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学校体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国学校体育:张局长很高兴再次见到您,3年前采访过您,当时拱墅区把学生的健康工程作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工程,如今已经过去3年了,孩子们的健康有了哪些变化?张云雷:谢谢您再次来拱墅指导。

第一篇:学校体育论文范文

谈“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

摘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体育特色学校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学校体育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的学校。学校的发展应当表现出“优势体育项目——体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体育”的发展轨迹,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领导重视是基本保证。

关键词:创建 体育特色学校 学校体育品牌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己成为国内中小学体育改革的潮流,很多学校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为载体,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仅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味,。不仅贯彻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而且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特别重视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例如,美国通过在中学创建篮球特色俱乐部,培养了一大批“NBA”名星,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民族的繁荣昌盛起到了重要作用。巴西通过创建足球特色学校,为巴西足球的崛起,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的兴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日本的中小学校,经常进行有特色的远足和野外生存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生存能力。

一、我对体育特色学校的几点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体育特色学校不等于拥有一批体育特长学生。建立几个运动队和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就称为“体育特色学校”,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体育特色学校必然会拥有一批特长学生,但是拥有一批体育特长学生并非就是“特色”。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过程中,应该是大多数学生参与,甚至是全体学生参与,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那种只有少数学生介入的体育特色项目,层次虽然高,但只能是“拥有”体育特长学生。因为这种少数学生参与的行为,不可能对学校体育整体工作形成有力的推动。

其次,优势体育项目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和优质性,逐渐向学校体育工作各个方面持续扩散,经常不断深化和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实践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会形成独特的学校体育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至此,学校进入了体育特色学校的境界。到达这个境界,学校体育并非功成名就,还要以容纳和开放的办学理念,继续保持强势发展,以期进入名牌学校的行列。即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名牌学校”之路。

在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学校体育文化特征逐渐显著。学校体育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时间越长,体育文化积淀就越丰富、越深厚、越有底蕴。“优势体育项目——体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体育”的过程,不是关起门来独善其身的过程,学校体育文化在积淀的同时还需要传播,由此对周边学校体育发展产生冲击和拉动,发挥出名牌学校体育效应。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往往是双向互动的,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反馈,而信息反馈促进了特色学校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是一个长期进取和积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要体现学校体育教育创新的思想,要做到与时俱进。

1.规范与特色的关系。学校体育是在规范办学基础上发展体育特色,体育特色是在规范办学中,就体育教育要素的拓展与丰富,是在规范基础上的个性优化,以此推动学校体育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不能以牺牲学校整体中的部分要素为代价,去突出某些教育要素,例如把学校办成了专门的体育学校。不执行体育与健康的课程计划,一味地强化某一优势体育项目,以期办出体育特色来,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是要避免的。

2.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一个持久追求学校体育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有些成就显著的体育特色学校,往往历经几任校长持续性的打造。那些换一任校长就更换一个特色,甚至一任校长就更换几个特色项目,以显示不断创新的学校,是目光短浅的。特色需要历时,需要固化,需要稳定。当然,稳定是相对的,创新才是绝对的,有“新”才有“特”,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特色创新是要提倡的。

3.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正在推进的课程改革,为体育特色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新形势下,校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新的源泉。特色学校要不断吸收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不断创出时代新高。

二、 怎样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

1、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运用教育策划打造优势体育项目,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突破口。

首先要精心策划。教育策划应当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策划理论,就如何创建特色学校作系统的研究、分析和论证,以形成一个预想性方案,动态控制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全过程。

优势体育项目的策划要遵循“三个出发”。一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本校实际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分析,认识本校学校体育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优势体育项目,构筑学校体育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选择优势体育项目不能东施效颦,也不能好高鹜远。优势体育项目的确认,不仅仅取决于校长或教师的专长和愿望,需要考虑各种客观条件,诸如本校的基础、条件、传统、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那种不从实际出发,冲动而盲目确定的优势体育项目,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结果必是昙花一现,缺乏生命力。二是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出发。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方向。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对教育投入巨资,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我们应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选择体育特色项目。三是从公众需求出发。随着各地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民办学校的兴起,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各校纷纷直面并应对眼前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体育特色就是创优的过程,创造体育特色就是给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服务,提供其所需要的新内容和新水平的服务。

