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精

2024-05-2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精(共10篇)

篇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学校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两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合并组建,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本科教学评估为优秀、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

一、历史沿革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的前身是1986年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机械工业管理专科学校合并成立的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隶属机械工业部,1990年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第四机械工业部1915所举办的北京大学第二分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隶属电子工业部,1997年与电子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成人电子工业学院合并,2000年划转北京市管理。

新世纪初,北京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北京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首都机电行业和信息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决定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于2003年8月21日启动组建工作;教育部于2004年5月18日批准筹建,于2008年3月26日批准正式设立。

二、学校现状

1.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清河小营校区、健翔桥校区、清河校区、金台路校区、酒仙桥校区等5个校区,占地499.7亩(市政府已批准学校新征土地1,226.7亩,规划建设新校区),校舍建筑面积32.6万平方米(新校区规划建筑面积42.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8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87亿元。纸质图书90.75万册,电子图书10882GB;建成“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现有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9个,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学校获批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

2.队伍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395人、其中专任教师769人、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15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306人,具有博士学位181人。学校现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2人、教学名师6人、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师德先进个人4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属高校创新团队22个、拔尖创新人才12人、人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高层次人才2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25人。

3.人才培养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48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28人、本科生10655人;成教学生3708人。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等9个学院和体育部,以及研究生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机构。学校现有31个本科专业,覆盖工、管、理、经、文等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在北京第一批招生专业10个。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1年,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覆盖二级学科7个)、其他二级学科硕士点12个,共计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覆盖工、管、理、经、法等5个学科门类。现有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种类,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个。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更新理念,创新思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和教学研究,取得了标志性成果。近三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17本、市级精品教材16本、市级精品课程9门。学生在全国及北京市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达935人次。2010年6月,学校以本科生为主组成的代表队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型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中战胜以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混合编组的上届冠军荷兰爱因霍夫理工大学队取得冠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应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4.科学研究

学校在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学校立足优势,紧贴需求,把握趋势,以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为重点,科技工作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取得了以连续3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为标志的重大突破,科研经费持续增长,三年达2.09亿元,获得部市级、行业及以上科技奖励18项,学校的科技竞争力明显增强。学校教师坚持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理念写进了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北京市国防军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单位认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技园成功认定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学校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6家股权激励试点单位之一。计算机数据恢复技术是学校科技工作的优势领域,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国内率先提出并践行科技赈灾理念的张京生老师当选2008年“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5.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涌现出一批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2007年、2008年、2009年学校连续三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6.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与日本、爱尔兰、英国、德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近2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科研、互访讲学、干部考察培训、英语教师和双语教师学习进修、互派本科生,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等交流活动。

专业设置

理科:英语、传播学、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统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电子商务、行政管理

文科:经济学、英语、传播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 序号学科名称重点类别 1 机械电子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 2 机械工程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 3 管理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 4 应用数学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 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 6 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 7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 8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 9 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 10 企业管理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

招生章程

第一条 为保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以下简称本科生)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英文全称: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英文缩写BISTU。学校代码:11232,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邮政编码:100192,健翔桥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35号,清河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四拨子。

第三条 学校为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学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的基础上设立的多科性本科学校。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本科生;面向西部部分省(自治区)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学生预科合格结业后,转为本科生;面向内地新疆班招收本科生。

第四条 学校设立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本科生招生工作。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办公室,负责学校本科生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学校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执行国家规定的对考生相关照顾政策。

第六条 学校所有招生专业对学生身体要求均按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凡符合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规定的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我校。

第八条 学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总数、分专业招生人数以当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关招生信息为准,并可登录学校网站查询。

第九条 学校招生类别为理工类和文史类。在理工类中除明确的招生专业外,还将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计划中招收部分数理实验班学生作为教学改革试点。数理实验班学生在经过数理强化训练合格后,根据本人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可任选学校设置的理工类专业学习。

第十条 学校调档比例根据各地生源情况不超过110%。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当地招生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执行。

