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中国地质大学

2024-04-13

大学英语中国地质大学(精选6篇)

篇1:大学英语中国地质大学

大学英语演讲稿大学英语演讲稿大学英语演讲稿大学英语演讲稿:面对压力面对压力面对压力面对压力 来源: 听力课堂作者:sunjianfei更新日期:2010-12-28浏览: 647次 Good morning , boys and girls.I am pu lijuanand glad to give you a speech about stress.Psychologist tell us that stress is a state of worry caused by the problem of living , such as too much work or study , heavy responsibilities.Statistics show that stress comes from every detail in our life.Financial problems , poor health , being laid off may be the stress that most adults now are suffering.As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 we are also under our special stress.While study , having to take various tests and submit a project against a deadline may put a great pressure on us.And the things that make us felt stressed may be our parents’s greater expectations on us than we could reach.Later , when we are likely to graduate , some other problems will also annoy us.I think we will worry a lot about our ability to compete in the job market and how we can best use what we’ve learned at college in our future job

篇2:大学英语中国地质大学

Nowadays, love among college studentshas becomeincreasingly common.The campus romance has sparked a heated discussion on whether the students should devote their time and energy to love or to learning.The majority of college teachershold thatthe students should give up love and concentrate on learning,because campus love is

time-consuming andtears them away from their academic studies.If a student ever falls into love, he will undoubtedly neglecthisstudy andlagbehindhisclassmatesacademically.Therefore, the universityauthoritiesshouldrestorethetraditionalregulations against love during the students’school years.On the contrary,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it is naturalfor young peopleto fall into love on campus because they meet every dayand their everyday meetingproduces romantic passiontowards each other.Theyinsistthat campus loveis quite naturaland that most of them can properly cope with their love and learning.Personally, I am not quite in favor of the students being engaged in campus love.Anyhow,the students’main task at college is to learn knowledge and expertise.But I have no strong words against campus love.Here’s an advice to my fellow students.Don’tindulgeyourselftoo deeply in love, or you will get it in the way of your study.

篇3:论大学精神、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

一、大学精神的本质

(一) 何为大学精神?

何为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本质是什么?这是长期以来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学以精神为最上, 有精神则自成气象, 自有人才。[1]一所大学是一锅老汤, 一所好的大学是一锅好的老汤, 成就一锅好的老汤最重要的“佐料”就是大学精神。[2]使得一所大学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因素并非是大学的高楼大厦和硬件设施, 而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大学精神对于大学的作用, 犹如人的精神存在的作用一样, 是无形却巨大的。有学者认为,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内驱力, 是激励大学改革的推动力。[3]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 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4]笔者认为, 大学精神是指通过大学中的几代甚至数代人的努力, 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和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 是为“大学人” (与大学相关联的所有成员) 所认同的价值观, 它是大学的生命力之源, 是对大学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思想, 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大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 很多时候, 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并没有落实到纸面上, 但它的确存在于大学和大学人的心里。大学精神有时是一种“模糊”的存在, 但它却有“深入到骨髓”的力量。它常常体现在大学的校训校识、办学理念、大学使命方面, 但又不完全吻合。大学精神更加客观, 更具高度和提纲挈领的精髓感, 是凌驾于校训、理念与使命之上的上位概念。当然, 各个大学的大学精神也蕴含一些共同之处, 比如批判精神、科学创新精神、人格独立、学术中立等。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最本质的因素。办学规模、办学方针, 甚至办学理念, 都可以被模仿, 但大学精神却是不可被复制的。越是杰出的大学, 就越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 它自成风格, 世代延续。这不仅是大学宝贵的财富, 也是一所大学的魅力之所在, 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 大学精神存在的价值判断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长久发展的精神源泉。一所大学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发展, 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大学精神那里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大学精神会持续以各种具体化的形式来激励大学发展。尤其是当一所大学因各种外部因素陷于困顿时, 就会从大学精神那里获取新知和动力。抗战时期临时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 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临时组建而成, 虽然只有短短8年的办学时间, 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却培养了大批爱国栋梁之材, 靠的就是三校的名师荟萃和融会贯通的大学精神:北大的“宽容自由”、清华的“严谨认真”和南开的“吃苦耐劳”, 凝练出了西南联大“刚毅艰卓”的精神, 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在上世纪2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 入学人数激增25%, 而州政府拨款却骤减25%, 导致大学预算锐减、工资下调、人员雇用冻结等。但伯克利正是秉持“平等与先锋”“优秀与公平”相结合的大学精神, 仍然在这个时期将自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该校与私立的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共同承担起与东部常青藤高校相媲美的西部大学学术脊梁。

