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对文化创意

2024-04-10

知识产权对文化创意(精选9篇)

篇1:知识产权对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增强

记者 颜维琦、曹继军

2013-4-30 5:40:00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30日 01 版)光明日报上海4月29日电(记者 颜维琦、曹继军)随着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诉讼日益增多。记者近日从上海市高级法院获悉,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法院一、二审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受理数量和审结数量均超过7000件。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占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总数七成以上,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占该院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总数的9%左右。

上海市高级法院副院长陈立斌告诉记者,在案件审理中发现,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知识产权的运用、管理和保护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权利人防范风险意识不强,因管理缺失而引发的纠纷较多,专业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水平有待提高。陈立斌介绍,为有效制止侵权和惩处犯罪,上海法院在相关民事侵权案件中依法提高赔偿金额,在刑事案件中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陈立斌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应充分考虑行业的发展特点,努力寻求各行业之间的利益平衡,既要确保权利人相关权利得到有效保护,又要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遵循创作规律,充分尊重创作自由,依法保护作者的创作动力和创作热情;鼓励技术创新,尊重技术中立,同时充分考虑技术提供者、使用者的行为表现,维护技术合法运用;尊重历史成因,促进历史作品在新时期的传播利用;注重加强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规则建设,树立规则导向,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篇2:知识产权对文化创意

0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和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显著特征而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其高初始投资和低成本复制的生产特性又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学者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进行过系统研究,本文就尝试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篇3:知识产权对文化创意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联盟

一、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创意主体以现有的文化资源为基础, 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对其再创造, 产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其具有创意独特性、兼容性、普及性等特点。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新闻出版、电影电视、艺术品交易、旅游、娱乐等行业, 但随着现今科技的高速发展, 以后的文化创意产业范畴还将不断的扩展。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智力劳动占了绝大部分, 因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至关重要。

(一) 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基础

创意是一种智力成果, 需要借助各种方式使其具体化。文化创意载体往往具有可复制性, 且与创意过程相比其成本较低。在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 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侵权更为便利, 一旦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 创意主体得不到与创意活动相对应的权益, 就会严重打击创意主体的积极性, 文化创意产业就会如无源之水陷入死寂。例如, 动漫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创新性, 但由于动漫产品和动漫形象的无体性, 容易被复制盗版, 所以动漫产业侵权现象严重, 阻挠了动漫产业的发展。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中国区的一份资料显示, 网上传播盗版音像制品给音像行业带来了每年至少50亿美元的损失。[1]因而对文化创意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 保障创意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 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等特点。知识产权对权利主体专有权利的保护有利于其经济利益的实现, 这无疑是创意主体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 也必然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在现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较为充分的知识产权保障措施和救济途径, 必将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同时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反哺, 地方经济和当地民众的文化素质也将得到相应的增长和提高。这就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良性互动。

二、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存问题

从立法角度来看, 近年来我国签订了多项有关知识产权的双边和多边国际条约, 相关的国内立法也在积极的制定和修订。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正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中;从司法角度来看, 全国各地的法院逐步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 违法必究;从执法角度来看, 很多省份已经逐渐形成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文化行政部门和工商行政部门共同协作的局面, 通过各个部门的密切合作, 开展侵权盗版案件联合查处工作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保护。虽然国家和地方已经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范畴的不断扩张, 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 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 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法律还处于缺失状态, 而且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多是事后保护且可操作性不强。例如, 现行的知识产权特别是版权并没有对创意产品的思想和理念进行保护;对于创意产品的界定, 创意的价值评估, 如何在给予创意保护的同时不会限制公众的思想传播等问题现行法律仍然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2]同时, 我国关于文化创意产品被侵权的处罚力度过小, 对侵权方来说侵权即使被发现只要道个歉, 罚个款就行, 起不到警示作用, 而对被侵权方来说向侵权人提起侵权诉讼在某些时候成本较高甚至得不偿失, 不如直接忽略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侵权之风。

(二)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知识产权保护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而要让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需要政府、消费者、文化创意企业共同的努力。消费者往往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对购买、使用侵权盗版的复制品的危害性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文化创意企业本身也存在着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 既对自身创意产品缺乏保护意识, 同时又实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究其原因, 在于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资本来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对知识产权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 缺乏“权利先于创作”的理念;介于成本, 放弃通过法律救济途径来维护权益。

