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转化教育策略

2023-03-26

第一篇:学困生的转化教育策略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语文教研组发言资料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基本情况: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前应重视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普遍存在忽视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象。在一些教师眼中语文学困生是一群不可教的低智群体,往往对他们不加培育、浇灌、修枝、剪蔓,任其自由发展,结果造成优生一天天好起来,语文学困生一天天“烂”下去的不良现象,造成一个班级语文水平两极分化问题。

我校虽地处城区,但规模小生源差,外来打工子女多,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多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一天来,没有多少时间与自己的孩子接触,更无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即使有时间,又有多少家长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呢?学困生日益增多,已呈现上升趋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故老师如果不对症下药,不分层次教育,满堂灌,势必引起一部分落后的同学跟不上,若教师不注意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那么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困难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多。语文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一直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但由于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是一种人力资源,研究其开发的方法和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研究学困生的转化显得更为迫切。

二、转化进展与措施

1、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具体做法

(1)制定学困生转化实施方案,明确转化的目的和措施。

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目的,那就是,以转化语文学困生缩小学困生群体比例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我们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发动动员,传达了“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的研究方案”。充分分析了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

(2)分析学困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会后,教师以班级学科为单位,具体分析班级语文学困生形成的成因,通过讨论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语文学困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学困生转化工作一开始,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困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3)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语文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语文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

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语文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4)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课题组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卡、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5)建立语文学困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成长记录袋每一名语文学困生一份。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语文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班内“兵教兵”帮教合作学习分组名单;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和教师鼓励性评语、指导性评语等。

2、对教师的管理、培训措施及要求

(1)与学困生交流,及时了解转化动态。经常召开本年级助学计划专题会,交流课题研究工作经验,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2)搜集大量国内外学困生转化方面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策略论文,以理论学习活页的形式发给老师。丰富的学困生转化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老师们的工作中起到了及时的指导作用。

(3)组织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指导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通过网上学习与交流,鼓励探索更加有效的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转化策略。

(4)构建高效课堂,促进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语文学困生转化以课堂为主渠道是关键。教师备课时,多为学困生着想,课堂上尽可能的给语文学困生创设一些提问和板演练习的机会,在他们做课堂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5)对学困生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些学生不只是学习困难、后进,这些学生往往行为表现也比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学风不正的班级,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7)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语文学困生增加有针对性指导作用和鼓励意义的批语,增加学习自信心。

(8)调整课堂结构,针对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语文学困生交流、指导。

(9)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

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10)定期召开转化语文学困生经验交流会,加大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经验互通。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随着研究氛围的浓厚,教师研究能力的增强,今后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积极发展教师素质。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全体的教师成员能积极投身到研究中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2、积极推进研究的深度。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在原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研究,带领教师成员对自己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自己在过去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使自己对研究目的逐步明朗,充分认识研究的意图,从而为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专题性案例收集。当我们对“研究的内容”有所突破的时候,需要整理与收集。争取分类总结出研究的成果,以便推广运用。

最后重申,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好,在每一个年段都没有语文学困生。

镇江市蒋乔小学朱国民

2009年3月4日

第二篇: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小升初阶段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卜洪涛

摘要:学困生转化问题在小升初阶段的各科教学中是一个比较尖锐和突出的问题,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尤为突出。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要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得到共同的发展,这是初中老师面临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农村小升初阶段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进行一些简要的阐述。 

关键词:小升初阶段;数学教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变策略 数学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困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这个问题在小升初阶段表现的尤为明显,因为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相对于小学而言又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出现“学困生越学越困”的局面,而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在每一个班级每门学科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农村中小学数学学科中,“学困生”的数量更大,形势更为严峻。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全面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发展呢?中医上讲对症下药,我们只有找到病因,也就是找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才能够开出对的药方。

1.农村学校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本人长期在农村中小学任教,通过对后进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农村中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无非是有以下四种原因以及这几种原因的共同作用。

1.1 学生自身原因:(1)数学学习能力较差,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智力总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都有自己的薄弱处。这种薄弱可能是运算能力,可能是分析能力,可能是逻辑推理能力。而这种薄弱造成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很大的障碍。在调查中,大部分的数学“学困生”在都认为数学成绩是因为自己“笨”、“不聪明”,这实际上是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待提高。(3)学法不正确。学困生往往差在既不会想,又不会做;既不会吸收,又不会消化;既不能向前探新,又不能回头抚旧。面对问题不会分析,勉强解完一道题,解后不反思,不深究,学习方法呆板,思维机制僵化肤浅,数学学习自有自己的一套程序,怎样预习、怎样听讲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课后怎样回顾小结,怎样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怎样分析解题思路,解后如何反思,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等,采用最佳的学习方法能够事半功倍。反之,学法不佳也是学困生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

