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师学习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行之际,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让学生“动”起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无疑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能够引领其他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气氛活跃,从而切实解决疑难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第一篇:教师学习论文范文

教师:助力学生高效学习

【摘 要】教师要助力学生的高效学习,因为课堂要向学堂转型,学堂要努力做到“学的方式、评的方式、发展的方式”三个转变,学堂遵循的学习原则是“预学再教、能学缓教、观学思教、自学少教、以学评教”。学习的过程要“尚活求实”,“尚活求实”追求的是高效学习。教师要把握高效学习的10个实施策略,与学生一起高效学习。

【关键词】生本学堂;尚活求实;高效学习

【作者简介】曾宪一,上海市徐汇中学(上海,200030)校长,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

一、生本学堂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一)教师是学堂中的助学者

儿歌告诉孩子们:“小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何为学堂?学堂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设计学习过程和经历的场所,是以助力学生的学习为根本,也称为生本学堂。

在我看来,学堂和课堂有着很大区别:一是出发点和根本点不同——课堂的主人是教师,学堂的主人是学生;二是核心活动不同——课堂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要活动,学堂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要活动;三是评价不同——课堂是以教师教得好不好为评价标准,学堂是以学生学得好不好为评价标准。在学堂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主角而是配角,不是包办者而是助学者。在学堂中学生的角色不是被动者而是主动者,不是依赖者而是独立者——因为学习的开展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的主动有为、独立自觉。

在生本学堂中我们倡导三个转型:由“主讲式”转变为“对话式”;“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教为主”转型为“以学为本”。努力做到“学的方式、评的方式、发展的方式”三个转变——学的方式是倡导自学,评的方式是评思维品质,发展的方式是主动发展。这还有一个大前提:教师自己要成为高效学习者。教师要经常扪心自问:我真的会学习吗?我有自己学习的成功经验传递给学生吗?

《说文解字注》:“学,觉悟也……”可见,学习要学生从觉悟走向自我行动。那么,教学就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引发—维持—促进”学生觉悟的学习活动。我三十多年当教师的体会是:“习惯出能力”让学生做主动有为的人,“学法出成绩”让学生做学会学习的人,“提问出思路”让学生成为学会做学问的人。

学堂遵循的学习原则是:预学再教、能学缓教、观学思教、自学少教、以学评教。学生没有预学教师就教,只能是教师的教越俎代庖了学生的学,这是犯规——等于足球场上的“越位”。为了提高预学效率,教会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设计了《中学语文预学本》,扉页上的话是:预学,预先学习,就是自学的第一步;相信自己,每个人天生具备自学能力;自学,既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根本点。

(二)教师要勤于学前懒于学时

教学有时需要教师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过多地干扰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教师的使命,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激励学生去接触、体验探究课程资源。教师是“引发—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人,是学习策略方法的助力者,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助力者。

对于学生自己完全能够学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少教甚至不教。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就提到“凡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即“教是为了不教”。少教多学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学。自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自学这个问题上,教师不妨逼着学生“给我上”。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掌握到位,可以加快学习活动的环节,甚至可以省略个别环节;如果学生没弄懂,建议尝试变换其他方法学,即使完不成既定学习任务也要以学生学会为根本目标。这样可以避免“夹生饭”,避免日后的重复学。通过有目的的观学思教活动,教师会很好地明晰哪些学习内容是学生自己完全能够学的内容,这样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少教甚至不教。教是为了再学而学奠基,教要为学服务好。

教学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了,而是指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学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学堂不是教师教育行为机械再现的场所,而是教育智慧展现的场所;学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思维交往互动的场所;学堂不是对学生单纯训练的场所,而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场所。

学堂关键字:开—示—悟—入。开——开导、开引、开化、开眼;示——例示、标示、暗示、提示;悟——感悟、醒悟、顿悟、领悟;入——入眼、入心、入脑、入神。

“互动开发型学堂”关注三点:关键点、障碍点、生长点。还注重四先:问一问、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

“活学”的过程:活积累—要活化—活迁移。活积累:理科的积累偏重于基本概念、思想方法、思维方法的典型例题;文科的积累从听说读“字词句”入手,逐步到写“章”,每天要有定量。建议备课组实行作业分层:积累作业—拓展作业—探究作业。

