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2023-02-02

第一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470101作物

北京农学院作物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现有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0%。导师队伍中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2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有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抗逆育种与品质改良和作物分子遗传与育种3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豆类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豆类育种、玉米群体改良、玉米遗传育种、小麦遗传育种、甘薯遗传育种和作物分子育种研究,以开展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学科立足北京都市农业,以京郊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为核心,为北京的创汇农业、籽种农业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

近5年,本学科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金桥工程一等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昌平区技术推广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各1项。

作物学科在玉米、小麦、红小豆、甘薯、杂粮等方面,建有10个试验示范基地,在作物育种、良种繁育、生产管理、种子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70102园艺

北京农学院园艺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所支撑的园艺专业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现有果树学、蔬菜学和观赏园艺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果树学科是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园艺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园艺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园艺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园艺产后优质生态安全、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利用、园艺产业经济、设施园艺与工程、园艺园林设计、都市农业、植物保护等。园艺学科现有教授25名,副教授20名。博士生导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3%。导师队伍中享受政府特贴专家4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名师1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1人。创新团队3个。

园艺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与市级在研科学研究项目共计58项,均是针对北京市农业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郊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5年来获市部级科技奖励4项,论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园艺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

470104 植物保护

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一级学科是学校支持和发展的特色学科,所支撑的植物保护专业为北京农学院特色专业,并且正在申报北京市特色专业。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包括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植物保护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植物保护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适应都市型的现代农业岗位需求、掌握植物病虫害诊断、测报、防治等高新技术,符合与都市农业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植物保护领域主要包含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和农药管理与安全应用两个研究方向。植保专业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各1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10人,占教师人数的90%;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3人,归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人,青年骨干教师2名。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先后共培养博士研究生(联合)20人,硕士研究生70人,在培养合格植物保护技术和管理人才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植物保护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与市级科学研究项目共计20余项,主要是针对北京市农业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京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获各级科技奖励4项,论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校内具有教学实践基地,校外有1个市级人才培养基地,并与郊区县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470105 养殖

北京农学院动科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学科。该学科共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同时与美国宠物食品协会、华都集团、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的关系,有5家企业设立专业奖助学金。50多年来,为北京市培养输送高级农业科技人才3000余人,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北京市政府部门和农业科技战线上的骨干和专家,为北京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学术上不仅拥有享誉海内外的老一辈专家、教授,而且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2人获北京市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先后送百余人次出国攻读学位、进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

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目前,正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承担并已完成的国家、市级科研和教改课题20余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10多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已成为北京市培养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高级应用人才的教学基地和科研中心。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80200兽医硕士

北京农学院兽医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学位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建设学科-临床兽医学和校重点学科-基础兽医学两个硕士点。学科内尚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中心,动物医院及标准的实验动物房,并有华都肉鸡公司,北京观赏动物医院等12个教学实习基地。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目前共有22名导师,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者占70%以上,目前有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在研经费1000多万元。学科内拥有流式细胞仪,核磁共振,荧光定量PCR,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机等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可满足实验需求。设有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方向,并在中兽医学宠物临床、人畜共患病研究领域有较好基础。与日本麻布大学有姊妹校合作关系。

主要招生对象:兽医(畜牧)专业一线工作的执法、检验检疫人员、兽药厂、畜牧兽医站、饲料厂、畜牧与水产养殖企业等工作人员及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470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是北京农学院传统优势学科,也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所依托的农林经济管专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并拥有农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0%。导师队伍中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7人。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构建了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点、都市农业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国家林业局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及北京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6个科研平台。依托六个科研平台,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农(林)产品市场与贸易和涉农(林)企业管理方向。学院近三年主持省部级课题累计40多项,其中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农业部课题4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局级课题20多项,科研成果采用共20项,经费达到531万元;荣获各级科技奖励20多项,其中“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与体系研究”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30部,主编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共600多篇。2008年学院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先进集体”,有1人被北京市授予“服务京郊‘十佳’农

业科技工作者”。本学科立足北京都市农业,以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培养应用型、复合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根本任务、服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为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培养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人才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利保障。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将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农业推广和管理人才。

