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2022-05-1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新时期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第一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高校教师教学现状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举措

[摘 要]该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针对高校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部分教师存在业务水平低、教学能力不足、知识范围不广泛、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等问题;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应当从教学管理、职称评定、教师培训、教师奖惩、导师制度、评教评学、教师工作量等方面入手,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提升;该研究可以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现状;教书育人

一、引言

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场所,但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校教育的现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产业化趋势亦导致教师的趋利化,在有利的事情上积极主动,而对于教学这种对自身没有太大利益事情上则草草应付,这种现象导致教师教学水平普遍不高。为了能够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急需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进行全面提高,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产品。

二、高校教师教学现状及其因素分析

1.教师师德现状。师德是教师的一个基本素养,师德教育应当纳入教师的终身教育中。由于目前高校的管理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仅仅为了生存而工作,导致部分教师师德缺失,该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师德除了需要制度约束外,更多的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入的认识以及积極的心态与行动去践行。

2.教学水平现状。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较高,在学生中的口碑较好。部分教师存在应付教学情况,对于教学辅助资料的准备及备课等均存在态度消极等现状。很多年轻教师没有经历社会历练,缺乏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较低。

3.知识储备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步伐,但部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人生发展。

4.信息化水平现状。传统教学均是板书教学,现在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很多教师课件制作的技术水平都较差,其他软件操作水平也偏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利用。

三、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方法与措施

1.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目前,高校的各项管理制度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自由发挥,典型的如课堂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业务管理制度等[1]。课堂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堂纪律、考勤等方面且该制度非常格式化,不利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教学督导制度有其利弊,该制度能够让教师时刻保持紧张状态,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教师为了应付督导的检查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学督导应只对课堂常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而应当把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等相关权利赋予教师。业务管理制度主要是对教师的各种教学辅助资料进行检查,学校应统一各种教学辅助资料的模板,并且严格按照最高标准对各项资料进行检查,并建立奖惩制度。通过这种制度的限制,可以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备课,高质量完成各项教学辅助资料。

2.改革职称评定制度。职称是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现行的职称评价制度有诸多不合理之处。目前的职称评定主要是以科研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科研上而非教学上的原因之一。为了让教师转变其工作重点,应当对目前的职称评定制度进行改革,让职称制度更倾向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而非科研。

3.建立教师培训机制。为了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应当建立长效的教师培训机制。主要包括:师德培训、教学方法培训、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信息化技术培训、教师素养培训等方面[2]。对于中青年教师应当建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培训。所有教师应定期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满足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是教学中使用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应当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师德和教师素养培训是终身培训过程[3],应当纳入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并作为考核要素之一。在建立培训机制时,应当设立符合实际的培训考核方法,以及培训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的考核手段,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建立教师奖惩机制。通过各种培训以及实践可以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育人能力,但没有适当的奖惩机制,大部分教师不会将各种技能尽心用于教学中,此时应当在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奖惩机制,在奖惩机制的制定中应当呈现出差异化,足以让教师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认真、用心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5.建立导师育人机制。教师的教书育人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更体现在育人方面,而育人包括但不仅限于学生心理的教育、人格的塑造、世界观的发展奠定、情操的培养、为人处世的锻炼等方面。在大学教育中,课堂教学由于时间限制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育人过程[4]。为此,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一名教师负责5到10名学生的方方面面直至毕业,这种导师育人机制可以让学生与教师有很好的交流,导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影响学生,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6.改革评教评学机制。评教评学制度主要用于学生教师互评。该机制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也存在诸多弊端。评学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为该评价不会用于对班级的奖惩。评教对教师的影响较大,因为评教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学生评教会导致两种极端,第一,学生评教往往是随意评价或者带有情绪进行评价[5],对于管理严格的教师,则学生评价对其评教的分数较低,这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第二,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获取好的评教分数,会放松课堂管理,跟学生拉关系,这会降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应当对评教评学制度进行改革[6],制定一些综合性的评教评学制度。