要活化:一般基础题—典型基础题—活的基础题。活化的过程是“识记—思考—训练—应用”。学会思考是“活化”的关键;适量训练是“活化”的保证;学以致用才是“活化”的目的,活化主要是根据相关性和相似性来激活思维,要注重变式训练。

活迁移:指导学生改编习题—师生原创命题—生活化考题—跨学科综合命题。学生自己能够将知识探讨归纳、整理论证、实事求“是”,“是”即知识内部所固有的规律性。只有抓住了规律,才能触类旁通。从活化到迁移,需要做好变式思维训练,努力在变式思维训练中实现活迁移。

二、助力学生高效学习的策略

有人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高效、高质的外在表现就是“学到陈述知识,学了本领;学会程序方法,学得智慧;学出策略成绩,学有感情”,要让知识插上情感的翅膀,让学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例如:现代文命题的逻辑程序——选文、整体感知、段、句子、基础知识、拓展探究题。再如:练字的策略——从练隶书和仿宋字开始练习效果最好,直接练正楷是很难练好的。又如:初中记叙文写作的策略——作文即做人,做人的良好素养都是作文的良好素材,说到底就是通过做事来证明自己是个具有怎样人品的人。学习要尚活求实,尚活就是让学习的过程活起来,求实就是让学习的绩效实起来。尚活是路径,求实是根本。尚活求实追求的是高效学习。教师要与学生一起高效学习。

(一)高效及高效学习的特点

高效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学出最好的学习成绩”——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大的成效。可见,节约教学成本才有可能高效。“提高活动效果和节省时间”,两者缺一不可。友情提醒:教师一味地多上课,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做“劳动模范”,最后的结果就是“路遥失马力”,教师累倒,学生累垮。

“高效学习”的主要特点:低耗高效、动态生效、整体有效。“高效学习”的重要因素是“题目”。从“选题目—讲题目—命题目”的过程中最能看出学习者的学习真本领。因为“选题:针对性,方向性——保证做正确的事情;讲题:操作性,实效性——保证正确方法做事;命题:前瞻性,先进性——保证走在他人前列”,最高效的学习者能“针对新要求,提出新举措;针对新内容,拿出新资料;针对新变化,命出新题目”。我曾以“高效学习”为目标,为学生设计了“自我语文命题训练系统”,如下所示:

自我语文命题训练系统

1.选多个好题目,分析好在哪里,自己总结提炼出好题的基本标准。

2.选多个差题目,分析差在哪里,根据自己总结提炼出好题的基本标准将差题改进成好题目,说说改进的操作流程。

3.课内文段自我试命题、两人互相答题、互相批阅答题分数、为对方讲析错误原因及正确答案,讨论较好答案。

4.课外文段自我试命题、两人互相答题、互相批阅答题分数、为对方讲析错误原因及正确答案,讨论较好答案。

5.将拼成的好题让其他学生答题、讲题,分析命题,改进命题。

6.听老师或学科命题专家讲座。

7.考点研究的操作流程设计:考点诠释—典型考题例题—详细解题思路和步骤,写出正确答案演绎的过程—解答此类题的规律和技巧—我命此类型考题—答案详解。

8.专题研讨:选文、题型、命题意图、难度分值、考点覆盖、严密题干、标准化命题、答案等。

9.评价自己的命题,评价别人的命题。

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命题,从多角度研究题干的设置,从命题角度入手,总结提炼归纳答题步骤和答案的表述规范,尝试命题。我认为自我尝试命题是学习的最高智慧!

(二)助力学生高效学习的实施策略

1.用好教材资源是高效学习的基本点。教材不能不靠,但教材也不能全靠。没有一本教材和练习是专门为我和我的学生编写的,因此,“我”必须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和练习,要用能举一反三的例子。

2.了解学生基础是高效学习的立足点。基于“主体”,立足主体,依靠主体,为了主体;基于“实践”,充分实践,主动实践,有效实践;基于“课程”的认知学习和情感学习相统一,能力发展与态度培养相统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统一,求真、求美与求善相统一。

对于教师来说要构建教法学法一体化教学模式:功夫要下在备课上,基础要砸在课堂变式训练上,技巧要放在命题上,提高要落在讲评上。

3.制订适切目标是高效学习的落脚点。教师不应写教案,而应是学生写学历案。让学生自己学会制订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功能:导学(学什么、应达程度)、导测量(目标达成度可测定),我们现在大多数学习者都忽略了导测量的科学训练。学习目标要坚持“三优化”:优化目标,明确、准确;优化方法,得当、有效;优化训练,充分、充实。

我们要问一问:孩子,你会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吗?一是考试目标,二是学科能力素养目标,三是育人目标。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过程与方法的体系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性化,所谓的三维目标应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学习目标是学科学习的永恒追求!