470107 林业

北京农学院林学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所支撑的专业有园林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林学专业。现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林业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林学、园林花卉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学科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林木花卉栽培生理、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林、林木花卉景观应用等。学科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20名,具有博士学位15人。导师队伍中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2个。

林业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学研究项目共计52 项,项目经费628万,多数是针对北京市林业、生态修复、园林花卉产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涉及的林木花卉有阿月浑子、观赏海棠、蓝莓、板栗、丁香、牡丹、八仙花、百合、一串红、火鹤、蟹爪兰、朱顶红、蝴蝶兰等,与北京市三农发展密切相关。5年来获各类科技奖励12项,发表科研论文265篇。

林学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和北京市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校内具现代设施花卉栽培实践基地30亩,苗圃基地20亩,校外有1个市级人才培养基地,并与郊区县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完成学业达到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证书。 470113食品加工与安全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现有“食品加工与安全”推广硕士点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位硕士点,“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是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共有教授7名,副教授12名,目前主持在研项目均是针对北京市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控制及农产品资源利用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食品科学系共有实验室面积3500平米,拥有仪器设备资产2000多万元。实验室建有饮料、葡萄酒、乳品等多条食品生产线,学校在广泛与郊区合作的基础上,在平谷、昌平、延庆、门头沟、房山建立了学校的六个基地。同时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食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兄弟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与北京市多家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和质检机构紧密合作,开展了多项科学研究活动,如北京红叶葡萄酒庄园、北京三元食品公司、天源食品公司、北京市第五肉联厂、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等,为食品加工与安全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70112 农业信息化

北京农学院农业信息化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新增的专业硕士点,是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而获得学校大力支持发展的最新学科之一。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11名。教师目前主持在研项目均是针对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农业信息监测控制、虚拟现实技术、农业网络与安全等为主的技术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共有实验室面积2300平米,拥有现代化的、满足实验实践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仪器设备。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广泛与郊区合作的基础上,在延庆、门头沟等区县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在北京农林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兄弟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为农业信息化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信息化学科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及信息资源管理3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现代农业的农业信息监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精准农业、农业网络与安全等研究,以开展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为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篇:南京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暂行规定

南京大学专业学位以培养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技术与管理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高级人才为目标,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管理,规范实践过程和行为,特制定本暂行管理规定。

一、基本要求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环节,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都必须参加专业实践,并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实践工作时间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参见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三、实践内容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内容由各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根据该专业类别或领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要求,结合本培养单位的特色来确定。可以是教学实践、工程实践、艺术创作、活动组织和其他社会实践等。

四、实践安排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从二年级开始专业实践,由培养单位与研究生导师根据该专业学位培养要求、结合社会需要,具体明确实践内容,并落实实践场所和实践指导教师。

五、成绩评定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并填写《南京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由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自行设计表格内容和形式),分别由实践部门、导师和培养院系审核评定。实践环节的成绩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的学分,专业实践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阶段。

六、其他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的必修环节,不接受免修申请,但具有两年以上相应岗位工作经历者,及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委培性质研究生,经导师和培养院系领导批准,可适当减少专业实践时间或参加更高层次的专业实践。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MBA培训

GCT培训http://

mba面试

第三篇:燕山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规定

(试行)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我校专业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实践环节的管理与考核,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以及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开展形式

第二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由学院负责具体实施。学院须制定实施细则和方案,对专业实践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和联络。实施细则和方案须在研究生院备案。

第三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应体现“集中与分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践与论文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践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灵活进行: (1)由学院统筹安排,组织和选派学生进入签订协议的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第四篇:关于2012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的补充规定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关于2012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的补充规定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2至4年的弹性学制,并实行学位论文盲审制。为保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征集研究生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提议、院行政例会审核,特制定本补充规定。

1、申请2年毕业答辩(满4个学期但未满6学期)的研究生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按培养方案规定,修满所在专业要求的课程学分。 (2)、按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环节,获得相应学分。 (3)、指导教师认为学位论文质量已达到要求。

