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训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专业培训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会计专业培训要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我国会计教育组成部分的会计专业培训与知识经济的要求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会计专业培训必须做相应改革。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会计专业培训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会计专业培训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第一篇:专业培训论文范文

教师需要更多专业培训与支持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于6月19日向全球发布了第三轮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TALIS)结果——《第一卷:作为终身学习者的教师和学校领导》(Teachers and School Leaders as Lifelong Learners)。报告呼吁各国应努力让教师成为更具经济和智慧吸引力的职业,吸引最好、最聪明的人加入到教师行业,以满足全世界日益增长的对于高质量教师的需求,确保未来一代获得在未来职场成功所需的技能。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教师调查项目和教学行业的晴雨表,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自2008年以来每五年开展一次,2018年是第三轮调查,重点关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和校长专业化的五个维度——教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职业声望、专业发展机会、教师合作文化、教师和学校领导的专业责任和自主水平。

本次调查聚焦教师和校长获得的确保提供优质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前两轮调查相比,此次调查的研究范围和深度正不断扩大,参与者比2008年翻了一番,从24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48个,代表了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中东、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1.5万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的26万名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声音,并反映了800万名教师的基本情况。

结论一: 在过去五至十年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教师队伍正逐渐趋于老龄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正面临校长群体的老龄化。

在参与2018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的国家与地区中,教师平均年龄为44岁,校长平均年龄52岁。大多数教师为女性,占比68%,但女性校长只占47%。自2008年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面临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巴西、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冰岛、韩国、拉脱维亚、葡萄牙和中国上海自2013年以来,保加利亚、匈牙利、立陶宛、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自2008年以来,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教师比例增加了5%或更多,其中葡萄牙从2013年的28%提高到2018年的47%。

一些国家也正面临校长群体的老龄化,捷克、法国和葡萄牙自2013年以来,奥地利、巴西、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墨西哥、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土耳其自2008年以来,60岁及以上的校长比例增长超过5%。这些国家面临在未来几年吸引和培养大量新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挑战。

结论二: 教师和校长的学历普遍提高。从事教学是大多数教师的第一职业选择,促进儿童发展和为社会作贡献是他们选择这份职业的主要动机。

“从事教学”是2/3参与调查的教师的第一职业选择,其中男性教师的比例为59%,女性教师比例为70%。该调查显示,90%的教师将“有机会为儿童的发展和社会作出贡献”作为选择教师职业的一个主要动机,而且,这一比例在教师职业更受重视以及教师经济地位更高的国家和地区更加突出。其次,61%的教师表示,“教学工作提供的稳定的职业路径”是他们选择这一职业的重要原因;有60%~70%的教师表示,教育行业的经济收益和工作条件对他们非常重要。

另外,在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平均有50%的教师具有本科或同等学历,其中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丹麦、智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新西兰、沙特阿拉伯、中国上海、土耳其和越南的比例超过了75%;平均44%教师的最高教育程度为硕士或同等学历,其中克罗地亚、捷克、芬兰、哥伦比亚、意大利、葡萄牙、斯洛伐克这一比例超过了75%;平均63%的学校领导拥有硕士学位,其中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芬兰、葡萄牙、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的这一比例为90%;平均有1.3%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欧洲国家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最高,达到4%以上,如捷克、法国和意大利。而在捷克、墨西哥和阿联酋,至少10%的学校领导拥有博士学位。

结论三: 与过去相比,当前教师面临一个种族、文化、语言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

该报告显示,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大规模移民、难民的流动,与过去相比,当前教师面临一个种族、文化、语言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在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平均有31%的教师在至少10%的学生有特殊需求(因心理、身体或者情感处境不利而产生的特殊需求)的学校工作;30%的教师在至少1%是难民学生的学校工作;21%的教师在至少10%的学生第一语言不是教学语言的学校工作;20%的教师在至少有30%的社会经济处境不利学生(家里缺乏基本必需品,如充足的住房、营养或医疗保健等)的学校工作;17%的教师在至少10%的学生有移民背景的學校工作。

