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原乡瓜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4-04-08

郭原乡瓜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2篇)

篇1:郭原乡瓜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立足川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瓜菜产业

——郭原乡瓜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卢斌文

近年来,郭原乡党委、政府紧扣发展主题,把设施瓜菜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以寺沟村为核心,带动西杨村积极发展壮大瓜菜产业,改变了我乡洪河川区两个行政村的贫穷落后面貌,促进了经济、文化、交通等又好又快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

郭原乡根据各村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借鉴我县其他乡镇设施瓜菜种植经验,2011年在寺沟行政村开始进行修建60座钢架大棚。2012年开始投产,主要种植甜瓜、西瓜、辣椒、菠菜等,甜瓜较其他乡镇上市早、价格好,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为当地农民创下可观收入,每亩平均收入达13000元,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赏。2013年后季,郭原乡党委政府为了继续发展壮大瓜菜产业,在寺沟行政村修建300座钢架大棚,今年已经投产,现在甜瓜、西瓜、辣椒等长势良好,预计在6月20日左右能上市销售。

今年,寺沟行政村成立了千惠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集体合作经营模式,通过租赁的形式打破了群众各自小规模经营,催生了周彦博、贾月新、闫社平等种植大户,带动了寺沟、寺山、高湾三个自然村村民的积极性。在合作社和

种植大户的带动下,今年全乡共种植露天商品瓜菜945亩,种植户224户。如今,郭原乡瓜菜产业已经由过去的“自给自足”向商品化迈出了一大步。

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庆阳市气象局和镇原县发改局的大力帮扶下,筹资完成360座大棚14000多米灌溉管线铺设,建立安装6要素自动气象站1套,全年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修建供水水塔2座,计划硬化唐洼至寺沟道路8.17公里,进行瓜菜种植培训5次,参训人员达450人次,特派2名专业技术人员蹲守指导,为我乡壮大瓜菜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瓜菜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瓜菜产业是郭原乡川区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川区农业的必由之路。郭原乡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年均气温10.3℃,年均降水量450-580毫米,全年无霜期140-184天,年总日照2249.7-2437.2小时。川区气温比塬面较高,茹河、洪河灌区淡水资源丰富。发展设施瓜菜业是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农业的最佳选择。

二是广阔的市场需求,是发展富民产业的必由之路。寺沟村毗邻平泉镇、新城乡、郭原乡,距县城29公里。平泉镇、新城乡均无100座以上设施瓜菜种植基地。据统计:郭

原乡三个集市平均每天销售蔬菜9120斤,每年销售1641吨;6月至9月销售甜瓜、西瓜720吨。400座蔬菜大棚每年产瓜菜1200吨,仅寺沟、西杨380座大棚难以满足郭原乡需求,因此设施瓜菜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必由之路。从比较效益来说,一亩瓜菜相当于10亩小麦,而且瓜菜产业又是一个简单短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寺沟、西杨两村剩余劳动力较多,贫困面大,只有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业,将传统的自给自足农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劳动密集型商品农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山区、川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四是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2013年寺沟村新建80座居民点,将高湾、安咀等山区居民搬迁至居民点集中居住。发展设施瓜菜可以解决山区搬迁群众没有土地种的难题,增加农民收入520万元,人均收入2600元,以整洁的村容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乡风更加文明、管理更加民主,加快寺沟新农村全面发展进程。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乡的瓜菜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初具规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形成品牌,市场影响力小。今年大规模种植刚刚起步,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较低。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寺沟行政村360座大棚灌溉管道压埋到了棚外,棚内缺少喷灌设施,西杨杜寺机井因没有通电而不能用于灌溉。寺沟行政村新建菜棚在雪灾、风灾中破坏较严重,今年维修速度较慢,导致大棚高度不够,棚内温度过高,甜瓜、西瓜座果率低。

3.日光温室少,菜苗供应不足。现只有2座日光温室,难以满足360座大棚的菜苗供应,导致部分菜棚每年只能种植一茬,产量和经济效益严重缩水。

4.科技含量低,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群众新接触种植设施瓜菜,技术水平低下,对于一些病虫害初期发觉不了,严重时难以处理。整体来讲,种植户预防意识不强,当灾害发生时才处理。