7.科学合理设定教师工作量。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教师还承担有科研工作、学生工作、社会服务、教研工作、专业建设工作、学生就业工作、招生工作等。杂而繁多的工作会分散教师的精力,导致在各种工作中疲于应付。即使是单一的教学工作,大部分教师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7]。为了让教师把教学工作做精、做透,应当科学合理地设定工作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积极性,同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四、小结

1.目前高校教师中存在师德、教学水平、知识储备、信息化水平需要提高的现状。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与我国高校学生培养制度、时代发展、学校管理制度息息相关。

2.为了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高校应当从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建立教师奖惩机制、建立导师育人机制、改革评教评学机制、科学合理设定教师工作量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政策制度以促进教师全方位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玲.高校督导制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J].大学教育,2019(11):207-209.

[2]赵雪.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J].智库时代,2019(45):64+69.

[3]韩占兵,黄炎坤,杨朋坤,等.应用型本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162-164.

[4]顾菁.提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实践思考[J].田径,2019 (11):10-12.

[5]陈志华.高职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0):54-55.

[6]柳金金,郭小曼,肖杉.随堂评教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10):37-38.

[7]周琬謦.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探究—基于工作胜任特征的视角[J].科教导刊(下旬),2019(10):79-83.

作者:张双 张亮 刘买如

第二篇:改革教师教育培养优秀教师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新时期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号召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报告将教育发展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首要位置。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培养造就优秀教师,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教师教育是培养造就优秀教师的重要保障。我国教师教育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为教育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1998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已从规模数量发展为主要特征进入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提高效益为核心的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办学层次正在逐步提高,据统计,1999-2006年高师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4所,师专由110所减少到48所,中师由815所减少到199所。师范本、专科毕业生与中师生之比由1999年的31:69变为2006年的71:29;教师教育体系走向开放,214所非师范类综合性高校参与教师教育,开始形成师范院校与综合性高校共同培养教师的新格局;师范院校学术水平和办学实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诸如3+1、2+2、3.5+0.5、4+2等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新的成果;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正在走向一体化。师范院校积极承担教师培训任务,700多所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着手”改革与建设,形成上挂高师院校,下联中小学校的多功能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对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紧迫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仍然相对滞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势在必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教师教育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为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和院校教师教育边缘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淡化和弱化教师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加强还是取消教师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当前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把认识统一到温家宝总理2007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上来。温家宝总理高屋建瓴地指出:“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我们需要继续强化教师教育的政府责任,进一步在事业规划、经费投入、基础建设、生源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优先考虑教师教育,保障教师教育健康发展。

二、落实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国务院决定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得人心,制度设计和组织落实到位,实施工作开局良好,首次招生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一是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向中西部倾斜得到落实。中西部20省生源占到90.8%。二是生源数量充足,考生报考踊跃。重点线上免费师范生报考人数均达到计划数的数倍以上。三是生源质量总体好于往年,中西部更为明显。六所部属师大免费师范生在各地的提档线平均高出省重点线约30分。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约41.7分。四是生源结构得到改善。农村户口生源占60.2%,男生比例占38.7%。生源结构的积极变化,有利于师范毕业生回生源省中小学任教。

如何把优秀学生培养成优秀教师,如何发挥部属师大在培养优秀教师方面的示范作用,六所部属师大责任重大。部属师大要围绕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制定好免费师范生培养教育方案,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最好的教育资源来培养教育师范生。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设教师教育创新与教学平台,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把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新一代优秀教师,为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三、制定教师教育院校体系总体规划,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意味着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教师,也就决定了不是什么机构都能培养教师。据统计,2006年我国师范类本科毕业生24万人,专科23.4万人,中专19.5万人(其中中等师范学校5.7万人),非师范类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约30万人。从统计数据来看,2006年中小学教师供给量约97万人。在2006年新补充到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中,录用毕业生数量为29.8万人。从教师资源储备数量来看是充足的,但还存在结构、层次等方面的问题。总的来看,教师教育将从规模数量发展进入质量效益提高的新阶段。为此需要积极推进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教师教育资源。国家应重点支持若干所师范大学的建设,各省重点建设好一至两所师范大学,采取措施激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师专逐步转向培养小学和幼儿教师,构建起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积极参与,开放灵活、规范有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

