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案例分析例题

2024-04-23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例题(精选8篇)

篇1:公共关系案例分析例题

你升职了,你以前的三位事,一个对你言听计从,一个不闻不问,一个冷若冰霜。请问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一:

1、自己升职了,要正确的看这个问题。能够升职,是与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帮助,整个集体团结合作创造出成果分不开的,不能因此就洋洋得意,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2、升职以后同事对待自己的态度明显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自己言听计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套近乎,一种是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搞小团体,也不因此冷落同事,应该多帮助同事加强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做到共同进步。第二种情况是不闻不问。说明了这一类的同事有点小富即安的思想,在工作上按部就班,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在集体中创造出积极向上的一种工作氛围。第三种情况是对自己冷言冷语。这个时候千万要冷静下来。不能因为同事而影响自己的工作积极性,更不能也冷眼相对。自己应该反思是由于自己平时对人处事方式方法上面还比较欠缺,引起同事的误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如果是误会,应该主动的在适当的时机和同事进行沟通,消除隔阂。如果是由于自己升职而产生的矛盾,那么应该争取同事的理解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不免还会遇见相同甚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作为一名公务员,要时刻把国家,人民,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多做自我反省,自我批评,更合理的化解矛盾。我相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答案二:

1、一个人的升职,引起同事的不同态度。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我应该保持冷静,不急不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正确处理和他们的关系。

2、冷静下来后,仔细反思我和同事之间的这种关系。是不是我感觉上出了偏差?冷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的性格本来如此,并没有因为我的升职而改变对我的态度?如果是,我应该一如既往的和他们相处,共同把工作做好。

3、是不是我自己在言语上没注意,引起了同事心中的不满?如果是,我应该慎言,并与同事们交流,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以便以后更好的工作。

4、是不是同事家里有什么难事,心中不快,而不愿意与人诉说?如果是,我可以了解情况,给他人以帮助。

5、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不因为他人态度、情绪上的变化而影响工作,不随意猜测他人有什么不好的想法,自己首先做好表率,带头做好工作。做一个群众满意、组织信任的公务员。

答案三: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处理:

1、我要以一颗平常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升职,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戒骄戒躁,不能因为自己升职而自高自大。

2、我会认真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我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正确或者工作态度不好而引起了同事的不满,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应当及时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转变自己的工作态度。

3、我应当在适当的时间找到那两位与我关系疏远了的同事真诚的沟通思想,谈心交流,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我的工作。

4、对于那位对我言听计从的同事,我也应当明确的告诉他,不能因为我升职了而拉远我们的距离,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要及时给我指出来,我一定会虚心接受你的意见。

5、作为一名公务员,就应具有全局观和大局观,要树立团结就是力量的理念,要会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同事来干好我们的工作,要善于团结那些意见和我们不一致的同事,要与同事们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干好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篇2:公共关系案例分析例题

1.案例:劳动者试用期内权利受损如何维权?

今年3月,应届大学毕业生许小姐到一家外资企业实习。7月份正式毕业后,许小姐与这家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根据合同约定,许小姐的试用期为两个月。

尽管试用期内工资微薄,但许小姐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为能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许小姐每天都在早上八点前赶到公司埋头工作,常常加班至晚上八九点。没想到,在离试用期结束仅差2天时,这家公司却以“你不适合在本公司工作”为由将许小姐辞退。许小姐对此十分不解,要求公司说明辞退自己的理由。对此,公司人事主管冷冰冰地甩下一句话:“试用期内辞退员工,不需要任何理由。”

时下,劳动者遭“廉价试用”的现象不在少数。遇到此类情况,劳动者如何维权? 上海尚伟律师事务所周德凯律师指出,从现行规定来看,一些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廉价试用”劳动者的不合理现象一时还难以根治,不过,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报酬仍受到法律保障。

