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

2024-04-22

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共9篇)

篇1: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是天河学院管理系市场营销091班的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受学院的委托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本问卷不记姓名,答案为所谓对错,您个人的信息我们将予以保密,请放心回答,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谢谢!

1您认为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1考研2拿毕业证3锻炼综合能力4增加就业筹码5其他~~~ 2您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看法?1有必要提倡2没必要提倡3无所谓

3您比较关注的那一门学科?1经济2政治3军事4科技5其他~~

4您认为大学生哪种能力最重要?1专业技能2人脉关系3实践经验4其他~~~

5课余时间您投入精力最多的是?1专业课学习2外语学习3文化活动4上网5其他~~~ 6作为大学生 你对思想教育方面有什么建议?

姓名()年级()政治面貌()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就业1 您认为所读院校知名度是否影响择业?1是2否

2您认为现在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是否有优势?1有2没有

3您对今后就业状况持什么样的态度?1乐观2有难度,但能克服3悲观4其他~~

4您认为决定自身的就业成败因素是什么?1平和心态2名校及高学历3有多项技能证书4人际关系5其他

5您的职业定位是什么?1政府机关公务员2大型国企3外企4自主创业5其他~~~ 6对于以后的就业目标 您有什么看法?

餐饮1您一周有几天在食堂就餐?1 1~2天 2 3~4天 3 5~6天4其他~~

2您喜欢食堂的饭菜吗?1不喜欢2一般3 喜欢4非常喜欢

3您对食堂的员工的服务态度满意吗?1不满意2一般3满意4非常满意

4你就得食堂餐具卫生如何?1较差2一般3很好

5您就得食堂的饭菜价格如何?1很贵2较贵3合理4便宜

6您对食堂的伙食有什么建议?

篇2: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

1.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多选题]()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学习负担重()恋爱问题()参加太多的社团节目()任课老师教学不适应()其他

2.您对目前的学习成绩是否满意

()满意()一般()不满意

3.你认为自己身边的学习气氛好吗()很好()还好()一般()差

4.您每天的的学习计划会被其他事所耽搁吗()不会,每天生活得一板一眼的()偶尔,放松放松

()一般,看情况()经常,忙死了 5.在大学生活中,您认为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

()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专业课方面的加强

()党政课思想教育()英语或其他语种语言能力提高()其它

6.您是否因对学校、班级或教学质量而产生不满的心理()很满意()马马虎虎()不满意()其他 7.您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前景了解多少

()不清楚()知道一点()非常清楚

8.你对自己的人生前途的态度是什么()很乐观()命运难测()过一天是一天()奋力争取明天的幸福()很悲观

9.您认为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状态是

()很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专业相符的工作()可从事的行业多与自己兴趣专业无关

()很难凭自己的力量找到工作()更多人倾向于继续深造,考验或留学

10.您觉得同学之间关系大致是

()情谊深厚,能够成为真正的知己()和睦相处,但有时感觉无法表达真实感受()各自为过,很少有心灵交流的愿望()矛盾突出,彼此存在敌对心理

11.上大学你认为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恋爱不成功()不适应寝室生活()就业竞争太激烈()经济常常困难()其它

12.你是否愿意参加基层工作或偏远地区的支教活动()愿意()不愿意()没想过

13.你认为如何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社会贡献()社会地位()金钱()其它

14.你是否关注身边、社会的动态

()非常关注()一般()偶尔()不关注

15.对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你怎么看()诚信为立身之本()利益当先()诚信离我太远

16.大学校园经常发生学生自杀,您认为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篇3: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

1 问卷调查情况

笔者以本市某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5个学院的在校生,并且从每一个年级中抽取3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设计有100道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围绕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社会公德意识等方面开展实际调查。本次调查实际发出调查问卷2 000份,回收了1 857份,其中有效问题1 721份,有效回收率大概在82%。

2 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以下针对调查问卷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评价、校园文化活动这几点进行详细的剖析与说明。

2.1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

通过对1 721份有效问卷调查的信息统计,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对国家大事、对祖国的改革、祖国的开放、祖国的统一大业给予高度的关注,都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满了信心,相信紧紧的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势必会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为辉煌的发展前景。如表1所示,为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关注重点。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2.2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

此次问卷调查,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大学生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总体情况,满意程度不高,有很大部分的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表示不满意或者根本说不清楚满意不满意,造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效果平平的局面,无法发挥指引与引导学生成长的根本目的。