要逐步提高教师教育办学层次,加快实现三级师范向两级最终向一级过渡,完全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本科后教育为主的教师教育新格局。

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实现学科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

学科和专业是大学教学和科研的依托,没有学科和专业支撑,人才培养就失去基础。教师工作不同于一般职业劳动,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又包括教育专业,是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成为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要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中学教师专业具有双学科性,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具有多学科性。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目标是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始终要围绕有利于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拓展学科专业发展空间,促进学科专业交叉,推进资源建设和共享,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建立相对稳定的中小学实习基地,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力度。

五、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教师培养模式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根据不同类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要求,探索建立与之相符的培养模式。中学教师试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更加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本科后教育;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探索大学文化基础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全科培养模式。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适应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教师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公共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教师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融合文本、光盘和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实用性强的教师专业教育精品课程教材资源库;将学科前沿知识和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全面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六、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环节

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师范生实习支教既是教师培养从过程中强化实践训练的重要措施,又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一举多得,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有利于帮助提高农村师资水平,是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密切联系,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西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和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等在师范生实习支教方面都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更大范围推动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展开奠定了实践基础。

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精神,完善建立师范院校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建立健全实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支教的指导教师;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同时各地政府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

七、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制度创新,促进教师教育发展

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规法律制度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师范教育制度,随着高等教育招生、缴费、就业等制度改革被打破后,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我国有关教师教育的法律法规如《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立法背景在八十年代初,随着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方面,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显得非常紧迫。

建议修订《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条例》,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法规体系;健全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资格条件,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要求,严格教师资格考试,发挥教师资格制度在规范教师培养和激励教师培训方面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形成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和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和促进教师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培养处)

作者:于兴国

第三篇: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究

[摘要]目前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不是很强,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不强,教学活动能力不强,教学研究能力不强,教学创新能力不强;因而必须促使青年教师从基本能力提升到卓越能力,从传授能力提升到指导能力,从专业能力提升到综合能力,从选择能力提升到开发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提升机制,主要有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引领机制、评价机制、淘汰机制等。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2014lslktzijy-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孟庆男(1957—),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任翠(1980—),女,辽宁沈阳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和教师队伍的新老更替,各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的数量也正在逐渐增加,并成为各高校教师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生力军。这些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因而他们的理论水平比较高,科研能力也比较强,但他们的教学能力却明显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质量。因此,提升这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然状态

周萍[1]在2009年对9所“211”师范大学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教师获得优秀课的只占261%,获得良好课的只占255%;余远富[2]对某高校2008年和2009年的评教情况进行过研究,结果显示被学生评为差课的青年教师分别占933%和100%,而被督导评为差课的青年教师两次皆占100%。笔者对我校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也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学设计能力不强

教学设计能力实际上是教师备课的综合能力,包括教师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确立教学目标的能力、精选教学内容的能力、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使用教学媒体的能力、确定教学流程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有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做好课前设计。然而,目前许多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除会写教案和会做PPT外,其他教学设计能力还都比较差。如他们很少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缺乏对教学对象各方面情况的分析与把握;很少考虑学科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不注重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很少对多本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常常照搬一本教材进行备课,甚至还脱离给学生订购的教材;很少对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更缺少对隐性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很少依据学生的状况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不够。

(二)教学活动能力不强

教学活动能力是教师组织、开展、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它是教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教师各种教学能力的核心,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但各高校有些青年教师这一活动能力并不是很强。一是导学能力不强。导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学课堂的导学相当于中小学的导课,它是教师进入新课讲授和学生学习新课内容的前提性环节和过渡性环节。但多数青年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因而在新课开始之前不注重导学,而是直接进入新课内容的讲授。二是讲授能力不强。讲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具有较强的讲授能力,就会把课讲得特别精彩。但许多青年教师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讲授的情感性不足,讲授的逻辑性不强,讲授的审美性不够,讲授的趣味性不浓;既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循循善诱,又不能浅入深出地进行透彻分析。三是板书能力不强。板书是教师教学的“导游图”,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师的“教路”与学生的“学路”。但多数青年教师在板书时做不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板书内容做不到科学准确,简练精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设计精当,布局合理。

