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业教学质量论文

2022-04-16

摘要:校内实践教学是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VBSE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将企业搬进校园,课堂就是社会,教室就是办公室,同学就是员工。通过在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工作体验,帮助学生熟悉商业、了解自我、积累经验、锻炼自己,培养了学生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财经专业教学质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经专业教学质量论文 篇1:

提高电大财经类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措施

摘 要: 电大财经专业教育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培养面向基层、从事财经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发展电大财经专业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而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实践性教学,对于电大成人在职学生尤具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实践性教学质量提出几点措施。

关键词: 电大财经专业教育 实践性教学 提升措施

近年来电大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电大财经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已成为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电大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动手能力差等。如何加强电大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人才,是广大电大财经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电大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一个国家未来综合国力的增强,从人才战略上看,主要取决于其创新能力。只有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实践性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能力的真正源泉在于现实之中,“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绿”。任何高深的理论,只要还原到社会实践本身,就会变得易于理解。仅从理论上理解创新,创新就会变得高不可攀,但从实际操作中创新,就会感到它不再神秘和遥远。比如我们在《资产评估》课程中使用的案例,由于没有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调查、思考、撰文,形成结论,这使积极参与的学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训练。教师批改学生的案例作业时,也是教师充实自己,与学生的个性展开对话的过程,真是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學生的作业不一定完成得尽善尽美,立论也不一定完全正确,重要的是这种借助活的实例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创新能力的训练。

二、电大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一)缺少案例教学。财经类专业的许多课程与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如能选取一些现实经济生活特别是金融监控、企业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案例用于教学,则既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又能培养和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社会调查流于形式。社会调查是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深入了解社会实际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对此缺少重视,有的理应安排社会调查的课程并未安排社会调查。即使有些课程安排了社会调查,包括毕业前集中实践环节的社会调查,也只是要求学生交一个调查总结或调查报告,学生大多未作深入调查。

(三)毕业论文组织安排不力。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计划上一般安排5个学分。但由于组织安排不力,产生了诸多问题。

(四)作业训练达不到要求。作业练习是实践性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检查学习进度、沟通教与学的重要渠道。目前,平时作业虽有布置,也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主要手段,但作业内容设计不太科学,难度低,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只要照抄书本即可,达不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

三、提升电大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措施

要提升电大财经类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一)确定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实施时间长,教学内容多,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确定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1.按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如平时作业、习题讨论、实验等,必修课由中央电大,选修课由省级电大统一规定平时作业的数量(题量、次数),习题讨论的次数,课程实验大纲及实施方案等。

2.综合性的模拟实践,应统一实践教学大纲,统一模拟实践教材,统一教学内容,统一实施方案,统一考核方式,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的统一管理。

3.社会调查,由省级电大按专业统一规定社会调查的内容、次数、实施方案及考核方式。

(二)建立统一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首先,必须对实践教学各阶段、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原则、标准、方法、实施步骤及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如建立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制度,实践教学的检查工作制度,实践教学的考核工作制度等。其次,对实践教学质量实行四级(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地、市电大—县电大工作站及教学点)控制制度,即实行各级电大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实践教学质量把关制,并对上级电大负责。最后,应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审核、考核、评比、奖罚制度,实行全范围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三)建立实践教学的全面质量控制系统。

建立实践教学的全面质量控制系统,就是从电大系统的整体出发,把各部门、各环节严密地组织起来,分层次、分系统地规定他们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并建立协调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网络。这一质量控制系统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实践教学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它包括制定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对实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和各种组织准备工作等,这一过程是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起点和首要环节。

2.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这是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它包括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的质量检查,实践教学的动态监控,并实行重点教学内容和环节的重点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各级电大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还应建立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措施给予纠正,上级电大应对下级电大给予及时的业务指导。

3.实践教学结束阶段的质量控制。这一环节既是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终结,又是下一轮质量控制的起点。主要任务是对实践教学活动全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考核评价,并为下一轮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做好准备。

以上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系统,建立起了这样一个系统,就可以对实践教学实施全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嘉兴广播电视大学.精心组织落实实践教学环节.中央电大网站,2003.3.

[2]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搞好实践教学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中央电大网站,2003.3.