就学校应对学生多样化的政策而言,平均有95%的学校领导表示,教师相信儿童和年轻人应该了解不同文化的人有很多共同之处;80%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将经济全球化问题融入整个课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种族和文化差异,大量与促进公平相关的政策和实践正在学校中实施。例如,为了促进性别与社会经济公平,有93%参与调查的学校引导学生包容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有80%的学校实施为处境不利背景学生提供额外支持,并制定明确的反性别歧视政策;有75%的学校制定明确的反社会经济歧视政策。

结论四: 课堂上,教师真正用于教学的时间正趋于减少。平均而言,教师78%的课堂时间用于教与学,13%用于维持课堂秩序,8%用于完成行政任务。

该调查询问了教师在日常课堂上三类活动的时间——实际的教学与学习,记录出勤、分发学校信息或者表格等行政任务,维持课堂秩序。结果显示,平均而言,在参与此次调查的国家与地区中,教师表示78%的课堂时间用于教与学,13%用于维持课堂秩序,8%用于完成行政任务。但在国家和地区间差异很大,在爱沙尼亚、俄罗斯、中国上海、越南,教师将课堂中至少85%的时间用于实际教学与学习,而在巴西、智利、阿联酋和南非,这一比例为65%~70%。

而且,在2008—2018年间,教师课堂上用于实际教学与学习的时间在20个有可比数据的国家和地区中,有12个都趋于减少,其中减少最多的是保加利亚、比利时弗兰德地区、匈牙利和土耳其,减少了3%(2分钟或更多)。尤其是在2008—2013年间,新西兰课堂中的实际教学时间减少了4%(3分钟)。

此外,此次调查还询问了教师和校长的日常工作时间,包括在周末、晚上或者完成其他课外时间任务的分配情况。结果显示,每周用38.8个小时完成与学校工作相关的任务,其中20.6个小时用于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多一半的工作时间是在教学。但其中,教学占比较低(占总工作时间的31%~40%)的国家有日本、哈萨克斯坦、新加坡、越南和挪威;教学占比较高(72%~78%)的国家有巴西、格鲁吉亚、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这些差异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教师工作时间的规定及特定的学校文化有关。在日本,教师用于教学的工作时间很少,仅占32%,但教师参与课外活动组织的用时很多,占13%;而新加坡教师每周平均用2.7个小时、工作总时间的6%来组织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和其他的21世纪能力。

结论五: 大多数教师和校长对创新实践持开放态度,但基于创新教学实践的认知激发教学策略在课堂上使用不太普遍。

此次调查显示,全球学校都普遍认识到创新教学在回应21世纪挑战中的价值。大多数教师和学校领导都对创新实践持开放态度,并且有能力采纳这些实践。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79%赞同或者非常赞同“学校大多数教师都在努力形成新的教学与学习理念”,由此显示教师普遍朝着创新教学努力。而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许多欧洲国家,较少教师赞同这一提法,特别在比利时、捷克、荷兰和葡萄牙。74%的教师赞同或者非常赞同学校大多数教师对变革持开放态度,77%的教师赞同或非常赞同学校大多数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学校领导也非常赞同创新。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创新教学策略的使用并不充分。超过60%的教师表示他们经常或者总是使用能够保持课堂有序的教学策略,如告诉学生要遵守课堂规则、认真听讲;65%的教师会采取措施回应课堂上学生的破坏行为,如让捣乱的学生安静等。

而且,几乎所有教师经常使用明确的教学策略,但是基于创新教学实践的认知激发教学策略在课堂上使用不太普遍。认知激发是一项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背景内评价、整合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活动。这一教学策略能够挑战和激发学生,培养高层次技能,如批判思维、解决问题、决策制定。平均有58%的教师表示他们经常或者总是给予需要学生批判思考的任务;50%的教师让学生分组学习,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任务的共同解决方案;45%的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解决复杂任务的程序;34%的教师为学生呈现没有明确解决方案的任务。与其他教学策略相比,认知激发策略是21世纪教学最需要、最复杂的教学策略。

