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镇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2024-04-11

杨镇中学五年发展规划(精选5篇)

篇1:杨镇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白杨镇蝎子山学校

均 衡 发 展 自 查 报 告

2017年6月

白杨镇蝎子山学校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我校位于宜阳县白杨镇偏南部,服务半径2.5公里,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96名,教职工6名,其中本学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2人,中专学历1人,学历达标率100%,高学历率达50%。学校占地面积5825平方米,生均29.7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一幢,教师宿舍楼两幢,校舍建筑面积79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平方米。绿化面积600多平方米,学生活动场所500余平方米,体育场地500余平方米;图书总册数6140册,生均31册,平均每年新增图书100余册;三至六年级班班通已安装到位,音乐、美术、科学、数学仪器未达省二类标准。

建校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执行教育方针为准则,坚持“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生存能力的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教师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积极探索 “促进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之路。

白杨镇蝎子山学校 2017年6月19日

篇2:杨镇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近五年来,学校在实施规范化办学,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在内部管理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定期举办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会议、周前例会等会议,不断加强教职工学习制度,实施全体教职工坐班制度,学校工作一如既往得到稳定开展。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重新制定和印发了110项《制度汇编》,纳入校内各条线的规章制度,学校法制化建设取得初步实效。

在队伍建设方面,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逐渐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团结合作、务实高效的高素质学校管理团队;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立足专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通过市现代化学校建设,重新布设了学校校园网络,教师提前实现“人手一机”,对校园网站进行了多次的维护和更换,初步建立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大拇指”数字化校园系统、校讯通、电子邮箱等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

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以“阳光育人”理念为指导,精心建构了以办学目标、理念、校训等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制度汇编》为载体的制度文化,以师生活动为形式的行为文化,以文化校园建设为依托的物质文化,学校荣获“区学校文化建设十佳单位”荣誉称号。

二、管理目标:

坚持以“阳光育人,和谐兴校”为办学理念,依法治校,服务理校,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促进优质学校文化形成,全面推动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具体目标:

1、学校内部管理有新气象。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途径,完善教代会管理、行政管理、教职工学习、值日考勤、校务公开等制度,建立高效、有序、平稳的管理环境。

2、学校制度建设有新更进。按照适时适用的原则,重新修订和增补学校《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做到教师放心,群众满意。

3、学校队伍建设有新举措。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热衷事业、关爱学生、依法执教。

4、数字化校园建设有新成效。以创建州温市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为契机,完善校园网基础建设,加强校园网站建设,推进数字化管理应用,努力提高学校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5、学校文化建设有新突破。着力塑造学校精神文化,不断创新学校制度文化,积极创设学校行为文化,精心构建学校物质文化,努力形成具有传统内涵、现代气息、鲜明特色、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体系。

四、主要措施和实施途径

1、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设,营造高效和谐的软环境。

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立足本校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学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工会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一年一次举办好教代会、工代会,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参政议政,学校重大决策由教代会讨论通过。二是要明确科室管理职责,各科室相互协调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学校管理合力。三是要完善教职工学习、值日考勤等教职工管理制度,使这些制度发挥其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四是要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坚持事前公开与结果公开相结合,增加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五是创新管理方法,拓宽沟通渠道,融洽校内各种关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平稳运行。

2、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系统的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按照民主协商、适时适用的基本原则,修订和制定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重新编印《温二十中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使各项制度都能体现民意,显现优势。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温二十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并把其作为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信心工程,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民心工程,维护学校稳定局面的安心工程,严格谨慎,抓实抓好。二是要制定和出台若干有关教育教学的新制度和新方案,要紧紧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主题的.原则,加强教育教学方面的制度建设。三是要完善各项评比和考核办法,去除不适宜的或不合理的项目和章节,发挥其在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方面的作用。

3、提升学校队伍建设,打造团结向上的人力资源团队。

队伍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要经常性组织干部进行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尝试推行行政竞岗上位制度和科室交流轮岗制度,建立可上可下,唯才是用的干部选拔机制;注重选拔和培养后备人才,提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二是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创新师德教育活动,既要注重道德教育,也要注重榜样示范,引导教师自觉投入于教育事业之中,把教育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4、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营建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平台。

要以创建州温市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一是要完善校园网站建设,要重新制作校园网站Logo和Banner,对网站的整个板块设计进行调整,增加师生参与和在线互动等类型的栏目,完善子网站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站在服务教育教学、实现对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要积极引进和自主开发一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图书、体育器材、实验室管理,后勤管理等学校管理软件,减少纸质印刷,实现学校办公管理自动化、无纸化。三是要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充实资源库储备,使全校教师共享优质教学教学资源。四是实施“校园一卡通”,全校师生进出校考勤、图书借阅、就餐、消费都纳入其范围,实现“一卡在手,校园无阻”的目标。

5、突出学校文化建设,建设品质内涵的文化校园。

篇3:杨镇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1“十一五”玻璃工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是我国玻璃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抹的重要时期, 我国玻璃行业努力排除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困扰, 确保了五年来我国玻璃工业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 在“十一五”这五年里, 玻璃工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玻璃工业发展的进程, 值得回望。