2.3 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此次调查笔者针对在大学生活中,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影响最大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调查,能够清楚地看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影响最大,最受大学生喜爱。

3 对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因素的分析

通过以上笔者随机抽取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因素诸多,不仅有来自社会发展、外界环境刺激,还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以下笔者对这些因素进行总结:

第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鲜事物的涌入以及互联网络的透明化传递,大量信息的“爆炸式”来袭,都进一步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第二,国际沟通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第三,近些年来各大高校扩招生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都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第四,现如今的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学习中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就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复杂性。

4 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对策

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让高校的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各个领域中,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与社会发展,不断的探索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各大高校应该努力打造出一只高水平、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并且充分发挥出每个高校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大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带动与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进步与正确发展。

第四,做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为大学生营造出一个健康、快乐的高品质成长环境。

第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可以就业指导为切入点,指导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5 结语

笔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方向,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维平.三十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分析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05):124.

[2]李和民.十五年:广东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变化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8,(02):90-92.

[3]时美英,宋倩.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74-75.

[4]张炜,芦爱江,潘秀山.关于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轻工教育,2006,(03):149.

[5]马维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来自西安15所高校问卷调查[J].当代教育论坛,2006,(05):44-47.

[6]糜志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走向及趋势——对近三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的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01):71-72.

[7]广西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课题组.2003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J].高教论坛,2004,(01):185.

[8]黄泽文.世纪之交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04):92-93.

篇4: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学习学习策略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到“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研究教学策略,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使其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逐步提高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本次调查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收集并分析材料以帮助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英语学习策略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效的影响。二是英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通过研究可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高中生英语学习的成效。

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调查对象:平阳一中和瑞安中学的高一学生

2.调查内容:问卷设计包括五部分:情感策略方面,认知策略方面,管理策略方面,交际策略方面,学习环境方面共25题。

三、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

1.在情感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图表1-1可知74%的学生喜欢学英语,14%的学生非常喜欢学英语,12%的学生不喜欢学英语或无所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座谈会中,有一个学生说:小学时很喜欢英语,认为这很有趣。到初中后英语成为一种负担,单词默写不出,每个抄10遍,于是开始讨厌英语,现在高中想读好英语,发现基础太差。这是学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因为意识到英语在考大学和英语考级以及就业的重要性才喜欢英语。

2.在认知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利于学习效率提高。图表1-2中64%的学生对英语单词和短语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只要30%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音标记单词。有48%的学生做课堂笔记,40%的学生喜欢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8%的学生注意教师的课堂用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捧着一本辅导书,像学习汉语一样,逐句翻译才能理解。

第12题:你是如何记英语单词和短语的?

3.在管理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38%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比较被动,属临时抱佛脚型。只有16%的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但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如有关英语的报纸、杂志、电视节目,只有12%的学生课外常听各种录音材料和广播、电视、电影以提高听力,8%的学生课外经常阅读与自己水平相当的英语报纸、故事书、杂志等。但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自我评估,缺少交流。12%的学生经常评价自己学习情况,从而找出薄弱环节和改进措施。只有2%的学生经常与教师交流体会和经验。

4.在交际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英语的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只有4%的学生知道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知识。且在英语学习中对英语的语言运用不足,只有50%的学生能和其他同学一起做英语对话或表演英语节目,20%的学生在讲英语时有手势、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5.在学习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图表1-3可以发现,有77%的学生认为班级的英语学习环境很重要。英语学习气氛浓厚了,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提高了,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图表1-4(图略)有79%的学生认为班级英语学习气氛不浓,除了上课时说几句英语,平时根本不练习说英语。

第24题:你认为班级学习英语的氛围重要吗?为什么?

四、英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

正确有效的学习策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必要时有教师适时传授各个时期的学习策略,把学习策略指导落实到实效上。

1.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故事、课本剧、组织比赛等种种方式以及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培养、发展并保持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最优化的学法模式:准备学习——课前预习——专心上课一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真正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确定学习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3.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语言学习是人的本能,语言的能力是天生的,但能不能学好,却受到学习环境很大的影响。

篇5: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

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无聊”、“郁闷”似乎成了同学们的口头禅。“大一不知道该干什么,大二知道干什么却不想干,大三想干却没有时间,大四有时间却毕业了。”流传已久的顺口溜似乎成了大学生活、学习最真实的写照。

生活方式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活动的行为表现形式,是人们一切生活活动的总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更为持久的行为模式,是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一种复合表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将担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其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多元价值观、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其中既有合理的、健康的、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有不合理的、颓废的、消极的生活方式。