第十一条 学校录取规则(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除外)为:按考生报考我校志愿先后顺序录取,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并按高考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在高考总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外语、数学、语文分数高的考生。数理实验班考生除按上述规则录取外,北京考生投档成绩原则上不低于提档线上10分。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和内地新疆班学生的录取规则,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学校在江苏省的录取规则为:按先分数(即投档分)后等级的录取办法录取。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B+B及以上,必测科目等级要求为4C及以上。若投档分相同,则按语文、数学2门科目的原始分与附加分之和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仍相同,则按选测科目等级高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还相同,则按4门必测科目等级高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专业志愿清”录取规则。

第十三条 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学校只限英语语种的学生报考,报考其他专业的学生,学校不限报考语种。学校外语公共课教学目前只开设英语课程,其他语种的考生入校后外语公共课只能选择英语,部分专业课采用英语原版教材授课。

第十四条 学校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第十五条 学校执行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物价局批准的学费标准。学费标准为:英语专业5000元/人年;其它专业为4200~4600元/人年。

第十六条 学校设立多项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通过帮助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等措施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十七条 学生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后,符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籍管理规定》,达到毕业条件的,学校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符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位管理规定》,达到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学校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第十八条 学校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2426126;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2号办公楼316室

邮政编码:100192

招办E-mail:zhaosheng@bistu.edu.cn

学校网址:

学校招生网址:http://zjb.bistu.edu.cn/zhaosheng

第十九条 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二十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执行。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冲突,以本章程为准,并即时废止以往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在招生咨询中,本校咨询人员的意见、建议仅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不属学校录取承诺。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82426126

学校网址:

学校招生网址:http://zjb.bistu.edu.cn/zhaosheng

招办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招生办 邮政编码:100192

招办E-mail:zhaosheng@bistu.edu.cn

篇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精

经计算机学院学生软工支部研究,支部拟于近期将我院 刘寅 同学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现将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姓名:刘寅 性别:男 班级:B软工0701班 申请入党时间:XXXX.XX 专业排名: XX 担任职务: XX 挂科门数: X 培养人:XX XX 交思想汇报数:X份 参加支部活动:全部参加 获奖情况:

XXXX

推荐发展理由:

XX同学在大一的时候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他政治觉悟性较高,在思想上、行为上都与组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由于表现优秀,随后他被确立为积极分子。此后他积极地参加支部活动,并时常找党员同学谈心,写思想汇报,了解自己思想上,行为上的不足之处,并认真的对待大家提出的问题。刘寅同学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关心同学,尊敬师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不骄不躁,不轻易表露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热情,诚恳,和接触的人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刘寅同学入党动机纯正,基本符合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在同学中能起到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

缺点和不足:参加的活动太少,工作经验不足,在处事方面有些不太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在公示期间,欢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信函、电话或直接到党支部或上级党总支、党委部门反映公示对象思想品质、现实表示、廉洁自律、培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公示时间为7天。

联系方式: 计算机学院党总支

联系人:单晴雯(老师)电话:64884713 e-mail:shan_qw@126.com 学生软工支部

联系人:刘寅 电话:*** e-mail:liuyin861107@163.com

篇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精

一、近五年研究生培养指标总体情况

如果把大学比喻成一座“工厂”,它所培养的学生就是其最重要、最直观的产出物。而作为“高精尖产品”的研究生,很大程度反映和体现了大学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总体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近五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所有数据截止至2013年3月)。

1. 研究生招生及在校生情况。

2. 学科建设及导师队伍建设情况。

二、近五年研究生培养指标成效分析

1. 近五年研究生培养指标成效显著。

从上述图表中不难看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近五年研究生培养各项指标从数字上有明显的稳步提升,研究生在校生数,提高了73.8%。学科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十一五”末期,一级学科从3个增长到14个,二级学科从19个增长到43个,硕士点较“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硕士生导师和兼职博士生导师数稳步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学校的快速发展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新大学的建设目标,为学科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五年来,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积极完成“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学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显著扩大,培养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2. 近五年研究生培养工作经验及存在的不足。

(1)明确发展方向,体现特色优势。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发展,结合学校“十一五”规划中学科建设工作,2009年6月召开了新大学成立以来首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通过学科建设工作大会,进一步树立了学科兴校理念,提高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全员参与意识;明确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思路。按照学校“十二五”学科发展目标,根据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集成资源,凝聚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优势学科,初步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工、管、理、经、法多学科分布,工、管学科优势突出、特色较为鲜明的合理学科布局,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学科基础。

