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4-04-28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局关于县级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在经济上是小县,但在生态建设上却是大县,林地面积241.9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7.9%,森林覆盖率53.8%。林业作为生态保护核心、经济发展的支柱、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事关农村发展,事关“绿色××、富裕××、和谐××”建设,为了解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发展中创造的成功经验,从根本上解决林业体制机制不顺等突出问题,把林业产业推向全面科学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县委办师办通〔2009〕54号文件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局对全县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特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91.2%,是××省重点林区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多年来,林业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要求,围绕构建“绿色××,富裕××,和谐××”这一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为支撑,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施了速生丰产林、世行贷款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加强;深化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态效益、产业效益、林农效益凸现;打造了全省重要的木材生产、加工和交易基地,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结构渐趋合理,林业产业建设迈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41.9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17.45万亩的57.9%,其中有林地面积196.9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7.76万亩,疏林地面积6.5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66万亩。森林覆盖率5从1978年的20.1%增至2008年的53.8%,活立木总蓄积量533.82万立方米,2008年林业产值突破了2亿元,2009年力争超过3亿元。

(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林木培育业在林改、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建设驱动下,全县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发展迅速。目前有速生丰产林93万亩,其中杉木30万亩、华山松20万亩、桉树15万亩、川滇桤木等速生商品林28万余亩。2009年建设10万亩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实现100万亩以上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目标;经济林树种结构渐趋合理。核桃、板栗、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从2000年的2.57万亩增至2008年的10.39万亩,产量89.18万吨,2009年继续建设核桃10万亩、油茶1000亩;绿化苗木事业发展加快。育苗面积从2000年的213亩增至2008年的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及花卉2120余万株(盆)。特别是以“滇东木莲”为品牌的绿化苗木基地初具规模。

(二)第二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共有林产品加工企业45家,2008年生产锯材12931 m3,实现产值2564万元;生产细木工板10961 m3,实现产值2849万元,2009年预计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

(三)第三产业逐步壮大。菌子山、凤凰谷具有较好的景观优势和森林旅游资源,2009年接待游客27.9万人次,涉林产值7027万元。

二、基本做法与典型经验。

(一)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林产业发展。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质量优良的各类森林覆盖,才能发挥生态系统整体防护功能,才能构筑良好的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林木利用率高、产品增值效益明显、产业链条长、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才能较好的联结带动农户增收,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因此,建立符合县情、林情的发展思路与制定科学的产业建设规划,走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精髓。我县根据区位、气候等优势,确立了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绿化苗木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设规划,并始终不一的坚持,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我们实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林业产业目标责任制,签定责任状,将林产业成绩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并兑现奖惩。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三)调整结构,靠山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焕发出群众空前的造林、营林、护林热情,投资发展商品林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热门”;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林业服务体系、经营体系、森林资源管护体系

篇2: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菜、林菌、林药、家禽养殖等模式。全旗沙果树12.18万亩、414.42万株,其中,百亩以上沙果树种植示范地块40块、面积1.1万亩,种植沙果树37万余株;我旗林区山野菜资源丰富,有柳蒿芽、蕨菜、黄花菜、木耳、蘑菇、猴头、榛子等,种类多、产量大,常年产量蕨菜约为1000吨、木耳50吨、蘑菇80吨、柳蒿芽1000吨。二是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依托天然林地资源,鼓励林区职工发展野猪、野鸡、鹿等特种养殖。三是大力发展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全力推进牧人寨生态休闲景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漂流码头、高空滑索、森林温泉、水上乐园、蒙古部落、生态采摘等休闲娱乐项目。启动图博勒峰风景区项目。项目前期规划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招商。项目投入运营后,可与仙人洞旅游度假山庄联合推出“俯瞰兴安岭、探秘仙人洞”精品旅游线路。

(二)全力推进,特色产业。

柞蚕产业是十大富民产业之一。现有宜蚕柞林面积60万亩,已开发利用近47万亩。蚕种场2个、繁种点1个,种茧贮藏窖2处,蚕种场制种室及保种库6358.8平方米,制种蚕场2万亩,每年可提供优质蚕种(丰达1号、珍珠1号)15公斤,完全可以满足我旗蚕种需求。目前,全旗养蚕专业示范村12个,蚕业生产专业合作社34个。柞蚕放养4016把,商品茧产量750万公斤,产值2.05亿元。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查统计,我旗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柞蚕良种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蚕茧集散地,柞蚕单产和蚕农收入居全国之首。

