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读后感

2024-04-13

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读后感(精选6篇)

篇1: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读后感

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体会

1992年年初,中国的历史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国内一些人的思想上出现了困惑,国际上中国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就在这个时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发表了极其重要的讲话,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南方谈话”是新时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本总结。邓小平的思想已升华到新的高度,是对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实质是就是为了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他的谈话,一方面重点在讲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也讲了要扼制腐朽的东西,资本主义的东西,要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威力,强调政权的作用,还谈到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打击经济犯罪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学习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有些谈话内容给我的映像极其深刻,发人深思。第一:用特区的发展证明了开放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策是正确的。“8年过去了,这次要看,深圳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1992年1月邓小平到深圳视察,离他1984年第一次来深圳的时间相距8年。邓小平登上珠海芳园大厦顶楼,观赏到澳门的风光,他说:“这十年真干了不少事,这足以说明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的确,巨大的变化都说明了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反对改革开放谁就垮台。既然三中全会的政策是正确的,就要坚持这个路线方针不变。邓小平能够在8年前,提出开经济特区的政策,并且8年后这个政策的实施带动了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得不敬佩邓小平的前瞻性长局性的决策思想。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用语非常的直白,却揭示出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的快一点,不可能总是平平静静,稳稳当当的。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紧接着他用格言的方式表述了这样一个极其卓越的思想:‘发展才是硬道理’。”他将中国放入世界的大格局中进行了横向的比较,提醒人们一定要抓住历史契约,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首先20世纪90年代面临的良好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二战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西方集团和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对峙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世界正朝着多级化的方向发展。美,日,欧,德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南北矛盾更加突出,旧的稳定因素在消退,新的不稳定的因素在增长。在严峻的形式面前,中国如果不加速发展经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继续拉大,也将无法有效的地址西方的“和平演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政治的稳定都需要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存在的,但发展的机遇总的看还是比较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邓小平提出“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

第三: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谈到改革者应该具有敢闯,敢试的精神。

改革既然是成功与风险同在,那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方针呢?邓小平说:“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是邓小平实践方法的核心。他从不同的侧面反复地讲这个方法。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有“勇气”,“决心要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不移的搞下去”;“没有胆量就搞不成四个现代化”,“要克服一个怕字”。所谓“步子要稳”,就是“要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处理事情要谨慎小心,摸索着前进。邓小平早在提出改革大计之时就指出:“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这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落实“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要求的实际步骤。他说:“什么事总要有一个人是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是第一个就要准备好失败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失败也不要紧,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尝试,大胆的闯。如果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点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而这种好路、新路、事业,正是贯彻发展这个硬道理和解放生产力所必需的。改革要求改革者要有敢闯、敢试的精神,他致力于提高干部和群众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的认识水平,明确判断改革的具体决策、具体事宜的得失成败的标准。他那些精辟独到、富有深邃哲理的见解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我们又清醒的头脑,只要改革权在我们手里,就不要在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前怕狼后怕虎,重要的是提高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而善于利用资本主义的真本事。

第四:改革开放是姓“资”还是姓“社”?邓小平以他的经验和睿智,圆满的回答了这一个一直困扰着专家的重大理论课题。

对于十三大提出的“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体制”和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一些人提出了质疑。有人产生了担心改革开放会滑向资本主义的思想情绪,主张对改革开放措施要问姓“社”还是姓“资”。现实生活中“左”的东西比比皆是,如: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认为多发展一些私人企业和个体经济会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认为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根源,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瓦解的根源;认为股份制就是“潜在”的私有化,等等。如此一来,险区重重,改革开放还怎样进行呢?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机会下,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种种情况说明,改革开放正遇到“左”的禁锢和束缚。要是我国的改革开放迈开步子,就要加大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必须要有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正是在这种情况和需要,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改革开放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第五:邓小平说他自己是“实事求是派”,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理论上之所以能够实现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在实践中之所以打开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关键在于他一如既往并卓有成效的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四项原则。邓小平所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贯穿着实事求是这一条基本指导原则。贯穿南方讲话期间的,同样也是这样的基本指导原则。南方讲话将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篇章,也将作为实事求是思想原则的 新篇章而载入史册。

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后,从首都到乡村,大江南北,沿海沿边,在中国古老土地上再次激荡起改革开放的洪波巨浪,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面对大潮汹涌、现代化建设热气腾腾的景象,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保持着清醒而理智的头脑,注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开放,发展经济,已真正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南方谈话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全国亿万人民积极投身国家中兴的伟大事业并不断品尝建设的甘美果实时,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在指引改革开放中所作出的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经济管理学院 2009级工商管理专业 徐玲