(三)教学研究能力不强

作为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更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但各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却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学科教学的研究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课堂行为,不知道自己应怎样组织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课堂行为,不知道学生应怎样进行课堂学习;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规程,讲授时随意性较大,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做不到系统地讲授知识;不能很好地研究课堂教学容量,不知道在固定的课堂时段内应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量,因而时常出现下课时间到了教学内容却还没有讲完,或者教学内容已经讲完了下课时间却还没有到的局面。二是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能力不强。没有确立过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也很少有人发表过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与教改论文,对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教材调整、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等更是缺乏应有的了解与研究。

(四)教学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能力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由于多数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还不是创新型教师,因而他们的教学创新能力不强。一是创新教学理念的能力不强,不能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来研究和统领自己的教学;二是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不强,不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更新,难以把新信息和新成果及时地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三是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不强,不能因教学情境的变化而适时地变更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有的青年教师只会用PPT上课,若机器出毛病或停电了就不知道如何上课;四是创新教学过程的能力不强,不会对教学要素、教学结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的活动过程、发展过程、实现过程等进行合理的优化。

二、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应然要求

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告诉我们,提升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现实性要求,因而我们必须及早、快速地提升其相应的教学能力,以使未来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应然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基本能力提升到卓越能力

这是对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由胜任教学走向擅长教学的应然要求。可以说,胜任教学是对青年教师的最初要求,擅长教学则是对青年教师的最终要求。基本能力是青年教师完成最基本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一般能力,也是对青年教师胜任教学的最初要求;卓越能力则是青年教师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高级能力,它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规格要求,标志着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青年教师总是要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再从成熟走向卓越。同样,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从低级能力发展到高级能力,再从高级能力发展到卓越能力。这就是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当一个青年教师具备了卓越能力,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而当一个青年教师走向了卓越,就一定是一个具有卓越能力的教师。

(二)从传授能力提升到指导能力

这是对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由教书匠走向指导者的应然要求。当代大学不接受教书匠,而接受指导型教师;当代大学生也不喜欢教书匠,而喜欢指导型教师。因为教书匠只是教书之“匠”,只“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如古代的李春只能建造赵州桥,却不能创立建筑学;教书匠之所“教”,只是一种片面的传授活动,而不是多维的探究活动,只能教学生学会,而不能教学生会学;教书匠所教之“书”,是“死书”而不是“活书”,是“圣经”而不“学材”。也就是说,教书匠只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而不是“教学做合一”。

指导型教师则是具有指导能力的教师。现代大学需要这种教师:不仅具有教学能力,更要具有指导能力;不仅具有指导学生学会的能力,更要具有指导学生会学的能力。而青年教师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够指导学生不但能把握知识和理解知识,又能建构知识和生成知识。

(三)从专业能力提升到综合能力

这是对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由教学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的应然要求。专业能力是教师从事本学科专业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若具备了汉语言文学学科的专业能力,就可以进行汉语言文学学科的专业课教学;英语学科教师若具备了英语学科的专业能力,就可以进行英语学科的专业课教学。这是教学型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本学科专业课的教学。一般来说,一个合格的青年教师都会具备这种专业能力。

综合能力是教师各种能力的综合或总称,它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其他相关能力为辅助或补充。现代社会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还应具备其他方面的相关能力,也就是要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教师。青年教师由于还没有走向成熟,因而其综合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这是其能力素质的发展方向。如果说专业能力只能使其成为一名教学型教师,那么综合能力才能使其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一般来说,综合能力强的人其研究成果一定会很丰富。

(四)从选择能力提升到开发能力

这是对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由被动选择走向主动开发的应然要求。这里的选择能力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教学化处理能力。在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多数青年教师选择教材内容进入教学状态,通常是一种是初始化与原生态的选择,也就是他们多数是“沿用”或“执行”教材内容,而非“重构”与“创生”教材内容。这实际上是一种是被动性选择,它源于青年教师的被动性选择能力,因而导致其不能主动地开发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青年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教学内容。这实际上也就是注重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性选择,它源于青年教师多方面的主动开发能力。它要求青年教师既能对显性课程进行开发,又能对隐性课程进行开发;既能对文本性课程进行开发,又能对活动性课程进行开发;既能对社会本位的课程进行开发,又能对学校本位与个人本位的课程进行开发。

