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教研论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英语教师教研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课例研究方面的探索性教研活动日益增多。课例研究通过教师观摩优秀教学课例,协作完成教学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分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解决教学中的部分问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承担着教学改革的重任,其专业技能的发展决定着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快速提升,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一篇:英语教师教研论文

“课题式”教研 促进体育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层组织。其任务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式”教研是指为了提高教研组活动成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以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作为教研内容,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教研活动。“课题式”教研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师,让教研真正发生。

一、“课题式”教研缘由、内涵和亮点

(一)“课题式”教研的缘由

体育教研的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的载体,以学科为基本单位,使同一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以往的教研形式单一、枯燥,教师思想不统一,导致很多教研活动趋于管理行政化、实施形式化、成果功利化。更重要的是教研活动没有连续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课题式”教研的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让教师在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下展开思考和实践。同时教研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课题式”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教师发展,促进教师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等。体育教师是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石,“课题式”教研则帮助体育教师找差距、弥不足、提素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是真正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课题式”教研的内涵

“课题式”教研需要借助课题来卷入,通过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对需求精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课题推进实施是教师内生外展的过程,激发教师自我生长和扩大对外影响。课题评估以教师研修成果展示、成果输出为主要形式,是专业研修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课题式”教研的亮点

“课题式”教研不仅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协同工作方式,它强调的是自我内驱力和团队协作力,让教师的教研思想始终处于动态。“课题式”教研的亮点包括以下4点:1.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课题式”教研通常涉及的是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2.教研模式为成果模式,“课题式”教研一改教研的探究模式,属于成果模式;3.教研活动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4.解放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师的参与度,能够给予教师足够大的思考空间和实践空间。

二、“课题式”教研的核心要素

(一)有课题依托

“课题式”教研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有课题依托,课题就是学校体育组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课题。基于课题研究,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研究活动。学校体育教研组以省市课题作为依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二)有清晰的组织架构

1.有规章制度。“课题式”教研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课题式”教研的要求,可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如,《“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主要包含“课题式”教研的内涵、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课题式”教研分工细则》主要包括方案制订、内容设计、等级标准制订、微信推文制作、宣传报道等,《“课题式”教研教师考核细则》主要包括教师参与度、实施效果、论文、经验总结等。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确保“课题式”教研真实、有效地开展与实施。

2.有专业引领者。“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非常重要,引领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与管理等能力直接影响教研效果。“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扎实,要具有一定权威。

3.有共同的目标。“课题式”教研其实就是学科团队的“生命共同体”,由一个个鲜活的体育教师组成,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个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生命共同体”的滋养,而“生命共同体”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一个个鲜活个体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4.有良好合作氛围。一个优秀的教研组,一定是一个团结合作、充满智慧的教研组。组内每一名成员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组内每一名教师都要懂得彼此尊重和接纳,允许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课题实施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每名教师都应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在遇到困难时,大家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教研氛围。

(三)有丰富的研究形式

“课题式”教研形式要丰富多样,这样开展起来才会有声有色。以提升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读书会、报告会、讲座等;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研课、观课、议課、优课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各种运动项目的练习等;以提高科研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小课题研究、主题研究、论文等。如在《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中,笔者采用了体育作业实施经验分享会、学习读书会、微视频拍摄与制作、小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形式。

三、“课题式”教研的实施路径

“课题式”教研实施流程:1.信息调研,确定课题;2.明确目标,制订计划;3.建章立制,规范行为;4.培训引导,开展教研;5.资料收集,形成成果。制订实施流程有利于实施者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课题式”教研的具体操作程序。下文以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例。

(一)信息调研,确定课题

课题的选择取决于学校体育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充分做好前期的信息调研准备工作,包括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例如:针对学生设计你最喜爱的课外运动项目是什么、你是否经常在家进行体育锻炼等问题;针对家长设计你是否支持学校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你是否愿意陪伴孩子完成家庭体育作业等问题。根据前期的信息调研和数据分析,在充分了解了学校、学生、家长的需求后,确定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申报立项,并以此开展教研。

(二)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认真研制课题实施之后所要达成的目标,包括教师层面的目标、学生层面的目标和学校层面的目标。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课题为例,教师层面目标: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撰写1~2篇关于家庭体育作业的经验、心得或论文,会独立做小课题;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会制作微视频等。学生层面的目标: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等。学校层面的目标:形成一套家庭体育作业体系,包括内容及等级标准、评价标准等。让目标引领实践,才能真正做出成效。通过“课题式”教研,明确每一个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

