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2024-04-23

如何提高教师综合素养(通用8篇)

篇1:如何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新乡初中2012-2013

校本培训材料(3)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师道尊严”面临严峻挑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挑战。如何让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真诚而不是虚伪,自然而不是做作地来尊重自己,树立起新时期的“师道尊严”,可能需要比我们的前辈付出得更多,要靠自己的爱心和真本事“挣”来,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四多与四少”。教育振兴,教师当先。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社会信息化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教育发展过程中已出现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大众化、教育一体化四大趋势。作为现代教育的实践者,教师应强化自身修养,努力提高素质,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教育的各项要求。

一、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声的师爱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与学生产生感情,学生也才会将这种爱反馈回来,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教师的爱源于心,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使我们真正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才能使我们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日常行为时刻传递着和表达着爱意。总之,尊重是师生互敬的基石,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是培育学生人格的良方。师爱不但要起于心,更在重于行。爱心要渗透到我们教书育人工 1

作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管他的家庭地位高低,不管他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都要平等对待。其次,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教育无小事,育人讲细节,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第三,要有爱的修养。认真备课是爱,关心学生生活是爱,有时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甚至严厉的批评同样是爱。这些关爱学生的表达方式可能不一样,甚至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但学生却能真切感受得到。因此,踏实地工作,和对学生的真诚挚爱之心,是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成就事业的基石。

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其天职,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真理、知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教师要具备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具备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热爱本职工作,投身于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教人先正己。”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才能担当起现代教育的重任。

二、多一些反思、少一些牢骚

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牢骚满腹,“怨气”太重:学生成绩下滑,埋怨学生基础差,智商低;学生不遵守纪律,埋怨社会风气不好,家长不配合;工作不顺时埋怨他人的多,埋怨自己的少;分析原因时讲客观多,检查自己主观原因少。人们常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换句话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要不急躁,不发牢骚,要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好的经验要总结,失败的教训要吸取。古人尚且知道:“吾日三省吾身”,作为现代人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一个不懂得反思,不愿意反思的教师,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在反思过程中,要多一些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多想一想学生的感受。当“尊严”受到挑战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回忆一下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人和事,做到“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才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

其次,献身教育,树立为人师表形象。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就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为人师表形象,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作为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使自己的理论、信念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得到升华,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在业务上要精益求精,使人感到教师知识渊博,说话文雅,出口成章,富有文采,树立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形象。

三、多一些储备、少一些应付

现在在学校中存在一种“吃老本”的不良现象,这些人认为自己什么样的班也带过,什么样的课都教过,什么样的题都做过,“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于是吃起老本来,新知识不学习,新信息不听取,居功自傲,故步自封。这就是所谓的庸师。“生不教,师之惰”,学习在于勤奋,教学在于认真,所以身为人师,担任着为国家和社会

培育人才的重任,应博览群书,勤于学习,“胸有诗书气自强”,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一个教龄达三十年的老师上了一堂很成功的观摩课,听课的老师问他用多少时间备这堂课,他的回答是:“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用一生时间来准备每堂课,意味着我们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这一点在知识更新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尤为重要。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提高学术水平。除学科专业知识外,我们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一个理科教师,如果能把人文科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学生不喜欢就事论事的传声筒,而是喜欢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的“大家”。

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培养全新教学理念。知识是师生心灵交汇的载体,也是联系师生精神世界的纽带。教师专业知识越宽厚,基础越扎实,对教材的理解才能越深越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钻研教材,使科学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德育工作者的优势和作用。

四、多一些规范、少一些随意

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姿态表情给人的印象,是他的文

化素养,审美情趣的外在显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优美的外部形象,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培养的学生也变的谦逊敦学,温文尔雅。一个满嘴脏话的老师,不要指望学生讲话文雅。一个袒胸露背的老师,不要指望学生仪表整齐。学生的言行是容易受影响、被感染的,也是极有弹性的。“小毛驴随主人脾气”就是这个道理。必须避免随意性大、言行不着边际的坏习惯,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使学生懂得,办严谨、规范、有章法、有秩序,以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做哪种事业都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因此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内,必须讲规范,不随意,教师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以传播知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职业,应具有谦虚谨慎的道德风范。谦虚谨慎才能使人们不断探求,不断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要以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尊重知识,尊重学生,不图虚名,不图私利,永不自满。

