卷书,而且两旁挂张辛稼的对联“紫苒夜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雪”。大厅面阔五间,这里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宾客的主要场所。若三代同堂,正中位置为祖父、祖母,东边为父母,两边为儿女;若来客,根据东为贵的习惯,客人坐东边,主人坐西边。中间置铜鼓一只,作装饰用。大厅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式明式红木家具。在天然几上陈列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以显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情趣。

大厅前天井,东西对称,种植玉兰两株,寓意玉堂富贵。春天,堂前玉兰花开,冰清玉洁,意味深远。玉兰,早春便开花,又名望春花,它是中国送给欧洲的植物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花卉。

【砖刻门楼】这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6米,幅宽3.2米,厚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不愧为“江南第一门楼”。门楼上都是蔓草图案,蔓生植物滋长延伸,蔓延不断,人们寄予它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门楼中间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藻是水草,藻耀指文采华丽,高翔是展翅高飞的意思。两侧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左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下面是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球及花卉图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福为五福临门,禄为高官厚禄,寿为长命百岁。

【撷秀楼】俗称女厅。梁架下大匾系绿色底黑色字,名曰“撷秀楼”,这是晚清著名学者俞樾写的。撷是采撷,撷取的意思,撷秀就是揽取秀色之意。古时,苏州的房屋比较矮,绝大部分房屋仅有一层,因此,当你登上撷秀楼,全园景色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天平山、灵岩山、上方山塔尖、瑞光塔等隐现窗前。女厅是晚清光绪时候建造的(1896年),它体量小,楼不高,是园主起居之所,后通小花园,是一个比较含蓄、舒适、自在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陈设富有旧时女眷活动的特色。

【梯云室】梯云室庭前西墙一座湖石叠成的峰洞假山,有登道曲折而上,可以通往书楼。这里借梯云取月之意。此室是二层楼建筑,原是园主子女的内室。再看铺地,这里尽是荷花和鱼网的图案,一是弥补了东部没有水的遗憾,二是点题网师园,这里另有蝙蝠和松鹤的图案,蝙蝠因为与幸福谐音,所以蝙蝠表示幸福,我们现在所见的是飞翔的蝙蝠与云纹在一起的形式,这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亦像蝙蝠一样自天而降的美好愿望。古语说千岁鹤,不老松,因此松鹤表示永远年轻长寿。

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了网师园的住宅区。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各个厅堂之间总有一个天井。为什么要设置天井呢?一是便于采光,古时候没有电,遇到阴雨天,室内较暗。二是便于排水,天井中有数个阴沟,因此,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不易积水。三是有利于厅内的人呼吸到新鲜空气,香气袭人。

五峰书屋】此处为南宋园主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面宽五间,书屋旧时为园主藏书读书处,楼上为读画楼,该书屋相对的天井,东西方向较宽,前为撷秀楼北墙,造园者以高墙为粉本,叠放了一座造型奇特的湖石假山,险峻秀丽。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主人借用“五峰”给这处书屋题名。五峰书屋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它于撷秀楼后,但并不处于同一中轴线,而是稍稍偏向西北,这一偏大有讲究,它把彩霞池北的建筑和东部住宅区过渡性地连接起来。五峰书屋为两层楼宇,屋前有回廊,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杆,两处门户都很小,一是使人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二是维护了东边庭院和西边竹外一枝杆的整体封闭性,不使这两处景点产生“漏气”。 【集虚斋】这里是园主修心养性读书的场所。集虚极富道家思想色彩,“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指心中澄澈明朗的境界,“心斋”为养心之所。这里园主借来标榜自己与世无涉的清高。表现其向往渔樵隐居之乐的意境。

