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2022-12-11

第一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对策

摘 要:实践教学必须服务于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 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人才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受到相关各方的关注。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至今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专业教学模式。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向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而实践教学正是摆脱高等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 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所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

第一,对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使其更深刻、更具体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以及协同工作的能力,弥补其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

第二 ,对教师而言,实践教学的研究能够优化管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铺设一条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路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素养。

第三 ,对专业本身而言,高职学院专业应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性学科,专业性质要求突出实践教学。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可以积累有价值的实证数据和资料,改善目前教学中联系实际情况不够、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体系、实用性较差等缺陷,推动“舶来”的专业理论本土化。

二、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路径

(一) 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职业岗位需求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科学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从“必须” 、“够用” 着手,开发出核心必修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环节,确保教材、教师、课程、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保持零距离。 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岗位需求对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共设置四大模块:公共 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专业基础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岗位需求技能;专业拓展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课程模块强调能力本位,为教学的实践性、技能性提供了链接的平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方面的保障。

(二)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理论与

实践融合, 校企、 校台 (电视台、 电台)

双赢。

一是推行 “前堂后台” 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实行前厂后店的做法, 校

内电视台与省级电视台合作, 共同策

划、 制作节目, 让教师和学生联合担

任编导、 主持人、 制片人。

二是推行 “项目教学” 改革。播音

主持专业将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

干技能单元, 每个技能单元为一个教

学项目, 每个项目按广播频率、 电视

频道的方式进行模拟。在项目教学

中,教师和学生担当广播制作人、 电

视制片人, 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专业

技能。

三是推行 “工学交替” 和 “订单

式” 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用人企业

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

培养计划, 签订用人订单。通过与用

人企业整体置换教学模块的方式, 实

行联合办学, 企业参与教学计划修订

和教学考核, 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奖

学金,学生可以到企业见习上课, 也

可以在企业边工作、 边学习, 毕业后

参与企业考核, 合格毕业生直接为企

业录用。该模式将传统的“校内教

学—— —实习—— —就业” 的方式改变为

“订单—— —校内教学—— —企业实训

(或校内模拟实训) —— —校内或企业

教学—— —企业就业” 的方式, 实现了

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 从根本

上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的问题, 也有助于从根本上改进人才培养与使用衔接不畅的现象。

(三)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学

校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完成,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基础实验课

程和公共基础实践课程。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专

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专业课

程。 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包括依托校内

专业实验室和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的

认知实习、 专业实习课程。专业课程

实践可以结合案例教学、课程设计、

学期论文等, 根据专业特点和条件灵

活设置, 也可以穿插到平时的课程教

学中进行, 充分体现其专业特色。

模拟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

中引入模拟公司的形式。所谓 “模拟

公司” ,是指人为创造的工作任务和

经营活动的仿真模拟环境。 学生在其

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 了解各

环节之间的联系, 根据产品和服务项

目的不同定位, 进行营销、 财务、 贸易

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 模拟中可以

按照现实经营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实践教

学,是产学研做合一的教学形式, 包

括仿真模拟、 ERP综合实验、综合课

程设计、 综合节目制作、 毕业设计与

毕业论文等,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 解决系统的问题。如利用校内外

电台、 电视台、 大型综合演播厅, 将新

闻、 播音、 电视节目制作、 编导、 表演、

灯光、 音响、 工程技术、 动漫、 人物形

象设计、 传媒策划等专业的教师和学

生按专业电视台、 专题电视节目制作

的要求, 进行分类、 分组, 共同制作电

视节目。从前期策划到中期拍摄, 再

到后期编辑制作, 直至合成播出。这

是一个综合性、 实战性、 多层次的创

作训练体系,是一个多专业协作、 资

源共享、 真实有效的校园微型社会生

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 使教师和学生获得与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相近或 相同的实践效果。