现代教育是以发挥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科学教育,以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当今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每个教师都应明确自己身负的责任。只有率先垂范,才能完成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才能树立起教师的光辉形象,使教育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实现教育的目的。

篇2:如何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张银连

摘 要:旅游业作为新兴的产业,正逐渐体现出它的生命力与吸引力,而作为旅游从业人员的导游人员也正被人们所熟悉与了解,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业服务质量,而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将使导游服务质量有所提高。本文从多方面提出提高导游人员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导游人员;综合素质;提高;途径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人们对旅游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那种拍照留影、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方式,正逐渐被各种“主题游”、“深度游”所取代。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希望了解天文地理,体味风土民情,提高审美情趣。旅游也是一种“充电”,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旅游,学习传统文化,丰富自身阅历。

游客需求的高品味,决定了对导游文化素养的高要求。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名导游员,又如何能得其要领之万一?一名优秀的导游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更要能为游客提供知识广博、内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导游讲解。和老师一样,“要给游客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面对游客日渐专业的各类提问,我们的导游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坚持日积月累,通过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令人满意的导游服务。

那么,我们怎样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目前我国导游员队伍现状

1、导游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与旅游产业全面提升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国的旅游业在迅速发展,导游员队伍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趁势。至2009年底,全国拥有导游资格证的人数达49.27万人,其中执业导游34.05人员万人。但与此同时,我国导游员队伍却呈现年轻化、平均学历偏低的状况。在34万名导游中,30岁以下的占80%,大专以下学历者占80%。从这一统计来看,我国导游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与我国旅游产业素质全面提升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

2、导游员队伍结构与旅游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当前我国导游员队伍中,初级导游占97%,高级导游和专家型导游人数少,与海内外游客市场对导游的知识和阅历要求明显不相适应,不利于旅游服务质量的整体提高。同时,外语导游员不足,语种结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3、导游管理体制和机制与导游员队伍发展现状不相适应

严格的准入制度和从业监管制度,虽然规范了导游行为,促进旅游业建康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局面。一方面,我国兼职导游员比例越来越高(目前已超过60%),导游日益成为自主择业、分散执业的群体,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导游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服务跟不上,致使部分导游人员的服务水平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导游人员的薪酬机制、激励机制特别是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导游人员甚至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固定薪酬,没有劳动保险,致使导游员队伍职业稳定性下降,并致使导游人员在带团过程中降低服务水平或减少服务提供,以获取收入。这种情况已经影响我国导游的整体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我国导游队伍的综合素养不高,导游服务水平和质量急代提高,而提升导游人员抚养已迫在眉睫。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呢?

二、全面提升导游人员素养的几点建议

1、提升导游人员的学历层次

当前的导游队伍中,大专以下学历者占80%,学历层次过低,明显地制约着导游服务水准的提高。人事导游工作过低的准入门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部分高中、中职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所限,不可能提供高水准的服务,而一些旅游类职业学校的生源萎缩,进一步加剧这一现象。我们要在高层次的旅游院校中培养更多的导游人员,使其成为导游队伍的中流砥柱,这样才有助于导游服务水准的提高,干涉提升我国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与形象。

2、提高导游人员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

导游服务的对象越来越高的品味需求,要求导游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而这种文化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要求我们导游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坚持日积月累。“祖国的山水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这句话虽然版面,但也从某 2 个角度说明了导游员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宗教、古建筑、山水、美食„„都对导游员的审美能力提高了要求;越来越多的个性需求,对导游员的应变能力提出了要求;越来越多的不可预知情况的发生,对导游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旅游院校不但要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要加强学生的文化与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训练,使其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导游员的潜质。导游执业人员也要不断地“充电”,使自己真正成为“半本百科全书”。

3、进一步完善导游管理体制和机制

要大力推进导游执业规制建设,建立相应的规制体系。加快完善导游服务管理体系,国家、省、市三级旅游主管部门应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根据导游不断社会化的特点,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因为导游分散执业,而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机构应该是导游人员的“家”。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机构要主动承担起对导游合法权益保障和导游服务质量监管的双重责任,要把导游队伍建设与企业自身发展相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养使用、管理教育、服务保障,推动建立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机构与导游人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5、努力营造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和谐环境