根据有关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收入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新进正式员工工资的80%,否则应予补足;试用期内,员工与用人单位间应认定为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无端辞退,其有权通过劳动仲裁途径依法维权。当然,劳动者如要求劳动仲裁,需收集工资单、出勤打卡记录等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还需先经过所在单位工会或单位所在街道劳动管理部门予以调解,调解不成即可申请仲裁,或直接向法院起诉。

2.案例:去年7月份之前,宋某还是某大学的在校学生时,被我市某企业看中并聘用,口头规定见习期一年,从2008年3月起到2009年3月止。2008年7月,宋某顺利拿到了大学本科毕业证,于是要求企业提高工资待遇。当宋某的加薪要求遭到公司拒绝后,他一改以往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公司交付的工作任务推委,给公司造成一定影响。公司核实后,决定与宋某解除劳动关系。于是,宋某要求公司向其支付从入职之日到离职之日期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对此,该公司对刘某的要求感到十分困惑。

见习期内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吗?如果需要签订合同,合同应该从何时签起呢?

见习期是对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业务适应及考核的一种制度,自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开始实行见习期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国家并没有明文废止见习期制度,但高校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已经基本消亡,由计划经济的 “指令分配”变为市场经济的“供需见面及双向选择”。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通过市场招聘等双向选择建立的劳动关系,受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和保障政策的调整,用人单位无法以见习期制度为由免除法定义务和责任。从2008年1月1日起,凡是中国境内的企业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都应当按照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

刘伟认为,本案中该公司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在法定期限内与宋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是,宋某在取得毕业证前,属于在校学生,不是广义劳动法中合法的劳动者主体,其为该公司提供劳动,双方形成的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对劳务关系的建立形式我国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在此期间公司与宋某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宋某取得毕业证后,即具备了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公司与宋某之间的关系由 “劳务关系”转变为 “劳动关系”。公司应当自双方具备劳动关系条件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刘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按照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将可能承担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3.案例回放

小何是一名全日制高校应届毕业生,明年6月即将从大学毕业。由于如今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学校也允许应届生在最后一学年尽快找到工作。今年11月,通过大型招聘会,小何得到了一家大型外企的青睐。可是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告诉小何,可能还不能签劳动合同要等他明年6月毕业后才能签。小何常听说一些学长在求职时由于没有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权益受到侵害的例子,于是非常疑惑,如果公司不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那明年6月前这段时间的工作公司是否会给自己购买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呢?

专家解析

劳动人事专家苗其巍说,我们国家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绝大多数是一一对应的模式,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人都有一处归属。所以,除了一些特殊情况,一人只能在一家单位工作或学习。

小何今年还是全日制大学的在校学生。全日制学校学生入学时需要将档案转入学校,如果是外地学生,甚至连户籍都需要转入就读学校。通俗地说,小何的“坑”就在学校了,他不能在读书期间校外又扎“坑”,无法在外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诸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是基于劳动关系的,缺乏这一基础,社会保险也无法缴纳。只有当小何从学校毕业之后,跳出了这个“坑”,才可以办理《劳动手册》,开始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社会保险、公积金等也可以开户缴纳了。

但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确定就业意向后如何来维系呢,是否无法签订劳动合同就对双方缺乏保障呢?其实并非如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每年都会提供《就业协议》,供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确定用工意向使用。这份协议并非劳动合同,但充分保障了应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因此建议小何要求该单位与自己签订《就业协议》(协议可以向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索要),防止时间长了双方的意愿发生变故。

无论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小何在7月离开学校后,应该与单位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以明确双方的劳动关系,不能以为《就业协议》可以替代劳动合同,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

4.案例:去年5月份,应届毕业生小王到大连市开发区一公司应聘,该公司与其签定一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6个月,工资400元,试用期到期前10天,该公司表示还要对其考察,如果小王同意,公司再与其续签3个月的试用期,小王为了今后能留在该公司工作,便同意再签3个月的试用期,合同到期前,该公司通知小王在试用期内达不到录用条件,不再录用。