篇2: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读后感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其意义如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能否汲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避免来自“左”与“右”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讲话。谈话的主要精神在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百度百科,“南方谈话”词条)

首先,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发展经济需要“两个基本点”的保证。

第二,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有创造性。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第三,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认为,当时中国具备高速发展的潜力和条件。让我们看看我们的经济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这充分的说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那么为什么要“两手抓”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国外好的东西进来了,但也会带来消极,影响我们。实行“两手抓”,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丑恶现象发生。另一方面,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也要把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建设好,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

第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这就是说不要搞争论,不要浪费时间,要真抓实干。不搞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来工作。一争论就把时间都浪费掉了,最后什么也干不成。因此,少说话多做事,开短会,干实事,才能见实效。

篇3:论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科学精神

一、勇于破除思想禁锢的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存在诸多认识误区, 也未能科学地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旧有的社会主义思想禁锢有所突破。然而, 当改革逐步深化, 触及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人们思想的深层次问题时, 那些沉积了几十年的僵化思想又重新成为阻挡改革开放深入开展的巨大阻力。要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推进下去, 必须破除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旧有的社会主义观念。这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致力于解决的重大课题。首先, 针对人们囿于姓“资”姓“社”的顾虑, 不敢进行改革开放的问题, 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凡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东西, 就应当大胆地去搞去闯。邓小平还就当时影响人们最为深重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给出了全新的阐发,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由此, 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大误区。接着邓小平又从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揭示它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这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是首次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的概括, 端正并深化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邓小平还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作了新的阐发,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由此破除了只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看作对抗关系的旧思想, 为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东西提供了认识依据。上述这些新认识、新观点都是邓小平思想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没有这种创新精神就不能冲破传统社会主义认识对人们的思想束缚, 就不能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好路、新路。所以对于这种创新精神必须认真学习、大加发扬。

二、致力经济发展的开拓奋进精神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但是, 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来说, 经济发展水平仍很落后, 所以推进改革开放, 加快经济发展, 仍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然而由于1989年春夏之交国内严重政治风波的发生, 以及国际上苏联东欧发生剧变, 我国改革开放的步子慢了下来, 经济建设也呈现出迟缓的迹象。究其原因, 还是受过去极左思想的影响, 在人们头脑中存在一个“怕”字。一是怕搞改革开放, 被说成是搞资本主义;二是怕搞改革开放, 有失败的风险。针对这种状况,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一再激励人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 没有一点‘冒’的精神, 没有一股气呀、劲呀, 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走不出一条新路, 就干不出新的事业。”[2]他对那种动辄便给改革开放扣上搞“资本主义”帽子的“左”的现象提出了严厉批评。邓小平的这些论断, 对于打消人们搞改革开放的顾虑, 对于人们大胆借鉴和利用一切有利手段发展经济, 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他说:“现在, 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 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 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 能发展就不要阻挡, 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 只要是讲效益, 讲质量, 搞外向型经济, 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 甚至等于后退。”[2]他认为, 经济发展, 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如果谨小慎微, 不敢解放思想, 不敢放开手脚, 结果是丧失时机, 犹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当然, 邓小平在激励人们为加快经济发展而开拓奋进的同时, 并不是要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 而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去发展, 绝不是片面地追求高速度的盲目蛮干。总之, 邓小平倡导的这种敢冒风险的开拓进取精神, 破除了妨碍人们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桎梏, 极大地触动了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激发了中国经济加快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开拓进取精神在任何时候干任何事业都是必须具备的。

三、善于统筹全局的辩证思维精神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始终都贯穿着善于统筹全局的辩证思维精神。他从不为了强调某一问题, 而置其他与之相关的问题于不顾。他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同时又对事物的发展进行辩证统一的分析, 做到有重点的又全面协调的推进。邓小平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所以, 邓小平提出要允许和提倡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由先富带后富、帮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一味追求绝对平均主义的“大锅饭”, 其结果只能是共同受穷。反之, 也要防止贫富差别过分悬殊, 从而造成严重两极分化。这两种情况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的。在论述要大力促进经济发展问题时, 邓小平一方面强调要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另一方面, 他又提出要防止经济“过热”, 认为对经济“过热”造成的不良现象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治理整顿。要统筹好经济发展与改革、稳定的关系。他指出:“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 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2]所以, 对经济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进行综合分析、统筹把握、妥善解决。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上, 邓小平强调要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不仅经济要搞上去, 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 两个文明建设都要搞好, 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他提醒人们说:“开放以后, 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 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 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 坚决取缔和打击, 决不能任其发展。”[2]可见,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从以上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处处彰显着统筹全局的辩证思维精神, 这种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和辩证方法的灵活运用, 是我们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坚持的科学精神。