1.2 教师的教法不当。在教学中教师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没有办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但是学生众多,教师只有一个,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再加上还有别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就出现了我们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而顾不上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上课,致使学生跟不上。

1.3 学生家庭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农村大部分的年轻父母都进城打工,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辈人对待孩子往往是溺爱,疼爱有余,严厉不足,不能很好的起到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的任务,而大多数的农村祖父母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就谈不上辅导孩子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辅导,一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制力就会越来越差,经常性的不完成作业,而老师对此也缺乏必要的手段,这也是学生沦为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1.4 社会原因:不可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上存在很多的不良风气,使我们的学生受到很大影响。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经常出入网吧、游戏厅等,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受到一些色情、暴力信息的影响。从而变的无心学习。另外,受到就业难的影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读书无用的观点,这些观点往往通过家长和身边的人灌输给孩子,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消极以及逆反心理。

2.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2.1 首先在于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正处在叛逆期,对学习有逆反情绪,但是往往对自己喜欢和崇拜的人又很信服,这是青少年心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经常讲: “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数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起学习的勇气。在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困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2调查摸底,掌握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在接手新班级后,可以多和以前小学的老师沟通,并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对症下药,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变化不断调整方法,以期学生能够不断的进步。 2.3初中数学老师要研究小学的教学方法,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要注意研究小学的教学方法:(1)中学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较而言,在知识内容和逻辑思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过渡,还应当注意研究小学的教学方法,初一学生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观形象思维水平,与小学生基本上处于同一阶段.教师应当充分注意这一特点,使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2)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的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的精、练的少,抽象性也比较强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困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过渡。(3)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思维的教学,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我们在面对初一新生的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 2.4加强和家长的练习,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对孩子影响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因此,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培养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学困生”的家长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育方法上或多或少都有其不科学的地方。如果不改变家长对待学生的态度、教育方法,那么老师对“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老师一定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老师拧成一股绳,共同搞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措施。

2.5有针对性的教学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1)上课提问多采取层次化。如简单问题多提问学困生,给他们以信心,多给机会板演等;

(2)在作业布置上也采取层次化。给他们布置一些和优生不一样的简单的、基本的练习题。

(3)课下多辅导,以优带困。辅导内容主要以简单的基础性问题和概念性为主。主要加强这部分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 (4)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对转化学困生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如:开展“手拉手”、“好带差”活动,整合成为一种和谐、协调的整体合力,让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为集体争荣誉努力学习的信心。

2.6 转化学困生要耐心引导并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理解力差,掌握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普通学生要多得多。对于新知学习他们往往不去理解,死记硬背,记得慢、忘得快。因此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个过程可能贯穿我们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我们要建立很学困生的练习机制,利用电话、QQ 、微信等练习方式解决他们的问题,不管什么时间问什么问题,都不要表现出不耐烦,不但要进行细致的解答,还要给学生以表扬。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能主动请教,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但由于他们的基础弱、接受能力差,进步是缓慢的,因此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同于做一般的学生工作,每个学困生产生的根源不同,甚至有的学困生用一般的教学方法难以见效。所以说转化好一个学困生比培养好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更光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探索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只要我们每个老师都有决心,有信心,细致地去查找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辅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式,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

[2] 黄启林.小学数学教研 理论与实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3] 赵志鹏.探究小升初衔接教学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数理化教学.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0期

第三篇:促进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负责人:王长林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校《农村学校转化学困生策略的研究》课题,是松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经本课题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

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5.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世纪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他如“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观点,学生是学习主

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成就巨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落实,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义务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学困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在农村学校,由于教学环境条件、教师素质、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再有大部分的家长文化低下,对孩子的教育少之又少,所以某些学生在某一学科或某几科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学习障碍或困难。当前新课程改革成就颇丰,对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学困生的存在,依然是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当努力追求的,因而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显得更为迫切。

所以,我们开展探究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工作,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探索价值的。本课题从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希望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内因方面找到一些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发展的方法,为教育者提供一点改善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使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这不仅体现了以人