(4)、申请人如果在校期间以湖南大学名义并且以第一作者(或本人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研究生院规定的权威期刊、或EI收录的学术期刊(不含会议论文)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或获得发明专利1项(排名前二),可申请学位论文送盲审,盲审合格后可申请答辩。

(5)、对于满足上述条件(1)-(3)但不满足条件(4),申请人在指导教师同意下申请论文送审的,学院将于4月中下旬组织约10人左右的专家评审组,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集中对学位论文进行预评审。通过预评审(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票数)的学位论文有资格进入正式盲审阶段(即学位论文送校外专家进行双盲评审),盲审合格后方可申请答辩。未通过学院预评审的学位论文,申请人在本年度不得再次申请论文答辩。

2、对于在读期满3年申请毕业答辩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按培养方案规定,修满所在专业要求的课程学分。 (2)、按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环节,获得相应学分。 (3)、指导教师认为学位论文质量已达到要求。

(4)、学院将根据学校要求组织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盲审合格后可申请答辩。

(5)、如果申请人达到《湖南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发表论文的规定》(湖大研字【2012】23号)文件中对学术型硕士发表论文要求,其学位论文可免盲审。

3、本规定仅适用于2012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3年4月18日

第五篇: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

西南交通大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

(试行)

根据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我国自2009年起,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对专业实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为保证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切实有效地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过程进行全过程管理、服务和评价,确保专业实践的高质量、高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专业实践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一年后并完成全部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学习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如有特殊情况请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经学院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专业实践。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原则上最长不超过一年。

二、专业实践方式

专业实践的方式应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1、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方式

一、由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方式

二、进入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实践基地,利用企、事业

单位的科研资源,由导师与实践基地辅导教师共同负责安排相 应的专业实践。

方式

三、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方式

四、依托于学校建立的实验室、专业实践基地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

由学院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2、不同实践方式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具体要求如下: (1)选择方式

一、四进行专业实践的研究生,导师作为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的责任教师,并由导师指定学生专业实践的辅导教师,可以是导师本人或其他教师。

(2)选择方式

二、三进行专业实践的研究生,导师只作为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的责任教师,而不能作为辅导教师。辅导教师的人选由实践单位指派。

三、专业实践申请

研究生应于第一学年的第2学期结束前与指导教师一起制订个人专业实践计划,并填写《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附件一)(简称“专业实践计划表”)。研究生应将“专业实践计划表”及时报所在学院,由各单位汇总后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内报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四、专业实践纪律

研究生在进行专业实践期间须遵守以下纪律:

1、参加专业实践的学生应在指导教师和实践基地有关人员的指导下,按照 个人专业实践计划表,认真完成实践任务,严格遵守实践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2、参加校外专业实践的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并与学院签订《专业实践安全责任书》。

3、学生在实践期间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应以书面形式向指导教师请假 ,自行联系实践的学生请假应获得实践单位相关人员的同意,累计缺勤时间(包含请假时间)超过规定实践时间三分之一(含三分之一)者,不能参加实践考核。

4、学生在专业实践期间要定期填写实践登记表,并按时完成实践作业和报告。

5、参加专业实践的学生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干扰实践成绩的评定工作,违者给予实践成绩降为0分处理。

6、学生应严格遵守学术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严禁抄袭他人实践成果,违者将给予实践成绩降为0分处理。

五、专业实践考核

1、研究生专业实践结束后两周内须将《专业实践计划表》和以下材料(装订成册)提交所在学院:

(1)《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登记表》(附件 二)。

(2)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附件三)。

(3)《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登记表》(附 件四)

2、考核方式

各学院应组织由学院专家、学生导师、学生实践辅导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参加研究生专业实践的专题报告会,由学生本人汇报本人的专业实践工作或展示个人的实物成果。专家组应根据研究生的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基地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并将评定的成绩填入《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登记表》中。

3、考核结果

(1)考核的成绩在及格及以上的学生均可获得8学分,不及格者不计学分。

(2)成绩合格者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未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

(3)未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本人须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学院批准后,重新进行专业实践。

六、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七、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二O一O年六月二十九日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下一篇:取弃土场环境保护措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