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

广东工业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_图文(精)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名称TPE-159型迷你音响 学生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 专业班级15级xxxxxx班 学号31xxxxxxx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王春茹 2016年12月16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 (2 1.1 设计目的 (2 1.2 设计要求 (2

二、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 (2 2.1 工作原理 (2 2.2 设计流程图 (3

三、焊接元件清单 (3

四、绘制PCB板 (4 4.1步骤 (4 4.2 注意事项 (4

五、元器件装焊 (4 5.1步骤 (4 5.2 焊接注意事项 (5

六、测试结果 (5

七、注意事项 (6 7.1注意事项 (6 7.2常见故障排除 (7

八、问题与讨论 (7

九、小结与心得体会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A (9 附录 B (10

一、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 1.1设计目的

1了解小型功放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通过具体电路图,训练手工焊接电子产品

2通过对小型功放的制作,对产品故障诊断和排除进行基本训练 1.2 设计要求

1要求具备熟练识别、测试和选用电子元器件 2要求掌握正确焊接方法,熟悉焊接工具

3具备根据原理图进行装配的能力,训练电子产品装备配的基本步骤 4了解功放原理

二、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 2.1工作原理

TEA2025B集成电路,具有音色动听、性能优良、工作可靠、外围元件少、安装方便等特点。

电源电压从2.2v到16.8v均可以正常工作,对电源电压的适应范围非常宽,静态电流小,电源电压增高时,输出功率随之增大。12v时可以输出10w的有效功率,能满足正常附录A原理框图

2.2 设计流程图

三、焊接元件清单

四、绘制PCB板 4.1 步骤

1熟练运用Altium Designer进行元器件的封装并绘制原理图

2将原理图转换成PCB版图并布线 3转换成为PDF文件 4.2 注意事项

1绘制原理图时连线要注意出现红色交叉图形才算是连线成功 2每个元器件都必须命名,否则AD会显示出现错误 3绘制PCB版图时,要以简洁,紧凑的方式去排版元器件 4PCB板中电源线要加粗

五、元器件装焊 5.1 步骤

1检查元器件和PCB是否损坏,电烙铁是否工作 2在覆铜面进行焊接,焊锡和电烙铁配合焊接 3检查焊接问题 5.2 焊接注意事项

根据印制板的图形标志选择不同器件进行焊接。

1图形中有的圆形标志代表电容,并且虚线区域代表电容的负极。瓷片电容没有正负极

2芯片区域应先焊上IC插座

3LED接在PCB板背面(即覆铜面,LED最后焊接

4焊接元件先小后大,分类分批焊接完成后,剪去过长引脚,检查所有焊点有无虚焊及漏焊。

5电位器和DC插座与音响后壳,要保持对齐再焊接 6最后焊接电源和左右声道喇叭的连接线

六、

测 试 结 果

测试结果如下: 1接入音频线与电源线,打开电源,D1持续点亮,音响无杂音 2输入音频信号,音响正常发声,音频信号无失真

3调整VR1,使输出的音频信号最大,音频信号无较大失真

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设计的电路基本完成题目要求,可以分析得到电路基本达到了题目的要求状态1 2 3分别是题目需要的灯亮、正常发声、最大发声的状态。

七、 注意事项 7.1注意事项

1 看完说明书后再进行产品焊接

2 焊接芯片时注意芯片方向焊接时间尽量短 3焊盘加热时间要短,防止损害焊盘 ⑪焊接二极管的时候注意正负极不要焊错 ⑫电路板焊接完毕后再依次连接喇叭、LED 4焊接完毕后,先通电调试,然后再进行外壳组装

5通电调试时,功放芯片最怕大(瞬间电流直接冲击,因此开音箱时最好

把音量开到最小然后再开机 7.2常见故障排除

1当音箱不出声时,首先应检查电源、连接线是否接好。 2当电源指示灯不亮时检查一下LED的正负极是否焊接正确。 3当音箱有杂音时,可考虑更换音源或附近是否有强磁场。

八、问题与讨论

九、小结与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电子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一开始总是焊的很丑,焊点不光亮也不圆,通过一次次在洞洞板上的练习,终于可以达到老师的要求。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二极管、电容,集成运放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焊接电路板的技术;了解了如何正确焊接方法;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TEA2025B的工作原理。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了解到一些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异。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其还可以培养和熟练使用资料,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把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参考文献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华成英,童诗白编 [2]《电路》第五版,邱关源著

附录 A 文件: 6313( 音箱原理图 .pdf 9 附录 B 文件: 6313(PCB 图 .pdf 10

第二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校介绍

中文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外文名:

Technology of China 简称: 中科大(USTC) 校训: 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创办时间: 1958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工科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学校属性: 211工程,985工程 现任校长: 侯建国

知名校友: 赵忠贤,饶子和,马东敏

所属地区:

中国安徽

数学系、物理学院、化学

主要院系: 与材料科学学院、管理学

院、软件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19个

硕士点: 133个 博士点: 98个 院士: 40人 博士后流动站:16个

实验室: 2个国家实验室 实验室: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展定位: 创“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声誉

中国科大是老一辈科学家和老一辈革命家共同创办的新型理工类高校,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唯一高等院校,是我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1]

中国科大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九校联盟(C9)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入选海外创新人才基地(共5个大学为清华 、北大、 中国科大、 上交、 华中科大) ,是美国承认的大陆4所高校之一(北大 清华 复旦 科大)。入选珠峰计划。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日前公布该报201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列全球第49位,中国大陆第二位,同中国内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有3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

科大概况

校园共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校区 ,校园总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拥有资产总值8.9亿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188.75万册,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并初步建成若干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

学校有12个学院、27个系,以及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在上海、苏州分别设有研究院。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个国家和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在校学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1900多人,硕士生62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1]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1162人,科研机构人员286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2],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342人,教授450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46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还聘请了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R.F.Curl、Eugene Garfield Charles等一批世界知名科学家为名誉教授、名誉博士和客座教授。[1]

发展历史

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得到迅速发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七五”、“八五”期间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很快发展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内外科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挑战,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行教学科研改革和结构性调整,进行第三次创业。学校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长期以来,学校大力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坚持“我创新,故我在”和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校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竞争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1]

发展目标

全校上下正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力争在2018年建校60周年前后,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成为与中国科学院和其他专业研究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相结合,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一流人才,具有较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教育与科研基地,为实现“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1]选择中国科大的十大理由

一流名校

中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郭沫若。他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50多年来,在不事张扬中励精图治,敢为天下先,在全国首创少年班和第一个研究生院,率先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等。邓小平同志批示:“据我了解,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多,应予扶持”。中国科大是全国唯一得到“211工程”、“985工程”、“知识创新工程”三大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由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任务的大学只有三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全院办校

中国科大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集中全院力量支持办学,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在校任教。近年来,中国科大已与中科院所有的12个分院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共同组建了全国最大的“科教联盟”。目前有27个所长、院士兼任学校各学院院长和系主任,联合举办了九个科技英才班,在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共建实验室、科研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合作。学生都有机会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所进行实践或做毕业论文,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

名师执教

中国科大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凝聚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一流师资队伍,先后有9位“两弹一星”元勋和150多位院士在校任教。目前,有两院院士40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6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22人(截至2010年底),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0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3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8人,各类国家级创新团队17个。科研实力中国科大是唯一拥有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两个国家实验室的大学;拥有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 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40个国家级和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注】1997-2010年,全国高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统计

10项: 中国科大

4项: 国防科技大学

3项: 清华大学

2项: 西北大学

1项: 北大医科 复旦大学 哈 工 大 南方医大 第三军医 第四军医 东北师大 上海交大 武汉大学【注】世界十大科技展( 这是中国科技史上零的突破,是个里程碑式的重大科技进展!)

2008年中国科大(科大教授陈仙辉)和中科院物理所(科大校友,中科院物理所赵忠贤院士的工作)的成果同时入选Science(国际科学界最顶尖、最权威的学术刊物)评选的200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英才校友

中国科大1963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已有45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的比例高达1‰,为全国高校之冠。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中坚。1983年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18名博士中,有7人为中国科大培养;先后有30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居全国高校第二;据国务院学位办统计,科大博士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二。

学风纯正

中国科大学风在全国高校中有口皆碑,享有“学在科大”的美誉。在安徽合肥这个宁静美丽的城市里,科大不浮躁、不跟风,脚踏实地,奋发向上,始终保持着勤奋学习、理实交融的优良学风,就像一座熔炉,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锻造成就着她的学子。

个性培养

中国科大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注重宽口径培养,鼓励个性化发展。在学期间,学生有多次机会自主选择学科类以及专业,在高校中率先为学生建立了开放公用的大型教学实验中心,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进入中科院研究所的实验室,能直接体验从选题、立项到研究、结题全过程的科研实践。学生社团常年举办机器人足球赛、软件大赛、科学考察等各类活动,激发科研兴趣,锻炼动手能力。学生机器人代表队在全国大赛中一直名列前茅,并多次代表国家在国际上参赛获得佳绩。

学生为本

中国科大始终坚持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招生和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名列全国高校最前列,是近年来国内唯一没有大规模扩招的名校,一直将规模控制在年招收本科生1800名左右,确保学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民主气氛浓厚、师生关系融洽,一切教育教学制度都贯穿了“以学生为本”。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助学体系,覆盖了在校本科生的70%左右,“决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是中国科大对社会的郑重承诺。

出国深造

中国科大毕业生就业、深造的前景十分优异。本科生毕业时读研率达到70%以上,在国内高校中获得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资助出国留学的比例最高,近年来留学校友纷纷回国创业,报效祖国;就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国家急需的用人单位、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高技术企业工作,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附2010年数据:2010年,中国科大累计授予博士学位586人、硕士学位1941人、本科学位1929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2%,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为72%。)