【竹外一枝轩】走出集虚斋,穿过小天井,便来到了临水而筑的竹外一枝轩和半亭射鸭廊。竹外一枝轩原为园主子女读书写字的地方,在此读书,白天可见飘渺云彩,夜间则是秀美的月亮。竹外一枝轩额取自宋代苏轼“红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竹外一枝轩与南岸小山丛桂轩遥相呼应,一临水,一离岸,也成一条主轴线,从彩霞池南岸望来,轩像轻巧的船舫,与高大的二层楼集虚斋,一前一后,造成参差错落,富有变化。竹外一枝轩安装吴王靠鹅项形短栏,这是从栏杆坐凳变化出来的坐椅,呈现出姿态优美的曲线,形无定制的造型和具有流动美、动态美、舒展自如的线条,都给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理美感。

【射鸭廊】竹外一枝轩旁是水阁式建筑半亭射鸭廊,南临空亭,东倚山墙,西凌绿波。它源自唐代诗人王建“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诗意。斗鸭、射鸭是古代宫苑中的嬉戏之事,盛行上千年。这里借指射鸭取乐之廊,是旧时园主品茗雅集之处。射鸭廊池边假山盘紫藤,南壁墙面攀木香,是欣赏春景之处。

【看松读画轩】面宽四间,三面雕花半窗,向南一面仅以数根廊柱支持,故采光特佳。轩前两棵古木,一为白皮松,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它干枝横斜,好象一位迟暮美人,正临水照鬟。二为古柏,相传是南宋万卷堂国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高达十余米,是全园最高的景物,虽然顶梢已枯,但三个侧枝仍活,似飞龙在空中翱翔。松柏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园中的亭榭轩阁,毁而复原,已非旧物,惟有古树,不能仿建,这是悠久历史的见证。

【殿春簃】从主园曲桥朝西走,有一小门,上有砖额“潭西渔隐”。“潭西”即地西,“渔隐”是史正志万卷堂的旧号。穿过小门顿觉别有洞天,此处是一处书房庭院,为园主子女读书外,名殿春簃又称内园。“殿春”出自苏东坡“尚留芍药殿春风”句意。“殿春”指春末,“簃”指阁楼旁的小屋。整个小院占地不到一亩,但景观丰富而又不觉局促,富有明代庭园建筑工整柔和、雅谈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小院曾是芍药圃,小院西南为涵碧泉,泉名取自宋朝朱熹诗“一水方涵碧”之意。泉北有半亭,因旁边有涵碧泉而得名,此亭建于1958年,此亭倚墙而筑,体量小,与小院格局很相似,亭中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因颜色乌灰,像展翅欲飞的苍鹰,俗称“鹰石”,相传此石原为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遗物。殿春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三间,仿明式结构,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殿春簃室内陈设的家具,大多为明式。明式家具具有简、线、精、雅的风格特征。殿春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为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为一个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十分精致。,平洁的整片花街铺地与中部主园的浩深淼水成水陆对比,一是以水点石,二是以石点水,使网师园处处有水可依,特别是用河卵石组成的鱼网图案使人与渔夫联想与该园“渔隐”主题合拍。 1932年,国画大师张善子、张大千寓居殿春簃,张善子养乳虎作临本,名虎儿。可惜后来虎儿病死,葬于园中,张善子于1940年死于重庆。张大千未去世前,曾亲题《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寄来内地。现在网师园勒碑留念。1978年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友好人士来苏州参观,他们对网师园的殿春簃赞叹不已,决定仿照殿春簃建造一座古典庭院。由于是按明代建筑艺术特色设计建成,因此定名为明轩。明轩于1979年10月下旬动工,1980年4月竣工。明轩全长30米,宽13.5米,四周是7米高的封闭山墙。明轩开创了中国园林艺术走出国门的先河。