5.粗放型生产,市场竞争力不强。瓜菜的生产、流通仍然处于粗放型阶段,种植户之间没有达成共识,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品种种植,种植时间迟早不一,上市时间层次不齐。如今年甜瓜、西瓜、辣椒等难以满足大规模批发销售,只能靠农户自行在周围集市零售。现没有包装、保鲜、冷藏设备,不能对产品进行加工,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产业发展壮大的对策

根据当前发展现状,我乡要做大做强瓜菜产业,需做好以下几点:

1.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健全销售机制。积极鼓励大户承包,带动川区群众自觉发展,通过技术帮扶,不断扩大设施瓜菜种植规模,突破500座设施瓜菜大棚的大关。充分发挥千惠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创造“千惠”品牌,打通周边市、县、镇的广阔市场,进一步完善销售网络,保证流通环节的畅通。建立“农户+合作社+商贩”的发展模式,让农户进行订单式种植,以合同形式保证市场稳定。继续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调解和维护好菜农、瓜农、收购客商等各方面的利益。

2.延长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仓储业和产品深加工,挖掘生产潜能,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一批存贮、运销、加工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通过企业带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保证市场稳定。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做大做强设施瓜菜业奠定坚实基础。在大棚修建上把好质量关,增强大棚的防风、防雪、防雨等能力,保证在正常生产期间不造成重大灾害。要进一步完善输水管道建设,做好引水入棚、全面喷灌工程。设施瓜菜业发展对交通的依赖程度非常大,要硬化寺沟至姚惠公路接口处、寺沟至郭原的道路,保证客商进的来,产品出的去。完善村级销售基地建设,修建销售大厅。借“双联”行动机遇,在庆阳市气象局帮扶下建立健全气象服务设施。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各方协调,请各

大院校专家、农技部门专业人员在瓜菜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讲解、培训、实地指导,通过先会帮后会、相互交流,达到人人懂技术、人人都专业的效果。提高早期预防各种病虫害、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掌握三年换土技术,引导农民逐渐减少农药、化肥等使用量,坚持使用有机做底肥,用物理方法防治灾害,确保瓜菜安全、卫生、无公害。

篇2:郭原乡瓜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郭原乡位于镇原县西部,距县城38公里。东临城关镇,南接新城乡,西接宁夏彭阳县,北靠开边镇。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以塬区为主,山、川、塬兼有。地势中间高,南、北两边低,茹河和洪河穿境而过。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10公里。土地面积23.4万亩,耕地面积8.2万亩。现辖王沟圈村、郭原村、唐洼村、毛庄村、王咀村、景塬村、西杨村、寺沟村8个村,3931户、17338人,其中农业人口16802人。郭原乡耕地山、川、原兼有,宜种植小麦、玉米、糜谷、洋芋等;经济作物有原麻、荏、葵花、黄花、党参、黄芪、养殖业以猪、牛、鸡、羊为主。

一、种植、养殖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郭原乡紧扣发展主题,全力实施“林果生产、全膜粮食、瓜菜、草畜、中药材”五大产业,种植业主要以苹果栽植、全膜玉米、设施瓜菜、中药材为主。平均每年种植全膜玉米50000亩,以寺沟村为重点带动全乡种植设施瓜菜500亩,以景原村为示范带动全乡种植中药材4000亩,苹果留存面积4000亩。

养殖业主要以肉羊、肉牛、肉鸡和猪为主,在王沟圈村、郭原村、唐洼村建成小型养殖场,基本实现了户均一座养殖圈舍的发展目标,养殖业已初具规模。全乡羊存栏量6584只,牛存栏 2990头,鸡存栏42518只,猪存栏1036头。肉牛、肉羊养殖已成为带动全乡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种植、养殖业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部分村成立了种植、养殖合作社,在短时间内逐步呈现发展速度加快、实力增强的态势。在县经管局已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 18个,正在筹建中的合作社5个,其中养殖专业合作社14个,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1个,苗木种植及销售专业合作社2个,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个。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了村民种养的积极性,近年来种养户也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也学习到不少种养知识与经验。同时我乡鼓励有创业精神的村民申办合作社、养殖场,并积极引资,给种养大户带来发展信心。