(四) 建立实践教学模块考核标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

的主体教学之一, 实践教学的成功是

高职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

键。而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完善

实践技能考核模块, 是实现实践教学

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

材施教、 因人施教, 改革考试考核办

法, 将理论与实践考核按1∶1的比例

配置, 制定三类质量标准的实践教学

考核体系。 一是国家级标准的考核体

系, 以工科、 文科和管理类为主, 列出

12个模块50种专业证书供学生选考。

二是广播影视行业标准的考核体系,

以新闻、 播音、 动画广告、 制作、 编导、

音像为主, 列出13个模块60种专业证

书供学生选考。 三是建立传媒类学院

级标准考核体系, 根据每个专业技能

模块的要求,设置技能模块等级标

准,制定技能模块等级考核方案, 颁

发学院技能模块考核达标证书。 如电视节目制作专业、 编辑员、 摄像员等 技能等级,经模块教学考核合格后,

由学院颁发制作员证、编辑员证、 摄

像员证, 学生拿到 “三员” 证书后, 申

请参加国家劳动技能鉴定中心或国

家广电总局的摄影师、 编辑与记者资

格证书考试。

三、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保

(一) 建设 “双师型” 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 没有一支优秀

的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就成为无源之

水, 无本之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一

是立足于内部挖潜和培养, 出台优惠

政策, 鼓励教师进修学习, 提高学历、

学位、 学识; 二是对教师引进严格把关, 引人引智, 重在引技能, 优先引进

或聘用具有社会实践经验和行业从

业经验的专门人才, 要在实践动手方

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通过聘用兼职

教师, 引进客座教授、 客座专家等方

式, 使每一个专业都确保有一支实践

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从而促进实践

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

基地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

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 是实现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

物质保障。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一要有规划,按公共基础实验室、 学

科专业实验室、 综合训练实验室的要

求合理规划;在实训基地建设上, 以

行业为主, 以专业为主, 以省会经济

圈为主。二要突出重点, 突出示范专

业, 突出薄弱学科, 突出社会需求量

大的专业, 突出新开的专业。三要满

足教学、 超前教学, 既不降低标准也

不盲目攀高, 部分设备要与企业行业

同步接轨。四要加强管理, 合理使用,提高利用率、 完好率和共享率, 为实 践教学、 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贺善侃.实践主体论 [M ] .北京: 学林

出版社,2001 .

(2) 巴士光.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

才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 (7) .

(3) 吴万敏.校内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与探索 [Z] .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2000年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一等

奖, 2000.四、 从宏观上体现因材施教应采取的对策

为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育才观念 ,培养具有基础

实、 发展潜力大、 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 人才 ,应以能力为本位 ,以“ 应用 ” 为主旨 ,以模块为要素 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对策有:

1 .教师方面的对策

(1)建设一支既具有扎实理论技术基础 ,又具有实际

作能力和经验的“ 双师型 ” 师资队伍。 (2)建立专业核心 程的“ 双教师制 ” ,聘请涵盖各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来自 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运营管理第一线人员组成的客座教师

伍 ,建立专业核心课程“ 双教师制 ” 。2 .教学内容方面的对策

(1)加强与同行兄弟院校和企业、 管理部门的横向教

协作关系 ,编写内容简洁实用、 组织科学合理的教材和典 教学案例 ,并加强理论教学中的模拟教学。(2)成立由企 和相关部门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

员会 ,每年定期召开专业顾问委员会会议 ,确立、 调整、 修 专业人才所需的理论和知识、 技能和能力 ,调整修订专业 学计划、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 .教学与社会相联系方面的对策

(1)加强与企业及有关部门共建稳定、 规范的校外实

基地 ,使学生能够在全真的环境中进行阶段性教学实习 就业前的顶岗实习 ,为管理类专业的技能训练提供一个 好的平台。(2)不定期走访主要用人单位 (包括企事业、 关单位 ) ,了解行业的技术、 经济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情况 , 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意见 ,以便及时、 有针对性地 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第二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姜华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践课程存在问题较多,收效甚微。结合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四项该进措施,一是制定优秀从业人员标准,彻底消灭“高分低能”的现象;二是严格规范教师聘任制度;三是政府与企业协商向高校提供实习场地;四是科学制定实践考核制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所以在教学体系的安排中,除了理论课程外,实践课程也是同等重要的,它不但使学生学以致用,还能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联系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的桥梁作用。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进展的并不尽如人意,收效甚微。

一、高职院校实践课程进展收效甚微的原因

1、不重“技能”重“证书”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选择标准就是以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在做评判,真正从考核应聘者能力素质出发的非常少,这一现象就在高校中催生了学生们只是一门心思考各类“证书”,认为学校安排的实习工作是浪费时间,不认真对待。