四、坚定理想信念的求真务实精神

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邓小平特别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他强调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2]“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 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这些话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地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想信念。邓小平还就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作了精辟阐述:“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 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 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2]他还明确表示:“我坚信,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 没用了, 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这些话语虽然不多, 但是既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又鲜明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命运, 邓小平也作了客观和辩证地分析。他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但道路是曲折的。”[2]这就告诉人们, 不能因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是必然趋势而盲目乐观, 也不能因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严重曲折而灰心丧气。针对苏东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所造成的重创, 邓小平又深刻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 但人民经受锻炼, 从中吸收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2]这是对社会主义辩证发展进程的深刻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成之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华所在。重温南方谈话, 不仅要理解他所阐述的重要思想, 还要领会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攻坚发展的新阶段, 认真学习和弘扬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科学精神, 越发显现出极大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篇4: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读后感

关键字:南方谈话;改革开放;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19-01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和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使我国的社会发展更加快速科学,使中国经济有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阶段我国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突发期,重新回味南方谈话的内容,尤其感到创新精神的可贵。我们学习南方谈话,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其勇于创新精神和坚定改革的政治勇气。

一、南方谈话的历史背景

南方谈话的面临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式。从整个世界来看,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很大挑战。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新的科技革命到来,世界各国都努力发展新的高科技,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当时我国的国情是国民经济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国家贫困人口依然占很大比重。关于发展问题,依然认为社会主义,就应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这种认识下,人民群众积极性不高,国民经济始终没有跨越式的大发展。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动力。

二、南方谈话体现的创新精神

(一)解放思想与理论创新相统一的创新精神。

邓小平面临国内的新形式,深刻感受到了,思想禁锢就会迈不开步子,无法前进。而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国家的发展问题。他敏锐的认识到,只有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国家和人民重新恢复生机活力。

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能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國家走向繁荣富强。实行计划经济,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国家就会落后。抓不住新的发展机遇,对国家和人民都是极大的损失。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可以去尝试。邓小平的观点打破了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实现了新的科学认识。

(二)实践探索与理论指导与相统一的创新精神。

理论的指导是旗帜作用。理论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实践,只有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明确发展的方向。但任何一种改革和创新,也都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

南方讲话中实践探索要与理论指导相结合,主要表现在,第一,要有探索精神,不要固步自封。时代的发展总是具有自身新的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国内外形势,不断进行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探索。邓小平讲到,胆子要打,认准了,就要去试。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做的不对,就纠正。要把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实践是为了完善理论,二者是相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大胆的去探索,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作为目标。朝着这个大方向去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绩。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不经历曲折的道路,只要认准了方向,就不会犯大错。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就能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新事业,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在实践去去探索。只有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道路。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相统一的创新精神。

南方谈话所体现的创新精神,还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相统一的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的指导根基和出发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要结合国家的实际国情,不断创新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务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全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当代价值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吸取南方谈话中的精神,抓住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向前发展。

首先,要坚持解放思想,坚定改革的信心。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改革的勇气。只用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优越性,勇于尝试,吸取全人类发展的科学经验,才能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二是要不断深化改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深化改革,解决社会存在的矛盾,提高老百姓的民生福祉,只用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大繁荣,大发展。现如今,改革作为人民的最大红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只有深化改革,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准则,才能最大的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三,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丰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积极吸取其他国家社会建设的有益成果,有利于我们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以本国国情为出发点,事实求是,大胆创新。增强对社会建设规律的把握,丰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体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指明了道路。在“南方谈话”精神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建设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前,我们要吸取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伟大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高潮,坚持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国家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王东.邓小平理论与跨世纪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238-239。

作者简介:

1.梁灏,性别:女,籍贯: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1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在读硕士研究生

篇5:邓小平南方谈话

——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什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被视为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思想解放的“宣言书”。南方谈话的内容对学风建设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1)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就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

当今的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上面。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多的是由于学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因此各高校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学风建设方面。对于学风建设的标准,我们自己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利于营造校园学习氛围。

(2)要加快改革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学风建设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一切有利于学校营造整体学习氛围与精神建设的措施都可以实施。学风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邓小平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强调了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学风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明确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要有侧重点的进行改革。一个学校最主要的群体是学生,学校办学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成才。学风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学风建设要围绕学生开展,如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邓小平还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学校在除了学生之外,老师也是个主要群体。因此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有关学生的相关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也要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基本方向不偏离。

(5)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社会主义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借鉴意义:在学风建设进程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和信念。加强学风建设要不断结合学校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建设什么样的学风?