三、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机制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内外共同努力。从内在方面来说,它需要青年教师个人的不断修炼;从外在方面来说,它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教学能力提升机制。

(一)建立激励机制

在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增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3]。建立激励机制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进行政策激励。也就是学校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来激发青年教师进行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如目前许多学校都实行了教学型副教授、教授的职称评审制度,这正是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倾斜的一种表现。二是进行比赛激励。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展有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活动,如渤海大学每两年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教学大奖赛对青年教师来说,是其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诱因,因为青年教师为了在教学大奖赛中取得好成绩,必然会特别注重大奖赛之前的自我能力修炼。这说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虽然呈现于教学大奖赛之中,但却形成于大奖赛之前。三是进行榜样激励。树立榜样并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榜样,这也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榜样激励既可来自校内,也可来自校外。目前国家、省、校等所开展的“名品工程”建设,正是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重要体现。

(二)建立培训机制

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除来自于自我教学实践外,更重要的就是来自于外在的技能培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通过培训来得以提升,而通过培训又确实能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也是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培训的主体来说,主要是进行校本培训,即由学校统一组织培训;从培训的方式来说,主要是进行岗前培训和在职提高培训,即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和外出进修培训;从培训的类型来说,主要是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即理论拓展性培训和实践操作性培训。为了搞好这种培训,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制订出有效的培训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

(三)建立引领机制

在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建立导师的引领机制是一个极为必要而又可行的办法。也就是让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导师,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丰富经验、高超教学水平与能力,来引导、带动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这里,导师对青年教师所进行的引领,实际上也就是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这一过程大致经过如下四个阶段:一是模仿阶段,主要是模仿导师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处理问题的方式等;二是熟练阶段,主要是在吸收和借鉴导师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风味”,并将其熟练地融进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三是创造教学阶段,主要是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追求,并在这一追求中突破他人和自己;四是成熟阶段,也就是当自己的创造性教学呈现出稳定、独特的个性色彩时,自己便会成为一个教学能力极强的教师。

(四)建立评价机制

对教师教育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适当的评价是极为必要的,它可以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诊断、鉴别、考察,以引导、激发、强化青年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各高校可建立“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的立体化、多层面、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从学校层面来说,许多师范类院校都成立有“教改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全面负责学校教学改革、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工作;还组建有教学督导小组,负责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及教师的教学过程等进行督促、

检查和评价。从学院层面来说,学院领导及其各教研室,要注重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进行检查、监督与评价。从教师层面来说,“由教师个人在学校、学院教学评估指标基础上,从学校提供的评价问题库中挑选适合所授课程特点的评估指标,对修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课程教学的及时反馈。”[4]从学生层面来说,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本科教务系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特别是要从中获得关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情况的评价结果。

(五)建立淘汰机制

建立淘汰机制这一主张早在十年前北大就已提出,但由于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质疑,而没能得到很好地贯彻与落实。现如今,随着高校人才的激烈竞争,建立淘汰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因而各高校都在思考、酝酿,甚至尝试这一机制。其实,各高校建立这一机制是有其政策、法律和事实依据的。从政策依据来说,2002年国家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规定:“受聘人员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调整该受聘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从法律依据来说,《劳动法》第26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从事实依据来说,渤海大学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2014年6月,渤海大学依据上述政策与法律,对三年聘期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做了如下处理:将3名六级副教授降为七级副教授,将1名七级副教授降为讲师,将4名八级讲师降为9级讲师,将7名十级讲师降为助教,将3名助教由教师岗转为行政岗。这些被降级的人多数为青年教师。因此可以说,这一淘汰机制对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与提升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参考文献:

[1]周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2):81-83

[2]佘远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考察与对策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50-155

[3]马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9):57-58

[4]毛洪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35-37

作者:孟庆男 任翠

上一篇:文化贸易论文范文下一篇:煤矿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