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教师感恩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教是影响学生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学生不用教也能学,即使教师在教,如果学生不予注意或知识准备不足,教也不一定导致学。教和学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活动。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发展,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历史教学中教师感恩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教学中教师感恩教育论文 篇1: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路径研究

[摘           要]  “课程思政”已成为当前高校各类课程改革的热点词汇,作为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课程,英语课同样承担着思政教育的重要职责。英语蕴含英语国家的人文习俗、价值观念等,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结合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内容,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实现英语课程真正的“育人”,实现和其他课程的“协同效应”。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英语教学

随着“课程思政”的兴起,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属。英语课程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与文化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知识性和意识形态性;作为一门覆盖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授课周期长,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天然载体。本文将对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何种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其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为“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英语教学提供借鉴,实现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高職院校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内容

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不是生搬硬套地将两者凑在一起,而是要寻找可承载的内容,寻找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内容,使融入的内容与英语教学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高职学生“三观”尚在成型阶段,还不成熟,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中受到多元文化及多元价值观的熏陶,其思想、价值观、政治立场及社会习惯都会受到影响,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言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可以从众多主题中挑选介绍中国历史、地理、体育、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方面的主题,通过视频播放、主题讨论、头脑风暴、书面作业、课堂汇报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介绍、宣传中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化和升华。如在学习课文Dancing Beijing时,组织各组分享北京奥运会的口号、会徽、吉祥物等内容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并结合学生的PPT汇报,引入申奥成功、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的精彩表现等视频片段,强调中国人不畏挑战、突破自我的顽强拼搏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学习How I Survived the Shanghai Expo一文时,向学生介绍上海世博会所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伟大和进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觉悟。在学习Our Weather and Climate这一单元时,分享近年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在分享阐述中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融入民族文化自信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深入挖掘现有教材中的中华文化要素,将其融入英语教学中,加强民族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培育高职生的文化自觉,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身边关于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重要节庆(传统节假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名人诞辰纪念日)、历史文化名胜、中国民俗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等,通过开展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英语小话剧等教学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英语教学中,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如在学习Food Culture这一单元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以及八大菜系,通过讨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世界饮食文化圈的影响,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二是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以Christmas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一文为例,教师可以把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融入理想信念教育

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高职英语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其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职业技能人才。比如在Applying for a Job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模拟求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个人发展的方向、薪资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比如在学习We Can Make a Difference一文时,组织主题讨论,抛出问题“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社会责任感。在进行“梦想”主题讨论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帮助学生坚定崇高信念。

(四)融入人文情怀教育

比如在学习Our Weather and Climate这一单元时,分享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发表的讲话原文,组织学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的过程。在学习Thank You,Volunteers!一文时,组织学生讲述身边的志愿小故事,分享自己完成的一次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人文情怀教育。

(五)融入道德观教育

主要包括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家庭美德教育。在学习We Can Make a Difference一文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改善环境做什么,对他们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学习Concept of Time and Punctuality这一单元时,分享惜时守时的名人名言,教育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做守时的大学生。在学习Road Signs and Commuting时,教育学生自觉养成文明交通出行习惯,争当文明路人或文明司机。在学习Communication by Email时,引导学生遵守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在学习Shopping and Sightseeing时,引导学生理性消费,遠离校园贷,遵守社会公德,文明出游。在学习Communication by Phone单元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现代通讯设备,不沉迷网络和手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比如在进行Applying for a Job单元教学时,可以根据所教专业,引导学生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在学习Funny Road Signs from Around the World时,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在学习Faster,Higher,Stronger时,介绍近年来中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受祖国的历史巨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理念,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挖掘思政教育内容,抓好课堂教学,拓展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熏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英语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以正面引导,让英语课上出“思政味”,实现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

(一)挖掘梳理思政元素,充实思政教育资源库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是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教材的每个单元和章节都以话题式呈现,都有一个中心主题,蕴藏着一定的人文性,内容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情感上的共鸣,教师通过深入挖掘可以发现与本单元授课内容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分类梳理教学内容中所出现或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把传统文化、职业素养、家国情怀、爱国教育、人文情怀等不断充实到思政教育的资源库,贯穿在英语教学中。笔者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2册的教材中发现,各个单元均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分别讲述了有关社交礼仪、感恩教育、遵守社会公德、守时惜时、环境保护教育、奥运精神、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饮食文化、商务礼仪、通讯发展、中国世博会、传统节日、求职与就业等内容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语料。教师通过梳理分析这些语料,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育人元素,将其融入课前、课中、课后,甚至是第二课堂的活动中,使思政元素与教学的各环节有机结合。