便捷生活

中国科大坐落在全国首批三大“园林城市”和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经济正快速发展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物价适度;校园更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校园巴士舒适快捷,“一卡通”涵盖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简便先进;校园网络全面光缆化,覆盖率居全国高校前列;宿舍冬有暖气,夏有空调;体育场馆条件先进,文艺生活丰富多彩。

优越的毕业前景

近年来,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生有两大去向:攻读学位和直接就业。每年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70%左右,毕业当年获得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比例25%左右。直接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进入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以及国家大型企业、大型跨国公司、政府机关等,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科大毕业生基础宽厚扎实,计算机和外语水平高,消化吸收先进科技知识和开拓科技新领域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现代科技实验技能全面,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科大是国内就业形势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

精品办学

1990年以来,中国科大借国家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三大工程建设的契机,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精品大学、英才教育”之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得到国内外科学界、教育界人士的高度赞赏。

十余年来,中国科大没有盲目扩大招生规模,而是始终坚持自身的办学理念、目标和特色,坚持“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率先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开设研讨班课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等多项教育改革;集中优质资源,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公共实验平台,促进学科交叉,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08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信祝贺中国科大50周年校庆,赞扬中国科大“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努力推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改革创新,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为推动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科生教育

少年班

1978年3月,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大创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国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少年班的出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践。

少年班自创立以来,坚持从“破格选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出发,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倾力保证少年班教学和管理的开展。三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凝炼成了“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基础与创新并重”的办学理念和重基础、“轻”专业,注重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的宽口径个性化培养模式。秉承中国科大的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为培养未来10-20年后中国乃至世界上学术界、产业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在培养模式上,少年班以“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进行贯穿大学全程的、将课程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的自主化学习与研究的培养过程。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学生进校后先打基础,少年班学生进校后一至二年不分专业,首先集中强化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科学等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接近相关专业的要求。同时强调对现代科技前沿的了解和人文素质教育。一至二年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潜力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实行在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跨学科选修课程,提前选修课程,提前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等,也允许学生根据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习进程,实行弹性学习。

教学改革试点班

1985年,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两类学生由少年班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教学改革试点班选拔的两个主要途径:

1)通过高考直接报考,填报“理科试验班类”志愿;

2)通过新生入学考试选拔 科技英才班

科技英才班集中学校和研究院所的优质资源,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培养未来15-20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层次拔尖人才。至2010年4月,已联合举办九个科技英才班。分别是:

1: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合作单位: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材料科学科技英才班(合作单位: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3: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合作单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4: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合作单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5:王大珩光机电科技英才班(合作单位: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6:应用物理科技英才班(合作单位: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7:力学科技英才班(合作单位: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8: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合作单位:化学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9:赵九章现代地球和空间科学科技英才班(合作单位: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0:天文科技英才班(合作单位: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

11:计算机与信息科技英才班(计算技术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

自主招生

从2010年起,中国科大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作进行自主选拔工作

国防生

国防生在校期间享受每年10000元的国防奖学金,还可同时享受学校设立的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以及“科技强军”等专项奖学金。国防生完成规定的学业,达到我校本科毕业条件,到部队报到后办理参军手续,作为现役军官到部队各单位从事科研技术工作。取得攻读研究生资格的国防生,经审批后,可以继续深造。

定向生

中国科技大学是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招收、培养定向生的三所高校之一,计划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招收定向生10名,专业为力学类和电子信息科学类。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我校在当地普招录取分数线;入学时须签订有关定向培养合同。

保送生

研究生教育

博士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108个博士点(其中16个交叉学科博士点)

硕士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133个硕士点

专业学位

中国科技大学现拥有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分别是:

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翻译硕士(MTI)公共管理硕士(MPA),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科学学位)

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一览

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史,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全院办校,所系结合

历史背景

中国科大是新中国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面对当时国家急需大批科研人才的现状,中国科学院适时提出了“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全新办学模式。院,即代表中国科学院。校,即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时,学校的每个系都和一个或几个相关研究所对口合作,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兼任校系领导,亲自为学生授课,把最新的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介绍给学生,每年到校授课的中科院科研人员达300人次,并承担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讲义、指导学生论文等工作,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使人才培养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站在大师们肩膀上的后备人才大大提升了创新能力。

几十年过去了,中科院一直与时俱进地实施着“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又有了新的延伸——中科院从行政推动、机制调控、利益互惠等多层面深化合作的内涵。按照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等不同模式,中国科大与近百家研究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构建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并积极探索“所系结合”的新途径、新模式和新内涵,使得“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促进了教育与科研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科大与研究院所密切合作、相互支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和优良传统,探索出了一条科学与技术、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三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年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新型中空纤维陶瓷膜的制备科学研究与性能表征

