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邓小平理论思想汇报

2024-04-12

学习邓小平理论思想汇报(精选14篇)

篇1:学习邓小平理论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学习邓小平理论

敬爱的党组织:

自从递交了入党报告,我决定要努力向党组织靠拢,最近一段时间,现在我正在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一本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目前只学习了“邓小平理论”这一部分,想谈谈感悟。

我们知道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科学把握中国社会乃至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潮流和规律,特别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的。

纵观其形成的过程,在邓小平的一生中,其个人的经历与努力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早年时期,赴法国勤工俭学,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担任中央秘书长。1954年又一次担任中央秘书长。1956年任中央总书记。1975年任中央副主席。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生涯。邓小平的一生有着“三落三起”的独特的实践经历,这段独特的历史经验是世人所少有的。这段经理既锻炼了他的坚强意志和革命品质,又使他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长期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他总是不屈不扰,沉着坚忍。

他的经历告诉我:一名共产党人,就要经得住考研与磨练,要从生活中汲取经验、从实践中锻炼自己,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与理论,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成为值得人民信赖的共产党员,我今后就要以此来勉励自己。

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了一段十分感人的话。他说,“坦率地讲,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是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有私心杂念。这是我一种交心的话。”这番不长的“自白”式的话语,真实反映出邓小平作为领袖人物的个性风采和精神境界。历经磨难和坎坷的他,以70多岁的高龄再次出山,当个太平官,安逸官,做好自己分管的那一份工作,也是问心无愧和无可指责的。但是,邓小平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决不当“太平官”,而是以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和名利得失,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邓小平曾讲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这种对祖国和人民深情热爱的宽广胸怀和革命领袖的使命责任意识,激励邓小平在十年**后不久的中国,以及后来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一系列政治**等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革命的创新精神、毅力和勇气,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从总结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中,我们不难看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其个人的勤学和对社会的各种现象的总结以及他的睿智,果断的一面是分不开的。从经典结论中发展新认识的睿智。对已有的正确结论或认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拓展、延伸和概括出新的认识,把过去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或深化、或升华到一个新境界。根据形势的发展拓展已有的结论。因而,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冷静的思索和果断的行动,在借鉴别的经验和资料的同时要注意以自己的分析为重。看问题时要把思考的角度放的远些,站的更高一些。这样方能将问题的主流看清楚。

另外,我们要具备有创新的精神,从否定错误中开辟新道路的勇气。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对旧有的错误的东西进行否定,没有对被实践证明是错误事物的抛弃,就谈不上创新。同时,否定旧事物和错误的东西,还要有善于创造新事物的智慧和魄力。从总结实践中作出对新事物新判断的敏感。对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涌现、层出不穷的大量新事物,保持求知的欲望和敏锐的感悟,是激发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因素。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前行,需要我们后代人的不断努力与创造,我们只有具备了创新的精神才能更好的扮演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个光荣的角色。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0年 12 月 6 日

篇2:学习邓小平理论思想汇报

—学习邓小平理论

尊敬的党组织: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者,巨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变革家。作为一个历史的伟人,固然已溘然长逝,但是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严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四周,坚持不懈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巨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体会邓小平理论的肉体与本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肉体支柱。下面就本人学习邓小平理论谈几点领会与认识。

一、完好精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要深入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位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分离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开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展的新阶段。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根本道路

要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国情和党的根本道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的根本道路告知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准则是立国之本,变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三、脚踏实地地运用邓小平理论

要深入了解我们肩负的严重历史义务。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任务就是在党的指导下,继承和开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巨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对等老一辈反动家创始的社会主义巨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完成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要深入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的一点便是理论学习与理论活动相分离,只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不会“纸上谈兵”。

篇3:浅析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重视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在著名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巴黎会议上, 蓝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后来, 赫钦斯出版《学习社会》一书, 探讨了学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艾德.加富尔提出学习化社会, 其基本内容是, 教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和某一年龄的特殊活动, 而是越出了传统教育的规定的界限, 在时间和空间上, 正日益朝着包括个人终身甚至是整个社会成员的方向发展"这些理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学习的作用, 把学习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尤其是终身学习的思想, 它使人们更加注意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学习的重要性。于是, 许多组织更加重视其成员学习的需要。学习作为员工自我实现的手段, 对成员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福利;而且, 学习提高了成员的素质, 进而可以提高组织绩效, 促进组织的发展。