而且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以找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我们在本校——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进行关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现状,探索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提出对策,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问题。

一.调查的内容、对象、方法与步骤

(一)调查的内容

一般背景信息,包括性别、年级等以及他们的学习、生活现状调查设计了《关于大学生学习、生活问题的现状与对策问卷调查》的问卷。问卷由20道题目组成,包括学习与生活现状两部分。

(二)调查的对象

这项研究的样本是根据分层抽样的原则,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在校大学生中抽取的。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5人,大一学生20人,大二学生20人,大三学生10人。

(三)调查方法

我们调查的是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在校学生。采取的是自填问卷的调查方式。我们组的调查员,根据安排在我们学校发放调查表,当场发当场收,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

(四)资料收集方法与过程

1、研究的主要变量

本调查考虑的是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因变量)的影响。所考察的自变量主要有:

性别:分为男、女,直接从问卷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年级:分为大

一、大

二、大三,直接从问卷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序变量。

2、资料收集过程,我们首先从学校随即分层抽取50名学生,这些学生就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调查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由我组调查员发给被随机抽取的学生,并让他们当场填答,填完后当场回收。实际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100%。从总的情况看,学生填答问卷是很认真的,问卷质量较高。

二、资料介绍与分析

(一)资料分类

1、统计资料

有效问卷50份,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大一学生20人,其中男生:女生=1:1。大二学生20人,男女生比例为1:1。大三学生10人,男女生比例也为1:1。

2、典型资料

由于此次调查的大学生未发现很典型的案例,所以这项资料暂无。

(二)资料分析

由于调查的学生是根据分层抽样原则抽取的,所以本调查报告将分几部分分析调查资料。

【第一部分:学习问题及现状】

本次调查的问卷中共分两部分,关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问题的共10题,另外10题则是关于在校大学生的生活问题及现状。

在7道有关学习问题的单选题中,对于“你现在的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在50名被调查的同学中,有21名同学认为自己现在的学习目的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即42%的同学认为现在的大学学习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做准备。也有20名同学,即40%的同学选择“拿更多的证书等硬件,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而剩下的18%的同学有的选择了“为今后的深造做准备”、“只为获得文凭,顺利毕业”、“没想过”。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这道问题的选择也不同,在大一新生中,选择“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和“拿更多的证书等硬件,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的有65%。而大二的学生则有95%,大三的则有90%。对于这道问题的选择,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对于自己学习还是有目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对自己的学习目的越来越明确。但也有小部分同学没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有点漫无目的的学习着,这对自己的学习有害无益。

关于“你当初选择现在所学专业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共有18个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兴趣”,占总数的36%,14个学生认为是“就业前景良好”,占总数的28%,7个学生选择“家长要求的”,占总数的14%,8个学生选择“随便选的”,占总数的16%,剩下的3个学生则选择“其他”,占总数6%。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前三个选项,即“自己的兴趣”、“就业前景良好”、“家长要求的”,而在这三个选项中,“自己的兴趣”和“就业前景良好”占了总数的64%,这是个好现象,说明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有自己的选择,并不是盲目的听从家长或朋友的意见。但仍有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只抱着随便对待的态度,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利于自身以后的发展。

而关于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流程,我们也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你经常采用以下哪种学习流程”。其中选择“先预习,再上课,然后课后复习”的有4个学生,占总数的8%,选择“没预习就上课,然后课后复习”的有11个,占总数的22%,选择“先预习,然后上课(课后不复习)”的有2个,只占4%,选择“只是上课,没进行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最多,有18个,占总数的36%,而选择“上课自己看课本不听课,有空再复习”的也有10个,占总数的20%,选择“上课看课外书,有空再复习”的有5个,占总数的10%。从这道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对于学习流程,仅有8%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3

课中认真听课,课后复习”这一基本学习方法。而做到课前预习的只有4%。小部分,约22%的学生可以做到课后复习。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则是不预习也不复习,更有甚者是不听课或者看课外书。这一现象让人担忧。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上课情况,我们还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在上课时,你习惯采用哪种方式做笔记”。最多学生选择的是“认真听老师讲解,偶尔记笔记”,选择这一选项的有22个,占总数的44%,而选择“认真记笔记,课后再复习”的有15个人,占总数的30%,选择“不听老师讲解,自己看书学习”和“只听老师讲解,从不记笔记”的分别有6个和7个学生,分别占总数的12%和14%。虽然选择“认真听老师讲解,偶尔记笔记”和“认真记笔记,课后再复习”的一共有37个学生,占了74%,这的确是个好现象,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好的问题,就是有部分学生,即剩下的26%的学生,要么是不听老师讲解,自己学,要么就是只听老师讲解但不记笔记。这两种学习方法都存在着不足,虽然只有26%的学生是这样,但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这已经是1/4的了。