张小珍

【摘要】: 陶瓷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相比,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机械强度高、孔径均匀分布窄、微观结构可控、使用寿命长等独特优点,可以满足特别苛刻的使用要求,在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环境工程、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日益受到重视。陶瓷膜技术的应用对节能减排和实现绿色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陶瓷膜及其分离技术在过去的二十年得到迅速的发展,但传统的陶瓷膜一般为平板或多通道管式膜,仍存在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主要有:(1)膜的装填密度低,单位体积有效过滤面积小,分离效率低;(2)制造周期长,工艺过程复杂,制造成本高;(3)膜品种和功能单一,商品化陶瓷膜主要为Al2O3膜,无法满足纷繁复杂的应用需求。近年来,新型中空纤维构型陶瓷膜(外径2mm)受到广泛关注,中空纤维陶瓷膜除具有传统的陶瓷膜本身优点以外,还具有装填密度大、单位体积膜有效分离面积大、节省原料、设备小型化、结构简单化等特点。溶液相转化法在中空纤维陶瓷膜制备中的应用,可实现通过一步成型制造具有非对称结构和自支撑成膜的复合陶瓷膜,有望大大提高膜分离性能、简化膜制备工艺和显著降低制造成本。因此,研究开发各种新型中空纤维陶瓷膜具有解决长期以来制约陶瓷膜技术发展的瓶颈的巨大潜力。但目前,中空纤维陶瓷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缺乏相转化法中空纤维陶瓷膜制备与应用相关基础研究。 为推动中空纤维陶瓷膜的产业化应用,本课题以Y2O3稳定ZrO2(YSZ)为膜材质,进行了相转化法中空纤维陶瓷膜制备技术研究,发展了相应的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表征技术(第二章);制备了具有梯度多孔结构的低成本堇青石中空纤维陶瓷微滤膜(第三章)和不同微观结构低成本、高渗透性的莫来石中空纤维陶瓷膜(第四章);将相转化法应用于微管陶瓷膜燃料电池(CMFC)的NiO/YSZ中空纤维阳极制备,发展了以氧化还原稳定的(La0.75Sr0.25)Cr0.5Mn0.5O3 (LSCM)和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的(Pr0.5Nd0.5)0.7Sr0.3MnO3-δ(PNSM)为阴极的微管CMFC,其中温性能可达到实用化水平(第五章)。本论文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归纳如下: 1.非对称YSZ中空纤维陶瓷膜制备研究 YSZ陶瓷具有机械强度高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等,是重要的陶瓷膜材料之一。但目前还未见商品化的全YSZ非对称(复合)陶瓷膜,其原因在于需采用粒径大于10μm的YSZ粉制备膜支撑体,烧结温度高(≥1600℃),将导致膜制造成本显著提高。因此一般采用YSZ微粉(1.5μm)在Al2O3支撑体上制备分离膜层的方法获得YSZ/Al2O3复合陶瓷膜,但两者热膨胀系数差别大,且Al2O3的耐腐蚀性能(尤其是耐碱腐蚀性能)相对较差,将影响陶瓷膜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本工作采用相转化法,通过干/湿法纺丝一步成型和一次高温烧成制备了非对称的YSZ中空纤维陶瓷膜。系统研究了铸膜浆料固含量、芯液和外凝固浴组成等对YSZ中空纤维陶瓷膜制备过程中相转化过程和相应的膜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相转化法中空纤维陶瓷膜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调控提供相关制备科学研究基础。研究表明,浆料YSZ含量、芯液和外凝固浴组成变化都可明显改变分相动力学条件,形成不同微观结构的中空纤维陶瓷膜。 铸膜浆料中YSZ含量增大,导致粘度提高,将抑制分相过程。以水为芯液和外凝固浴,当浆料YSZ含量为50%时,中空纤维膜呈现典型的三明治结构,即中间为海绵状多孔层,而内外两侧为小指孔结构层;固含量为60%-65%时,形成具有外部海绵状层和内部大指孔结构的陶瓷膜。固含量的增大也明显提高了烧结后陶瓷膜海绵状层的致密度,使膜抗弯强度增大而纯水通量降低。 芯液与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值差越大,芯液的胶凝能力越强,湿膜越容易通过瞬时分相形成指孔结构和致密的内皮层。芯液中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后,其胶凝能力明显下降,湿膜内部分相过程受到抑制,倾向于形成多孔结构的内表面,且从外部产生的指孔将更易向内部扩展;芯液中NMP含量越高,膜孔隙率和外皮层平均孔径越大,膜的纯水渗透通量越高,尤其是NMP含量达到90vol%以上时,可形成高度非对称结构的YSZ中空纤维膜,大的指孔可贯穿至内表面开口,内表面呈高度多孔结构,从而显著降低了膜的渗透阻力。采用纯NMP为芯液制备的YSZ中空纤维膜,经1320℃保温5h烧结后,其外表分离层平均孔径为0.58μm,纯水通量高达16.34 m3/(m2-h-bar),为以纯水作芯液时的3.91倍。芯液中NMP含量增大时,YSZ中空纤维膜孔隙率的增大和大指孔的形成也相应明显降低了其抗弯强度。 以弱胶凝剂一乙醇代替强胶凝剂一水作为外凝固浴,并以水为芯液,可成功制备高渗透性多孔YSZ中空纤维陶瓷膜。制备的YSZ膜呈现特殊的高度非对称结构,主要由外部薄的海绵状多孔分离层和大的指孔结构形成的支撑层构成,且其内表面比外表面更为多孔和具有更大的平均孔径。