根据目标,制订详细的教研计划,以确定教研的内容、时间、频率、方式、人员分工等。通常“课题式”教研实施时间为1年,根据情况分4~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个主题下有对应的活动内容,每名教师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每两周或每个月有一次看展教研。整个教研计划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和进展进行调整、修改、优化。

“课题式”教研不是一两次教研活动就结束了,而是一个长期且系统性的教研过程。“课题式”教研计划一定要有详细的主题和内容,突出主题研究。每一个主题研究都应递进且围绕“课题”开展。在某一阶段应针对某个主题开展各种实践研究,让问题研究更透彻、更深入,从而真正有利于课题的实施与推进。

(三)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建章立制是实施“课题式”教研的有效保障。如《“课题式”教研教师参与行为规范》主要是对教师考勤、集备、业务学习、会议等行为做了规范。《“课题式”研究成果奖励办法》主要是对课题成果获奖、论文发表或获奖进行奖励等。这样不仅有利于课题实施和有序推进,而且有利于促进教研规范和教师参与教研的行为规范。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可以让教师行为发生改变,促使教师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兴趣,切实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四)培训引导,开展教研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分管领导、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级“课题式”教研领导小组,深入各学科指导与帮助。体育学科“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由体育教研组长全面解读,让体育教师清楚方案的具体操作细则。定期开展理论+实践的全方位培训,帮助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020年确定了《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并成功立项为省规划课题。根据教研计划,体育教研组通过定期的集体备课、理论交流、主题实践、课例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题式”教学研究主题活动。重点围绕确定家庭体育作业内容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家庭体育作业、家庭体育作业微视频拍摄、家庭体育作业信息反馈、完善改进家庭体育作业等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让每一名教师在每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中都要有思想上的提升和行为上的改进。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对前一次教研活动进行及时总结与反馈。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每一次的总结与反馈都是对课题实施的提升,也是对自我的提升。

(五)资料收集,形成成果

“课题式”教研的动力在于这是一个成果模式,所做的东西都可以转化为研究成果。因此课题成果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平时资料的收集与积累。“课题式”教研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总结提升,并及时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这样既有利于资料的整理与专业的提升,还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的影响力。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编号:2020STWY03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裴玲云.“研究”是学科教研组的永恒生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8(5):50-51.

[2]苏辉.高中英语学科“项目式”教研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6):92-96.

[3]趙辉.浅谈项目式学习下的教师跨学科教研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7(6):44-46.

[4]胡伟,张斌.创新教研形式 提高教师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7(9):55-56.

作者:张斌

第二篇:课例研究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研能力发展的研究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课例研究方面的探索性教研活动日益增多。课例研究通过教师观摩优秀教学课例,协作完成教学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分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解决教学中的部分问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承担着教学改革的重任,其专业技能的发展决定着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快速提升,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例研究区别于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对校本教研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例研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研能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支柱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教育界越来越关注师资培训和教师发展在教育中的作用,纷纷开展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在高职课程改革中,教师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例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和课程研讨反思和改进所进行的合作性互助性研究。课例研究提倡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反思型实践者”,符合了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作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课例研究形式被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接受并开展实践。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师资队伍的特点是:教师团队偏年轻化,教师对现代的教学理念、语言学习特点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等缺乏系统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课件制作等无法熟练掌握,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然而教师却不清楚该从何入手,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与此同时,学生也体会到英语学习过程中较强的挫败感,无法找到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全面提升与应对高职院校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关联点,考试考级通过率偏低,这些都对教学总体质量构成致命的威胁。随着招生专业不断增加,招生数不断扩大,作为专科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技能型人才”,这就势必要求英语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质量更要快速提高,这样才能使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教师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英语教师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开展的直接承担者,也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有较高的英语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有较熟练的教学技能,能熟知英语系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能掌握并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组织课堂教学,并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本专业教科研项目的申报以及学术论文的撰寫。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英语课堂就要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就成了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研能力发展的提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课例研究其实一直都存在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课例研究对教学思想观念的改变、教学模式的革新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课例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课例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只是可供借鉴的教学研究新模式,更是代表符合当前教育实际现状的教研方式。但是,课例研究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且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阻力。

1.教研团队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层次,并没有真正对教师起到专业的引导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难以接受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形式下的教研活动内容多数是根据上级安排的,属于应付式的,缺少针对性以及系统性。