【月到风来亭六角攒尖型,三面临水。底部以黄石堆砌了三个石洞,从水底筑基,下细上粗,高出水面两米,石墩之间临空,好象深潭,亭内设鹅顶靠,供人休息,内为朱色裙板,外贴水磨砖细。亭内天花板中悬一红木宫灯,亭内悬挂“月到风来亭”篆体匾额,取自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月到风来亭座西向东,亭背后曲廊透迤,向南北两翼伸展开,仿佛亭子张开两臂迎接游人。月到风来亭中一面大镜,将明波若镜的水面,天光山色以及对景射鸭廊、空亭等秀美景色映入镜中,大有人在画中之感。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是中秋赏月最佳处,届时,你可以看到五个月亮:天上、池中、镜中、月饼和月亮桌(圆桌),月到风来亭把人与自然界的风、月、水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十分亲切。连接月到风来亭,南北有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廊,西面则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真迹,供游人观赏。爬山廊壁间嵌砖镌刻“樵风径”额,樵风即采薪归来乘着顺风,径名寓隐居之意。廊壁嵌有十块书条石。 【濯缨水阁】水阁以“濯缨”命名,突出“渔隐”主题,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后人用“濯缨”表示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濯缨水阁内有两副对联,其一为郑板桥书写:“禹寸陶分,曾三颜四”八个字,引自四个典故,耐人寻味。大意是说古代大禹对一寸光阴的珍惜,东晋陶侃勤奋谦逊的学习态度,曾子每天自我反省精神,颜子不听不为不符合法制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言论。

从濯缨水阁往东走,便是黄石叠砌的云岗,它环山有石径,后山有蹬道可供登高。山上有青枫、玉兰。

【引静桥】这是苏州最小据说也是全国最小的石拱桥,名引静桥,俗称小拱桥,誉称袖珍小桥。游人过桥三步便成,所以又叫三步桥。桥长2.45米.宽0.92米,用花岩石砌筑,桥面中心有牡丹图案。此桥是南宋遗物。引静桥是欣赏网师园中部山水主景区的最佳景点之一。古今造园必有水,网师园顾名思义,以水为主,该池名彩霞池,相传这池名是以南宋国主史正志之爱女的芳名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小山丛桂轩】从射鸭廊南头右拐便来到了小山丛桂轩,北周文学家庚信《枯树赋》中有“小山则丛桂留人”句,点出了此处意境,故以“小山丛桂”命名。这轩对小山,上植丛桂,秋时浓香四溢,香藏不散,故而此轩曾名道古轩,旧时为园主花厅,供生活起居兼会客之用。小山丛桂轩是园中主要建筑,作四面厅式,单檐歇山卷棚顶,造型轻巧,舒展飘逸,南面步柱安连续长官,北墙一扇正方形大窗,冰纹窗格中间为圆形大窗景,东西两面平墙以上均装玻璃,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回廊,既可以在轩内居坐安息,观赏周围景色,又能沿廊游览。该轩一个格窗就是一幅画,通过厅内窗格,环顾四周无数景物画面,真是“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人在画中游,山水扑进厅轩,人如在山水中生活。轩北面正中是一扇正方形大窗,窗在云岗下,使人有深山幽谷之感,窗中间为圆形大窗景,窗外重峦迭嶂,乔木丛生,真象一幅天然图画。

【蹈和馆】自小山丛桂轩向西南,有曲廊可至蹈和馆,馆额取“履贞蹈和”为名,寓平和安吉之意。此馆面东,南北三间,前有落地花窗,南北开花窗,这里原是园主宴居之所,现在辟为画廊。

【琴室】蹈和馆南面是园主平时操琴的琴室,有匾额,墙上砖刻“铁琴”,是一座别致小院。亭中间放琴桌,琴砖一方,长约一米半,宽约半米,中间漏空,四面镂以精致花纹图案,琴砖底部垫红木几架,壁间放红木挂屏,嵌云南大理石,气势磅礴。庭前堆湖石假山配以竹丛,枣树与古桩石榴盆景。庭院的西墙壁上嵌有十块扇形碑帖条书石,是同治园主李鸿裔的精美书法,这是一处封闭式庭院,幽深清静,是抚琴听曲的理想之处。

