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培训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职工培训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此文通过对职工岗位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的分析,以及铁路现代化装备对职工岗位培训的要求,提出了加强铁路职工岗位培训的途径。通过加强岗位培训,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第一篇:职工培训论文范文

公路职工培训模式创新

【摘 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公路工作任务量持续增加,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我国公路建设中,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创新了工作方法。公路职工的培训也要创新工作模式,将一些新颖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应用到公路职工教育中,提高公路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本文主要对公路职工培训模式创新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职工培训;模式创新

公路职工培训工作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职工培训工作也开始向现代化发展,对职工技能、专业知识及自身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公路职工是影响公路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模式,才能将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公路教育中,促进公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一、当前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

1.公路职工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公路职工的基础知识依然比较薄弱,不能适应新时期公路建设工作的发展。经过分析发现,当前公路职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公路职工的年龄普遍偏大,思想传统,观念守旧,很多人员都面临退休,报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守旧思想,思想观念得不到及时的转变,同时新职工进入少,工作人员中出现年龄断档现象。第二,公路职工文化水平较低,大多公路职工都是上世纪招工、顶替、退役安置及技工院校毕业分配的学生,现代化理念缺失,而且业务能力等方面也不能符合新时期的要求,不能很好的处理当前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公路职工从事的工作内容较简单,但是现阶段很多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公路事业的发展中,导致很多职工难以适应当前的工作。第三,公路职工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忽略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提升,不符合公路实际发展需求。

2.公路职工培训费用有限

我国公路职工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公路单位的培训经费必须占据职工总工资的1.5个百分比,但是从当前实际状况来看,由于经费不足或经费出现挪用,导致很多单位的职工培训经费不能满足公路职工培训工作需求,很难达到预期培训的效果。培训工作是公路事业发展的基础,对公路职工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但是当前因经费的原因致使培训效果不理想,阻碍了公路事业的长期建设和发展,不符合公路事业建设要求。此外,还有一部分公路单位将培训经费投入到扩招人才中,投入的资金较多,但是收效却非常低下,阻碍了公路事业的长期发展。

3.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形式较单一,流于表面

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公路职工教育培训都采取传统的被动方式进行培训,培训人员仅仅按照课程知识进行授课,不能按照人员的特点和工作的需求进行培训,培训模式陈旧。同时一些培训者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导致培训者所掌握的知识较陈旧,没有符合新时期发展需求,不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培训效果。现阶段,进行培训工作的单位较少,而且很多培训单位仅仅为了应付检查对新职工进行培训,教育的知识体系及方法较传统,不符合新时期公路职工培训需求。除此之外,很多公路职工也没有正确认识培训工作的作用,不能将公路职工培训学习的内容灵活的应用到公路建设中,培训模式急需创新。对于年轻职工而言,此种培训方式就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

4.公路职工的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领导重视不够

传统的培训方式较死板,不能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进展。而且现在很多公路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没有根据培训工作实际状况制定激励政策,导致培训工作只能被动进行。同时,很多公路领导都没有重视职工培训工作,不能制定一些管理措施约束培训行为,导致培训工作较松散。此外,职工培训工作还存在地方性差异,在人力、物力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培训效果非常不理想,单位内部人员缺少沟通与交流,培训工作进展阻力较大。

二、创新公路职工培训模式的方法探索

1.创新培训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新时期公路职工培训工作的进展必须要求有新的观念。在进行培训工作时,必须及时转变观念,主要进行培训者工作观念与职工观念的转变。首先,培训者必须认识到培训工作的意义,分析自己的使命,正确对待培训工作,根据当前的培训现状制定恰当的培训方法,保证培训内容可以符合新时期公路建设的需求,与时代接轨,具有创新性。而且培训工作不仅仅要进行一些理论与实践操作内容,还要培养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多方面进展培训内容。其次,职工必须认识到培训工作的目的,及时弥补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知识,这样会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充分调动培训者与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