(三) 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不健全

在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制方面, 我国当前还没有专门为文化创意产业设置统一的管理和服务部门,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依靠的政策支持还没有落实到位, 知识产权的不同权利客体受不同部门管理, 没有做到统一处理, 缺乏工作效率。但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出现了一些包含多项权利的创意产品, 该如何管辖就成了问题。在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服务方面, 虽然我国有些地区的文化创意企业已经联合创建了创意产业行业协会,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小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是民间组织, 容易忽视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而且此类协会多数缺乏具有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 无法在文化创意产业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发挥切实的作用, 更谈不上预防机制的建立。

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建议

(一) 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才能保障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稳步发展。针对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模糊和真空地带, 立法机构应及时出台和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树立正确的立法指导思想, 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在侵权处罚方面不能仅限于单一的金钱惩罚, 应考虑增加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提高侵权成本, 加大处罚的威慑力, 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

文化创意产品可能包含着多种权利, 针对当前不同权利归由多部门分别管理的模式, 为了使文化创意企业能清晰的厘清救济机构, 缓解其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时的资金和时间压力, 可以考虑由有关政府部门带头创立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维权和纠纷解决平台, 统一力量,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较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在创意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方面远远逊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若要在发展中避免或减少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就得防患于未然, 政府、民众以及文化创意企业都必须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文化创意企业应设立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保护和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部门, 聘请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政府除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支持和完善服务外, 还应采取多种途径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诸如组织相关专家向民众普及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 解惑答疑。只有市民自觉运用法律的武器对文化创意进行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才有真正的生存与延续的空间。

(三) 针对创意作品权利客体的特点确定对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很多类别, 权利人要注意应针对不同的权利客体采取不同的保护手段。专利权保护的对象是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对这些权利客体的保护大多都属于事后保护。对于专利侵权一般都先由被侵权企业写警告信给侵权方, 当对方不予理睬时, 本方才会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在侵权诉讼中最主要的就是证明专利权的归属问题, 而一般专利权都有登记, 具有时效性和专有性, 容易证明, 所以这类侵权纠纷比较好解决。而对于商业秘密文化创意企业则要特别注意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因为商业秘密没有经过登记, 不具有专有性、排他性和时效性, 所以只能进行事前保护。

(四) 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建立企业联盟

为了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权利, 实现良性发展, 既需要国家从宏观上制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知识产权战略, 同时也需要文化创意企业制定与自身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战略以确保其在创意市场的有利地位。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 强大的行业组织在行业自律、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推动相关立法或者政策出台、降低维权成本共同抵御侵权、人才培训、促进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比较可行的举措是建立相对健全的行业联盟, 定期组织入会企业进行交流, 各文化创意企业可以在交流中吸取某些企业产权纠纷的教训, 避免重蹈覆辙。而且创意企业联盟还可以协调创意企业会员之间的产权纠纷, 形成一个相对和谐的纠纷解决平台。

参考文献

[1]陈静.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界, 2010 (05) .

篇4:用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是在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被首次正式提出的。“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把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软件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休闲娱乐和其他辅助服务九大门类,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业附加值高。

在国内各大城市中,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都在逐年增长。以北京市为例,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57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406.7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占GDP比重已接近13%,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该市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从2013年开始,全国各地掀起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热潮,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文化与创意融合等成为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大中小城市都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趋重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以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灵感、创意。当创意被盗版、抄袭,企业就可能瞬间被扼杀,譬如目前国内音乐产业凋零的主因就是互联网版权保护制度缺失。不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文化产业不可能发展壮大。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创造成本高、投入大,但易复制、复制成本低,在网络传播技术飞速发展条件下,这个特征就更加显著。这一特性使得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很容易受到侵权伤害的产业,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主体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没有收益,创意主体也就不会有创意动力,没有创意,也就不会有文化创意产业。

总体而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急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减少知识产权侵权事件的发生。

要加快立法减少知识产权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各类纠纷,特别是强化对新创作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保护,保障和鼓励更多高质量、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流通,促进文化贸易和文化消费发展。

在准入和退出机制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完善相关登记和年检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同时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理顺和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

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应当尽快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知识产权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监控系统,联合专门知识产权机构和广大的社会力量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大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者知识产权岗位,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文化创意企业应结合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区域优势,结成知识产权同盟,联合加强知识产权的利用和防御。

此外,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较弱,侵权行为很普遍。因此,还应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教育,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利用与服务水平。(支点杂志2014年10月刊)