其次要运用资源。打造体育特色项目,需要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形成体育优势项目。一是校本资源,每一所学校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教育资源。资源散布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当中,关键是学校决策层要善于发现、挖掘、组织和运用资源。二是社会资源,学校不是封闭的,总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学校体育特色往往是所在地域体育总体特色的体现,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对本地区体育总体特色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学校体育特色建设藉此就有稳固的基础,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关键。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的关键在体育教师。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素质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才能有持久的力量保持学校体育特色,在此过程中,学校体育文化特征会逐渐显著。从而对周边学校体育发展产生冲击和拉动,树立起地域性的品牌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动力和导向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高尚情来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感染、陶冶、引导和教育作用。并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善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把教师的政治思想提高到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体育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新的体育观念。目前,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已成为时尚。为此,应主动建立起“以人为本”新的体育教育观念,改进过去那种偏重于一个技术如何教、一个动作怎样教、一个身体部位怎么练的“物化”思想,树立起通过体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及兴趣与爱好。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强身育人”、“健身育人”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体育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两部分,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

体育教师要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活动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方法及策略都是为了将学生的认识、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参与预习、提高、观察、演示、讨论、质疑、练习、总结、评论等,使课堂教学变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享有发挥自己的才能、思想感情和判断想象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设计,从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说,从而激发起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智慧的火花。

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体育科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纵览一切相关学科和相关技术的高度综合性科学,所以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技术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对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不断总结教学训练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等能力。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掌握科学领域前沿的新知识,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从不同科学发展的交叉点去发掘新知识,使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是本学科领域内的新成果,使自己的体育课有一定特色。同时,通过有特色的体育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

随着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变革,要有超前意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娴熟的运动技术,开拓创新的新观念,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能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作出突出的贡献。

3、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际上决策着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工作中,学校和上级领导必须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学校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以及制定配套的学校规章制度保证体育特色学校向深入发展,从而树立起地域性的品牌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品牌就会保证经久不衰。

参考资料:

1、《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6年第11期《走体卫特色办学之路,打造素质教育精品》陈玉金。

2、《体育教学》杂志2006年第6期《是荣誉更是责任》本刊记者。

3、《中国教育》杂志2006年第9期《研究型教师几其发展研究》温勇、宋广文。

4、《中国教育》杂志2006年第9期《创新教育研究的饿奠基之作》朱小曼。

5、《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2006年第11期《教师文化初探》车丽娜。

6、《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2006年第11期《文化视野中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肖正德。

作者:王友勤

第二篇:推动学校体育综合改革 建立学校体育新常态

中国学校体育:张局长很高兴再次见到您,3年前采访过您,当时拱墅区把学生的健康工程作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工程,如今已经过去3年了,孩子们的健康有了哪些变化?

张云雷:谢谢您再次来拱墅指导。3年来我们始终秉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身习惯”的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行学校体育综合改革,上下同心,多措并举,孩子们变了,变得爱运动、会运动。区学生健康成长信息管理平台数据显示:2014-2016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由97.7%提高到98.6%,优秀率从44.4%提高到53.8%,不合格率从2.26%下降到了1.4%,2016年部分学校优秀率超过了75%。

中国学校体育:这次省里的现场会在拱墅区召开,区所属的学校拓展性课程给与会人员展示了特色项目或者“一校一品”,对于学校开展运动项目的多样性您是怎么看待的?拱墅区对学校开展特色项目有哪些制度保障或者政策扶持?

张云雷:实现运动项目的多样化、趣味化一直是拱墅区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方向,目的是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运动。特色项目让学生喜爱运动,走进操场。因此,我们对学校特色运动项目也是做足了功课:

第一,提供经费保障。凡是改建快乐体育活动场地,添置新型活动设施,实施体育综合改革,包括开发体育拓展性课程、聘请社会专业体育教练员等,在经费上都给予保障。

第二,提升大课间锻炼效果。为了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身体形态、核心力量、协调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我们聘请专家编制基础素质操;为巩固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特色运动技能,学校还创编特色项目运动技能操,如本次现场会中以锻炼学生柔韧性、平衡性、力量为主的综合素質操,及各项球类技能操、灵动欢悦的泡泡操、提升学生精气神的武术操等。

第三,推行全员运动会。变少数人比赛为全员参与运动。如拱宸中学的排球特色、北苑中学篮球特色、启航中学足球特色、北秀小学绳韵特色、教科院附小民间体育特色等的全员运动会,人人都是运动员,人人参与运动会比赛。

第四,积极鼓励师生外出学习参赛交流。如运河学校今年首次组建少儿趣味田径运动队参加2016年鸟巢杯全国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会,并获得团体二等奖;半山实验小学软式垒球运动队参加全国软式垒球挑战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中国学校体育:近两年校园足球从体育部门主导过渡到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作为教育部门的行政负责人,您怎么看待这种变化,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重点应该是什么?

