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学校发展规划

2022-10-19

第一篇:初级中学学校发展规划

裕安区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学校发展规划

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

发 展 规 划

2018年3月

顺河初中学校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始建于1940年,1967年7月改为顺河初中。学校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7708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楼、餐厅各1栋,音体美功能室各一个。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绿化面积360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324人,是一所寄宿制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专职教师36人。教师学历: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本科学历3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4.4%;专科学历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6%。教师职称:高级教师1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7.7%;一级教师2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3.9%;初级教师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3%。信息技术装备: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一个,配有计算机60台,班班通8套,教师办公电脑12台,基本实现了教师之间网络资源共享。其他教学设备:图书室,阅览室,音乐、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体育活动室,广播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准备室和实验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功能室一应俱全。较为标准、规范的篮球场2个,运动场一处。

(二)学校发展优势

学校以“厚德远志、勤奋求知”为校训,以“团结守信、自强求真”为校风,始终坚持“奠学生发展之基,构教师成长平台”的办学理念,开齐开足各门课程,严抓学生行为、品德教育,施“素质教育”,立“成

人成材”之道,严格办学、严格管理、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呈现出健康、和谐、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1、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学校初步提出了“奠学生发展之基 构教师成长平台”的办学理念,并形成了学校精神、教育使命、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2、校内风气正,教师干劲足,社会声誉好。

受学校多年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校内风气正,教师干劲足,工作中心地位突出,学校整体氛围良好。曾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学校管理规范,社会声誉良好。

3、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常规管理初显成效。

学校常规制度建设与管理能力随着学校发展的实际不断修正与完善。

4、课程与教学改革氛围浓厚,有一定基础。

校内教师研讨交流氛围比较浓厚。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课程实施重视,且注重督促指导。校本研修初见成效,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探索实践中。学校从2016年起,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课堂研究历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的经历,使全校教师的观念不断转变,逐步从不理解转变为主动参与。

5、初步探索德育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初步形成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行为,用校纪班规

规范学生行为,用评先创优发展学生行为的德育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育人原则。

6、学校地理环境优势明显,迎来发展良好机遇。

学校座落在美丽的淠河西岸,位于六单路与郭顺路交叉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南靠六安主城区,北接霍邱、寿县两地,东连金安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各地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此沟通与交流。生源充足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为我校今后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

(三)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

1、学校文化构建不够和谐,整体水平需要提升

学校理念文化体系还没有构建完整,尚不能进行科学清晰的阐释,校训、“三风”建设内涵与学校办学理念不相匹配,学校各项管理不能很好地体现办学理念。

2、课程建设水平需加强,实施过程有形式化倾向

学校校本课程没有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不能体现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教师年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课程的开设质量。

3、课堂教学改革有待深入,课堂教学效益偏低

学校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与经验,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外在模式的研究。本质的课堂教学受到忽视,不能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整体性设计课堂教学,教改理念与课堂实际操作相脱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课堂问题生成能力较差,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先进的教学原则得不到很好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到较好落实,常态课课堂效益偏低。

4、校本教研方式不够开放,教师专业发展较慢

学校教师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自身的思考,问题反思意识和学习研究意识淡薄。教师学习型组织没有形成,教师自我发展定位不高,自主成长意识淡薄,缺乏专业发展兴趣,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欠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专业发展盲目跟从。

5、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施逐步老化,不能较好地满足学校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运动场需升级改造建塑胶跑道;音体美器材设备较少,信息技术设备陈旧。这制约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学校办学理念体系

1、办学理念:奠学生发展之基 构教师成长平台 诠释:

关爱每一位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成长,以全面实施课程方案和改革学生评价为依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着眼于对学生的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关注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谁拥有高素质的教师

队伍,谁就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只有教师先发展了,学生才能发展,学校才能发展。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要创造学生终生发展的动力,就要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条件。

2、学校精神:日新其德 自强不息

3、校训:厚德远志、勤奋求知

4、校风:团结守纪、自强求真

5、教风:因材施教 创新发展

6、学风:迎难而上 拼搏进取

三、学校发展思路及目标定位

(一)发展思路

在规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骨干教师培养为着力点,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新亮点,以高效课堂构建和课程建设为增长点,以创新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质量铸品牌。

(二)学校办学目标

依托落实裕安区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努力把学校办成教育理念先进、办学行为规范、学校管理科学、课程方案落实、课堂教学高效、师资队伍优良、育人环境优化、教育特色鲜明、学生综合素质高、校舍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 、“民主高效、文明和谐”的区内乡村名校。

(三)学校近期目标

2018年,统筹规划,制定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分工负责,做好发展规划的具体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集体智慧,做好学校办学理念的诠释和学校文化体系建设工作;以落实“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讲效率,求质量,单项工作争第一,全面工作创一流”为目标,以改革学校现有制度为保障,凝心聚力抓质量,集思广益创特色,细化各项管理,做好“惜时增效、轻负不减效”文章,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的实现区内教育质量强校的目标。