大学精神是指引大学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大学精神是对大学发展精髓的归纳与总结。它最能体现大学的本质要素, 是大学学术水平不受侵害、人格不被侵蚀的重要依靠。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 大学更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诱惑与干扰, 不可避免地会受其影响。但正是大学精神指引大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引导大学不向世俗妥协, 不为利益损害大学的声誉。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董事会正是认为大学应该人格独立, 坚决反对政府和政党干扰学院发展, 才有了著名的“达特茅斯学院案”。该案的判决导致美国公、私立高等院校的分离, 使得达特茅斯学院在245年的发展历史中, 始终保持私立性质, 并跻身于美国常青藤名校之列。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时, 邀请当时的里根总统出席并演讲, 里根希望哈佛大学借机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结果被哈佛大学断然拒绝。这也是大学坚持学术中立精神的鲜明写照。

大学精神是激励大学摆脱平庸的重要动力。大学精神当中, 往往都含有目标性的表述, 都有使大学办出杰出成就的动力诉求, 凝聚了全体大学人对大学未来发展远景的集体判断。当大学流连于肤浅层面而沾沾自喜时, 当大学满足于发展现状而驻步不前时, 大学中的有志之士和真正关心大学发展的人, 就会从大学精神中汲取力量, 来刺激和激励大学发展, 使得大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摆脱平庸。即便是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同样也需要从大学精神中汲取动力, 捍卫自身的荣耀与光环。麻省理工学院正是坚持“不保守、不落后, 勇于开拓”的大学精神, 才使得麻省理工学院赢得“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创办于199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 仅用了20年时间就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凭借的正是香港科大“瞄准世界水平”“追求学术卓绝”“不甘平庸处世”的精神追求。

二、大学精神的智慧融通——大学章程

(一) 大学章程的发轫与要义

大学诞生于12世纪的欧洲。伴随着这种更有效率的专业化组织的诞生, 规范其与世俗权力机构关系及其内部规则的大学章程也应运而生。[5]早期的大学章程多以“特许状”的形式出现。英国的“特许状”由枢密院颁布, 作为一种皇家特权, 赋予大学存在的合法依据。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大学章程同样源于英国王室或殖民地议会颁发的特许状。大学特许状有点像今天的执照或政府批文, 是界定大学与政府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框架的法律性文件。它确立大学特许法人的法律地位, 规定大学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纲领性地划分大学内部各方的权力、职责。[6]后来的欧美大学章程一般是由大学的董事会制定和颁发。中国的大学章程, 从最早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山东大学堂章程》开始算起, 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彼时的大学章程也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章程。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章程的密集推进, 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尤其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2011年《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出台, 将我国高校章程的制定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 欧美的高等教育体系中, 都是先有章程, 后有大学, 而中国大都是先建立了大学, 再制定大学章程。这是中西方高校章程制定方面的重要差异。

大学章程不是大学精神, 它是大学精神的下位概念, 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彰显与融通, 是大学精神借以正确表达的重要形式与载体。归根到底, 大学章程的本质和内涵是高校融入大学精神、规范自身、指导大学治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所大学的章程制定得是否规范, 是否符合学校的发展实际, 并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是判断一所大学制度建设和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没有规范的大学章程, 很难建设成为世界名校。美国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章程, 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并且以章程为基础制定有各种规范, 具有规范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7]

(二) 大学章程存在的价值判断

大学章程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大学精神引领大学章程的制定, 大学章程制定的首要要义, 就是要认真领会大学精神, 并以大学精神指导制定大学章程。好的大学章程一定是认真总结了一所大学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大学精神, 并将之真正地融入自身。这样的章程才能真正体现大学发展的本质。大学章程是承载大学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而且是主要的载体之一。这种章程对大学精神的融通, 不是表现在章程的开头插入几句大学发展理念的话, 更不是特指专门对大学精神有一段文字表述, 而是真正地将大学精神融入到章程的具体内容当中, 融入到章程的每一句话当中。一旦大学精神融通到大学章程当中, 大学精神便富有了直接的生命力, 指引大学的发展。