2、大部分学校 “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众多专家都提出过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应该改革的问题,可见从“学校到学校”这一只适应理论教学的教师素质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校和社会的需要,脱离实践讲理论,明显是违背高职教育的定位的。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一线教师,其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必须过硬,才能指导和引导好学生。

3、适合的实践课程模式较难实现

目前的实践课程模式基本为在本校建设软、硬件实训基地,和联系校外企业进行实习。

(1)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对于物流专业来说,课程内容牵扯到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供应链等很多相关行业,在校内建设硬件实训基地投入成本大,

设施设备简陋、和实际企业中的操作流程和使用的设施设备都有很大的区别,这样的实训基地很难达到实训的目的,学生毕业后来到用人单位还是无法直接上手操作。

(2)与校外企业合作实习。因为需要实习的学生并没有完全离校,考虑到安全等问题,很多企业不愿与学校合作实习,再加之企业普遍认为当今大学生动手能力差、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不服从管理,一批实习者的加入会破坏企业自身的运转节奏,企业还必须抽出专人负责这一事项,实习完毕后能留下的学生很少,有过一两次尝试后,大部分企业认为综合成本大,不愿意轻易再试。

4、毕业考核标准单一,侧重于理论知识考核

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时还是采用修够学分、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等考核标准,既然与本科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同,那么在人才考核方式上也应该不同,可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标准,使学生放松了对实践课应有的重视,

二、改进措施

综合以上现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应该进行如下调整、改革。

1、政府主管教育的职能部门、物流行业协会与高校共同努力,制定优秀从业人员标准,彻底消灭“高分低能”的现象

用全新的、正确的思想引导在校学生,使学生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证书”,而是转为扎实学习理论知识、刻苦锻炼实操能力的务实精神。

2、加强教师培训,严格规范教师聘任制度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拓宽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也就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应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实践教学物流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二是聘请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发挥兼职教师的互补作用;三是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四

是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关于实践课程的课程大纲、授课内容、考核方式等也可与行业专家共同商定。

3、由政府出面解决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政府可以与业内运营、口碑较好的企业协商,企业向高校提供实习场地和学生培训的工作,同时可得到政府的相关优惠待遇。这样实习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就成了互惠互利的事情,对学校和企业以及国家的长足发展都是好事情。有能力的高校可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聘请行业专家为学生授课、作报告。

4、与行业专家共同制定毕业考核标准

合理均衡毕业论文和实操技能的考核比例,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全面、客观。使学生们从根本上重视实践课程,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而不再把实践课程作为一种形式。

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为例,从2005年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构建了以物流活动过程为主线,以六个具体物流岗位任务为驱动,以三个核心能力培养为内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专业标准框架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了以物流管理职业为主线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针对各岗位在工作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能力开设相应课程,加强了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对学生技能培训共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初步技能训练,目的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对理论教学的感性认识。第二层次是专业技能训练,目的是配合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单项管理能力的仿真实训,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第三层次是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目的是以校外实习的形式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运用到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在真实环境里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写作收集素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由指导老师、学生、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等基本要素构成。与理论教学管理相比较,实践教学管理的特点是:所需物质条件多,投入量大;制约因素多,涉及面广,教学过程复杂,可控性差等。因此,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完善软硬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

系。这需要社会各阶层、校内外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工作才能把这项工作更好的持续推进下去。

【参考文献】

[1]钱廷仙.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中国市场,2008,02

[2.李定清.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3]严雪怡.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作者简介】

姜华,女,陕西省铜川市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

第三篇:高职院校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摘 要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背景的分析,结合教育发展状况与趋势,针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提出了“三层次、五模块”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架,并强调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研究以及实践教学系统管理,从而合理构建创新实践教学的体系。

关键词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7.022

Vocational Colleges Product Design Professional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MA Fei

(College of Arts,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 product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status and backgroun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education, lack of needle exist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put forwar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hree-level, five-modul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emphasized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to study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management, thus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product design professional;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1 高职院校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背景