中空纤维陶瓷膜的微观结构对其渗透阻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水相比,以乙醇为外凝固浴时制备的YSZ中空纤维膜,其纯水渗透通量显著提高,表现出更低的流体渗透阻力;在1350-1400℃保温4h烧烧结后,其外表分离层平均孔径为0.18-0.25μm,表现高的纯水渗透通量和抗弯强度,分别为2.27-4.30m3/(m-h-bar)和154.5-216.4 MPa,远高于管式陶瓷膜。 本工作以90%-100%NMP溶液为芯液或以乙醇为外凝固浴制备的具有外分离层结构和高度非对称的YSZ中空纤维陶瓷膜特别适用于微滤分离过程及用作超滤或纳滤膜支撑体等。 2.低成本堇青石中空纤维陶瓷微滤膜的制备研究 堇青石陶瓷的低膨胀和优异抗热震性能使其可用于抗热冲击场合应用。堇青石原料主要以廉价而丰富的粘土等矿物原料合成,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而价格低廉。本实验室曾以堇青石为原料,成功开发出性能良好的多通道管式堇青石陶瓷膜微滤膜。由于堇青石原料价格和膜烧结温度都低于Al2O3和YSZ陶瓷膜,使得同类膜的整体制造成本显著降低,但其仍由传统工艺制备,过程复杂,周期长,需经多次高温烧成。 为进一步降低堇青石膜制造成本和提高其渗透性能,本工作以工业级堇青石微粉为原料,通过溶液相转化法制备了非对称梯度多孔堇青石中空纤维陶瓷膜。研究表明,堇青石粉体粒径分布对相转化成膜过程动力学及膜微观结构有重要影响,粒径增大将阻碍指孔结构的形成。以d50为7.8μm的堇青石粉体为原料时,分相过程未发生明显的粘性指进现象,制备的堇青石中空纤维膜主要由内部不规则大孔层结构和外部海绵状细孔层结构构成。本工作重点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堇青石中空纤维陶瓷膜微观结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纯净水和氮气渗透性、弯曲强度及热膨胀性能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烧结温度是制备高性能陶瓷膜的重要条件。在1360℃保温2h烧结制备的堇青石中空纤维微滤膜,其分离层最可几孔径约0.38μm,表现出高的纯水和氮气渗透性能,分别达到6.14m3·m-2·h-1·bar-1和782.4 m3·m-2·h-1·bar-1(透膜压差为1bar),远大于孔径相近的管式陶瓷微滤膜;弯曲强度和线性热膨胀系数分别为76.5MPa和2.39×10-6℃-1。本工作表明,通过溶液相转化法,可采用平均粒径大的工业级堇青石粉体为原料通过一步成型制备非对称的多孔堇青石中空纤维陶瓷微滤膜,从而显著降低陶瓷膜的制造成本,制备的堇青石中空纤维膜完全可用于高温废气处理和水处理。 3.高渗透性低成本莫来石中空纤维陶瓷膜的制备研究 莫来石陶瓷具有高温抗蠕变、高温强度和断裂韧性高、低热膨胀系数和耐腐蚀等性能,常用于高温抗热震多孔陶瓷(陶瓷膜)的制备。莫来石原料一般采用高温(≥1900℃)电熔法或软化学法合成,产量低和成本高。因此,采用先合成莫来石粉体,再进行陶瓷膜制备的工艺路线将不利于降低膜的制造成本。近年来,以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的低成本新型陶瓷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采用粘土等矿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原位反应烧结制备多孔莫来石陶瓷,不但可降低制造成本,还可形成针状晶体,有利于提高莫来石陶瓷的机械强度和抗热震性能。 本工作基于工业领域对低成本、高性能和功能多样化陶瓷膜的应用需求,以廉价的天然矿物高岭土和Al(OH)3为主要原料,AlF3和V2O5为添加剂,通过相转化法和原位固相反应烧结相结合制备不同微观结构的高渗透性非对称莫来石中空纤维陶瓷膜,并探讨了特殊的针状莫来石结构的形成机理与过程。研究表明,在坩埚密闭条件下于1400℃保温2.5h烧结,可获得接近纯的莫来石相,莫来石中空纤维膜为两层非对称结构,外层为薄的柱状莫来石多孔层,而厚的内层则由均匀分布的针状莫来石晶体交错织构而成,呈现高度多孔性结构,针状莫来石晶体长径比可达到25以上;未密闭烧结时,除形成莫来石主晶相外,还存少量的刚玉相,形成的莫来石晶体为不规则形状,未有针状莫来石晶体形成,制备的莫来石中空纤维膜为梯度多孔结构。EDS组成分析表明制备的针状莫来石表现出明显的化学组成非均匀分布现象,针状莫来石边缘部分富Al(Al/Si=3.47),中心部分富硅(Al/Si=2.38),对应的Al2O3含量范围为66wt%-74wt%。 交错连结的高长径比针状莫来石晶体的形成,可显著提高陶瓷膜孔隙率和渗透性。1400℃保温2.5h烧结时,密闭和末密闭条件于制备的针状莫来石中空纤维陶瓷膜的孔隙率分别可达到68.4%和53.6%,氮气渗透通量分别可达到1.82×104m3·m-2·h-1和1.75×103m3·m-2·h-1(操作压力为1.0bar),远高于常用的管式陶瓷膜。研究表明,密闭条件下制备的莫来石中空纤维膜非常适用于高温烟尘废气的处理和用作膜接触反应器等,而未密闭条件下制备的莫来石膜可用于大规模的水处理应用和用作复合陶瓷膜支撑体等。 4.中温中空纤维CMFC的制备研究 中空纤维(微管)CMFC同时具有管式和板式电池的优点,强度高,启动和稳定时间快,单位体积有效电极面积大,体积电流密度高,热稳定性好,易于实现高温密封和连接等,代表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为实现阳极支撑的微管陶瓷膜燃料电池(CMFC)的产业化应用,开发高性能微管阳极制造技术和探寻化学稳定性好及中温下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的阴极材料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文献报道的微管阳极通常采用传统的塑性坯料挤压成型工艺制备,所获得的阳极管一般为对称结构,管壁厚,阳极阻力大。 本工作将相转化法应用于NiO/YSZ中空纤维阳极的制备,并在采用真空辅助的浸渍涂覆技术制备致密的YSZ电解质薄膜(10μm)的基础上,分别发展了基于氧化还原稳定的LSCM和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的PNSM为阴极的微管CMFC,其中前者单电池在850℃、800℃和750℃时的最高功率密度分别可达到513 mW/cm