一是总量持续增长, 玻璃大国地位形成。“十一五”是我国玻璃工业大发展的时期。2006年, 我国平板玻璃的总产量达到4.4亿重量箱, 比2005年增长7%。夹层, 中空, 钢化等加工玻璃的产量增长30%以上。2007年1~10月份, 我国平板玻璃产量4.11亿重量箱, 全年产量超过5亿重量箱, 同比增长超过10%。2008年全年平板玻璃产量约为5.7亿重量箱, 同比约增长5.1%。而到了2009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5.77亿重量箱, 比上年下降2.33%;其中浮法玻璃产量4.86亿重量箱, 比上年增长0.08%;普通玻璃产量9 089万重量箱, 比上年下降13.49%。2010年1~6月, 我国平板玻璃产量3.15亿重量箱, 同比增长15.2%, 其中浮法玻璃产量2.7亿重量箱, 同比增长17%, 普通平板玻璃产量增长10.7%, 浮法玻璃产量比例达到84.79%, 比2009年底上升了0.55%。“十一五”末, 我国已有取得玻璃生产许可和登记的玻璃生产企业2 600多家, 能够生产600多种玻璃, 成为全球玻璃生产大国, 在世界玻璃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是玻璃品种多样, 产品结构不合理, 结构优化势在必行。“十一五”期间, 我国加快了玻璃工业结构调整, 实施了落后产能逐步淘汰, 产品结构有极大改善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深加工玻璃体系。初步统计, 玻璃加工企业有4 000多家, 2007年的加工玻璃产量分别达到:中空玻璃近2亿m2, 钢化玻璃1.8亿m2左右。各种镀膜玻璃超过8 000万m2, 夹层玻璃超过4 000万m2。截至目前, 我国浮法玻璃生产已占平板玻璃比例的81.87%, 其中, 优质高档产品达到20%以上;从超薄 (0.55~1.1mm) 到超厚 (15~25mm) , 各个规格的产品应有尽有;在线镀膜 (阳光膜和Low-E膜) 、自洁、超白、本体着色、防火防爆等新品种屡见不鲜。同时, 在玻璃生产机械设备领域, 国内自行研制开发的预处理、钢化、中空、夹层、镀膜等系列配套设备, 以价廉物美、性价比高的优势, 完全替代了同类进口产品, 完全可以满足建筑及汽车等工业玻璃的要求, 并成为全球主要玻璃出口国。

三是出口先增后减, 困难与矛盾不少。2005~2010年, 中国玻璃行业步入国际化时代。我国玻璃工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实现国际化经营, 促进了出口。2005年全国累计出口平板玻璃18 538万m2, 较上年同期增长38.44%, 其中浮法玻璃累计出口14 717万m2, 较上年同期增长41.96%, 其出口量占全部出口量的79.39%。产品出口额为45 467万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8.52%, 其中浮法玻璃出口创汇40 622万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9.16%, 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89.34%。2007年平板玻璃累计出口3.1亿m2, 而到了2008年, 金融危机导致出口的下滑。2008年平板玻璃累计出口25 016.61万m2, 出口持续下滑。2009年更是一路下滑, 平板玻璃出口1.7亿m2, 2010年玻璃出口也不会有大的改观。总之, 玻璃出口在先增后减, 出现抛物线走势。但要看到。如今, 我国已经是全球平板玻璃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实现了中国玻璃产品由进口名牌为主向国产名牌为主的跨越。中国平板玻璃技术已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先后又向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孟加拉国、越南和朝鲜等国家出口成套技术和装备, 这些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建设均按照国际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进行, 取得了圆满成功,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浮法玻璃技术与装备进一步走向世界。还要看到, 五年来, 贸易外部环境恶化, 国际压力大。中国玻璃出口不断遭遇贸易保护, 出口风险增大。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许多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 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措施, 贸易摩擦日益加大, 中国玻璃产品也成为很多国家反倾销调查的对象。此外, 消耗资源和能源以及污染依然严重, 发展低碳玻璃任务艰巨等等都在制约我国玻璃工业的发展。

2“十二五”玻璃工业展望

岁月的尘埃淹没了昨天的一切, 昨天的辉煌已成为历史, 明天的期许是奋进的源泉。展望“十二五”玻璃产业的发展与市场趋势, 笔者认为, “十二五”我国玻璃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将是我国玻璃工业充满发展活力的关键时期, 同时也是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玻璃结构、不断解决矛盾构建和谐产业的重要时间窗口。由于“十一五”结构调整目标料难实现, 转变发展方式进展缓慢, 投资和出口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要素投入, 增长效益提高不明显。贸易顺差巨大, 国际收支失衡, 庞大的外汇占款导致货币发行量激增, 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后, 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 外需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因此, “十二五”期间必须有效扩大国内需求, 特别是消费需求, 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多依赖。同时工业占GDP的比重也达到极限, “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亦很难再提速, 规模扩张的工业化模式必然要让位于质量提升的增长模式。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 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 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 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中国玻璃在“十二五”期间的重点目标是:以节能减排为抓手, 调整产业结构;以大企业为主导, 加快资源整合力度。希望中国玻璃工业在未来十年内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一是政府对玻璃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将有所显现, 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将是“十二五”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的主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玻璃生产和出口国。但是, 在玻璃工业快速发展中, 存在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 影响了玻璃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一些既没有资源优势、能源优势, 也没有交通区位优势, 又不靠近市场消费的平板玻璃生产线, 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布局相互重叠, 造成局部市场竞争激烈;还有部分地区生产线过于集中, 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等将期待资源的整合。通过合理的市场导向, 有助于玻璃产业布局向着靠近市场终端、靠近能源基地、靠近资源基地、靠近交通枢纽, 区域之间、大集团之间协调发展的方向逐步优化。众所周知, 我国玻璃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我国玻璃行业虽然总量居世界第一, 但相当分散, 浮法玻璃企业就有50多家, 平均规模只有年产600余万重量箱。全国只有一家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规模在1 000万重量箱以上的企业只有11家, 行业呈分散竞争状态。而国际上, 玻璃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和集中度都很高。4大跨国公司集中了世界平板玻璃总量的41%和优质浮法玻璃的62%。我国企业在生产规模和竞争实力上均有较大差距。因此, 行业迫切需要重组。其实, 企业并购与玻璃市场有很大的关系。玻璃市场越是处于低谷, 越是有利于并购重组, 而企业的并购重组成为一个行业的热点后, 则能够加速市场的重新洗牌和整合。从中国玻璃工业的竞争格局趋势分析, 跨国公司必将携带资本、技术、规模等优势抢占国内市场, 国有大中型企业必将适应市场机制要求, 通过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 积极推行股份制,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并购以及企业的重组将成为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法。目前, 在上游平板玻璃继续处于低谷徘徊的预期下, 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将有望加速蔓延, 一些经营不善、基础资质不错的企业将成为外资和国内优势玻璃企业的并购对象, 尤其在全流通后的资本市场上, 而一些规模较小、经营压力较大的企业将成为市场整合的对象而被大企业所吞并。重组既救活劣势企业, 又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通过快速推进行业内的联合重组推动玻璃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升级, 完成国家节能减排任务, 通过市场化运作达到与被联合重组企业的共赢, 通过加强与大企业集团的互助合作实现多赢, 最终促进企业间的良好竞争、实现玻璃行业的健康发展, 将是未来行业的基本趋势。未来五年, 我国玻璃行业将进行资源整合, 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和重组等方式, 以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为努力方向, 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因此, 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分工与协作, 推动以大企业为龙头, 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合作关系, 将是“十二五”玻璃工业发展的主线。