我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文科课要留下鲜明的形象、鲜活的语言,留下至诚的情感、至真的审美感悟;理科课要留下思维模式,留下逻辑思想,留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改变学习方式是高效学习的着力点。这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记忆能力+学以致用。记忆能力指:①初级水平:机械记忆,浅层理解,简单应用,被动接受;②中级水平:意义记忆,中层理解,综合应用,主动探索;③高级水平:整体记忆,深层理解,创造应用,有所发现。记忆是智慧的仓库。理解的东西容易记忆,简化表达的东西容易记忆,相互讨论的内容容易记忆。教师要会指导学生高效记忆,记忆不是目的,是为了激活使用。我们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方式的归宿是学会自学,路径是学会命题。

学习力就是思维力。学堂中学生主体思维活跃程度越高越好。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能力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是学习的主持人、启发者、引导者、参与者,不是领导者、填鸭者、牵牛者。

人生思维的四个飞跃期:小学四五年级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初二要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高二要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大三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注重开发的几种思维:“反弹琵琶成新曲”的逆向思维(一分为负一),“泾渭分明见清浊”的对比思维(二分之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发散思维(多元,一分为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辩证思维(一分为二)。还要注重变式思维训练。

发展思维是学习的真谛。教学中有时应注重沉思——适度的静默,对于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完全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一些深刻的情感体验,如体验亲情、反思良知等,并不需要学生用言语来传递,只要能静静地沉浸在情感活动中,就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五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人、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体验为主线。

高效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学习科学时要探究问题理解规律;学习技术时要设计方案操作试验;学习文学时要熟读经典领悟发挥;学习艺术时要模仿鉴赏审美立美。

5.优化训练策略是高效学习的效益点。“精练”首先要确定哪些内容该练,我认为有“三个必讲练”,即核心问题必练、思路方法必练、学习疑点必练。

教师的教从本质上说就是“服务”于学生学的思维能力发展。但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也不完全等于成绩。从有效的学法指导看教师研究教法学法一体化程度。教法要为学法做好服务。授课教师要有旗帜鲜明的学法指导意识,且能围绕学法指导设计教学过程。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教给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最好是帮助学生探究出能举一反三的“点金术”,让学生开窍。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有效操作流程。

6.策略方法指导是高效学习的支撑点。教师指导学生“三学”,一是“预学”、二是“自学”、三是“研(拓)学”。

7.教与学的和谐是高效学习的关键点。教学效能的测评有两大要素:“问题提出”和“时间控制”。教学要明确是学生的问题驱动了学堂,是对话演绎了学堂。

8.縮小个体差异是高效学习的平衡点。能把生源好的学生教好的教师是不稀奇的,但能让基础较落后的学生学好的教师才是让同行信服的教师。从纵向来看,通过教师的精心调教,只要学生的成绩今天胜于昨天,我们的教育就取得了不凡业绩。

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关心好生,他感谢你;关心中等生,他感激你;关心后进生,他感恩你。我建议:教师要把特别的爱献给那些非常淘气的男生和长得不漂亮的成绩中等的女生。

9.善于动态生成是高效学习的关注点。高效学堂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学生是以学习为生的人,有学习态、发展态、生命态。

10.坚持质疑思辨是高效学习的生长点。教师是靠传递学习策略方法起步的,靠深度学习研究发展的。

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的“道德”立足点。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越支持,学生的学业成绩就越高。教师也是学生。什么叫能动,就是凡是让学生动的就要让学生动。学习是学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理想的学堂:学生自己干,教师靠边站!