2、408 mW/cm2和278 mW/cm2,后者单电池在800℃、700℃和600℃时的最高功率密度分别为459 mW/cm

2、325 mW/cm2和172 mW/cm2。考虑到本工作制备的微管电池外径≤1.30 mm,成堆后电池将具有极高的电极面积/体积比值和高的功率输出,因此,以LSCM和PNSM基阴极制备的微管CMFC中温性能已接近实用化水平,可用于高功率输出的小型电池堆制造,用作小型可移动电源,如汽车辅助电源、无线通讯设备电源等。 【关键词】:陶瓷膜 中空纤维 燃料电池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堇青石 莫来石 微观结构 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Q174 【DOI】:CNKI:CDMD:1.2010.133440 【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要5-9 ABSTRACT9-19 第一章 中空纤维陶瓷膜及其研究进展19-55 1.1 引言19-22 1.2 中空纤维陶瓷膜概述22-34 1.2.1 中空纤维陶瓷膜的结构特点与性能22 1.2.2 中空纤维陶瓷膜制备方法与相转化法成膜机理22-34 1.2.2.1 中空纤维陶瓷膜的制备方法22-26 1.2.2.2 相转化法成膜机理26-31 1.2.2.3 相转化法中空纤维膜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31-34 1.3 中空纤维陶瓷膜的表征方法34-39 1.3.1 微观结构与微区组成表征34-35 1.3.2 孔结构表征35-37 1.3.3 材料性质表征37-38 1.3.4 渗透分离性能表征38-39 1.4 相转化法中空纤维陶瓷膜的研究进展39-43 1.4.1 透氧膜39-41 1.4.2 多孔分离膜41-42 1.4.3 微管陶瓷膜燃料电池42-43 1.4.4 透氢膜43 1.5 本论文的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43-45 参考文献45-55 第二章 YSZ中空纤维陶瓷膜的制备研究与性能表征55-93 2.1 引言55-57 2.2 YSZ含量对相转化过程和中空纤维膜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57-69 2.2.1 实验部分57-61 2.2.1.1 实验原材料57-58 2.2.1.2 YSZ中空纤维膜的制备过程58-59 2.2.1.3 性能表征59-61 2.2.2 结果与讨论61-6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2.1 YSZ含量对铸膜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61-62 2.2.2.2 前驱体的热分析62-63 2.2.2.3 微观结构分析63-67 2.2.2.4 纯水通量和抗弯强度67-69 2.3 芯液组成对分相过程和YSZ中空纤维膜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69-78 2.3.1 实验部分69-70 2.3.2 结构与讨论70-78 2.3.2.1 微观结构分析70-76 2.3.2.2 开孔隙率和平均孔径76 2.3.2.3 纯水通量和抗弯强度76-78 2.4 以乙醇为外凝固浴的YSZ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表征78-87 2.4.1 实验部分78-79 2.4.2 结果与讨论79-87 2.4.2.1 微观结构分析79-83 2.4.2.2 孔隙率和平均孔径83-85 2.4.2.3 渗透通量和抗弯强度85-87 2.5 本章小结87-88 参考文献88-93 第三章 低成本堇青石中空纤维陶瓷微滤膜的制备与表征93-113 3.1 引言93-94 3.2 实验部分94-96 3.2.1 实验原料94-95 3.2.2 堇青石中空纤维膜制备与性能表征95-96 3.3 结果与讨论96-108 3.3.1 前驱体热分析96 3.3.2 微观结构分析和孔径分布测定96-103 3.3.3 渗透性能和抗弯强度表征103-107 3.3.4 热膨胀性能表征107-108 3.4 本章小结108 参考文献108-113 第四章 原位反应烧结法制备高渗透性莫来石中空纤维膜的研究113-137 4.1 引言113-115 4.2 莫来石材料概述115-116 4.3 实验部分116-118 4.3.1 实验原料116 4.3.2 莫来石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表征116-118 4.4 结果与讨论118-131 4.4.1 热分析和XRD物相分析118-1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2 SEM微观结构分析119-124 4.4.3 EDS组成分析124-127 4.4.4 针状莫来石形成机理与反应过程127-130 4.4.5 孔隙率和孔径分布130-131 4.5 氮气渗透通量和抗弯强度131-132 4.6 本章小结132-134 参考文献134-137 第五章 中空纤维陶瓷膜燃料电池的制备研究137-163 5.1 研究背景137-138 5.2 氧化还原稳定的LSCM为阴极的中空纤维陶瓷膜燃料电池的研究138-151 5.2.1 引言138-139 5.2.2 实验部分139-142 5.2.2.1 NiO-YSZ中空纤维阳极和YSZ电解质膜的制备139-140 5.2.2.2 LSCM-SDC-YSZ复合阴极的制备140 5.2.2.3 性能表征140-142 5.2.3 结果与讨论142-150 5.2.3.1 NiO-YSZ中空纤维阳极表征142-145 5.2.3.2 YSZ电解质膜气密性表征145-146 5.2.3.3 XRD分析146-147 5.2.3.4 电池电化学性能表征147-150 5.2.4 结论150-151 5.3 以PNSM为阴极的中空纤维陶瓷膜燃料电池的研究151-157 5.3.1 前言151 5.3.2 实验部分151-152 5.3.2.1 NiO-YSZ中空纤维阳极和YSZ电解质膜的制备151-152 5.3.2.2 PNSM-YSZ复合阴极的制备152 5.3.3 结果与讨论152-156 5.3.4 结论156-157 5.4 本章小结157-158 参考文献158-163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163-165 6.1 本论文工作特色与主要创新163-164 6.2 不足之处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164-165 致谢165-167 在读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学术论文167-168