2.教研任务长期固定化行政化,很多教师已经习惯接受被安排好的教学教研任务。从来没有主动思考应该怎样通过课例研究改善或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科研研究方向。课例研究的教师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因此缺乏主观能动性。

这些问题都造成课例探索研究形同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意义,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三、课例研究的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团队的开展

我院大学英语教研室教师组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课例研究,通过优质课观摩和教研室随堂听课等教研室活动,形成了固定的课例研究团队。每两周集体观摩一节优质课,讨论,总结优缺点及提出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案。逢双周组织一次教研室随堂听课,了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思考讨论如何将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1.Knowledge and Wisdom.这节课采用SPICM模式(S:Student-centered;P:Project-oriented;I:Integrated-skill Training Focused;C:Cultural Competence Cultivation Based;M:Multimedia-teaching Approach),即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化教学、综合技能培养为重点、基于文化素质培养和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所学篇章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即学习相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课文、培养思辨能力及基于输入的学生产出。授课中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如对于叙述、描写和议论文特点的介绍,最终落脚到议论文的特点及课文的结构组成、主题句使用、论据呈现、关键词使用等。教学重点突出,能有效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后反思写作手法,举一反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赞成和反对的表达方法。基于文章内容适当拓展关联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课外学习思路及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等。对教学素材的理解到位,显现出自身较高的人文素养。有效使用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寻找主题句时,逐个突显关键词群的做法能帮助学生迅速定位,并学会课外自己寻找。引导学生基于讨论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体现了教师尽量达到注重学生产出的教学目标。授课教师自然且有亲和力;语音语调地道、具有示范效应,口语表达准确达意。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加明确;学生参与互动略欠不够,须更多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更多启发学生思考,再点评、总结;对于所讲解的段落理解和段落的发展方式部分,建议可以通过更为丰富直观的互动练习来实现,讨论部分可以和阅读的段落结合更紧密等。

2.Do Business in China.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完善合理,授课重点突出,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和力强,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学安排合理,对每个部分均有设计,皆有具体目标要求、授課步骤、重点难点、语言技能训练等,且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兼顾。整体设计合理,综述层次分明。在教学展示中,仅突出Talking Business?Watch Your Language整篇课文中所讨论的humor和witty remarks在商务谈判或交流中的使用,以点带面,以少概多。衔接自然,详略得当。授课思路清晰,陈述有序,条理分明,自然推进。从授课意图,课文内容简介,学生小组信息阅取,信息归纳,以例释之,再到课文内容取舍利用,都显得合理恰当,有序有节,自然连贯。重点突出,环环紧扣。教学展示中重点突出Dealing with Humor i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Talks.从怎样使用和为何使用humor/witty remarks引入,环环相扣,步步扩展,体现授课重点和展开教学环节。互动环节中,问题明确,任务清楚,引导适当,并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从问题设计,时间把控,互动开展,都恰当好处。讨论witty remarks and humor in business talks,举例有趣(What’s the ship that never sinks?——Our partnership),逐步扩展,进而推出更多讨论内容,能够放得开收得拢,能围绕主题,突出授课重点。有待改进提高之处在于教学展示中语言技能训练稍显不足;课文内容利用不够充分;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应更重视。

四、通过课例研究,发展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教研能力

虽然课例研究在很多地方已呈现出多元的研究形式与方法,但若要想通过课例研究深入并且全面地理解课堂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研能力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就必需要进一步展开多个方向、多种形式的探索。

将课例研究的责任放于教师的身上,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发展可以通过单独努力的而实现。不论在哪个地方,课例研究要成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方式而发展,就需要通过各个方面提供系统性的支持;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研究资源、充足的课例研究时间;教研组要提倡宽松、平等的课例研究氛围和经费的支持。在对课例研究的探究中,根据相关研究以及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1.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在课例研究中,我院的英语教师成员年龄差较大、英语教学水平呈多极的分布,并有发达地区职院英语研究人员的参与并指导,课例研究比常规教研更系统性、科学性更强、更有针对性,在本人参与的课例研究过程中,发现适当的差距有着激发进取的力量,这个因素成了教师积极投入课例研究发展中。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课例研究,采取典型探讨、一人同课多轮研究、多人同课异构研究等,提高了课例研究的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英语教师的需求,发挥了课例研究的灵活性,提高了课例研究的实效性,同时教师教研能力也得以发展。