(2)加强制度建设,把握发展步伐。2011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召开了第一次研究生工作大会,大会讨论通过并出台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程》(校研发[2013]1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办法》(校研发[2013]2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关于加强我校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校研发[2013]3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关于规范教学管理、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校研发[2013]4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关于改进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意见》(校研发[2013]5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意见》(校研发[2013]6号)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招生就业、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更加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3)教学科研并举,产学研用结合。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稳步提升,研究生在其中承担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学校以提升导师科研能力为核心,搭建学科科研平台,广泛开展校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导师的科研水平,实现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育人。在教学研究实践中,研究生既是导师的得力助手,又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使自身的知识建构更加立体化、多样化。鼓励导师、研究生或师生共同发表能够支撑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提交创新成果、竞赛作品、申请专利或登记著作权、知识产权等。同时,学校注重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沟通和联系,合作申报、研究重大课题,共同研发技术产品,最终取得突破性成果。

(4)输送专业人才,服务首都建设。学校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工作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形成了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稳步攀升,数千名学子活跃在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各个领域的大型企事业单位。2007—2009年间学校先后获得的四个科技大奖全都是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研究项目,根据研究成果开发出的产品既有高端的精密测量仪器,也有能检测老百姓居家、饮食方面几千种有害物质的新型设备,还有涉及国防建设的军工产品。力争使成果不仅有理论创新,还能够实现产业化,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近五年间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有影响力的学科、学科带头人,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评估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导师科研项目,尤其是高级别重大项目相对较少;高水平、高他引次数的论文少;研究生培养国际合作处于初级阶段。学术研究基础条件、空间还需进一步改进。

三、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实现大学转型

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克服当前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的一些困难与不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对高等教育工作的整体部署,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立足点,培育特色,凝聚方向,自主创新,进一步推进将研究生培养工作从量的提升实现质的飞跃,推动实现大学转型,主要应当从以下方面努力:

1. 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

突出优势,加强引领和促进学校转型学科的建设。对于优势特色突出的一级学科,按照博士授权一级学科要求及学科评估标准在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加强建设。按照学校“十二五”学科发展目标,根据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集成资源,凝聚特色,建设冲击授予博士学位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形成学科布局完整,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科的实力达到北京同类高校一流水平,在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要有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北京市和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进一步加快扩大学校专业硕士授权门类和授权领域的建设。

2. 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优秀的导师是把研究生领入启迪心智、活跃思维、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关键者,是学生做人做事的楷模,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导师队伍是我校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要全面树立导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不断优化调整队伍结构;培养知名导师,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重视对后备导师队伍的培养工作,注重学术团队的培育,打造学习型的导师队伍。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育人模式和导学关系,针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现状和研究生群体的新特点,积极探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导师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更好地引导和教育研究生。要完善导师遴选制度,优化导师队伍结构。要完善导师激励制度,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为优秀导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遴选一批品德高尚、学术造诣较深、成果突出、育人质量高并有一定影响的优秀导师并加以表彰,在导师队伍中起到正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对社会实践性比较强或本校相对薄弱的学科,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可遴选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的专业硕士学位校外导师,转为可以独立指导研究生的外聘导师。

3. 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根据学科专业扩增和大幅度调整的客观要求及我校具体实际,在对现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硕士领域进行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和优化的基础上,对学制、学分结构和课程体系设置等继续进行改革。规范研究生教学秩序,完善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等环节的指导督查;遵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推进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评价与考核;规范教学管理,逐步实现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突出体现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分层次构建课程平台,优化课程设置;积极推进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工作,加强研究生教改研究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内外研究生课程实验/实践基地建设;推进学校、北京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及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拓展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以我校获批的北京市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为依托,加大建设力度,巩固现有基地,并积极推动和开拓新的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二五”规划》指出,“学校将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实现大学转型,建设教学科研型大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非一个《“十二五”规划》就能实现,也许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我们在大力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同时,还应该全面分析我校学科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及其严峻挑战,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实现大学转型。

摘要:本报告在全面总结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成立以来五年间研究生培养工作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的情况。五年来,学校贯彻落实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积极完成“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学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显著扩大,培养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当前研究生培养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实现大学转型,应当进一步强学科建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不懈努力。