二是行业结构因需求变化将有所改变, 结构调整将是“十二五”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展望“十二五”, 我国玻璃市场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 产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集中, 产品将更加丰富多彩, 产品结构将会随着消费者的要求而出现频繁的调整, 市场的多元性和区域性特点将更加鲜明。产品结构调整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发展玻璃加工制品, 开发各类新品。如大力发展太阳能新兴产业、电子平面显示器用玻璃, 建筑节能用玻璃, 装饰类新品玻璃的开发应用将成为趋势。其实, 结构调整既有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也有组织结构的调整, 技术结构调整应以节能减排和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 力争在节能减排、脱硫脱硝、浮法玻璃在线表面改性、全氧燃烧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等方面取得成果, 使我国浮法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组织结构调整要以并购重组为重点。大企业将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区域市场集中度、加快技术进步, 以及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五年玻璃结构调整仍然是玻璃工业的战略重点, 我国玻璃产业结构调整将会全方位、多层面、系统性地展开。总的就是坚持结构调整这条主线, 调整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 互相贯通。在发展中促转变, 在转变中谋发展, 将是未来五年的主要思路, 玻璃工业的发展模式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三是新兴朝阳产业的发展将拉动新型玻璃的应用范围, 新型玻璃将在“十二五”得到快速发展。“新型玻璃”是与“传统玻璃”相对应的概念。传统玻璃是以钠钙硅为主要成分、主要采用浮法工艺 (也包括格法工艺) 生产、主要用于建筑业和汽车业的玻璃。而新型玻璃是在化学组成、生产工艺、加工技术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玻璃的创新和突破, 具有传统玻璃没有的新的性能或使传统玻璃的原有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从而拓宽了传统玻璃的应用领域或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 并满足了人类社会新的需求的玻璃。“十二五”期间, 除了建筑玻璃、汽车玻璃等传统领域, 一些新兴朝阳产业的发展将拉动节能玻璃、太阳能玻璃、平板显示器 (LCD、PDO、OLED) 玻璃等新型玻璃应用领域的快速拓展。新型朝阳产业发展将带来的机遇, 如信息产业发展将用作信息显示终端的各类平板显示器已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平板显示器件 (FPD) 中最具市场前景的是液晶显示器 (LCD) 、等离子显示器 (PDP) 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OLED) , 这三类平板显示器都必须使用玻璃基板和透明导电膜玻璃, 这就为新型玻璃的发展带来了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国际电子信息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认为, 平板显示器出货面积在2005~2015年10年间平均年复合成长率将达到19%以上。目前国内已有70多条IT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 年产各种导电玻璃约3 000万m2, 液晶显示器对超薄玻璃基片的市场需求超过6 000万m2。根据信息产业有关专家预计, 中国TN-LCD、STN-LCD未来10年内都将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长率, 因此LCD产业将对我国超薄玻璃的市场需求产生持续的拉动作用。再如光伏产业发展。目前, 我国已先后开发出两大类太阳能发电系统, 第一类是在单体建筑物的屋顶、幕墙和窗户上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 又可分为晶体硅 (单晶硅与多晶硅) 光伏发电、非晶硅光伏发电。第二类, 是大面积集热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晶体硅光伏发电系统与超白玻璃的关联情况, 大致是每100W装置需用钢化超白玻璃1~2m2;集热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则需要大量使用优质超白浮法薄玻璃制造聚热镜面, 每兆瓦沙漠电站装机需要1万m2超白玻璃反光镜。无论哪种薄膜太阳能电池, 都需要使用镀有TCO导电膜的透明玻璃电极。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和建筑物的窗户组合使用, 一旦在建筑物幕墙和窗户上普及使用, 将会带动超白玻璃的市场超常规增长。在国际市场上, 太阳能产业在国外每年以30%~50%的速度递增, 是目前世界上比IT产业发展更为迅速的产业。统计资料显示, 近几年中国太阳能产业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 带动了超白玻璃需求的迅猛增长。未来, 新型玻璃的开发将形成热潮。我国有关专家也认为, 今后几年新型玻璃市场形势看好, 并可能形成“十二五”玻璃行业经济增长点。