张云雷:校园足球从体育部门主导过渡到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体现了国家把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充分发挥足球育人功能,普及足球文化,营造足球运动氛围,更加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我认为,教育部门为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重点应该是普及学生足球运动,完善足球课程体系,保证校园足球运动时间,认识足球运动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以校园足球运动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传统球类项目在校园的开展,形成校园球类运动的新局面。

中国学校体育:近几年国家各层面特别重视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将足球作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抓手,拱墅区校园足球开展得如何?体育运动项目多样化发展和校园足球开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张云雷:根据《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从全区而言,近几年拱墅区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一年比一年多,区域足球运动竞技水平逐年提高。主要做了以下4方面工作:一是规范课程体系,建立评价机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把足球纳入区域体育与健康基础性课程的必学内容,区域编制各水平段足球运动技能学习标准,区域实施学生足球运动技能水平检测,足球纳入体育教师全员教学能力考评必考项目。二是积极创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立区域足球特色学校申报制度。启航中学、莫干山路小学被评为首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促进中小学衔接,建立学区学校校园足球特色链,如:行知中学、启航中学、长阳中学对应的学区内中小学校实施“一校一品”校园足球特色。三是支持社会足球资源进校园。如聘请外籍足球专业教练员、亚足联精英讲师、中国足协教练员以及某些俱乐部球员和教练员,走进校园开展足球教学和训练。四是建立足球训练基地,如:杭州市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拱墅区行知中学营点,教练员团队由来自于葡萄牙和中方教练员组成;充实足球专项教师,同时带动学校普通体育教师的足球教学业务水平,保证校园足球的正常进行。

校园足球始终点燃着学生的运动热情,引领着其他校园运动项目的发展。同样,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进一步营造了全员运动氛围,促进了校园足球的纵向发展。

中国学校体育:几年前的采访,我们谈到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您也谈到拱墅区将通过人事招聘政策上向体音美教师倾斜、强化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与培训等途径来推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师资状况取得了哪些进展?

张云雷:近几年我区在人事招聘上一直向体音美教师倾斜,通过教育局公开招聘和学校自主招聘,每年都有几十名专业的体育教师充实到体育教师队伍中,初中实现100%专业化教学,小学保证每个班都能配备专业体育教师,专业教师授课率达到了90%以上,研究生学历体育教师占比24%。专职体育教师人数由原来的136人增加到了212人,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由最初的180人下降到20余人。

第一,构建学区学校培训模式,强化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2014起依据全国和浙江省体育教师技能比赛方案实施区域全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考评,内容涉及学科理论、教学实践、专项运动技能等,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建立区、学校发展群、学校教研组三级培训机制,基于教师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聘请专家,提高培训实效。2014年派出体育教研员和2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出访培训,派出体育教师参加骨干体育教师国培班,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第二,搭建各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加速青年教师培养进程。近3年,拱墅区成功举办杭州市四城区、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一些年轻体育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和评课中,加快了年轻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多名体育教师在学科各领域获奖,如,近10名教师获杭州市一师一优课、体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近20名体育教师获全国科报论文及省市论文评比一、二等奖,多篇文章在《中国学校体育》等专业期刊发表。今年拱墅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代表队获杭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比一等奖;2014年我区完成的6节体育专题微课,全部被教育部录用为2015年国培项目培训课程等。多措并举,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体育教师由普通型向研究型转化。

第三,提高体育教师地位,保障体育教师利益。近3年先后有10余名体育教师走上了校级领导岗位;有近10名体育教师参加省、市、区学科带头人以及区运河高端名师班培训;2015年2名体育教师被评为拱墅区十佳教师,多名体育教师被评为市、区优秀教师;6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

中国学校体育:国办发〔2016〕27号文件要求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学校体育督导检查和行政问责机制。文件的出臺对像您这样的教育行政负责人有什么影响?您自身有哪些感受?拱墅区针对新要求对学校负责人有没有针对性的举措?