二、组织学习

塞厄特和马奇在1963年第一次提出组织学习的概念。接着, 阿吉瑞斯和舍恩出版《组织学习:行动视角下的理论》, 这是组织学习研究的经典著作。组织学习探究组织内知识的生产和创新, 也即要弄清组织学习的机理和本质。在早期组织学习依然处于萌芽状态, 但这为后来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供应了最基本的思维模式。组织学习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对学习型组织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第一是关于知识的认识。通过把数据、信息和知识加以区分, 人们于是可以界定知识。组织学习研究主要聚焦于组织知识。日本的组织研究流派还把组织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的组织中正式而系统的知识, 属于文本的知识。它们造成了组织中共享的区间。隐性知识往往是默认的知识, 存在与组织的潜意识和意识的冰山, 往往需要开发, 一般难以开放式共享。第二是关于组织学习的认识。一般来说, 组织学习提出了双环学习和单环学习两个概念。双环学习则是在单环学习的基础上, 组织要修补策略和行为, 还要进一步对策略背后的策略进行反思和修补。所以在内在的角度, 双环学习难道更大, 涉及面更深刻而广泛。双环学习是在组织运行结果与策略和行为之间造成了两个封闭的环路, 所以称之为双环学习。单环学习则是组织单纯的对行为和思想进行单一线路和封闭式的追踪, 因而简单而有力, 清晰而合理, 其结果是组织的规则和规范自我建立一个反馈环路。通过组织日常事务的不断重复进行, 进而不断的修正其策略和行为, 从而使其策略和行为达到最佳过程。单环学习是在组织对环境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非常重要的方式, 它有助于组织形成良好的策略和行为, 进而到满意的结果。组织学家认为, 单环学习简洁而有力, 是正常组织环境的产物, 有利于提升组织结构的逻辑性, 利于日常事物的管理, 而双环学习则常常在特定的风险状态下呈现, 但提供更深层的变革力量, 常常引导组织走向优化, 效率提升乃至质量的跃迁。有关组织学习的思想, 为学习型组织理论提供了主体内容。如果没有组织学习的研究, 学习型组织理论必然陷入空洞的说教而缺乏载体。而且, 组织学习的研究也为学习型组织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 组织学习本来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这种理论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理论从组织行为和管理心理的学术背景来思考问题。

三、复杂性科学研究

旧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推动了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而新三论:耗散论、协同论、突变论则促成了复杂性科学的发展。这对人们的思维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学习型组织理论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复杂性科学的极大启发。组织理论家们的思维方式受其世界观特别是自然世界观的影响。牛顿力学创立以来, 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典力学为基础的机械自然观占据理论的中心位置, 机械自然观将世界的客观规律以及过程归结为简单的线性关系,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还原论、确定论为特征的方法论。古典的组织理论以及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理论家们都指向一个基本的假设, 整体是由部分按机械的方式而组成, 即把总体看成是由各部分的总和。组织设计的理念凸显了简单还原论和机械自然观的。这种方法试图孤立地对组织各部分进行研究, 而后再将各部分合成总体, 一个重要的隐喻就是“组织是机器”。企图通过对局部的认识实现对总体的理解。复杂性科学认为, 这是行不通的思维方式, 有着其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首先, 组织内部关系呈现出非线性。如果忽略这些, 必然最终会造成组织失控。再次, 复杂的组织外部环境, 使得组织不能适应变化, 必然遭到淘汰。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理念, 学习型组织理论重新整合组织结构和流程。学习型组织提出者的老师本身就是系统动力学教授, 也就是复杂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动力学研究人类问题的动态复杂性, 提出了一个重要事实, 即人们由于对系统的动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以及思考方式与工具不当, 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无序的状态而非逻辑的结构上, 以至无法有效的处理这类问题。复杂性科学的意义在于, 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最具有特色的、最深刻的方法论。而且正是复杂性科学, 学习型组织也与当代富有活力的管理工程与科学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是说, 正因为如此, 学习型组织有了科学的背景, 避免了边缘化的危险。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 人类社会经历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源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而崛起于本世纪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代表了当前管理学界主流对这一现象的重要而深刻的回应, 并在管理学界形成一股热潮。为探究这种理论的起因, 文章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三个思想渊源。

篇4:学习邓小平理论思想汇报

邓小平理论;电大教育;学习应用

邓小平理论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时代内容,是当今电大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在电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习与应用,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是增强其时代感和战斗力的有效保证。邓小平理论进入电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是加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力度的战略举措。

1.与教学内容结合学习邓小平理论

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结合起来,以学习政治课基本原理去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去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发挥邓小平理论的教育作用。电大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要使邓小平理论走进学校,走进教材,走进学生,必须充分发挥邓小平理论的教育作用,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政治课教学结合起来,把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学习政治课基本原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向的去学习,使教学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电大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

增强邓小平理论教育效果。思想政治课是电大主要科目之一,从教学目的上看,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学习政治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电大教学教学内容上看,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有关常识。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对学生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等理论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让邓小平理论走进电大政治课教学,才能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

2.与政治结合学习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新时期电大必须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经济生活结合学习邓小平理论。电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奋斗目标,通过培养大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依靠社会实践来逐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其坚持力和忍耐力,让大学生自我寻获战胜科学创新道路上一切艰难困苦的自身内在力量源泉。在邓小平理论中经济原理很多,邓小平理论最基本的观点主要有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等,这些基本观点在现行的经济生活教材中都有具体化的内容。在教学经济生活基本原理时,应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如讲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时,可以安排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基本观点学习;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时,可以安排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策略基本观点的学习。

用政治生活中的基本观点学习邓小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思想工作优势,强化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为今后成为可用的创新之材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观点主要有:政治参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制度;社會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族和宗教;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等,政治生活教材中有比较完整系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中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观点和教学内容结合,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3.与联系实际学习邓小平理论