第四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年上半年行政工作要点

2008年2月23日,学校召开了春季校务工作会议,全面客观地总结了2007年学校工作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当前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着重对2008年上半年的学校党政主要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基本思路。

根据校务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明确了2008年上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认真学习、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五十周年校庆为契机,抓住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985工程”和“211工程”等重大机遇,坚持“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继续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十一五”期间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和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动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促进学校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

一、抓住机遇,大力推进“985工程”、“211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加快推动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

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分析学校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刻把握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规律,以五十周年校庆为契机,紧紧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全面推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

今年是“985工程”二期建设的最后一年,要认真总结“985工程”二期建设经验,凝练建设成果,迎接“985工程”二期验收工作,同时做好“985工程”三期立项申报的准备工作。今年也是“211工程”三期建设的启动之年,要认真总结“211工程”建设成效和经验,同时要按照国家的部署,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的重点领域,凝聚力量,积极组织项目参与竞争申报,全面扎实做好“211工程”三期立项工作。全面参与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建设工作。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继续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学校教学资源,着力提高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基础课课程讲座教授制度,继续引导一批高水平教师为本科生授课,尤其是讲授基础课,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监管,推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确保教师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顺应学科发展趋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个性化学习,做好科学前沿引导,将知识传授型转变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型。继续推动教育国际化,积极做好本科生赴境外访学、竞赛和夏令营等国际交流活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三、深化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认真结合教育部关于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有关精神,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突破口,积极加强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与联动,全面稳妥地做好我校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改革工作。积极推进研究生导师选聘机制、研究生招生机制等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继续加强各类研究生公共支撑体系建设,全面优化研究生培养环境。