作者:曾宪一

第二篇:合作学习需教师主导

摘 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行之际,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让学生“动”起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无疑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能够引领其他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气氛活跃,从而切实解决疑难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作用;合作学习方式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 “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于是堂堂课都由教师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而新课程就是在秉承这一基本的教育规律。在新课程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不断摸索,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初步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基于校内外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结合我校对“合作学习”课题的研究,本学期从开学初到现在,我坚持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分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形成了一套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要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教师要精心设计分组学习的各个环节,要从学情分析、目标设置、任务安排、组织形式、策略选择、过程展开、反馈评价等全程设计。还要加强实时监控和指导,注意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小组合作学习不偏离正确的教学轨道。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教师的科学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调查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如果是一个全新的集体,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还缺乏基本的了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述或者用以前的成绩作参照进行初步分组。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之后,根据小组协作的不同阶段重新分组。

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常见的分组形式有以下三种:⑴差异组合式,即异质分组。教师可以先确定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分组依据,将性质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常见的是依照学生成绩的好与坏进行分组。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互相影响,相互带动,共同提高,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而组间同质又缩小了小组间差别,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从而真正实现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⑵就近分层式,即同质分组:选择一项关键属性作分组依据,将性质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组。同质分组一般来说适合于个别化教学管理模式,性质相近的学生接受同样的学习任务,有助于老师开展分层教学。但是,长期同质分组容易养成成绩优秀学生盲目自信的心理和学习困难学生过度自卑的心理。⑶自由组合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这样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开展共同学习。

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

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进行精心选择和设计,布置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宜开展集体探究,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内容是否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是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是否既强调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又需要小组的沟通、协调。另外,还要注意合理控制难度,选择恰当的设问角度,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表述要简洁、明确。学习任务的设计除了从知识点角度设计相关的实验、讨论题目,还可以特意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合作技巧、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交流能力提高的题目,让学生能够真正又学习知识又在过程中得到锻炼。比如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专门设置一些需要访谈和沟通的环节。

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时间。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只给学生三、两分钟,甚至不足一分钟时间让学生去合作、去讨论与研究,自己还不时地在一旁提醒学生“快点、快点,时间不多了”。往往是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其思维刚刚展开,还来不及把自己的想法、创意阐述、表现出来,教师一声令下,使“合作” 草草收场。当然,课堂教学是要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我想既然安排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就有充分的估计和安排,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况灵活安排。一般说来,一堂安排分组学习2—4次为宜,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7—15分钟之间。

三、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合作学习。

在分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每个小组中,往往都是个别优等生唱“主角”,当“演员”,这几位同学控制了整个讨论,而其他同学只能唱“配角”,当“观众”,这样的分组学习是一言堂的缩影,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当然是两极分化比常规教学更严重。

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惟我独尊”,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也要防止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趁机偷懒,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车”。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己的重要性,既珍惜机会,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溶入团队的整体工作,学会同其他学生的配合、互动,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不管自己的观点多么重要,发言地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不能侵占别人的时间和机会。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全员参与,要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如做记录、监督发言时间、概括整理本组观点、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等,这些职责需要事先明确。另外,这种分工要采取轮流转换的形式,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四、指导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是各自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认识和观点。但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往往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似乎在陈述自己的观点,等到每个人讲完了,讨论也就结束了,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的区别,懂得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归纳,如何帮助等,与其他同学进行真正的对话,以优化合作的过程。比如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醒学生尊重同伴,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或听不明白,也得控制住自己的激动情绪;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逐步学会抓住别人发言的精髓,正确领会别人的意思;并从中摄取有用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辨别、综合来充实自己的观点,使之为我所用,要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甚至相互问难的过程中将思考和认识展开和引向深入,从而保证合作的实际效果。再如,指导学生养成讨论结束后进行小结和归纳的习惯,要归纳出讨论结果达成共识的部分,小结出存在疑问之处分歧之处,以便在集体交流时向同学老师请教,并推荐一名代表在集体交流时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小组代言人可根据小组的小结和归纳,整合结论,根据讨论表提示发言。

五、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应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和促进作用,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技能的掌握状况进行及时调整,二是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

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是否具有较强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①小组成员关系:学生和其他成员是否协作愉快、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②与他人的信息交流情况:信息沟通的频率和数量、信息沟通是否准确,理解他人是否有困难、是否相信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是否强烈希望自己与他人存在一致性的情感。③学习动机:相信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学习更多的来自内部动力。④学习中的投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时是否充分、是否有强烈的愿望表达自己、倾听他人讲解是否更认真、是否坚持不懈完成任务。⑤问题解决结果:个人贡献是否突出、结果本身的价值。⑥学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交流与解决问题基本技能的掌握、研究技能。

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点面结合,小组成绩不能等同于个人成绩,两者应该分开评价并分开奖励。比如可以设立最佳合作小组奖作为对合作任务完成出色的小组的奖励,这项荣誉为该合作小组的全体组员享有。对于个人,可以设立最佳表现奖、优秀个人奖等单项奖作为对个体的奖励。另外,还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比较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成绩评价的关键。

