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策略探寻

2023-02-09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在谈到教育的一般目标时指出, “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 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 核心问题是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 笔者认为, 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 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探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有主动、被动甚至不动之分。“主动参与”属于情感、态度领域的教学范围, 所以,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之更好地主动参与课内外的学习活动, 就必须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态度等方面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与途径。

1、巧设凝问, 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位教育家曾说:“获取知识——就意味着发现真理, 分解疑问, 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 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 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要使学生面前出现疑问就要考虑创设情境的引疑性。如果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 这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情感、情绪、性格等非智

2、给矛送盾, 激发学生探究欲。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中,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生长, 延展, 对熟悉的生活背景素材提炼、概括、升华, 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背景材料, 需要在新知学习前从学生已有的众多储小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 常常需要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与生活背景材料为基备中适时、适度、准确、有效的予以激活与提取, 这种激活与提取的一条简捷而有效的途径便是通过设计创设矛盾情景引发学生再探索。

二、让学生明确参与方向

教师需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当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目标时, 注意力就会稳定下来, 就会围绕目标展开思考。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 采用各种手段, 把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中的精华, 变为学生头脑里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这样的参与活动是紧密地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 而不是盲目的、形式主义的。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活动, 是在教师指导下, 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 明确目标后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参与的效果。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 对其它学科的学习, 乃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拓展空间, 丰富学生参与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体验学习。强调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实践, 从而发现知识, 理解知识, 掌握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质疑、探究、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个性逐渐形成, 思维的方式得以相互补充, 获得经历成功和失败的体验, 使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和完善。同时, 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又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将有利于他们健康身体和良好身体素质的形成。“在学习中体验”, 让学生在接触现实的过程中, 将初步形成的感性认识付诸实践, 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 以形成理性认识, 再进一步理解知识, 掌握知识, 运用知识, 从而形成实践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恰当安排学生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在“做”中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身是否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将直接决定着他们掌握各类知识、技能的质量和效率。

四、联系实际, 兼顾学生层次

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数学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学生个体间的差距, 而是在正确认识差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差异的发展。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机,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如果缺乏自信, 学生不可能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开始。”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 惧怕失败, 怎么会愿意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呢?尤其是在面对对他来说较困难的学习任务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给缺乏自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让他们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因为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根本方法。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在提供的学习材料, 还是采用的学习形式都应面向全体, 鼓励学习数学习惯和能力同层次的学生大胆参与学习过程, 努力形成参与学习的广泛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理得法,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都可以转化为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积极因素。教师还要格外重视在课外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数学的习惯和能力。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 增强自信心, 激发求知欲, 让学生更喜欢数学, 愿意与数学交朋友, 并从中学到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精神。

五、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教学技术

教师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特点, 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扩大视野, 动手动脑, 增长才干, 发挥志趣和特长, 丰富精神生活, 增进身心健康。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活化这些现象, 而且特别直观、形象, 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上一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