第二篇:论网师园造园艺术

摘要:中国清代园林在继承了唐宋园林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造园艺术在技术方面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地,而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北方以北京为中心,南方以苏州、湖州、扬州、杭州为中心,岭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私家园林以江南地区宅园的水平为最高,数量最多。江南叠石多,气候湿润,适于植物的生长,花卉品种也就繁多,另外,江南的封建文化比较发达,因此,江南园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最能代表当代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江南的叠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以散置、或倚砌筑作壁山等等,更有以假山作为园林主景的。江南园林的观赏植物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在院角、廊侧、墙边的小空间内散植花木配以峰石,构成小景画面,使人顾盼于不经意之间,尤为精彩。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中网师园是江南极具代表性的文人园林,我们通过对网师园的深入了解来进一步更好地理解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关键词:网师园;私家园林;古典园林

网师园在城东南阔家头巷内,原为宋代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清代乾隆年间,宋宗元买下其地,重行擘划布置,称为网师园。“网师”者,“渔翁”之义也。据钱大昕乾隆六十年(1795年)《阿师园记》载,园旁弄堂旧称王四巷,宋宗元取“王四”谐音“网师”为名,既便于众口,又寓“渔隐”之义。网师园地处城东南,当时当地水网交叉,主园内又以水景为主,所有建筑都围水贴水而建,“渔隐”之义是十分贴切的。网师园与苏舜钦所建的沧浪亭相隔不远,故有人称网师园为“苏邻小筑”,

也有人因其园在沧浪亭之东,又称“苏东邻”。然而,它们毕竟无法替代“网师”之名,传至今日,人们但知有网师而不知有“苏邻小筑”等名了。[1]

网师园分为住宅和庭园两部分,东部的住宅部分占地0.2公顷,大致依序列依次为门厅、正厅、楼厅,其后有五峰书屋和梯云室等精巧玲珑的小院。西部为庭园,占地0.33公顷,这里的布局与住宅部分的布局截然不同,亭、廊、轩、馆或聚或散,皆邻山近水,环池而建。

网师园的总体布局讲究曲径通幽,庭园虽小,利用直路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的园路安排,创造意境深邃的气氛。一走进园门,曲廊就将人引向掩映在绿树山石之中的小山丛桂轩。轩名取自北朝诗人庾信《枯树赋》中“小山则丛桂留人”的诗句,意喻迎接、款待、挽留宾客之意。轩的周围,桂树簇拥,佳石耸立。透过花窗北望,可见一座黄石假山一一云岗,虽不高却气势雄奇,曲径通幽处,山石自开。循着名为樵风径的爬山廊,向西而后北折,来到“濯缨水阁” (图 1)。阁前凿—泓碧池,周围缀以山石、花木、古树,倒映在水中,景园十分精致、幽深。水池约400平米见方,集中置于园的中心位置。池岸的叠石层层低下,源头、水尾隐藏于峰回路转之处、水榭花墙之间。四周建筑布置得疏密有致,高低得宜。当游人在幽闭的山石丛林中

作了一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体验后,游历至此,不禁感到豁然开朗,不仅平添了花光水影的悠悠诗韵,而且还拓展了景物的画外空间。

池水西边曲廊突出处的“月到风来亭”。(图 2)与南侧的“濯缨水阁”,是园中的标志性建筑,表现该园的主题。由亭北侧的游廊再跨过三折桥,即可到达池北的“看松读画轩”。这座建筑与池水相隔数步,利用东西廊房花墙,围合成—个相对独立的半封闭空间。在与大庭园的相接处,植有三株古意盎然的白皮松,既点明了小院的意境,又丰富了北岸景观的层次。

池水东岸,与“月到风来亭”隔水相望的,是“竹外一枝轩”和“射鸭廊”。轩和廊的名字,缘于苏东坡“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枝斜更好”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春景的名句。廊、亭之南,还有一座假山与云岗呼应,两山之间,池水蜿蜒为儿涧,仿佛一股清泉源源自此流出,山涧上,横跨一座三步拱桥,是水景的点睛之笔。