我们要建设的学风是:营造一种让学生学会做人的氛围,让大学生懂得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在大学里,学生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

总体目标: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学术氛围和生动活泼、健康上进的良好风气,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大学生们终身学习的习惯,使我校整体学风状况进一步改善。

应该怎么做?

我们学校开展整顿校风的一系列措施:

一:学校组织检查学生晨起情况

为贯彻落实关于“整顿校风”的要求,学校组织开展了整顿学风系列活动。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管理是此次活动的重要抓手,为此学生工作处开展了学生晨起专项检查,切实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经检查,总体情况良好,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晨读,无课学生也按正常上课时间起床,但仍有个别学生未按照要求晨起。

二:以查促建 加强学生课堂管理

2月15日上午第一节课,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再次深入课堂,全面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文明行为规范。通过检查,学生上课总体情况良好,出勤率较高,但仍然存在课前未向老师问好、课上不认真听讲、使用手机、不记笔记等现象。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与集中整治,逐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建设并完善管理长效机制,将为建设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守规范讲文明 学生干部在行动

为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校开展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管理活动。广大学生干部积极响应,全力配合学校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学伊始,校学生会、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就向全校同学发出了“做一个规范文明的合师青年学生”的主题倡议。

四:抓学风整顿初见成效

新学期伊始,全校上下齐心协力重抓教学、整顿校风。经过相关部门和各院系的共同努力,学风整顿初见成效,学校学风有了明显好转。

经过几天的整改,上课迟到、旷课现象不断减少,课堂纪律良好,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与此同时,带早餐进教室的行为也慢慢杜绝,使得公共教学场所的卫生状况得以改良。

五:拓展自习教室 服务学生学习

为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保障学生学习热情,解决学生上自习难的问题,学生工作处会同后勤管理处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开辟新的全天候自习场所。初步缓解了学生上自习难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引导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将学校的“整顿学风”措施落到实处,并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六:全员参与抓规范坚守一线促学风

新学期开学以来,学校按照学生宿舍、教室课堂、公共场所三个不同功能区分别安排了学生行为规范和学风整顿的执行落实和督促检查。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管理与学风整顿专项督促检查开展一周以来,学生精神风貌和学习状态进一步饱满,校园学习氛围进一步浓厚。学校对督促检查中发现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风整顿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通报,提出了整改时限和要求。目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管理与学风整顿专项督促检查工作已全面展开并有效有序进行。

七:创优良学风宿舍建和谐文明校园

有效加强校园宿舍文明创建,营造更加安全、卫生、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优良学风学生宿舍的创建意识,学校于3月7日中午同时在锦绣校区和三孝口校区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学生宿舍安全卫生大检查活动。校、院系两级自律委员会近200名学生干部参加了本次检查。

此次检查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创建优良学风宿舍的关注,有力地增强了我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同时对大学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营造温馨舒适学习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八:学生处召开学风建设学生座谈会

学生工作处在平房会议室组织召开学风建设专题座谈会,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学生由学生工作处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18名组成,座谈会由学生工作处处长马平主持。听取学生对学校学风建设以及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九:就文明餐 做文明人

校律委会伙食管理委员会和各院系律委会志愿者们在锦绣校区五个餐厅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就餐秩序维护活动。许多平日里不文明的就餐现象也在逐渐减少。

学生应该怎么做:

1、积极配合学校对于学校针对学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要加强自控能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做一个四有青年

篇6: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

今天下午在吴乡长的带领下学习了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世界的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

邓小平南巡讲话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相继登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光明的彼岸。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巡讲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

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次南方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总的来说就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确实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所以很多老一辈很是不满小平的改革,可在严打犯罪活动的情况下,有所好转,而且在开放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也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很多事情需要实践来证明,当然实践证明小平的理论和实践都是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人民的。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也就是在这次南巡途中,邓小平用非凡的气魄胆识,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他说:“要注意济经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他的话,为当时及后来的改革家们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邓小平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他还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小平也说了:“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还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上一篇:成本管理案例分析作业下一篇:客房部安全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