2.创新教育培训内容

新时期公路行业的工作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而且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学习内容也会越来越多。公路培训人员应该认识到公路培训工作并不是短期的事情,应该在长期发展中总结经验,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结合公路工作实际,制定阶段性的培训目标计划,给职工培训最新的内容,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培训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公路工作实际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根据公路职工的岗位特点、年龄等实施培训。创新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培训方法的创新,如结合网络实施教育;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职工作为培训工作的主体,给予职工提供较多的选择,提高职工参与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培训效果。

3.创新职工教育培训制度

制度是各项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可以约束培训者与职工的行为。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必须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首先应该建立公路职工考核制度,对培训者和职工施加压力,让其积极投入到培训工作中,学习公路相关内容。其次实施奖惩制度,实行职位、薪资与岗位挂钩制,激发培训者与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培训工作的顺利进展。惩罚制度主要适用于培训成绩落后的人员进行重新培训,多次培训不合格者接受相应的惩罚。

4.健全机构,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投资

社会的发展和公路现代化建设对公路职工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公路职工培训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为此,要健全职工培训机构,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将培训工作作为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事项,提到议事日程,全面提高领导层对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视,使其及时研究创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单位内部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同时可以与相关院校联合开展职工培训,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路职工培训迎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只有积极应对,才能促进公路事业的长期发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当前公路行业的主要任务,与公路建设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公路领导层必须认识到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创新培训模式,改变培训方法,将职工培训教育贯穿到公路建设的实际发展中,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公路职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实现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建平.公路职工教育培训主体内容与模式创新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22).

[2]钱镝.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J].企业研究,2013,(10).

[3]黎夢雨.论新时期加强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8).

[4]刘世新;逯小敏;王雪霞.公路职工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J].华东公路,2014,(12).

[5]刘利民.公路养护职工培训模式创新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1,(03).

作者:汪菊兰

第二篇:加强铁路职工岗位培训 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摘 要:此文通过对职工岗位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的分析,以及铁路现代化装备对职工岗位培训的要求,提出了加强铁路职工岗位培训的途径。通过加强岗位培训,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铁路职工 岗位培训 素质

7·23动车重大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在运输安全会上强调:“要加强高铁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实效。”至此,铁路职工队伍建设、岗位培训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一、职工岗位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铁路运输业是一个纵延祖国东西、横跨大江南北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目前,职工素质不适应铁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还面临加快铁路发展和管好用好现代化铁路的双重任务。因此,我国铁路职工队伍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运输安全提出的挑战看。在我国铁路由普通和提速铁路向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由传统设备向先进设备快速转变的情况下,要求全路职工必须下功夫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熟悉和掌握新技术新装备。

从服务质量提出的挑战看。必须大力强化“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教育,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

从运输经营提出的挑战看。随着大批新线建设投产,铁路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管好用好这样庞大的资产,必须强化全路职工的责任意识,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的经营队伍。

从技术创新提出的挑战看。我国铁路经过几次提速和客运专线正处在集中建设和投入运用阶段,新技术装备也正处在集中生产和使用期,许多技术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一些新的技术难题有待突破和解决,需要一大批懂专业、有技能人才提供技术保证。

企业获取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外部招聘;二是对内部职工进行培训。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句名言:“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但是,铁路仅此一家,从外部招聘人才的几率很小,只有加强内部职工的培训,才有利于铁路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从战略高度重视职工的岗位培训,对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铁路现代化装备对职工岗位培训的要求

我国铁路现代化装备的大量投入,特别是高铁在硬件设备上的先进程度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准。但在人员培训、系统思维上远远落后于硬件的发展。铁路运营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管理工程,对专业化的要求非常高,目前我国铁路职工素质和专业精神是比较欠缺的。先进的铁路现代化装备,具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和严密的联控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替“人”的功能。但再先进的设备,都需要由人来掌控、操作和维护。因此,各个铁路先进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对一线职工反复进行各种高强度的培训。

在日本,就设置有专门的人-机系统研究机构,投入大量资金研究高铁技术中人的作用和盲点、技术与人脑各自的价值与局限等课题。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高铁而言,虽然在速度已经能够超越日本,但对整个体系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这就更需发挥职工在确保安全方面的主观能动性。铁路现代化装备是高科技的集成,不仅要求有现代化的硬件系统保障,还要有管理水平、安全意识以及职工素质与之相匹配。所以说,加强职工岗位培训既是铁路运输业全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铁路装备现代化进程的要求。