篇4:空间信息产业助推科技北京建设

2008奥运会成功召开后,北京秉承奥运理念,提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总要求。其中,科技北京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把科技渗透到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全面提升首都生产、生活,城市运行管理等各方面的科技含量,率先将北京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

空间信息产业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本文着重讲述北京市科委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和“863”计划联合支持的重大科技成果“北京一号”小卫星,及以“北京一号”,小卫星对地观测信息为主的空间信息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北京一号”、卫星以其166公斤的重量装载了两台遥感仪器,从2005年10月发射升空开始,一直不间断地对北京市和全国进行着观测和监测。这是我国第一颗以我国首都命名的高性能对地观测卫星,也是第一个以北京市属企业自主运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4年多以来,以这颗卫星的数据为基础,已对北京市土地、农业、林业、地表水资源,城市发展和违规用地,城市环境以及灾害等进行着周期性的监测和分析,卫星遥感结果已成功进入了市相关委、办、局的业务系统,成为推进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高新技术生力军。

这颗卫星也在我国许多重要领域的应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参与了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监测,而且是北京市科技奥运计划的成员之一,在监测奥运建设进程,特别是在奥运临近时监测青岛海域浒苔,保障奥帆赛顺利进行发挥了作用,卫星为我国第二次土地资源大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基于“北京一号”的卫星数据,开展了对我国西部沙漠化的监测。“北京一号”小卫星既具有一定的高分辨率数据特点,同时它那600公里宽度的对地面扫描是许多国外大卫星都力所不能及的,它可以一年两次获得全国完全无云的照片,对北京市而言甚至可形成每一季度的无云覆盖,对研究监测北京市的资源环境十分有利。

围绕“北京一号”小卫星,在北京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卫星的自主测控、卫星空间信息接收、处理、卫星数据和信息产品生产,以及在农、林、水、城市、环境、灾害等重要资源环境领域应用的空间信息生产服务的新型产业模式和产业链,在北京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卫星数据也已成功服务于以欧盟为主的34个国家,对改变我国以往对国外卫星数据的依赖局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北京:全国第一个拥有对地观测卫星拍摄优先权的地方政府

“北京一号”小卫星,是北京市科委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和“863”计划联合支持的重大科技成果,采用国际合作,自主研制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研制。2005年10月,“北京一号”小卫星发射成功,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在北京市建成了国内首个“天地一体化”的卫星运行服务体系,探索出我国遥感信息服务的新模式,使北京市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对地观测卫星拍摄优先权的地方政府,极大地提升了首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

“北京一号”小卫星的研制和运行,充分体现了设计理念创新,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机制体制创新。

设计理念创新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在小卫星上实现了高分辨率与中分辨率宽覆盖遥感成像的结合;首次将计算机硬盘应用于卫星上,实现了在轨卫星的低功耗大容量存储;以低成本、短周期、高性能,长寿命的先进设计理念。“快、好、省”地成功合作研制并发射了一颗高性价比的对地观测小卫星,跻身国际高性价比的对地观测小卫星前列。

技术创新在国内首次研制开发了星地紧密耦合、高效匹配的低成本遥感小卫星地面运行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对在轨遥感卫星的性能提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卫星云图的遥感数据选择性下载,将卫星有效数据获取率提高2倍以上,首次通过在轨卫星存储硬盘指令集重组,实现星上存储能力扩展30倍;首次在国内实现了一站式单天线的自主测控及接收管理一体化,创新了多种卫星运行观测模式,极大提高了卫星全球数据获取能力。

集成创新在国内首次建设了集卫星观测任务规划、卫星测控、数据接收、产品生产、产品分发、应用服务一体化的遥感卫星运行系统;实现了观测任务实时上载和执行。

机制体制创新创立了我国首家市场化的集遥感小卫星系统集成、运行管理、技术研发、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公司,形成了集约化,低成本、高效率的遥感小卫星运行服务系统,首创了我国遥感卫星“自主运行、自负盈亏”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探索了政府支持,企业运行、商业服务的民用航天遥感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的新机制,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成功实践。