和谐的环境能使人身心俱悦,政府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以及导游人员应共同参与,建设和谐的导游从业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增加导游人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形成导游人员自觉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尽心竭力为旅游服务的行业风气。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发掘并广泛宣传导游队伍中的先进典型,通过组织星级导游、诚信导游、优秀导游、模范导游评选活动,激发导游人员奋发向上的精神,展示导游队伍良好的精神风采,为导游人员创造和谐的从业环境。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全国模范导游员和优秀导游员的事迹,增加导游人员的荣誉感,同时也教育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导游人员。

导游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游客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服务、热情服务、文明执业、乐于奉献,以真诚和热情、文明和奉献,赢得游客对导游人员、导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进而提高全社会对导游人员的信任度。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我相信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会有大幅度提高,导游执业水平会有大幅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会有大幅度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旅 3 游业中的地位也必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3: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综合素质

“创造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拥有创造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 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从封闭保守型教育走向创新开放型教育, 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式教育, 从传授式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教育。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教师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意识, 要敢想敢做, 要有能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 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敢于标新立异, 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 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怀有强烈的思维批判性, 这是时代更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师的重任。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 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释放创新激情, 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争做到:

1.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和本质力量。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自觉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 与学生和睦相处,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 理解、关心、鼓励学生,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心得到自由体现和舒展, 从而促使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大大促进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 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效应。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做到态度亲切。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顾泠沅说过:“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对教师最有意义的事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学实践证明,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配以图片、声音、文字、动画等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语文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这个人为创设的情境中来, 动之以情,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尝试师生角色转换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强调,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 感受学习过程, 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 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目前, 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被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替。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学生读、说、演, 把课堂交给学生, 老师在课堂上只需稍作引导和点拨。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 这表明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 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 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欲望, 才能主动思考, 追求创新, 因此, 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加工,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敢于标新立异, 在质疑研讨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阅读一篇课文, 不能拘泥于教参所给的唯一答案, 应多思考、多琢磨, 从多角度质疑, 使学生的思维更严密、更全面、更灵活。语文教学正是要引导学生多思多问, 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在怀疑发现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重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全过程的培养, 在质疑中探索。“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见疑求异, 要敢疑课本之说, 疑权威之言, 在见疑中探幽索微, 寻求真理。用新的眼光、新的观念来审视一切, 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见解进行反思, 在质疑中创造。具体而言, 既要发散, 多角度寻找答案, 又能够集中。质疑可以把学生的“心理触角”引向未知的世界, 疑又是发明创造的钥匙。

2. 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是人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 反映客观现实, 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 它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参与。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的着眼点应始终放在思维能力上, 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从设计教学过程入手, 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如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 教师可布置学生对社会上、生活中现实的人或即时的事进行调查、访问,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 然后进行评判, 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这不仅培养了其认识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进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在课外活动中强化创造性思维意识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语文的综合性最强, 不能以教材为限, 否则就是画地为牢, 学生就成了井底之蛙。教学大纲对课外活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 它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开展课外活动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

以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思想和审美水平为出发点, 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读有关文艺、科技、时事政治等多种书刊。在“怎样读的问题上”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博览与精读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的方式, 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要细读、精读, 以获取更多的精神养料。

2. 定期举办一些创造性的活动

如读书读报、心得交流、学法交流等, 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中增长知识, 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语文课堂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地运用于课外实践活动之中, 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充实了学生的头脑、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十分重视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他多次强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给学生们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 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 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创新、善于思考、综合素质良好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欣燃.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9)

[2]何春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4)

篇4:如何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一、理解教育功能的真谛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和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类型有正规的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终生教育等。因此,教育者就需要去研究它——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学识。

唐代诗人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作用如是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体现了知识的传承、道德的熏陶和情感交流的辩证关系。“传道”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授业”就是授给学生立身之业,“解惑”就是解答人生之惑。而现代师说就是对古代师说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传播的,一个民族的素质直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教育程度,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和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二、理清当前师生的现状