公司的做法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哪些规定?应该如何改正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主要限定了了:试用期的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次数,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中,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违法成本: 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5.案例:邵某系某电子设备公司电气工程师,在公司内担任技术部门主管,主要从事产品开发工作,与公司订有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去年,公司组织邵某和其他几名技术部门员工一起开发一种新的电子产品,在取得了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公司准备投入资金进一步开发。为了保证新产品的顺利开发和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要求与邵某等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协议约定:参与研制此项目的员工对项目研制过程和结果予以保密,如果因个人

原因离开本公司的,则在三年之内不得前往与本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工作;作为补偿,公司在内合同结束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费。邵某等员工对保密协议没有异议,双方签字生效。今年,邵某认为公司给予产品研发人员的待遇太低,而本市某生产同等性能电子产品的另一电子企业可以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于是,邵某即以个人原因为由向公司提出辞职要求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有关规定,公司同意了邵某的辞职申请,支付了保密协议约定的经济补偿费,双方结算办理了相关离职手续。辞职后,邵某便与该企业联系,经多次协商,邵某与该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并进入该企业工作。

电子设备公司发现邵某在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工作,即与邵某联系,认为邵某违反了双方签订的保密协议,要其离开该企业,邵某未予同意,电子设备公司即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邵某履行保密协议离开该企业。

双方理由:

邵某认为:辞职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企业无权干涉,自己辞职后前往其他企业工作的行为是完全合法的。

公司认为:公司与邵某签有保密协议,约定了邵某离开公司后三年内不得进入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工作,公司为此向邵某支付了经济补偿金。因此,邵某应当遵守保密协议,立即离开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企业能否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协议,如果约定了,是否影响了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

所谓竟业限制,就是承担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离开用人单位一定期限内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的业务。竟业限制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从业人员利用企业的商业秘密为自己和他人谋利益,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从法律规定的设置上看,竞业限制已成为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规定”;《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根据上述规定,竞业限制的基本条件是:(1)劳动者承担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义务,(2)竞业限制的范围是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的业务,(3)竞业限制的期限是离开用人单位后最长不得超过三年,(4)给予受业竞限制的劳动者以经济补偿。具备上述几个条件,竞业限制合同或协议才发生效力。

自主择业权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它保证了劳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劳动对象。然而就像其他各种权利必有对等的义务一样,自主择业权也有对等的义务,竞业限制就是对负有保守商业秘密义务劳动者择业权的对等义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本案中,邵某因参与了电子设备公司的新产品研制而掌握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电子设备公司通过与开发新产品的员工签订保守商业秘密的竞业限制协议来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尽管对邵某的择业权进行了适当的限制,但根据有关规定是合法有效的。因此,邵某辞职后进入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参与同类产品的研制工作违反了与电子设备公司的保密协议,属违约行为,邵某应当履行保密协议中的竞业限制约定,离开该企业。

6.案 例:小李经朋友介绍,2008年3月入职某广告公司,双方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小李的工作岗位为市场开发部业务员,工资形式为底薪加提成,并未约定试用期。由于小李刚从学校毕业,缺少工作经验,虽然工作兢兢业业,但业绩总是不佳,几个月下来几乎没有给公司创造多少利润。2008年8月,人力资源部按照公司总经理的指示向小李发出一份辞退通知书,辞退理由为: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岗位需要。小李不服,于是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向其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理通知金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那么,本案中公司能否以小李的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岗位需要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劳动合同的解除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又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怎样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具备法定事由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劳动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在这些法定解除理由和程序的约束下,用人单位不得超出此范围而自行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就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该条规定,本案中的广告公司认为小李工作能力有限,不能胜任工作,公司不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应该在解除劳动合同前,调整小李的工作岗位或者对其进行培训,如果小李经调岗或者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公司才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