[3]周韶峰,刘定邦.实践教学:整体提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必备要素[J].中国远程教育,2002(5).

作者:张建凤

财经专业教学质量论文 篇2:

高职财经类专业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摘 要:校内实践教学是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VBSE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将企业搬进校园,课堂就是社会,教室就是办公室,同学就是员工。通过在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工作体验,帮助学生熟悉商业、了解自我、积累经验、锻炼自己,培养了学生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本文结合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经验,对高职学生在VBSE跨专业实训过程中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VBSE 高职 跨专业实训 问题 建议

VBSE实训课程是对现实岗位工作内容、管理流程、业务单据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涵盖制造企业、供应商、客户、物流、连锁、国贸,以及外围组织的工商、税务、银行、会计事务所、招投标公司。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典型单位、部门与岗位的系统模拟,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不同组织、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具有“全仿真、跨学科、多角色、强对抗”的课程特色。目前VBSE实践教学平台在全国各院校广泛应用,但是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结合不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充分发挥该平台的实践教学效果、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1 高职院校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岗位角色感差,岗位闲忙不一,参与度不高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从学生到职员角色转变慢的现象。一是由于学生对实际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不了解,对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缺少认知,不熟悉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关系,存在接到工作任务不知如何下手工作,导致不能如期完成工作任务,影响课程进度。二是整个模拟过程涉及不同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量不同,出现闲忙不均的现象,工作量少的岗位难以进入角色,参与度不高。

1.2 单一注重流程,忽视工作质量

实训过程中具体工作任务是教师通过VBSE系统推送,学生借助VBSE系统操作完成,岗位与岗位、业务与业务之间的衔接是通过VBSE平台的正常运行来完成,造成学生为了追赶课程进度,工作关注点在是否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盲目接受任务,完成任务,而忽略所做任务是什么以及任务完成是否正确。

1.3 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运用能力

VBSE跨专业实训中涉及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18个岗位,每个岗位的业务内容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完成。实训中,企业择人和学生选岗时由于双方不熟悉岗位工作内容,多数学生是根据一时热情或者偏好室友等因素确定岗位人选,部分学生从事的岗位是非本专业岗位,出现不具备专业知识,难以胜任岗位要求的现象。比如企业的会计核算岗位,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可能只学习过基础会计或者从未接触过会计知识,造成实训中学生很难对具体经济业务及经营成果进行准确核算,实际操作时缺乏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1.4 缺少科学的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很多院校缺少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系统虽提供考核评价模块,但评价项目不易用职场规则、员工绩效考核标准衡量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真实投入情况,评价标准单一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个别院校实践课程虽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评价标准,但VBSE实训课程为跨专业课程,在授课人数较多情况下,难以按评价标准操作。

2 提升VBSE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1 改变教学模式,提倡引导式教学

VBSE跨专业实训课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应注意强化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认知,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企业,让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做充分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教师注重团队协作引导,实训过程中不再是具體专业知识的讲授,而是要把控课堂节奏,充分发挥各企业CEO的作用。教师管控CEO,CEO组织、协调、解决团队中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岗位角色,在协作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教师在课前合理设置岗位,可以针对岗位工作量,设置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课堂中注意时间把控,闲忙调整,针对工作量少的岗位,利用翻转课堂模式或者培训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业务学习,或者实训中穿插企业间的业务竞赛,提升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2.2 强化线下的实际操作,落实线下任务完成

课程实施虽然是借助VBSE实训平台完成,但是整个课堂不能完全依赖系统。教师应在课前做好教务准备,安排好线下线上工作内容,备好线下办公用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际工作氛围,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传递仿真的纸质单据,实现岗位与岗位、企业与企业的沟通,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2.3 合理搭配开课专业,创新引入非财经类专业加入实训

授课前应分析财经类各专业学生的学情,确定每轮开课专业,教师组成多学科的教学团队,根据授课专业,进行课程设计,不同专业不同侧重点,做好教学准备。如非财务专业开课,尽量弱化财务岗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财务岗位流程及基本财务知识的认知。岗位设置上注重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可创新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引入非财经类专业加入实训或设置平台外的岗位,比如在VBSE实践教学平台外创新的加入新闻中心等。一方面为学生搭建展示兴趣爱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推广VBSE实践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VBSE中来。