2.打造课例研究共同体。打造课例研究共同体,应是过程性的问题。通过对整个英语课例研究活动的观察和对英语教师的交流,收集并整理相关的课例研究资料,从而发现课例研究推进教师共同体建构的内在联系。课例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专任教师虽然是研究的主体,但局限于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的匮乏,难免影响课例研究的深入发展。而我国专业研究者注重理论,有着丰富的理论支撑,但是缺少实践经验。教师则处于这个共同体的中间层次,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形成研究共同体,共同推动课例研究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使在课例研究中经验的积累不断得到提高和推广,同时也推动了教师教研能力发展。

高职院校的课例研究不应该只在课题开展时才进行,应该逐渐将课例研究常态化。在研究的内容上,可由一节课逐步拓展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并逐渐把课例研究推广到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中,让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萍.课例研究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2]王格爽,胡燕.课例研究对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

[3]安桂清.国际比较视野下的课例研究:背景、现状与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4,3(2).

[4]葛海波.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课例研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5.

作者:肖静

第三篇:年轻教师团队教研的策略

【摘要】本文论述加强年轻教师团队教研建设的策略:全面剖析优劣势,明确个人目标和团队教研重点;重视理论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基本功训练力度,提高团队成员整体素质;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以赛促研,以研促教,在实践中探讨高效课堂。

【关键词】年轻教师 团队教研 优劣势 理论学习 基本功训练 培训 赛课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10年9月建校,教职员工以年轻教师为主,年轻教师的比例在50%以上,有部分教师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年轻教师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关系着我校的发展。因此,培养年轻教师成为我校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在的年轻教师拥有较高的学历,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识和较新的教育观念,容易接受新事物,还有充沛的精力,较强的创新性、可塑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使年轻教师得到更快的成长,我校小学数学组成立了“青葱队”,该团队由10位数学教师组成,他们的年龄均在32岁以下。该团队聘请组内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团队的各项活动进行指导,在小学数学教研组研究的“做—议—练”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研。笔者现根据我校“青葱队”开展的教研活动,谈谈年轻教师团队教研的策略。

一、全面剖析优劣势,明确个人目标和团队教研重点

“青葱队”成立之初,团队成员根据自身情况完成了《南宁市仙葫学校教师发展计划表》,表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自我剖析、我的目标、达成目标的措施等项目。团队成员通过完成计划表,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有些成员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工作认真细致,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能熟练制作PPT;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劣势是:上课语调单调,不够抑扬顿挫,缺少儿童化语言,不够幽默,吸引不了学生;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比较突出的特长;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如字写得不漂亮,评课词汇缺乏,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相互脱离,信息技术使用不够熟练。

通过全面剖析自身情况,成员拟订了自己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如有些成员制订的近期目标是:课堂富有激情,准备3个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熟悉希沃白板的各项功能,在上课时能熟练地运用白板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争取多参加校内外赛课比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板书尽量做到工整美观,认真备课,使教学语言清晰明了。中期目标是:学习制作微课;提高评课能力;全面提升自己,成为一位合格的专业教师,参加赛课,评上一级教师职称,使自己的教学幽默、有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长期目标是:写一手好字,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培养一项突出的特长;做一名业务、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

成员们根据计划提出的个人目标,还制订了达成目标的策略和措施。如:观看少儿节目,学习儿童化语言,练习抑扬顿挫的语调;收集数学课堂小游戏,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名师如何整合教材,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设计教案;自学或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多看书,丰富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获奖的微课视频,研究制作方法等。

成员们通过填写《计划表》充分认识了现阶段的自己,对自己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此外,成员们还提出了工作中的疑惑,如:如何控制好课堂?如何让数学课生动有趣?在课堂上,怎样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团队通过收集发现,成员们主要是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把控方法有比较大的疑惑,希望通过团队教研改进自己的上课方式,形成自己的上课风格,让学生更喜欢上自己的数学课。因此,团队教研的重点就是结合小学数学组开展的研究进一步对“做—议—练”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研究。

二、重视理论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现在的年轻教师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大学期间,他们学习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丰富,而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但是他们不熟悉小学数学每个学期的知识构成,对各阶段的目标要求也把握不够,因而在上课时无法抓准教学重难点。对此,每个学期一开始,“青葱队”就组织全体成员对课程标准进行学习和讨论,掌握教学要求,钻研教学方法,培养运用教材的能力。为了考查成员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情况,2016年10月,“青葱队”组织成员进行了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测试。所有参加检测的成员的成绩均达90分以上。