园基T形短轴的东西两头,各自闭合成院。东头为藏脩密处的二层楼房“五峰书屋”,紧邻内宅,

方便而又隐蔽,完全合乎《园冶·书房基》要求,“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也。[2]

再往西是园主人的书斋——殿春簃,“殿春”指芍药花时在春末,“簃”为楼阁旁边的小屋。此院落以卵石铺地,北面建有三间小屋,南面叠石贴壁为山,洞壑幽深中,“涵碧”小潭一汪,旁边还有一座“冷泉亭”(图 3),整个庭园充满了静趣。“殿春簃”还是我国传统园林出口首例——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之蓝本。

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西面的“殿春簃”与主景区之间仅一墙之隔,是辅助空间中之最大者。正厅为书斋“殿春簃”,位于长方形庭院之北,院南有清泉“涵碧”及半亭“冷泉”。院内当年辟作药栏、遍植芍药,每逢暮春时节,唯有这里“尚留芍药殿春风”,因此而命名景题。园南部的“小山丛桂轩”和琴室均为幽奥的小庭院,“琴室”的入口从主景区几经曲折方能到达,一厅一亭几乎占去小院的一半,余下的空间但见白粉墙垣及其前的少许山石和花木点缀,其幽邃安谧的气氛与操琴的功能十分协调。园东北角上的“集虚斋”前庭是另一处幽奥小院,院内修竹数竿,透过月洞门和“竹外一枝轩”可窥见主景区水池的一角之景,是运用透景的手法而求得奥中有旷,设计处理上与琴室又有所不同。此外,尚有小院、天井多处。正由于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幽奥的或者半幽奥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烘托出主景区之开朗。

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如水池东南水尾上的小拱桥,故意缩小尺寸以反衬两旁假山的气势;水池东岸堆叠小巧玲珑的黄石假山,意在适当减弱其后过于高大的白粉墙垣所造成的尺度失调。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园的东北角,这里耸立着邸宅的后楼和集虚斋、五峰书屋等体量高大的楼房,与园中水池相比、尺度不尽完美,而又非堆叠假山所能掩饰。匠师们乃采取另外的办法,在这些楼房前面建置一组单层小体量、玲珑通透的廊、榭,使之与楼房相结合而构成一组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前面的单层建筑不但造型轻快活泼、尺度亲切近人,而且形成中景,增加了景物的层次,让人感到仿佛楼房后退了许多,从而解决了尺度失调的问题。不过,池西岸的“月到风来亭”体量似嫌过大,屋顶超出池面过高,多少造成与池面相比较的尺度不够协调的现象,虽然美中不足,毕竟瑕不掩瑜。

建筑过多是清乾隆以后,尤其是同、光年间的园林普遍存在的现象,网师园的建筑密度高达30%。人工的建筑过多势必影响园林的自然天成之趣,但网师园却能够把这一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置身主景区内,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反之,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水景的盎然生机。足见此园在规划设计方面确乎是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水平,无愧为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上品之作。[3]

网师园的山水造景,简洁而精致,池呈方形,东南与西北角向外伸延成溪,西北在“潭西渔隐”门前架石梁,如《园冶》云,“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是隔出境界的手法。西南之水,引蔓通津,沿着墙向南至假山之下。网师园用石,仅在池南叠一黄石小山,造型简洁而自然,大量用石集在池边沿岸,有“水令人远”的意趣。

网师园可谓“地只数亩,而有迂问不尽之致;居虽近底,而有云水相忘之乐”。其精致空灵,堪称江南小园林的典范。[4]