在关于“在学习上你认为自己最缺少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差不多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少的是“独立性、自觉性”,选择这一选项的有23个学生,占总数的46%,排第二的是“意志力”,有14个学生选择这一选项,占总数的28%,排第三的是“钻研精神”,选择这个的有9名学生,占总数的18%。剩下的选择“兴趣”和“其他”的各有2名学生,各占总数的4%。对于这一问题答案的选择,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独立性、自觉性”与“意志力”,这个说明了现在在校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缺少了独立性、自觉性和意志力。这些都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有学习目标不明确密切相关。

在另一道有关现在在校大学生学习状况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清现今在校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选择最符合你现在的学习状况的选项”,在大三的5名女生中,5人选择了不同的选项;在大三的5名男生中,5人分别选了3个不同的选项。而大一的20名学生所选择的选项比较集中。大二的20名学生和大三的10名学生类似,选择了不同的选项。而在总体中,选择“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8人,选择“对学习提不起劲,厌学”的有9个,选择“周围同学都努力,所以不得不学”的有5人,选择“想学好,就是学不好”和“无所谓,只要不是太差就行”的各有14人,各占总数的28%。从最后两个选项中我们可以看 4

到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基本情况:有些学生虽然很想学习,也想学好,但就是学不好,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严重的还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另一部分对学习则是持着无所谓的态度,觉得只要不是太差就行,这种不积极的态度也是当今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存在的,而且是较大一部分的学生存在这种心理。这种种现象都说明,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没什么热情,只是得过且过的。

在最后一道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多选的问题“你认为自己现在最需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我们提供了11个选项,包括:实用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方法,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政治理论工作方法,外语,市场经济知识,岗位业务,汽车驾驶,股票、金融知识,实用科技知识等。在大一女学生的三个选择中,共有20%的学生选择“实用技能”,有23%的选择“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方法”,23%的选择“外语”。这三个选项说明大一的女学生比较注重实用知识,外语与人际关系。而在大一男学生的三个选择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方法”、“实用技能”、“外语”,这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0%、23%、20%。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大一新生所关注的问题基本是一样的。而在大二的学生中,女生和男生关注的知识有所差异。女生想要学习“”实用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方法”和“外语”;而男生则是需要“实用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方法”及“计算机知识”。这又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男女生各自关注的问题开始有所改变,也开始有不同。最后,在大三的学生中,女生所关注的依然是和大

一、大二的一样。男生则不同,他们更关注“实用科技知识”。总体来说,现今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所需要学习的主要是“实用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方法”以及“外语”,部分学生还想学习更多,例如“计算机知识”和“实用科技知识”等。

总体上看,现今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不积极等等。而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接着,我们来分析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生活问题及现状。

【第二部分:生活问题及现状】

在这一部分,我们的调查问卷也设计了10道问题,我们将会选取具有代表 5

性的几道问题进行分析。

在关于“生活会让你充满欲望,面临着种种诱惑,当这些与学习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上,超过一半的学生,即27个人,占总数的54%,选择“努力地做到玩乐学习两不误”,18个学生选择“总是会失控,又浪费了一天”,占总数的36%,剩下的分别选了“痛快地玩,管他三七二十一”、“竭力压制各种诱惑,狠抓学习”和“其他”。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基本能做到两不误,既能学好习,又能玩乐。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不到兼顾两者,精彩是浪费了时间,过后才后悔,这样如此循环,只会误了自己的学习,又不能玩得尽兴。而有小部分学生的采取的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生活方式:要么只玩不学,要么只学不玩。这两个都不够好,我们应该做到:学习时认真学,玩乐时尽情玩。这样才能促进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在“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吗”这一问题中,17个学生选择“不能单一地来看待”,占总数的34%;14个选择“比较赞同”,占总数的28%;10个则“非常赞同”,占了总数的20%;剩下的9个认为“并不完全赞同”,占总数的18%。