2.4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注重实习动员与激励

实践课程应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包括团队评价与个人评价,明确实训成绩考核项目,按已确定项目评定实训成绩。VBSE课程成绩应更多的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根据斯金纳强化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注重实习动员与激励,奖惩结合,找到激励点,适当给予奖励。各组织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团队成员进行日常考核,外围组织对企业进行考核,企业对外围组织进行评价。最终评出优秀员工,优秀企业,优秀外围单位并给予荣誉证书,提升学生工作积极性。

3 结语

VBSE跨专业综合实践平台增强了院校教学对企业实践和企业业务的认知,让学生了解真实企业中的典型岗位和典型业务流程。体验和感受企业思考方法和业务培训方法,了解当前毕业生与企业用人之间的能力差距。教师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实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卢德湖.VBSE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J].嘉应学院学报,2013,31(4):94-97.

[2] 范凌芸.提升高校财会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品牌,2014(12):41.

[3] 卞艳艳,刘洋,雷娜.构建高职院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基于VBSE实训平台[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29(4):83-87.

[4] 王旭.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14):196,198.

作者:董希远 刘锦艳

财经专业教学质量论文 篇3:

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框架与建设策略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学术标准、保证标准和评价标准。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设策略包括:一是坚持学生中心和成果导向,突出核心学术标准,增强专业教学质量目标引导能力;二是坚持教师核心和条件基石,突出核心保证标准,增强专业教学质量保证基础能力;三是坚持特色自主和质量监控,突出核心评价标准,增强专业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能力;四是坚持标准为基和使用为要,突出实施培训督查,增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能力。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策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公平,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完善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对接产业發展的中高端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面向新时代,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对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层次[2],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多样化人才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爱国友善、敬业诚信、技术扎实、技能过硬、勤奋实干、素质优良、全面发展,具有开阔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规格具有高等性、技术性、区域性、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等基本特征[3]。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指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提供的科研成果、开展的社会服务、实现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满足社会各方面事业发展需求的程度,其具有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目的的“规定性”、满足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进步而体现出的“发展性”以及符合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和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的“多样性”四种基本属性。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内涵,至今在教育理论界没有一个严格、明确、统一的定义。本研究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内涵一般由两个层面组成:一是基本的质量标准,即一切高等职业教育都要依据的根本教育目的;二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是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其是衡量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因此,达成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层次要求以及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特点,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要义。

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框架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相当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的“软法”,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标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基础工程。本文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主要由学术标准[4]、保证标准和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见表1。

表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

结构层次 学术标准 保证标准 评价标准

专业博士、专业硕士、技术本科、专科 知

识 ①通用知识

政治法律道德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

经济与管理知识

信息技术知识

工具性知识

②专业知识

学科基本理论知识

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专业技术知识 政策制度

评估制度

经费投入

办学条件

师资数量结构水平

专业建设与认证

课程体系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质量保证体系

支持服务系统

质量公开制度

质量文化 领导与管理效能

教学评价质量

学生发展

学习成果

社会声誉

就业状况

就业质量

学生满意度

家长满意度

用人单位满意度

力 ①关键通用能力

自我学习管理能力

数字运用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中文外语能力

②关键专业能力

计划组织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技术应用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

③关键社会能力

交流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责任能力

社会认知能力

质 ①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人文科学素质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②职业素养

职业价值观

职业态度精神

职业道德法规素养

职业理想素养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学术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学术标准是对高职学生取得某种学位或某种毕业资格所应达到的基本资质和水平的规定。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主要是专科层次,随着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将发展完善本科、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每个学历层次将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分别制定相应的学术资格标准。

1.知识标准

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理论知识够用原则,可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学术标准的知识分为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其中通用知识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经济与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工具性知识等;专业知识包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5]。

2.能力标准

确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能力标准是制定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工程。根据“应用导向、能力本位、职业发展”的原则,可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学术标准的能力分为关键通用能力、关键专业能力和关键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关键通用能力包括自我学习管理能力、数字运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中文外语能力;关键专业能力包括计划组织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关键社会能力包括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能力、社会认知能力[6]。