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储备大量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因此,团队在研讨时还注重成员的思想态度的提升,通过组织成员共读一本书,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不做教书匠》等有关教育的书籍,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从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如有成员谈到:“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后,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关注班里的后进生了,更有耐心地辅导这部分学生,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和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读了《不做教书匠》一书后,我充分地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生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关爱每个孩子,促进每个孩子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三、加大基本功训练力度,提高团队成员整体素质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职业技能。“青葱队”成员从事教师工作的时间都不长,教师基本功有所欠缺。有的成员写得一手好字,但是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有的成员的课堂教学很精彩,但是不会评价别人的课;还有的成员备课时教案写得很详细,但是到了上课出现突发状况就乱了阵脚。因此,“青葱队”利用每次团队教研加大基本功训练,训练内容包括钢笔字书写、粉笔字书写、希沃白板运用、课件制作、微课制作、教学目标的把握、现场评课、说课等。为了提高团队成员训练的积极性,“青葱队”在2017年秋季学期举行了基本功比赛,比赛内容为教学设计和现场评课,分别评出一等奖和二等奖。通过平时的训练和比赛,团队成员的基本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四位成员代表我校先后参加了青秀区2017年和2019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表现出色,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有一名成员荣获一等奖,有两名成员荣获二等奖,有一名成员荣获三等奖。团队成员持之以恒,练有所得,练以致用,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后面的各级各类比赛做好了准备,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了基础。

四、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年轻教师更离不开各级各类培训和交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在不断改革、更新。教师参加培训可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

“青葱队”多次组织团队成员参加校内外的学习、培训活动。如每个学期都开展的“名师大课堂”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名师新课堂”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前沿课堂”小学数学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还有校内的各种讲座,城区及南宁市开展的各类听课、比赛活动等。虽然平时的教学工作较多,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成员都能克服困难,积极报名参加培训。“青葱队”成员每年还有机会到外省参加各项教育教学培训,有关于教学管理的,也有关于课堂教学的,还有关于教育科研和团队教研的。

除了培训,“青葱队”还提倡团队成员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听骨干教师的课。我校小学数学组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还有业务能力很强的老教师,年轻教师多听他们的课,不断学习和反思,把在培训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让自己迅速成长。教师这份职业是终生学习的职业,因而教师要在不断的“充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五、以赛促研,以研促教,在实践中探讨高效课堂

美国学者持拉弗斯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年轻教师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施能力。因此,“青葱队”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主动承担小学数学组的展示课、公开课和送课下乡活动等。2016年、2017年、2019年三年的青秀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比赛都是由“青葱队”成员代表我校小学数学组参加,发挥出色,获得较好成绩。在我校一年一度的“仙葫杯”教学课堂比赛中,“青葱队”5年及5年以下团队成员认真备课、上课,课后认真听取有经验的教师的意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两年来,我校小学数学组组织成员参加了各级各类展示课、复习研讨课,如中小学数学衔接课堂展示活动、“刘智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展示活动、片区复习研讨活动、学区复习研讨活动等,团队内的年轻教师主动承担任务,并获得听课领导、教師的一致好评。成员们通过每次活动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不断摸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除了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青葱队”在平时的教研中也对课堂教学开展研讨。团队课例研讨主要围绕小学数学“做—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团队成员分组上课,互相听课、评课,并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前来指导。经过不断努力,团队成员对小学数学“做—议—练”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能将其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做—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主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尝试让个别孩子上台做“小老师”讲解题目。对于中年级的孩子,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做“小老师”,要求他们讲解得更完整,能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再让“小老师”讲解比较容易的知识,在必要时,教师才站上讲台讲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正如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到的,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团队成员也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开展研究,为数学课堂的创新出一份力。

团队成员在课例研究时不断思考,善于总结,申报了三个关于小学数学“做—议—练”课堂教学的微课题,课题负责人均由团队成员担任,其他团队成员也参与到微课题的研究中。同时,团队成员参加了我校副校长主持的南宁市B类课题“团队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和教务处主任主持的南宁市C类课题“小学数学‘做—议—练’课堂教学的研究”两个市级课题的研究。成员们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还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路是漫长且崎岖的。但是,只要年轻教师在团队教研的引领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必会迅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注: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B类课题“团队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16B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利英(1987— ),女,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在职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秦越霞)

作者:廖利英

上一篇:壮族文化毕业论文下一篇:mba品牌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