张云雷:对我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国家层面出台这样的文件要求,无非是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真正重视学校体育,真正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事实上,早在2011年,我们就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了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学生体能综合素质分值与学科教学质量分值同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出台了《拱墅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三年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路径。2014年,我们研发了“拱墅区校园学生健康成长信息管理平台”,全方位监控区域校园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趋势,为改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依据。2015年,我们进一步优化考核细则,淡化和减少竞技成绩占比,突出多样性、趣味性、全员性和挑战性。此外,《数据管理分析助推学生健康成长—拱墅区校园学生健康成长信息管理平台应用案例分析》获得了2016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通过考核校长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落实只是暂时之举,只有让学校体育的价值真正触动校长,学校体育才会开花结果。比如,我们从3年前,就改变了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入场式,变成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学生群体展示,所有校长参与观看。再比如,我们在去年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试验区时,只有14所学校自愿成为实验校,通过1年多的努力,其他学校看到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实验校的价值和活力,今年上半年又有8所学校加入该联盟实验校。今年在区运动会开幕式的体育与健康拓展性课程现场展示会后,陆续又有学校提出希望成为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实验校。只有心动才能行动!

中国学校体育:3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拱墅区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的进步,下一步拱墅区学校体育有哪些新的目标,您对拱墅区学校体育又有怎样的期待?

张云雷:要想让区域学校体育改革可持续进行,还是要让学校体育回归到课堂,还原体育的本质。根据《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我区在2016年6月先行尝试编制并实施区域中小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检测标准,初步得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认同。为此,完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检测机制是抓住了体育教学的牛鼻子。体育课教学质量之所以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短板,与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不无关系。传统中,我们往往采用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竞技运动成绩为依据,导致了体育教学应试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形成了体育教师重锦标、轻教学的不良习惯。因此,以能力发展为核心,丰富基础性和拓展性课程内容,在努力建设学校特色项目的同时,满足学生个体化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多样化、有利于比赛意识培养的组合练习方法,将是我区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已有素质操的基础上,创编更多来自于课堂、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操类练习,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进行锻炼,最终在学校运动会上进行检阅,形成课堂教学、课外锻炼、校园赛事检阅的学校体育运动新常态。努力使体育运动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实现学校体育价值目标的新内涵:三位一体,服务“立德树人”。

第三篇: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对我国当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

摘 要: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主智主义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和终身体育思想经过选择、改造和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深刻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升华和实践创新,成为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动力。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将会发展完善为“一元指导、多元并存”的体育思想体系,并共同作用于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学校体育思想;国外体育思想;健康第一

国外学校体育思想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不同的学校体育思想相继传入,并呈现出时代性特征。回顾国外学校体育思想传入我国的百年历程,阐述不同历史阶段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源流以及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些思想对当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具有现实意义。

1 国外学校体育思想传入及影响

1.1 清末民初时期军国民体育思想

军国民教育源于德国,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军国民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经日本传入我国。日本军国民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灌输军国主义思想,磨练军国主义精神,达到养成“忠良臣民”的国民教化目的;是把军国主义国家意志强行灌输给国民,并形成军国主义国民性格的教育。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方法,第一是灌输,尤其是以“德目主义”(思想教育的标准)为中心的政治性教育,第二是行为锻炼,尤其是以“兵式体操”为中心的军事教练[1]。军国民教育思想传入我国,最初是由留日学生蔡锷、蒋百里在《新民丛报》先后发表言论,梁启超撰文支持;留日学生所办刊物,亦竞相提倡,以为呼应,如《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及《浙江潮》等刊物,都陆续发表有关军国民教育的相关文章,极力鼓吹[2];在清政府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要求小学、中学及高等学堂都开设“体操”科,让学生不间断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知识,使“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得以具体体现,占据了体育教育的主导地位[3],逐渐演化为我国学校体育思想。

中华民国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指出:“当民国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尽此任务,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兵式体操,军国民主义也;普通体操,则兼美育与军国民主义二者。”[4]蔡元培所提倡的“军国民教育”就是“体育”,是通过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素质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抵御外侮、寓兵于民之目的的教育[5]。在民国初年由传统封建教育向资产阶级新教育转变时期,军国民体育思想仍然符合资产阶级“强国强兵、抵御外侮”的愿望,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赋予了“强国强兵、救亡图存”使命的军国民体育思想,主导着清末民初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发挥着应有价值。清王朝以军国民体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忠勇”之士,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在小学、中学及高等学堂“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肄武事”[6];民国初期出于外抗强敌、内抑军阀的政治需要,在各级学校继续推行军国民体育,培养身强体健的保家卫国人才。