结论:清代私家园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到了最高水平。而网师园是清代江南极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体现出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的众多特点。首先,园林与住宅紧密结合,使得园林的自然野趣和生活情趣相结合,与宋、明时代仅供欣赏的园林大为不同。其次,由于地价昂贵,造园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丰富的景物,从而在景区划分和造景方面产生新的手法。如网师园的环池建筑布置。

参考文献

1. 柯继承.苏州园林趣谈.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2. 张家骥. 中国造园艺术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3.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ggtf 4. 张家骥. 中国造园艺术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第三篇:网师园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网师园,起源于南宋,寓意“渔隐”,后清乾隆中叶重建,改名网师园。它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现为市内友谊路南侧。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网师园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宅第规模中等,为苏州典型的清代官僚住宅。作为古典园林的典范,它在空间结构、动态特征和人文精神方面对现代园林的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园林景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符号

现代设计师因为对传统文化的一知半解,对自然的认识渐渐变得肤浅和模糊,对传统文化中先辈们天人合

一、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的传统文化世界观的误读,导致在设计作品时候追求建筑小品、艺术雕塑蕴含的象征意义,用象形或隐寓的手法,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物牵强附会地联系在一起,造成虚浮牵强的艺术效果。

现代园林因受到西方影响,淡化了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追求色彩明快、线条柔美,以获得愉悦的心情,现代园林已经弱化了园林艺术的思想传递和情感功能,重视感官的享受和居住的舒适。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住条件逐步优越,一部分人希望自己的家园显得“意味深长”,同时,大多数普通收入的劳动者,开始厌倦了园林过分简单的色调和线条,希望改变这种“一目了然”的现状。因此,园林设计的文化符号就显得弥足珍贵。

苏州园林源头可肇始于王维的辋川别业,标志私家园林走向人文精神化,它并非只是为主人提供休憩漫步的简单的私家庭院,园林的布置一定意义上反映园主作为文人、官吏、富豪的生活情趣。网师园,为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的退隐别业,筑园有“隐居自诲之志”,他以“渔人”自比。园名“网师”包含对《沧浪之歌》中渔父的超然之志的羡慕。

网师园地处苏州,该处园林多于宋朝出现的雏形,因此深受当时盛行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因而景点布置中处处暗含隐居思想。如网师园北部“梯云室”,就体现了道教求仙的思想主题。该室位于园中轴线底部,提名来自唐张读《宣室志》:载周生八月中秋以绳为梯,云中取月。

中华民族两千年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使得国人对文人意韵和高雅志趣有着向往和追求,一旦其生活基本要求得到保障,就潜移默化产生对此的向往。文人意韵、士大夫情调、高洁志趣的向往,文化符号的认同和文化象征的追求,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思想信念升华的基本保证,而这些想法的外现除了诉诸于文字,便是在园林建筑方面的直接呈现。

二、园林景观的动态特征和诗意追求

现代园林在一定意义上追求简洁明快,线条流畅,植物种类较为单一,多选择四季常青的常绿植物,以达到在四季都能够有景可观,但这却容易造成审美疲劳。美学上讲:简单而静态的东西,最先导致审美情趣的丧失,人需要审美对象不断变化,变异是引起美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富有象征意味的装饰和布置造成了含蓄。网师园掘池叠山,模仿自然山林,让人在城市能够坐拥山光水色,使城市奢侈的物质生活和怡人的自然风景兼而得之。

网师园的园林的空间和时间的艺术,恰到好处的呈现景观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随着人的走动,步移景异。随着气候变化,朝夕晨昏之别,风雪雨霁的不同,花草枯荣,四季季相,园林景物具有连续和流动性。

三、园林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独特布局

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网师园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池水清澈,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变化。

综观网师园空间结构,以水为主,主题突出,布局紧凑,沿池布置自然,空间尺度斟酌恰当。并成功运用比例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尤以小巧著称,摒除了堆砌罗列的繁琐风尚,是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

