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艺术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雪国艺术范文

读《雪国》有感

读《沉沦》有感

内容摘要:

文章主要通过剖析《沉沦》中主人公的行为与内心,来表达本人的一些看法。 正文:

《沉沦》是郁达夫早年的一篇代表性作品。

小说讲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青年的留学经历,主要从他的生活经历和心里历程展开叙述。

小说的主人公在家中排行最小,因为他看不惯学校的一些制度和做法,所以,换了很多所学校,但是始终没有一所令他感到满意的学校,最后,他决定退学回家,回到他自己的小书斋里,与祖辈兄长留下的书相依为伴。我觉得从他这一段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也敢于去走自己认为对的路。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他缺少对未来的思考,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直接都采取丢弃的做法,但是,却不会考虑当中的利益关系,不会将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只看到眼前,只顾着自己现在的感受。这一节对主人公行为上的描写,显示出他部分的性格特征,为文中提到他在日本的沉沦生活作了一个铺垫,使得文章的情节发展有了一个奠基。

之后,主人公的哥哥回来,把他带去了日本留学。但是,他去到日本之后,他整天因为自己是支那人,觉得身边的人都看不起他。于是,这就导致他的抑郁症越来越严重了。文中有一段就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有时候到学校去,他觉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他避来避去想避他的同同学,然而无论到什么地方,他的同学的眼光,总好像怀了恶意,射在他的背脊上的样子。”[①]这一段很直白的解剖了主人公扭曲的心理,也解释了他会沉沦的其中一个原因。他也因此,更加不喜欢去学校了,觉得学校的教科书了无生趣,就无心向学,整天跑去人迹罕见的山腰水畔读书。从这一部分的内容来看,也印证了,主人公是一个缺少长远目光的人,只知道顾着自己当下的情趣。

他看书的时候,看一本书,也不会从头到尾把它看完,只会在他对这本书有兴趣或者是这本书能激起他的热情的时候,他才会大声地朗诵它。当他对那本书失去兴趣的时候,他就会把那本书扔到一边,好久都不会去翻。“也没有完完全全从头到尾的读完一篇过”[②],“过几天或者过几个钟头,他又用了满腔的热忱,同初读那一本书的时候一样的,去读另外的书”[③]——这些句子直白地描述他读书的习惯,没有恒心,率性而读,从书中得到的一些激情、启示,也只有那一刻读那本书的时候有,过后,他就完全忘记了。所以,这一面也可以看出他没有恒心,作为一个留学生,这一点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他留学生涯沉沦的性格因素之一。在那个时代背景,留学生背井离乡,远赴国外,大多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然后回去报效祖国。但是,主人公根骨里虽有这一点意识,但是,他却不能从自己的不良情绪中逃离出来,没有毅力去坚持自己的目标,缺少自制力,使他在那样的情况下,直接走向堕落,走向沉沦。

然后,主人公迈向沉沦的步伐,一步比一步深了。因为他的心理病越来越严重了,于是,他对感情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当他在这方面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居然有了邪念。他居然在他所住的旅馆偷看女孩子洗澡。而且,他还去寻。每一次,他寻欢之后都会后悔不已,觉得自己很龌龊,但是,事后,他又会去偷吃鸡子和牛乳。然后,再下一次,他又见到女子的时候,又会抑制不了自己的肮脏思想,又会重犯错。主人公的自制力如此之差,就算到了道德层面,他也不能把持住自己。虽然他会心生内疚,可是,却没有知错能改,反而越踩越深,使得他整个人已沉沦到连道德也没有了。