(三)创新机制,企业参与。

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我旗大力倡导并鼓励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参与林产品开发,依托其企业优势,打造本地特色品牌。2015年4月,呼伦贝尔蒙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旗,该企业设计年加工黑木耳3600吨、年产黑木耳多糖饮料30万吨、小包装干品木耳500吨、小包装湿品木耳100吨、木耳粉及功能食品2500吨。2019年8月,内蒙古鸿一格商贸有限公司与呼伦贝尔阿荣小镇电子商务实行战略合作,将通过阿荣小镇电商平台下单采购汲耳饮料,该公司将围绕木耳、榛子等优质农畜林产品开展线上下单采购,将极大地促进我旗林产业的发展。

(四)强化服务,合力推动。

一是实行下沉式技术指导。依托旗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局、“土专家”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50人,组建技术服务队,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先后组建沙果种植、中草药种植、柞蚕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0多个,形成合力,从而推进林农组团致富。二是创新式金融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林权抵押,旗农经站担保,林业部门登记、评估定价的贷款方式,助推林业经济发展。同时探索扩大森林保险覆盖范围,进行了榛子林和经济林产量保险试点,进一步为林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

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林下经济发展宣传引导不够,分类指导有待加强;林农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产业效益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导致主动发展意识不强。

(二)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我旗林产业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均衡,林产业多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利用的企业,缺乏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产业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导致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三)产业支持政策不够。

国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多是引导性、方向性的,缺乏具体的支撑和鼓励措施。加之我旗财力所限,目前对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不够,影响林农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的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向广大群众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和优势,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二)科学布局,提高效益。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实际、适宜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

(三)加大扶持,示范带动。

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项目扶持和协调林权抵押贷款,拓宽发展林下经济的融资渠道,带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和规模效益,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实现林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发展一体化。

(四)加强培训,引进技术。

聘请专家就当前林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积极大胆引进推广适宜我旗的林间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难。通过各项培训指导,更好的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篇3: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太岳山东麓, 上党盆地西侧, 地理坐标为东径112°22'~133°52'北纬35°06'~36°06'。东临长治市郊区、长治县;西界安泽县;南接高平市、沁水县;北连屯留县, 辖7镇5乡2个办事处, 399个行政村, 35万人, 国土总面积1029km2。有林业用地面积4.08万hm2。农业人口31万, 农村劳动力10.9万, 平均人口密度339人/km2。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6.9亿元, 财政收入30.28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07元, 其中来自于林业的人均收入约92元。

2 长子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2.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长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于2008年着手准备, 于2010年1月份开始主体改革, 2010年12月基本完成主体改革工作。其中涉及林改169个村、人数8.8万人、2.92万户。经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长子县林地面积3.85万hm2, 其中涉及林改的集体林地3.12万hm2, 其中均山到户1.56万hm2, 大户承包1.07万hm2, 自留山0.11万hm2, 退耕还林0.17万hm2, 集体统一经营0.19万hm2。全县林区涉及分山的70个村1.5万户7万多林农分得1.56万hm2集体林地。目前, 第1批涉及均山到户和退耕还林的林权证已经发放完毕, 林权证应发本数7816本, 已发5136本, 已发本数占总数的65.71%;应发面积2.96万hm2, 已发面积1.78万hm2, 已发面积占总数的60.03%。第2批涉及大户承包和自留山的林权证已经在发放过程中。

2.2 经济林

2008年以来, 长子县在新一任县委班子的领导下, 紧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种植, 种植面积已经达到0.17万hm2。若以每667m2收入3000元计算, 农民的收入是很可观的, 但是现在大多数核桃还处于初果期, 产量不足, 而且大多管理粗放, 不能达到预期的收入效果。

2.3 林木管护

主要来自3方面:

2.3.1 退耕还林全县0.15万hm2, 补助粮款约330万元。

2.3.2 国家公益林全县0.75万hm2, 管护费用约每年90万元。

2.3.3 每年的造林后管护, 包括除草, 刷白, 修剪, 整地打畦等方面。

林木管护方面的产业多来自财政支持, 这种财政支持的产业无法形成一个科学发展的产业, 当没有财政支持时, 这种产业就会破坏甚至消失。

2.4 苗圃发展

全县育苗面积386.67hm2, 主要育苗树种为杨树、柳树、油松、侧柏、白皮松、金叶女贞、丁香、连翘等。主要以小农经济发展为主, 没有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销售体系, 大多是跟随市场发展, 今年什么贵就种什么, 也没有考虑过市场的供求关系, 盲目性较大。

2.5 森林生态旅游

近年来, 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城市的喧嚣, 走向森林。长子县森林资源相对不算多, 但每处都富有特色, 县域内有美丽的发鸠山, 风景优美, 精卫填海的美丽传说就起源于此, 境内主要的天然林景观有天然漆树林、野生山核桃林、天然连翘灌木林、天然椴木林和栎类林;人工新造林有大片油松林景观, 甚是壮观;长子县紫云山白松坡有明朝时期的珍惜树种白皮松距今将近千年;长子县在拥有这些美丽的森林景观同时, 再配合其他的自然景观, 比如以山势陡峭闻名的圪桶沟、阎王边景观、著名的高山峰有双圪脑、方山、尖山等景观;人文景观主要有崇庆寺、九窑十八洞、避风台、医祖庙等;夏有云雾、冬有雾凇。发展森林旅游的同时, 发展林下休闲、生态农家乐、森林人家等森林生态旅游服务是很有前景的。

但是, 长子县的森林生态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外来资本注入进行开发, 至今没有形成规模。森林旅游也多以个体或家庭单独出行为主, 既缺乏安全的行动指导, 对人身安全不利, 又由于管理的粗放, 对环境也造成了适当的破坏。

3 制约长子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几项因素

长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农分得了大量的林地, 并且涉及均山到户的林权证也已全部发放给了林农, 但并没有使林农从中收益。经调查分析, 主要影响原因有:

3.1 缺乏政策引导

从近年来长子县大力发展种植核桃经济林这一情况来看。政府对于广大农民的引导, 农民还是拥护的。长子县虽然不是林业大县, 但是林地面积将近4万hm2, 而长子县农民涉林收入只占每年总收入的1%左右。所以, 从发展前景来看, 无论是增加农民收入, 还是对加快长子县林业产业发展来说, 都是相当看好的。因此, 政府对于林业产业方面的政策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3.2 发展意识不强

林改后, 林农分得了大量的林地。但大多林农分到林地拿到林权证后并没有去管理经营, 浪费了很多的生产资料, 甚至还有的林农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将分到的林木私自砍伐, 造成了林业违法的情况。

3.3 经营管理粗放

以长子县的连翘种植为例, 多数林农在春夏就急于上山采摘还未成熟的果实 (俗称“青疙瘩”) , 每斤能卖3元, 但是如果管理到位, 到了秋季, 每斤可以卖15元左右。笔者经下乡调研走访, 林农都说如果春夏自己不采, 就会被别人采掉, 倒不如自己先采完卖掉。

再以我县核桃经济林种植为例, 长子县有个别合作社经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形式种植核桃经济林, 经过规范管理, 现在每年每667m2收入已达到5000元。但大多数个体农户经营管理不到位, 有的甚至还在核桃林林间种植了玉米, 以保证其当年收入, 却没有为将来考虑。这无疑影响了核桃的正常生长, 进而影响了长远的发展。

3.4 缺乏龙头带领

在这样一个林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需要有敢于创新发展的龙头率先发展起来。利用龙头的示范带头作用, 带动全县林业发展走向产业发展。但目前, 全县还没有工商企业进驻林业发展, 只有少数林业专业合作社。这些林业专业合作社也没有先进的林业发展思路, 只是通过造林、育苗、经济林种植等方式经营, 勉强维持。