四是技术创新将是“十二五”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的助推剂。当今与未来, 全球玻璃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研发和创制新产品的能力的竞争。玻璃新产品的创制和产业化是西方跨国玻璃企业的基石、灵魂和利润最大化的源泉。发达国家各大玻璃公司都十分重视玻璃新品种的创新工作。尽管我国玻璃行业已建立较完整的创新体系,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近年来, 我国玻璃科技工作者在TFT-LCD玻璃基板、光伏电池超白盖板玻璃、薄膜太阳能电池超白玻璃基板、TCO导电膜玻璃、STN-LCD超薄玻璃基板等新型玻璃技术与装备方面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也面临着开展前瞻性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实现产业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等挑战。此外, 长期以来, 我国玻璃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 创新力明显不足, 尤其是传统玻璃工艺创新和低碳技术的创新不足, 符合低碳要求的玻璃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众所周知, 玻璃属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产品, 产品品质相差无几,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 大型企业要开发新的绿色低碳玻璃产品困难重重, 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生产的产品多集中在消耗高、效益低的中低档次, 而中高端绿色低碳玻璃产品开发较少。要实现玻璃工业的低碳排放、高效益发展, 必须加强玻璃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因此, 自主创新将是成为玻璃强国和打造跨国玻璃企业的唯一途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化在行业中的应用水平以及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也是玻璃行业“十二五”发展目标之一。

五是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十二五”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哥本哈根国际大会带来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 建设节约型企业, 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将成为“十二五”我国玻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企业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体现了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意义重大, 任务艰巨。对于玻璃行业来说,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 玻璃行业发展模式是典型的“传统粗放增长模式”。我国是世界玻璃大国之一, 玻璃工业的迅速发展, 对资源的需求, 对环境的影响, 对社会的作用也日益增加。低碳经济的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 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 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 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 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实现低碳发展, 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也是传统玻璃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十二五”, 将是我国玻璃行业将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时期。由于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 同时对企业执行环保法规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大, 相应地对玻璃行业的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 行业把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并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使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推进节能减排, 强化现有主导产品的工艺创新和污染物治理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时,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清洁能源生产, 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关于加快“十二五”玻璃工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管目前固定资产投资也逐渐回落, 但至今仍有40多条在建线, 我国平板玻璃工业依然存在总量过剩, 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数量增长很快, 但是在质的提升上与之不相称, 投入产出失衡。行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产能过剩, 首先是落后产能过剩, 有7 000万重量箱的小玻璃需要淘汰, 但电子信息产业需求的如STN、TN所用优质薄玻璃供不应求, 0.33mm的品种还处于空白。“十二五”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 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 在发展中促转变, 在转变中谋发展。要大力开展玻璃结构调整, 促进传统玻璃向绿色玻璃工业的转变。这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要大力进行产业转型,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不断开发出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新玻璃产品。大力发展太阳能新兴产业、电子平面显示器用玻璃, 建筑节能用玻璃, 装饰类新品玻璃的开发应用。

二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突出产品差异特色。多年来中国玻璃行业研发能力薄弱, “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十二五”期间, 自主创新是未来五年乃至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玻璃科技发展的方向, 这仍将是玻璃业的工作重点。经济全球化前提下的中国玻璃业的出路在于全球化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优势目标的实现, 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玻璃业国际竞争优势目标的能否实现在于自主研发, 而自主研发的关键是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开发新产品, 特点是一个“新”字。特色是产品的生命, 要有创新精神, 创出特色, 产品才有竞争力, 企业才有生命力。企业要想别人未曾想到的, 注意别人不注意的技术和需求, 开发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的新产品。企业要不断地发掘新的需要, 研究潜在需要, 努力满足市场新的需求,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好, 人好我特, 人特我廉”, 以保证强大的竞争力。同时, 新产品开发不仅涉及企业很多部门、环节和人员的活动, 而且还是一个复杂的延续过程。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发展, 就不能只开发一个新产品, 而是要开发一个或多个产品链, 每个新产品就像链上的一个环, 一个接一个交叉衔接、一代接一代, 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创新。因此, 企业要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开发思路做好产品开发规划, 使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有步骤、有目标地一代接着一代向前发展下去。

三是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培育和发展中国名牌产品。缺少知名品牌一直是我国玻璃行业的软肋。多年来, 我国玻璃业却一直没有树立起自己的知名品牌, 与国外最大的差距就是品牌尤其是世界知名品牌的缺失, 产品明显存在着售价低、附加值低、竞争层次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因而, “十二五”期间, 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我国自己的知名品牌已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我国玻璃的产量虽然居世界之首, 但由于中国玻璃缺乏知名品牌, 特别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因此, 中国玻璃产品只能以价格优势进入国际玻璃市场。为此, “十二五”期间, 我国相关部门要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动中国玻璃产品的品牌战略, 帮助企业培育和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玻璃名牌, 要推进行业品牌建设, 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要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势,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扩大在全球玻璃中、高端市场中的份额, 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造持续竞争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取得并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前提。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 是指企业在成长过程中, 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和知识的互补体系, 是获取、配置资源, 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首先, 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 生产新型玻璃产品, 经得起国际标准的检验。这就要求中国玻璃要在质量和技术含量上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也只有这样, “十二五”期间, 中国的玻璃产业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在国际玻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为此, “十二五”期间, 要加大R&D的投入,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集聚企业的竞争优势基础。以知识和信息的“转换过程”为内容的技术转换能力将成为中国玻璃产业经济竞争力的核心, 也是中国玻璃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根本途径。其次, 要大力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与手段,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着力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管理能力, 通过对未来国际市场和环境的把握, 明确企业发展目标与方向, 对企业发展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特别要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来实现竞争优势。新经济时代, 信息化对于提供企业整体运营效能的倍增效应及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联度已在诸多跨国公司的实践中被证实。“十二五”期间, 必须要以充分的制度、组织保证来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积极运用这一手段拓展竞争力提高的新途径。