篇5:知识产权对文化创意

【论文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知识产权 评估

【论文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研究了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分类,总结了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相关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与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早在1997年,英国率先提出创意产业的理念并将其大力发展,促使创意产业成为英国发展最快的产业。美国、日本、新加坡等也相继开始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十六届五中全会曾提出:今后15年,我国要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心,文化创意产业则是我国今后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重点,代表着我国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并对“文化”和“软实力”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与分类的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虽然已普遍被世界所接受,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分类的理解还不一致。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如表1所示:

二、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是指对文化创意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是获得法律保护的知识资产。与其他知识产权相比,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高层次性

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性产品,对于精神性产品的需求在总体上日益提升,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且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此相适应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直接服务于精神产品的生产。

(二)高科技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知识和技术作为条件而形成的。不仅知识产权的形成离不开高科技,而且知识产权的传播也同样依赖于高科技。比如,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创意产品迅速传播开来,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三)强衍生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度较广,渗透性和整合性较强,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具有“火车头”效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拉动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能不断扩展、延长市场链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盈利模式。而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应用范围也会随之扩大,可适用于多种行业和领域。

(四)高风险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投资行业,这种高风险性主要体现在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是不确定的。创意产品不是一般的物质性产品,它是集精神、艺术、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产品,它主要满足的是人们精神上的需求,而消费者对此的效用主要受文化差异、时尚潮流、时机选择、宣传炒作、社会背景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为无法确定创意产品是否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导致投资者在进行知识产权投资决策时面临着很高的潜在风险。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从以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分类中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就是针对这些新技术、新设计、新形式或新思想孕育出来的产权机制,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就是知识产权。不能产生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是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

由于知识产权的载体——创意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制作和复制两个层面,其复制成本远远小于制作成本,使得创意产品具有低成本、高利润的可复制特点,这就导致了侵权行为的发生,并使侵权行为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可以说,没有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举步维艰,知识产权的创造也就失去了原动力。所以,对于以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文化创意产业,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国十七大首次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表明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文化创意以及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是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措施,在此过程中就必需加强并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实施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四、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评估值的相关因素

篇6:知识产权对文化创意

与诸多其他类型的组织相比,创意组织呈现出显着的不同点。许多创意组织的工作环境较之其他类型的组织更为灵活和拥有更高的自由度。例如,在许多创意组织中,创意人员不需要遵循统一或既定的着装规范,多数情况没有严格的装束要求; 创意人员还可以自由展现创意,为自己的办公空间增添个性化的元素等。这样的工作环境能够为创意人员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能够让创意人员在创意工作环境中感到相对放松。这可以认为是创意领域中有关组织文化的一个部分,同创意工作相比其他领域的活动需要更高程度的自由度的特点密切相关,以此支持他们充分拓展创意思维、激发创意积极性。

相对不拘束的工作环境和较为灵活随意的工作风格是创意性工作不断发展的十分有利的条件。这是创意组织相对其他类型的组织在一些方面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更高自由度的主要原因。工作环境是组织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换言之,工作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是在领导力的指引和影响下对组织文化的一些可视层面的呈现。

另外,Daft 将组织文化定义为一个组织中的成员的共享价值观、假定、理念和规范的集合,并且被当作一种正确的方式传授给新成员[6].组织文化是建立在组织中随着时间不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上。这些关于某个特定组织的核心理念和规范融入组织人员的知识系统中,为成员的工作表现提供“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此外,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组织成员会进一步发展这些共同理念和行为规范,并且将它们作为正确思考和应对问题的方式传授给新成员。可见,组织文化确定了一个相应组织的共享知识系统,能够为组织的发展提供特定的方向。创意领域中组织文化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创意人员的日常工作。一个创意组织的特定文化能够显着地塑造员工对创意的态度,并影响他们在创意工作中的热情和动力,无论这种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三 创意组织文化的“三个层面”

Schein 指出,必须将文化和领导力结合起来理解[7].领导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创建组织文化。对于具有建设性的领导力来说,领导者的任务是创造一种文化,将所有组织成员整合为一个自然的统一体,进而使个体的活动能够强化整体结果[8].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正确合理的策略并在组织特点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强大的组织文化是很有必要的。领导者需要了解,组织文化是由不同层面构成的。可视层面与外在要素相关联,是组织文化的外在层面,而内在层面的要素是无形的、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组织成员所持的共同理念。如图 2 所示,文化包括三个层面。许多创意组织通常在“可视层面”上表现出较高的灵活性。就许多方面而言,多样性能够得到较高程度的认同,如员工着装、办公室陈设、组织仪式等。这一层面作为组织文化的有形层面( 即“可视层面”) ,是组织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领导力在创建组织文化中较为容易达成的部分。