4 长子县林业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林业产业化发展, 将是林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必需把握时代脉搏和政策动向, 开拓创新, 才能使林业发展走向产业发展之路。

4.1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是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

长子县的森林资源中约有0.73万hm2是适合发展林下养殖或种植的, 同时长子县还有约0.2万hm2的经济林, 也是适合发展林下经济。所以, 林下经济无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惠民效应, 还是解放林业生产力, 促进林业增产增效的社会效应, 其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但目前因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不完善, 加之缺乏龙头带动, 所以现在林下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

2013年, 长子县已经对县域内的林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并制定出了科学的发展规划, 具体将在石哲镇、南陈乡、碾张乡、常张乡等地区主要发展林菌、林禽、林牧、林药、林粮、林菜等模式。相信不久的将来, 林下经济必能成为林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4.2 中药材种植

目前, 长子省已经成为多种中药材种植的重要原料基地。长子县周围的屯留县、长治县、陵川县等县的中药材种植已经初见规模, 并且有的已经有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长子县也有悠久的种植中药材的历史, 现在长子县西部很多林地里仍然种植着连翘。长子县林地资源虽不算丰富, 但就地理气候条件和地域来说, 是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的, 如果能够规范化发展, 借鉴周边县区的发展模式, 长子县的中药材种植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

4.3 森林生态旅游

长子县有多处风景优美的自然资源, 发鸠山风景如画, 精卫湖和皇明湖更是风光旖旎, 还有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属于稀有的树化石自然保护区, 结合长子县悠久的文化历史, 长子县是尧王故里、丹朱封地、西燕古都和精卫填海传说的发源地, 2007年长子县被评为中国“千年古县”。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保护为前提的, 应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目前, 长子县正拟申报精卫湖湿地公园和发鸠山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的公园。我们申报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长子县珍贵的生态资源, 同时旅游收入还可以用于生态资源的修复, 以更为科学、有效的模式,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 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长子县周边很多地区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 如长治的老顶山、黎城的黄崖洞、壶关的太行山大峡谷、陵川的棋子山等旅游景区都是利用优美的森林景观结合人文、历史等特点发展起来的。其中壶关的太行山大峡谷在国内已经有相当好的品牌效应, 每年夏季的“冲关大峡谷”更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长子县可以借鉴这些经验, 发展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态旅游之路。

4.4 碳汇造林和科教育林

4.4.1 碳汇造林

碳汇造林主要是碳排企业通过认购或捐资, 积累碳信用指标, 以抵减一定量的碳排放。同时, 这部分资金也可以帮助农民搞好森林经营。碳汇造林对创新林业发展机制是十分有利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是《京都议定书》中主要的碳汇受理国。十八大后, 碳排放权的交易制度也被写入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中, 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目前, 我国已经有了多个碳汇试点, 但是多数在南方, 因为北方的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 且碳汇效果不如南方, 但是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具备着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生态作用来说, 还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

4.4.2 科普育林

科普育林目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很多在城市的人们, 每天过着繁忙的生活, 甚至现在很多学生不懂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学校、家庭等群体或个体, 通过认购地块的形式, 从植苗开始, 体会树木的生长, 让城市的人们回归大自然, 既绿化了山川, 还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同时具有一定的科普教育意义。这种植树与科教相结合的方式, 是林业和教育的结合, 也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的。

5 意见建议

5.1 加强和完善对林业发展的支持

制定和完善林业优惠政策, 引导更多资本进驻林业。加强对进驻林业企业或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 对已经进驻林业的企业或合作社, 制定适当的贷款优惠、税费减免等政策, 减少发展压力, 保护发展态势。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林业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林业技术培训、提供林业技术支持。

5.2 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加强林政执法力度

林业的发展建立在保护的前提下的, 只有在保护中发展才不会使发展失衡。

加强森林防火监控, 加大惩治力度;加强部门联动机制, 实现“群防群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机制;加强扑救力量建设, 控制火灾损失。

严格审批程序, 严控林地征占和林木审批;加强监管, 健全举报和巡查制度;加强林政执法力度, 对破坏林地林木行为严查到底;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 完善病虫害监控体系。