一直以来,在旧式“讲授型”教学模式下,高职的设计类专业发展正面临着实践动手能力过弱、培养人才类型与企业社会无法融合的问题。在产品造型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多半课程为重视艺术表现、重视造型的教育,比如学习固定的图案设计模式,对产品的认知也停留在临摹产品设计效果图进行练习,在真正涉及到的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与客户应对的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等知识却没有相对应的课程,只能一带而过,从而致使走出校园后步入职场的毕业生对产品的认知多半停留在艺术审美层面,这也正是刚步入职场的高职毕业生,常常设计出缺乏产品实用性或功能与工艺上存在浅显缺陷产品的主要原因。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是高职艺术类专业发展改革的一个明显趋势,但是由于高职类设计专业开办时间并不久,且师资力量并不强,因此改革经验也以借鉴于本科的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并没有形成合理与完整的适合高职艺术类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制定中,高职设计类专业并没有与本科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的方向与系统拉开区别,也缺少凸显高职特征与优势的教学模块,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高职中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宗旨,在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实践教学应是其重要教学环节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依据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特点、企业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我校的办学特点,我专业确立了“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创新型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方案中,“应用”以强调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创新”是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素养和能力的同时,富有良好设计能力。这些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都要求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重视实践环节。因此,结合现有条件,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具备重要意义。

2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三层次,五模块”体系解析

实践是检验学习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高职设计类专业的学习,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必须要融入实践的环节,这样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必备的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由学校到企业岗位专业技能上的无缝过渡。根据我专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强调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着力构建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可将实践教学归纳为以下三层次、五模块。

构架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三个层次:

(1)基础层次。以培养学生了解专业基础知识为主,掌握专业基本技能。这个层次中,最重要的是培养本专业的方向感与认同感,了解产品造型设计是做什么的,步骤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设计。让学生对专业有深刻了解与认识,熟知产品造型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流程,这样才能使其产生对专业的兴趣,为后期进入另外两个层次做铺垫。

(2)综合层次。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主。突出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实际岗位的系统操作能力。在基础层次中,学生已了解了专业发展方向与熟知了专业学习内容,进入这个层次,就要开始实践在基础层次中所学习的设计步骤与设计方法。根据课程具体要求,按照设计方法学的指引,进行课程上的实践,项目上的实训,或是社会上的岗位实习,以此来检验基础层次的学习。

(3)创新层次。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重点,利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式实训课程、参加设计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的能力。对于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设计创新才是课程完结后需要。

“五个模块”是针对创新实践类课程设置而言,分别为:

(1)课程实训。主要指技能课程的训练,以相关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为实训主体,着重对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专业技法等开展有针对意义的实践教学。如前期的素描、色彩,在课程时间安排上,我专业将这两门基础课实训排在第二学期末,这两门课程实训除了可以巩固审美认知基本能力,更能在第二学期学习过设计基础后回过头来对该课程本身进行更深刻的认知与升华。中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两门课程我专业也安排了实训,这两门课程本身就是专业核心课,所以在课程实训内容安排上,我专业将重点放在将课程技能融入到实际项目的操作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训课程,不再单纯地只学习软件操作或者设计原则,而是用软件实现产品设计,让更多设计想法成为可以修改的设计方案。模型制作实训可以将学生对产品的设计认知由平面带入三维空间,将仅在纸上的尺寸放样为真实效果,可以增强对产品细节的设计与深入。后期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这些课程的是围绕产品专业本身开展的拓展类课程,承接前面对产品设计本身的学习与设计,循序渐进地进行到产品后期的展示与产品的包装,实训也是延续中期课程的实训内容为主,完整完成产品设计的整套步骤。

(2)项目实践,主要针对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我专业在这一类实践教学中,主要设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产品专题、产品快题等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进行课程理论学习,后期导入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这门核心课程的安排上,我专业将前段课程作为产品造型设计方法与流程的理论学习,后期引入真实项目,课程结束项目也随之完成,这种边教边学边做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充分强调了动手能力学习与设计思维发展。产品专题是我专业课程中设置的专业拓展课,产品专题这门课分为:小家电设计、玩具设计、家居家具设计三个方向,每个方向的课程实践内容都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完成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各个方向设计要点的同时,就实际操作这一方面进行加强,为后期社会实习,提供扎实的专业实操基础。