最后,我要提到的一点是,综观全文,主人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沉沦,自我反省,而是不断推卸责任,把他自己沉沦的原因全部归咎到祖国的不强大上。文中有好几处地方都点出了这一点,如“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隐忍过去了。”[④],“中国呀中国,那你怎么不强大起来!”,“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的!”[⑤]等等。我觉得这一点,是他一生中最失败的。因为,祖国的不强大,难道没有他的一份责任么?他还把自己沉沦的原因推到去祖国的不强大上!在我看来,这实在是相当羞耻!而他居然还浑然不觉,只顾着自己的情绪,完全不去考虑自己的责任,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是一再踩着道德的底线,一再犯一些令人恶心的错误。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虽然还没有像文中的主人公那样沉沦到连道德都没有了,但是,他们也在很多时候只知道去放纵自己,却早已忘记自己背负的责任。所以,在此,我希望借着《沉沦》给我的同龄人一个警醒,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要有自制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向属于我们的成功的未来。 [①][②][③][④][⑤] 郁达夫 《沉沦》 参考书目:海外华文文学作品选

王文艳

第二篇:读《雪国》有感

《雪国》是川端康成从西方表现主义的“新感觉派”阶段,正自觉地回归传统,探索现代主义与日本古典文学融合的产物。作为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它是一首美的颂诗和哀歌,反映了川端康成作为一个真诚的作家执着追求理想与美的艰苦历程,体现了他悲观、虚无、绝望的思想。

《雪国》是部非常复杂的作品,包含着社会、伦理道德、哲学、宗教、文化传统等多元的问题。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驹子沦为艺妓,在屈辱的环境下成长,承受着生活的不幸和压力,勤学苦练技艺,追求过一种“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得到普通女人应该得到的真正爱情。男主人公岛村把她这种认真的生活态度和真挚的爱恋情感,都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 这发生在客人与艺妓间的普通故事,没有极尽所能的色情描写,而是淡然地保持着平静而客观的现实,至少心灵深处的纯净。

岛村和驹子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和性爱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故事,这无非是虚无思想渗透日本古典文学传统的一种表现。在岛村心目中叶子虽死犹生,她的死不过是“内在生命的变形以及那变迁的过程”。从艺术效果来看,这种描写似乎使叶子这个非现实美的幻影在作者的直觉中得到最后完成。这样的描写也正好体现了川端康成走向传统的特点。

在本书中川端康成力图还原客观外物以本来面目,是“禅”这一行为的物感式的外物造化。作为主体的人类,现代文明发展已使精神领域日渐狭窄。禅在每一个人的人性中,但为俗真所蔽,必须去掉粉饰,回归到具有质感的自然喻性空间。读者只有在清冷寂静、简古淡朴的禅境中,才能达到境与神会的禅悟思考方式,在静思中作出对禅的本体的冥想神往,一步步去冰释隐于雪境深层的虚无的质感。

但在追求禅这一过程中,他的道德观是偏离正常人的。虽然同属中华文化圈,但与中国人道德观与性文化的差别就可怕得惊人。驹子在车站送岛村回家,车站的站长招呼的问着“在送情人吗?”其中没有一点点的鄙夷的意思,而是礼貌的,发乎于情的。在道德上驹子做艺妓(其实就是妓女)却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歧视,驹子还曾充满期待的对岛村说过希望他能多来常来些,甚至将太太带来也是可以的。现代与近代的日本,物质上与道德上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但那些传统的精神与意识却都传承了下来,积极的消极的与极端的。这在世界文化中都显得那么另类。但这并不是超越俗真的一种形式。真正的禅应该是以道德为底线的。川端康成的思想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的折光,但毕竟过于消沉和软弱。陷入思想歧途的川端康成美的追求的最终幻灭和悲剧性的宿命终结也就势在必然。

第三篇:《雪国》读书笔记

从驹子看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

——《雪国》读书笔记

《雪国》的主线是岛村驹子叶子的情爱故事。岛村优游岁月,三次去多雪的北国山村,和艺妓驹子邂逅而情爱,同时对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也流露出若有若无的倾慕之情。岛村在初夏的一天来到雪国,偶遇年轻貌美的驹子,因谈话投机而相互产生好感,进而有狎昵之举,翌日早上天刚亮,驹子就慌慌张张地溜出了岛村的房间,事如春梦了无痕,岛村也匆匆返回东京(这年初冬季节,岛村又来同驹子幽会。在来雪国的火车上,岛村又被同车厢的叶子深深吸引。在与驹子的第二次接触和对叶子的幻想中,雪国让岛村感到无比留恋,故在翌年秋季第三次来到雪国。而这时的雪国已失去往日的繁荣景象,驹子身边的人如行男和师傅等人相继故去。岛村通过与驹子的进一步接触,反思再三,决计离开雪国。但就在临行前,一场大火无情地吞噬了叶子,驹子也随之疯癫。