1.学生方面

现今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性格孤僻、自私,贪图享受,缺乏爱心,缺乏诚信,缺乏感恩之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信心,没有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学习不刻苦,考试作弊,生活阅历空白……

2.教师方面

受近几年高考招生规模扩大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优秀考生报考教师的少,当教师的少,专业技能水平与素质较以前有所下滑,教书匠多专家型少,当工作者多当事业者少,善于钻研者少,教育理论水平欠佳……

三、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途径

1.提高教育政治理论素养

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等教育法规政策,以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

2.提高专业技能素养

潜心研习《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课程标准与解读》《教材》《高考考试大纲与说明》《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著作。

3.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发展

树立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尊重主体,承认差异,关注发展,鼓励创造的学生观;树立学会生存,学会关爱,学会创造的终生教育理念;树立没有无情感的管理和没有无德育的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过程观;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树立享受教育的人生观等。

4.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9年版),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二十四字方针。

5.制订科学、合理的近期、中期、长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通过以上不断地学习和拼搏,必将成为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学校满意的好教师,进而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一代名师,自然能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篇5: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教师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教师首先就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能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审美情趣融于一身,使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具体化,以特有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因此,要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人文素养也得不断提高。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增长自身的文化修养。

(一)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人文知识。

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技能、创新意识,而且要有真诚的事业心,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和人格魅力。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和美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二)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

第一,教师要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学生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尊严,全靠我们广大教师的辛勤工作。

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展示了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是主体的师生关系。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习惯,他们有权利规划自我。在成长阶段,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进程,但实施这种责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和权利。学校的规章制度要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经受学生的评判。

第三,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让弱势群体得到同等关怀和帮助是对教师本身素质的考验。对于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样貌、不同智力的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第四,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当学生出现过错时,教师不能随意指责、批评甚至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学生。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便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处理问题时就不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沮丧的心情,一起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就会包容学生的的过失。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优点,激励学生自尊。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对他们最真诚,慷慨地赞美。这一点点的赞赏就象一点小火花会燃起师生之间友谊的火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区别看待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的欣赏和关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自信,从而占据学习的主动性。这也能为融洽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从一次勇敢地发言,一次用心的作业,一次微小的进步中挖掘学生的优点,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学生确信自己的能力。

第六,教师要善于自省。自省是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对过去的经验反馈,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教师要反省自己的人文修养、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反省自己是否符合教师规范和标准,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成为新时期教师工作的重要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贯彻科学人文精神,努力读书和

篇6:如何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其实我们整个健身行业正在快速的成长,那么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态势下,我们作为健身教练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我认为 首先第一:我们要做到的是始终保持着一个空杯的心态,即使你是已经从业多年的老教练了,也要不断地通过书本,讲座,以及提升类型的培训进行学习、研究、总结、再提高。

第二:我们作为专业的私人教练,如果想再往高处走的话,仅仅掌握一两门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清楚了解有关训练的知识、器械的知识、营养的知识等,还要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或者学习更多的技能,比如团操类,舞蹈类,静态类课程等等,让我们的私教课程更加专业化以及有趣味性,并将它们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 私人教练。

第三:我们要善于为自己定制未来的规划,我们做私人教练的是非常善于跟我们的会员朋友定制健身计划,但是我们自己往往忽略了给自己定制自我升值的计划,比如:我今年的目标是什么?服务多少会员?帮助多少位会员达到目的。提升哪方面的知识?或者深入挖掘自己的短板,针对性的进行练习等等。

第四:要懂得自我营销

健身行业的前景与趋势,都是往上走的趋势,但是正因为这样子,我们的竞争对手将会变得越来越多,我们如何在这么多优秀的竞争对手面前脱颖而出的,这个是要我们花心思去想的一个问题来的。咱们做品牌营销的都知道,当我们人均收入达到8000美元的时候,就是消费要升级的时候,人们从原来的基本服务需求变成了想要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要求了,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应该要做出自己差异化。如果你跟别人做的事情是一样的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可能是所有人,但是如果你做出了跟别人不一样的差异化呢,这样你就可以做到弯道超车。在未来的职业环境当中,我们要么做第一,要么做唯一。