大学章程是指导学校长期发展的根本纲领。大学章程一旦制定, 就应该被尊重和遵守, 作为大学治理工作的首要依据。大学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 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变动之中, 但大学的章程具有稳定性。这一点是不随大学的人, 尤其是大学的管理者的意志而转移的。这是保证大学章程的威严和效力的必要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 章程没有制定则罢, 一旦制定, 是不可以被废止的, 它将与大学共存亡。当然, 这并不是说章程的内容不可更改。随着大学自身的发展需求, 章程内容是可以进行修订的, 但也必须经过学校严格的民主法定程序。

大学章程不但要承载大学精神, 更要指导大学治理。大学章程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上承大学精神, 下启大学治理。大学章程不能像大学精神那样“不食人间烟火”, 要看得见, 摸得着, 具有可操作性。但又不能像大学治理那样, 处处从细处着手, 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大学章程在大学处于宪章地位, 一方面体现为“最高法”, 校内任何规章制度都须以大学章程为直接依据, 大学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 不能和大学章程有冲突之处;另一方面体现为“纲领法”, 它仅对学校重大的、基本的统领性事项做出规定。[8]既要保证大学章程的权威性, 同时还要保证在大学章程之下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权威性。这就要求章程中既不能写没有实质内容和指导性较弱的话, 更不能写一些大学细微层面的内容。细微层面的内容可以由具体的规章条例来完成。这已经属于大学治理层面的问题。

三、大学精神和大学章程指导下的大学治理

(一) 何为大学治理?

国内外对大学治理有多种理解。大学治理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在1960年由美国学者约翰•科森创作的《学院与大学的治理:结构与过程的现代化》一书。张维迎在《大学的逻辑》一书中指出, 大学目标和理念的实现, 离不开科学的制度安排, 即大学治理。[9]大学治理是大学精神和大学章程的具体贯彻层面。如何更好地让全体大学人领会大学精神, 遵照执行大学章程, 靠的是大学治理。何为大学治理?笔者认为:治, 制也, 即制定各项规章规则;理, 厘也, 厘清与学校发展相关的规律与各种问题, 并创造性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大学治理就是通过制定各项具体的规章规则, 发现并厘清大学发展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并有章有法地创造性解决, 从而推动大学不断向前发展。大学治理既包括要求人们服从的正式规章规则, 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规章规则。

大学治理, 要从表象看到实质。目前很多大学治理方面的问题, 深层原因就在于对大学精神没有好好总结和领会, 对大学章程没有认真贯彻和落实。大学精神、大学章程和大学治理背后隐含的价值判断必须是一致的, 否则就会出现“三张皮”的现象:章程上不凝练精神、下不指导治理, 大学发展就可能陷入无为和无序的状态。造成大学章程上写的是一套, 而在大学治理中使用的是另一套——比如更多是体现管理层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精神被扭曲, 大学章程便成了虚无的东西, 大学就会沦为地地道道的“人治”。所以, 大学治理是否真正融入了大学精神, 是否真正贯彻了大学章程, 直接决定一所大学的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 大学治理存在的价值判断

大学治理是一个不断诠释和丰富大学精神的过程。大学治理本质上是对大学精神和大学章程的一以贯之。大学精神是最具稳固性的, 大学治理既要领会大学精神, 更要创新性地去诠释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指引大学章程, 同时也在一直持续不断的、长时期地指导着大学治理, 是推动大学治理达到理想效果的推进剂和催化剂。而对大学治理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也是使大学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内容不断丰富的源泉。

大学治理是贯彻和落实大学章程的基本载体。要将大学章程的内容贯彻到实处, 还要靠大学治理。章程只是根本大法, 但只有章程, 是无法完成学校的法制建设进程的, 需要通过大学治理才能落实大学章程的内容。大学治理同样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必须遵循大学发展规律, 求真创新, 勇于改革, 并辅之以一系列的其他各类规章制度。而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过程, 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制定、更新、乃至废弃的过程, 以行为诠释大学精神, 以措施贯彻大学章程。大学治理是在具体层面对大学精神和大学章程最好的诠释和贯彻。