措。

(三)课题的界定

1.“学生学习困难”的涵义

所谓学生学习困难是指目前一些智力正常或超常儿童在某个科目或某类科目(如文化基础课)方面获得或应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上,有一个甚至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或困难,未能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指导,给予补充和矫治的学生。

2.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分析

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在这里我们仅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来探究其原因。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是在气质、创造力、观察力、意志力、处理难题能力、考试焦虑度和心理健康等个性因素上有较大缺陷。他们或个性抑郁、学习时观察不够全面仔细;或意志力薄弱、仅忙于应付作业,无法处理难题,惧怕考试;或更无创新意识,心理健康欠佳,情绪不稳定,自卑、缺乏自信心,遇事易冲动,情绪的迁移,有的厌世、行为古怪、早恋等,或兼而有之。我们主要是从调查学生学习现状入手,然后通过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归纳出学困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内外作

特点。

3.“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内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目前,在国内有许多心理学家涉足这一领域,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比如我了解到的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分析了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和违反纪律的心理原因。学困生造成学习不良的原因有:对待学习的不良态度;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在心智活动或认识活动有缺点;个别的学生是由于某些缺陷或只能落后。造成学困生违反纪律的原因有:不能正确理解纪律要求;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或有不良习惯;意志、性格上有缺点;精力旺盛没有发挥而违反纪律;少数学生有“对抗”的态度。针对病因,作者并指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主要通过把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比较,从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分析了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并指出了

育、成功教育、合作教学等。他们对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主要看到了主观因素,而忽略了造成学困生的客观因素;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往往忽视了外力的作用。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帮助学困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研究要解决的具体任务是:

1.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因素; 2.改变学生学习困难的教育策略。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出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

2.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作业等方面来进行观察、访谈、跟踪、辅导,以求得转化这类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学策略,使这类学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

(二)研究内容:

1.学生学习困难现状的调查;

2.对学困生特点、类型进行心理学分析、探讨; 3.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

4.对学困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培养;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1.撰写开题报告。

2.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

3.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相关调查问卷。 4.调查问卷分析,形成课题调查报告。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准备以本校一—九级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并辅之以下研究方法:综合调查法、心理观察法、榜样示范法、测查法、层次教学法、经验提炼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谈话法、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等。

1.综合调查法。

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可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有关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研究法。

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

力的指导。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周期非常重要。

3.比较分析法。

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并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4.个案研究法。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更有效地调

5.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主研和协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

七.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从调查学生学习现状入手,来掌握研究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通过心理学分析对数据整理、事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学困生所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某些共同特点作为研究重点,最后从中探究解决学

学习,已达到课堂的优化。

具体思路是:

1.我们通过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进程。

2.建立实施组织,明确分工职责。

3.对全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建立学困生档案。

4.对学困生特点、类型进行心理学分析、探讨;总结出学困生成因。

5.对学困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培养; 6.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

7.经验交流,撰写实验研究解题报告,等待有关单位验收、结题。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1.对课题进行全程总体分析与策划,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的已有研究成果及现状。

2.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后进生现状进行全面调查,

3.撰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1.制定开展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培训部分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作好前期资料和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

2.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协助实验教师确定研究与实验对象,做好学生的前期测试及个案访谈,了解后进生学习现状,指导实验教师学习科研和搜集、统计数据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教师科研的能力。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 1. 根据前期测试结果的启示,针对后进生学习的现状,分析成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跟踪调查。

3.做好后期测试,比较分析。 4.随时做好案例的分析与积累。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分析、提炼、总结,形成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预期成果

通过“对后进生转化”的实践研究,转变教师的育人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观念。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后进生的综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激发后进生树立自信。

(2)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5)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探索出一些转化后进生、指导后进生学习的有效策略。

最终成果:《促进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谢谢!

第四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从未来来看,它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掌握好这一工具,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关注全体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智力因素、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原因,信息技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存在着不少的学困生。因此,信息技术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

所谓信息技术学困生,顾名思义是信息技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是指那些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明显缺陷的学生。信息技术学困生一般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所造成。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又分为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虽然现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但少数家庭还没有计算机,学校所学知识无法在家里得到巩固与发展,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学生的上机操作仅限于学校的每周一节课。其次家长对于信息技术学科不重视,认为信息技术学科只是副课,对学生将来的升学没有任何影响,学好学坏无所谓。某些家长认为学生只会用计算机玩游戏和看电影,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限制或拒绝学生使用计算机。学校因素:某些学校设备投入不足,无法保证一人一机;学校主课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经常"照顾"主课学困生留在办公室进行辅导功课,使这些学生无法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内部因素