所以,当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不能满足所从事的岗位时,用人单位并不能直接解除劳动合同,而是要经过一个法定的前置程序,即对其进行培训或者调岗。如果用人单位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则是违法解除,将会产生两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一种是劳动者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需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另一种是劳动者不同意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7.案例:某企业职工刘某与企业签订了为期六年的劳动合同。在合同执行了四年半的时候,企业出资9000元送刘某进行业务培训,双方签订了培训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其中规定:刘某结业后在企业服务的年限不得少于三年,原劳动合同的期限也随之延长,若结业三年内刘某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刘某结业后,在企业工作一年就提出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没有同意。后来刘某多次与企业交涉,企业最终同意解除劳动合同,但提出要刘某赔偿企业为其支付的9000元培训费后方能办理有关手续。刘某认为企业提出的赔偿数额过高,而且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企业还应付给他经济补偿金。双方僵持不下,企业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后,经过多次调解,企业与刘某最终达成协议,刘某赔偿企业6000元培训费,双方解除劳动合同。

这是一起因履行培训协议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处理是公正合理的。首先,对刘某提出的要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要求不应支持。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第28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24条、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对于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原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五条作了具体规定,即“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也就是说,在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必须是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要求的,劳动者才能得到经济补偿金。而本案是刘某主动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即使是双方协商解除也不能根据上述规定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第二,劳动者违反培训协议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原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第四条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本案中刘某与单位签订了服务年限协议后,在服务期限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违反了服务协议即劳动合同的约定,使企业为其支付的培训费未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要求刘某退赔培训费用是理所当然的。第三,刘某退赔的培训费数额如何确定。刘某自知理亏,对企业要求其退赔培训费的主张不敢拒绝,但对赔偿数额提出了异议。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期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5〕264号)的规定精神。用人单位出资(指有支付货币凭证的情况)对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职工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如果在试用期内,则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如果试用期满,在合同期内,则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具体支付方法是:约定服务期的,按服务期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服务期限递减支付。根据这一规定精神,刘某的申诉请求是有道理的。因为双方约定的服务期限是三年,企业支付的培训费是9000元,将培训费按服务期限等分,劳动者每服务一年应递减3000元。刘某经培训结业后,在单位工作了一年,所以应当赔偿企业两年的培训费即6000元。双方认为这样的计算比较合理,因而达成了协议,这些劳动争议得到了妥善解决。

10.案例:1996年9月,魏某到北京某卫生院工作,1997年1月1日,魏某与卫生院签订聘用临时工合同书,卫生院聘用魏某在护士站工作,属于临时工性质,不享受本院职工待遇,合同期为一年。合同期满后,魏某继续在卫生院工作。2007年5月1日,双方签订临时工聘用合同书,合同约定魏某同意根据卫生院工作需要,担任护理岗位工作,工资按《镇中心卫生院临时工劳资管理办法》发放,合同期限自2007年5月1日起至2008年4月30日止。

2007年12月22日,魏某收到卫生院的关于编外人员解聘通知,之后没有上班。2008年1月18日,魏某曾向仲裁委提出申诉,要求卫生院支付产假工资、报销学费、补交社会保险等。申诉期间即2008年4月1日,卫生院向魏某发出同意其回院上班的通知。2008年4月6日,魏某收到通知后于2008年4月8日回单位报到上班。

2008年9月,魏某再次向仲裁委提出申诉,要求卫生院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卫生院支付2008年4月8日至今未实行同工同酬的工资差额部分4200元,支付2008年5月8日至今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金10897元。2008年12月15日,仲裁委裁决卫生院与魏某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是驳回魏某其他申诉请求。魏某不同意该裁决,向法院起诉。

法院认为:魏某在卫生院连续工作已满十年,其提出与卫生院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卫生院应当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卫生院在双方劳动合同到期后,未与魏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在劳动合同期满之次日起至签订劳动合同之日止支付魏某双倍工资。但是魏某与所在单位的其他职工不属于同一工种,请求同工同酬的要求没有被支持。

分析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第九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本法实施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因此,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后发生原合同约定的终止事由,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已满十年,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动者也提出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问题是合同期满后未续签劳动合同,是否适用宽限期及二倍工资罚则,法律法规尚无