四、学校发展主要任务

(一)科学诠释办学理念,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

学校将在聘请专家诊断学校原有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全校师生和家长的积极作用,认真解读办学理念,对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进行系统仔细的价值诠释。将学校办学理念渗透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挖掘与创新学校制度、组织、活动、仪式、环境等文化元素,并把其固化下来,从而逐步形成系统的学校文化体系,真正实现“用理念引领教育,用文化管理学校”的发展策略。

(二)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将全面深化校本研修和学案设计改革,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善学促教”教学法则,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流程与环节,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让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成为常态,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探索形成相应的有效教学管理特色。

(三)强化课程领导力,大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将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加强课程领导力。学校将重视音体美和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开设水平,加强地方课程的开设质量。根据当地文化传统,充分挖掘社区、教师和家长资源,积极开发富有特色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校本课程,积极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建多样的、富有个性和时代气息的学生社团组织。力争建立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匹配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多种开放型学习模式。

(四)不断探寻校际间校本教研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积极寻求与合肥市包河区46中南校的帮扶合作,创新有效的校际间校本教研交流,遵循“学校创设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运作思路,建立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三级培训体系,促使教师从教学能手向科研型教师转化,建立健全奖励体制,激励教师确立自己定位与目标,通过开展班主任论坛、同课异构、专家报告、教育论坛、读书沙龙、撰写教育故事、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引领教师主动积极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精神成长,力争培养一支乐于学习和研究的师资队伍。

(五)不断强化德育工作,打造“生态德育”特色

学校引导每一位教育工作善于研究创设德育情景,积极探索体现学校育人目标的“生态德育”特色项目研究工作,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培植学生可持续发展动力。

五、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措施

(一)2018年4-6月份

成立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在充分征求教师、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详细分解具体的目标、落实责任。

(二)2018年9-12月份

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强化教师常规过程管理为抓手,做好教师教材通研、学案编写、学生学法指导、日常测试等方面管理的调整,摒弃过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繁文缛节,扎扎实实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加强各处室工作反思活动,引导各处室负责人在熟悉工作思路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各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突破口,实行日常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力促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做好“惜时增效、轻负不减效”这篇大文章,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坚定不移的实现区内教育质量强校的目标。

(三)2019年2-7月份

在抓好校内常规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学校发展共同体学校的带动作用,采取邀请专家名师诊断课堂、专家理论培训、与合肥46中南校等名校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等形式,开阔教师的视野,将合肥46中南校等名校的课堂理念融入学校课堂教学,促进学校课堂研究提档升级;鼓励善于进行课堂研究的教师优先成长,初步培养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努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典型,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业务比赛的机会,锻造一批能够充分体现学校课堂理念的骨干教师,成为学校的品牌。 强化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对学校已有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梳理。聘请专家进

行“传统美德”理念培训,理清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特色。

(四)2019年8—12月份

以校内骨干教师带动为动力,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同课题学案设计比赛和同课异构活动,加强全体教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和问题处理实效性研究,通过不断的比赛研讨活动,发现学案设计和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问题推进,促进学校整体课堂特色的形成。

聘请专家对学校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制度进行诊断,做好各项评价创新制度的提档升级工作。在全校班主任中开展“传统美德”研究,采取主题研讨的方式,行动研究的办法,组织全校班主任参与主题研究,及时发现推广德育工作典型,实现以点带面促进德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充分抓住新时期学校建设的机遇,初步调整学校布局,实现对学校操场的规划与整理;初步完成学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更新提档工作,提升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强化校园文化的升级改造,使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分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五)2020年1-12月份

采取专家诊断、问题推进的策略,强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邀请省课程专家,对学校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做法进行科学的诊断,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发展规划等方式,逐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理念的把握水平,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力争形成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富有学校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 及时总结学校“传统美德”工作的经验做法,做好特色提炼工作。

(六)2021年1-6月份,全面完善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引领下的“文

化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教学创新”和“课程创新”,突出学校特色的提炼。强化对外宣传,努力打造学校品牌。

六、学校发展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具体,责任明确。

《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陈尚德 副组长:沈思赵

成 员:万良仁 杨道武 万胜利 田维全 刘华功

(二)制度保障

成立工作督查小组,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出现问题进行督查,研究、撰写阶段工作报告,找出问题与不足,根据发展目标和上级的发展政策及时进行调整并写出今后工作建议、工作重点及落实措施。

工作督查小组 教学组组长:沈思赵 副 组 长:万胜利

成 员:胡家兵 刘华功 王庆义 刘志如

德育组组长:万良仁

副 组 长:杨道武 田维全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三)师资保障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四)后勤保障

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顺河初中

2018年4月

第二篇:实验中学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2526更新时间:2006-1-26

一、前言

平阴县实验中学已具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二十多年来,我们立足实际,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然而,进入新世纪,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强,学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明确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二、指导思想

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目标高、能实现,项目全、有重点,切实际、针对强”为原则,为学校的发展前景,规划出一份宏伟蓝图,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三、主要目标

经过从2004年至2010年的发展,争取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一)队伍建设

1、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和、学、树、管”的干部管理思路。

和: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坚信“人和事定成”。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学好政治理论、领导策略、科研理论及业务知识。