结论六: 现实的培训内容与教师最迫切的专业发展需求不匹配,教师需求量高的专业发展领域仍然较少出现在教师正规教育或培训中。

在职业生涯中,参与某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在参与调查的教师和校长中已经非常普遍。平均而言,超过90%的教师和校长在调查的前一年参加过至少一次专业发展活动。

参与此次调查的教师最频繁参与的是学习学科内容、教学法和课堂实践,其次是学生行为指导和课堂管理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包含在72%被调查教师参与的培训中。此外,70%的教师参与过监测学生的发展与学习,65%的教师参与过跨课程教学的技能培养,62%的教师参与过混合能力班教学等。

就培训形式而言,主要是参加课程和研讨会,超过70%的教师参与了这类培训。只有44%的教师参加了基于同辈学习和网络的培训,而合作学习是此次调查中教师认为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培训形式。

平均不到一半的教师表示在加入这一职业的时候感觉自己为此做好了准备。就教师的培训需求而言,高参与率的主题需求量反而更低,如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理解,教师平均需求率为9%,但有76%的教师参加了这一主题的培训;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需求率为10%,而73%的教师参加了这一主题的培训。教师需求量高的专业发展领域,仍然较少作为教师正规教育或培训的一个要素包含其中。此次调查显示,与2013年调查结果一样,排在前三的教师高需求培训领域仍然是,教育特殊需求学生(22%)、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相关技能(18%)、在多文化或者多语言背景中教学的技能(15%)。但现实是,只有56%的教师参加过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培训;只有22%的教师参加过如何在多文化或多語言环境中教学的培训。

就培训效果而言,超过80%的教师认为培训对于教学实践有积极影响。86%的教师认为,那些提供了机会在课堂上实践或应用新的想法和知识的培训对他们的影响最大;78%的教师认为是为主动学习提供了机会的培训;74%的教师认为是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机会的培训;65%的教师认为是关注创新教学的培训。

结论七: 研究发现,教师(包括新教师和到一所新学校的教师)入职引导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非常重要,但此次调查显示,新教师入职培训仍然不受重视。

在参与此次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9%,但越南、立陶宛和葡萄牙分别为9%、7%和3%。新教师通常在更具挑战性的、来自社会经济处境不利家庭的学生和移民学生高度集中的学校工作。在来自社会经济处境不利家庭学生非常集中的学校,有22%的教师是新教师;在移民学生高度集中的学校,新教师比例达到23%。研究发现,教师(包括新教师和到一所新学校的教师)入职引导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非常重要。与前两轮调查相似,此次调查仍然显示,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在系统或学校层面(或两个层面)提供了教师入职引导。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38%的教师在第一次就业时参加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入职培训活动,42%的教师是在任教的学校参加的。对此,该报告建议,要为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提供更多专业的培训与支持。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唐科莉

第二篇:浅谈会计专业培训的前景

摘要:会计专业培训要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我国会计教育组成部分的会计专业培训与知识经济的要求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会计专业培训必须做相应改革。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会计专业培训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会计专业培训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 培训 改革

Discusses Accountant shallowly specialized training the prospect

Wang Hongmin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培训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大量具有较高学历毕业生充实到会计职业岗位,这就使得目前的会计培训缺陷越发明显。