由于当前的学生思想开放,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很难盲目相信别人的观点,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紧贴学生思想实际,加强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使邓小平理论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掌握邓小平的理论特色。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延续。邓小平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他指出:“要恢复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增长学生的知识和志气,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邓小平也非常强调劳动教育,他指出:“一般学校要给学生参加劳动的机会。劳动也是教学,是政治思想课。”“学生参加劳动一是必须,二要适当,三要可能。”“学校要把劳动定到课堂中,每周规定半天,主要训练娃娃们养成劳动习惯,加强集体观念。”这些充分说明了劳动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一要求也是符合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灌输是电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开展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也是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理解邓小平的理论精髓。邓小平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邓小平教育思想。关于教育思想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和国家建设的全局上做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他强调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出了明确的道路。电大教育是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创举,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实践,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真实写照。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了邓小平的理论精髓,才能积极、刻苦学习知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力量。

学习邓小平的理论核心。邓小平的理论核心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当代大学生要承担历史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必须具有全面较高的素质,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是灵魂,因为它关系到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大学生只有深刻掌握了邓小平理论,才能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信念,只有掌握了邓小平理论,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掌握其观点、方法,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电大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当代大学生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只有高度重视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与应用,使大学生在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有新的进步,在理论联系实际上有新的进展,这样才能够在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的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1]任会芬.邓小平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02

[2]赵予鲁.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J].东京文学,2011.08

[3]闵绪国,罗洪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05

篇5: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体会思想汇报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体会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行深入的学习。于此,我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认真学习,从中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像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涉及到了很多领域。其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下面谈一谈邓小平理论里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道德价值思想以及分配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

一、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

首先要说的是这一思想适合于中国国情,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随着世界科技进步的不断进步才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但我们还有很多劣势,科学技术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提高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应该遵循以下三条:发展信息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可续文化素质

二 关于邓小平分配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的体会

这句话, 从两个领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一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一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邓小平讲的一部分人, 不仅是指工人、农民等劳动者, 还包括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一切社会主义建设者。他讲的先富, 又有两层含义: 一是先富者不是也不可能是所有的人, 而是指其中的佼佼者, 勤劳能干、合法经营的分子;二是在分配原则上不再是劳动一个要素, 还包括知识、技术、经营、管理以至资本, 这些要素都可以参予分配;他讲的共同富裕, 是在先富者的示范、激励效应带动下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 大多数劳动者共同奋斗的结果。任何社会都会有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致富的弱者, 这就要靠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分配悬殊,东西部差距、南北部差距呈继续拉大的趋势, 值得引起我们重视。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和法律来进行调控。一方面用增收、减税减负、救助等手段提高低收入者的水平;另一方面用所得税等政策控制高收入者的水平, 对非法牟利致富者应绳之以法。我们要保护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发展活力, 更要高度重视和鼓励广大落后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并要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 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现阶段,我们的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更重视公平和正义;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三最”利益问题。胡温两位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都说过类似的话:“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从这些质朴无华的话语里,我们不仅能看到政府心系黎民、心忧苍生的情怀,更能体会到政府的执政重心由侧重国家、集体到关注公民个人、关注弱势群体的回归。这让我们看到了政府解决收入悬殊问题的决心。

三、学习邓小平道德价值思想的一点体会

邓小平很重视道德建设, 他反复讲要培养“四有”新人。“四有”之一, 就是“有道德”。邓小平说: 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 坚持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他还说: “我们不是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上述的革命精神参加革命到现在吗? 从延安到新中国, 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 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

外友好人士吗? 没有这种精神文明, 没有共产主义思想, 没有共产主义道德, 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

注重德性(即德行、道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社会的优良传统, 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这也为不良道德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比如网络,它除了给人们提供各种有益的资源以外,也混杂了一些不良信息。作为一名学生,我会更好的抵制不良信息对社会的危害。

邓小平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在发展我们党的理论也在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国家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篇6:学习毛泽东理论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现将我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汇报如下: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不仅毛泽东思想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且毛泽东的伟大品格也具有动人的感染力。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革命成功,他苦苦探索,呕心沥血,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为创造祖国的美好前程而奋斗。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高超领导艺术,永远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楷模。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萌芽。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在时间上为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并解决了与这条新道路相关的一系列革命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关于《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已初步包含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这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

思想已基本形成;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即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到达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领导全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首先,实事求是着眼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毛泽东正是在对中国革命实践深入研究中,在同 “左、右”倾教条主义斗争中创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其次,实事求是的根本点是要从对客观实际的研究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第三,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不断创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果说毛泽东当年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与时俱进,最终都要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这就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真理的光辉。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坚持毛泽东思

篇7:十月份理论学习思想汇报

今天我们支部组织学习了党的法制建设问题,对于现阶段我党的反腐败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梳理和对反腐败运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上台以后,反腐风暴接踵而至,无论是“拍苍蝇打老虎”,还是党员的作风建设,都比过去的力度要大得多,查处了一批批贪官,净化了中国的政治环境,百姓都拍手称快。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的腐败是背离了这一宗旨,我们必须压制这一股不良之风。对于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我党一直都是严抓严防,对于腐败分子严惩不贷。现阶段,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肯定要触碰很多人的利益,特别是那些腐败分子的利益,反腐败是给我们进一步改革、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扫清了障碍,我们必须将反腐败进行到底。这场轰轰烈烈的“拍苍蝇打老虎”行动是由治标开始的,现在要进入治本阶段,从制度上来防腐治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依法治国的若干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立法,加强了监督,为反腐败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也看出了中央的反腐决心,实在是振奋人心。