树:不断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甘当人民的公仆,树立良好形象。

管: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坚持民主评议干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特别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精于管理。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学校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努力建设一支“目标远大、理念领先、勇于创新、敢于负责、公正无私、廉洁勤政”的专家型干部队伍。

2、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人和为贵:

团结是良好师德的体现,加强干部与干部、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精诚团结,和睦相处,相互支持,积极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奉献为先: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淡化自我,勇于奉献,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石。

素质为本:

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素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取得成果的保

证。

服务为荣:

为一线服务,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只有高效率的服务,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回报,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应树立服务为荣的思想。

(2)师德教育

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有高尚的人格,有科学的头脑,有渊博的知识,有强烈的爱心。

(3)观念转变

广泛开展科研、教研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新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

3-5年内,通过培训和自学,使80%教师能制作高水平课件,能使用校园网进行办公和教学,加大对教师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利用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5)学历达标

到2010年,学校教职工本科学历人数要占职工总数的50%,大专学历人数要占总人数的80%,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达到100%,本科学历要达到80%,其中10%以上为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进修过研究生课程,超额完成学历达标任务。

(6)骨干培养

在优秀教师培养方面,力争有特级教师1-2名,具有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的教师分别达到

1、

10、30名以上。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7)学术成就:担任市级学科学会理事或学科带头人10-15人,能够编著(或参编)学术著作者2-5人以上,每年至少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获市级以上一等奖)10篇以上。

(二)管理机制:

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员聘用制、结构工资制和岗位责任制,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实现“按需设岗,精干高效,全员聘任,专兼结合,按岗定酬”的改革目标。

(三)办学条件:

1、校园建设:抓住校园西部规划的时机,争取扩大校园面积20亩以上,建设体育艺术馆一座、科技馆一座,新增校舍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

2、办学设备:建成高标准的信息技术中心,配备大容量资源管理器、网管服务器;建成千兆到楼层、百兆到科室、十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网络终端遍布全校各个办公室及教室,办公室配微机,教室配机顶盒,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视机进行教学;争取实现教室配备实物展台;电子阅览室装备100台计算机,计算机教室4个以上;教职员工全部使用计算机办公;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等各类功能教室及其配置达到省级一类标准;增加教学软件的投入,添购与自制相结合,努力使我校的电化教学设施设备进入市一流初级中学行列;全面启动办公管理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每年增购图书3000----5000册,并将购置重心逐步转移至非纸质图书。对图书实施微机管理、开架借书、全天候服务,提高图书使用率,增强图书馆的“课堂功能”。

3、校园环境:道路地砖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教学、生活和活动等独立设区。切实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

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四)德育工作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总结提炼出成熟的德育工作经验。

1、德育科研:加强德育科研,力争全国“十五”规划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工作实验推广与研究”顺利结题并得到推广;争创“全国德育名校”。

2、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倡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约之以规”的传统经验的同时,建设一支以“偏爱、厚爱、深爱”为情感基础的,以“发现闪光点,找准结合点,激发共鸣点”为工作方法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3、学生管理:以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创造实验中学学生“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精神风貌。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形成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5、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促进青少年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开拓社会育人基地,形成网络,借助社会力量,共塑美好心灵。

6、家长学校:形成比较完善的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家校联系档案,开展系统的家长学校教学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五)教学工作

1、教材改革

(1)完成新教材的实验研究、经验总结及成果推广。

(2)课任教师学好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实质,用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力争教师有经验成果在市级推广。

(3)课任教师要结合本学科实际,选好用好地方课程,通过学习地方课程,使学生了解家乡,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争取有2-3门课程在市注册。

2、教学方法改革

(1)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的指导,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程度,师生合作状态,生生互动探索,课堂和谐氛围,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侧重点,创设“会学乐学、和谐合作、师生互动、创新发展”的教学氛围。

(3)提高现代设备使用效益,实现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水平。

3、评价改革

(1)逐步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结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工作态度,更要关注他们的工作实效;不仅要关注教学业绩,还要关注师德规范;不仅要关注教学水平,更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合作精神及科研能力等,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尽快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

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现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4、教学质量:合格率、优秀率、及格率在全县保持领先,个别学科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5、中考:上线率、录取率达到济南市先进水平。

6、竞赛:成绩保持在全县的领先地位,个别学科达到市同类学校第一梯队水平。

(六)教科研工作

按照“科研兴校、实验办学、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力争在3-5年内实现 :

1、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使之成为学校亮点和品牌,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2、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工作。能够承担5-7项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并争取有1-2项通过省市级专家鉴定,在省市推广。

3、教师和学生全部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和学,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七)达标等级

1、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2、山东省文明单位。

(八)学术成就:

1、学术著述:出版1本以上专著;在市级以上发表、交流、获奖的论文、课件等平均每年20篇(个)以上。

2、学术荣誉:争取3-5年内,有省级教学能手(或名师)2-3人,市级教学能手(或名师)9-12人,县级教学能手(或名师)15-20名。

(九)校外协作:

1、与省内外1—2所学校建立合作、扶助关系,能够在济南市教育系统内形成比较强的辐射能力,发挥示范作用。

2、能够开展校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

(十)办学规模:

1、保持每个年段12个班级、全校36个班级的办学规模。

2、全校教职工180名左右,学生2400名左右。

(十一)办学特色:

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艺体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4年——2006年)强化管理 夯实基础 全面推进 创建特色

重点是确定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导价值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领导干部素养提升工程”,初步形成一支“团结、自律、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集体和师德合格、学历达标、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立足学校实际,创建学校特色,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体艺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实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目标,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积聚后劲。

第二阶段(2007年——2008年)科学管理 提高质效 发展特色 增强活力

重点是深入开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活动,加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科学学习习惯,学生主体性进一步深化;加强青年教师的自培,培养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业务素质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以科研促发展,完善学生素质评价方案,进一步优化办学特色;加速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建立多媒体电脑教学网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2009年——2010年)依法治校 自主发展 完善机制 争创一流

重点是依法治校,提高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增强办学活力。优化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思想新、学识广、能力强、善管理的领导班子队伍和师表、敬业、知理、创新的教师队伍,形成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相对稳定的青年骨干教师群;完善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高;优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学校开放、社会参与的办学机制,走在济南市教育改革的前列,向创办省级名校的目标迈进。

五、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是关键。用前沿、正确的教育思想统领学校工作,树立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宗旨,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以教师为本,通过继续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有提高;以学校为本,通过依法自主办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保持学校持续发展。

2、教育科研是先导。进一步增强教育科学研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科学的方法策略,研究、探索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问题。以省市科研课题为龙头,建立不同层次的课题群,重点进行教育评价体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策略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3、科学管理是动力。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提高综合办学实力,享有良好社会声誉。

4、优化队伍是保证。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和师德建设,加强干训、师训;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当重任、开拓创新”的领导和教师队伍,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愿景。

5、建立体系是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健全德育工作,优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策略和模式,完善学生素质的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创建学校特色,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组织规范化,活动素质化。

6、深化课改是核心。实施创新教育,发挥课程实践主体的作用和创造精神,以“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堂充满活力”作为教改目标,注重对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分层递进,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开发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7、“硬件”建设是基础。注重“标准化”建设,根据《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和《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标准》的要求,克服困难,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8、教育技术手段更新是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应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制高点。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建设,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

第三篇:xx中学校近期发展规划

(2007—2010)

xx中学是经省教育厅批准新近成立的一所6轨制完全中学。2003年动工兴建,2006年秋季实行高中起始年级招生。学校首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明确确立了“创一流育人质量,建三晋示范学校”的奋斗目标。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进,勇于拼搏,与时俱进,争创一流,有力地推动着学校的健康、文明发展。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对优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我校将沿着“升(学)就(业)并重,造福社会”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学校办成既是高等院校合格新生的培养基地,又是xx集团人才的培训基地。为此特制定《xx中学校近期发展规划(2007—2010)》。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培育更多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二、组织机构

为使学校近期发展规划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落实,为下一步制定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奠定基础,xx中学成立创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近期发展规划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任:xxx(兼)

成员:xxx

三、时间要求

1、2008年12月,进入市级示范高中行列。

2、2010年12月,努力进入省级示范高中行列。

四、办学理念

依法治校 科学管理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依法治校”,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通过依法规范办学思想、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依法规范学校管理,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现代化管理体制。

“科学管理”,就是要确立现代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建立有序、高效的管理系统,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作为办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

“和谐发展”,就是要强调学校管理、教学设施、后勤服务相互配套;五育并重,师生互动,全面协调;最终达到学校、社会、家庭、学生、教师、家长的和谐统一,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五、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创一流育人质量,建xx示范学校

创一流育人质量,就是要倡导教育民主。学校从一开始就大力改变传统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生动地发展,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其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具有创新精神;要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使个性获得自由发展,创造力得到良好培养,坚决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下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教室里、题海中的不良现象;要培养创造型教师。学校要不断创设环境、创造条件,力争使所有教师具有豁达自信、志向高远、锲而不舍、超越自我的人格力量,具有尊重学生人格,实行教学民主,发展学生个性的先进教育观念,具有思维敏捷而富于想象,充满理性而富于激情,既严谨执著又幽默灵活的教学艺术。

建xx示范学校,就是从一开始,学校就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设施配备,高质量打造,高效益回报。学校要在2007年底完成各类设施配套装备,加强各科室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加强教学管理和行政决策,营造文化氛围,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2008年稳步进入市级示范高中行列,2010年跻身省级示范高中学校行列,在全省有较高的声誉,把常平中学办成现代化的、高质量的、有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具体目标

1、行政管理优质高效。优化党政管理职能系统,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网络,对学校工作进行卓有成效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协调,营造团结奋进、分工负责、相互合作、凝聚力强和有感召力的战斗集体。严格干部任用标准和程序,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精悍、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懂教育、善管理、务实型、创新型开展工作的干部管理队伍。

2、学校管理科学有效。班子成员能分工负责,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注重实效,讲求科学。进一步完善和形成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统一的科学机制。