驹子无疑是一个悲情的角色,她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身边爱着的人死的死,走的走。她对生活的全部奉献与追求都落了空——无条件的、全身心爱着岛村,而岛村的心灵却为叶子“无法形容的美”而颤动并一次次地离开她;为了报答师恩,心甘情愿去当艺妓,但未婚夫行男照样很快地死去;她为叶子能幸福地生活创造条件,结果叶子也很快香消玉殒。她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徒劳的,最终化成幻影。

驹子具有形象鲜明的两种气质,纯洁无私以及热情奔放。她给岛

村留下的最初以及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洁净,这点在文中也多处被描述到。“女子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岛村不禁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由于刚看过初夏的群山的缘故。”作品后来又多次写到“她过于洁净了”,“她比谁都要显得洁净”。正是由于驹子的洁净,使得岛村在初识之下曾力图避免同她发生性关系。“洁净”这个词被川端毫不吝惜地使用于驹子身上。在日常生活中,驹子总是勤快地打扫房间,甚至于是有洁癖的。而且“神经质地连桌腿、火盆边都擦到了”;在住处的墙壁上她“精心地贴上了毛边纸”所以“墙壁和铺席虽旧,却非常干净”跟岛村说话时,也不忘随时捡起脱落的发丝;一旦看见烟灰掉落下来,就悄悄地用手绢揩净,然后给岛村拿来一个烟灰缸。驹子把这些生活细节上的习惯称作自己的“天性”。虽然她的身份是一个艺伎,但是在本质上她仍然是一个洁净的女子。外表的洁净象征着心灵的洁净,正如她自己对岛村说:“只要环境许可,我还是想生活的干净些”。不仅如此“洁净”还是指她的生存姿态和内心世界。驹子明知与岛村的恋情是徒劳的,但还是依然爱着他,这种爱,不是肉体的交换,而是爱的无私奉献,是不掺有任何杂念的、女性的自我牺牲。这就是驹子内在的洁净。另外她对生命有着极大的热情与活力,从全文来看,驹子的形象是笼罩在热烈的红色调中,浑身都散发着青春和活力的,在文中也多出着墨。“岛村正陷在虚无缥缈之中,驹子走了进来,就像带来了热和光”这句话是对岛村与驹子这两个人物形象生命状态的暗喻。岛村既没有目标又没有追求,他的生命感悟中充满了虚无。而驹子的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投入

了热和光。驹子红扑扑的脸颊在小说中不时地闪现。有时,她的“眼睑和颧骨上飞起的红潮透过了浓浓的白粉”,使她在“雪国之夜的寒峭”中仿佛“给人带来一股暖流”,以至使“岛村对这醉人的鲜艳的红色,看得出了神”。这鲜艳的红色,正是驹子的本色。红色在日本文化中是具有双重性格的:一方面是代表血色、火色、属凶恶的颜色;另一方面,红色表征红太阳,又是一种带有神秘性的色彩。而这种红色的两面性投射到驹子身上,就突出地表现为驹子的生本能即执着的性格和真挚火热的感情以及死本能即对自己的放纵麻痹还有努力的一切却都是徒劳的无奈伤感。