军国民体育思想是近代以来首例引入我国的国外学校体育思想,其初步表达了我国学校体育与世界接轨的意愿,体现了自觉学习国外学校体育理念的态度,打开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新局面。但军国民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其课程内容以兵式体操为主,教学形式机械呆板,体育课堂毫无生气,不仅抹煞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1.2 新文化运动后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五四”前夕爆发的“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积极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掀起了引进西方教育思想、理念和制度的热潮。此时,建立在自卢梭以来的自然教育思想和约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基础上的美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由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托马斯·伍德(Thomas D. Wood)、古利克(L. H. Gulick)、赫塞林顿(C.W. Hetherington)倡导,逐渐发展、完善,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校体育理论。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五四”前后自美国传入中国,它主要是通过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宣讲“实用主义”、教会在中国开展体育传播活动、留美学生回国宣传等途径来实现。尤其在20世纪20年代末,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等一批留美体育学者学成归国,纷纷著书立说,广泛传播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努力开辟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生存的中国土壤。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强调体育的科学化、体育的教育化、体育教学的个体化、体育教学环境的自然化、体育内容的游戏化等[7],反对形式化的体操,提倡自然的体育运动,主张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应从青少年儿童兴趣出发,以儿童为中心来安排体育课程[8],较之于军国民体育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明显的进步。“近鉴于世界大势,军国民主义已不合新教育之潮流”[9],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甫入中国,即与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和民主主义者谋求民主、自由,反对封建文化的需要相结合,在学校体育系统得到高度重视。因此,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取代军国民体育思想,并成为我国20世纪上半叶学校体育的主流思想,积极影响着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它一方面加速了中国近代体育现代化进程,使中国独立的体育思想和体育体系得以形成;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与手段等方面都丰富了学校体育,极大地促进了现代体育学科的发展[10]。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体育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提出全面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学校体育开始引入苏联体育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主智主义”体育理论。主智主义体育理论是在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学校体育学说,它强调体育教育的阶级性、工具论和统一性;重视传授知识、技能、技巧;重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主张教学手段多样化,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性和纪律性[11]。苏联学校体育理论主要包括“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教学思想和体质教育思想。1953年,我国教育部门组织翻译了苏联十年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以苏联《教学大纲》为蓝本,1956年我国制订了自己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从1954年起,我国参照苏联的做法,首先在学校中实行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12]。

主智主义体育理论的传入,不仅使我们明确了学校体育是共产主义的教育手段,还为我国制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质测试标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期,我国学校体育都是在苏联学校体育理论的影响下,以增强学生体质思想为主导,以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基本任务,运用“三段式”(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课堂教学结构和凯洛夫教学原则开展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当时的学校体育教学秩序。但是,主智主义体育理论极端重视社会价值取向,强调体育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浓厚的政治色彩限制了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注重运动技术教学,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弱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主智主义体育理论本身固有的片面性和我国不加批判的全盘引进,不利于该时期学校体育的持续发展。

1.4 真理标准大讨论后的学校体育思想

从1978年开始历时3年多时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恢复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扬州会议”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摆正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还积极鼓励学校体育思想的大解放,掀起学习国外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大高潮,促进了此后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并存局面的出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体质教育思想、运动技术教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健康教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等纷纷登上了学校体育的舞台。

源于日本的快乐体育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通过一些译著、日本学校体育专家来华讲学、赴日体育留学生的介绍以及一些短期访日人员的观后感等途径传入中国。快乐体育是以终身体育(生涯体育)观念在日本的传播和扩大、“运动手段论”向“运动内容论”体育价值观的转变以及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和国外游戏理论中尊重儿童个性的体现为理论基础。其立足点是“学生为中心主义”[13]。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内在喜欢体育的动机,从而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发展自我表现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学生内在参加体育的动机充满全过程[14]。由于快乐体育既是一个口号,也是一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还是一个包括较完整的教材理论和教学方法论的教学实践体系[15],因此,快乐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领域占居一定地位,至今仍然影响着日本学校体育的发展。快乐体育思想提倡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目标组织体育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体验运动乐趣,使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呈现出新思路、新方法。然而,由于传播者对快乐体育思想的片面解读和国内学者对新生思想的盲目跟风,在未完全准确把握快乐体育本意的前提下,使得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操作过程中出现过度强调学生兴趣而忽视运动负荷的现象,这在国内也引起不小的争议。