明确规定。需注意各地的不同操作口径。尽管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卫生院支付魏某从劳动合同期满之次日起至签订劳动合同之日期间的双倍工资,但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有关法官认为:《劳动合同法》对于宽限期及二倍工资罚则,都是以“用工之日”为起算点,其主要针对从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形。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对合同期满未续签书面合同的,没有明文规定,不能简单类推适用宽限期及二倍工资罚则。未续签劳动合同,劳动者的相关权利及劳动关系的归属有上一份合同可以参照。

上海审裁实践规定,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其订立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六条第二款,可“视为双方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并以原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中,“原劳动合同确定的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书面合同方式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和以事实劳动关系方式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根据法律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此案中,原告平均每日工作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累计不超过24小时,且可承接其他单位或个人业务,符合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71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近日,法院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篇3:公共关系案例分析例题

1 公共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例题与经济专业结合的研究

经济类专业上的数学教学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好数学基础,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如:计算企业年金, 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准确评估经济风险等。那么, 在公共数学课程的教育实施中如何达到培养目标?怎样讲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对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其中的一关键环节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例题, 如果例题选择恰当, 就会使抽象的概念生动起来, 便于理解、记忆和使用。该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例题与专业结合情况进行探讨。

1.1 高等数学课程与经济专业结合的例题研究

1.2 线性代数课程与经济专业结合的例题研究

一城镇有三个主要企业:煤矿、电厂和地方铁路作为它的经济系统。生产价值1元的煤, 需消耗0.25元的电费和0.35元的运输费;生产价值1元的电, 需消耗0.40元的煤费、0.05元的电费和0.10元的运输费;而提供价值1元的铁路运输服务, 则需消耗0.45元的煤费、0.10元的电费和0.10元的运输费。假设在某个星期内, 除了这三个企业间的彼此需求外, 煤矿还得到5000元订单, 电厂得到了25000元的电量供应要求, 而地方铁路得到了价值30000元的运输需求, 问这三个企业在这个星期各应生产多少产值才能满足内外需求?

解:依据平衡关系“中间产品 (作为系统内各企业的消耗) +最终产品 (外部需求) =总产品”而建立的线性方程组称为分配平衡线性方程组。

设煤矿、电厂和地方铁路在这个星期内生产的总产值 (单位:元) 分别为1x, 2x, x3, 那么很容易建立它们的分配平衡线性方程组为

此例题可在讲完求逆矩阵解法时引入。先通过读题分析列出一个线性方程组 (1) , 这实质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建模过程,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其次求 (E-A) -1考察学生求逆矩阵的计算能力, 最后求向量X考察了如何计算矩阵乘法。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与经济专业结合的例题研究

例:某人在保险公司给自己买了重大疾病险, 他每年交付保险费200元, 若一年内发生重大疾病, 保险公司支付3万元赔偿金, 已知一年内得重大疾病的概率为0.003, 现在投此保险有3000人, 那么保险公司盈利的概率是多少?

从中可看出保险公司几乎是10 0%盈利, 远高于保险费的赔偿金, 根本不会亏本。此时可设置如改变投保险人数和保险费, 在多大范围内保险公司一定盈利, 否则就会亏本等相关问题, 让学生参与讨论, 以拓展思维。

2 结语

引入的实际案例要注重质量, 遵循“不复杂、易理解、涵盖知识点多”的原则, 避免例子多课堂容量大、学生不易消化的问题,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注意挑选, 有时可以把相关的案例组合, 使知识点丰富;有时需要对案例进行修改, 把复杂的地方简单化;有时需要数学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自己编写案例,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数学与经济类专业的结合。数学教师要把每个例子分析透彻、讲明白, 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该文根据公共数学在经济类专业上的教学现状, 针对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内容方面, 通过引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的一些实际例题, 研究教学中数学与专业怎样结合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公共数学,与经济类专业结合,教学例题

参考文献

[1]李大潜.关于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宏观思考[J].中国大学数学, 2010 (1) .

篇4:滑轮典型例题分析

解析 水平使用的滑轮与物重无关,主要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有关.通过受力分析可知:

F1=120N;F2=60N;F3=240N.