在问题“你通常如何对待你的早餐”中,超过半数,共28个学生,占了总数的56%是“经常吃”,15个,占总数的30%是“偶尔吃”,也有6%和8%的学生是“直接忽略,长期不吃”和“不曾落下一餐饭”的。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在校大学生还是很注重早餐的。早餐是一个人一天学习工作的基本,坚持吃早餐,对学习和其他方面都有好处。相反地,如果长期不吃早餐,或者是有一顿没一顿,记得就吃,不记得就算的这样,不但会影响一天的学习,还会导致身体机能的衰退,间接影响了身体健康等。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早餐对我们至关重要。对于那些长期不吃早餐的学生,应该警惕起来,并且要按时按量地吃早餐。

“你认为大学生一个月的开销应该在多少人民币”这一问题,18个学生,即36%的认为是“800~1000”;14个学生,总数的28%则认为是“600~800”;选择“400~600”和“不固定金额,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各有8人,各占总数的16%;剩下的则选择了“400元以下”和“1000以上”。在这道问题中,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一个月的开销应在600~1000这个范围内,说明大学生对于日常开销还 6

是有一个定额的,并不是乱花钱,没有节制。只有极小数学生认为要1000以上,这说明极小数的学生金钱观不强,不会合理使用生活费。

最后一道问题“你的宿舍每天能否保持整洁”。“大部分时间可以”和“时而很干净,时而很乱”的分别有18个和15个学生,分别占总数的36%和30%。其他的则是“完全可以”,18%;“一直很乱”,16%。从这道问题中,可以看出当代在校大学生对于宿舍还是能做到按时收拾,保持干净的,只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一个人良好品质的体现。而那些宿舍一直很乱的学生,一方面可以看出他们的自理能力不足,不会收拾宿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们的娇气,在家里有人帮忙收拾打扫习惯了,上了大学也在等着别人做这些,不然就弄乱,就算乱得不像样也不愿动手清理。这些都说明当代在校大学生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责任心等缺点。

三、关于大学生学习、生活问题的对策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所存在的种种的问题。而对于当前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即不可以全盘否定,又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以重视,抓住问题的关键,采取积极的引导和建设措施。

学风建设应作为对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创建优良的学风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学风建设应作为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并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严明学习纪律——规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其二,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其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这三个方面是构成良好学风的必要条件,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抓好抓落实。

其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宽社会化教育渠道,让他们正确、真实地认识社会。如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我国现实国情的切身认识,有利于克服自身的享乐主义习气,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生存”实践活动,7

让他们不带钱物在陌生环境中坚持生存一段时间,迫使他们“创业”,想方设法养活自己,进而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社会的现实性,对于磨练他们的意志、克服他们的理想主义生活倾向,以及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都有着很强的教化意义。

再次,构筑丰富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具有潜在的、隐含的教育功能,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既包括高雅、舒适、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建筑设施、活动场地、绿化美化景点等相对静止的物态硬环境,又包括内容健康、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各种社团活动、文体比赛、学术讲座、电视网络、橱窗板报、书法绘画展览等动态的软环境,还包括相互关心、谦虚好学、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人际关系环境,这些都将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篇6: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的工具。据资料显示,自互联网风靡世界以来,全球至少发现了2至3亿整天沉溺于网络的“成瘾”者。近年来,中国媒体也不时出现有关落入网络陷阱一类事件的报道。尤其是近两年因为网络而引起的家庭悲剧被频频报道,这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网络对大学生有何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关键字:

网络 大学生 积极影响 负面影响 对策 正文:

我们已经看到,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身心、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个别学生达到网络成瘾的程度,问题十分突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觉,加大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研究力度,积极探索应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策略方法,引导大学生走健康的网络之路,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这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崭新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问题的调查分析

(一)正面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共享与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在“你认为网上有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吗”的问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75%;有一些的占25%;没有人认为没有。又,在“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的问卷中:找同学商量占33%;上网求助占63%;自己独立解决占4%。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总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大学生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网络为大学生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如今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就业越来越困难。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大学生极其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时候,网络就充当了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尚方宝剑。网络不仅信息量大,功能完备,而且保证所有新的就业信息在一小时内完成真实性、合法性验证并上传。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点击浏览、比较总结,同时网络招聘范围广信息量大,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从网上浏览企事业单位的背景和详细资料及发展演变情况,比现场招聘了解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要全面辩证。在“你上网的内容有哪些?(多选)”的问卷中,回答:“聊天交友”96%;“搜索所需资料”88%;“看新闻及评论”60%;“在线看电影”72%;“在线玩游戏”36%;看招聘信息12%。