终身体育思想是当前普遍流行的体育思想,并且成为各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世界动向。法国成人教育家保尔·朗格朗(Paul Lengrand)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提交了“终身教育议案”,明确提出“终身教育”学说,视教育为贯穿整个人生的、促进个体“学会学习”的全新概念,从而打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彼此隔离的状态,构筑起民主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启发,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终身体育”观念;前苏联A·V克诺布柯夫等人提出了“从0岁到100岁为止锻炼身体”的终身体育观点;日本学者早川太芳等人提出终身体育(日本又称“生涯体育”)的概念是“从幼儿到高龄阶段的生涯中所进行的体育”;我国学者王则珊[16]提出“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思想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体育贯穿人的一生,是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阶段。虽然终身体育思想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为学校体育目标的理念是符合当前学校体育发展趋势的。因此,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之际,人们开始接受并尝试使用终身体育思想来指导学校体育的改革。终身体育思想立足于将学校体育的近期效应和长远效应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是推动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对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17]。这一思想自传入即得到国内学校体育界的广泛认可,并迅猛发展。这一点可以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得到全面反映。

2 国外学校体育思想传入我国的当代启示

审视国外学校体育思想传入我国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没有哪一种国外学校体育思想能够在中国学校体育领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并且各种国外学校体育思想在引入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功能。近代传入我国的学校体育思想被赋予“强种强国”的使命,即通过开展学校体育,强壮民族体格,抗击外族侵略,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现代传入我国的学校体育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即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使学生收获健康和快乐,释放个性潜能,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从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轨迹来审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现状,清晰地显现“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将统率各种学校体育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直接作用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实践。

2.1 “健康第一”思想在现阶段必将占据指导地位

“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针对性。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主席毛泽东针对学生营养不足,健康状况不良的实际,两次致信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指示“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为贯彻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当时的政务院在1951年8月发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十分困难,难以保证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体现。

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来,具有极端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现象悄然出现,并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严重。针对此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6月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至此,“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地位得以明确。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校体育思想都可以成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只有具备了全面性(对学校体育各方面工作都能起主导作用),时代性(反映当代学校体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长期性[18]等特征,并且能够直接反映国家对学校体育发展要求的体育思想才可以成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思想明确提出健康是第一位的,强调健康的重要性,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健康的正确理解和追求,不仅是国家强盛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19]。从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来看,各种思想的长期影响必须关注学校体育的对象,即学生,否则就无法长期存在。“健康第一”思想落实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将运动、健康、快乐等元素与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完美结合起来,全面体现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符合学校体育发展的规律;“健康第一”思想的根本思路是以学校体育为突破口,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基础,最终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体现出着眼全局、着眼未来的大智慧。因此,“健康第一”思想在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得以确立并将更加牢固。

2.2 “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多元思想并存局面将长期存在

居于指导地位的学校体育思想是一定时期内学校体育思想的高度凝集。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多元体育思想与“健康第一”思想的关系如同“树枝”与“树干”的关系,“健康第一”思想强调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涵盖了体质教育思想、技术教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之要义。

用“健康第一”思想统领其他学校体育思想,既能避免认识的不足、思想的混乱、贯彻的不力,又能协调好各种学校体育思想的关系,使各种体育思想在不同学段、不同领域、不同水平层次皆能体现各自的价值。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的快乐体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可以运用到教学组织中,成为实用性很强的课堂教学思想;终身体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为目标,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便于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

事实上,各种学校体育思想都是以育人为目的提出的,它们存在或交叉或相互渗透或从属或主导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相容的,“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多元思想并存局面会继续维持。