作者:王蕾

第三篇:网络学习空间中提高教师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

【摘 要】教育信息化时代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学习生态系统发展出一个分支即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系统。教师学习环境发生新变化促使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系统呈现新特征,然而教师学习面临新问题,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解决问题,不断实践探索提高教师学习效率的策略十分必要。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学习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2、03-051-04

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发展为教师终身学习带来新机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文提到: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学习政策和技术环境都有新变化,终身学习将在网络空间得以实现,专业发展将出现划时代的新突破。

广义网络学习空间是指运行在任何平台载体之上,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包括学习管理系统、MOOC平台、教育云服务平台、各种社交化平台(如QQ空间、微信平台等)。本文的教师学习指教师在广义网络学习空间的自主研修。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学习生态系统

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从研究对象上看,教育生态学主要研究不同层次教育生态主体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侧重考察各种环境要素对不同生态主体及其生存状态的影响,是一种单向考察模式。当前教师学习的技术及政策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用教育生态学理论研究环境变化对教师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恰逢其时。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学习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它与社会生态系统不断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同时与环境发生作用关系,在该系统内有物质与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输入与输出处于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各种教育资源是教师学习生态系统的输入部分,它包括人力投入、物质投入、价值与规范、财力投入四个内容,其中人力投入包括培训者、教师、组织管理者等;物质投入包括场地建筑、教学设施、学习资料等;价值与规范包括家长心理及价值观、新法新政等;财力投入指教师学习费用。

教师学习收获是教师学习生态系统的输出部分,它包括意识范畴、行为变化、技能范畴三个内容,其中意识范畴包括教师学习态度和情感,技能范畴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这个系统中输入部分是影响教师学习的各环境因子,输出部分是环境因子变化对教师学习的影响。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系统的新变化新特征

1.无网络学习空间时代教师学习面临的现实困境

教师学习只能发生在现实空间,造成人力投入中教师培训人员提供的时间、地点、专家与教师的需求不匹配,增加场地租赁费、教师到现场学习的时间成本和路费的同时降低了教师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人力投入中培训者与教师的时间与地点适配性差;物质投入中纸质版学习资料获得渠道匮乏;价值与规范方面的学习信息不对称造成教师学习内容不全面;教师学习受阻不愿付费,即使愿意付费渠道也有限。这造成教师学习态度消极被动,长期缺乏学习机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弱,极大降低了教师学习获得感,教师内心长期处于渴望学习和现实受阻的矛盾中。

2.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学习环境新變化

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广义网络学习空间为教师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可行性(图1)。教师学习所处环境的积极变化对教师学习产生了促进作用。

3.网络学习空间中各环境因子的新特征

在网络时代教师学习生态系统演化成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系统(图2),标志性特征是教育资源中各因子输入通过网络完成,畅通的网络通道使各影响因子对教师学习产生促进作用,教师学习收获大幅增加。网络学习空间的诞生使教师学习系统上升到高阶稳定平衡状态,使教师专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呈现出输入更便捷,输出更有效的新特征。

(1)教育资源输入更便捷

一是人力投入渠道线上线下并行,网络虚拟学习空间对培训者和教师敞开不受人员限制,学习课程可以回放不受时间限制,网络学习不受地域空间限制。二是物质投入中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设备多元广泛,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随着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设备的功能健全、携带使用方便、价格可以接受。教师获得数字学习资料的渠道多样,如网站、阅读APP、公众号等。三是价值与规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通晓获取。四是财力投入方面自从网络技术诞生就有了免费和付费的学习资源,有些学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网络上购买学习资源,有些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也愿意付费学习。

(2)教师学习获得感增强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育资源输入更便捷,教师学习机会增加,增强了教师学习意识。教师对待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并且热爱学习。教师开始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在网络上与专家同行交流学习心得,开展教育教学反思。随着技术设备硬件和软件的广泛使用,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教师学习意识、行为、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学习获得感增强,专业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呈现出可喜局面。

网络学习空间系统中教师学习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络学习空间系统为教师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激发了教师学习热情,但该系统对教师学习而言仍是新鲜事物,在教师学习实践中又出现了教育资源输入各环境因子影响教师学习效率的新问题。