生活本身的徒劳使驹形成了这样对立的性格,但我们仍能从驹子的身上看到可贵的单纯。驹子即使徒劳地生活着,她也始终不放弃对单纯、美好生活的追求。川端康成一开始就肯定了驹子可贵的单纯,不管她是否是良家少女,也不管她是否是温泉艺伎,作者还是使用了大量“洁净”等象征白色的词汇来突出她的这种品质。所以,在驹子的性格里不仅有红色象征的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对峙,也有白色象征的驹子可贵单纯和红色象征的世间的徒劳之间的对峙。正如川端康成所说:“我是深深地进入作品人物驹子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与其说是岛村不如说是驹子吧。”驹子的原型,就是川端内心的“本我”。而驹子作为川端康成“本我”是充满着冲突和矛盾的。川端康成用红、白色暗喻其被压抑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和欲望。驹子这一形象的塑造,与川端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川端康成有一个孤苦伶仃的童年”。在川端康成成长的关键期中,其极度

缺失母爱以及来自于女性的关怀,使得川端康成从小就对女性尤其敏感和关注,这种对来自女性关爱的极度缺乏甚至使得川端康成在性别上更加认同女性,使得他用驹子这一形象来代表“本我”。他的童年是在孤独和无助中度过,不仅没有感觉到人间的温暖,相反渗入了深刻的、无法克制的忧郁和悲哀,内心不断涌现出对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这些都被压抑进了川端康成的“本我”人格中。正是这些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冲突造成了小说中驹子的种种神经症状。譬如,驹子因为畏惧死亡而无论如何也不去为弥留中的行男送行。另外,驹子那强迫症似的洁癖也是川端内心的压抑反映在驹子身上。驹子这一形象的设定,充分地反映了川端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人生的虚幻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还有虚无悲哀忧郁的精神世界,但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川端对纯净美好的追求。

而叶子则是另一个驹子,“叶子是植物性的灵,驹子是动物性的欲,叶子是驹子的灵性,驹子是叶子的肉身。”可以说,叶子是一个更为纯粹的驹子。构成叶子形象的首先是她那“仿佛向远方的呼唤”“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回响”的声音,让人觉得叶子是一个飘忽而来的、带有梦幻般色彩的存在。除了声音,叶子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就是她那美丽而冷峻的眼睛。从映在车窗玻璃上的“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周围”的神秘与缥缈,到后来“她只尖利的瞅了岛村一眼,就一声不吭走过了土间”,“那双眼神依然在他的眼睛里闪耀,宛如远处的灯光,冷凄凄的”。她对爱情也十分纯粹,一心一意照顾着行男,在行男逝去后守着行男的坟墓。她的存

在是梦幻的,她代表了川端康成的最高的理想的和神性的存在,是处于最高层的“超我”。然而,在小说的结尾,叶子为了救出困在蚕房二层看电影的孩子,在大火的熏烤下体力不支从二楼坠地而死。就在这短暂的结局作者用了画龙点睛之笔对驹子有这样一段描写:“驹子拖着艺伎那常常的衣服下摆,在被水冲过的瓦砾堆上,踉踉跄跄地走过去,把叶子抱回来。叶子露出拼命挣扎的神情,耷拉着她那临终时呆滞的脸。驹子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驹子为什麽抱着叶子就像抱着自己的牺牲与罪孽一样?因为驹子、叶子本为一体。在灵与欲的较量中,欲望占了上风,而灵却走向灭亡。所谓“牺牲”本身就是川端康成死去的“超我”——他的最高理想和神性的人格。而造成这一“罪孽”的就是川端康成“本我”的强大。悲哀的是“本我”最终战胜了“超我”,而正是这样的安排,体现出了川端康成所具有的传统日本的“生即是死,死中有生”物哀美学理念以及其强大的“本我”人格。然而最终的结尾“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倾泻下来。”也反映了川端对永恒即纯粹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国际关系学院1300015144刘筠

第四篇:雪国

《雪国》读后感

“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对川端康成的作品介绍。

《雪国》被称为是川端康成最唯美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川端康成把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雪,纯洁而美丽,从天空降落人间,不染一丝凡尘,但是雪又是那么易逝融,那么冰冷。《雪国》中的三个人的命运如同雪花一般。