防腐治腐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治理好腐败问题是利国利民的事情,我们要继续这场运动,让人们不敢贪、不想贪、不愿贪。

汇报人:xx

篇8:学习邓小平理论思想汇报

学习兴趣指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它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它不是天生的, 其产生取决于以下因素: (1) 事物本身的特性。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运动变化、带有新异性的事物易引起人的兴趣。 (2) 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人的已有知识相联系, 并能满足人们获得新知识的需要的事物易引起人的兴趣。 (3) 人对事物愉快的情绪体验。学习兴趣可分为两种:直接兴趣, 它由客观事物或学习活动本身所引起;间接兴趣, 是对学习活动的结果产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推动人的学习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 如何从以上产生学习兴趣的三方面因素入手, 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等方式获得的一手材料中分析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是本文要重点分析的内容。

而张焕庭在《教育辞典》中认为, 学习兴趣是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 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 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 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所以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因, 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引起的, 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 当个人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 学习兴趣就随即产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有密切关系,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在于教师使学生学习活动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应加强教材的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 提高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某一学科的社会意义及其与个人的关系。

从张焕庭先生对学习兴趣下的这一定义而言, 本课题的研究就有了实质性的意义。只有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会去学。

二高职院校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1. 国外高校的做法

在展开论述国外高校的做法这一话题时, 有必要介绍我国与其他国家国情的不同之处。在我国, 由于几千年正统思想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古以来都受到高度重视。在现代高等教育中, 区别于国外的是,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统一的概念, 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在其他国家, 虽然有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却没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统一的名称和概念。他们使用的概念五花八门, 内容很广, 包括公民教育、国民精神教育、法制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民族振兴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历史地理教育、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工作等, 涉及学科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和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 并不像我国那样局限于统一的课堂教育。

以美国的大学为代表的欧美模式在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中, 十分讲究途径的多样化和渗透性, 即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渗透、各类活动、大众传媒等途径, 对学生进行教育。陈俊珂在《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一文中指出, 美国学校德育存在于教材、教学过程、课外活动与社会服务、心理咨询、大众传播和社会公共环境、纪律管理等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 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 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信念, 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大学的德育除融德育于整个教育过程外, 还注重从课外活动与社会服务、校园文化和校园建设、心理咨询、大众传播和社会公共环境、纪律管理等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促进学生品德完善。其中美国通过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渲染、渗透作用进行德育更具典型性。

张金顺在《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指出, 美国大学专业课程中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借鉴。他们对任何一门主要专业课都要从社会学、历史学、社会伦理学的角度进行教学和研究。对每一门课都企图探讨这三个方面的答案。这样, 在专业课程教育中, 进行德育的渗透, 非常有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因为它可以通过专业课涉及经济、历史、生态环境学、心理学、伦理学、礼仪学等众多学术领域进行渗透。

许泓在《浅析美国道德教育及其启示》一文中表明, 经济发达国家不少教育家意识到, 道德教育说教式的“显性”方式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各学科教育的互相融通的趋势明显。许多德育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对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的解释或对于社会法律、社会公德等内容, 间接地、渗透式地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课内外活动之中。让课本、教学活动中的德育以“隐性的影子”出现在学生当中。充分利用各种文字、颜色、图画、网络、影视等手段调动学生各种身体感觉、知觉, 强化非理论的刺激, 客观、非空洞说教式地把道德理念、社会公德标准、伦理价值等理念提供给学生。把道德是非、社会价值判断等难题交给学生做判断。改变传统由教师灌输品德教育的做法。在美国一些大学, 开设“西方文明”“西方价值观”等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倡导以渗透方式的间接综合的教育方式, 把德育教育归于隐性课程之中。

以日本的大学为代表的亚洲模式在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中, 通过课堂教学、特别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大众传媒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金感芳在《浅谈日本学校的道德教育特色》一文中指出, 在日本, 一些大中小学的教育方针中均有提倡重视对道德价值的感受和体验的教育方针。在一些学校午餐时, 都安排学生为其他同学舀汤端盘, 布置饭菜。一位学生自豪地说:“今天我是服务员, 我能为大家服务, 能给大家带来方便, 所以我很快活。”

樊富珉、辛兵在《浅谈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德育》一文中指出, 日本的价值观教育是战后德育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日本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人生的目标, 寻求人生的意义、体验人生的乐趣, 以实现对社会的贡献。日本的学校价值观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有不同的教育目标, 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珍惜生命;展示生命的意义——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练就顽强的意志;诚实、正直地处事和与人交往。这种价值观教育是针对年轻一代轻视劳动、轻视人生价值、缺乏社会责任感而提出的。

2. 国内高校的做法

党的十五大以来, 我国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积极推动思想政治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 认真总结和吸取思想政治课“三进”工作成功经验, 其中进教材是基础, 进课堂是关键, 进学生头脑是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是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其中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