3.素质标准

根据素质优良原则,可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素质标准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其中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法律环保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艺术素质等;职业素养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精神、职业道德法规素养、职业理想素养等[7][8]。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学术标准在国家层面应当融合体现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国家工程技术人才通用标准、国家技术技能人才通用标准中,在高等职业院校层面应当具体执行落实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大纲)、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标准和毕业设计(论文)标准中。

(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标准是对影响质量的核心要素提出的最低要求,是为了确保高职学生能够达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学术标准的教育培养的基本条件以及整个过程和关键环节的规定,主要包括政策制度、评估制度、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数量结构与水平、专业建设与认证、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质量保证体系、支持服务系统、质量公开制度、质量文化等方面。

政策制度保证标准主要包括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标准、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标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标准等。评估制度主要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制度、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制度、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制度、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等。经费投入保证标准主要包括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教育经费增长标准等。办学条件保证标准主要包括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等基本办学条件,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生均年进书量等监测办学条件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比例等高等职业教育特定办学条件。师资数量结构与水平保证标准主要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规模、生师比,专任教师学历学位结构、专业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双师结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准入标准、“双师型”教师标准、师德师风师能标准等。专业建设与认证标准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认证标准,课程体系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教材资源标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标准等。其中,专业教学标准包括专业的职业就业面向、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育条件、教学经费投入、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等。教学过程保证标准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标准、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等。教学方法保证标准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标准、理实一体教学标准、创新创业教育标准等。质量保证体系标准主要包括教学质量内部保证体系标准、教学质量外部监控体系标准等。支持服务系统保证标准主要包括学生支持服务系统标准、教师支持服务系统标准、教学质量管理系統标准、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标准等。质量公开制度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公布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公布制度、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报告制度等。质量文化主要包括高等职业院校质量保证思想理念、质量保证实施制度、质量保证问责制度等。

(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是判断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优劣、水平高低的依据。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要突出“学生中心、学生发展、学习成果”导向,要特别关注学生就业质量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学习和评价标准体系,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力和内部治理能力与水平。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与管理、教学评价质量、学生发展、学习成果[9]、社会声誉、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

领导与管理效能主要包括领导效能、管理效能,其中领导效能包括领导能力、领导效率、领导效益三个要素和决策效能、用人效能、办事效能、时间效能四项内容。高等职业院校领导效能具体体现在领导政治力、思想力、凝聚力、组织力、执行力、改革力、创新力和成事力等方面。管理效能是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管理效果、管理效益的综合反映。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效能具体体现在学生到课率、听课率、任务完成率、社团活动参与率、课程合格率、毕业率、学生违纪率、犯罪率、学生群体事件发生率、责任性伤亡率等方面。教学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规范、学生学习规范、听课、说课、评课、评教规范,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律道德测评标准、学业课程考试考核评价标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测评标准、身体心理健康测评标准、责任意识与能力测评标准、安全与环保意识能力测评标准等。学生发展标准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去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侧重考核学生的学习成长、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等。学生学习成果标准主要包括育人目标达成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社会声誉标准主要包括人才智力支撑力、科技创新引领与支撑力、社会服务贡献力、文化传承创新力、学校录取投档分数线、新生录取率、新生到校率、毕业率、升学率等。就业状况标准主要包括就业形式、就业率等,其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分为“初次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为6月30日)和“总体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为12月10日)。就业形式包括已经找到工作单位、自主创业、专科生考取本科生、出国留学及出国工作等。就业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对口就业率、自主创业率和就业质量指数等,其中,就业质量指数是根据就业率、薪资、专业匹配度、职业期待度、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发展前途、离职率等评价指标及其对就业质量影响程度的权重值,进行标准化加权求和形成综合质量评价指标。学生满意度主要包括在校生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等,具体包括学生对院校教育思想理念、校园文化氛围、专业建设水平、课程教学质量、师德师能师风、实验实训条件、生活实施条件、学习成长成才成效、就业创业创新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家长满意度主要包括家长对学校招生就业服务、规范教育收费、规范学校管理、思想政治与法律道德、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健康安全教育管理、社会实践教育、专业教育质量水平、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家长沟通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质量水平、工作称职胜任情况,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企业忠诚度、责任感、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进取精神等方面内容。

