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毕业论文范文

2022-05-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培训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护士培训是护理人才资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毕业护士培训是整个培训的基础,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是摆在所有医院护理部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我院护理部自2005年以来,不断完善岗前培训,将实用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方法引入岗前培训,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第一篇:培训毕业论文范文

新毕业护士岗前临床技能强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通过对新招聘的护士进行岗前临床常用技能的强化培训,进一步巩固其基本技能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工作中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合理选定强化培训项目及规范的临床技能强化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表明我们的培训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关键词】新毕业护士;临床技能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是基础,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新毕业护士进行岗前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可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从而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经过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成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完善培训设施

2012年,医院在原“技能训练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对全院医护人员、医学院实习生及大四见习生的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及考核;负责全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技能操作及考核工作。培训中心现有智能化心肺复苏综合模型4台,嬰儿头皮静脉注射仿真模型2台,女性导尿、男性导尿仿真模型,插胃管技术模型,肌内注射模型,动、静脉穿刺仿真手臂,外科缝合包扎展示仿真模型2套,综合穿刺训练电子标准化病人2台,高级气管插管仿真模型2台,打结训练模型,分段诊刮模型等,安装了中心吸氧、中心吸引等设施,至此,我院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培训设施较为齐全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1.2确定强化培训项目

为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患者护理安全,护理部制订了护士培训计划,确定了对新毕业护士的强化培训内容:手卫生、心肺复苏术、无菌技术、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患者入/出院护理、静脉输液技术、鼻饲技术、肌内注射技术、皮内注射技术、导尿技术、口腔护理技术、中心吸氧技术。

1.3培训对象与方法

1.3.1培训对象 2012年1月—2013 年4月共招聘新毕业护士5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53人。男生2人,女生54人。年龄23—28岁。

1.3.2培训方法 将12项操作分为:基础操作:包括手卫生、无菌技术等;治疗性操作:包括静脉输液技术、肌内注射技术等;急救护理:心肺复苏术。分三个阶段进行培训。指导老师在培训前认真准备,结合《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统一标准,老师在演示操作中,要结合每个步骤,辅以适当的讲解,提出此操作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原则。训练中强调学生将每个步骤用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将理论变为行为,反复的训练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培训中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在“患者入/出院护理”培训过程中,两人一组,一人扮演病人,一人扮演值班护士,仿照临床实际情景完成护理过程。同时,在操作中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病人采取“标准化操作”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的方法[1],如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有活动义齿者要先取下义齿再进行口腔护理,但是对昏迷、牙关紧闭的病人,可先擦洗口唇和牙齿外侧面后,用开口器助其张口后再取下义齿,这样既方便操作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再如:导尿术有手术前导尿病人、尿潴留病人等,为术前病人导尿时要排空膀胱,防止术中损伤膀胱;而为尿潴留患者导尿时,则一次不能放尿过多,防止患者出现虚脱。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准确评估病人的个性需求,为病人提供适宜的护理。在心肺复苏的培训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景及时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如患者是因溺水而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应先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放气道,行人工呼吸后再行心脏按压;如果患者是从高空坠落后而导致的呼吸心跳停止,应先检查患者身下有无玻璃、石块等及有无颈椎损伤,若患者身下有异物应先清除异物再行心脏按压;如有颈椎损伤,在开放气道实施人工呼吸时要注意保护颈椎。每一项操作培训后,让每一名参加培训者操作一遍,指导老师和其他人员在一旁观看,操作完毕,对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指导老师要及时

指出并加以纠正,确保人人都能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 结果

培训结束后,对全体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评分,考核方式有全部考核和部分抽考两种,考核内容全面覆盖培训项目,评分以《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为标准,考试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通过规范的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可以使他们尽快正确掌握临床常用技能的操作规程,各项操作平均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为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讨论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紧张,一些临床技能训练已经不可能在患者身上进行[2]。因此,对新毕业护士岗前临床技能强化培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调查反馈得知,通过规范的临床技能强化培训,他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独立值班的时间也提前了7—10天,受到了科室护士长和同事们的好评,患者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与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护理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经蕾,朱红,马健,等. “个性化护理”训练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教育研究,2010,10:2616—2618.

[2] 白波,张钦凤,李建民,等.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0—22.