3、德育工作注重实效。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努力构建“学校—班级—家庭—企业”立体德育网络结构;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空间;以不同形式把德育渗透到课堂及校园环境各个角落;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注重学生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身心素质、诚信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竞争、学会生存,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德育考核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4、师资建设高标准优化。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严把新教师入口关,努力建设一支能适应培育优质人才需要的、水平高、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专多能、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既要引进优秀教师加盟学校,也要为促进一批本土名优教师奋斗。专任教师在全部达大学本科学历的基础上,到2008年,30%的教师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

5、学生培养德智育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使其志向远大、兴趣广泛、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多样、特长明显、人格健全、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无论在尖端技术领域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都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6、规模轨制适度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学校扩轨与提高质量之间的矛盾,三年内高中规模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实行小班化教学,轨制保持6轨18个班。之后,根据各方需求和发展状况,逐步剥离初中,实行单办高中,构建全市一流的优质高中学校。

7、硬件建设高规格设计。现在学校的硬件设置已完全能适应高中教育的需求。今后三年,要争取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多功能厅、艺体馆和教工Ⅱ号住宅楼工程建设。加大力度,努力构建绿色环保、数字化校园,铺设校本培训基地及现代信息化“高速公路”。实现“文化品位先进、教学设施一流、校园景观优美”的办学目标。

8、校园文化建设高品位。认真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突出本校特色,在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等层面上,建设人本民主的制度文化、体制全新的课程文化、严谨务实的教师文化和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通过全面、系统、高品位、高标准地构建现代学校的校园文化,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

9、资源整合稳步推进。通过高、初中分离,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理顺教育管理体制,重组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规模效益,放大其育人功能。在“用足用好现有资源”与不断“开发运用新资源”的协调发展中,全面关心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0、依法治校日益彰显。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进一步搞好“十一·五”期间的学法、普法教育,师生违法犯罪率控制在“零”。

11、体艺文卫协调发展。积极开展有利于增强师生身体素质的体育运动,鼓励师生参加各类体育项目竞赛活动;组织师生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丰富师生业余生活,提高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继续推进文明卫生校园、班级、宿舍等创建活动,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六、保障措施

(一)学校管理工作多元化

1、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的民主管理作用。重大决策经专家论证,教代会审议,上级批示,做到教工、家长、学生知情。坚持依法治校,重视制度创新。完善“决策—执行—反馈—监督—评价”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根据公平、竞争、科学、可操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实施方案、考核条例和细则,督查评估教师教学的全过程。

2、创新用人制度。学校将积极稳定地实行合理流动的用人制度,不断建立完善、推行择优聘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机制,采用低聘、缓聘、解聘和分流转岗、待岗的办法,盘活教师资源,营造竞争机制,既增强在职教职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又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

3、实行“一二五”目标管理体制。即“一先”:思想领先;“二参”:教师参与决策、学生参与管理;“五优化”即优化年级、优化班级、优化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优化教辅人员。在学校发展进程中,不断对该体制充实完善。

4、强化考核、分配机制。调整和完善《教职工考核奖励细则》和《教师功能评价系统》,在考核评估方案的基础上,对教师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量化分等、绩效挂钩,分配实行结构工资制,建立重绩效、重贡献的分配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5、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增强校务管理透明度和民主性,建好校务公开帐,设立校务公开栏;完善教代会制度,学校重大事项须公开广泛征询意见,再由校委会讨论决策,并经教代会审议通过然后实施。

6、完善校内外监督机制。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的各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社会评学校”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全方位推动学校管理工作“上规范、创特色、争一流”。

(二)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

1、进一步启动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实行包班包组包学科,坚持定期听评课或“推门听课制度”,对学校新近聘请及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搞好“传、帮、带”结对子工作,每周总结一次师带徒活动情况。大力培养县、市、省三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培植各科“教学能手”。发挥外聘教师的效应,走“专家型”带徒帮教新路,主动指导带动新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开展教学大练兵。每学年举办3—4次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要求名师和高级教师上精品课,中级教师和教研组长上示范课,获奖教师上观摩课,青年教师上竞教课,教坛新秀上公开课,新分教师上汇报课。组织教学竞赛和新分教师专业知识考试。教研组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青年教师上来。

3、逐步落实“六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年设计一个优秀教案,讲好一节公开课,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接受一次业务水平测试,搞好一次社会调研,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4、严格执行考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教师考核量化标准实施细则》,通过教师自评,学生、家长、社区参评,校委会总评的程序,进行考核评价。公开、公正、公平地任用和分流教师。

5、继续抓好“安居乐教”工程建设。对教师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和津贴水平,改善办公、住房、生活、娱乐条件,为教师创造性地劳动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教师“无后顾之忧,有用武之地。”

6、拓宽开放办学之路。注重加强与省、市各校的联系合作,邀请各校名师传宝送经,鼓励教师离岗培训、在职进修,创造条件积极让教师到先进校学习参观,参加省、市、县和外地组织的各类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等,大面积提高教师不断适应教改的需求。

(三)德育工作网络化

1、进一步抓好德育工作的“三创三全”运行机制,即“创新德育管理机制,创设德育氛围,创新德育评价办法,全员、全程、全方位”。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通过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多样化,尤其抓好每周一下午主题班会,把“四文明”创建活动落在实处。