叶子的性格具有一种纯粹的善良。她照顾着驹子的未婚夫。关心驹子的生活。不断拜托着站长照顾自己的弟弟。生活的重压没有让她沦为艺妓。最后为了救身在或灾的小孩,美丽的生命被烈火吞噬了。叶子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善良羞涩,干净坚韧。她犹如初落到人间的雪一样,纯净而美丽。

驹子是一位社会底层的乡村女子,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沦为了一名艺妓。她渴望美好的爱情,期待着岛村能给她一份真正的爱情,但这无疑是徒劳,已经有了妻子的岛村根本不爱她,只是把她当作旅途中消磨时间的“工具”,更可况,岛村对于她是艺妓的身份,有一种模糊的轻视,所以驹子渴望的爱情不过是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为了这份爱情她不断地妥协,希望岛村每年能来一次温泉场,只要能来即使是夫人陪着来也行。即使岛村向她提出让她去找艺妓,即使知道岛村嫌弃自己艺妓的身份,喜欢上叶子,她仍然对着岛村有一份期待。但是岛村最后还是抛弃了她,作品最后她抱着叶子悲恸的哭喊,其实也是意味着她最后的挣扎。对于爱情她无能为力,最后的挣扎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徒劳。就如同她的刻苦学习,勤奋练习三弦,读小说等等努力,都是徒劳无获的,不能让她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文中的男主人公岛村,是一个坐吃遗产,闲暇时研究评论西洋歌舞的一位已婚的富家公子。对于岛村,我内心是厌恶的,已婚的他,面对着驹子炽热的爱情,只是把驹子当作他在旅途中无聊消遣的玩伴。

第五篇:《雪国》

《雪国》一书是川端康成从现代主义向日本古典主义美的意识转换时期的作品,是其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以《雪国》为契机,川端康成脱离了现代主义,发挥出了长篇作家的个性。《雪国古都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他以这三部小说获得了一九六八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概说:

研究欧洲舞蹈的岛村,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了艺伎驹子和少女叶子,在这片皑皑白雪的国度里,在富有诗情的场景中,展开了一段充满淡淡忧伤的故事„„

《雪国》一书着重表现了日本雪乡越后独有的冬季美景,作者努力追求一种充满禅意的日本之美,将凝重与冷清结合在一起,精致而富有朦胧的诗意,蕴含着淡淡的人生哀愁,使小说产生了一种空幻的艺术美感。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也是日本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曾于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贯穿始终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凄凉的美丽,表现出作家在创作上深受日本“物哀”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日兮月兮·浅草红团》、《山音·湖》等。精彩早读

雪后晒纱

据说,从前到了撤下厚厚的雪帘、冰融雪化的时分,绉纱就开始上市了。三大城市(指东京、大阪、京都)的布庄老板也从老远赶来买绉纱,村里甚至为他们准备了长住的客栈。姑娘们用半年心血把绉纱织好,也是为了这首次上市。远近村庄的男男女女都聚拢到这儿来了。这儿摆满了杂耍场和杂货摊,就像镇上过节一样,热闹异常。绉纱上都系有一张记着纺织姑娘的姓名和地址的纸牌,根据成绩来评定等级。这也成为选媳妇的依据。要不是从小开始学纺织,就是到了十五六岁乃至二十四五岁也是织不出优质绉纱的。人一上岁数,织出来的布面也失去了光泽。也许姑娘们为了挤进第一流纺织女工的行列而努力锻炼技能的缘故吧,她们从旧历十月开始缫丝,到翌年二月中旬晾晒完毕,在这段冰封雪冻的日子里,别无他事可做,所以手工特别精细,把挚爱之情全部倾注在产品上。

晨曦泼洒在曝晒于厚雪上的白麻绉纱上面,不知是雪还是绉纱,染上了绮丽的红色。一想起这幅图景,就觉得好像夏日的污秽都被一扫而光,自己也经过了曝晒似的,身心变得舒畅了。不过,因为是交由东京的估衣铺去办,古老的曝晒法是否会流传至今,就不得而知了。

