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2022-09-10

一、引言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在新一轮发展中,我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发达国家技术优势、资本优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的“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国内企业原有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国际化竞争新形势,作为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精益管理给国内的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实施精益变革。而这一变革对应的企业人才的需求模式也会发生重大改变,作为提供人才培养的机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应对这一变化就成为实施教学改革的新的关注点[1]。

二、精益管理的特点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是一种涉及到产品开发、生产运营、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的,覆盖产品全流程的科学管理方法,源自于丰田生产方式(TPS)。精益管理是由丰田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考总结美国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后,独创的一种主要针对于小批量、多品种的企业优化管理模式。该种模式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到1990年的时候,丰田公司只需要用原来一半的人力,一半的制造空间和投入资金,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从而逐渐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巨头。精益管理能够被外界所知,是基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世界范围的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欧美和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后,通过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提出了精益生产的概念,从而让精益管理为世界所知,并使得精益管理成为新的更优的管理模式,启动了全世界范围的精益变革的浪潮。精益管理的核心是,强调以更少的人力,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投资,和更短的时间,生产符合顾客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在保证质量和提高产量的同时,他们所花费在产品开发和交货的时间,也远比大批量生产更有效益[2]。

(二)精益生产模式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与精益管理模式对人才的需求有显著的不同。前者强调纵向专业分工,等级分明,对应的人才需求更倾向于职能分工化的细分专业人才,而后者偏重于横向扁平化管理模式,强调跨部门的价值流模式的复合型人才。

而且,即使精益管理,也区分很多的流派,比如日系、欧美系、台系,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典型的日系精益的人才定义是多维度的,精益人才既要懂得精益管理技术,也要懂得专业技术,以期在做改善的时候可以实施诸如自动化机构的改造、工艺的改造、产品设计优化等等复杂的技术问题。对于国内的企业,特别是民企偏技术、市场的特点,更有参考意义的就是日系精益。这些企业,希望能够更快更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来带动企业直接的QCD绩效产出、快速突破,就必须进行工艺、自动化、信息化、流程化的全方位突破,复合型人才变得尤其重要[3]。

由以上分析可见,企业需要管理加专业技术的综合人才,以胜任职业岗位的需求。由于生产模式的变化带来的对人才的定位和需求的改变,必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采取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职教育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高职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很多学校都已经进行了课程改革实验,但从总体上看,骨子里仍然是学科型课程体系、学科教学模式。其突出问题表现在:(1)课程体系的设置只注重单一专业方向。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注重单项学科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没有把企业的多元要素揉到教学中来,而企业没有单一的技术问题,都是综合了管理、工艺、产品、设备、物流等的多维问题,单一要素的训练和培养并不符合企业实际;(2)教学内容局限于某项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不是按照企业需要重新整合,只是对原有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删减或组合,设计的实操或实训模拟案例,脱离了企业的现场实际,造成了学生到企业现场仍然无法快速有效的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必须接受二次培训,无法实现“学习-就业零切换”;(3)师资结构缺少企业元素。教师队伍中虽然有一定比例的双师素质(教师、工程师)的教师,但普遍脱离企业现场,因而无法摆脱单纯从技术角度实施问题分析的限制。因此,为了能够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精益理念的专业技能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4]。

(二)高职教育模式改革建议

1. 构建具有精益理念的课程体系

我们需要基于企业的多重经营要素,包含市场要素、产品工艺技术要素、物流要素、信息要素,有效结合精益理念,创设尽量多的多要素仿真的职业环境,按照职业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细节重构,使得课程内容不仅仅体现技术要素,还要更多结合管理要素,并且解析各个要素的串联逻辑,以期尽可能多的覆盖企业的运营要素,让学生可以把专业技术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的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两个维度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直接衔接。

2. 重构具有精益理念的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更应有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且这里的实践环节也是多要素并存的,包含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特别是精益管理要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期未来适应企业的多要素、多维度经营要求;理论知识的讲授需要结合实践性案例、现实情景演练、模拟生产管理现场等,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实用性与典型性。实践部分区分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校内实训是虚拟的多要企业环境,校外实习是真实的企业环境,这些环境也要进行专业技术与精益管理的结合,互为补充,帮助学生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3. 建设具有精益理念的教学团队

在实施教育的团队中,既要有学校的专职教师,又要有校外兼职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不仅仅有专业技术老师,还需要引入一定比例具有精益理念、有丰富的企业生产、管理经验的老师,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技术结合精益管理的课程开发能力,构建符合职业能力需要的教学团队。

4. 设计贯彻精益理念的课程教学流程

教学主体上,我们要结合精益的理念,设计一些精益与专业技术的工作实际问题的案例模拟,或者直接和企业进行联合立项,引导学生进行技术与管理的多维问题深度解析,通过实际问题方案设计,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和关闭,来获得专业技能能力提升和精益管理能力提升,并且通过强调项目化的结业流程环节,有效桥接教学与工作实操。

四、结语

在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要积极研究与预测企业的未来与发展趋势,将精益理念导入到教学系统里,培养专业技术结合精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精益理念、概念和基本技能的人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进而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

摘要: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的制造业正面临严峻挑战,精益管理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也因此发生了重大改变,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提供人才培养的机构,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研究精益管理方式,从精益管理中汲取养分,去改革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精益管理

参考文献

[1] (美)詹姆斯P.沃麦克James P.Womack.(英)丹尼尔T.琼斯(Daniel T.Jones).精益思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美)詹姆斯P.沃麦克James P.Womack.(英)丹尼尔T.琼斯(Daniel T.Jones),改变世界的机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孙杰.全面精益管理概念的界定[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4(2):129-134.

[4] 姜成建.精益生产与高职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20(1):8-10.

上一篇:自助缴费终端的安全管理研究下一篇:论媒体融合新常态下传统媒体舆论引导面临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