(二)抓好英语课堂教学,打造思政教育主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前整合创设思政教育情境。每次单元授课前,教师将搜集到的体现思政教育的素材、案例、视频等,与课前预习内容进行资源整合,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营造良好的课前思政教育环境,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课前讨论、头脑风暴、问卷调查、小组PPT、视频学习等课前任务中,在课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政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思政教育情境与实际教学内容的相关性,让学生在完成课前任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日积月累下来,学生肯定能在这种课前的思政教育氛围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课中融入实现思政教育探索。英语课虽然是以教授语言为主,但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外来文化,其背后隐含的西方价值观念、西方意识形态等不断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使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情景表演、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文化对比、故事分享、现象观察、成果展示、总结评析等方式,从听力语境的背景知识介绍、口语表达的话题设计、阅读材料的总结评析、讲解单词和短语时所举的例句、课文主题的讨论、课文翻译、作文写作等方面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巧妙安排,为思政点量身定做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思政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比较中西文化价值观,建立理性思考的习惯,正确看待中西方差异。如在Hotel Service单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服务员和顾客,模拟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对话,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在From Fat to Fit单元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讨论“在当下特殊时期,如何保持身体健康”,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健康和卫生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还可以引入时政热点,呼吁各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在Holiday Celebrations单元教学中,在讲解西方圣诞节的同时,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与其进行对比学习,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如在学习For Conversation Press #1一文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目前智能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什么不良后果?在讨论过程中利用对比手法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两面性。

课后实践巩固思政教育效果。课后的延伸拓展,可以内化课上所学知识,填补课上空缺,使思政教育渗透得更加深入。课后布置作业,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出现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对思政内容进行反思、巩固、内化并拓展,最终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如在学习完We Can Make a Difference课文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以提倡节约校园资源为主题制作一份英文广告宣传单,或者结合当下最热点的问题“垃圾分类”,让学生以校园垃圾分类为主题制作一份英文海报;在学习Punctuality Pay一文后,可以给学生布置情景剧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配角色、编写对话、安排道具服装等,完成情景剧表演,在实践作业中了解美国及印度这两个国家的人对守时的不同态度(美国人具有非常严谨的时间观念,印度人比较散漫),引导学生做一个守时的大学生;在学习Thank You,Volunteers!课文后,组织学生完成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后各类实践活动将课前、课中所学的德育思想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从而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

(三)深化英语第二课堂,拓展思政教育主力场

除了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外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是实施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组织开展以关注当代社会时政热点为主题的演讲、写作、辩论等英语竞赛,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化差异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英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趣配音等App进行各类主题配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选取国内著名旅游景点如长城、岳阳楼等进行英语配音;路桥专业学生可以选取中国著名的桥梁如赵州桥、港珠澳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进行英语配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选择中国著名酒店如洲际、瑞吉、君悦等进行配音。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又能在英语配音中引导学生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提升人文性育人的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话剧表演、情景模拟、读书分享等,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鲜明的活动,使学生做到使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为中国而自豪;也可以通过录制富含思政元素的内容,并将与单元内容密切相关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此外,使用网络平台来实施“课程思政”也是很好的选择,如今互联网发达,职教云、MOOC、iSmart、云班课等,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便利,英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正能量或启发学生智慧的专题,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在提问、讨论、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提升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熏陶,培植思政教育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依托校园英语角、英语社团、英语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适度的引导,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三月学雷锋月举办“雷锋日记翻译大赛”,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雷锋生平的优秀事迹,感受雷锋无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办以“My Dream”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将个人的梦想自觉融入国家的中国梦中,树立崇高的理想;举办以“Amazing China”为主题的写作大赛,让学生在写作中阐述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举办红色家书翻译及诵读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更好地阐释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在声声诵读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聯网和大数据,发挥网络平台隐性教育优势,开展以“致母校”“致教师”等为主题的英语三行情书活动,开展校园网站英译活动等各类网络英语文化活动,营造思政教育的网络文化氛围。

依托“China Daily”“英语世界”“酒店MBA”等英语学习App和公众号丰富的音视频学习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如China Daily每天都有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新闻,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学习一些与单元授课内容相关的中国特色词语的地道英语表达,也可以在重要节点推送中国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相关文章,引导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知识。学生在“学习强国”上浏览英文推送新闻时,既了解了当前的时事政治,语言方面也得到了强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思政教育的熏陶。