第五:把自身打造成为品牌 刚才说到,保持空杯心态,不要走进经验主义,还有就是我们要为自己定制长远的目标与价值观,再有我们要做到差异化,这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接下来我们应该要把自己当成一个ip一个品牌来打造,打造品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自身的优势掠食进行详细分析 2.明确自身的定位,提炼自身的核心价值

3.为自身打造一个人设,就是让别人看你觉得有什么与众不同

篇7: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喜欢音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变主动,在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里探索、翱翔,在合作中学习成长,同时达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音乐教学的方法、手段都面临着重大的改革,新的音乐课程必须采用民主的、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合格人材。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丝丝春雨,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应当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教育事业心和使命感;更应当具有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

(1)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品质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知,唱歌要有饱满的情绪,欣赏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教师本身受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著名音乐教育家缪裴言,虽然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但却非常热爱和喜欢音乐教育事业。他在音乐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都缘于他对音乐教育研究的不懈努力,缘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毕生追求。实践表明,许多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不畏艰辛,不计得失,勤于耕耘,因此成绩卓著,受到人们的尊敬;相反,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那么他就失去了动力,也不可能胜任培育下一代的责任。

(2)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当然,这种爱并不是顺从、溺爱,教师的爱体现在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信任、尊重、期望和正确的评价上,它要求教师彻底抛弃只教书不教人,以师为中心的旧观念,而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

所以,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迅速进入角色,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3)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是“言传身教”,示范性极强。对于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青少年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威信和地位。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教育家都主张和倡导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而且身体力行。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时期教育家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在近代,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教师只有自己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否则,教师不仅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二、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然而,音乐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艺术,它不像图画呈现的是造型艺术,也不像电影戏剧那样是可听可见的综合艺术,而是一种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引起联想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原先以“唱歌、音乐知识与欣赏”为主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了以“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为主的新的内容标准。所以,原来那种能“弹琴、唱歌”就能当音乐老师的观点是片面的。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教师单一的技能是不能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音乐需求的,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只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乐队、民乐队、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等等,这些团队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平时指导组织这些活动团体进行排练的任务就不由分说地由音乐教师来承担,如果一名音乐教师不具备鼓号队组建训练能力、舞蹈队编排能力、合唱队组织排练能力等这些复合的专业技能的话,怎么能算的上是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呢?这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为啥要开设合唱指挥、舞蹈编导、管乐合奏等专业选修课的原因。

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在具备扎实的“唱、弹、跳”的专业技能之外,通过自学、培训的方式,努力去探索其它有关的技能领域,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的综合性教师。

三、广博的知识体系

(1)教育理论知识

每个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一位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自身的知识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他会不会教。有的老师虽然满腹经纶,但却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教育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懂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缺乏最起码的教育能力。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歌唱家,歌唱的很好,但不一定能教人唱好歌;而教师歌不一定唱的好,但能教人怎么唱好歌。”也就是这个道理。音乐教师从事的是音乐教育工作,因此,只有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并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去组织教学,才能使音乐教学科学化。比如: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认为钢琴水平达到十级的人,教小孩是绝对没问题的,其实不是这么绝对的,不了解小孩身心发展的规律只会给扼杀他们的音乐天赋,甚至会给教学带来阻力。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以及音乐教育法等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能力,才能少走弯路,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那种认为不学教育学、心理学,也能教书的想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适应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只有以科学正确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个台阶。特别是现在,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在广大实验区的推广,很多地方的应届毕业生都要回当地参加教育局的教师上岗统一考试,即使你是师范类的也不例外,考试内容就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公共知识。由此可见,教育理论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是何等重要。

(2)具有与音乐学科相关的文化知识

综合是基础教育中的一种基本理念,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广泛综合其他相关的共同元素,整合成音乐课程资源,能为学生提供艺术素养完整和谐发展的空间。

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很自然地就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联系到了一起。因此音乐课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新课程中,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险究、勤于动手,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假如我们有一颗热情的责任心,有渊博的学问,教学中能旁征博引、纵横古今、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学生何愁会不喜欢听你的课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联系和“中介”。音乐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音乐课讲的形象、透彻、生动,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3)具有与姊妹艺术相关的知识

我国早期的“乐教”就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古代艺术活动中的语言、歌唱、舞蹈都是自然的结合。而今《新课标》中如是写到:“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舞蹈、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在本质上与音