私家园林的营造,主要追求优美的山林之色,除了景物之外,还要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因此苏州古典园林网师园,是一种既有居住功能,又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要在一块不大的基地之内,满足种种需求,就要求在小面积内既要容纳大量的建筑物,又要构筑自然山水的矛盾,这就需要高超的造园技巧。在此,古代的造园擘画师一方面创造出适应园林要求的 建筑风格,把房屋花鸟山水融为一体,另一方面,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风景,运用各种对比、衬托、尺度、层次、对景、借景等方法,在有限的空间获得丰富的景色。但是却没有解决空间封闭拥塞、建筑和山石过于密集的特点。网师园水边有一小筑,名“竹外一枝轩”,小轩前疏梅横枝水面,淡月冷光,清香四溢。园林空间飘逸灵动。

四、园林景观的材料艺术和创造手法

网师园塑造植物景观选择花木品种的范围较为集中,这是由于建造者或者园林的主人将园林植物人化品格的缘故,能够为文人借景抒情的花木数量并不客可观,因而整个园林显得意蕴集中。以花木比喻人的志趣道德,如松柏的坚韧,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气韵非凡,莲的出淤泥而不染。园主以此自比,体现高超的人物性格特点。此外,不同园林在选用主要花木的品种上的相似,值得园林植物有诸多共性特征,又因各园各有侧重,构成既协调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景观特点。

园林景观的构造手法中,聚景和点景的巧妙运用,使得网师园在山水园林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代表性。园林聚景善用小院围合,淡化建筑外观形象,在建筑周围点缀山水,增强山林气氛,并向室内延伸。点景说的是网师园的一亭一榭一轩,点景点出诗情画意和山水的灵秀之气。

网师园作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对现代园林在在空间结构、动态特征和人文精神方面的诸多借鉴意义,正在一点点为当代设计师们所借鉴,从而将其艺术技巧发扬光大,造福于世人!

第四篇:静宁二幼教师园本培训计划

田堡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计划

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就我园教师园内培训将做以下安排:

1. 每年的十一月份,定为教学观摩月,全体教师将参与公开教学活动和评课活动,扬长避短,使全体教师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每学期内确定2名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有教学特色的教师,为全园教师上示范课,加强教育教学研讨和交流。

3.每学期组织教师参观县一幼、二幼教师上课,向其他幼儿园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

4.每学期由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教学光碟,通过Inter网进行网上学习。

5.每学期分批对年轻教师由园方配送到一幼、二幼或有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心进行观摩学习。

田堡幼儿园

2014年3月

第五篇:批评的艺术 艺术的批评

周家村小学张越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是教师指出学生错误、促其积极纠正的有效教育方式,也是教师搞好班级工作、抓好学校常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形式。提起批评,也许更多人的理解是“挑刺”。 毛泽东深明批评三昧,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批评包含一定的“治病救人”的性质――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同步成长。在班级管理中,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常用的一种手段,而且,批评和表扬经常是结伴而行。虽说近几年,因教师批评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出走、弃学甚至自杀等过激事件时有发生,致使部分教师不再敢使用批评这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些过激事件的发生,应该说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学生自身心理不健康、忍受挫折能力低下、家庭的过渡保护和社会不良影响等,但也与教师的批评方法不当、滥用批评、不讲求批评艺术有关。因此,作为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在日常教学中讲究批评艺术和批评技巧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批评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呢?才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呢?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这里的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是教育者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对自身、对班级、对学校乃至对社会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有意识地加以改正。很明显,这种方法、手段必须要以一定的教育目的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明

确的教育目的,批评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试想,如果教师是把学生当作出气筒,不分青红皂白,严厉训斥,以发泄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的怨气、不满,对学生讽刺、挖苦、体罚甚至大打出手,这些做法,不但对学生改正缺点、错误无益,反而容易导致学生的怨恨心理、逆反心理,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教育者应该时刻铭记:批评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育的目的;批评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认清自己的缺点、错误,并有意识地加以改正,以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