2.3 国外学校体育思想传入将受到全面本土化改造

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理念,尤其是21世纪初实施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学校体育的发展思路。尤其在感受到民族危机和意识到传统文化已经不能拯救国家民族的时候,中国人是非常乐于学习一切先进事物,包括西方体育文化,只是他们在感情上不能接受对民族文化的全盘否定[20]。于是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国内学校体育思想与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第一次正面冲突——“土洋体育”之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用较短的时间快步走上了发达国家用了近百年时间探索的学校体育发展道路。但是,以国外学校体育思想来指引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并不能针对我国学校体育现实状况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又容易使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在多元理念的背景下迷失自我及无所适从。因此,立足本土实际,进一步深化对学校体育本质、规律、价值的认识,对传入我国的国外学校体育思想进行科学的改造,确保国外学校体育思想适应并服务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战略决策确立,在整个社会思想大解放的背景下,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扬州会议”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端正了人们对学校体育本质和功能的认识。继而从80年代开始,国外学校体育思想陆续传入我国,并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共同作用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但这一时期对不同学校体育思想的引进与实践大多停留在表浅层次和盲目模仿,缺乏分析与判断,急于照搬和挪用,结合我国的国情不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和体育实践层面的混乱[21]。因此,进一步深化对学校体育本质、规律、价值的认识,对传入我国的国外学校体育思想进行科学的改造,建立具有本土特质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才能确保国外学校体育思想服务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2.4 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内在的、直接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关联[22]。同样,学校体育思想的变化也与国情变化、时代发展相关联。纵观国外学校体育思想传入我国的历程,无不与国情变化相关。军国民体育思想出现在清王朝封建统治即将衰亡之际;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借新文化运动发生之机传入;全盘引入苏联主智主义体育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快乐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等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并存格局出现在新时期思想大解放之后。由此可见,先前发生在政治领域的每一次历史转变,必然要求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变革学校体育发展思路,从而形成新的学校体育思想。当前“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形成的,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01年开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明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经过“研制—试行—修订”等环节,成为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指导性文件。随着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持续、深入开展,“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学校体育思想体系也趋于完善。

纵览国外学校体育思想传入中国的百年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浓缩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理念、符合我国特定阶段学校体育发展需要的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经过自主选择、主动引入、本土改造,深刻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伴随着学校体育的理论升华和实践创新,未来我国各种学校体育思想仍将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多元并存,共同作用于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 日本的军国民教育(1868—1945)[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2:13.

[2] 林儒,袁海军. 军国民教育思想下近代中国身体教育的主张与实践[J]. 体育与科学,2012,33(1):111,115-117.

[3] 傅砚农,吴丽华. “军国民思潮”主导学校体育的社会背景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5(6):70-72.

[4] 高平叔. 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 北京:中华书局,1984:130-136.

[5] 杨天平. 民国初年教育宗旨的理论基础[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4):77-80.

[6] 舒新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210.

[7] 赵諓华. 论自然体育及其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J]. 体育文史,1998(3):32-35.

[8] 潘志琛,王凯珍. 论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J]. 中国学校体育,1994(1):65-67.

[9] 王其慧,李宁. 中外体育史[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177.

[10] 王毅. 论民国时期自然体育思想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影响[J]. 前沿,2012(6):155-156.

[11] 陈建绩. 体育教学新论[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54-67.

[12] 毕世明. 论50年代学习苏联体育经验[J]. 体育科学,1992,12(3):9-12.

[13] 罗时铭. 快乐体育论[J]. 体育文史,1998(4):49-50.

[14] 刘绍曾. 日本“生涯体育”、“快乐体育”思想述评[J]. 体育科学,1993,13(5):29-30.

[15] 毛振明. 快乐体育的理论及产生背景[J]. 中国学校体育,1996(6):61-63.

[16] 王则珊. 终身体育[M].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13-14..

[17] 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 体育科学,2004,24(1):40-43.

[18] 陈琦. 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05-111.

[19] 邓星华,杨文轩. “健康第一”的理论依据与学校体育的新使命[J]. 体育学刊,2002,9(1):12-14.

[20] 谭华. 70年前的一场中国体育发展道路之争[J].体育文化导刊,2005(7):62-65.

[21] 谷红红,陈玉忠,孟凡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1):96-98.

[22] 叶澜. 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1):1-6.

作者:梁立启 邓星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学校体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体育体育论文范文05-10

学校论文范文05-08

体育学论文范文05-08

体育论文范文05-08

学校文化论文范文05-09

体育投资论文范文05-09

体育项目论文范文05-09

体育意识论文范文05-09

体育兴趣论文范文05-09

学校预算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医学临床论文范文下一篇:美术学习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