(五)发挥教师引领示范,唱响思政教育主旋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期对湖南省内多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70.3%的学生表示身边的英语教师对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有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与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用一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用师德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从课堂互动到课外交流,从线上互动到线下交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每个机会,在各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英语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程度和效果。因此,首先,英语教师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要定期或不定期参加各类党的理论政策培训、学术研讨会、课程思政会议或培训、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和讲座活动,积极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等活动,加强思想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意识,培养对政治的敏感度,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英语教师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丰富文化底蕴,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培育,引导学生建立对本国历史传统、价值观的强烈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教师还应把中西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语言教学中,在教学中穿插介绍对应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建立“了解和理解”并不意味着“接受与认同”的跨文化观念,在对比中西社会背景差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坚持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课程思政”的融入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需要广大英语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梳理课程教学所有环节,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让“课程思政”理念更好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李楠.英语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01-104.

[4]赵晶晶.“课程思政”思想范式下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以《综合商务英语》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0(4):49-52.

[5]刘云霞.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思政的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编辑 郑晓燕

作者:李莉 谭芳 李奕 李海霞 曹维 李玉

历史教学中教师感恩教育论文 篇2: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教是影响学生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学生不用教也能学,即使教师在教,如果学生不予注意或知识准备不足,教也不一定导致学。教和学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活动。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发展,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建构主义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应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自主建构知识。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阐释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的内涵,探讨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观 教学 有效教学 研究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理论是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并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以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发展,是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潮、新主流。建构主义理论在学习观、知识观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观点和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关注以学生为中心,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学习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有效教学改革起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教学的内涵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主要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统一的活动。教学的概念规定着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或取向。教与学是可分的,教与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实践中的教学活动分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指的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主要的教师行为包括教师知识的呈现和传授、对话与辅导;辅助行为包括激发动机、期望效应、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教师的教不单纯是教师的自我学习,也不完全是教学生学习,是有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意思。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取得切切实实的进步和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两个概念是效率与效益。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实际使用时间越少,效率越高。效益是指效果和利益。教学的核心是效益问题。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研究、推进和深化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有效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取知识,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完全是教师传授的,建构主义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可以在教师、同伴和长辈们的帮助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资源,自我主动地建构知识。

1.在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教学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反对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获取新知时,对新知识和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事实上,学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并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学生对日常生活知识和社会实践已积累和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在面对发生的事物和问题时,即使学生之前没接触过特定的情况,起初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但通常学生也可以依据先前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学生的自我认知、判断、分析,对事物进行解释,并作出合乎逻辑的假设,使问题得以解决。所以,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对于学生先前积累的经验不能忽视。教师要因势利导,不应只是呈现或是传递知识,而是要循循善诱,倾听学生的思想和表达,重视学生的心声,增进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逐渐明晰学生的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地指引学生建构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有些学生不关心天下要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漠然之势。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当前的热点问题和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实事要事,结合学科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拓展知识,丰富学生的信息。浩瀚的宇宙对于人类是神秘和有无穷魅力的。宇宙激发了人类对其无限的兴趣和探索。人类对太空充满了探究和挑战。学生也非常好奇太空的知识,也非常渴望和向往外太空的世界。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顺利回归地球。我国女航天员首次实现了太空授课。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思想,让教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动力和主动探索精神,使学生自主发现、思考、探索、建构知识。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体验问题情境,获取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中国宇航员首次在太空授课的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奋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2.在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的能力

有效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丰富的经验,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和发展,以生命体验为前提,融入生命意识教育,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把个人、社会、他人视为一个整体,体验人的生命存在、人的自我生命的升华、人的自我目标和发展取向,唤醒学生的行为动机,生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掘学生的教育心理、社会心理需要,树立学生发展的目标,激发学生的管理、关怀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感知有效教学的魅力,感知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感知自我的成长和进步,感知在自我成长和发展中获取的成就感,感知自我发展中蕴藏着的巨大潜力,感知教育的幸福、生活的美好和光明的前景,给学生深厚的文化浸染,温情的人文关怀,普照学生的生活世界。