(二)负面影响

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网络的开放、自由和社会化,使得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沉迷网络、网络游戏上瘾,生活过分网络化等等)。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小心翼翼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实感,而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安全且隐匿的交流平台,符合大学生们既想坦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大学生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出现。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与满足,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相比之下,对现实产生了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2、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过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太少。

大学生对这社会的认识,往往是仅仅在接收他人给出的信息和观点,而并没有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现象的锻炼,这必将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的片面化和被动化。

3、大学生溺网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在问卷“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中,回答:1小时以下占25%;1-2小时占37.5%;2-5小时占29.2%;5小时以上占8.3%。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4、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法纪观念淡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于个人的信息有很大的隐蔽性。这样的隐蔽性使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与人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故此不少大学生在网上谎话连篇,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淡化法纪观念。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表现自我能力的卓尔不凡,不惜作出破坏他人数据信息系统的违法行为,造成大学生“互联网犯罪”的事件。

二、建议

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大学生对网络的失衡问题,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在些罗列几点建议:

1、自我节制

(1)增强自觉程度。任何时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大学生要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理性且道德地使用网络,在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必然会相对地减少上网的时间,在现实在参加更多的休闲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2、摆正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积极、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问题总会解决的。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现实中,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就不至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也不必要把情感完全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3、加强管理

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高校可以多设一些相关的网络教育课程,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可以在本科低年级就及时抓好这方面的管制工作。同时,适当地限制大学生们的上网时间,从而有节制地利用网络。

三:调查总结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当然这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有关,也与在网吧上网的环境有关。但关键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制造利用网络学习的氛围,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把大学生引到网络学习中去,学院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把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完全向学生开放,并加以有效地管理。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健康的教育、学习网站。让大学生上网是为了或浏览大型的图书网站,或利用网络下载学习资料,或写博客,或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大学生能把上网的目的放在这些方面,那么网络也就能真正地发挥了它的传播作用,大学生的学习也将是轻松加愉快的学习了。

篇7: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根据校领导的相关要求,我支部支委认真积极组织下,认真开展学习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开展情况】

我支部党员预备党员在接到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党章》知识竞赛的通知时,支部书记带领各支委迅速展开工作。于3月8日星期五中午十二点半在十教附一101召集本支部党员预备党员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党章》知识会议活动,本次由于大四的党员预备党员均在外实习,所以不能参加会议,但也都通过网上学习,认真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知识竞赛及《党章》知识竞赛。从中也都加深了本支部各个同志对十八大精神的了解。

【具体措施】

在校党委及院党委的指导下,我支部开展了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党章知识,通过提问,及上台发表讲话,看看自己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否了解,了解多少!支部书记把各位党员同志所了解的做好总结,再向本支部所有同志进行宣读,这样加深及扩展了大家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党章知识的了解。

在各级党委的积极响应下,我支部书记通过开会向本支部同志强调参加竞赛的重要性,并且要每位同志务必上网注册,在十八大报告及《党章》知识竞赛上答题,以强调此次会议及竞赛的重要性。

支部书记带领大家认真学习《党员管理手册》,强调作为一名党员必有得权利和义务,在学习生活,争先创优中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特色亮点】

亮点一:通过民主生活会,本支部同志更加重视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要性,了解时事,时刻关注党内信息,使得本支部同志对党的政策更加了解。

亮点二:通过学习《党员管理手册》使得本支部党员同志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学习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亮点三:本次民主生活会还向本支部低年级同志介绍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教师技能,以及帮助指导低年级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

亮点四:党员同志对“三原色”工作更加了解及重视。

【成效】 经过这次网上知识竞赛活动及民主生活会的集中学习交流,我支部全体党员对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党章也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大家相互交流,同志们的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对《党员管理手册》的学习我支部全体党员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对党员的“三原色”工作更加了解,也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及我支部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支部同志的党性认识觉悟会更高,责任及服务意识会更强。

学生一支部

篇8: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

那么, 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我看, 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 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 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 如何培养能力呢?由此看来, 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认为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青少年心理特点需要思想政治课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 他们能掌握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过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 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做为支柱, 他们就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初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 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 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

其次, 现行教材为兴趣教学法提供了依据, 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 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 从实际事例入手, 调动情感因素, 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提供了契机。

再次, 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 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 就不能吸引学生, 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除此外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 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 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 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 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 思维以疑问为起点, 有疑问才有思维, 经过思维才能解疑, 有所进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 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 教师给予解惑, 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3.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诚然,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 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画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 能讲究一点趣味性, 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 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