(3)社会实习,主要包括金工实习、采风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学生所学知识最终要回报社会,纯理论类教学在高职院校是行不通的,社会实习的设置正是能有别本科类教学与专科类教学的根本。产品设计类专业的社会实习,必须实现由课上授课型转为阶段项目型,由单向教学型转变与自主学习型。将实践教学场所由传统课堂向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延伸与扩展。将实践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实际为根本进行改变,才能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平台。

(4)专业创新,是将课外变为第二课堂,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参加院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以及各项设计竞赛等。加强课外实践场所的建设,积极参与设计竞赛、企业合作、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动。这种活动的参加可以使学生从自我角度出发,与同阶段更多同学进行对比,有利提高对专业学习的积极度与热情。

(5)素质拓展,是邀请与产品相关的设计界人士进行讲座、带领学生参加艺术设计类相关展会、组织本校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举办职业规划与就业讲座、去各大院校同专业进行交流等。主旨在于拓展学生的专业认知层面,提升设计类欣赏水平,了解业界相关信息。并且,我专业常进行兄弟院校同专业互动,举办小型设计比赛或专业讲座,给予学生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协助各校同学共同进步发展。

3 总结

在工科院校中,理工类实践教学模式对本专业的限制比较大,如果使用本科院校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对于高职类学生来讲又过于松散自由,这都不利于实现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很难培养出企业需求的社会型专业人才。根据今年本院产品类专业学生具体就业情况,依托本院办学方针政策,就建立与完善产品造型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作出的研究,有力证明了实践教学的规律规则,并努力探索出既符合工科类高职院校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特点,又有利于高职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加强教学做一体化,引入项目式教学法等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推广,为实现培养社会企业所需专业人才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本文系2013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科研项目“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三层次、五模块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冲.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8):181-183.

[2] 段卫斌.工业设计产学研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 唐济川.现代艺术设计思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第四篇: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定体系

我国的职称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20年。20年的教师职务评聘工作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但是,随着知识经济与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高校的职称评定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对教师提出了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要求。职称不仅是一种学衔,而且在现阶段还直接与工资待遇挂钩,对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直接的指挥棒作用。高职院校要更好地发挥职务评聘工作的人才评价职能与激励导向作用,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职称评定的要求上也应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江苏省教育厅在《关于做好2006年全省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应根据不同层次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职务资格条件,实行教师职务分类评定。但却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法,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积

指标体系应坚持两个导向

教学能力导向高职院校应以教学为主,以科研为辅,指标体系必须体现教学的重要性。在中级评定中,教学分应高于科研分,在高级评定中,教学分可以与科研分相当。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关系到教育的方向和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更是如此。在职称评定中加大教学分,非凡是教学方式方法、质量水平的评价,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要明确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将这种教育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实践能力导向即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教师必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指标体系中的这一点应体现在奖励、教学、实践锻炼的方方面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教学基地的灵魂和活力,是确保实践教学顺利有效完成和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要害。因此,在职称评定中突出双师素质,有利于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够围绕高职办学特色,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理念与市场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指标体系的总体说明

指标体系分为高级和中级两个层次,考虑到记分的方便,总分均为135分。高级体系相比中级体系多了专家鉴定一项,因为涉及论文代表作的鉴定。在分值上,高、中级的不同在于高级体系中教学与科研的分值相同,强调教学与科研的同等重要性,而中级体系中教学分高于科研分,强调中级阶段教学的重要性。

第五篇: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体系分析

NO.01,2012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2年第1期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体系分析

马瑞平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体系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内容片面、评价主体单

一、评价方法不科

学。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元化的物流人才评价体系,首先,评价内容应多元化,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即评价知识,又评价能 力和素质;其次,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不仅包括学校教师,还要包括企业、社会和学生;最后,评价方法应多元化,不仅采用笔 试,还要采用面试和心理测试。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124—02 从物流人才的层次看,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物流技能操 作型人才,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对这类人才的能力和 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高职院校物流人才评价体 系,就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是否具 有物流从业者所具有的一般性技能和素质进行甄别、鉴定 和考核的过程。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 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基本要素构成,主要解决“评价 什么”、“谁评价”和“怎么评价”的问题。它对实现物流行业 “人岗匹配”,保证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物 流人才需求的对接具有重要作用。 1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评价的内容