二、讲求批评的方法。

1、关怀批评

当学生有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单刀直入地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关怀,使之在感受爱心的同时受到教育。例如一位学生在课间打闹时摔伤了,教师就不要急于批评学生不遵守学校日常规范,而是应该关心学生的伤势,严重的立即去医院,以免延误病情。教师不用多说话,学生就会在爱心的感激下,自觉认识到错误。再经过教师的耐心说服,相信那位学生一定会慢慢改正自己的错误。

2、微笑批评

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该心平气和、面带微笑地进行教育,这样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和不安,使批评教育更好、更有效地进行。例如一位学生不讲卫生、随地吐痰,教师不要急于马上批评,而是可以面带微笑地询问他:“痰里面有哪些成分?”“随地吐痰有什么坏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那我们的地球会成

什么样子?”等等,教师只要点到为止,心照不宣,使学生明白教师与之谈话的目的,从而达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效果。

3、暗示批评

当学生在课堂上犯错误时,教师可以不直接指出错误,而是利用眼神、手势等进行提醒和暗示,让学生心领神会地接受批评。例如一位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开小差,教师不要放下课本、立即训斥,而是可以通过眼神或手势,提醒和暗示那位学生。当那位学生感到老师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自己,自己也会觉得羞涩和惭愧,并且马上改正错误。这样教师不费吹灰之力对那位学生进行了批评,而且也能保证课堂秩序正常地进行。

4、渐进批评

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外犯了错误,教师都不要急于一股脑儿把批评的信息全部传给学生,使他们感到巨大的恐惧和压力,特别是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要注意批评的层次和角度,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例如一位学生在课外犯了错误,教师不要马上在课堂上大声宣布、点名批评,而是应该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含蓄婉转地可以通过举例、听说某件事,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使那位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倾听其他学生对这件事的评说,达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而且也借此影响、教育了全体学生。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说表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可以不选择场合,不注重方式,那么批评则完全不同,除了讲求方法之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要就事论事。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还是有所认识的,犯错误不过是由于缺乏自控力、意志力等,对这类错误,教师要就事论事,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不能纠缠老账,不能使学生感到老师已对他丧失信心,否则, 批评会失去应有的效果。

2、要注意场合,要给学生留“面子”。学生犯了错误,有的教师不分场合,丝毫不留情面,便在班里公开、严厉、点名批评。这种做法看似公平合理,实则效果往往不佳,可能会造成有的学生再也抬不起头来,有的甚至干脆破罐子破摔等不良结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性格、受挫能力等,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批评,其原则是能私下进行的就不公开,能不点名的就不点名,能轻度的就不严厉,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出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这会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要注意语气、态度。有的教师一见学生犯了错误,马上叫过来大声斥责,虽然从主观上讲是为学生好,但这样的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内心深处往往不服气。批评学生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说话的语气,态度要和缓,语气一般不能过于严厉,要使学生产生信任感,愿意同你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4、要注意频率。一个教师如果不论学生所犯错误的大小、严重程度如何,每次都大发脾气,严厉批评,学生就会习以为常,批评的效果就会趋近于零。因此,教师在运用批评手段时,尤其是严厉的批

评,必须注意频率,决不能乱发脾气。只有在个别情况下,偶一为之,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使其更好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5、要抓住问题的重点。教师批评要批到“点”上,抓住问题的根本,直奔主题,不能泛泛而谈,使学生不得要领;同时,是非观点一定要明确、中肯,既讲正面的合理,也讲反面的不合理,使学生心服口服。 总之,教师在运用批评教育手段时,要合理地选择各种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地因时而异,要慎重运用批评,要从保护学生的自尊、人格,要从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要讲求批评的艺术,只有这样,批评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只要灵活处理、综合运用,相信一定会熟练自如、得心应手。

批评的艺术 艺术的批评

周家村小学

张越

上一篇:问银河教案范文下一篇:我为你等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