作者简介:

邢介红,女,1964.03出生,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作者:邢介红

第二篇:对新毕业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效果观察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才资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毕业护士培训是整个培训的基础,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是摆在所有医院护理部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我院护理部自2005年以来,不断完善岗前培训,将实用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方法引入岗前培训,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 芳

第三篇:口腔医学毕业实习前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对实习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医学本科生毕业实习前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对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参加毕业实习的2006级学生12名,在进入毕业实习前,按照《口腔医学实习前临床技能培训计划》的要求,进行为期2周的入科前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培训结束后,按照《口腔临床技能综合考核评分表》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实习。在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一次性考研率和毕业后用人单位评价等指标与之前未进行强化培训的2005级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习前的强化培训,口内的理论和技能,口外、修复技能考核、一次性考研率均高于未强化培训的2005级(p<0.05);口外、修复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人单位对12名学生的工作能力满意,75%的学生被评价为“优”,25%的学生被评价为“良”。结论:口腔医学本科生毕业实习前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可以提高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增加一次性考研的成功率,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关键词:口腔医学;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实习质量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口腔临床工作中,绝大多数治疗是通过医生具体操作完成的。因此,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临床技能。我院在实施毕业实习生“一对一”带教模式的过程中发现,“一对一”带教模式有利于口腔本科实习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1],但大部分实习生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能很快适应口腔临床医疗工作。临床实习阶段是在校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临床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对学校的声誉带来很大影响。我院为缩短实习生适应临床工作的时间,缓解毕业实习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在进入毕业实习前,按照《口腔医学实习前临床技能培训计划》的要求,进行为期2周的入科前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培训结束后,按照《口腔临床技能综合考核评分表》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实习,旨在初步研究毕业实习前技能强化培训对实习生出科考试理论、技能考核成绩、一次性考研率以及用人单位评价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在我院进行生产实习的2005级和2006级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各分为三组,分别进入口内、口外和修复科实习。2005级实习生18人,2006级实习生12人(实际在我院实习的有15名,但有3名学生在我院只实习了半年,在院外实习了半年,因此未纳入统计)均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即一名带教老师负责一名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所不同的是2005级同学进入临床实习前未进行技能强化培训,而2006级同学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了为期2周的技能强化培训。

2.临床技能强化培训的实施。①相关计划和评分标准的制定。根据毕业实习计划,制定《口腔医学实习前临床技能培训计划》及《口腔临床技能综合考核评分表》。②临床技能强化培训的具体操作和实习带教安排。从口腔医院高级职称人员中选取内科、外科和修复科的教师各1名,按照《口腔医学实习前临床技能培训计划》的要求,对即将进入临床科室实习的2006级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入科前临床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按照《口腔临床技能综合考核评分表》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正式进入临床实习,安排具有带教资格的高年资教师带教,按照毕业实习计划的要求,在实习结束时,按照《口腔临床技能综合考核评分表》进行临床技能考核。

3.实习质量指标的监测。

4.统计学处理。考试成绩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一次性考研率和用人单位良好评价率采用百分比,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二、结果

1.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对实习生出科理论考试成绩的影响。

表1、表2表明,技能强化培训组口内出科理论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未强化培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口外和修复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强化培训组高于未培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不同带教模式对实习生一次性考研率和用人单位评价的影响。

由表3表明技能强化培训组的一次性考研率及毕业后用人单位评价均高于未强化培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三、讨论

医学生参加生产实习是临床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2]。提高实习生实践能力是口腔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核心环节[3,4]。口腔临床毕业实习是口腔医学教学计划的最后阶段,是以临床实践为主要形式,将理论联系实践,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因此,探索一套口腔临床实践教学与管理模式对于培养高质量口腔毕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毕业实习生采用了“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发现大部分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接待操作比较简单的病人。为了使实习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实现实习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我们对2006级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前进行了为期2周的临床基本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并由具有带教资格的高年资医师(具有硕士学位,中级职称以上)来带教。研究发现,所有经过强化培训的实习生均能在进入临床后的1~2周内熟练接待操作简单的病人,部分实习生还能接待较为复杂的病人。在科室实习结束后的出科考试中,口内理论及临床技能、口外和修复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一次性考研率均高于未强化培训的2005级,差异具有显著性。用人单位评价也优于未强化培训的2005级,75%的评价为“优”,25%的评价为“良”,没有评价为“差”的。这表明进入临床前的短期技能强化培训再加上高年资带教教师的“一对一”带教模式更有利于实习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有利于快速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出现了出科考试技能考核成绩、一次性考研率以及用人单位好评率高于未强化培训的2005级。

综上,毕业实习前的短期临床技能强化培训以及具有高学历、高年资带教教师的“一对一”带教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实习生对病人的综合处置能力,一次性考研成功率和用人单位的好评率也大大提高。今后我们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去研究,证明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兴容,李兰萍.“一对一”带教方式对口腔本科生实习质量影响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40-142.

[2]韩云涛,周佳,李伟明.参与式教学法引入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B):35-38.

[3]刘铁玉,林敏,刘春梅,等.在口腔医学临床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6):64-65.

[4]李萍,郝怡,黄云.口腔临床实习应用参与式教学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2):2814-2815.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金资助(0310209)。

作者:刘兴容,刘敏,赵威

上一篇:结构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