(1)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内容应与培养目标相一 致。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或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 育,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评价内容必须与培养目标相一 致。教育部[2000]2号文《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工作的意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做了明确表述:高等 职业教育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应用于生产、服务、管 理、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 人才,学生应在必备的基础性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 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 的评价内容,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和目标要求,一方 面要突出知识的应用和技能与能力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关 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2)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

方面,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高职教育是按职 业、岗位群的要求开展教育活动的,突出职业性、技术性。 因而,评价内容必须体现职业或岗位对物流人才的任职要 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又不同于中职院校,不是简单地培 养操作工,而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而,也应关注学生未来 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为此,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 在对校企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高职院校物 流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模型,如表1所示。 (3)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评价内容普遍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各高职院校还不能很好地评价物流管 理专业学生在“职业性”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普遍存在“重理 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 考核评价内容一般以专业知识为主,兼少量专业技能,对于 “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基本是空白。由 于传统考核评价内容只能指向学生应当掌握的极小部分, 不能覆盖所有学习内容,致使物流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就 业率低。因而,评价内容应该是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 素质的有机结合,为了有效地评价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素 质,我们给出了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2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主体

(1)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评价主体的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主体呈单一化倾向,学

校教师是最主要的评价者,虽然也有实习实训企业的指导 教师参与评价,但范围小,且管理不规范,往往流于形式。 由于评价维度比较单一,评价内容难于贴近就业岗位实际, 很难契合社会和市场需要。另外,作为评价的客体,学生总 是评价的对象,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评 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

色,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

态,对于评价本身更是具有抗拒情绪。

表1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模型 评价

内容 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 —

l、仓储管理知识;2,运输管理知识}

3、配送管理知识f

4、物流信息管理知识;

5、国际 、 专业 贸易及货运代理知识;

6、物流营销知识{

7、物流法律法规知识}

8、物流外语知识;

9、 知识 其他知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等

(一)职业专

1、仓储作业能力f

2、配送作业能力}

3、运输作业能力;

4、物流信息管理

能力}

5、货运代理能力l

6、物流市场拓展能力F

7、其他能力:

采购作业 门能力 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吸取 1

、 学习能力 各种经验 , 增加学识、提高技能,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人际沟通

能力 通过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的交流,建立良好协作关系。 职

业 (1)计划能力:对实际 作任务提出实施目标。进行宏观 能 (二)职业发

3、计划、组织 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I(2)组织协调能力:根据工作任 力 务对资源进行分配

, 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 展能力 协调能力 程,使之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面对意外事件,能迅速地作出反应,寻求合适的方法,使 4

、 应变能力 事件得以妥善解决

不受以往经验的柬缚,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提出新 5

、 刨新能力 观点和找出新办法

勇于承担责任,坚守T作岗位,提高职业技能.面对工作一丝

不苟、全 1 、 爱岗敬业 心全意 。

2、诚实守情 讲求信用,重视承诺,尊重事实,真诚不欺,信誉至上。 = 遵守规章制度。遵守lT作纪律,学习岗位规则,执行操作规程,遵守行业规 3 、 遵守纪律 职 范

.严守法律法规 业 顾全大局

.求同存异.互助协作,公平竞争;能够团结同事,密切配合同 素 4

, 合作精神 质 事完成工作任务

5、奉献精神 愿意为集体贡献白身力量,自觉自愿,不讲回报,不计个人得失

采用合理的方式自我调节,妥善处理生活工作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 6 、 抗压心理 情绪

、 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舒解;保持乐观心态。 (2)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不仅包括学

校教师,还要包括企业、社会和学生。高职院校应根据物流 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及时组织不同的评价 主体对物流人才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

这些不同的评价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倾向和需求,可

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物流人才进行评价。尤其是来 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更能体现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 想,不仅使评价更为真实、科学,还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利 用评价结果及时诊断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 物流人才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项目基金:本文是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Z2010245。

作者简介:马瑞平,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No.01,2012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2年第1期

表2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主体

评价环节 评价地点 评价主体(依重要性排序) 校内课程理论学习 校内教室 专业教师、学生

课程实训 专业教师、学生、企业兼职 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基地 专业综合实训 教师 认知实习

