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教学现状的行动修正意见

2022-09-11

对科学教育充满无限期待的同时, 我们不妨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繁荣”的背后, 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针对科学教育的现状, 我们应该以建设和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当前的科学教育。并拿出勇气和信心, 来修正我们的科学教育行为。

1 科学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不等于一元或无元

科学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 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是对传统评价的“矫枉”,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过正”的现象。

[案例1]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时下公开课,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 交流的如何……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叫好, 廉价表扬。

[案例2]成长记录袋是将学生科学学习的结果以“档案”形式收集, 以此来记录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足迹。然而, 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 大多数的成长记录袋成了部分学生的“荣誉袋”、“作业袋”, 还有的则“空空如也”。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修正科学教学评价:

(1) 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 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同时, 要灵活地掌握评价原则, 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只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 就应该成为关注点。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绝不能将“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割裂开来进行, 要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 做到实事求是,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 及时反馈与矫正, 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3) 科学知识方面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 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4) 对“合作与交流”的评价应当重视, 尤其要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的评价,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强调动手做, 不能忽略“听”、排除“讲”, 要注重“反思”

科学教学强调Hands On (动手做) , 其基本理念是: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能理解。但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 我确实强调了动手做, 却忽略了“听”, 也忽略了“讲”, 更忽略了“反思”。

[案例3]在科学教学中, 我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同学发言还未结束, 其他同学迫不及待地边举手边大声叫:“我来说, 我来说……”;或是一个同学刚说过, 后面的同学还是重复着错误。凡此种种, 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有三点修正意见:

(1) 学会倾听。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而学生是有差异的, 要做到真正了解学生科学学习的实际状况, 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切实而有效地给学生需要的指导, 这就需要教师“要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2) “讲”无罪。“无讲无师, 无师无讲”, 教师讲是肯定的。“与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讲的作用无庸置疑。但教师的“讲”要注意两个字“度”与“精”。一堂课40分钟, 5分钟是讲, 20分钟也是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教材、认真“备”学生, 把握一个“度”, 有选择地进行必要地讲解。“精”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很好的文学、哲学、艺术等的功底, 能深入浅出地讲。但当前很多的科学教师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力, 讲不到点子上, 讲不形象, 讲不生动。“以其昏昏”当然不能“使人昭昭”。

(3) 注重反思。科学探究强调动手做, 但更应强调反思。这包括强调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对探究结果的猜测 (假设) , 为后续探究制定计划,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处理, 在与同伴的对话和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 反思自己的假设, 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 最终得出结论或报告, 并向其他人展示或陈述等。这一切不仅需要动手, 更需要反思才能完成。

3 科学探究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但并没有把科学探究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自然教学方法的一种“矫枉”。但在科学实践教学中, 却存在这样的通病:探究活动成了一种模式化、程序化的活动。我认为, 我必须以实际行动加以修正。

(1) 不是所有动手做的活动都是探究, 也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都手做

[案例4]如今,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 运用探究的教学方法已成为一种“时尚”。我在听科学课时, 发现:有的课强调动手做并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有些课也并非探究不可;有些强调动手做的活动也并非是探究活动。

我认为, 强调动手做的学习活动是否就是探究活动, 这得因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给予的弹性程度而定。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 教师要明确打算让学生会什么科学概念,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探多种解决方法。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内容所决定的。学生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是一般观察和实验无法替代的;对一些自然现象的理解是阅读和讨论无法做到的;课题性研究活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效果会更佳。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不能教条主义, 因为一种方法的优点也可能是它的缺点, 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例如,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满足学生自尊的需求, 但缺乏系统反馈, 并且, 同样是小组合作学习也应因内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是“游戏竞赛法”、还是“现场考察法”、或是“讨论辩论法”、亦或“专题研究法”等等, 不能随心所欲。

(2) 过分关注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假设猜想—验证假设。而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 大部分科学教师总是追求探究环节的完整性。通过这一现象, 一方面说明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目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说明教师对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运用是僵化的。我认为, 科学探究活动不要过分关注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以及学习的条件有侧重点的关注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例如, 路培琦老师执教的《连通气球》, 重点关注的是假设环节, 但其中蕴含着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以及心灵的震撼是精彩的。由此可见, 我们运用科学探究这一学习方式时, 还需要把握科学探究的精髓, 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科学教学的现状, 提出基于教学实践的行动修正意见:科学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不等于一元或无元;强调动手做, 不能忽略“听”、排除“讲”, 要注重“反思”:科学探究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科学教学,行动修正,教学评价,动手做,科学探究

参考文献

[1] 曾宪扬.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做中学.科学课, 2003 (1) .

[2] 李建平.小学生在做课题研究.中国教育报, 2001, 2, 15.

[3] 马学军.探究为本, 注重过程.小学自然教学, 2002 (7/8) .

上一篇:教育创新彰显特色文化圣殿聆听花开——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素质教育铸重庆基础教育标杆下一篇:移动端界面设计语言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