例2 如图2所示,G1=20N,台秤示数8N,不计滑轮重和摩擦,物体G2重( ).

A.2N B.18N C.28N D.20N

解析 先分析该滑轮组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物体G1受到2股绳子向上的拉力,每股绳子拉力为F=10N;再以物体G2为研究对象,G2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10N和台秤的支持力8N,其重力为G2=10N+8N

=18N.答案选B.

例3 如图3是现代家庭经常使用的自动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很方便晾、取衣服,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的组合来实现此功能.图中动滑轮有

个,此装置 (能/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解析 当晾衣架上升时,下面的两个滑轮与晾衣架一起上升,所以下面的两个滑轮是动滑轮;当拉着晾衣架上升时,自由端的拉力可以向下,因此,此装置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答案:2;能.

篇5:公共关系案例分析例题

1.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共同要件有(ABCD)。

A.行为的主体合法

B.行为必须在行政机关的权限内,越权无效

C.行为的内容合法

D.符合法定程序,符合法定形式

2.《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AB)。

A.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B.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C.行政机关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采取的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

D.公安人员对公民施以暴力使公民受到伤害或死亡的行为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这表明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其一致性主要表现在(BC)。

A.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阶段性B.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合一性

C.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D.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制约性

4.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ABCD)等。

A.审理对象不同B.期限不同

C.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D.提起理由不同

5.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有(ACD)。

A.确定B.认可

C.登记D.行政鉴定

6.国家公务员必须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有(ABCD)。

A.不得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

B.不得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C.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

D.不能组织或者参加反对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7.按政府机关的功能和作用划分政府机关,则有(BC)。

A.领导机关B.职能机关

C.辅助机关D.咨询参谋机关

8.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

A.科以义务B.变更法律地位

C.剥夺权益D.赋予权益

9.以其运用目的和程序为标准,行政强制可分为()。

A.对人身的强制措施B.对财产的强制措施

C.即时性强制措施D.执行性强制措施

10.决议的结构必须包括()。

A.标题B.附件

C.正文D.成文日期

参考答案

篇6:公共基础客观题经典例题及答案

A.国家职能

B.政府职能

C.立法职能

D.司法职能

2.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形式,是我国现行编制管理工作所采取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 )。

A.包括公安、安全、司法等政府机构在内的政法工作部门

B.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垂直领导的工作部门

C.地方党、政、群机关的大部分工作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的大部分工作部门

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而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的,必须在障碍消除后的多长时间内提出( )。

A.7日

B.10日

C.15日

D.无时间限制

4.下列哪个具体行政行为不在行政复议范围:( )。

A.某甲不服行政机关对其任免的决定

B.某乙认为民政局发给其的抚恤金数额不够

C.某丙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保护其财产安全

D.某丁认为公安局的罚款是违法的

篇7:公共关系案例分析例题

1、(广西2014-65、云南2014-61)某单位组织参加理论学习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分组讨论,如果每组分配7名党员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则还剩下4名党员未安排;如果每组分配5名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则还剩下2名党员未安排。问参加理论学习的党员比入党积极分子多多少人?

A、16

B、20

C、24

D、28 【答案】B 【题型】倍数特性

【解析】由“如果每组分配5名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则还剩下2名党员未安排”,可设分成了X组,则党员数为5X+2名,入党积极分子为2X,因此参加理论学习的党员比入党积极分子多3X+2名,即减去2是3的倍数,符合此条件的只有B项。因此本题答案为B。

2、(广西2014-61、云南2014-70)甲乙两辆车从A地驶往90公里外B地,两车进度比为5:6,甲车于上午10半出发,乙车于10点40出发,最终乙比甲早2分种到达B地,问两车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

A、10

B、12

C、12.5

D、15 【答案】D 【题型】追及问题(方程法巧设未知数)

【解析】依据题意,乙走完全程比甲少用1/5小时。设甲的速度为5X,则

90901,X=15。因此本题答案为D。乙的速度为6X,可得方程:

5X6X53、(广州2014-49)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某单位组织了合唱、象棋、羽毛球三项活动。在该单位的所有职工中,参加合唱活动有189人,参加象棋活动有152人,参加羽毛球活动有135人,参加两种活动的有130人,参加三种活动的有69人,不参加任何一种活动的有44人。该单位的职工人数为()。

A.233 B.252 C.321 D.520 【答案】B 【题型】三集合整体重复型(A+B+C-x-2y=M-p)

【解析】根据题意有:189+152+135-130-2×69=P-44,解得P=25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广州2014-50)在环保知识竞赛中,男选手的平均得分为80分,女选手的平均得分为65分,全部选手的平均得分为72分。已知全部选手人数在35到50之间,则全部选手人数为()。A.48 B.45 C.43 D.40 【答案】B 【题型】十字交叉法

【解析】利用十字交叉法,可知:,因此男选手与女选手的人数比为7:8,因此总人数应该是15的倍数,有根据题意有总数人在35到50之间,可知总人数为45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四川2014-

53、山西2014-54)某钢铁厂生产一种特种钢材,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今年这种特种钢材的成本比去年上升了20%。为了推销该种钢材,钢铁厂仍然以去年的价格出售,这种钢材每吨的盈利下降40%,不过销售量比去年增加了80%,那么今年生产该种钢材的总盈利比去年增加了多少?

A.4% B.8% C.20% D.54% 【答案】B 【题型】利润问题(设“1”法)

【解析】用赋值法设去年的成本为100,则今年的成本为120;设去年的销售量为100,则今年的销售量为180。再设去年的售价为X,若今年的售价与去年相同,每吨的盈利下降40%,即(X-100)×(1-40%)=X-120,解得:X=150。则今年生产这种钢材的总盈利比去年增加了选择B项。

=8%,因此,本题答案

6、(山西2014-53)甲、乙两辆型号不同的挖掘机同时挖掘一个土堆,连续挖掘8小时即可将土堆挖平。现在先由甲单独挖,5小时后乙也加入挖掘队伍,又过了5小时土堆被挖平。已知甲每小时比乙能多挖35吨土,则如果土堆单独让乙挖,需要多少个小时?

A.10 B.12 C.15 D.20 【答案】D 【题型】方程问题

【解析】用甲、乙分别表示各自每小时的工作效率,则总工作量=8×(甲+乙)=5×甲+5×(甲+乙),解得甲:乙=3:2。又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挖35吨土,则甲-乙=35,解得:甲=105、乙=70。设乙单独挖需要t小时,则总工作量=8×(甲 +乙)=乙×t,解得:t=20小时,因此,本题答案选择D项。

7、(云南2014-67)从 A 市到 B 市的航班每周一、二、三、五各发一班。某年 2月最后一天是星期三。问当年从 A 市到 B 市的最后一次航班是星期几出发的?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五 【答案】A 【题型】日期问题

【解析】一年除一月(31)、二月(28)份外,还剩下 306 天。306÷7=43„„5,即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一(在星期三的基础上加 5 天),正好是航班发班的日期。故正确答案为 A。

8、(四川2014-56)速算比赛,小李全对的概率为95%,小杨全对的概率为92%,问这次比赛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全对的概率为()

A.0.046 B.0.076 C.0.122 D.0.874 【答案】C 【题型】概率问题(分类分步类)

【解析】两人中只有一人全对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为小李全对小杨没有全对,另一种为小杨全对小李没有全对,满足条件的概率为

=0.122,因此,本题答案选择C项。

9、(广州2014-46)办公室工作人员使用红、蓝两种颜色的文件袋装29份相同的文件。每个红色文件袋可以装7份文件,每个蓝色文件袋可以装4份文件。要使每个文件袋都恰好装满,需要红色、蓝色文件袋的数量分别为()个。

A.1、6 B.2、4 C.3、2 D.4、1 【答案】C 【题型】方程法问题+代入排除法

【解析】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设红色文件袋用了x个,蓝色文件袋用了y个,根据题意有7x+4y=29。使用代入排除法,发现3×7+2×4=29符合条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2014联考)用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625平方米的正方形菜园,现用总长度为100米的篱笆将菜园分隔成面积相同的小菜园,问最多能分成多少个小菜园?