三、加强铁路职工岗位培训的途径

铁路运输业经过一代一代铁路人的努力,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不断增进现代化进程的外部条件。铁路运输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职工素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发挥职工的创造力上。这就需要不断地对职工进行培训,而岗位培训以其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的特点,是提高职工专业和技能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完善培训计划

更新观念是增强培训实效性、提高职工素质的保证,铁路各级组织,要树立起“企业发展,培训优先;企业竞争,素质为本”的理念,把强化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作为铁路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常抓不懈。

要不断创新“育人和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良性循环。鼓励职工自觉地参加培训、学习技术、钻研业务。要进一步完善培训计划。近几年来,铁道部开展了不少培训,但大多用于高铁开通。临时性计划的不确定性,导致人员组织困难、培训系统性较差。所以,要制定好中、长期培训规划,使职工能够在思想和知识方面做好前期准备,并把自学和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职工培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加强职工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从数量、质量、结构上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人员保障和人才储备,形成人力资源优势,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大培训投入。过去几年,铁路在职工培训上投入较大,但和铁路发展速度相比,仍显不足。所以,进一步加大职教经费的投入是有效实施培训的基本条件。二是全面优化主要行车工种的人员结构和素质升级,并作为重点来选拔培养。在普遍培训的基础上,要在主要行车工种人员中培养出一批能工巧匠和技术尖子,带动其他职工的素质提高。三是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充分利用路内路外两个方面的资源,建立内外结合、分工明确的职工教育培训网络。在外部,形成以大学为龙头、高职院校为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和设备制造厂家广泛参与的培训系统。在内部,路局要整合既有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站段要增加职教人员的配置,完善职工岗位培训体系。四是抓好培训教材建设。要加强对铁路培训教材开发和编撰工作,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职教人员、职工共同参与的开发团队,尽快完成职工岗位培训系列教材。为职工培训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3、创新培训模式,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培训实效

长期以来,铁路职工培训基本上实行的计划培训模式,大面积“齐步走”方式忽视了职工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差异。况且,铁路工种繁杂、人员紧张,计划培训模式效果不佳。因此,只有创新培训模式,才能提高培训实效性。在日本,企业多采用“自我申请”制度,员工定期填写申请表,主要是对个人能力发展的自我设计。然后企业针对发展需要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这种制度可调动职工自觉接受培训的积极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铁路不断完善,相信将会成为职工岗位培训的一种新选择。

当今在铁路行业中,职工基本上没有自主选择工种的权利。岗位的不同,人员的流动性和倒班制,对岗位培训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我们可鼓励职工利用休班时间参加系统内、外的培训班;或者对于尚不具备培训条件的工种,由职工自主选定培训单位,站段按照培训目标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给予奖励或报销培训费用,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使用和晋级的依据。这样既能解决工学矛盾问题,也可使职工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职工培训强调针对性、实践性;讲求实效,学以致用,这是职工岗位培训的基本原则。但是科技的飞速发展,往往使职工缺乏掌握新技术的基础知识。所以,要根据实际,适时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培训,这会使岗位培训收效显著。真正要学习的人才会学习。在岗位培训过程中,我们要使用各种激励方法。对于努力自学、极积培训、取得工作实绩和创新的职工给予重奖、给予重用,使大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充分发挥职工自觉学习的潜能。同时,铁路运输安全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失误,要通过制度约束来保证岗位培训效果,使职工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参训,提高业务素质。

总之,企业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职工岗位培训是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企业重视职工岗位培训,对企业、对职工将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作者:翁蔚

第三篇:职工教育培训模式探究

[摘 要] 职工教育培训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越来越重视职工教育培训的问题。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可以提升组织的运行效率与效果,加速组织目标的实现。然而,组织的发展模式与战略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应的职工的教育培训也应当是持续、变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以垃圾分类教育为例,分析垃圾分类工作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提高垃圾分类教育培训效果的方式,旨在为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 键 词] 垃圾分类;职工培训;职工教育模式