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绿色玻璃企业, 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将成为“十二五”我国玻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建设绿色企业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体现了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意义重大, 任务艰巨。对于玻璃行业来说,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建设绿色企业迫在眉睫。由于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 同时对企业执行环保法规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大, 相应地对玻璃行业的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玻璃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的监管力度加大。因此, “十二五”期间, 行业把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玻璃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并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使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

六是实施人才战略, 获取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必然依赖于行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只有抓住人才, 才能为玻璃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才能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十二五”期间, 要加大玻璃行业人力资本投资, 因为行业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人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并决定着人类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是一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要建立人才获取、培养、使用、激励机制, 为人才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素质, 培育其全新的观念、卓越的能力、不断超越自我意识和健全的心理等。目前, 我国玻璃科技人才跳到国外和外资企业的很多, 我国成了外国大公司人才的培养地和人才库, 要采取有力的措施, 从人才培养和输出大国提升为集聚人才大国, 并改变产区人才分布不合理的现状。

篇4:严家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二00六年――二0一0年)

一、学校概况

严家初级中学前身为严家乡中心小学,建于1951年,后单设初中,2000年与小学合并,校址迁至开任公路旁,现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生机盎然,是学子们育品格、奠基础、强体魄的乐园。学校现辖五所村小,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25人,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1800余人。学校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和“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上升,实现学校在困境中崛起、发展的办学目标。

二、发展规划

1、五年发展规划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全面提高,持续发展,规范和创新学校内部建设、管理,形成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探索和实践成功育人的最佳模式,把学校建设成教育高质、管理高效、特色鲜明、全县一流、全市知名的示范性窗口学校。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

三、具体措施

1、构建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是学校立足与发展的保障,学校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多项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地运作。

教育行政管理方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努力建设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建立以全员聘用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竞争机制;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建设一支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行各项现代科学管理制度,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创建一个团结协作、健康向上、民主开放的校园氛围。

教学管理方面,切实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条学校生命线,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主要位置,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教学规定,制定学校教学常规制度,进一

步规范管理行为,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实践课改精神,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扎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也是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

学校将通过引进和培养等途径,制订实施教师培训制度、计划,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步伐;以推动课改为契机,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更新与提高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为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挥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证。

3、丰富德育形式 践行以德立校

坚持以德立校,健全德育机制,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作风硬、能力强的德育队伍,以高尚的品格引导人。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现代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学校抓好以班主任为主的班级德育管理队伍,巩固学校德育管理的基石,全面提高学校德育质量。加大德育科研力度,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探索一条具有星港特色的德育工作新路子。

4、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常规制度,加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培训,加强教师教研、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意识,让学生乐学、善学。创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激发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关注同年级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质,实施分层次教学,不让一位学生“掉队”。

充分利用学校先进教学设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丰富课堂教学样式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5、创设学校特色 彰显严家魅力

信息技术教育

在创设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学校特色时,我们更关注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学生主观能力的开发,使三方形成合力,真正体现教育的主要功能:使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为人格。

科技创新教育

为科技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学校还将配置专职教师,开设科技活动课程,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如举行“科技周”、学生“四小”成果展示、航模比赛等。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与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以学生成功心理教育为切入点,通过设立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探索学生成功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面对竞争、合作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

6、加强村小建设,促进均衡发展

篇5:**初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传统和办学特色

自1966年黄花塘中学创办以来,黄中人传承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筚路篮缕,耕耘不辍,逐步形成了“团结、文明、奋发、进取”的校风、“刻苦、好学、勤思、善问”的学风、“敬业、爱生、严格、求是”的教风和“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办学特色。

二、学校发展定位

学校认真总结了长期以来的办学经验,认真学习了2002年以来的盱眙县教育局一号文件,我们认为学校现在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机遇期,只有找到适当的应对策略才能变挑战为机遇,为此我们果断地作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学校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力求从现在开始通过三年奋斗,力争达到“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初中”的验收标准;再通过两年努力,跻身盱眙一流、市内知名的省级示范初级中学行列。

三、总体规划

办学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科研先导,教学为主。

办学目标: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以培养学生主体、个性为核心,以实施科研促教、名师带动、校园形象、教育现代化工程为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努力将我校建成市内有影响的省级示范初中。

办学条件:达到省级教育现代化标准。

办学宗旨:为了所有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办学追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家长满意,一切为了教师创造。

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校园环境: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文化。

四、具体目标和实施计划

(一)、学校管理改革工程

1、指导思想

本着“依法治教”、“以德治校”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并发挥党支部在落实政策法规、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发挥教代会在参与学校决策、保障教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要力求集体与个体、标准化与个性化,外部规范与心理自律的平衡,既要求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同时又尊重教职工的个性化选择和创造性表现。

2、工作目标

健全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促使学校中层管理机构的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健全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度,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真正达成管理规范、运作高效。