乐艺术相通,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同时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中也提出应将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等课程统称为“艺术课”,因此,这次课改除了颁布《音乐课程标准》外,还颁布了《艺术课程标准》,其中就把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相关知识、文化背景、风格流派融于一堂,形成一个“大艺术”。音乐教师只有熟悉并掌握诗歌、戏剧、影视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此触类旁通,使学生逐渐对个艺术共通的特征有所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四、综合能力

(1)驾驭课堂的能力

学生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和主体,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重视他们的情感交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所以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面对学生,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音乐课较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互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模仿他人,教师只有在互动过程中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的开,又要收的拢,把握好课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2)创新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为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书破万卷求自如,只有创新才成材”。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人材,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材。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曾有一位伟人说过:“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创造,只有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才能谈的上创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三见”:新见、创见、远见。实际上,我们获取某种知识和接受某种新观点比产生新观点更容易,要学会提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观点的有效方法,要激励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我们教师对待读书获取的知识信息应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在科学地运用知识信息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知识信息,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将教研成果及时地投向社会。因此,教师应着眼于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努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

(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1世纪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世纪,信息网络可谓是无处不在。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软硬件设施。在音乐领

域,多媒体技术的介入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许多现代化电教媒体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如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等,这些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媒体的进入,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视野极其广阔、资源极其丰富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感受的加深和理解,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领域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所以,广大音乐教师更应该熟练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其具体表现为以下这几个方面:多媒体应用教学能力、乐谱打印和MIDI制作的能力、音乐课件制作的能力等等。

(4)

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教学和科研是分不开的。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如果不上课,就不能称为老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使广大教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新课标》的颁布给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大家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不断去探索、总结,努力提高自身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能力,才能从“教书匠”升华到“研究者”。出众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之一。

(5)

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确很有哲理,.我想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最多只能形成比较肤浅的知识,同时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也不会帮助教师获得发展,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同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同一领域里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也可以通过看资料,看案例来充实提高自己。总之,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

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五、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假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丧失上进的信心;教师性格偏执,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教师心理失衡,对学生缺乏爱心,也会使学生感情冷漠。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那些情绪稳定积极,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有情心的人才能具有诸如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等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通过本学年的工作,逐步总结出来了一些教学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在思想政治上,自己虽不是一名党员,但时刻能以比党员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认真备课和上课,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服从学校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其次,在这一年的专业课教学中,适应学生的需要,在各门专业课上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学生今后的进步打下最良好的基础。为适应考试需要,在音乐专业上开设了几门专业课,包括相关器乐、声乐、视唱练耳、音乐基础理论等等。

在上课过程中我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声乐课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声乐在专业高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总是根据现实情况,根据课程需要增设声乐专业课,从而使学生取得最大的进步。器乐课方面,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学生加强练习,每天早晨严加管理,使学生严格按照要求练习。视唱练耳和音乐基础理论两门课程对声乐、器乐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专业课。

篇8:浅议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养

游客需求的高品位,决定了对导游文化素养的高要求。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名导游员,又如何能得其要领之万一?一名优秀的导游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更要能为游客提供知识广博、内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导游讲解。和老师一样,“要给游客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面对游客日渐专业的各类提问,导游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坚持日积月累,通过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令人满意的导游服务。

那么,我们怎样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我国导游员队伍现状

1.导游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与旅游产业全面提升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国的旅游业在迅速发展,导游员队伍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至2009年底,全国拥有导游资格证的人数达49.27万人,其中执业导游34.05万人。但与此同时,我国导游员队伍却呈现年轻化、平均学历偏低的状况。在34万名导游中,30岁以下的占80%,大专以下学历者占80%。从这一统计来看,我国导游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与我国旅游产业素质全面提升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

2.导游员队伍结构与旅游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当前我国导游员队伍中,初级导游占97%,高级导游和专家型导游人数少,与海内外游客市场对导游的知识和阅历要求明显不相适应,不利于旅游服务质量的整体提高。同时,外语导游员不足,语种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3.导游管理体制和机制与导游员队伍发展现状不相适应。

严格的准入制度和从业监管制度,虽然规范了导游行为,促进了旅游业建康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局面。一方面,我国兼职导游员比例越来越高(目前已超过60%),导游日益成为自主择业、分散执业的群体,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导游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服务跟不上,致使部分导游人员的服务水平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导游人员的薪酬机制、激励机制特别是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导游人员甚至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固定薪酬,没有劳动保险,致使导游员队伍职业稳定性下降,并致使导游人员在带团过程中降低服务水平或减少服务提供,以获取收入。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我国导游的整体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我国导游队伍的综合素养不高,导游服务水平和质量急需提高,提升导游人员素养已迫在眉睫。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呢?

