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探究

2022-10-19

一、无锡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适切性分析

(一) 无锡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

无锡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已经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根据《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 无锡排在第十九位。2016年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10.02亿元, 比上年增长7.5%。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5.19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346.78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728.05亿元, 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7.2:51.3,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5:56.3:39.2。无锡正式步入“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新时期。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呈持续上升态势[1]。

从无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来看, 农业已经实现了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生产规模逐步缩小, 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有14个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的示范区, 无锡是其中之一, 无锡也是全省首个整体迈入农业现代化阶段的地级市。无锡第二产业转型发展, 以高科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 优化传统支柱产业。最近5年, 无锡的新兴产业总产值以年均增长15.1%的速度快速发展, 2015年总产值已经突破万亿元。其中, 物联网、超级计算、服务外包、数字电影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无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并保持活力, 服务业占主导的格局慢慢确立。2016年无锡市服务业增加值达4183亿元, 位居全省第三, 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连续多年超过60%。

考虑到无锡在全球分工中所处的地位, 并结合当前产业结构特征, 下一步无锡应进行精细化生产, 提高产品附加值, 通过创新降低成本, 创造更大收益, 提升生产制造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同时, 无锡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从原先的低端环节选择性进行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 主动切入价值链高端。积极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2]。

(二) 无锡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现状及适切性分析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是指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种类、数量、分布等构成情况和比例关系。一个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分工、产业结构等。合理的专业结构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的经济效益, 为地区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课题组统计了2016年无锡10所高职院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专业情况[3]。

从专业结构来看, 门类还不够齐全, 招生专业涉及19个专业大类中的12个, 覆盖率为63.15%, 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水利、环保与安全、轻纺食品、公安和法律大类未有涉及。二级专业数、专业种数载不同大类间有较大的差异, 不同大类的专业招生人数差异也比较明显, 531个子目录专业中开设专业数为121个, 占总数的22.7%。从专业布点数来看, 排在前列的是财经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 分别是60个、56个、53个和48个。医药卫生、生化与药品、公共事业大类虽有专业布点, 但只有一两个, 例如医药卫生大类中只有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眼视光技术专业。数据显示, 无锡各大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大多集中在制造、电子信息和财经大类, 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电子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每个高职院校基本都有开设, 专业重复现象比较普遍;无锡的新能源、物联网等产业在全国来讲属于起步较早的, 但针对这类专业高职院校的设置得较为单一, 没有细分;无锡的科技、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高职院校虽有涉猎, 但普遍存在软硬件设施缺乏的情况, 无法很好地进行技能训练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针对无锡“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中, 对于未来急需的高级人才, 例如软件服务外包、物联网、金融、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行业的人才需要, 无锡市各高职院校还没有进行过充分准备。

通过对无锡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和无锡产业结构的数据对比分析,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整体上基本相符。从专业设置和招生情况来看, 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和专业布点数最少。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于专业点与产业结构中的比例相比偏少, 第三产业的专业发展占绝对优势, 这与无锡三次产业结构表现出大体一致性, 但从比例来看, 第三产业的专业规模发展超前, 但重复度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较少。无锡的制造业一向很发达, 而且下一阶段无锡要打造七大先进制造业, 相比之下第二产业专业所占比例偏小, 且在制造业中涵盖的产业面偏窄。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具体契合度还有待提高。虽然整体上有一致性, 但具体到各个专业, 契合度还不高, 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例如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 2015年, 无锡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500亿元, 已连续4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 引领全国物联网的发展。无锡目前已累计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160多个, 涵盖交通、工业、医疗、环保、水利等众多领域, 对物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 但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还停留在一些传统专业上, 如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 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但没有更深入的细分和延伸, 比较单一。另外, 无锡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设置、同构化的现象, 院校对于办学成本较低的社会需求热的专业容易一哄而上的开设, 如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 招生数和专业布点数明显比较集中。这样对市场而言容易造成需求饱和。

二、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借鉴

(1) 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最早于1980年由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研究开发并由联邦教育部颁布, 经过三次修订, 2002年最后定稿, 其中有12个学科群主要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交叉学科发展较快, 特别是学科群的内部交叉已成为学科发展的一大趋势。美国政府对传统学科进行了优化整合, 减少了数学与统计学、英语语言文学、新闻学等学科群的学科数量, 对生物、医学、农学、工商管理、家政科学方面的学科群进行了整合。美国还实施了专业认证, 针对教育机构开设的专门职业性专业教育进行评估, 往往涉及到法律、医药、商科等与公共生活有关的方面, 认证结果非常具有权威性, 美国社会对一所高等院校的认识最基础的就是该校是否通过特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这种专业认证能够保障学生达到社会、企业认可的质量要求。美国的专业设置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出发, 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自主权。院校通过社会调查和预测, 及时优化和调整专业, 通过采用减少招生数、减少拨款、减少人员编制、减少研究项目等措施让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专业慢慢淘汰或转型。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设置新专业, 特别设置对口专业, 为本州、本社区服务。

(2) 在德国, 职业教育是让经济发生奇迹的“秘密武器”, 德国所创设的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享誉全球, 为德国培育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 从而生产出他国很难超越的工业产品。德国政府高度关注高校是否主动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去调整专业, 为此推出了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社会评价机制, 该机制五年一次, 动态评估认证。德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 积极针对社会实际需求来构建学科专业体系。

三、思考与建议

(一) 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托, 优化专业结构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 无锡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 对社会职业需求的敏锐性和前瞻性还有待提高。在经济新常态下, 无锡市大力推动“七大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会产生许多新岗位, 专业人才的紧缺程度也会随之加深。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 各大院校应该充分考量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 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类人才, 充分考虑人才培养与人才供给之间3-4年的时间差, 专业设置应具前瞻性和创新性。未来, 无锡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新能源开发、轨道交通、环保等领域有较大发展潜力, 各大院校应抓住机遇, 结合自身特点优化专业结构, 迎合时代发展需要。

(二) 适应产业结构升级, 加强交叉学科专业建设, 培养复合型人才

根据用人单位调查反馈, 目前对复合型毕业生的需求逐年增加, 许多岗位都需要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美国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设有专门的交叉专业, 德国也大力倡导过课程设置综合化来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 因此无锡高职院校也要重视交叉学科专业的研究与建设, 开设综合课程, 设立真正意义上的交叉专业,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 避免专业设置重复率高, 打造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

教育部明确指出:“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各院校应结合江苏和无锡的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发掘学校特色, 探寻适合本校的特色专业, 与其他院校错位设置专业, 避免过度重复, 并努力打造骨干专业。同时, 院校要落实校企合作项目, 不做表面文章, 与企业在技术服务、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要深度合作, 加快筹建物联网、服务外包、新能源、数控等在内的校企合作项目。以特色求生存,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以期在为地方产业升级发展中不断壮大自己。

摘要: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需要与地方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本文通过对无锡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和无锡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数据统计, 在此基础上分析两者的适切性, 结合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经验提出对无锡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建议

参考文献

[1] 冯雪芬.关于无锡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调研[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09) :77.[1]冯雪芬.关于无锡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调研[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09) :77.

[2] 胡乔森.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3.[2]胡乔森.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3.

[3] 潘庆祥.国外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特点及启迪[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09) :88..[3]潘庆祥.国外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特点及启迪[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09) :88..

上一篇:语文之路建厦之道——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化的思考下一篇:采矿区通风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