3、实施计划

(1)2003年

①调整、充实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中层管理机构设置办公室、教科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等三处二室,其职能由行政向管理和服务转变,为全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综合管理、设施设备、信息咨询等服务。●办公室:承担协助校长协调各处室工作和处理学校行政日常事务等职能,负责制定学校计划、撰写学校总结、搞好对外宣传报道等。●教科室:承担学校决策咨询、重大课题研究、科研课题管理、信息咨询服务、策划组织学术活动、指导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职能。●政教处:承担学校德育规划、重大德育课题研究、全校性德育活动设计、班主任培训与评价、德育自培课程开发等职能,负责学生的常规管理、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评价等。●教务处:承担学校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学籍档案等管理职能,负责组织学科性教学(包括必修、选修、活动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负责对教学质量的检测、分析和反馈,每学期提出质量分析报告,每学年提出质量分析年报等。●总务处:承担学校基建、设备、财产、财务管理等职能,负责学校后勤服务保障等。②实行校级领导分管年级组制度,强化年级组的综合管理职能,年级组承担本年级德育、教学、教务、研究性学习管理等任务。③实行学校行政分管教研组制度,强化教研组的学术研究职能,教研组承担本学科基础性和拓展性课程建设、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青年教师培养等任务。④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合同制和岗位责任制度,在原有《黄花塘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评细则》的基础上,修改制订《黄花塘中学教职工岗位职责考核实施方案》、《黄花塘中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方案》、《黄花塘中学管理人员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方案》、《黄花塘中学“十佳教师”评选方案》和《黄花塘中学优秀班主任评选方案》。⑤在原有《黄花塘中学奖教奖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制订《黄花塘中学奖教方案》和《黄花塘中学奖学方案》,重点奖励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学业成绩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⑥制订并实施教师在职进修和提高学历奖励办法。⑦全校基本实现校务、教务、财务、图书管理电脑化、网络化。

(2)2004年

按照有关的政策法规和省示范初级中学的要求,修改、制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黄花塘中学常规管理章程》。试行学生干部轮职制度和建立特长生导师制度,广泛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组织学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研究现代学校管理知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到管理规范、服务周到。成立“黄花塘中学素质教育推进委员会”,沟通师生联系、家校联系、学校与政府机关的联系、学校与企业组织的联系以及学校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优化学校办学的外部环境。

(3)2005年

①修订完善《黄花塘中学常规管理章程》,并印发全体师生员工遵照执行,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增加透明度。②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学校管理理论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③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着手研制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评价手册。试行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学业成绩进行综合分层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

(4)2006年

①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达成管理科学、规范、有序、高效。②举办“学校内部体制管理改革”专题研讨会,认真总结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5)2007年

①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决策民主化、管理制度化,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②整理汇编《黄花塘中学学校管理论文集》

(二)、德育改革系统工程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位高雅、品质高尚”的有理想信念和实践能力,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胸怀,有爱国心、报国志、强国才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

2、工作目标

构建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价值取向的开放性学校德育体系,充分发挥政治教研组、团总支、学生会的作用,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系列有序的德育实践活动。

3、实施计划

(1)2003年

①组建由分管校长领导、学生处负责、部分教师参加的德育课程研究小组,逐步建设“六大德育实践性系列”: 政治信念系列; 伦理道德系列; 学科渗透系列; 社会实践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②建立健全“八项制度”: 文明班级评比制度; 班级学生轮职制度; 三级(校长、政教处主任、班主任)学生助理制度; 学生值周监理制度;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制度; 学生权益保障委员会制度; 学生纪律仲裁委员会制度; 学生互助委员会制度。③由分管校长领导,学生处负责,确立重大的德育科研项目,并纳入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主要课题有:黄花塘中学学生“自律、自治、自主、自强”德育系统工程建设与研究;黄花塘中学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研究。④各年级建立“教师——家长联合委员会”,沟通教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密切的和相互信任的德育伙伴关系,充分开发利用社会德育资源。⑤在原有《黄花塘中学“文明班级”评比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性德育评价体系(包括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评选学“十佳学生”、“十佳学生干部”、“十佳班集体”。⑥整理汇编《黄花塘中学中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集》(一)、《黄花塘中学德育论文案例集》(一)。

(2)2004年

①完善“六大德育实践性系列”和“八项制度”。②“黄花塘中学中学生‘自律、自治、自主、自强’德育系统工程建设与研究”课题展示阶段性成果。③整理汇编《黄花塘中学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集》(二)。④总结若干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活动,加强德育活动项目课程化建设,编写项目方案,整理个案材料。

(3)2005年

①“黄花塘中学学生‘自律、自治、自主、自强’德育系统工程建设与研究”课题结题,展示研究成果。②认真总结“六大德育实践性系列”和“八项制度”,并形成文字资料。③整理汇编《黄花塘中学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集》(三)、《黄花塘中学德育论文案例集》(二)。

(4)2006年

①“黄花塘中学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研究”课题正式启动。②整理汇编《黄花塘中学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集》(四)、《黄花塘中学主题班会案例集》。

(5)2007年

①“黄花塘中学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研究”课题结题,展示研究成果。②整理汇编《黄花塘中学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集》(五)、《黄花塘中学德育论文案例集》(三)。

(三)、课程改革建设工程

1、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与建设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开发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校本课程,立足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身心健、有特长”和富有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科学思维能力的人才。校本课程建设要抓住“一个中心”和“两个系列”,即抓牢基础性课程这一中心环节和“拓展性”、“研究性”这两个系列,从而使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形成融实践性、实用性和可选择性于一体的和谐体系。

2、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课程政策,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开发校本课程,建设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相统一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3、实施计划

(1)2003年

①学校确立“黄花塘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并纳入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组建由分管校长负责,以教务处、教科室及资深教师为主体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并聘请有关课程理论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予以指导。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现代课程理论和教育部出台的新课程标准,强化课程改革意识,提高建设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各学科教研组要逐步建设和完善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③在原有开展各类竞赛辅导活动的基础上,着手整理、编写切合本校实际的学科竞赛辅导丛书:初中数学竞赛辅导教程、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教程、初中化学竞赛辅导教程、初中英语竞赛辅导教程。④劳技技术课程要适当增加科技含量,修订充实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⑤组织编写初中数学总复习教程、诗歌鉴赏、法律与生活、乡土历史、乡土地理、电子技术基础、音乐知识与名作欣赏、素描基础。⑥制订校本课程的管理、考核和评价办法,加快校本课程建设的步伐。