2、德育工作在继续贯彻“一条主线”(常中“崇尚卓越、追求一流”精神)、“两支队伍”(校内德育队伍和校外兼职辅导队伍)、“三个结合”(与学科教学结合、教科研结合、活动课程结合)、“八项教育”(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为准则进行八项教育:民族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德育科研,探究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

3、强化班主任培训、评估、考核制度,将班级各项行为规范评比与班主任考核挂钩。建立班主任各种考核机制和学生干部培养机制。通过日记、周结、月考核和期末评定制度,评选和奖励“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班团干部”和“文明班组”、“三好学生”,逐渐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4、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建立各种类型教育基地。如精神资源型——省级德育教育基地“保卫战遗址”“抗大分校遗址”;实践考察型——xx集团公司;社会服务型——光荣院;劳动锻炼型——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环保、劳动、心理健康等教育。

5、重视人文教育,营造多彩的校园文化,让墙壁空间说话,使花草树木育人,通过各种名人字画、名言警句,各种标语、警示牌,创设浓郁的人文环境和育人氛围,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6、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编织“家庭教育互联网”;经常开展法制纪律教育,把违法犯罪率控制在零。

(四)教学科研工作经常化

1、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试验。进一步发挥试教领导组的带领作用,发挥试教学科组的带动作用,试教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一轮实验当中。

2、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备课组的研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教学互动,增强教学中的民主氛围。外语尝试“张思中外语教学法”,高语组尝试“低起点、高层次、高要求”素质教育模式,并尝试作文教学改革意见;进一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效益。

3、根据教学计划,开足开全开好每一门课。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教材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4、合理地安排好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进一步开放信息技术课。从实际出发安排好综合实践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研究性课程;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推动此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5、强化教研组工作。一是增强竞争机制,每学期分别评选2—3个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积极分子;二是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教研组工作及时通报,加强督导;三是稳定教研活动形式,每周三下午进行教学研究。四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教研组长及任课教师会议。

6、加大教改教研工作力度。每学年收集整理教师的教学教育论文一次,并编印成册,相互传阅;积极向省、市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推荐教师的优秀论文和课件;组织学校刊物选登教师的教学论文;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省、市各级教研课题,学校给予相应人员经费支持。

(五)硬件设施配备现代化

1、更新改造及配备。2007年,学校办公楼安装一套教学监控设备,实行教学全程监督;宿舍楼改造内部设施条件;图书馆引进电子阅览系统,配备一定数量的电子书目,藏书总量及生均册数达到省定标准,并逐年有所增加。

2、主要建筑设施。2008年,学校各处室办更新配置电脑设备,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建设校园网,实现“校校通”、互联网。建设学校内部电视演播系统,组建学校电视台及相关设备,培养学生采、编、演等能力。建设教工Ⅱ号住宅楼5层2400m2,解决24名教师的住房困难。力争在2008年新建一座1500m2的多功能艺体馆。在现有基础上为每位教师更新、配备笔记本电脑,建成全市一流的教学资源库。

3、校园美化绿化。2007年新增2个校园绿色流动景观;建造1处校园自动喷泉;新建艺术雕塑2尊。进一步形成美化、绿化、香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校园环境。

学校发展规划为我们构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也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创一流育人质量,建三晋示范学校”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常平中学这所崭新的学校,一定会在师生的不懈努力下,以崭新的思路,崭新的模式,科学的管理,优异的成绩谱写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第四篇:九龙中学文明学校创建规划

九龙中学创建文明学校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总结我校在创建文明单位中的有益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学校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从形态文明建设向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建设发展。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二、创建目标

以优化育人环境、强化长效管理、深化文明建设为重点,提升文明创建水平,提高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把我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校园管理优质,校风学风优良的文明单位。

三、创建内容和措施

(一) 、统一思想,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

明确文明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校委会成员为组员的争创领导小组,确立创建目标。并充分利用学校画廊、宣传标语,黑板报等阵地,突出文明创建的中心内容,通过召开校会,主题班会开展团队活动、社区活动、宣传中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行公民道德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

(二)、围绕中心,与时俱进,加快创建文明单位的步伐

学校应以行风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教职工的文明素养,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深刻领会,努力实践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开拓创新。 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序的理论学习是学校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先导,为此,学校要认真抓好理论学习,利用支部大会,教工大会,教研组学习等一切有利时机,大力提升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党员风采”展示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精神的实质。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提高教职工的道德素养,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激励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以文明创建为先导,大力推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1)、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科学确定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提高班主任队伍威信,落实班主任工作待遇。强调班主任要带好班,对所带班全面负责,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座谈,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总结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教训,使班集体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3)、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把教育工作寓于各项活动之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荣明耻”变成日常的自觉行为。坚持“三项”评比,继续搞好常规检查和仪容仪表督促。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貌养成教育;广泛开展“三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督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各类先进个人、班级、宿舍等创建活动。加强德育量化管理。

