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论文范文

2022-05-08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财经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近年来,商业特许经营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假借特许经营实施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商务部颁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并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篇:财经论文范文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化的财经教育

东北财经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作为“中国八大财经院校”之一,它有怎样的财经特色呢?《求学》有幸采访到东北财经大学招生办主任吕书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东北财经大学是什么样的吧!

吕主任,您好!请问东北财经大学作为一所财经类高校,都有哪些优势专业呢?

东北财经大学招生办主任吕书楠:我校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大学。

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数量经济学)。在学校的40个本科专业中,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财政学、统计学、税务、保险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商管理、金融学),10个辽宁省示范(特色)专业(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统计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应用经济学的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2%~5%行列;工商管理和统计学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5%~10%行列;管理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B+,进入全国10%~20%行列。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贵校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经济人才?

东北财经大学招生办主任吕书楠:我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国际交流,在1994年启动中外合作办学,并逐步形成“高标准、国际化”的办学思路。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实现教学语言国际化、教材选用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学生来源国际化、教师资源国际化、教学管理方式国际化的目标。

我校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萨里国际学院)开展“留学不出国”的全日制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有6个项目开展“3+1”或“4+0”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与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的115所高等院校、10個国际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保持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

我校是国内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研究基地”——跨境教育研究中心,分别与美国南缅因州立大学、荷兰南方应用科技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获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是国内首家参与并获认证的高校;通过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的现场评估;是第七所与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建立大学合作伙伴关系的中国大学。我校的会计学专业通过全球三大会计师公会之一的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的全面认证;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两个双学位专业获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美国AACSB机构的认证。

入学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是否有机会转入财经类专业学习?

东北财经大学招生办主任吕书楠:学生入学后如果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学校允许其转专业。以下三类学生可以转专业:一是高考文化课成绩位于学校所在省(区、市)分科类招生计划数前10%且第一学期所修课程全部及格的学生,二是第一学年培养方案中必修课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20%的学生,三是应征入伍退役复学后的学生。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辅修或攻读双学位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辅修第二专业或参加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辅修专业有会计学、金融学、商务英语,双学位教育专业有金融学、法学、商务英语。辅修第二专业由学校单独颁发辅修证书,参加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由学校单独颁发校内第二学士学位证书。申请条件为各个学期均能顺利修完应修学分,必修课平均分不低于75分(含75分),并且没有重考或重修记录。

第二篇:财经政策&财经消息

■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开始施行

近年来,商业特许经营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假借特许经营实施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商务部颁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并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办法》对1997年原国内贸易部发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做出较大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际通行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方式。《办法》共9章42条,对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的条件、享有的权利、履行的义务、特许经营合同内容等均做了明确规定。

■ 《反垄断法》今年有望出台

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1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上透露,力争能够在今年年内出台《反垄断法》。中国要改变对外贸易的管理方式,《反垄断法》的出台将更有利于形成进出口贸易的良性秩序。 商务部于2004年9月成立了反垄断调查办公室。反垄断调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有关反垄断的国际交流、反垄断立法及调查等相关工作。

■ 吸收外资对于中国具有深远作用

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近日指出,外资数量的持续增加,表明我国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吸引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具有深远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商务部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改进外资工作,在继续增加外资数量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上。 目前,我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10左右靠利用外资实现。外资企业的出口与进口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缴纳税收占全国税收20%以上,吸纳就业人数达2200万。外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 中国外贸需摆脱四个过分依赖

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日前指出,当前中国外贸突破万亿美元的背后依然存在隐忧,集中体现在四方面: 第一,过分依赖日、美、欧传统大市场。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量还是依赖于这个传统市场,并且这一传统市场占中国整个贸易比重还在增加。 第二,过分依赖于外商投资企业这个经营主体。 第三,过分依赖于数量扩张。这充分体现了我们贸易增长的脆弱性。 第四,过分依赖加工贸易。中国加工贸易的增长规模越来越大,已渗透到我们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但带来的危害也在日益显现。

■ 《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即将施行

为促进外商投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外商投资租赁业的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商务部审议通过《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自2005年3月5日起施行。 该办法规定外商投资租赁业可以采取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商务部是外商投资租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审批管理部门。

■ 入世对中国农业冲击不如预料突出

农业部有关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虽然去年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首现逆差,但入世3年多来,由于应对措施较为有力,再加上一些国际环境的有利变化,入世对中国农业所产生的实际冲击并不如原来预料的那样突出。 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将置身于日益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农产品进口、出口双增是必然趋势。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强调,不用惧怕农产品进口的增加,关键是要调整好进出口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新《公司法》将揭公司内幕

据悉,“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被引进新《公司法》已基本成为定局。“面纱”就是公司的法人人格,即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揭开这层“面纱”就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在具体案例中漠视或忽视公司的法人人格,责令躲在背后的股东或公司的内部人员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