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设策略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在制度层面主要体现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专业类教学标准)。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具体是依据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学术标准、保证标准和评价标准,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等方面要保证理论知识够用,职业能力适应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在教学条件等保证标准方面要明确开办专业应具备的师资、教学设施等基本条件。

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2012年,教育部发布首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教学标准》),涉及18个大类410个专业,对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专业教学标准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有研究认为,2012版专业教学标准的各个专业在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这六项内容中的具体内容和表述形式上出入比较大,存在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欠缺等问题,与专业教学标准作为指导性文件的地位不相称[10]。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专科)专业目录》,对专业划分和专业设置进行了较大调整,分为19个专业大类、99个专业类和748个专业。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计划分两批开展修(制)订工作,拟于2018年完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工程,面向新时代,为推动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以下建设策略。

(一)坚持学生中心和成果导向,突出核心学术标准,增强专业教学质量目标引导能力

一是突出建立健全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缓解国家统一性与地区、院校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建议面向专业类制定各专业类教学标准,明确学生应当掌握的本专业类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具有从事本专业类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将其作为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修订)的统一基本标准,以保证基本质量,并为各专业教学标准留出足够的拓展空间。二是专业类教学标准要突出应用导向、能力本位、职业发展要求,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明确基本的学术标准、保证标准和评价标准要求,在知识、能力、素质的通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生关键通用能力、关键专业能力、关键社会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11]。三是专业类教学标准要突出成果导向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设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整合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四是专业类教学标准要突出学生中心、知行合一、工学结合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习的理实融合贯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活动的参与率、任务完成率、学业合格率,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二)坚持教师核心和条件基石,突出核心保证标准,增强专业教学质量保证基础能力

一是突出师资队伍保证标准的定量定性要求。明确该专业的师资队伍数量,专业生师比,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双师型结构、专兼结构,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教师教学发展条件,教授副教授的授课比例,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主讲教师比例,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比例等定量定性指标要求。二是突出教学条件保证标准的定量定性要求。明确该专业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主要包括教室、校内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校外实训基地、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专业和课程教学资源、教材及参考书、图书资料、教学经费等定量定性指标要求。三是突出信息化教育教学标准的定量定性要求。以智慧校园为平台支撑,明确全方位的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教育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运行系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智慧教学质量保证监控系统等定量定性指标要求。

(三)坚持特色自主和质量监控,突出核心评价标准,增强专业教学质量持續改进能力

一是使用标准健全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要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学术标准、保证标准、评价标准有效融入到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的参考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和诊断点中去,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施办法。二是使用标准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建立持续改进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多元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三是使用标准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认证评估,实现专业建设与国际实质等效。加快推动我国加入《悉尼协议》进程,运用其专业建设理念和逻辑,有效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国际实质等效。组织实施国家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与高水平专业建设行动计划,鼓励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因校制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水平,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四)坚持标准为基和使用为要,突出实施培训督查,增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能力

一是强化培训、统一共识、以标提质。分层分批组织对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管理者、教师进行《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的系统培训,使其深入理解标准的内涵,全面贯彻标准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实现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提质。二是强化指导、严格落实、备案督查。根据《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出台《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指导意见》,严格落实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目标任务、标准规范、组织实施、方案备案、成效评价和过程监督等要求。三是强化问责、系统推进、增强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应依据《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及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指导意见实施细则》,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整体设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考试考核评价、质量保证体系等,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基本能力。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该强化各个院校的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人才市场自主办学的积极作用,调动其专业建设的主动性,完善课程标准和顶岗实习标准,增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能力。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杨金土.振兴技术教育是应对国际竞争的一项紧迫任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4):28-31.

[3][5][7]郭广军,龙伟,刘跃华,等.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70-76.

[4]国兆亮.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思考—来自英国的经验和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2017(8):47-52.

[6][11]郭广军,刘兰明,龙伟,等.新形势下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定位与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5):22-28.

[9]Ofsted. Further Education and Skills Inspection Handbook [EB/OL].(2018-01-08)[2018-01-17].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680087/Further_education_and_skills_inspection_handbook_for_use_from_February_2018.pdf.

[10]陈启新.《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旅游大类为例[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3):9-14.

作者:郭广军?赵雄辉?方建超?李新良

上一篇:学生提问能力培养论文下一篇:居委会法律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