3.在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在有效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以防范在教育中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教师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的进步需要科技的推动,而科技的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智力支撑,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在有效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空间。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实则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缺乏探究和创新精神。在有效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性学习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多多申报创新创业课题,开展创新创业课题研究。现代智能型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更新换代很快,IPHONE5S等产品在推出市场后,接着又在进行紧锣密鼓的科技研发,也将很快地在不久的将来被更新的产品所取代。因此,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细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加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和思路。在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在有效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带来新鲜的讯息和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和做法,都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有效的教学能够给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不仅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掌握通俗易懂、生动有益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可以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达到学用结合。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科学发明的意识和兴趣。

4.在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交流与合作的作用。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的能力。学生不应被动地被填灌和接受知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促进者。世界上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学生可以自我建构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使其加深和拓展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有效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性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与交流中不断地激发自我潜能,迸发思维灵感,实现自我主动涉猎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倡在有效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具体、真实的问题或任务,组织研讨交流活动,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学习研讨的环境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思维,促使学生在研讨交流的合作性学习中主动构建知识及反思学习的知识内容和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建立学习团队,学生在学习团队中开展合作性学习。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探究和讨论中,能更好地加深和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不要以“高大上”的传统权威的形象压制和束缚学生的思想和发展,不应要求学生必须绝对服从教师的指令。

5.在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性学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教学观在有效教学的应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实践性学习的能力。在传统教育体制下产生了很多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封闭式、教条式的学生,那样的教育体制和人才模式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人的社会性,把人摧残成书呆子,纸上谈兵就是传统教育体制下催生出的历史产物、代表和反面教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在把建构主义教学观运用于有效教学中时,应重视教学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地创设、营造参与式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英语学习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都是哑巴式英语,读写能力尚可,但听和说的能力就很不尽人意,尤其是说的能力很弱,表达能力差,这一英语教学现状很是令人堪忧。为此,在把建构主义教学观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时,教师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剧表演、场景演练、口语秀等活动,给学生营造开口说英语的氛围,搭建用英语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参与和实践操练,生动、形象、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断地增强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感受和体验英语学习的魅力。比如,在给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创设感恩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给爸爸、妈妈做一件实事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学生可以自己做饭菜、自己动手做礼物、唱一首歌或是以自己的方式给父母送上问候等等,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通过实践性学习的方式,学生更能体会到平日里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无私的爱,更能加深学生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更有效地增进学生和父母双方的交流和理解。此外,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应抛砖引玉地给学生呈现多元化、丰富多彩的社会,让学生能够尽早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增强学生实践性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关注学生,认为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生发和建构出新的知识生长点。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与社会其他人之间通过合作和交流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建构主义教学观在有效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参考文献

[1] 何善亮.有效教学的整体建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袁振国.当代教学理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4] 杜萍.有效有效教学管理:方法与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 欧阳芬,谭立义.影响有效教学实效的关键问题.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6] 贺红曾.有效的课堂管理手册.白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 宋运来.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8]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有效教学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 余文森,洪明,张蓉.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洪柳(1980-),女,江西玉山人,广西师范学院教科院讲师。]