对于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这个问题, 国内学者做出了不同的探讨。

第一, 注重人文关怀, 提升教学实效。总的来说, 就是让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韦文广在《浅谈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 就谈到了体验式教学能给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带来变化。他指出, 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 通过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 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学会避免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纠正错误认识, 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统一, 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并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二, 从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考核上取得突破。陈民在《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两课”学习兴趣的培养》一文中指出, 考试内容没有标准答案, 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 同时考核方法与以前也不一样, 不再以最后一次考试作为判断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引入综合考评机制, 更重视平时学习态度和过程考核综合考评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 分别占40%和60%, 平时成绩由课堂发言与讨论笔记与作业考勤等几部分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由任课老师实施并作好相关记录, 纳入综合考评体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 在注重基础知识理论考核的基础上, 强调对知识点理解运用使学生对大学两课学习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与转变, 在以后教学中真正贯彻实施, 逐步形成树立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正确观念, 为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打下基础。

第三,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探讨。如何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以及如何将实践课教学落到实处, 是近几年来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

2004年10月,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联系大学生的实际, 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 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 切实改革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手段”。

吴爱萍在《浅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化整合》一文中指出, 从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看, 可以是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讨论辩论式教学、自学自讲等形式。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社会, 结合国情、市情开展教学, 让学生通过参观、调查等形式感知社会, 把理论与实践相对照, 进一步提高认识、消化理论。

综上所述, 在现有文献中, 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这个话题, 很多教学一线的老师或专门的研究学者已对此问题做出探讨, 探讨的内容大多从课堂教学方法和方式的问题上, 试图改革创新。而专门针对高职院校这一学生群体的特点探讨的相对较少, 而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口, 或能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话题。

摘要:如何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一直是各民办高校致力于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情况、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困境, 试图通过整理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文献综述, 从存在问题的源头出发,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希望能真正致力于问题的解决, 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学习兴趣,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张焕庭主编.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543

[2]陈俊珂.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1)

[3]张金顺.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6)

[4]许泓.浅析美国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

[5]金感芳.浅谈日本学校的道德教育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 1994 (2)

[6]樊富珉、辛兵.浅谈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德育[J].青年研究, 1996 (3)

[7]韦文广.浅谈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黑河学刊, 2010 (2)

[8]陈民.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两课”学习兴趣的培养[J].世纪桥, 2011 (17)

篇9:大学生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研究

关键词 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数字化图书馆;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51-02

大学生思想理论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传统的思想理论学习,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自主,思想理论学习的成效不明显。因而,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新课题,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承担起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任务。

1 大学生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是大学生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的旗帜,根据思想理论学习要求和自己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自我求知过程。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其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理论的自主性学习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根本。思想理论本身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灌输式的理论学习,既被动又难以消化吸收。且大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学习差异性,自主性学习能够满足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消化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一方面,使大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保持思想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谋利益。另一方面,自主性学习的方式既然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就能保持学习的持久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大学生在漫长的人生中不断地坚持学习提供核心学习力。

2)思想理论的自主性学习是当代大学生科学进行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策划的保证。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策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切合自身实际,决定着自我实现的成败。自主性的理论学习,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我探索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从而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3)思想理论的自主性学习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源泉。自主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地开展学习的过程。大学生的创造力来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理论创新为初衷,推动各项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4)思想理论的自主性学习是提高当代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手段。自主性学习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必然要自觉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大学生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的战略思考

大学生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不是赶时髦的花架子,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等教育的新举措。

1)要瞄准大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思想理论的自主性学习,不是大学教育的专利,而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大学教育阶段,重在进行方法的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把对思想理论的自主性学习当做成就人生的必修课业。

2)要把思想理论的自主性学习作为培养大学生独立意识的重要途径。当代高校为什么难以培养杰出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自主性学习,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主要受学生自己的意识支配。

3)要把思想理论的自主性学习作为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以自主性学习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与社会的亲密接触,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为大学生及早融入社会求职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3 大学生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的预设条件

大学生思想理论的自主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成功的自主性学习源于成熟的条件。

1)指导教师。自主性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的学习,在高等教育阶段,仍然要建立适应当代教育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师队伍,加强对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指导。

2)学生思想理论研究团体。要成立各种思想理论研究的学生团体,使志趣、爱好、特长各异的大学生在适合自己特点的团体研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价值,助长自主性学习的力量。

3)硬件设施设备。高校要不断充实和更新大学生思想理论学习的资源,重点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和校园网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施展学习抱负的平台。

4)学习指导方案。既要制定一般的自主性学习指导方案,也要辅导大学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自主性学习方案。

5)社会实践基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挂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搭建桥梁。

6)自主性学习考核方式。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考核方式,使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具有约束的监督机制。

4 大学生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的路径选择

1)教学改革。重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量采用讨论式、辩论式、探究式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方式以指定学生发言和学生自主发言为主,任课教师指导、提示、总结为辅。辩论式教学,是指对难点和热点的思想理论问题,组织正反两方充分准备在课堂唇枪舌战,使认识到位的学生有提升,认识不到位的获得认识的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一般通过运用头脑风暴法等思维方式,在课堂进行即兴式发言和不间断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为促进大学生对思想理论的自主性学习,还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各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比如,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读新闻、讲新闻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以学生事前关注、浏览、思考新闻为基础,在课堂上讲新闻和运用理论评论新闻的意义、价值和重要启示。

2)学习竞赛。自主性学习也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应当通过学习竞赛的方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举办推荐一本好思想理论书籍的活动,就有利于大学生广泛涉猎书海,阅读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书籍,对所阅读书籍进行理解和诠释。在向其他学生推荐时,要求用打动人心的讲话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并在活动的最后阶段,可以进行网评等评价活动,以推荐的书跟读的人数最多为胜利者。

3)团体活动。自主性学习需要有公认的活动为载体。大学生思想理论研究会等团体,其参加者一般为自愿加入进来的大学生。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应当加强对这些团体活动的指导,有效开展针对性强的思想理论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大学生对思想理论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成效。

4)社会实践。大学生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应当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检验理论,加深对思想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科学研究。应将大学生思想理论研究纳入高校科研体系,对大学生申报的思想理论课题进行立项、研究资助和研究指导。通过实施科研课题带动战略,实现大学生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的提质,打造大学生思想理论自主性学习的亮化工程。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7.