(2)2004年

①组织编写初中语文总复习教程、写作指导、初中物理科技活动、初中化学科技活动、初中生物课外实验、名人轶事、初等测量、静物色彩、书法、电脑多媒体作品制作、校园乐队训练教程。②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形成拓展性课程的教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也要着眼于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加强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要拓宽优秀生、特长生培养的思路,除了加强竞赛活动的辅导外,要积极开发一些研究性课程。③修订完善校本课程的管理、考核和评价办法。

(3)2005年

①组织编写现代交际语言表达、应用数学、英语口语、历史、环保科学、信息学知识竞赛辅导、中考音乐辅导教程、中外名画家介绍、摄影。②完善学校的课程管理,使之系列化、规范化,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使之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③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意科学性和实效性,既要积极,又要慎重。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我校相对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进行评审,而后编辑第一批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教材。

(4)2006年

①组织编写社交与礼仪、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网页制作、国画入门。②树立建设优质校本课程的意识,各类教材要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去粗取精,反复修改,以期日臻完善。

(5)2007年

①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我校相对比较成熟的课程进行评审,而后编辑第二批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教材。②“黄花塘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结题,展示研究成果。

(四)、课堂教学革新工程

1、指导思想

树立教服务于学的观点,扭转重教轻学的倾向,注重情感交流、人际合作、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潜心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变重在讲授为重在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2、工作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明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得到普遍应用,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得到丰富积累,并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估方案。全体教师基本实现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老中青教师均能展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摩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个性化和主动性得到切实有效地展示。

3、实施计划

(1)2003年

①学校确立“黄花塘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并纳入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组建由分管校长负责,教务处、教科室和各学科教研组长参加的课题研究小组,各教研组应分解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各个子课题并正式启动研究。②由分管校长主持,教务处与教科室设计编制《黄花塘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实施方案》。在该方案设计确立前,各教研组先行启动以科学学习为主线的各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③各子课题要按照总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编制相应的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内容涉及课堂教学的各个主要方面: 理论研究内容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策略、师生关系、组织形式、教学艺术等。实践应用研究包括教学方案编制、课堂学习指导、现代技术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等。④开展全校性、跨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各学科教研组初步展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课,并全程录像进行分析研讨,进一步明确优化或改革课堂教学的主攻目标。⑤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实地考察教育发达地区,借鉴他们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成果。⑥编制并试行新的《黄花塘中学课堂学科教学评估方案》和《黄花塘中学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

(2)2004年

①在总结本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修订《黄花塘中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估方案》,并作为教学常规制度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②展示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课,并全课录像,在说课、讲课、评课的基础上写成个案分析研究报告。③“黄花塘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题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阶段性成果。④开展课堂教学革新能手的展示评比活动,评选和奖励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分子。

(3)2005年

①“黄花塘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题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继续形成阶段性成果。②评选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有成效的先进教师。

(4)2006年

①各学科初步形成一批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教学案例。②将总课题研究报告和各子课题研究形成的论文、总结、实验报告和个案研究报告等汇编成册。③评选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有成效的创新型教师。

(5)2007年

①各学科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教学案例汇编成册。②评选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有成效的研究型教师。

(五)、信息技术教育工程

1、指导思想

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继承和发扬学校“科学教育”传统和贯彻教育“四个面向”的战略重点之一,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工作目标

全面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建设黄花塘中学网上教学管理平台,规范校园网络的管理,开展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学校的教学活动,建设优质的高中计算机课程,使学生具有通过电脑和国际互联网去获取、选择、重组和开发信息的能力,使部分学生具有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

3、实施计划

(1)2003年

①成立由分管校长负责,教务处、教科室和计算机教研组参加的“黄花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小组”,承担技术装备咨询和课程开发咨询、教材选择和审定、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规划等职责。②开发和引进相结合,配备网络教育资源库、教学管理软件和高效、实用的教学软件。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主要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的培训,45岁以下的教师应通过一级B类,并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③建设初中计算机课程体系。④初步完善校园网络管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效益,充分发挥各类多媒体教室、电化室、语音室和课件制作室的育人功能,计算机室、视听阅览室等向学生开放。

(2)2004年

①在保证课堂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课外信息技术培训,确实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②强化中青年教师应用编制教学辅助软件培训,多数教师学会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电脑教学辅助软件,学会用网络收集和开发教学资料,形成一批优秀的电脑教学辅助软件。③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探索,继续开展全校性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堂教学评比展示活动。

(3)2005年

①开展信息学竞赛辅导活动,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②通过试点实现部分家庭电脑与黄花塘中学校园网”的连结,沟通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和“网络教学网络学习环境研究”两个课题结题,展示研究成果。

(4)2006年

①建设“黄花塘中学网上学校”,学校主要课程和教学资料输入电脑,各科老师可以实行网上教学,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师生可随时在网上进行教学和交流。②各主要学科拥有一批能熟练运用电脑、网络进行教学的教师,展示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高质量教学辅助软件。

(5)2007年

①全面完善黄花塘中学校园网的教育教学功能,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和应用水平,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②组织“信息技术教育”专题研讨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探索提高我校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六)、教育科学研究工程

1、指导思想

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教育科研,推进以研究为先导的教育改革,营造以教育改革和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改革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以高超的教学技艺培养高素质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挑战。

2、工作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黄花塘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考和实践”课题为基础,开展德育、科技教育、人文教育、美育、劳技教育和体育的综合性改革实验研究,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级、市级、县级课题研究,逐步形成学校的“学术性研究职能”,营造学校的研究性学术文化。

3、实施计划

(1)2003年

①学校的教科研由分管校长领导,教科室负责管理,并聘请各学科资深教师或学科教研组组长为教科室专职或兼职研究人员。②建立黄花塘中学教育科研信息平台和信息库。③建立“黄花塘中学教育科研奖励基金”,并制订《黄花塘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方案》,奖励在教育科研取得显著成果的教职工。