曝晒铺自古以来就有。纺织姑娘很少在自己家里曝晒,多半都是拿给曝晒铺去晒的。白色绉纱织成后,直接铺在雪地上晒;有色绉纱纺成纱线后,则挂在竹竿上曝晒。因为在一月至二月间曝晒,据说也有人把覆盖着积雪的水田和旱地作为曝晒场。

无论是绉纱还是纱线,都要在碱水里泡浸一夜,第二天早晨再用水冲洗几遍,然后拧干曝晒。这样要反复好几天。每当白绉快要晒干的时候,旭日初升,燃烧着璀璨的红霞,这种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恨不能让南国的人们也来观赏。古人也曾这样记载过。绉纱曝晒完毕,正是预报雪国的春天即将到来。

绉纱产地离这个温泉浴场很近。它就在山峡渐渐开阔的河流下游的原野上,因此从岛村的房间也可以望见。昔日建有绉纱市场的镇子,如今却修了火车站,成为闻名于世的纺织工业区。

比毛线还细的麻纱,若缺少雪天的天然潮湿,就很难办了。阴冷的季节对它似乎最合适。古时有这样一种说法:三九寒天织出来的麻纱,三伏天穿上令人觉得特别凉爽,这是由于阴阳自然的关系。

佳句欣赏

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没有月亮。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

点评:在作者笔下,这古拙简淡的冬日景色仿佛是造化与心灵的凝合,是禅顿悟前“落叶满空山”的真观感照。这就是川端康成文学思想的基础——禅的虚无。

二月十四日是赶鸟节(日本农村每年农历二月十四夜到十五日晨举行祭典,祷告丰收)。这是雪国的孩子们每年照例举行的节日。十天以前,村里的孩子们就穿上一种雪地用的草鞋把积雪踩实,然后切成约莫两尺见方的雪板,并把它们垒成一间殿堂,大小丈八见方,足有一丈多高。十四日晚上,把家家户户的稻草绳(日本风俗,在新年挂在门前的一种稻草绳,取意吉利)收集起来,堆在殿堂前熊熊地焚烧起来。孩子们爬上雪殿堂的屋顶,你推我挤,乱作一团地唱起赶鸟歌。

点评:这段文字介绍了日本传统节日“赶鸟节”,为我们展现了原汁原味的百姓生活。那些“欢天喜地爬上雪殿堂屋顶”,“乱做一团唱起赶鸟歌”的孩子们,令人印象深刻。

名家热评

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向西方学习,但决不单纯模仿西方,而是创造出东方的文学来。但愿读者能体味到川端康成文学的真正价值。

——川端香男里(川端康成之子)

他在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坐标轴上确立自己的历史方位,挖掘日本传统文化最深层的东西和西方现代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并使之融合,创造出具有日本的美和民族个性的文学,从而使自己的文学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著名翻译家)

生于日本的艺术家,被迫对日本文化不断地进行批判,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清理出真正属于自己风土和本能的东西,只有在这方面取得切实成果的人是成功的,川端康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岛由纪夫(日本著名文学家)

读者热议

xiaoyo: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有一缕缕氤氲首尾的凄凉,构成了含蓄的悲剧美。在寒冷的冬天读这本《雪国》,更能体会作者所营造的优美意境。

月下清源:川端康成对“美”有根深的研究,是位有细致观察力的天才作家,因他作文章反复推敲、追求尽善尽美,,如同制作艺术品一样。

夏由加:高一那年,我读了《雪国》,印象非常深刻,以后,每当冬天来临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书中开篇的第一句“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雪国艺术范文】相关文章:

雪国翻译范文05-17

雪国分析范文05-17

雪国原版范文05-17

雪国色彩范文05-17

雪国日语论文范文05-12

读雪国有感范文05-19

读雪国读书笔记范文06-09

雪国日本语论文范文05-12

雪国读后感日范文06-02

雪国好句赏析范文06-02

上一篇:我在书中范文下一篇:新疆电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