“北京一号”小卫星:北京市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模式的好帮手

“北京一号”小卫星发射后,在北京市政府11个委办局得到深入应用,将遥感信息技术嵌入区域政府业务管理系统中,在国土资源管理,农业资源调查统计、城市精细管理,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等方面创建了集准确性,时效性、便捷性于一体的政府业务管理新模式,使遥感信息成为支撑北京市政府业务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在创新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全国领先成果。

国土资源管理应用

在北京市国土局土地资源管理中,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批后监管、辅助土地规划三个业务方向建立了长效服务机制: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面,按照“月清季累”的工作模式,辅助地籍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和新增建设用地情况,为市国土局开展土地执法检查以及按时完成国土资源部下发的新增建设用地季报工作提供独家数据保障;在土地批后监管方面,已实现“征供管一体化”为主线的工作模式,在辅助土地规划方面,为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专项调研,数据调整与分析以及新版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

农业资源调查统计应用

在北京市统计局进行的农业资源调查统计中,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创建了“遥感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为辅”的新型统计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统计方法“层层汇总、逐级上报”。可能产生的瞒报,虚报、漏报等问题。建立并完善了全市冬小麦。玉米设施等精确到地块的统计空间数据库,实现了从“报什么是什么”向“是什么报什么”的巨大转变,使统计业务获得跨越式发展。

城市精细管理应用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业务应用中,结合

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和市建委、规委、市政管委、文物局等相关业务需求,开展‘城市执法管理’应用研究,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灵活快速的监测能力,将原来完全被动依靠群众举报,执法人员现场核查的传统监管模式,转变为主动利用卫星定期观测,依据科学数据现场核查执法的工作模式。该研究成果和模式,已成功应用到部分政府业务中,有效地加强了政府相关部门对“城中村”、“航空走廊”、铁路沿线、“非法砖窑”,“非正规垃圾场”、“不可移动文物控制带”的环境整治。监测和执法,有效提高了城市精细管理和专项整治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环境监测评价应用

在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方面,开展了“全市地表河湖水系及湿地动态监测”、“生态环境评价”、“森林资源统计调查”,“生态建设工程”等18项专项研究,充分显示出北京一号小卫星自主运行的卫星数据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同时,结合北京市“十一五”生态规划和2008奥运生态环境保障目标,编制了切合北京生态实际和发展目标的《(基于北京号小卫星数据的)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从而为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市发改委真实掌握和评价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望:空间信息技术需求广阔

篇5: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怎么样

教育部双万计划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有3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有8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网络与新媒体、应用统计学、工业设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审计学。

篇6: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精

1.(10分)求1

119941994398739875980

2.(10分)设函数f(x)在闭区间[0,1]上可微,且满足f(1)-22xf(x)dx0, 0

求证在(0,1)内至少存在一点1,使得f'()= —f()。

3.(10分)设函数f(x)具有一阶、二阶导数,f(0)=f(1)=0,且Max{f0x1(x)}2

证明:Min{f(x)}16 0x1

4.(10分)求函f(x)= 2t1dt在[0,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02tt1x

5.(10分)设函数f(x)在区间(0,1)上可微,且0<f'(x)≤1,f(0)=0 证明(2f(x)dx)f00(x)dx 211

6.(10分)已知444

xn217.(10分)试求的和函数,并计算n1(n1)(n2)n14(n1)(n2)2nf(t)=(tgt1)(tgt22)(tgt100100),求f'(1)。

8.(10分)一均质链条挂在一个无摩擦的钉子上,运动开始时,链条的一边垂下8米,另一边垂下10米,试问整个链条滑过钉子需要多少时间?