(2)2004年

组织“黄花塘中学第二期教育论坛”,专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3)2005年

①“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网络教学与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初中成就感目标作文教学”和“初中数学课件制作研究”等课题结题,展示成果。②“黄花塘中学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黄花塘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等课题展示阶段性成果。③组织“黄花塘中学第三期教育论坛”,专题是:新时期中学德育与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

(4)2006年

①组织“黄花塘中学第四期教育论坛”,专题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与学校课程改革。

②《初中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试验研究》、《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结题,展示成果。③完成“黄花塘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课题总结。

(5)2007年

①组织《黄花塘中学第五期教育论坛》,专题是:教师自培和教师终身教育。②编辑出版《黄花塘中学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案例选》(第三辑)

(七)、教师进修培训工程

1、指导思想

通过逐步构建“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使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我校“全面发展、特长突出”办学特色的需要,适应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使教师成为新青年的表率者、新知识的学习者、改革创新的促进者、学校发展决策的参与者和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2、工作目标

按照教师培训的有关政策,逐步构建个人(自我教育)、组级(教研组中互研互学)、校级三级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在校级层面上逐步建立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机制,形成以本校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若干基于学校改革和研究成果、用于教师培训的实践性课程,使教师适应改革、研究和发展的需要。选送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培训学习。五年内要培养出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还要培养出2名市级名教师。

3、实施计划

(1)2003年

①组建由分管校长领导的校本培训工作组,负责整个校本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②制订青年教师的培训计划,试行基于“理念——改革——研究”的经验传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新型导师制度,并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③以“素质教育——教育改革——教师素质”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或专题研讨会,每一次讲座或研讨会设一个分题目,由一个教研组主办,并由该教研组编写综述资料。④教研组应在原有岗位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教师的个体努力和群体努力相结合的原则,承担起改革、研究和发展的职能(教材教法研究、课程改革研究、教育实验研究等)。各位教师一学年至少开一堂高质量的研究课,在组内作一次学术研究型发言,同时要积极投身课题研究。⑤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及教师对自身素质要求的价值导向,学校对教师提出“四心”、“八能”、“一特长”的要求:“四心”指对学生的“关爱心”,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对教育改革的“热心”,对终身学习的“恒心”。“八能”指扎实的课堂教学技能,选修课课程的开发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基于理念的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对学生发展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的能力,设计、领导和实施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的能力,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一特长”指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⑥倡导教师强化自我发展的目标意识,要求中青年教师根据时代、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近期自培目标和自学计划。

(2)2004年

①继续开展以“素质教育——教育改革——教师素质”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或专题研讨会。②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赴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观摩与考察,开阔视野。

(3)2005年

①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自培模式,该体系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新教师的职初培训以新型导师制为主要形式; 教师的职务培训以学校自培、自主研究为主要形式; 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培训以学校自培、委培为主要形式。②依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有关研究成果。

(4)2006年

①继续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自培模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以实现各类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使职初教师具备扎实的原理知识,有经验教师具备许多案例知识,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具备丰富的策略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5)2007年

①继续深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并认真总结教师培训的经验与成果。②修订教师自培课程丛书,并骋请专家审阅。

(八)、学校文化建设工程

1、指导思想

以“严谨、求实、科学、创新”作为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念,并用这一融合了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学校理念整合学校文化,不断提升学校的人文精神和凝聚力。

2、工作目标

加强学校人文、学术、文化环境的建设,搭建师生展现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学会表达思想、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真正实现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趣和培养艺术创造力的目标。

3、实施计划

(1)2003年

①在校园内全面推广普通话,倡导“文明用语”、外语对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②进一步美化人文环境,在校园(教室、走廓、实验室、阅览厅等)装饰塑像、名言、名画,使莘莘学子受到无声的熏陶和鞭策。③建立健全各类文化艺术社团,如文学社、校园乐队、艺术团、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摄影协会、乒乓球协会、象棋社、围棋社等,并积极开展活动,丰富师生员工的业余学习活动。④举办学生科技活动周、文化艺术活动周和田径运动会(每年一次)。⑤举办教师演讲比赛、专题(人文、自然、科普)讲座。⑥举办第二届学生科技小论文报告会。⑦编辑《学生科技小论文选》(一)。⑧邀请专家、学者、校友来校演讲。

(2)2004年

①举办著名校友“成功启示录”报告会。②编辑《学生优秀文学作品选 》(一)。③举办师生书法、画画、摄影作品联展(每年一次)。④举办第三届学生科技小论文报告会。

(3)2005年

①举办第四届学生科技小论文报告会。②编辑《学生科技小论文选》(二)。

(4)2006年

①举办第五届学生科技小论文报告会。②邀请专家来校讲学。

(5)2007年

①举办第六届学生科小论文报告会。②编辑《学生优秀文学作品选 》(二)③编辑《学生科技小论文选》(三)。

(九)、后勤服务保障工程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执行财务、财产管理制度,加快园林式学校建设,进一步搞好校园绿化、美化,优化育人环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2、工作目标

完善学校财务、财产管理制度,确立一批硬件设施的建设项目,以实用、美观、高效为原则,力求绿化、美化和人文化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统一,为全体师生员工,创设高品位的工作学习环境。

3、实施计划

(1)2003年

实现财务财产管理规范化,并逐步完善学生后勤服务社会化。

(2)2004年

①改造、美化田径运动场周边环境。②本着学生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学生食堂招标。

(3)2005年

建设学生广播站,部分教室装备计算机视频展示仪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

(4)2006年

改造学生食堂、宿舍并投入使用。

(5)2007年

建成实验楼并投入使用。

上一篇:医院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下一篇:让假冒伪劣远离我们的生活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