一、引言

现阶段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大力开展之中。垃圾分类关乎社会民生的发展,关乎资源的节约利用,更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过程,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但是目前垃圾分类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推动,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仍然较为单薄,积极性不高,这给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带来了困难。

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分为四个环节,前两个环节属于前端,分别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而后两个环节分别是分类后垃圾的运输与分类后垃圾的最终处置。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前端环节,该环节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紧,是人民群众每天面临的实际问题所在,同时也是垃圾分类工作最为艰难的地方。目前,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率先从公共机构开始强制执行,垃圾分类管理以城市为单元,以社区为网络,以公共机关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行。为了做好垃圾分类投放的管理工作,各类公共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切实明细垃圾分类工作的核心要义并掌握有效的处理方法时,他们才能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一起逐步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好,从而有效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城市的建设。

二、垃圾分类教育培训中存在问题

目前垃圾分类工作还处于推进的初期,试点单位对此都存在一个逐步认识、深入了解的过程。垃圾分类的培训工作也在不断学习、成长中。因此,垃圾分类的教育培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垃圾分类的培训教育模式单一且较为粗犷,没有根据不同人群的接受程度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困难,需要得到重视与解决。

(一)对垃圾分类教育培训缺乏足够重视

经过前期的宣传教育,垃圾分类在公共机构如火如荼进行并逐步推广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垃圾分类前端环节的实际推进效果并不理想,垃圾分类的准确度与相应的宣传知晓并不匹配,这在很大程度是垃圾分类教育的缺乏重视所致。垃圾分类的教育十分必要,因为垃圾分类对人民群众来说是一项新事物,对于国家来说是试点执行的新政策,对其认识的不足必然会导致工作进展的缓慢,而想要提高认识,必须加强相关的教育,让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真正深入人心而不是浮于表面。目前看来,虽然各个单位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培训与教育,但是垃圾分类的相关方法、知识的培训停留在表层,碎片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并没有利用相关的工作人员形成系统的垃圾分类管理理念,也不利于垃圾分类教育在社区的推广;同时,垃圾分类的教育也缺乏对垃圾分类理念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垃圾分类投放的实际操作中,应当重视垃圾分类背后的环保观念教育,增强绿色环保意识与垃圾分类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把垃圾分类教育工作真正做好。

(二)教育培训方法单一,培训效果不理想

总体来看,目前各个公共机构、社区以及街道办等对于垃圾分类的教育培训方式以宣传为主,授课为辅,培训教育方式较为简单,严重降低了工作人员与社区民众的积极性,实际的培训效果也不够理想。

首先,重视宣传不重视实际效果。尽管多数公共机关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普遍很大,采用贴宣传画、拉横幅口等多种宣传的方式,让垃圾分类走进社区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广泛讨论,但却只是停留在宣传的程度。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实际渗透度不高,人民群众的实际参与度不足,从而导致这些教育宣传对垃圾分类的实际指导度很低。其次,教育模式简单,缺乏创新。目前对于垃圾分类的教育较为普遍的做法是一手宣传一手开培训会进行培训,借由公共机关人员带动推广到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与人民群众最相关的是垃圾的分类投放,而仅靠开会教育培训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与实际操作相匹配,导致实际的垃圾分类投放效果并不理想。最后,没有因地制宜采取多层次教育模式,教育效果欠缺。垃圾分类的最终执行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但是不同人群对于垃圾分类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老年人相比于年轻人,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需要更长的消化时间,而目前的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并没有区分不同学习人群,采用统一的教育方式,所以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缺乏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区、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目前的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还是以街道社区为主,组织开展具体工作,其他各个部门参与度不高,并且相关的管理机制也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訓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为垃圾分类的系统化进行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垃圾分类教育培训模式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垃圾分类的培训教育应当形成系统的体系,以城市带动社区,以社区带动居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垃圾分类的工作不同城市标准与规范不一样,应当因地制宜地进行培训管理。例如上海市的垃圾分类有四类标准,从垃圾源头分类到小区的物业管理规定都不一样,相对应的教育培训方式不同城市也应当有所区别。公共机构对于职工的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可以建立责任机制,明确分类投放标准并强化监督管理与培训效果的检验,使公共机构可以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社区街道办等对于垃圾分类的培训管理可以寻求与本区域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根据区域内人口的年龄、教育等分层培训管理,从而达到理想的培训结果。