【责任编辑 孙晓雯】

作者:洪柳

历史教学中教师感恩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的有效策略

摘要:在新时代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按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既要重视美术技能、技巧教学,也要重视提高小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才能让学生们在美的境界中健康、茁壮地成长。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的有效策略,主要目的为小学美术教师能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道德自主建构能力;有效策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2020年10月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由此观之,在新时代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美术技能、技巧教学,也要重视提高小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只有这样,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过程中,才能作出我们小学美术教学的应有贡献。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如何提高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呢?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一、增强美术德育自觉意识,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小学美术学科是一门艺术学科,是小学生必学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材中不仅有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还蕴藏了许多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内容,涵盖了许多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意识,且这些课程内容非常贴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小学生理解和认同,是小学生难能可贵的精神食粮。我们美术教师要增强美术学科德育自觉意识,充分挖掘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往往就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比如,在上五年级上册《布艺温馨》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然后启发同学们从歌声中仿佛想起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交流过程中,许多同学纷纷表示通过歌声仿佛想起了、看到了辛勤劳作的父母、团结友爱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救死扶伤的医生、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和需要关爱的小区小朋友……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布料和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爱心小挂袋送给山区小朋友,表达自己的温馨爱心。学生根据我的要求,用各种布料和颜色丰富多彩的缝纫线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爱心小挂袋,并寄给了学校对口帮扶的山区小学朋友们。这样,使小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受到了爱心教育,从而培养了小学生从小懂得关爱别人的思想情感。又如在教学《祖国在我心中》、《四季的色彩》、《山水画》时,我对学生们进行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教育,增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学《贺卡》这一课时,我积极引导小学生给老师和妈妈制作贺卡,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了他们的感恩之心;在教学《生命的甘露》、《城市美容师》、《大树的故事》时,我对学生进行珍爱水资源、爱护环境卫生、花鸟、树木以及爱大自然的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在教学《我是生活小主人》这一课时,我对孩子进行了生活教育,增强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二、凸显美术教学鲜活特色,激发学生道德自主建构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鲜活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闻到的、所摸到的都兴趣盎然,非常想亲自去观察尝试、去探索学习,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说明德育活动越鲜活,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学校德育效果就越好。但目前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往往以说教为主,缺乏鲜活性,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利于小学生接受,甚至会让小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和逆反心理,学校德育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如果能经常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鲜活的凸显时代特色的德育活动,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我就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鲜活的凸显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过程中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比如我在教学《美丽家园》这一课时,我就播放了一组校园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前后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体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感知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懂得没有共产党的好领导就没有家乡大变化的深刻道理,同时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未来进行展望,使学生对未知的美好事物进行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又如我在教学《绣在服装上的故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复杂精致的苗族服饰,展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精美服饰,然后让学生尝试绘画苗族传统服饰图案,并在圖案中加入其他民族传统服饰图案,让学生从中感受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设计中的美感。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美术知识,活跃了学生思维,还让学生从中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灿烂,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开展美术欣赏评述活动,不断提升学生道德自主认知水平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在一定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约束人们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的原则和规范。道德认知就是指人应该认识到什么才是符合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的有力保证。对小学生而言,纯理论道德教育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们对这些抽象的道德理论很难理解和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美术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美术作品欣赏评述活动,进行巧妙引导,将抽象的道德理论通过美术欣赏评述活动进行具体化,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升学生道德自主认知水平。

比如,在教学《红灯停绿灯行》时,组织学生对交通路口场景画进行欣赏评述,让学生正确认识行人、车辆、交通标志以及道路之间关系,做文明好儿童,遵守交通规则。在教学《可爱的班集体》时, 我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版画创作,并开展小组间的美术作品欣赏评述活动。等小组欣赏评述结束后,我就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正确认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我的教育下,学生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懂得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道理,懂得了共同维护集体利益、珍惜集体荣誉、承担集体义务的重要性,学会了理解、关心和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了与别人共享劳动成果,共同分享成功喜悦,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自主认知水平,达到了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目的。

四、创设多元美术教学情境,努力提高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是儿童少年,天真无邪,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社会,影响他们成长的因素是多元的,既受家庭父母的影响,又受学校老师、同学的影响,也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若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我们美术教师就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中感受美术教学内容的内涵,及其蕴含的德育道理,全面提高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有的小学生表演欲望强,我们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按照美术教学内容中相应的角色进行表演,如扮演爸爸、妈妈、同学、老师等,使学生在表演活动中领会美术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道理,去感受德育内涵带给自己心灵上的震撼。此外,我们美术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课外写生活动,让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花草树木的美丽,去描绘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去描绘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去描绘人世间的真善美,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人间社会的真情大爱,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懂得去关爱和温暖他人。

比如,在教学《有趣的鞋》时,为了提高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组织学生创设了“趣味鞋子展销会”教学情境。我把自己装扮成展销会的组织者,将学生分组分别装扮成参加展销会趣味鞋子的制造者、消费者与销售者。因为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比较恰当地再现了实现生活中的买卖场景,又非常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全班学生兴趣盎然、你争我赶地完成了自己有趣鞋子的作品,整堂课学习气氛十分浓厚。这节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好美术学科的积极性,还通过创设“趣味鞋子展销会”教学情境,全面提高了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了劳动是生产力、是道德的源泉,劳动最光荣的深奥道理,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美术教师可充分利用美术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美术直观形象的学科优势,增强美术德育自觉意识,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凸显美术教学鲜活特色,激发学生道德自主建构的积极性;开展美术欣赏评述活动,不断提升学生道德自主认知水平;创设多元美术教学情境,努力提高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到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帮助学生提高美术专业技能技法的同时,不断提高小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让学生们在美的境界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0年10月

[3]贾云峰.德育渗透小学美术学科之初探—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8)

[4]杨春子.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小学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

[5]张洪锋.让美术课堂洋溢德育的气息—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渗透德育的研究[J].江苏教育,2011(1)

作者:吕庆河

上一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论文下一篇:虚拟展示技术下展示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