4.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辞不可不修, 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 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篇9: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意识 文化倾向 行为模式

[作者简介]何亚非(1956- ),女,江苏镇江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儒学。(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182-02

目前,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唯我独尊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个人至上”“无所拘束”“胆大妄为”的思想行为习惯,一般喜欢通俗简单的流行世俗文化,给世人的印象总觉得他们缺少点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选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德育”研究课题,于2007年初在常州大学城高职院校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68份,主要对校园大学生就思想意识、文化倾向、行为模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思想意识、政治倾向方面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在校生对国家大事和民族大义的认识比较清楚。在问卷中列出的相关问题有九项关注率在71%以上。前四位的是“你知道国家最近召开几届人大会议?”(71%),“平常和同学谈论党和国家领导人吗?”(82.1%),“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谈论的是什么?”(79%),“你觉得台湾回归重要吗?”(73%)。对“你关心国际时政吗?”有56.3%的学生回答“关心”,“你对形势与政策课感兴趣吗?”51.3%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明显,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和民族利益的人占大多数,是可以信赖和值得花大气力造就的群体。

问卷显示,同学们的思想意识倾向多元化,社会上流行的“时髦”因素对他们影响较大。88%的同学回答平时谈论生活、朋友话题比较多,41%的同学回答平时谈论恋爱、玩游戏、明星人物方面的话题比较多,对“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回答比较分散,一般目标都锁定成功人士和知名人士,回答“周恩来”的占33%,“老子”的占10%,“自己”的占20%,“毛泽东”的占20%,“邓小平”的占16%,“比尔·盖茨”的占13.5%,“爱因斯坦”的占5%。“你最熟悉的思想家”23%的学生回答是“毛泽东”,43.6%的学生回答是“马克思”,29.2%的学生回答是“孔子”。问卷显示学生还不善于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获得外部信息。对“你看新闻联播吗?”回答“天天看”的有4%,“经常看”的有19.5%,“很少看”的有59.5%。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浅显,获取社会信息比较随性,“追星”和“名人崇拜”现象突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长、成熟,具有高职院校学生群体自身的成长规律。

问卷显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比较明确。“你现在最关心什么事?”76%的人回答“毕业后的工作问题”,33%的人回答“考试能否过关”。说明高职院校学生要求所学知识能体现“一技之长”的倾向明显。

二、知识修养、文化倾向方面

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强烈的,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非常注意利用业余时间丰富自己。对“你希望在大学能学到什么?”50.1%的学生回答“对所学专业有用的事”,24.6%的学生回答“人际交往”。对“你希望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教育?”问卷显示:“多开一些专业课程”占46.1%,“成才教育”占22%,“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占18.5%,“互助式教育”占14.4%。“你对哪一类书籍感兴趣?”问卷显示:40.7%的同学回答“小说”,19.7%的同学回答“人物传记”,11%的同学回答“诗歌、散文”,42.7%同学回答“期刊”,14%的同学回答“专业书籍”。对“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吗?”的回答是100%。但同学们对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对“你知道哪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8.7%的同学回答“四书五经”,11.3%的同学回答“四大名著”。对“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什么?”77%的学生回答是“儒家学说”。说明高职院校学生成才愿望强烈,学习目标明确,希望自己能成为知识丰富,情趣高雅一族,教师有责任主动帮助他们。

在文化倾向方面,问卷显示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文化倾向明显。“你讲得出哪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吗?”25.1%的同学回答“孔子”,12%的同学回答“屈原”,8.7%的同学回答“老子”,5.1%的同学回答“司马迁”,34%的同学回答“不知道”。对“平时欣赏哪一类文化?”的问卷显示:16.4%的学生回答“传统文化”,25%的同学回答“影视、艺术”,15%的学生回答“文学、诗歌散文”,9.7%的学生回答“流行音乐”,40%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可见高职院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倾向尚未定型,甚至文化知识储备比较苍白,还需学校积极引导和提倡,帮助他们形成有利于成长成才的主流文化倾向和兴趣。