(4)、强化安全意识,建设“平安校园”。安全工作责无旁贷,地位重要,意义非同小可。一是广大教职工要以安全事故教训为鉴,增强忧患意识,警钟长鸣;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安全意识,明确职责,制定制度,采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干任何工作都要考虑安全,干任何工作都要抓安全;三是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如值班巡逻制度、消防工作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实验)电教设备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定期对校园安全设施进行检修,坚决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构建 “平安校园”。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气氛。开展班级黑板报评比;图书馆、阅览室增加开放时间,各班级增设图书角。继续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在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精神文明积极分子。

(6)扎实开展常规品德教育:一是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二是开展主题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重点加强学生“三项教育”(信心教育、亲情教育、养成教育),三是利用重大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四是继续做好“每周一名言”活动,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7)、加强社会实践环节,通过社会实践强化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学校“乐农园地”的资源,让学生学农、乐农,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希望工程”、“手拉手”、“爱心助学”等活动。

(8)、进一步健全完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系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框架。

(四)、科研兴校,科教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兴校,特色办校,质量树校”是我们不变的理念。 (1)、加大教研教改的力度,坚持教师公开课制度,教导处要严把说课、听课、评课关,规范材料;各教研组要按照计划有序开展专题研究,形成报告、方案或其他成果。

(2)、充分发挥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计划的落实,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为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奠定基础。

(3)、重视新课程改革的师生评价制度的探索,用多元的、发展的评价观念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

(4)、坚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办好我校“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特色工作。

(5)、大力挖掘身边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如《硬笔书法》等,为新课改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6)、开展课外活动,发展个性特长,抓特色教学。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7)、加强毕业班的管理,召开毕业班班主任、教师、学生座会、优秀毕业经验介绍等,激发全体毕业班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加强毕业班质量监控,力争在今年中考中再创佳绩。

(五)、加强行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

以师德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将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来抓,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发挥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学校文明创建的主导因素。大力开展“教书育人,建功立业”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党员风采展示周”活动,把党员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党员教师树立文明形象,作文明表率,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岗位成才。

在师德建设上,一是进一步规范学习制度,虚事实做,形成“讲学习”氛围。继续以行政会、教研组会、每周日晚的全体教师学习例会等组织学习。做到规范管理,有计划、有安排、有主题、有记录、有小结,紧跟形势,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紧扣实际,形式多样,以解决思想困惑和工作、学习难题为切入口,力争学有实效,通过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形成共识,明确方向。 师德教育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主,将教育与管理结合,在加强师德理论学习的同时,树立榜样,宏扬先进,以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准。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学习及《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的征文讨论,针对教师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律己不严,形象不佳等问题,开展自查互查与整改,对先进同志进行表彰宣传,弘扬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

二是注重对教职工的心理辅导,帮助教职工排解心理困惑,舒解心理压力,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心理素质。

三是加强校务公开的管理,对涉及学校改革、发展,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及其他重大问题实行校务公开,利用校园网页、会议、公开栏等提高校务公开的透明度和时效性。

四是以实施“校本师训方案”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素养及科学文化水准。创设条件,引导教职工学习科学、拓展知识、增长技能,还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校本师资的培训力度,充分考虑教师内在需求,强化专业知识,增强教师自培能力。搭建舞台,充分发挥教职工特长,让广大教职工在施展才干中得到提高,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发课题研究,发展教学评比和教学展示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推动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增强教职工的法制观念。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法制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和按章办事,提高大家依法办事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2012.9

第五篇:余湾中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余湾中学是一所地处偏远山区的独立初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立足实际,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强,学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明确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指导思想

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目标高、能实现,项目全、有重点,切实际、针对强”为原则,为学校的发展前景,规划出一份宏伟蓝图,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经过从2013年至2020年的发展,争取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一)队伍建设

1、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和、学、树、管”的干部管理思路。

和: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坚信“人和事定成”。

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学好政治理论、领导策略、科研理论及业务知识。

树:不断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甘当人民的公仆,树立良好形象。

管: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坚持民主评议干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特别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精于管理。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学校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努力建设一支“目标远大、理念领先、勇于创新、敢于负责、公正无私、廉洁勤政”的专家型干部队伍。

2、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

人和为贵:

团结是良好师德的体现,加强干部与干部、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精诚团结,和睦相处,相互支持,积极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奉献为先: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淡化自我,勇于奉献,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石。

素质为本:

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素质是工作的重中

之重,是我们取得成果的保证。

服务为荣:

为一线服务,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只有高效率的服务,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回报,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应树立服务为荣的思想。

(2)师德教育

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有高尚的人格,有科学的头脑,有渊博的知识,有强烈的爱心。

(3)观念转变

广泛开展科研、教研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新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

3-5年内,通过教师自学和继续教育培训,使80%教师能制作高水平课件,能使用校园网进行办公和教学,加大对教师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利用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5)学历达标

到2017年,学校教职工本科学历达标率100%。

(6)骨干培养

在优秀教师培养方面,力争有特高级教师2-3名,具有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的教师分别达到

1、

3、5名以上。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7)学术成就:担任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能够编著(或参编)学术著作者1-3人以上,每年都能有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获市级以上一等奖)。

(二)管理机制:

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实现“按需设岗,精干高效,全员聘任,专兼结合,按岗定酬”的改革目标。

(三)办学条件:

1、办学设备:建成高标准的信息技术中心,配备大容量资源管理器、网管服务器;建成千兆到楼层、百兆到科室、十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网络终端遍布全校各个办公室及教室,办公室配微机,教室配机顶盒,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视机进行教学;争取实现教室配备实物展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室;教职员工全部使用计算机办公;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等各类功能教室及其配置达到省级一类标准;增加教学软件的投入,添购与自制相结合,努力使我校的电化教学设施设备进入市初级中学前列;全面启动办公管理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将购置重心逐步转移至非纸质图书。对图书实施微机管理、开架借书、全天候服务,提高图书使用率,增强图书馆的“课堂功能”。

2、校园环境:道路地砖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教学、生活和活动等独立设区。切实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四)德育工作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总结提炼出成熟的德育工作经验。

1、德育科研:加强德育科研、争创“全国德育名校”。

2、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倡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约之以规”的传统经验的同时,建设一支以“偏爱、厚爱、深爱”为情感基础的,以“发现闪光点,找准结合点,激发共鸣点”为工作方法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3、学生管理:以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创造实验中学学生“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精神风貌。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形

成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5、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促进青少年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开拓社会育人基地,形成网络,借助社会力量,共塑美好心灵。

6、家长学校:形成比较完善的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家校联系档案,开展系统的家长学校教学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五)教学工作

1、教材改革

(1)完成新教材的实验研究、经验总结及成果推广。 (2)课任教师学好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实质,用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力争教师有经验成果在市级推广。

(3)课任教师要结合本学科实际,选好用好地方课程,通过学习地方课程,使学生了解家乡,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教学方法改革

(1)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的指导,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程度,师生合作状态,生生互动探索,课堂和谐氛围,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侧重点,创设“会学乐学、和谐合作、师生互动、创新发展”的教学氛围。

(3)提高现代设备使用效益,实现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水平。

3、评价改革

(1)逐步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结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工作态度,更要关注他们的工作实效;不仅要关注教学业绩,还要关注师德规范;不仅要关注教学水平,更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合作精神及科研能力等,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尽快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现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4、教学质量:合格率、优秀率、及格率在全县保持领先,个别学科达到市内先进水平。

5、中考:上线率、录取率达到全县先进水平。

6、竞赛:成绩保持在全县的领先地位,个别学科达到市同类学校第一梯队水平。

(六)教科研工作

按照“科研兴校、实验办学、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力争在3-5年内实现:

1、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使之成为学校亮点和品牌,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2、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工作。能够承担多项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

3、教师和学生全部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和学,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七)学术成就:

1、学术著述:在市级以上发表、交流、获奖的论文、课件等上。

2、学术荣誉:争取3-5年内,有市级教学能手(或名师)2-3人,县级教学能手(或名师)6-9名。

(八)校外协作:

1、与县内1—2所学校建立合作、扶助关系,能够在临沧市教育系统内形成比较强的辐射能力,发挥示范作用。

2、能够开展校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

(九)办学规模:

1、保持每个年段3个班级、全校9个班级的办学规模。

2、全校教职工35名左右,学生500名左右。

(十)办学特色:

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艺体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创建特色

重点是确定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导价值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领导干部素养提升工程”,初步形成一支“团结、自律、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集体和师德合格、学历达标、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立足学校实际,创建学校特色,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体艺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实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目标,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积聚后劲。

第二阶段(2015年——2017年)科学管理提高质效发展特色增强活力

重点是深入开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活动,加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科学学习习惯,学生主体性进一步深化;加强青年教师的自培,培养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业务素质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以科研促发展,完善学生素质评价方案,进一步优化办学特色;加速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建立多媒体电脑教学网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2017年——2020年)依法治校自主发展完善机制争创一流

重点是依法治校,提高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增强办学活力。优化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思想新、学识广、能力强、善管理的领导班子队伍和师表、敬业、知理、创新的教师队伍,形成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相对稳定的青年骨干教师群;完善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高;优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学校开放、社会参与的办学机制,走在临沧市教育改革的前列,向创办市级名校的目标迈进。

四、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是关键。用前沿、正确的教育思想统领学校工作,树立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宗旨,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以教师为本,通过继续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有提高;

以学校为本,通过依法自主办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保持学校持续发展。

2、教育科研是先导。进一步增强教育科学研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科学的方法策略,研究、探索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问题。以省市科研课题为龙头,建立不同层次的课题群,重点进行教育评价体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策略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3、科学管理是动力。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提高综合办学实力,享有良好社会声誉。

4、优化队伍是保证。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和师德建设,加强干训、师训;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当重任、开拓创新”的领导和教师队伍,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愿景。

5、建立体系是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健全德育工作,优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策略和模式,完善学生素质的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创建学校特色,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组织规范化,活动素质化。

6、深化课改是核心。实施创新教育,发挥课程实践主体的作用和创造精神,以“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堂充满活力”作为

教改目标,注重对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分层递进,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开发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7、“硬件”建设是基础。注重“标准化”建设,克服困难,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8、教育技术手段更新是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应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制高点。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建设,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

静宁县余湾中学

上一篇:成立劳务派遣公司申请下一篇:仓库管理系统测试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