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生德育探讨

2022-10-15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事业在我国迅猛发展, 上网人数急剧增加。这是我国追赶信息革命的具体表现,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 已经成为我国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友伴, 成为孩子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网络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 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 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中小学生渴望独立而自制能力不够, 猎奇心强而辨别是非能力较差, 很容易被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所影响, 误入歧途。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在品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明辨是非、自觉规范信息行为, 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对网络环境下对中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认识:

一、网络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

中小学生在网络上玩游戏、搜资料、QQ交友聊天……他们在网络上学习社交、学习“生活”, 体验那个虚拟世界里的美好与罪恶, 网络对孩子们的影响, 早已比真实世界更真实。

但是, 应该看到, 由于网络固有特点的影响, 有许多孩子沉溺于网上不能自拔, 不少人还患上了网络性心理障碍, 俗称“网瘾”, 网络沉溺引发了小学生的人格障碍和认知惰怠。

信息网络对于玩酷追星、宣展自我、自我监控不强、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一些中小学生因信息择录不当, 从而枉耗时间, 浪费精力, 荒废学业。因长期淹滞于五光十色的数字化在线空间, 不能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间的角色转换, 造成心理错位或行动失调。长期关注人机对话, 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 导致孤独不安、情绪低落、冷漠不合群、紧张焦虑、责任感缺乏和欺诈心理, 形成人格畸变, 甚至误入歧途。网络信息中的黄色信息和黑色信息对中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影响, 污染其精神世界。

网络或许不是影响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决定性因素, 但却有推波助澜的效应。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道德教育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上网是他们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 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 规范中小学生的上网行为, 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问题在于, 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 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 甚至公然违背。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 我们一方面可以在学生中选出网络管理员, 为他们强化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 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 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 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 文明上网、依法上网, 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为此, 可以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 给学生印发一些网络法规或规定, 供大家学习、遵循, 有计划开展网上文明修身工程,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水平。

2、游戏中的思品教育。

有调查认为, 拥有个人电脑的中小学生, 真正用电脑来学习和正常娱乐的时间仅占20%, 其中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占第一位。

拿游戏来说, 有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 也有血腥、暴力甚至色情内容的。帮助学生认识游戏、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游戏, 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客观上说, 现在有许多网络游戏是不健康的, 或是丑化社会, 或是宣扬暴力, 或是鼓吹侵略, 或是践踏道德。对于单纯的中小学生, 这些游戏无疑是一颗颗毒果, 食之将严重侵蚀他们的心灵。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辨别良莠的能力, 自觉远离不良游戏的诱惑。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教师具有专业知识, 对学生的引导会比家长和其他教师更有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机上适当安装一些益智类游戏软件, 如《抗日——地雷战》、《大唐诗录》、《智力拼图》等, 把那些沉湎于不良游戏中的学生吸引到健康的方向上来, 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激发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兴趣。同时, 通过玩这些游戏, 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的熏陶。

网络上也不乏好的游戏, 只要主题健康, 有益于学生发展, 都可以向学生推荐。但是, 要教育学生玩游戏要有度, 不影响自己德智体全面发展。

3、教师的正面引导。

就教师而言, 除了注重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学习, 了解信息网络的发展态势, 使电脑及其网络合理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以外, 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主动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 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积极、健康、向上、有益的信息, 可为校园网安装有关“禁读”的软件, 可以在学生上网前预先了解电子邮件的内容, 删除其中不健康的内容。另外, 可以向学生提供能吸引他们注意力, 满足他们需要的, 方便他们学习、娱乐、交友、咨询的内容丰富、形式引人的中小服务网站和学习网站, 强化网络内容建设, 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网上活动, 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避免为“玩”电脑而沉溺网络的情形发生, 培养他们读取处理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以获取适应数字时代所需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奠定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4、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 家校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上网, 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或者家里。家庭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帮助家长端正对上网的认识, 趋利避害, 正确对待, 家校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 过多干预子女上网, 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 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 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 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 学习知识。只有在孩子自身, 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建立起抵制聊天和游戏的“防火墙”, 才能将孩子从网络的“陷阱”里救出来, 从而使他们从互联网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识,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总之, 因为害怕学生沉迷网络, 而一味地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并加以封杀, 这样处理问题就太简单了, 也摒弃了我们先进的科学成果。家校结合的目的就是想办法引导广大中小学生, 合理利用网络, 让网络和谐的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成为中小学生成长的良伴。这条道路或许漫长, 但终究会抵达。

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 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 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经验, 从分析网络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出发, 提出并探讨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小学生德育,探讨

参考文献

[1] 马和民、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J].2002年12月。

[2] 李萍、沈浩、涂雄悦.网络与孩子教育——献给中国所有的父母与孩子[J].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

[3] 张轶楠.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心理发展的影响[J].现代传播, 2003年5月。

上一篇:乳腺癌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下一篇:深化田径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