问卷显示,在知识趣味、个人爱好方面,表现出自信、自强和丰富多彩。“你最欣赏的名言是什么?”学生回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占20.5%;“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各占10.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占9.2%,“态度决定一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地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形成了路”各占7.7%;“踏着别人的脚步,永远走不出自己的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天生我材必有用”各占5.1%;“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占4.1%,等等。“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校园活动?”问卷显示:“球类”占53.8%,“文娱、公益活动”占38.5%。“你最爱唱的歌是什么?”问卷显示:“流行歌曲”占40%,“抒情歌曲”占18%。说明在感性才能方面,高职院校学生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和优势,而且态度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多彩,敢于尝试,乐于动手。

问卷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抽象理性思维尚不成熟,在接受和理解概念、理念、问题时更乐意接受形象、立体、动感的事实结果。“你最喜欢看什么内容的影视片?”51%的学生回答“动作片、喜剧片”。“你现在最感兴趣的是什么?”43%的学生回答“专业学习”,33%的学生回答“休闲、玩、音乐”,23%的学生回答“谈恋爱、爱情”。“你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39.5%的学生回答“就业、学习、考试”,33.4%的学生回答“混日子”,15.4%的学生回答“台湾战争”。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储备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本科院校学生是有区别的,如何因材施教,必须有自己的思路,不能一味模仿本科院校。

三、为人处世、行为习惯方面

问卷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培养和巩固。“你有上课迟到现象吗?”,30%的同学回答“没有”,30%的同学回答“很少”。“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迟到?”,35%的学生回答“生病、有私事”,30%的学生回答“睡过头了”,35%的学生回答“下雨”。对“你一般怎样安排自习课时间?”,52.5%的学生回答“看书、做作业”,15%回答“听音乐、MP3”,其余的回答“聊天、睡觉、看小说、随意做什么”等等,对“你上课带书吗?”,86.2%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也有14.8%的学生回答“不带书或很少带书”。对“平常用书多吗?”,70%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还有30%的回答“很少用书、不多用”。可见学生对学习纪律并不严格地自觉遵守,对大好的学习时间没有很好地抓紧利用,还不善于运用书本知识学习,在课后自己选课题学习、研究的就更少,有的甚至无所事事地混日子,虽说这部分人占少数,但他们对学校整体学风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当帮助他们进一步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问卷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有自身的特点。对“你最欣赏怎样的老师?”的回答是“漂亮的、帅气的老师”占24.6%,“讲课生动的”占23.1%,“博学多才的”占18.5%,“有品位、有风度的”占11.8%。可见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认知思维上还比较感性和直观,教师如果要赢得学生的喜爱,使学生乐于接受其教学,还必须努力创造好主观条件。

问卷显示,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意识,懂得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但也有少数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集体、为他人主动服务和奉献精神淡薄。对“有人不打扫宿舍卫生,你在意吗?”,31.8%的同学回答“督促打扫”,26%的同学回答“自己打扫”,28%同学回答“动员全宿舍人员想办法”,7.7%的同学回答“别人不打扫我也不打扫”。对“宿舍里少了钱物你的反映是什么?”,在惊讶、气愤之余有14.4%的同学首先采取洗清自己的做法,13.3%的同学报案或帮助寻找。对“你对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持什么态度?”,34.9%的学生回答“主动参加”,17.4%的学生回答“被动参加”,40%的学生回答“很少参加”,7.6%的学生回答“拒绝参加、不关心”。对“你有帮助过别人吗?”明确回答“有”的占12.8%,“没有”的占10.8%。对“你能判断出谁需要帮助吗?”,35%的学生明确回答“不能”,但他们又认为帮助别人“不难”。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是非观念上还是比较清晰的,但在主动关心他人和主动关心集体方面表现出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同学遇事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处理,友爱、相互帮助的思想意识需要督促和强化。

问卷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当自己有了心事和烦恼的时候,首选倾诉对象是亲人、亲密的人和陌生人,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善于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对“你有了心事首先想和谁说?”的回答是:“父母”占38.5%,“陌生人”占32.3%,“最亲密的人”31.3%。对“你有了烦恼想到打学校心理热线吗?”,回答“打”的占20%,“不打”占59.5%,“不知道”占13.9%。对“你到心理访谈室聊过吗?”回答“有”的只占15.4%,认为学校心理热线和心理访谈室对自己有帮助的学生约占24%左右。

问卷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行为价值标准方面也很有特点。对“你最在乎谁对你的评价?”,回答是 “朋友”的占37.4%,“网友”占20.5%,“家人”占12.8%,“陌生人”占6.7%,“老师”占3.1%,这是应该引起高职院校教师重视的信息,如何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看来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上一篇:乌东德新镇选址地质测绘工作量下一篇:语文课程资源职教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