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相近, 但并不等同于大学管理。具体而言, 大学治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安排, 在大学利益主体多元化, 在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 协调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提高大学的发展水平。如欧美的大学治理一般包括董事会制度、行政制度和教授制度等。大学管理则是指大学通过具体的操作动作, 如计划、组织、协调等, 对大学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达到学校既定目标的做法。大学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大学各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的平衡。而大学管理的目标则是实现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的既定目标。可以说, 大学治理仍然是一个比较理论性的概念, 注重于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大学管理则是一个更加实践性的概念, 直接面对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中的种种问题。

四、大学何为——针对大学精神、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的价值诉求

(一) 尊重大学传统, 实事求是, 归纳和凝练大学精神

大学要不违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不扭曲大学发展历史, 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学校过去、尊重学校发展实际的原则, 认真总结和凝练大学精神。而不是因为社会因素、政治要求的介入, 去人为地改变大学精神的本来要义, 造成大学精神的失落。目前大学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有的高校还在忙于“圈地运动”和“规模扩张”, 似乎唯有“地大物博、人多楼高”方能显出大学之“大”、高校之“高”。[10]有的高校完全以量取人, 将科研的量化考核指标用到了“极致”, 严重伤害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此种种, 俨然对大学精神为何已经相当陌生, 更是将学校的人才培养使命抛之脑后。使得大学精神失去了她原有的灵性, 阻碍了大学的发展。恪守大学之道, 重新认识、建构、凝练、提升大学精神, 是我国大学当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使命。

(二) 团结全体大学人, 立足长远发展, 认真制定好大学章程

大学章程一定是一部被学校的大多数人认可、被学校全体人贯彻执行、作为学校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和根本大法的法规。大学章程的制定需要统筹校内校外各方面的力量。仅仅靠开会和征求意见是远远不够的, 要多地需要做一些主动性的工作, 主动去提炼、去凝结大学的历史与现实经验。既不能搞一言堂, 对师生校友意见的征求流于形式, 更不能对所有的意见都一味采纳, 丧失章程制定工作的主动性, 使得章程随波逐流。章程制定工作既要很好地融入大学精神和优良传统, 采纳大多数人的主流意见, 又要主动对各种文本进行合理的归纳、提升和凝练。这才是大学章程制定的本质要求。每次章程的修订都必须民主、合法、有理、有据。

(三) 保证大学精神、大学章程和大学治理的一贯性

大学精神、大学章程和大学治理三者具有一贯性联系。如前所言, 三者的主旨要义和价值判断应该是一致的, 只有将大学的体制机制理顺, 保证三者主旨要义的一致性, 才能真正顺利推动大学向前发展。倡导以法而治, 而不是人治, 更不是以学校管理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体现大学精神的内容一定要写入大学章程;一些全校形成共识的、明确性的东西, 可以为大学治理提供指导的, 一定要写到章程里面;一些尚不能确定的内容, 可以先不写进章程;一些细节性的、具体层面的规定, 则可以由大学治理去完成。大学精神与大学章程会随着大学治理的具体形势而与时俱进。但大学精神与大学章程的改变是一种主动的改变, 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发展, 而不是迁就于大学治理。如何将大学精神、大学章程和大学治理的一贯性联系做到最好, 将三者紧密地上下融通一体, 考验大学的智慧, 考验大学人的智慧, 更考验大学管理者的智慧。

注释

1[1]陈平原.大学以精神为最上[J].大学 (学术版) , 2009, (11) :93.

2[2][10]饶武元, 胡罗斌.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 2010, (1) :43, 45.

3[3]柳海民, 常艳芳.论大学精神的价值[J].教育研究, 2008, (8) :51.

4[4]刘宝存.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J].学术界, 2004, (1) :193.

5[5][8]柯文进.关于大学章程制订中法律地位、外部关系与内部治理结构的思考[J].北京教育 (高教) , 2013, (4) :15-16.

6[6]马陆亭, 范文曜.大学章程要素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23-24.

7[7]刘继安.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N].中国教育报, 2002-03-12.