5.3 完善林权登记、规范林权流转

建立健全林权产权登记制度, 是林权权利人合法权利的有力保障。对林地进行统一确权登记, 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完善林权纠纷仲裁制度, 有效解决林地纠纷和林权争议。

建立林权交易平台, 整合林权市场, 创新管理经营理念, 规范和指导林权、林地、林权证、林权交易与转让、林地租赁, 为全县林权交易市场提供一个规范、科学、开放的平台。

5.4 发展龙头带动, 吸收资本进驻

这个龙头可以是工商企业或林业专业合作社, 利用龙头的号召力和示范、引导作用, 在全县造成林业发展的声势, 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本县周边县区也有了个别这样的龙头, 长治县的振动集团,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形式, 由农民种植中药材, 企业收购, 用于加工制作药品, 带动了周边的中药材种植产业, 是很好的示范。江西、福建、湖北等地已经有了很多碳排企业进驻林业, 在发展生态建设的同时, 又积累了碳信用指标。

6 结论

十八大以来, 我国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新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就长子县来说, 生态文明的发展, 其中主要的内容就是林业的发展。林业的产业化发展势必是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在我国处于产业调整的新时期, 林业的产业化发展, 是符合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的。建立系统完善的林业产业发展体制, 就需要立足本质、创新思维, 以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 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文烂.集体林权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21.

[2]刘璨.林业重点工程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测度与分析[J].林业经济, 2006 (10) .

[3]黄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林业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 2010 (02) .

篇4:会理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1.会理县林业局 四川会理 615100;2.四川省林业第五筑路工程处 四川西昌 615013;

3.木里县林业局 四川木里615800;4.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本文研究了会理县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会理县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优势与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就会理县发展现代林业产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会理县

会理县地处川滇高山峡谷地带,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是长江上游生态重点县,是四川省林业重点县和主要林区之一。介于东经101°52′~102°38′,北纬26°05′~27°12′。辖50个乡(镇),303个村,2141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4527km2。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107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8.6%,森林覆盖率为41.2%,林木绿化率54.5%。

1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1 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引导林农、业主和企业培育特色经济林、木竹工业原料林和生物质能源林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到2013年底,全县林业产业基地达到123.6万亩,其中核桃、板栗、花椒、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林49.2万亩,桉树、桤木、德昌杉、华山松、云南松等木竹工业原料林32.4万亩,麻疯树等生物质能源林42万亩。

特色经济林中,核桃、油橄榄木本油料林28.7万亩,花椒、板栗特色干果林1.6万亩,特色水果18.8万亩。

木竹工业原料林中,桉树、桤木、德昌杉、华山松、云南松等短周期木质原料林32.1万亩,竹林0.3万亩。

生物质能源林中,麻疯树生物质能源林42万亩。

1.2 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2013年,生产核桃6000吨、板栗1000吨,花椒376.5吨,麻疯树籽400吨,木本药材产品550吨,鸡枞菌、松茸、蕨菜、椿芽等森林蔬菜产品1616吨,林业旅游接待11.7万人次,经济林果、林药林化、森林蔬菜、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1.3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兴起

近年来,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创办了多种形式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到2013年,全县已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9个,会理石榴协会89个,有力地提高了林农的组织化水平。

1.4 林业产业经济较快增长

林业经济快速增长,2013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89582.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4507万元,占94.3%;第二产业995.4万元,占1.1%;第三产业4080万元,占4.6%。林业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持续提高,2013年全县农民从林业上人均获得收入1130元。

2 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经济林果、木竹产业占绝对优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明显偏高,高达94.3%;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和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缓慢,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明显偏低,仅5.7%,林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林业产业投入偏低,政策扶持少,贷款困难,发展林业产业缺乏资金支持,林业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2.2 科技创新和开发能力不够

林业干部队伍素质不高,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项目储备还不足,创新意识还不够,对新兴后续产业引导、开发滞后,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开展多种经营创收富行业思路不开,迈不开步子的矛盾还有待解决。

2.3 林产加工企业不发达

全县现有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林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林产品加工业基本上还停留在初加工、半成品阶段,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林产品加工企业员工和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偏低,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缺少市场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