1.目前的会计培训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少实践重理论,教学形式单一。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目前许多高等学府教学中实践教学严重缺失,基本没有或者很少模拟实习课程,这就迫切需要后续培训应加大实践培训力度。而就大多数会计培训的实际情况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同时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采用的许多资料是由教师自编的,无法保证实习实训需求。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员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毕竟与实际情况有一段距离。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因为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等同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成为会计培训的会计实训基地。培训班实训基地的严重缺乏,使得学员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1.2 课程设置随意,体系滞后,不尽合理。学员本身就是会计从业者或潜在的会计从业者,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素养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目前会计专业培训学专业课程体系很少涉及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而且,教师也往往忽视了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相关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未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其中,难以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目前我国会计培训教材大都缺乏针对性。由于我国的会计专业培训教育一直以来大多都由普通高校举办,且教学师资等资源主要依赖普通高等教育的资源,会计专业培训也就自然承袭了普教的教学模式,然后缩减课时。教学计划即使修改也是委托普教的教师来代办,而对普教的教师而言,由于目前普教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以及学员基础差等因素,高职称和高水平的教师很少给参加会计培训的学员上课,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学员的实际需求,不熟悉培训规律和学员学习特点,所以,制订的教学计划对学员而言,也就没有针对性。

1.3 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不够完善,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大多是产品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而对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没有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员知识面的拓展。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项目还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另外,会计实践教学应包括会计(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三类学科的系列课程,还应包括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两种方式。但从许多培训基地的模拟实验教学来看,真实体现模拟实验的课程只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计算机操作也较少。枯燥的理论教学以及理论不能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导致学员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做不到扎实和稳固。

1.4 师资队伍流动性强,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师资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执行者,对教学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会计专业培训教学师资力量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其一是普教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但他们兼职成教教学,对会计培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相对了解较少。其二是在校就读的研究生,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并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易于与学员沟通,但他们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教学规律的研究,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第三是退休老教师,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但对现代成教思想知之甚少,对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够熟悉,甚至不会使用,影响了会计培训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

2.会计专业培训的前景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会计职业培训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适应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会计培训前景是广阔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必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会计培训的方式方法。

2.1 改革教学方式,推广会计案例教学。推广会计案例教学,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会计培训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员的实践操行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將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好。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和实践性的契合点。

2.2 围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层次和培养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应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展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员学会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因材施教为立足点,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基础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各门课程的衔接性,适当增加人文教育及职业素养的课程门类和课时,减少专业必修课,拓宽专业基础,突出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应以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为中心,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就讲授什么内容。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知识为主,强调针对性,争取做到学即能用,适当补充会计实务中新出现问题的研讨专题课和“诚信、敬业”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着力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

2.3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它是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员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必须扩大现代化教学的范围,提高现代化教学的质量。

2.4 开展新会计知识讲座,完善师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众所周知,会计制度、会计法规更新快,会计知识也随之更新。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应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积极参加新会计制度培训,更新知识。学校应根据会计制度的改革情况,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师资队伍,开展有效地教研活动,同时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新会计制度讲座,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员,使学员了解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及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学以致用,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

作者:王宏民

第三篇:澳大利亚时尚专业培训的启示

摘 要:阐述了艺术设计的内涵及科学技术对艺术设计的支撑作用,以澳大利亚艺术设计教育为例,概述了其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提出了科技与艺术的跨学科交叉是未来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艺术设计;科学技术;融合;教育

艺术设计的内涵

艺术设计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其设计的产品不但具有实际的功能,还具有审美的体验。因此,艺术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服务性。它可以让人类获得各种更有价值,更有品质的生存形式,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创造性的改造,旨在为人类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时,艺术设计还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艺术设计的实现手段是理性的,这和纯粹艺术品的实现是有区别的,人们可以凭借突发的艺术灵感创作出震撼的艺术品,但不可能仅仅凭借灵感去创造出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产品的产生过程,不仅仅是设计者的自我表达,更是一个具有严谨科学精神、合理统筹规划的有目的的活动,它需要设计师把自己的灵感和理念,通过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才能表达出来,有时甚至需要像实验科学一样进行各种科学的实验探索,需要设计师的艺术追求与实际生活需求的各种妥协才能够实现。因此,艺术设计产品没有绝对的艺术理想的纯粹性,它最终要以人为本,用人的体验去判定其是否成功,其承载的功能性始终是第一位的。