■ 中国《反洗钱法》有望年中出台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近日指出,中国在去年7月启动了《反洗钱法》立法程序,今年年中6月间有望出台,中国力争在今年成为国际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正式成员。打击洗黑钱、贪污以及经济犯罪,是当前中国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国十分重视在这个领域的国际间合作。 多年来在反洗钱立法建设上,中国先后签署并批准了联合国《禁毒公约》、《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制止向恐怖主义融资公约》和《反腐败公约》等一系列与反洗钱及反恐融资领域相关国际公约;在《刑法》中明确规定了“洗钱罪”;发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等等。

(资料收集/孟飞)

第三篇:新财经视域下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摘 要:“新财经”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沟通方式转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更新换代的新产物,是一种新经济形式。它的出现对财经类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开拓新思路、创新举措,以互联网思维、共享思维、融合思维为主导,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学习研究能力、信息搜索和转化能力、跨界合作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进而把学生培养成未来商业领域的主导力量,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财经;财经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主流,电子商务、自媒体、区块链、数据云等新生事物和概念不断涌现,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为主的新经济业态应运而生,重构和创新了经济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引发催生“新财经”[1]。“新财经”的出现,对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财经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应该结合“新财经”的发展背景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如何在新财经背景下培养“新财经”人才,以适应“新财经”的发展要求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

一、“新财经”对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出现,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产业结构进行了重构,以新技术、新理念为主导的数字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的界限越来越淡化,融合发展成为主流趋势,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跨界现象屡见不鲜,居民消费理念、支付方式、沟通媒介都在发生改变。这一跨界融合现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尤为突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经济凸显了优势,线上办公、线上学习、线上交流等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解决了工作、生活问题,这些新型的办公与学习模式确保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运转。这些改变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理念上的更新。新财经背景下改革财经类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助力国家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举措[2];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深化改革,促进内涵发展的战略选择。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开展“新财经教育”,整合现有金融、财政、国际贸易、会计、工商管理等财经类学科,把学校教育与现代科技、新经济进行融合,开展跨学科、融合性教育,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成为财经类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与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新财经背景下人才培养和学校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向

在新财经教育背景下,大数据、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概念、新经济、新思路,对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传统财经教育的升级,“新财经教育”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教育模式。它要求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重点从信息搜索和转换能力、跨学科跨领域融合能力、跨界合作能力和精益求精的专业钻研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使财经类大学生在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科技化时代中,发扬工匠精神,锻炼运用现代科技工具和信息网络解决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快速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来解决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也要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方式,转变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增加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注重专业实践锻炼,从而提高新财经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3]。

第一,跨学科、跨领域融合能力。互联网实现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越来越多的新思想、新思维、新模式出现,原来传统的学习研究方式被打破,特别是今日头条、滴滴打车、美团外卖等新运营体、新经济形态的出现。这更要求财经类大学生不能仅仅学会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生技术和方法,学会运用它们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新技术、新方法和专业知识的跨界融合。例如,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运用互联网让云南的红糖馒头卖到了全中国乃至世界,成为社会网红,就是跨界融合的典型例子。

第二,信息搜索和转化能力。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各类信息数量大、类型多,人类在有限的时空内很难快速完全快速的捕捉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4]。这就要求必须在大量的信息里特别是碎片化信息里善于利用新型搜索引擎工具,搜索整合有用的信息,加以整理加工。要善于捕捉新知识、新事物,勇于创新。财经类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着重培养学生搜商,开设相关理论课程进行系统指导,结合线上搜索和线下阅读,发挥不同信息搜索形式的优势,促使学生提高搜索信息、阅读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速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泛在阅读时代下信息搜索获取能力。财经类大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具有敏感性,要善于捕捉新鲜事物,洞察各种微小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培养时,在注重培养大学生搜商的同时,要配套相关实践训练,比如,锻炼快速阅读能力、新媒体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

第三,跨界合作能力。未来世界,特别是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的时代,典型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无时无刻在变化,仅靠单个个体的能力很难成功,需要通力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共享整合各類资源。这就要求财经类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锻炼他们团结协作的品质,树立共享共建的意识。共享单车的出现,使共享概念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人们可以借力用力,而不是单靠个人实力和资源,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也就要求大学生要学会合作,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与社会其他群体合作,以解决新问题。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加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时,建议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进行组合来参赛,提高团队实力。