2.4 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全县林业产业社会化服务滞后,还没有建立起专业化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咨询服务等中介组织或机构,强有力的林业产业科技支撑体系还不完善,有形而规范的市场还未建立。林业产业发展缺乏宏观指导,林业产业发展方向、产品市场需求缺乏引导,影响了林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3 發展现代林业产业的优势与潜力分析

3.1 自然条件优越

全县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西部高原山地气候带。境内年均气温为15.1℃,年平均温差为14℃;全年无霜期241天,年均降水量1130.9毫米,年日照时数达2388小时,太阳辐射强度135.8千卡/平方厘米,≥10℃积温4746℃,分为金沙江、城河南亚热带河谷气候区(海拔839~1500米),中亚热带暖热区(海拔1500~2000米),北亚热带湿润区(海拔1800~2600米),温带高山冷凉湿润区(海拔2600~3920米)的气候区,具备发展多种林业产业的优势和条件。

3.2 土地资源充足

根据经县政府批复实施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全县现有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87万余亩,加之尚有大量的四旁地可用于发展林业产业,土地资源较为充足。

3.3 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到2013年底,已建成核桃、板栗、花椒、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林49.2万亩,桉树、桤木、德昌杉、华山松、云南松等木竹工业原料林32.4万亩,麻疯树等生物质能源林42万亩,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业储备了必要的原料资源。现有有林地达251万亩,林下资源丰富,具备进一步开发非木质林产品和林下经济的基本条件。

3.4 劳动力资源富集

会理县是农业人口大县,2013年农村住户常住人口41.4万人,农村劳动力 27.2万人,具有发展林业产业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3.5 绿色产业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

会理县委、县政府确立的“233”发展思路和“8883”经济发展战略中,把绿色特色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进一步确立了产业的主体地位,为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3.6 市场前景广阔

核桃位列世界四大著名坚果之首,是干果之王。预计未来30年我国核桃的需求量将以3~6万t/年的速度递增,到2030年我国年人均核桃消费量将达到0.05kg,加上核桃食用油、核桃饮料、核桃营养粉等产品开发加工消费,核桃市场需求量将是目前的1倍以上,核桃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据《英联邦林业译论》估测,到2025年世界木材消耗量将为64亿立方米,在近20年内,木材消耗量将增加80%,木材短缺量将达到40亿立方米;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木材消费总量将提高到4.57~4.77亿立方米,木材供应缺口将长期保持在1~1.5亿立方米左右,因此,发展桉树、桤木、华山松、德昌杉、云南松等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市场潜力巨大。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加。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预测,我国石油依赖度到2020年将达到60~70%左右。可预测,发展麻疯树产业,提炼生物柴油,替代传统能源,缓解能源紧张,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以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香菇等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市场价格从每公斤几元至上千元不等。由于野生食用菌为天然绿色生态食品,其数量有限,加之消费者众多,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日本从中国进口鲜松茸约占64%左右,蕨菜等许多森林蔬菜已在国内外市场日趋活跃,欧洲各国、日本等正在开发森林蔬菜市场,开展商品化生产;国内如北京、天津、云南及四川也建立了一批森林蔬菜加工厂,产品处于旺销的势头,成为招待宾朋、节日宴席的美味佳肴及馈赠佳品,野生森林蔬菜产品的市场更加广阔。

4 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建议

4.1 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233”发展思路和“8883”经济发展战略,把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放在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中统筹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县北部益门太平温凉地带、县域中部温暖地带、南部干旱干热地带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布局。

4.1.1 北部益门太平温凉地带

位于县域北部,包括益门、太平两区,在重点搞好现有天然林资源保护、培育林业产业资源的同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以大力发展华山松、云南松经济用材林支柱产业为主,同时培育核桃、花椒、林药经济林,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打下良好基础。

4.1.2 县域中部温暖地带

位于县域中部,是县城所在地域,包括红旗区所在乡和鹿厂区的部分以及太平与红旗交界的部分地域,是县南北交汇的过渡地带。要充分利用该区域的光热优势,结合宜林荒山荒地、通道、城镇及四旁绿化,培育桉树、桤木、德昌杉、华山松等速生丰产林和核桃、板栗、花椒等特色经济林,推行林药、林果、林化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林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林业产业经济带。