[2]瓦尔特.我与他[M].陆世澄,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4:418.

篇10:学习邓小平理论思想汇报

为中国人我深感荣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逐渐发现自身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认识到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的重要性。

党的知识是博大精深的,党的历史是曲折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我们党就提出了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要求的民主革命纲领和路线,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根本利益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就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在建国初期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我们党的骄傲。

我们伟大的革命前辈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追求真理而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深知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富足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结束之际,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中国有今天的成就,人民有今天的生活,归根结底,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在改革中不断的前进和发展。

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参加党校的培训,使自己对党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加深理论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

此致

篇11:大学生思想汇报:学习党建理论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巨大的物质文化带给我们的利益。这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加优越的环境来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而学习党建理论对我们的帮助尤为重要。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七大,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我们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一刻也不能放松理论武装。只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才能使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拓前进。

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充分表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法宝。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历史,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旧的观念出发,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进程,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大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总结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回答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目标、方式、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

***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有学者强调,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过程、列宁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实现了社会主义由建立到建设的过程。

驾驭理论研究应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方向,围绕驾驭什么和如何驾驭这两个基本问题构建理论体系。具体来说,驾驭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驾驭内容、驾驭原则、驾驭方法等。应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不同角度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借鉴相关学科的成果,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驾驭理论研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成果。一是研究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相关思想;二是研究和阐述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相关思想与经验;三是批判吸收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合理成分;四是批判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的精华。

虽然我目前还是一名预备党员,但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学习不放松,我深知,只有完全掌握了我党的先进理论,才能深刻的理解党的先进性,才能促使我们更好地进取。我会继续努力,希望我能够早日入党。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iexiebang

篇12:学习邓小平理论思想汇报

经过这9周的学习,我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毛泽东本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他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

众所周知,毛泽东思想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十月革命带来了马列主义,新文化运动为其形成提供了条件,工人阶级迫切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懈努力,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便应运而生。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有最重要的被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情相结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独立自主方针的提出充分尊重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有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上保持独立而不受制于人的优势地位,是需要长期坚持不可动摇的根本方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的创立和发展,为我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也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一些错误,可瑕难掩瑜,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不容否定!正如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所言:“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

其次是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个人心得体会: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的诸多话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在这届会议上邓小平所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中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首先,作为中国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将永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其次,坚持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其指导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再次,我们要坚持马列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因为三者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是有机的统一体,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最后,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它将继续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在了解毛泽东本人和学习毛泽东思想时我们必须保持严肃的学习作风,端正学习态度,这是对我们伟大领导人的尊重,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尊重。

篇13:学习邓小平理论思想汇报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国际上普遍实施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即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对学习对象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它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与兴趣, 通过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 使他们既学到了科学知识, 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成长为具有独立个性和完整人格的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研究性学习, 是指教师主动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途径深入实践, 体验社会生活, 主动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得到充分发展,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与道德修养,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一般具备三个主要特点。

1、探究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发现并且选取学科领域内或者显示生活情境的某个问题, 通过搜集资料、文献综述、调查研究、分析研讨、成果表述等探究活动,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获取知识, 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创新思维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 学生还养成了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由于研究性学习大都是围绕问题 (课题) 的提出和解决展开的, 因此, 在研究性学习中,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一般来说, 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问题本身的探究性。选择和确定的专题往往具有着非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和创新性。学生愿意解决这些问题, 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但是学生不能看出问题的解法和答案, 不能按照以授受式学习为主的学科课程中现有的程序和常规的套路去解决。二是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必须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 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经过探索, 才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2、开放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一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目标不是预先设定的, 而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形成的。教学目标应该产生并形成于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可以不完全受预设教学目标的限制, 甚至可以随时调整、修订或改变教学目标于教学过程中, 学生也可以影响甚至参与教学目标的设定、调整与修订。二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意味着学习必须由理性世界向感性世界的回归。因为, 感性世界是理性世界的基础, 是理性世界的意义之源, 教育只有回归于生活世界, 回归于学生的生活之中, 才会展现出广阔的空间, 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还意味着允许对学习内容有多种的感知和解读。三是实施方式的开放性。由于研究性学习中要研究的许多问题不再囿于书本世界, 而是源于生活世界, 因此, 学生要获取课题需要的知识, 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或者渠道去搜集、整理及分析处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同时, 由于学生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最后研究的成果和表现形式必然各异, 这就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四是评价标准的开放性。由于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实施方式的开放性, 其评价标准就不能按照过去“大一统”的模式进行。评价的原则应该立足于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 促使每一个个体最大化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 评价主体必须拓展, 评价纬度必须丰富。由教师作为唯一评价者权威, 转向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的多元评价主体;由传统的局限于封闭式纸笔测验的学习结果 (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考查, 扩展到兼容并包学习者学习行为在内的全面开放性评价, 从量化评价到质化评价进行转化。