二、全面提升导游人员素养的建议

1.提升导游人员的学历层次。

当前的导游队伍中,大专以下学历者占80%,学历层次过低,明显地制约着导游服务水准的提高。从事导游工作过低的准入门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部分高中、中职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所限,不可能提供高水准的服务,而一些旅游类职业学校的生源萎缩,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我们要在高层次的旅游院校中培养更多的导游人员,使其成为导游队伍的中流砥柱,这样才有助于导游服务水准的提高,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与形象。

2.提高导游人员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

导游服务的对象越来越高的品味需求,要求导游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而这种文化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要求导游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坚持日积月累。“祖国的山水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这句话虽然片面,但也从某个角度说明了导游员综合素质的重性。宗教、古建筑、山水、美食……都对导游员的审美能力提高了要求;越来越多的个性需求,对导游员的应变能力提出了要求;越来越多的不可预知情况的发生,对导游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旅游院校不但要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的文化与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训练,使其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导游员的潜质。导游执业人员也要不断地“充电”,真正成为“半本百科全书”。

3.进一步完善导游管理体制和机制。

要大力推进导游执业规制建设,建立相应的规制体系。加快完善导游服务管理体系,国家、省、市三级旅游主管部门应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根据导游不断社会化的特点,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因为导游分散执业,而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机构应该是导游人员的“家”。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机构要主动承担起对导游合法权益保障和导游服务质量监管的双重责任,把导游队伍建设与企业自身发展相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养使用、管理教育、服务保障,推动建立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机构与导游人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4.努力营造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和谐环境。

和谐的环境能使人身心俱悦,政府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及导游人员应共同参与,建设和谐的导游从业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增加导游人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形成导游人员自觉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尽心竭力为旅游服务的行业风气。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发掘并广泛宣传导游队伍中的先进典型,通过组织星级导游、诚信导游、优秀导游、模范导游评选活动,激发导游人员奋发向上的精神,展示导游队伍良好的精神风采,为导游人员创造和谐的从业环境。同时通过新闻

阴影区旅游地开发策略研究

李培军

(济宁学院文化传播系,山东曲阜

摘要:旅游阴影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大部分的旅游区,它的存在加大了阴影区旅游地开发的难度。本文就阴影区如何开发才能突破优势旅游区的阴影,推出特色旅游产品,树立鲜明的个性,发展旅游经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阴影区旅游地阴影状况开发策略

阴影区旅游地的产生来源于旅游目的地之间吸引力大小差异引起的非均衡、替代性的空间竞争关系。不同旅游地之间的资源价值、知名度、开发的先后次序不同,造成某一个或某一些旅游地处在另一个旅游地的阴影之下。在现实开发中,这类旅游地往往只基于自身所认为的资源特点进行旅游开发,忽视与周边旅游地的竞争关系,结果开发产品特色不突出,形象模糊,不能有效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

一、阴影区旅游地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阴影区的合理开发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

阴影区与热点旅游区相比,普遍存在资源品位处于劣势、数量少、资源分散、组合状况欠佳等情况,但阴影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特色旅游资源,具有相对优势。随着旅游者审美意识的改变和人们对旅游资源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阴影区更多品位和质量都很高的旅游资源将会摆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而被发现和认识。只有在开发状态下,这些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正确全面的认识,否则将使资源闲置,甚至遭到破坏。

(二)有利于缓解热点旅游区的旅游压力

由于旅游业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旅游旺季一些热点旅游城市和景区人满为患,给当地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开发热点旅游区周边的阴影区旅游地,合理地安排旅游景点,科学地规划旅游线路,可巧妙截留过路旅游者,减缓热点旅游区旅游者超载带来的压力,分散其部分功能,实现区域旅游业的联动发展。