A.9 B.12 C.5 D.8 【答案】A 【题型】几何问题

篇8: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模式应用分析

一、选择典型例题,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在数学教学中, 准确选择例题类型对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选择合理的数学例题, 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更加透彻. 如果教师选择的数学例题不能够突出讲解的重点, 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听不懂或思维混乱的后果, 不明白教师此时讲解的侧重点在哪里, 甚至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厌学等不良现象. 若选择的数学例题过于简单, 学生会产生“什么都会了”的心理,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出现不认真听、思想溜号、自大等不良现象. 若选择的数学例题偏难, 一些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将会很难理解与掌握, 导致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完全听不懂, 久而久之, 原本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对数学丧失学习兴趣, 或者干脆放弃学习, 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分层化. 可见, 合理的选择数学例题的类型对于例题教学的模式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数学例题的选择, 一定要具有基础性、典型性、代表性, 不可一味的追求难度与技巧, 应该由易到难有层次的进行讲解, 使得学生的听课思路清晰易懂, 利于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如, 在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时, 应该紧扣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在选择例题时, 要侧重运用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进行引导解题. 因学生对于乘法的运算定律都非常熟悉, 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过渡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有理数, 同时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非负数扩展到有理数, 让学生明白有理数的运算律与曾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 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会觉得很容易理解, 教师也能达到教学目标.

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例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 由于受外界因素及学生个人原因的影响, 每个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解程度是有差异的,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初中数学例题进行讲解的时候, 应该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例题, 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并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中获得快乐与成功, 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 对于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弱的学生, 教师在选择数学例题时, 需侧重较基础的题型, 不易太难, 当学生已经掌握并能合理运用时应该及时给予鼓励, 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 对于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强的学生, 在选择数学例题时要侧重典型及难度偏高的类型题, 此类题型可以吸引学生, 并让学生有一种想钻研的求知欲望, 在教师讲解时能够很容易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 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使原本占据中上等学生的数学成绩升入更高的层次. 这样一来, 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相应的例题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基础知识, 并提高自己, 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进而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例如, 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 2x -1) 2= 5适用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 此题有多种求解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先用学过的因式分解法求解, 然后教师借助因式分解法主要讲解直接开平方法, 最后将两种求解方法的答案对比一下是否相符, 并比较此两种方法的不同处, 让学生对每种方法都能够有良好的认识, 达到完全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 m +1) x2+ 2x + 3 = 0问: 当m取何值时, 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这道例题是对于基础类型例题的延伸, 适用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

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进行数学例题讲解

在初中数学的例题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即在课堂上讲解的原题课后再让学生做一遍时, 很多学生做不出或者做错. 那么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讲解例题时术语偏多, 根据自己的思维与对事物的理解度去讲解, 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出现听不懂的现象, 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不能完全掌握, 即使能够掌握也不知如何运用知识点去解答. 所以, 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时, 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及理解程度,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讲解, 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很容易理解例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 并学会如何应用.

例如, 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例题的求解, 很多学生往往在这个部分出现丢分的现象, 看似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想要完全掌握并不失分需要一定的耐心及技巧. 教师在对此类型例题的讲解时, 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尤其是运算符的改变, 首先观察一元二次方程的类型, 看能否转化成一般形式去求解, 因式分解法也是一种解题思路, 若两种求解方法都不适用再考虑其他求解方法.

总之, 受地区的文化差异及环境影响, 每个学校及班级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大不相同, 教师应该将初中数学例题应用于实际中, 重视例题的讲解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数学例题的教学模式,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摘要:对例题的教学, 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技巧地进行数学例题教学, 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本文从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模式出发, 更深入的阐述了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上一篇:初中化学生物教学计划下一篇:郑家小学周工作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