篇4:大学大学,我的大学

北京沙尘暴,松林门口的树被拦腰吹断,走在学校里处处要当心被风卷落的树枝。博实大叔门口飞沙走石,我现在已萌生了穿羽绒服的想法。

又干又冷,晚上的未名湖畔不知还有没有那么多相拥的情侣。希望再冷一点,就可以在上面溜冰了。可是,那时候,有快要回家了吧。

这儿和家里不一样。日子很慢,也很快。有時候一下午,会空虚而无聊,把飞信、校内、qq全挂着,甚至想张罗着学打三国杀;有时候也会一天十二节课,只能吃早上一顿饭,晚上还要为了“一二·九”排合唱到十一点,饿着一天的肚子,回到宿舍还要打开充电台灯赶着复习和预习。有时候,时间不知道怎么就过去了,就像谁说的一句很经典的话:时间很瘦,指缝很宽。我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专业课又上了好几课,视听作业上交的截至时间又快到了,图书馆借来的书还没怎么翻又该去还了……

一切的一切,都靠自己。不管你曾经怎么样,不管你将来会怎么样,这个大学这个社会,他只看着你的现在,仿佛很不公平。我也不能想像,自己是怎么洗第一盆衣服;是怎么在晚自习下课后自己一个人走夜路;是怎么在这个布局诡异的校园里找到剧组隐蔽的招新地点;是怎么在网上交错作业之后忐忑不安地给老师发邮件解释;是怎么奔波在两个遥远的教室之间……

但是我确实做到了。大学仿佛一个催熟剂,已经慢慢浸透在我的思想里。虽然我还是班里惟一一个未满18岁的小孩,但是这是资本也是缺陷。我明显感觉到自己不能还沉浸在顾城那童话般的诗里,我要走进这个社会,要摆脱所谓的依赖感。

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很容易在一个高手云集的环境中动摇。我身边的同学,很多是自招和保送的,他们有长长的7个月的假期,有很牛的直系学长和学姐,还有很多北大清华的同学。我学会了独处,也学会了不让自己孤单。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变得这么随和,不过心情不好的时候知道不能随便对谁发脾气,回到宿舍的时候知道要考虑另外3个人的感受,上通选的时候知道别人睡觉自然有睡觉的理由和资本,而现在的我必须睁着大大的眼睛,记住老师说的话。

我到这里,很开心过。当我来到未名湖边,站在那永远都不会沉没的石头船上,看着对面的博雅塔在静静的湖水中映出秀美的倒影,我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卑微,却又幸福地卑微着。因为,面对这样深刻、这样自由、这样博大的殿堂,我愿意卑微而虔诚的仰视他,而这时,心里是藏满了幸福的。当我在“百团大战”时路过三角地,听到北大剧社“我不是戏子……如果我是戏子,就要在剧场中生,在剧场中死”的慷慨宣言,毅然加入了剧社,当时我只想:人的青春怎么也要在最美的时候燃烧一次。那时的我,也很激动。当我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阅兵式上的花车展,安徽和北京并排列在第一时,相片中的我,也很幸福……

但是,我难过的时候却没有哭。我纠结于西语非人类的发音,跟着录音一遍又一遍地模仿,还是不能听到老师说muy bien的时候,很难过;第一个周末,宿舍同学都出去到亲戚家或和原来同学一起玩,并到深夜2点才回来时,我一个人在宿舍也很难过;第一次在网上交作业,因为不会用那个系统,延时40分钟,虽然后来没有什么关系,可是还是影响了我的心情;上课时就看看电影听听歌的视听课,留下的听写几句话的作业让我整整听了5个小时,虽然最终得了一个perfect,但是我开始知道大学,到了大学,一切归零;有时会熬夜到2点,只为了做出一份让老师满意,自己也满意的作业;班里的某个不熟悉的男生突然对你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有时也会搞得心情乱乱的,不似平时那样舒畅。

有时候我就会想为什么我要来北大呢,为什么呢?突然觉得高中时的一些想法很幼稚、也很可笑。曾经以为,不是很努力,也可以很轻松地拿高分;曾经以为,到了理想的大学,我的人生就会开出美丽的花儿;曾经还以为,到了大学,会穿一袭白色长裙,在某一棵香樟树下偶遇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人……呃,很可笑,但我一点也不后悔曾有过这些想法。还记得我在高三的夜晚常听那首《未名湖是个海洋》,当北大开迎新会的时候,我坐在东操场上,旁边全是北大大一和研一的新生,这时我的耳边突然想起了这熟悉的旋律。我的同学在笑在问:这是什么歌?我没有办法回答,脑海中只有高三时的一幕一幕,像电影慢镜头一样一点一点走过,喉咙很哽。那时我才知道,我的高中,虽然看起来很单调很无趣甚至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我真的没有浪费掉,真的没有浪费……

不过,类似于为什么要来北大这些纠结的问题貌似没有人可以给我一个准确的答案。有人说,分够了就来呗;也有人说,难道你要去清华不成?更有人说,不上北大去哪呢?是啊,梦想了这么久,甚至没想过退路,不到这儿去哪呢?