某些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控能力差,进入机房就千方百计的想着玩游戏,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随意讲话,上课不认真听讲;某些学困生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有畏难情绪,生怕操作错误被老师说,被同学笑话,不敢大胆的上机尝试操作;还有部分学困生性情懒惰,依赖心理很强,老师、同学怎么做,只会机械的模仿,不肯多加尝试与探索,限制了其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转化信息技术学困生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学困生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学困生自暴自弃,缺乏学习动机,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心,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他认为教育学困生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呼唤他们沉睡的思维。转化信息技术学困生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转化信息技术学困生是信息技术教师业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付出相当多的精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调动积极性,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内驱力 ,是转化的切入点。

信息技术学科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一门学科,学生从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更应该保护和保持好学困生的这种学习兴趣。课堂多创设些有趣的教学情境,多设计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让学困生始终保持热情的学习状态。同时课堂上时刻

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行为,见到学困生好的表现要及时的表扬,哪怕是输入一个汉字,画出一个圆形,学困生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激励,成功的体验。见到操作一直错误的学困生,教师应该多些耐心、多些爱心、多些鼓励,不要随意的指责甚至谩骂,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其产生自卑心理。当学困生得到教师及时中肯的评价,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

(二)注重培养信息技术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通过强化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突破口。学困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分心,随意的讲话,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这些自控能力差的表现也是所有学困生的共性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或者把学困生安排在离老师较近的座位,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通过长时间的强化,提高了学困生的自控能力,逐渐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使其跟上课堂节奏,掌握所学知识。

(三)尊重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化归能力以及志趣特长等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尝试,兼顾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分层教学,基本上消除了学困生"陪读"的现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不但让学生在学科上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让学困生达到起码的合格水平,腾出时间和精力,扬长避短,发展自己的特长。可以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望又可及的奋斗目标,又可以使学困生逐渐达到"爱学","乐学"的境界。例如在教四年级《制作演示文稿》时,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初级目标:能根据视觉效果选择合适的幻灯片版式,并正确插入和编辑文本;对中级的学生而言,可掌握学困生目标以外,熟练掌握图片插入,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鼓励学生达到精益求精。高级目标:在初级中级目标都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协调等,同时还要掌握好"叠放次序"调整;并尝试声音视频的插入。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很好。

(四)开放机房,对信息技术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对于学困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你无法保证学困生每节课的内容都可以消化,每节课的操作任务都可以完成。因此教师可以开放机房,让学困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到计算机,完成课上未完成的任务。教师对于学困生的操作应该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恰如其分地分析,深入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真正促使学困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只要教师对学困生怀着真诚的爱,充分尊重信任学困生,善于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能找到启迪学困生心灵的金钥匙,使他们不断进步,成为健康、蓬勃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五篇: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策略研究

沙石中学

卢普缘

摘要:本文中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分析了后进生的形成主要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等。指出了目前处理后进生时经常碰到的几种情况,提出了作者对后进生转化方法上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后进生 、 转化、 教育策略、 研究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在教学工作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系统的了解、研究后进生心理矛盾的基础上,给予后进生无私真诚的爱、尊重和信任他们,与他们建立起真挚的师生情谊,同时对其进行严格而有分寸的批评教育,引导后进生进行自我教育是我多年以来所采取的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策略。采取这样的策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在后进生转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利地推动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在品德、学业等方面距教育目标的要求相差较远,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他们不是指有某些遗传的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神经质、脑功能轻微失调(多动症)等等的学生,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具有“反社会行为”的学生。他们的消极影响较大。对于这些学生教育转化,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命运,还会影响到班级的进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可见,教育转化后进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它是教师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一、后进生心理矛盾

(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要求个性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一方面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认可。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他们有能力处理、安排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不成熟,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加上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环境诱惑力的多样性,使他们自己企求独立自主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形成鲜明的矛盾冲突。

(二)、图新与滞后的矛盾

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成形,他们的心灵贮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他们常常默默地设计自己的形象,设计自己的未来,伟人、科学家、英雄、歌星、影星都是他们崇拜的偶像。也就是说向上是青少年学生心灵的本质。他们之所以后进,是因为他们有弱点,他们与先进之间有距离,在行为上他们缺乏意志和毅力改过,所以他们始终处于图新与行为上滞后的矛盾冲突之中。就这对矛盾说,前者让他们奋斗、进步;而后者却让他们老样子,无变化,结果使后进生成为想或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三)、封闭与饥渴的矛盾