9.(10分)设f(x)=a1sin(x)+a2sin2x+…+ansinnx,且|f(x)|≤|sinx|

求证:| a1+2a2+…+nan|≤1

篇7:北京科技信息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在合并组建,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209月,学校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截至5月,学校有小营、健翔桥、清河、金台路、酒仙桥5个校区,坐落于海淀区和朝阳区,占地500亩;设有研究生院以及18个学院(部、中心),开设43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种类、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专任教师1038人,全日制本科生10743人,研究生1963人,留学生144人。

篇8: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精

近年来, 世界范围频发的海上原油泄露事故给海洋环境与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油污的清理是一个极受关注的课题。目前大部分油水分离材料虽然能将油污从油水混合物中分离或吸附脱除, 但这类材料易被油污堵塞, 其使用次数与使用效果受到较大限制。此外, 另一种“水脱除”类材料能够选择性地脱除油水混合物中的水, 并能够有效地避免膜材料对油类的吸附与堵塞, 但是其制备过程中需要繁复的化学修饰步骤, 并且其在复杂的油类污染环境中状态不稳定。

因此, 急需研发出一种新型“水脱除”材料, 以满足其在复杂环境的使用要求。该团队研究人员通过对商用硝酸纤维素膜进行简单的机械打孔加工, 制备出具有微米和纳米孔洞结构的油水分离膜, 实现了快速、高效的油水分离。值得注意的是, 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时间与效率可通过调节参数进行有效的调控。而且,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环境耐受性与较长的使用寿命。

篇9:北京科技大学学校情况介绍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1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鞍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以及北大方正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8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5个部委级研究中心。学校由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8个博士学科点,109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和19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3个本科专业。学校在冶金、材料、机械、矿业等领域的12个全国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管理、科技史等学科享有盛誉;控制、热能、力学等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293人,各类研究生8278人(其中博士生1901人、硕士生4413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964人),外国留学生318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8489人,远程教育学生8881人。在站博士后110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2814人,其中专任教师1525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973”首席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次,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43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04人。人才梯队正在壮大,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08年4月底,共申请专利1531项,授权专利792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2006年:国家奖3项,省部奖32项;2007年国家奖6项,省部奖24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95~2005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并列全国第1。据教育部的“2000~2004年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统计排序”中,我校名列第11位。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九五”期间应用成果平均转化率达到72.8%,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近几年学校“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系统研制与应用”、“岩土工程特大塌方预防与治理综合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及材料性能特征研究”、“宝钢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及使用技术的研究”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07年发布数据,2006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34位和27位。

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8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69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代表队在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届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稳居前三甲,两次获得冠军,于2005年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等光荣称号。

篇10: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涉嫌泄露考研人个人信息

中广网北京3月20日消息(实习记者肖淼)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期各大高校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考生在学校的官方网站就可以进行查询。报考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刘先生拨打央广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说,在该校研究生部招生信息平台查询成绩时,只用输入名字,就可以查到住址和详细履历等考生个人信息。这究竟是学校有意为之还是查询平台出现漏洞呢?

今年报考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的刘先生发现,登陆学校官方网站查询初试成绩时,不需要输入密码或者准考证号,只要输入姓名就可以查到每一科的具体成绩。而这一情况存在了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刘先生:我就是那天晚上要查询成绩,找到那个页面点击以后就出来一个查询框,然后输入姓名以后,按正常来讲应该出现的是考分,但实际出现的是整个报名表的全部信息,基本是和研究生招生网上信息是一致的。

随后,记者也登陆了学校官网上的查询界面,只输入了刘先生的姓名之后,就显示出了四页表格。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包括:考生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和个人履历,甚至包括考生家庭成员的工作情况和联系方式。这意味着只要知道了参加该校研究生初试的考生姓名,就能通过官网的查询平台获取考生的详细个人信息。这让刘先生感到非常后怕。

刘先生:因为那个系统是完全公开的,查询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需要验证身份的程序,比如说你要查询的话,按道理你应该输入你的准考证号,一个大概的密码,你才能查到你个人成绩。不仅是没有这种程序,不仅查到的是个人成绩,而且是你的全部的个人信息,有些人恶意的把他所知道的考生的姓名输入的话,那肯定个人信息就被泄露了。

那么,出现考生资料不加密就能查询的情况,究竟是学校有意为之还是查询平台出现了漏洞呢?记者也以考生的身份联系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招生办,表示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相关工作人员说,出现这种只用名字就可以查询信息的情况是为了方便考生查询,并且表示不认为会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

高校负责人:当时我是以你这个报名库制作的,但是你这个别人看不到的,你只能自己看到,你们一般的考生能知道别人的姓名吗?这个完了也就挂一段时间。

上一篇:26个汉语拼音字母歌下一篇:广播电视文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