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协同管理研究生的体制模式,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学院、系、导师参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大力开展与境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同时,聘请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开设基础课、专业课和系列讲座,培养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四、充分发挥我校优势与特色,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我校自主创新能力。

以科研基地建设为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规划,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争取在能源、地球环境、公共安全、高能量密度物理、材料与化工、信息与电子等领域基地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做好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验收工作;推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三期建设。

以学科交叉为核心,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组织创新团队,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提升我校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加强重大项目的过程管理,促进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

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的合作,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机制,推进我校自主创新成果的转移与转化,提升我校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进一步规范科技产业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

继续推进国际学术合作交流,以与国际一流团队、实验室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为目标,深入开展科技国际合作交流。

五、以人为本,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促进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重点加强教学科研、支撑和管理三支队伍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完成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高级职员岗位聘用工作,继续做好新进人员公开招聘,认真开展教职工在职培训,提高教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支持和促进教职工自我发展。

进一步加强人事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引进、成长、自我价值实现的良好环境;加强岗位管理,按岗聘用,完善合同管理,理顺各类人员的关系,深化全员聘用制度;完善编外人员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编外人员的用工工作。

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继续关心和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共享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六、加强学生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要根据新形势下学生的新特点,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学生管理制度,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配套实施“爱心工程”与“争夺工程”,继续推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特殊群体思想、学业、心理、生活、安全、身体等6个“预警与援助体系”。完善各项奖助学体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关注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专项奖助学金爱心社团建设、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七、积极推进五十周年校庆各项工作。

今年是五十周年校庆年,以元旦启动仪式为标志已拉开了全年各项校庆活动的帷幕。五十周年校庆旨在“以庆促建,庆建结合”,在回顾学校五十年来辉煌而又曲折的历史基础上,重在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规划未来的发展目标。

今年在学校层面上重点组织开展好五十周年校庆庆典大会、北京纪念活动、少年班三十周年庆典、校庆宣传、校园环境整治与改造、校史编纂与校史馆建设等工作。各院系要做好本院系的纪念庆祝活动,要认真组织好本院系承办的各种学术年会;各单位要结合校庆工作,高度重视信息化和办公现代化建设,加快“一卡通”系统更新改造,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校园网各网站主管单位和部门及时更新所负责的中英文网站内容,准确反映学校最新的情况动态,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以五十周年校庆为契机,广泛联络和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全体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各项活动,研讨、修订我校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并真诚感谢在各个不同时期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教职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

校庆各项工作的组织开展要本着提前筹划、细节到位、协同合作的基本原则稳步推进。

八、加快“十一五”期间园区建设,完善优化应急保障机制,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按照我校“十一五”期间园区建设规划,加快园区整治和改造,大力改善校园环境,做好绿化、美化校园工作,加快东区北校门建设、校史馆和水上报告厅改造、校园周边灯饰等工程建设,加强对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加快“科大花园”建设进度,保证教职工按期入住。

建立学校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对水电气暖的管理,提倡节约文明,构建节约型校园。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深入研究、认真准备,面对社会物价上涨的形势,努力做好应对措施。

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政治稳定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机构,密切关注可能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种因素,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对学生宿舍、重点实验室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安全防护措施,对公共通道等部位进行重点防控,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秩序。

九、完善财务制度建设,加强监察审计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能。

继续加强和完善学校各项财务制度建设,加强学校财务预算和各项收入、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落实支出责任,在确保财务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监察审计部门要配合纪委加强对重点部门、岗位的监督,做好各部门的财务审计工作,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治理打击商业贿赂。

加强机关与院系的沟通与协调,提高管理工作效能。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理顺机关各部门的职能关系,落实岗位责任制,健全效能考评机制。

第五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肖像绘制机器人技术研究)

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了一款肖像绘制机器人。其目标是研制出一台能够自动绘制人脸肖像画的机器人,用于科技馆的展览,起到娱乐、教育和科普的作用。

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硬件系统的选型与设计——包括根据功能需求选择机械臂,机械臂与画笔连接部分的结构设计,整体系统布局设计,图像采集系统的选型。图像采集与提取算法研究——研究如何使用选定的图像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观众人脸图像,保存以及从中提取数据。人脸轮廓提取算法研究——主要包括 YCBCR 色彩空间图像的分解,迭代阈值法求最佳分割阈值,外轮廓分割算法,轮廓提取算法,人脸特征提取算法,领子轮廓提取算法,去除头发算法,眼睛和眉毛定位及优化提取算法研究,另外还要研究大量图像的算法通用性和稳定性,目的是提高针对不同观众的脸型特点算法成功率的提升,和系统稳定性的测试工作。机械臂绘画控制系统方法研究——包括人脸轮廓像素的矢量化处理,绘画动作规划算法,机械臂的控制方法研究。

[1]孟盼盼.肖像绘制机器人技术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1-49

上一篇:中国建设银行笔试题下一篇:中国皇室资产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