3、自主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性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 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有目的, 有计划的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 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其核心是强调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将学生视为真正的、能动的个体, 以教育促进他们主体性的提高和发展。

传统的观点认为, 教学就是一个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或权威的代言者, 学生是服从者;教师操纵、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决定着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等问题。同时对学习结果的考察也非常单一, 它以学生接受知识的数量为唯一的指标, 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 在此活动中, 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不是被训练或灌输得到的, 而是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主动的建构形成的。研究性学习中的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学生能够自我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 自主地选择、组织、建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与环境, 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 学生在学习中, 不惟书、不唯师, 敢于和善于质疑、批判, 敢于和善于打破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制约和思维定式的束缚, 不断否定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因此, 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独立人格的塑造、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意义

1、研究性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者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也是早期诱发原理系统的第一个环节。因为兴趣是人行为的原动力,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就会自觉的去学习, 并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从实践中看, 大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的兴趣甚至超过教师, 但是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却不太受学生欢迎,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但没有很好地保持并强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的最初兴趣, 反而因各种因素, 阻隔、削弱甚至抹杀了他们的兴趣, 因为大学生一般都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 更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恰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由教师指导, 选取实际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主题,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或体验提高认识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由此必然会产生一种积极情感, 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产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 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学实效得到切实体现。由此可见, 研究性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引入, 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必将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研究性学习是加强高校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教学模式单一、评价方式陈旧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尤其是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靠简单的单向灌输为主, 过于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边缘化现象十分明显。研究性学习则将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还给了学生,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研究性学习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 进行讨论、参观、阅读、观摩、调查、考察等方式来掌握相关内容, 这就极大地适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技能发展规律。最后,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 变相鼓励单一发展, 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既不科学, 也不公平。它不仅导致智育目标狭隘化, 阻碍学生个性发展, 扼杀了人的创造力, 还扭曲了考试的功能, 促使作弊泛滥。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主体更为多元, 评价方式更为科学, 评价视角更为多面, 评价体系更为完备, 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考察, 而且重视学习过程的考察。所以, 以研究性学习模式为取向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3、研究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方法

众所周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标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教育的三维统一。然而,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 以教师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手段, 以学生继承前人积累的知识为主要目的, 以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程度为主要评价指标的传统教学模式, 很难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 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全面提升, 而研究型学习却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主要在于研究性学习首先具有创新性, 学生在某个问题上要有所创新, 他对这个问题必定要有大量的、充分的研究。而研究与创新密切相关, 没有研究就不可能有创新, 研究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让学生大胆地想象, 激发创造灵感, 创造性地学习知识, 训练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其次, 研究性学习还具有着实践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自主实现活动探求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发展能力和个性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所以, 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方法。

4、研究性教学是适应全球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 而应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现在看来, 世界课程的改革是如此, 世界教学改革也是如此。近些年来, 许多国家都把实施研究性教学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早在1916年, 美国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概括出了科学探究的5个步骤, 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问题教学法”, 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现在美国的研究性学习又有了新的细化, 发展为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 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两大模式。尽管模式不同, 但是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即通过研究性学习,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在日本被称为综合学习, 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 刚开始不受重视, 但80年代以后, 日本教育界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反省, 并从“博才取胜”的事实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政府开始举力推广, 目前在日本的教育界十分通行。上个世纪90年代法国就开始在大学实施了TPE (即研究性学习) 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要求学生对学科已有成果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鼓励学生介入学科前沿, 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效果, 法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总督学局还和国家教育资料中心联合建立一个网站、专门发布有关TPE的信息和相关经验, 供教师随时调阅和交流经验。因此,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倡导研究性教学, 是适应世界各国教学改革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1、选题准备阶段

爱因斯坦指出, 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者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 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选题确定的是否有创新性和价值性, 实际上是选题的设计者对问题的敏锐性、洞察力和思考力的反应和体现。因此, 选题的准备不仅反映了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而且也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最终水平。因此, 在这个阶段, 教师必须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 选择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 以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为背景, 以教材为依托, 通过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设置具有一定容量和开放度的问题空间, 并将这一问题空间呈现在学生面前, 激发动机, 迫使学生思维入路, 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选题。

2、方案制定阶段

选题准备阶段完成之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研究活动的步骤、内容、时间、目标进行规划和安排。与此同时, 还必须制定研究方案。具体来说, 可先成立研究小组, 每个小组可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问题和内容、研究的步骤和程序、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研究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等等。这一环节可以保证研究活动的持续性和明确化。在这一阶段, 教师不仅要对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知识性问题进行指导, 对研究小组成员分工配合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 还要全面观察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向, 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研究主题的深层意义, 激发他们更大的研究热忱。

3、过程实施阶段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可以分为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实验实践、访谈咨询、文献查找、问卷调查、表格咨问的方式获取到大量的资料、信息和数据, 然后对此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研究, 形成结论。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 还有利于学生将研究作为将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 教师的指导不可或缺。如可以帮助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联系相关的调查对象和可供咨询的专家、定期不定期了解检查研究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或偏差, 以便调整计划, 等等。