艺术设计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的边缘学科,既是融合了艺术、科技和经济的综合性学科,又是在融合与完善中不断壮大和独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艺术设计本身还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活动。任何艺术设计都不是一个学科能够完成的。一个纯粹的艺术品的创作往往是一个人的事情,但艺术设计产品的实现确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在纸上的创意只是一个概念的产生,一旦要去制作那就需要其他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很多时候靠一个人来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各种新材料的研发、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业化的生产以及产品的现代营销等,都是艺术设计不能绕开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艺术设计师不但要有艺术设计的才能,更要有统筹规划的才能,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由此,也奠定了未来艺术设计的发展必定要求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融合。

科学技术对艺术设计的支撑作用

在一般人眼里,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分别独立存在的领域。科学技术研究的是自然规律,科学是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技術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凭借的方法和设备,是人类在创造物质世界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在物质世界的生产过程中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艺术则注重情感的表达、反映现实但又超越现实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科技与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它们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艺术的创造性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来呈现,科学技术是设计得以进行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科学技术的使用,再好的艺术设计形式也无法实现。换句话说:设计审美观的实现及其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提供的支持;设计审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方面的保证;设计审美空间及其表现形式的拓展更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因此,我们可以说:正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和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创新,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结合,既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创造活力,也为物质世界的理性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科技发展的新发明和新技术需要设计的创新以更为美妙的外形赢得人们的认可。现代艺术设计正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服装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载体,其审美与创作的表达无不渗透着艺术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完美结合,具有创意的设计离不开能表达其思想的新型服装纤维性能、面料结构和色彩,离不开符合其思想的服装结构形式与服用环境条件,这些无不既涉及了艺术的创意思想,更融合了人、服装、环境三者间的服装科学。也正是鉴于服装集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特性,北京服装学院提出了“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这样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培养具有工程师素质的服装艺术设计高级人才和具有深厚艺术素养的服装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科技与艺术融合是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澳大利亚艺术教育值得借鉴的地方

1.紧跟时尚艺术与科技发展设置跨学科专业

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繁荣,提高国际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保持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各国政府近年来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方面,澳大利亚政府也不例外。该国于2011年8月,就由联邦政府多部门联手出台了《澳大利亚创意产业21世纪发展战略》,提出将推动创新、加强基础建设、培育人才和加强产业研究成果利用四个方面确定为战略发展重点,旨在通过数字通讯、创新科技、文化教育、经济贸易等领域的有机融合,积极完善政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等措施来保证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政府针对中学、高等教育、专业培训等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意人才培养扶持措施,更是将全澳的艺术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峰。这一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来培养创意人才的方式被称为21世纪澳大利亚发展生产力的“奠基石”。

赴澳培训学习,我们走访了一批大学及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对时尚设计、创意设计等专业的设置情况进行了解。从各机构的情况来看,政府的战略决策已然显现。例如:各高校基本设立了艺术设计学院或创意设计学院,除传统的绘画、雕塑、陶艺、音乐专业外,各大学还设立了数字媒体、平面设计、工业设计、视觉艺术、环境艺术、动漫、摄影、时尚设计等跨学科的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各高校都十分重视这些专业所具有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特性,提供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陶瓷工作室、金工实验室、印花工作室、3D打印工作室等兼具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特点的各类工作室给各专业的学生自由选用。更有像纽卡斯尔大学这样,为了各专业学科更好地交叉融合,以“大艺术”的概念将音乐、戏剧、服装、舞美等专业设置在同一个艺术学院中,通过组织大型年度演出促进各专业学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2.注重创新、实践与互动的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

在澳大利亚,无论是大学、还是职业培训机构,其研究和教育方向都以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十分注重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及发散性思维,树立以人為本、和谐环境的理念,各高校的课程设计目的都十分明确,通过模块教学、理念引入,使学生的课堂体验更加丰富。例如:基于环保理念的纺织品设计课程,则是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纸张、废旧羊毛制品开展设计,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基于材料成本概念的工业设计课程,通过设定固定的平台架构,让学生自选材料、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完成设计,使学生充分理解设计与成本的关系;基于企业品牌的服装设计课程,学生要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找寻企业符号及元素,建立企业品牌与设计的关系;基于传承理念的首饰设计课程,则是将古老的铸造工艺应用到教学中,实现不同方式的首饰加工制作。考虑到学生就业可能自创品牌或创业,各高校都相应开设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商业技巧等实用课程。