1.良莠不齐的网课和论坛甄选耗费教师过多精力

网络学习空间系统中人力投入极大丰富,然而教师网课和论坛甄选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学习资源,甄选又耗费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甄选网课和论坛第一步在海量中选高质量的,第二步在高质量中按需选取。2019年初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鼓励高等学校教师探索利用空间创新教学、科研模式,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于是2019年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居世界第一,有12500门课程上线,超过2亿人次学习。国外一些开放大学也积极投入慕课运动。国内有关网络学习空间的政策与实践都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虽然国内外高校提供的慕课资源丰富、质量高,但教师按需选取也会耗费精力,降低学习效率。

2.教师缺乏对数字化学习资料的选取和阅读技巧

网络学习空间系统中物质投入中数字化学习文本的呈现增加了教师学习的便利性、随时随地性。接触数字化文本较少的教师缺乏选取和阅读技巧。选取的盲目性耗费教师时间和精力,教师缺乏快速查找阅读数字化学习文本的技巧。

3.教师不知如何利用互联网查找新法新政原文

网络学习空间系统中教师学习价值与规范很重要。一线教师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忽视教育新法新政学习。这使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育改革方向,课堂教学改革充满盲目性。互联网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大空间,大部分教师习惯用百度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的方法,往往找不到真正的政策原文,甚至会出现与原文大相径庭的情况,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教师对新政的学习,阻碍其有效落地。

4.教师对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付费有抵触情绪

网络学习空间系统中教师学习的财力投入有其必要性。教师最初接触网络学习空间的付费资源有抵触情绪,相比之下教师更能接受免费学习资源。网络空间的免费资源质量没有保障,但优质资源往往付费。总之是否付费不是衡量网络学习资源质量好坏的标准,网站的选择才至关重要。

提高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系统中学习效率的策略

专职科研人员在带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中担负起教师教育重任。在新型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系统中解决教师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策略如下。

1.以菜单方式发布精品网课和论坛链接供教师按需自选

网络学习空间为教师群体课题研究提供了便利,组建微信群就是其中之一。针对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学习时间碎片化等现实问题,专职科研人员担负起精选网课并定期分类发布在群中的工作。首先精选发布优质网课的网站,其次锁定中小学网课,再次依据教师任职的不同分成几类,如学科教学类、班主任班级管理类、教育科研方法类、写作类、教改政策与实践前沿论坛类,以菜单的方式直接发布链接在群中供教师按需自选。

2.组织教师线下线上共研分享文本资料选取和阅读技巧

在课题研究中文献研究是教师学习过程的重难点,提升教师互联网查找资料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线上文献研究之后对查阅电子资料有各自的技巧。线下分享查阅技巧时教师人手一台上网设备现身说法直观展示。选择知网查阅文本资料得到教师一致认可,如通过一篇文章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可找到更多链接,还可以找到该文章核心思想的原始出处,通过谷歌浏览器进入知网可以直译英文文献,通过阅读文章的内容摘要精选下载文章可以节约下载成本等。专业科研人员为敦促教师群体阅读共研共学,推荐微信阅读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微信阅读关注好友、发布意见等功能在线研讨。

3.及时推送新法新政原文及其发布网站

教育领域新法新政的颁布、解读、实施是校级领导和一线教师都关注的,领导据此把握学校发展方向,一线教师据此把握課堂教学改革方向。提高教师学习效率两步走:一是专职科研人员在微信群中及时发布新法新政原文及链接以供领导和教师学习;二是针对几年前已公布沿用至今的原文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查找,在此还可找到各部门和地方官网链接。

4.培养教师为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付费习惯

专业科研人员给教师推荐的学习资源链接包括免费和付费两种,更倾向于推荐免费优质资源链接。付费资源在优选大学慕课的基础上还要优中选优,保证付费资源推荐给教师能使教师学习效率最大化。教师生活水平的提升、教师亲身体会到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对其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教师对某类教育资源的切实需求等因素促使部分教师已逐渐开始接受付费学习方式。尤其是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系统增加了教师学习获得感,教师开始从内心愿意为终身学习付费,形成了一种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系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赵楠.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学习资源生成的影响因素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9.

杨现民,赵鑫硕,刘雅馨,潘青青,陈世超. 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 内涵、阶段与建议[J]. 中国电化教育,2016,(04): 30-36.

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谭璐.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开放教育的战略选择[J]. 开放学习研究,2020,25(03): 44-51.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者:赵欣

上一篇:临床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畜牧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