(二)积极宣传垃圾分类教育的核心理念

垃圾分类的顺利进行最为重要的是转变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让广大管理工作人员以及社会民众自觉自愿参与其中。公共机构在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时首先应当作好职工的观念教育,垃圾分类工作本质是人的工作,要想转变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精确度,必须要让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将其行为变成一种自觉行动。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向人民群众宣传普及垃圾分类对国家发展、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例如可以以街道社区为定点,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的宣讲,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可以在公交车、公园、社区街道等公共区域投放垃圾分类宣传的广告;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去观看垃圾处理的纪录片或者是实地参观堆积垃圾山,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领会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三)采用多元化教育模式

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推行除了加强人们的观念教育之外还应当创新教育模式与宣传方式。可以借助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的活动,采用趣味学习教育的方式并辅之以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垃圾分类教育尤其是垃圾分类投放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方法选择上公共机关、社区街道办等应当结合自身的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比如公共机关可以一方面定期举行垃圾分类的线上检测,明确分类的标准,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对于表现优异者给予一定的荣誉奖励,另一方面在线下垃圾分类投放实际操作中组织实操活动,将线上所学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且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对于一些疑难的垃圾分类进行讨论。同时有条件的公共机关可以建立起垃圾分类环保教育示范基地,组织社会人群走入基地进行实地的参观学习垃圾分类的系统过程,从而真正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社区街道办在线上方面可以借用新媒体策划,利用微信、QQ等软件组建社区垃圾分类群,采取趣味的答问奖励活动,以家庭、楼道等为单位进行垃圾分类的竞赛,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线下方面根据社区居民的生活作息特点,可以进行多次数、短时间、长周期的社区宣讲教育,培养良好的氛围,让社区居民在趣味中学习,使垃圾分类的教育培训可以有效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健全培训考核评价机制

垃圾分类的培训教育还必须配套一系列的考核评价机制。垃圾分类工作目前还停留在自主监督督导阶段,相关的考核评价机制有所欠缺。对于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建立起统一标准、统一监督管理的模式。垃圾分类的教育考核应当分为两部分,一是相关工作人员与组织机构的教育培训考核,可以参考绩效评价方式,突出可操作性。时间上采用季度评价考核与年度总结相结合的模式;方法上采用自我评价和组织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内容上在整体要求基础上细化垃圾分类的具体内容。对于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对于表现不好的加强教育培训学习;二是城市居民的考核评价,社区街道办等可以以楼道为单位,将垃圾分类的学习培训实践情况与适当的奖励相挂钩,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鼓励社区之间的竞争比赛,将考核不局限于个人,更要考核社区的垃圾分类教育推广工作的效果。通过这样上下结合的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南宁市已经引入了第三方考核机制,通过招投标委托第三方公司机构对全市的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评,每月一次。

四、总结

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职工教育培训。想要建立起长效循环的垃圾分类体制,必须加大垃圾分类的培训教育工作,因地制宜地持续做好宣传教育,让垃圾分类的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将之付诸于实践。以点带面,以公共机关带动社区群众,以社区街道形成网络,以城市推广普及到全国,使更多的人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明确垃圾分类的标准,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从而推进绿色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华丽.新思维开启职工培训教育新模式[J].人民公交,2017(5):89-90.

[2]韩国俊.浅谈现代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模式的改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1):2-3.

[3]李少华.现代化的供水职工教育培训模式优化与创新[J].科技展望,2016,26(33):300.

[4]刘娅汐.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现状及创新模式探索[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9):101-103.

[5]符柳红.新时期林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模式[J].人才资源开发,2015(8):29.

[6]梁书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J].环境教育,2019(7):59.

[7]文怡.垃圾:从分类处理到資源化的“化腐朽为神奇”[J].今日科技,2019(7):53-58.

作者:温晓春

上一篇:社会关系论文范文下一篇:增值税转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