启发与互动式课程设计是澳大利亚艺术教育模式的又一大特色。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体现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在设计每一门课程时,除对课程所授内容、修课时间、应交作品及评估标准做严格规定外,大多数课程的细节设定更注重于启发和互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文化背景优势,集设计创新、文化传承和设计作品的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开展项目制教学,学习评价考核形式则多以由学生提交项目报告或作品来完成。这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了相对完整的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悉尼TAFE学院的首饰设计课程,教师以“美”与“丑”为主题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扩展教学资源和内容,对美学理论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对“美”与“丑”进行自我诠释,最后完成作品。学生将从作品最初文字构思阶段开始的所有资料包括文字、草图和成品等汇集成册提交。这一反映学生理论知识、创意创新能力、文字功底、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作品,也常作为学生的学习成果资料,在将来行业招聘时介绍给企业。

3.注重艺术、时尚与科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与科研特色

在走访澳大利亚高校时我们发现,各校艺术设计学院在介绍其教学、研究时,普遍提到目前的时尚艺术设计,再也不是简单的纯艺术行为,而是艺术设计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各学科虽然独立设置,独立发展,但各个学科之间的跨界合作日益增强。很多课程也互相开放,在很多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都开设有全校选修课,允许其他学科的学生选修。不少实验室也提供给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师生使用,或者建立跨学科的综合实验室。例如:在服装教育方面,最普遍的是服装设计与纺织品设计专业密不可分,虽然两者是互为独立的专业,但几乎所有的服装院校都开设印染等课程,并十分强调其重要性,这一点与国内绝大多数服装院校的情况不同;在我国绝大多数的服装设计专业,没有开设印染类课程,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图案、色彩的技术实现了解甚少。同时,教师的科研领域也颇具跨学科特色,特别是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特色。例如: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如今他们与艺术设计学院合作,通过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设计,大幅提升各种仿生人体器件的美感与可接受性,减少病人对于人造器件的排斥,提高了病人的康复效果。这种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模式,如今已成为他们广泛的共识。在纽卡斯尔大学和格里菲斯大学等学校,我们在视幻艺术、交互媒体、可穿戴智能技术、E-健康等方面也看到了他们将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取得的可观成绩。例如:如何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时尚产业,完成现代艺术品的个性化定制和古代艺术品的重现与再创造。

综观澳大利亚高校中各院系之间的互动交流,最深刻的感受是他们已有的共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单一学科发展所面临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社会对时尚美好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在创新产品的开发方面。因此,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人们会自觉地开展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交流与合作。这种艺工融合的理念不仅仅是停留在艺术设计与技术并重这一简单层面上,而是真正打破艺术和科技自身范畴的共同促进与发展,艺术设计可能发现和解决科技不能解决的问题,科技也可能给艺术和设计创作提供新的手段和开辟全新的时空概念。正是这种艺工时尚融合的视角和科研理念,使这些学校能够把科研的触角不断地伸向学科的前沿,不断催生出新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

北京服装学院具有天然的艺术学科与工程学科的优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促进各院系深入且经常的交流,完全有可能从艺术、时尚的角度对材料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提出新的应用要求,从而发展出新的科研方向。而材料、信息的科研成果在应用中又可以引入时尚和艺术的设计,提高人文关怀程度,改善应用感受,提出新的时尚研究课题。当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强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不定期地开展跨学科的学术活动,自觉地组建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开展研究时,我们将有可能更实质性地推进艺工的融合,真正创新出新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廖青系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

[责任编辑:于 洋]

作者:廖青 张玉芳

上一篇:资金成本论文范文下一篇:三农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