4、成果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 不仅要重视研究成果的改善和提高, 还要重视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的提高。在这一阶段, 学生可先把自己的研究主题的合理性、研究过程的严谨性、研究结论的科学性进行交流、修正和梳理, 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进行再次论证和交换看法, 在无异议的情况下将研究成果以报告、总结、论文、方案、课件等形式展示出来, 而后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分享成果, 进行思维碰撞, 以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同时, 教师对整个研究过程, 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研究成果的质量维度、研究过程的参与程度、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 以及其他方面的得失, 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评价和反思, 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

篇14:学习邓小平理论思想汇报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理论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而实现了有效教学。具体教学途径有:

1. 生活化教学。有意义学习首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进入课堂之前,并不是白板一块,而是有着相当的生活经验。由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具有亲历性、情境性、个体性、原创性等特征,这些经验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行为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政治学科的功能看,政治课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上的引导,促使学生已有的经验得以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发展,过上健康、有意义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努力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回模拟化的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生活现象,让他们在矛盾冲突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所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部分也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那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遵循基于生活而教、通过生活而教、为生活而教的生活逻辑。导入生活、感知生活是课堂生活化的出发点。生活化使教学“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气氛“热”起来。

如,在学习高二《文化生活》“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时,笔者首先播放了一段行人闯红灯引发的悲剧视频,在学生为之震撼的同时,随堂进行四个小问题的调查:“你有过闯红灯的行为吗?你认为闯红灯的现象普遍吗?你闯红灯时的原因?当别人闯红灯,你是否有过制止或劝说?”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过斑马线基本上是每天必做之事,回归生活的问题与情景,让学生感知生活,参与生活,悟出明礼遵纪、个人修养很重要!

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回归生活,不但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理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实际生活技能,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有效的教学目标。

2. 主体性教学。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倡和强调有意义学习,但他更侧重从“人”的角度理解有意义学习,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主体性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协作”、“对话”和“反思”,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双方只有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学习高一《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时,教师先抛出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作为消费者在假期都有哪些日常消费行为?并说说最近家里有哪些大宗消费?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易答,也易拓展思路,学生作为消费主体,很容易将现实与理论结合起来。然后,教师以小李一家为例,将小李一家的经济状况做介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李在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想成为“有车一族?”学生归纳:“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再次将问题提升:“那给国家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得出结论:“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围绕小李一家的问题贯穿整堂课,在愉悦的气氛中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目标很容易达成。

再如,高三学习经济学图表题时,教师通过情境引导——出示考题——过程监控,导出学生仿真演练——自评给分——纠补反思。通过师生的交互,尤其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共享了反思结论,同时掌握了图表解题方法。当然,复习课中最常用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建构,真正让学生在学得的基础上能有更多的习得,学生在建构知识点的过程中再现知识、重组知识,从而夯实基础,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3. 探究性教学。有意义学习认为:“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有意义建构,而探究性教学正好能实现这种夙愿。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资源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开展探究性教学,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例如:在学习高一《政治生活》“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时,笔者首先让个别学生提前准备,表演一情景剧——《西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让学生根据情景思考:这样的参与说明什么?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有哪些?接着让学生从“生活广角镜”中了解生活中真实的选举个案,探讨“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代价与后果”;随后设计“模拟班长选举”,要求全班一起制定选举规则,思考自己这一票投给谁?最后让学生思考杭州作为生活品质之城应该从哪些方面体现品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讨论、认真分析、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学效果很好。

在高三复习课中使用的学生编题法,也是探究性教学的有效尝试,这种方法适用于课后,教师先出示编题材料(一般选取当年高考热点材料),同时介绍编题方法,并启发编题思路(角度),最后指导学生编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学习编题方法,然后小组活动编题,最后共享编题成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体验了教师编题的思路,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解题思路,效果比较明显。

4. 生成性教学。奥苏贝尔(D.P.Ausubel)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两版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对外界的直接引入或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成的。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试图联系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而新课程的生成性理论与有意义学习理论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但它又是对有意义学习的发展和超越。有意义学习要求开展生成性教学,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追求精彩生成,就需要教师尽力把预设与生成相融合,使其相得益彰。

例如:高三思想政治复习,在聚焦热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文化的作用”时,教师预设以下目标:【典例示范】——明确套路、【知识重组】——夯实基础、【热点追踪】——联系载体、【课堂演练】——调用知识、【新情景新探究】——提升能力。在活动模块设计中预设三分之一的学生活动时间,主要完成知识点的重组、梳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完成对文化作用的整合归纳,如“从文化创新的意义看文化作用、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作用……”随后,要求学生能发现问题并及时提问,并给出相关热点情景让学生思考问题,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教师预设中没有的问题,需要教师之前做足文章,精心备课,以解决学生临时提出的问题,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教学才更高效。可以说,学生在教师的教中更多地习得,预设加生成就使得学习更有意义。

总之,从有意义学习角度而言,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对于事物的原有看法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无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教学行为,必定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必须要“备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生活化教学、主体性教学、探究性教学和生成性教学,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上一篇:郑炳洪4月份《吉吉和磨磨》教学反思下一篇:张仲景国医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