4.1.3 南部干旱干热地带

位于县域南部,包括黎溪、通安两区和鹿厂的部分地域。在全面保护和恢复、扩大林草植被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区域独特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潜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重点建设麻疯树支柱产业基地。

4.2 确立和发展现代林业四大支柱产业

4.2.1 确立和发展特色经济林支柱产业

一是通过新造和改造并举措施,确立和发展核桃、板栗、花椒、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林支柱产业基地;二是立足全县核桃产业基地及产量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核桃精深加工企业。

4.2.2 确立和发展木质工业原料林支柱产业

一是通过新造和改造并举措施,确立和发展桉树、桤木、德昌杉、华山松、云南松等木质工业原料林支柱产业基地;二是立足全县华山松基地及松籽产量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绿色华山松松籽保健食品加工企业。

4.2.3 确立和发展麻疯树生物质能源林支柱产业

一是通过新造和改造并举措施,确立和发展麻疯树等生物质能源林支柱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生物柴油加工企业。

4.2.4 确立和培育利用森林蔬菜产品支柱产业

通过管护、科学采集等措施,确立和有效培育利用现有林地内的鸡枞菌、松茸、蕨菜等森林蔬菜产品适生区。

4.3 完善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保障措施

4.3.1 组织保障

在林业产业建设中,要尽快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借鉴以往林业工程建设好的做法和经验,将目标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种苗招投标制度、资金拨付报帐制度等引入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切实做好组织引导工作,保障基地建设质量、进度及应得效益。

4.3.2 政策保障

一是争取林业税费优惠政策,二是完善林木采伐利用政策,三是规范资源流转政策,四是完善抓点示范、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政策。

4.3.3 科技保障

一是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二是广泛开展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四是完善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制定优惠政策。

4.3.4 投融资保障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二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三是积极开展林业产业担保和保险试点,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4.3.5 产业服务体系保障

一是建立林业产业专合组织和行业协会。二是延长产业链条,允许村组织进行资源初加工,将资源生产村镇纳入到产业生产环节,以“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来紧密结合资源培养、收购和生产环节。

4.3.6 宣傳与营销保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建立营销网络,三是实行目标市场营销,四是实行品牌化营销。

参考文献:

[1]岳鹏,张智明等.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11,(3)

[2]岳鹏,文明等.雷波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J].大科技,2013,(4)

作者简介:

彭家荣(1965-),男,四川会理人,汉族,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林业产业发展、天保工程管理等。

篇5:林业局关于林业产业统计调研报告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情况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45、2.96、2.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积极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95.4万亩,商品林基地146.5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4.8万亩。经济林10.5万亩,薪炭林面积20.8万亩,竹林面积0.4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7809.9万元,年销售收入7385.2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 , 产值达到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5、365、6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1.6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统计制度执行情况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准确掌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因此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准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能力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贯彻《云南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积极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注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建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达到既便捷,又实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巨,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育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

建议:规范设置专门林业统计机构,划定编制数额,专业化发展统计事业。

(三)培训教育亟待加强。目前,全县林业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法律法规及林业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是很熟,对报表理解常有偏差,导致报表填报经常出现错误,无法做到及时、详实、全面。

篇6:林业产业发展总结报告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须的基础性资源,处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林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推进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林业工作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林业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为此,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历史使命。

为认真掌握我县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全县掀起新一轮以林业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山区综合开发提供决策参考,结合林业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县林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班子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局学习实践活动专题调研组,确定调研专题、精心谋划调研提纲,于4月20日至24日,分别深入三个国有林场、部分乡镇和挂钩联系村就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一、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二、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普遍造成对林业工作的定位不科学、不准确,要么简单地把林业建设等同于木材生产,要么片面地强调林业的生态属性,忽视了林业的经济功能,影响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致使我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十分突出,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产值规模小:我县林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0%以上,全县2008年林业总产值为2.1亿元,亩均林地产值仅为60元,按法定统计口径计算,林业总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9.77%,所占比例与林地面积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不相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低下,亩均产值仅为农业产业的5%左右。