二、种养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利条件

(1)区域化生产规模初步形成。近年来,全乡把全膜粮食、秸秆青贮、规模养殖、苹果栽植作为农业生产重中之重来抓,围绕“一线(王沟圈至王咀)五村(王沟圈、郭原、唐洼、毛庄、王咀)”布局,年均种植全膜粮食50000亩。同时,把饲料青贮作为规模养殖饲料稳定供给和促进喂养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规范、易行、实用”的原则,采取农户集中修建和规模户分散修建相结合的办法,集中建成王沟圈村20立方米标准化青贮窖100口,300立方米青贮窖5处,1500 立方米青贮饲料库1处,累计投资达到98.8万元建成青贮窖5000 立方米,有力地保证饲料青贮质量,根本上保障了断草期喂养饲料的充分供给。

(2)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种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产业,保障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等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通过积极推进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种植业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是优良品种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二是农业投入品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膜覆盖、高效施肥、高效施药等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节本增效,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种植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总体上看,还处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转变阶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农业灾害威胁加剧。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严重发生,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呈加重趋势。气象灾害方面,常年农作物因干旱、霜冻、冰雹等气象灾害减产严重。随着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快,灾害发生形势将更加严峻,生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加,给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2)山地面积大,粮食产量低。全乡总耕地面积82742亩,其中山地57342亩,川地6400亩,塬地19000亩,山地面积占全乡耕地面积的69.3%,每遇旱季,粮食产量急剧下降,交通不便,机械耕作难度较大。

(二)养殖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利条件

(1)具有较好的群众养殖基础。养殖业是我乡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

(2)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山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乡大面积种植玉米,成为我乡养殖业优良的饲料来源。

(3)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我乡也大力发展养殖业,成立养殖合作社,并引进养殖项目,为全乡发展养殖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意识薄弱。虽然我乡群众有着畜牧养殖传统,但是饲养量少,规模小,管理比较粗放。大多数村民思想观念落后,看到别人挣钱了,自己也小规模投资养殖,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大多数养殖户依赖于传统养殖经验,对发展现代养殖业认识不高,依附心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决策,养殖的专业化、科学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还处在传统的饲养模式上。

(2)技术落后。我乡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饲养、防疫等技术较差,不适应现代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能力不足,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缺少肉羊良种繁育基地,自繁自养程度低,种畜和仔禽的大量调入,增加了养殖成本,也给动物疫病控制造成了困难。

(3)专业防疫人员缺乏。郭原乡相对偏僻,交通不便利,专业防疫人员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防疫人员几乎没有,目前郭原乡畜牧站有防疫员2人,村级防疫员共10人。伴随逐年扩大的养殖规模,科学的防疫越来越重要,但专业人才缺乏与防疫人员工资低,工作量大没有引起社会重视。

三、种养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我乡种养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认真分析种养业发展现状、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现代种养科技为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发展。

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村民的传统种养观念。

张贴宣传标语,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种养致富。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不定期的召集种养户观看相关种植、养殖视频,通过党员示范户的带动,激发群众的种植、养殖积极性。

2、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农民增收。

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降低农民损失。积极开辟水源,建设农田排灌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推广实用抗灾技术,增强抵御灾害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针,加强监测预警,加大防治力度,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能力。

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土地平整、沟渠配套、地力培肥等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良种繁育、病虫防控、地力监测、农田节水等设施。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农机装备

条件建设,加快技术和机具研发,提高农机装备数量,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科技种植、养殖能力。

组织有经验的种植、养殖大户,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向从事规模种植、养殖业的村民们传授经验。另一方面,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就科学种植、饲养等内容,举办短期培训班,面对面的为村民指导科学种植、繁育、养殖、防疫等各项技术,增强村民的科技种植、畜养能力。引导村民建立种植、养殖专业协会,解决信息缺乏、技术不足等问题,提高村民抗御风险能力。

5、建新型病虫害防控体系,配备专业防疫人员与设施。

上一篇:美研究发现孤独感也会传染下一篇:数学与生活的小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