1 学生的心理已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他们常常有话不跟父母、老师说,而乐于跟信得过的同龄人讲,后进生在这点上表现得更明显,他们听着父母、老师的要求、愿望,看着其他同学的进步、成长,想想自己,心情非常压抑,不愿和别人说真话,而心灵深处却呼唤他人对自己的理解,他们觉得在班集体中是孤独的,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往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对待,一旦碰壁,就认为是受了委屈,别人看不起他们。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认为是存心和他们作对、过不去,别人对自己不理解。而从教师、家长的角度看,对后进生总拿他们和先进相比,很难站在后进生的位置上看待他们的过去和将来。这样就造成了后进生的老师、家长的心灵难以沟通,这样更加重了他们内心的封闭和感情饥渴的矛盾冲突。

二、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一)、在了解和研究后进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转化

要教育后进生,就要了解和研究后进生。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后进生,才能把握其思想脉搏和行为倾向,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转化工作。班中有个学生常将一些不良习惯带到班上,不但影响了他个人的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班级。一开始,我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他,而是先从同学中了解他的情况,细心观察他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依此来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观察,我发现他还是有一些优点的:英语学习有特长,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人缘不错。针对了解到的第一手材料,先吸收他到班委中负责班级纪律,发挥他组织能力方面的特长。在班会等公开场合对他团结同学、积极发挥班干部作用也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这样,就使他觉得老师看行起他、信任他,消除了他的自卑心理和与老师之间的隔阂,纪律明显好转、学习进步较快、班级管理工作也积极、主动得多了。从这一事便可以看出,了解后进生是多么重要!只有长期、广泛、深入、细致地对后进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了解观察,才能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对之进行教育转化。

(二)、用爱的涓涓细流去浇灌后进生干涸的心田

对于后进生来说,首先要动之以情,然后才能晓之以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思想上多去鼓励后进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去关心后进生,在学习上多去帮助后进生,将真诚的爱子之心、爱生之情溶于学生的在校生活之中,用爱心去激起后进生情感的浪花,用爱的涓涓细流去浇灌后进生干涸的心田;以关心热爱学生之心作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使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从而达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多年以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你对后进生动真感情,付出的关心、爱护越多,后进生转化的就越好越彻底。

(三)、尊重和信任后进生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关键一步

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老师,或者讽刺、挖苦、打骂学

2 生,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教育的难度,使教育者一片好心行不到应有的报偿,这样的例子是不少的,因而也是不足取的。在班级工作中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才能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教育。让后进生感觉老师信任他,就能鼓起他们做好人,学好习的勇气;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对他们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就能促使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严格要求是后进生转化的保证

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温暖和挚爱是一个教师的崇高的道德情感,对学生严格要求则更能体现出这种高堂的道德情感。“严是爱,松是害”、“爱之愈深,责之愈严”,只有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后进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反复,只有通过严肃的纪律和严格的批评教育才能促使他们进步改掉坏毛病,才能从根本上为转化后进生提供后续动力、杜绝反复。

(五)、引导后进生自我教育是教育转化的目标

树立起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后进生并非一切无所谓。

由于他们得不到父母、老师、同学的理解、同情和尊重,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他们更渴望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比以前更严格一些的要求。通过尊重他们,逐步树立其自尊心、自信心,激起他们生活学习的勇气,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改邪归正,避免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有这样一个学生不太遵守校纪,前几次我找他谈话时,他只是闷着不吭声。再找他时,他开口就说“老师,你不用管我,我就这样,我想改可就是改不了。”针对他这种想法,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说:“你已经是一名初中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辩明是非的判断能力和约束能力,你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进步。”近八年来的教学工作实践告诉我,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除了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批评教育外,要求他们树立自律、自强意识,进行自我教育是一个制胜法宝。

后进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系统的了解、研究后进生作为基础,用无私真诚的爱心去培养师生平等真挚的情感,以满足学生的自尊自信为突破口,以严格的批评教育作为后续动力,来达到自我教育这一后进生转化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倾注爱心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就能达到教育转化后进生、使之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高中班主任》班华、王正勇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魏书生著,沈阳出版社 [3]《演讲与口才》2004年第4期

上一篇:乡加油站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