第四,精益求精的专业钻研能力。财经类专业知识面广,涵盖了财政、金融、管理、国际贸易、法律、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还需要与国际接轨,对外语水平和国际视野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财经类专业呈现专业性、高智商特点。在对财经类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过程中,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注重对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能力的塑造,特别是学习以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等为代表的企业家锐意进取、勇于拼搏的工匠精神和管理实践。在我国历史上,也有历史杰出人物是工匠精神的典范,他们的力量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历史发展。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在高铁研制、航空航天、深海潜水、特高压输送、海底隧道等各领域,甘于奉献,创新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代大学生有着比较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快速接受新思想、新理念,但是还缺乏对某一工作或任务持之以恒的韧劲、精雕细琢的干劲。学习工匠精神可以激励大学生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持之以恒,更加深入学习自身的,在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开辟新天地,建功立业。

三、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举措

在新财经背景下,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紧密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科技化特点,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融媒体等,针对数字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业态,进行相关的内容宣讲和实践训练使大学生能够在财经领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成为未来商业领域的主导力量,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

首先,培养学生跨界融合能力,适应新经济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鲜事物和生活方式,改变了原有社会发展方式和经济运行规律。高校传统经管类专业很难适应新财经发展要求,必须进行优化设置、调整升级。财经类专业需要综合利用数学、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行为科学、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还需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因此,在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界融合能力,加大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比重。把新时代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到各自相应专业,培养学生善于利用新事物、新模式、新方法来解决专业问题,形成融合发展。河北经贸大学在国内财经类高校中率先提出“新财经”培养模式,建立了“专业+科学技术”“专业+数字经济”“专业+人工智能”等“新财经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对专业建设目标、课程设置安排、第二课堂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家国情怀培养等进行了优化、整合,更加侧重创新能力和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发展的能力。

其次,依托新兴技术,加大专业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财经类高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更加注重新兴技术的应用,加大与科技型企业的合作,开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教育[5],完善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形式,改进课程评价方法。财经类高校依托现有计算机、电子信息、数学等专业资源,联合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也可以与科技型企业合作,引入优秀技术人员进校园,为财经类学生讲述新技术、前沿知识,提高其在专业学习领域运用新技术、新理念的能力。财经类高校应该根据学生需求和专业培养要求,分群体、分年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对一年级学生可以开展普及教育,使学生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有直观的认识;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重点教育和实践锻炼,使学生有能力运用新技术解决财经专业问题。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开展实践锻炼,将相关科学知识应用于所学专业,用新技术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创新专业思维模式,实现“智能科技+金融”“智慧工商管理”“大数据+贸易经济”等新专业培养模式。

再次,面向国际,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和合作能力。国际化视野是“新财经”对财经类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财经类大学生适应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学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将行业规范和工作标准与国际接轨,拓宽国际化视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不能只局限于国内,要开拓国际视野,增加与国外有关院校的合作,学习国外高校优秀的做法。财经类高校按照“新财经”人才培养要求,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线,加大与沿线国家合作,加强与海外友好院校交流,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力度,拓展大学生国际视野,开拓多元交流途径,从国际角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外交流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活动,可以推出学生赴海外研习活动短期项目,也可以实施推送优秀学生赴海外学校进行学业学习,支持学生“走出去”学习,同时聘请长短期外国教师来校进行讲学、访问、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锻炼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把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推广到世界各国。

最后,注重实践锻炼,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最终需要通过劳动实践和工作实践考核,大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找出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财经类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要发扬工匠精神,利用“互联网+”,拓宽劳动教育领域,丰富劳动教育形式,从而增加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把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观点转化为专业实践、工作能力和技术进步,培育专业技能高超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过硬的新时代劳动者。一是充分利用新财经背景下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注重锻炼学生的搜商能力,增加学生对新事物、新信息的敏感性和捕捉能力,培养学生守正创新的研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二是开展“互联网+劳动教育”,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技术性、开拓性劳动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工匠精神,利用新技术进行创造发明,在各自专业领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熟悉专业知识,掌握行业规范和工作标准,用新思路、新思维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三是加大创新创业实训和实践,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转化为创新能力。利用创新创业大赛、专业实训、企业模拟训练、社会实践等,训练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创新创业带来的成就感,使专业知识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四、小结

“新财经”是互联网时代催生出的一种新概念、新经济形式,它的出现对财经类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进行转型,培育学生互联网思维、融合思维、共享思维,重点在信息搜索和知识转换、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发展、跨界合作和精益求精的专业钻研等方面开展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提高大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学习研究能力、信息搜索和转化能力、合作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马骁,谭洪涛.建设一流商科:AACSB认证与我国新财经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19(04):58-66.

[2]毕瑜林.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發展的路径研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出发[J].教育教学论坛,2020(09):3.

[3]马骁,李良华,孙晓东.关于重构“新财经”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评论,2020(01):8.

[4]王红蕾,吴英珏.“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0):153-154.

[5]程银.“双创时代”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1):215-217.

责任编辑 杨慧芝

作者:刘益星

上一篇:微课程论文范文下一篇:校园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