支柱产业单一:我县虽然确定杨梅、核桃、竹子等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还未形成有效规模,结构还显单一,产业效益作用不明显,尚不能成为支撑林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林果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林果中以核桃、杨梅、柑桔等大路品种较多,错季果品、时令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第二,品质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大路品种多,名特新优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

产业化程度低:全县无林业龙头企业,现有林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经营粗放,林产品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我县目前三个国有林场经营困难,林场主要的生产经营业务仍然是采伐和出售原木,属资源消耗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十分弱小,生产经营仅能够维持目前的温饱水平。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

制约因素分析:

一是林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虽然我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相关的配套改革进展较慢,尤其是在森林采伐管理、投融资平台、林业保险、低效林改造以及林木林地规范流转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障碍,影响了林改成效的充分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与落实林农处置权的要求和森林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采伐申请程序过严,指标分配及使用规定不灵活、不合理、不及时,不利于林业产业发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林业生产经营。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后,林农拥有了林权证,林木林地相当于自己的私有财产,但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林地开发经营制度设立的许可条件限制太多,审批程序严格且复杂,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不利于林农自我管理和自主经营。而市场经济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可谓瞬息万变,经营机遇稍纵即逝,再加上一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指标限制,林农不一定可以从自己的林木林地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林业经营受限太多,机制不活。

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生产需求脱节,试验示范基地及林产品新技术显示度不够,示范作用不大。尤其在我县林产业推进过程中,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低,林业科技的导向、扶持和支撑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我县在90年代中后期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林业部门主抓核桃生产,当时推广的核桃品种应该说还是适应我县的气候土壤条件,但保存下来的很少仅为4万亩左右,占当时已发展总面积20%。究其原因,管理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管理,就是要加大科技支撑、科技服务和科技普及的力度,让老百姓真正掌握运用科学种植及后续管理的适用技术,核桃产业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当时林业部门的科技支撑、服务措施没能及时跟上,尤其是林业科技普及覆盖面不广,群众科技意识不强,普遍只种不管、不会管、不想管,导致了全县核桃保存率低。

三、加快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不仅表现在我县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成功典型范例。××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山、能够为广大群众致富提供可靠途径的希望也在山,发展林业产业大有可为、大有希望。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科学发展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二是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争取广阔空间。要紧紧抓住省委、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作出的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抢抓发展机遇的意识,为我县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保障和项目支持,以解决好目前我县财力薄弱、无力对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经费的突出问题。当前,要紧紧抓住我县已被列为全省核桃基地县的机遇,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到35万亩。要紧紧抓住我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林农主体意识明确、有强烈开发林产业愿望的有利时机,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发展意识和林产业开发方向,为林农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支持服务,遵循符合××实际的原则,稳步推进全县林产业发展。

四是推进林木林地规范流转,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平台。充分发挥我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功能,强化林木林地流转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林权流转服务工作,逐步规范我县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实现林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将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列为县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落实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二是积极打造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立集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资源流转市场,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库,逐步实现流转规范化、信息公开化;三是引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围绕林业生产经营需求,建立我县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为林木林地规范流转提供服务;四是不断建设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争取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实行长期、低息、贴息的信贷政策,放宽营造林贷款条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贴息资金。大力发展林业保险业务,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是抓好××特色与林产业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努力开创我县林产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我县发展林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较早引进的杨梅产业,在××种植就比引进地表现好,上市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相比省内种植而言,××杨梅的品质最优,为××杨梅占领市场赢得了先机。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就是要突出××特色,抓好特色与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发展路子。就当前而言,泡核桃、甜竹笋、大杨梅已成为××林产业的名片,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杨梅,已随蜚声中外的××花腰歌舞而扬名国内。在当前我省打造国内重要的木本油料大省的大背景下,要集中精力抓好××优质泡核桃和名特优稀新品种美国山核桃的发展,力争将××核桃发展成为广大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可靠的支柱型产业。同时,加快××甜龙竹、××杨梅产业升级,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改变目前只限于经营原产品的落后状况,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上一篇:爱比阳光暖作文下一篇:鼎智汇海公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