但是,来了以后,我要干什么呢?很多人纠结于这个问题,甚至会讨论人生。我倒觉得我在西语,没有必要有什么过多的考虑。大一学习,大二考级,大三出国,大四回国再考级,然后就是工作保研或考研。人生真的很奇妙,一个月以前,这些事都还离我有十万八千里远,而现在,我却一一考虑,而且是极其深刻的考虑。

我在得不出答案的时候会很苦恼,极其的苦恼。打个比方,就像在身处黑暗之中,有人告诉你有一条路是可以走到终点的,但是你什么都看不见,就只能摸索,还会不停地走入歧途再返回。我想大学的竞争就是看谁走的歧途少。其实也无所谓歧途,因为人生也可以没有终点,但是我需要一个目标,需要一个方向。当我身边的人找到而我找不到的时候,就会莫名地急躁。不过还好,一中的学长学姐都很帮助我。王韵涵,总是说出一大段一大段很残酷却又很深刻的话,让你一个人去体会;王凤翔,不很爱说话,却总是在帮我处理很细节的东西;田正阳,居然会在我作业做得好的时候说你真棒(这个有点让人受不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用自己曾经迷茫的经验来安慰我,引导我。

我也慢慢发现,我们那个安徽籍的老师对我可好了。我也感觉到,5个小时的听力作业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我也发现,西班牙语无愧于“与上帝对话的语言”的美称。

路还很长,我要做的还很多。我很渺小,但我的心充实而沉稳。我不会再让妈妈担心,不会再想过去的无法改变的事。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篇5:中南大学大学英语⑹

“英美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

课程名称:英美社会与文化课程类别:选修

学分:2总学时:

32一、教学对象:已修完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的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文化知识课,其目的是帮助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掌握英、美两国社会与文化的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面,为学好英语扫除缺乏背景知识的障碍,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英、美两国的国土、人民、经济、政治、教育、宗教、福利、艺术、交通、海外关系、体育娱乐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听讲、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四、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五、教学内容

1、美国部分

(1)国土与人民(2)经济(3)政治制度

(4)社会福利(5)教育(6)宗教

(7)报刊、电视和广播(8)艺术

(9)交通运输(10)美国人的价值观

(11)体育与娱乐(12)海外关系

2、英国部分

(1)国土与人民(2)经济(3)政府

(4)司法与法律(5)社会福利(6)教育

(7)宗教(8)艺术(9)体育与娱乐

(10)报刊与广播电视(11)海外关系

六、教学安排

本课程可作为文化素质课让大学英语本科学生在第二或第三学年选修,总课时32学时,每周2学时。

七、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系统学习与重点掌握相结合;

3、运用横向联系与纵向对比的方法;

4、可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出;

5、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视听资料和课件。

八、教学检测

平时占30%,学期论文占40%,其他占30%。

九、教学材料

可选用罗选民主编的《英美社会与文化》;也可以自编。

十、参考书目

1.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1988

2.Peter Bromhead,Life in Modern America,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7

3.Peter Bromhead,Life in Modern Britain,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8

4.John Wilkes,United Kingdom: A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5.罗选民,《英美社会与文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6.肖惠云,《当代英国概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吴延迪,《英国风情录》,东方出版中心,1994

8.裘克安,《英语与英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9.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10.许鲁之,《新编英美概况》,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

11.余志远,《英语国家概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篇6:中国的大学英语改革

中国的大学英语改革

将中国大学英语推上改革之路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全球化、学生需求、大学扩招和中小学接轨的要求.改革所依据的理论框架涉及交际能力、以学习为中心和自主学习等.改革的.内容包括: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课程要求、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课程管理.大学英语的首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教学侧重点从阅读转向听说,尤其注重先进信息技术下的自主学习.改革体现了五大原则:以能力为中心原则、以学习为主原则、注重过程原则、重视文化输入原则和民主教育原则.

作 者:阮亦慧 杰考伯・W・詹姆斯 RUAN Yihui W. James Jacob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教育学 英文刊名: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年,卷(期):2009 4(3)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   转型   改革   College English   transformation   reform  

上一篇:班值长安全培训总结下一篇:谈构建和谐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