(三)能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

我国传统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已经满足不了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传统旅游产品对许多旅游者吸引力下降,旅游消费趋向个性化和特色化,这为阴影区的开发提供了契机。阴影区大量的旅游资源还处于原生态状态,这可以满足那些崇尚自然、追求返朴归真的旅游者不同生活体验的需求,给他们以全新的感受。

(四)促进区域旅游业均衡发展

我国目前形成的“热点”人满为患、“温点”客源不足、“冷点”尚未开发的旅游开发格局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的旅游者的需要,不利于区域间旅游资源的互相补充,也不利于旅游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在热点旅游区域可实行“众星捧月”的布局思想,以既发挥好中心旅游地的带动作用,又兼顾旅游温点、冷点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真正呈现“星月交辉”的景象。这对于提高区域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充分合理地利用阴影区的旅游资源,缩小和缓和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和淡旺季差异,具媒体,广泛宣传全国模范导游员和优秀导游员的事迹,增加导游人员的荣誉感,教育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导游人员。

导游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游客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服务、热情服务、文明执业、乐于奉献,以真诚和热情、文明和奉献赢得游客对导游人员、导游工作的理解和支

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阴影区旅游地阴影状况

(一)旅游资源阴影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若旅游地资源为非垄断性资源,也就是旅游目的地周围有许多同质的旅游地存在,由于资源雷同或相似,将产生“同类相斥”现象。它们之间就存在着相互抑制、替代的竞争态势,从而使弱势旅游地处于强势旅游地的遮蔽之下,成了可游可不游的对象。一般来说,那些资源组合欠佳、资源丰度较低、可开发规模较小的旅游地一般都会变成阴影区。这类地区很多,如云南大、小石林(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云南石林)与乃古石林都在路南县同一地域出现,它们之间共性大、独特性小。由于大、小石林知名度高,在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乃古石林成为了大、小石林的阴影区。若旅游目的地周围有许多异质的旅游地存在,但是,当弱势旅游地与强势旅游地资源相比,级别较低、观赏性较差时,它们之间也同样存在替代关系,弱势一方很容易成为阴影区。

(二)旅游区位阴影

由于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因此,旅游区位具有独特性,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推动或制约作用。区位阴影主要体现在旅游地与客源地间距离区位阴影,主要包括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经济距离,更重要的还有心理感知距离。一般的,客源地离旅游目的地距离越近,旅游者出游的流量分布概率越大;距离越远,流量分布可能性越小,即反映出距离衰减规律。根据距离衰减原理,人们在出游时往往选择知觉中比较近的旅游地。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过于遥远,旅游者难以从时间、费用的花费上接受旅游地的消费,将使旅游地失去部分市场。

(三)旅游客源区位阴影

旅游地的发展离不开客源市场。一个旅游地旅游吸引力的大小并不仅仅取决于资源的品位,其客源区位条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阴影区与热点旅游区空间距离较近,通常有着同方向的旅游吸引力,目标客源市场基本一致。阴影区由于先天不足,大多数开发较晚,知名度低,对共同客源市场的吸引力,始终处于热点旅游区的笼罩之下,一般来说,难以参与国际旅游市场及全国性旅游市场的竞争。

(四)旅游形象认知阴影

旅游地形象是公众以一个潜在或现实旅游者的眼光对一个现实旅游区的评价。旅游者在首次决定去某地旅游时,总是依据其对该地的间接形象感知进行选择决策。热点旅游区大都处于游客形象感知的“光环区”,往往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热点旅游区给予旅游者的强烈的本底感知形象的影响下,旅游者对旅游阴影区的形象感知往往比较模糊。另外,从认知规律来看,高等级的旅游目的地总是先被旅游者感知,之后才是较低级别或知名度较低的旅持,进而提高全社会对导游人员的信任度。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我相信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会有大幅度提高,导游执业水平会有大幅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会有大幅度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旅游业中的地位也必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人们对旅游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希望了解天文地理,体味风土民情,提高审美情趣;希望通过旅游,学习传统文化,丰富自身阅历,这就对导游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对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养作探讨。

上一篇:无基础跳槽金融行业有多难?下一篇:父亲谢谢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