陂外综合实 顶岗实习 校外实习(训)基地 企业兼职教师、学生、专业

教师 毕业实习

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资格考评 职业技能鉴定所 考评员

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被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 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通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 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 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 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和指导,帮 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在扩大评价主体的同时,还须 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各种评价主体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 互动,使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构成“多 元复合”的立体评价网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物 流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考评,以保证对物流人才评价的科学 性、准确性。

3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方法 (1)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方法普遍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物流人才评价方式上,仍然沿 用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的形式,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

性评价;注重笔试功能,忽视面试功能。以课程评价为例,

考查课主要依据各种平时考查成绩和阶段性考核成绩综合

评定,考试课虽然也有平时成绩,但所占比例仅为30 一

4o ,期末考试成绩占到60 ~7O 。再看评价方式,各种

考试绝大部分采用以笔试为主、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

传统方式,虽然在某些环节也采用了诸如口试、论文答辩、

现场操作、实习单位鉴定等面试考核方式,但所占比重极 小,组织实施也不严密。 这种状况只能评价物流人才对专业知识及少量技能的

掌握,对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考

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特别是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在探究性、研究性的学 习过程中通过情感体验、直接经验来获得,很难通过传统的 考试来测量,更不可能“一考定终身”。

(2)高职院校应使用多元化的物流人才评价方法。

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高

职院校必须在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多 元化的评价主体,综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并加大过程 性评价的比重,注重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 如表3所示。

总之,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物流人才评价体系,

由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运用多元化的

评价方法,对多元化的 评价内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其中,关键要素是物 流人才的评价标准,它是检测物流人才质量是否符合培养 目标的尺度。当然这个评价体系的实现,需要借助校企深

度合作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搭建,需要学校、企业、社会、 政府多方的共同努力。

表3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评价形式 说明 评价依据 评价成果

笔试 传统的纸笔 专业知识和技

笔 (可机考) 测验 用书面回答问题的方式,对经过学习所取得的知识和技能的测试 能测评成绩

卷标准答案 试 笔试+操作 职业资格考

(机考) 证 助理物流师、物流经理、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等 是否取得证书

问答 提出问题让学生作答,也可让学生抽取选题回答 根据测评内容确定演讲主题,如进入一职位后,如何根据形势、任务而 演讲

发挥自己固有的优势,也可提出专业领域的问题让学生演讲

口 辩论 同时提出论题和反论题,作为辩方和反方的学生采用包括直接论证和

试 间接论证在内的各种逻辑方法证明己方论题为真、对方论题为假

答辩 提出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说明、论证、反驳,如论文答辩

提供文字或图表等资料,要求学生以行家身份讲解其中的要点、难点 阅读讲解 心 和特点,或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 录像

、 记录资料、 能力素质测评 理

无领导小组 给一组学生一个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一定时间的讨论, 评价标准(表) 报告 素 试 设 讨论 来检测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岗位的综合要求 质

测 计 要求学生扮演一定角色,完成一定任务,并对完成任务的行为过程和 评 观 角色扮演 报 察 行为结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口 行 法 要求学生在

模拟的工作情境中

, 实际操作某种工具或仪器完成工作任 为 模拟操作

务,并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观 察 自然规 要求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并对其_T作过程或工作

察法 顶岗工作 结果进行直接的观察和评估

由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过程或行为结果进行观察并记录,这样有利 记录资料评价标 关于能力素质 自我观察法 于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和控制。如实习(训)中各种事务性、过 准(表) 的自我鉴定 程性的记录诸如实习日志

标准化心理 经过专门设计和开发的、结构化的、对人心理特征进行测评的T具,在 智能测验结果

心理测试 问卷设计、施测、计分及解答上都要求科学、客观和标准化。可组织指 人格测验结果 心理素质测评 测验 心理健康测验结果 报告 导学生进行网上测评

职业发展测验结果 参考文献

[1]费栋华.员工脑电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严正.管理者胜任素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3余思勤,陈丽江.物流人才测评的需求及方法[J].大连海事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Z). [4]龚顺清.我国物流人才素质和结构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8). [5]王勇,刘畅.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考核评价方法的探讨[J]. 辽宁高职学报。2006,(6).

上一篇:环保督查期间工作总结下一篇:后备干部培训班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