组织文化还涉及更深层面的文化,即存在于某个组织内部的一套共同价值观、信念和设想。组织文化在培养员工的职业态度和观念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建这一层面的文化是领导力要达成的一项复杂、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领导力应当建立这样一种组织文化,使处于不同职位的组织成员,特别是较低职位的成员,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途径,并且所有的观点与想法都能得到尊重和有效的考量。

事实上,相互尊重氛围下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建立信任。信任是合作行为的基础[9].创意组织中创意从想法到实践的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合作性的工作。为了实现对不同职位的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领导力需要建立一个特定的.人员关系系统。该系统能够明确不同职位间的相互联系,尤其是疏通和保障下属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上级的方式。在具备合作特点的关系系统中,沟通能够有效地建立,进而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创新思维和创意想法被忽视的风险。

在人员关系系统中,严密的权威机制和等级制度是导致机械、决策迟缓以及对客户缺乏及时反馈或沟通的重要原因[10].在严密的等级制度下,通常不会出现一个合理的创意组织结构。严密的上下级关系与带有 “命令与控制”特点的领导力联系在一起[11].许多组织可能都存在等级制度,包括一些创意组织。在组织文化的“有形层面”上,许多创意组织的有形工作环境能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多样性; 在“无形层面”上,往往重视权威和等级制度,创意决策需要通过繁琐复杂的等级体系的层层传递和权威机制的决定性审查,因而决策必须通过上级的严格控制。许多真正具有创意的想法可能经由权威知识标准的衡量受到偏颇对待而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或就此被扼杀,从而使得创意的有效性和创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灵感遭到严重破坏。等级和权威是无形的,与领导力的引导和取向密切相关,对组织文化的特质有深刻的影响。创意领导力需要建立或发展一个沟通有效、互动功能性强、具有合作精神的组织结构,而非等级观念强、权威决断力集中的组织体系。

就另一方面而言,组织结构系统的确立为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从而形成了组织成员关系的特定类型,这就形成了这个组织倡议的有关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际的重要理念。需要指出的是,倡议的理念与实际践行的规范或规则可能存在差异。前者是该组织声称要遵循的理念或准则,常以书面形式呈现,如年度报告等; 后者是实际工作中发挥主要影响的行为准则。一些组织的践行价值理念与其倡议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而在另外一些组织中,践行的理念与其倡议的理念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许多创意组织主张互动灵活和沟通顺畅的组织文化,但是在实践中仍然避免不了较高程度的等级制度和权威体系,创意人员不仅较少参加决策,创意点子还常常被上级忽视或拖延。因此,提倡的理念与实际工作的脱节被认为是领导力作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的组织文化是有效践行的部分,由此可知,领导力应当创建和发展一个真正的组织文化,使其推崇的信条和理念能够充分融入组织的活动过程中,并得到实际运用。

四 结语

创意领导力与创意人员的创造力发挥关系密切,对创意人员的创意工作和创意性生产的有效性影响深刻。激发创意人员的创造力和创意积极性应在创意领导力的功能中充分强调,进而建立灵活且形式多样的组织文化。这实则是创意领导力的关键所在。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意组织文化中,可能存在的严密的等级和权威体制必然会阻碍创意想法的有效传达和实施,对创意人员的首创精神和创意激情产生消极甚至是极大的破坏性影响。创意领导力在创建发展创意组织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推崇的组织价值理念与践行内容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性本质上是创意领导力在实施过程中仍涉及不灵活的组织运作机制和不畅通的沟通方式。因此,创建符合创意活动特点的组织文化要充分注重创意领导力对组织成员的沟通和调整。从总体来看,以创意组织文化为核心,创意领导力的具体功能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全面认识创意领导力的功能对充分发挥创意领导力的功能和提升创意产业活动的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Hannagan T. Management: Concepts & Practices[M].5th ed. New York: F. T. Prentice Hall FinancialTimes,.

[2] DuBrin A J. Leadership: Research Findings,Practice,and Skills[M]. 5th ed.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Company,.

[3] Northouse P G. 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M].5th ed. London: Sage,.

[4] Glick L J. Lessons for Managing Creative Staff[J].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17( 3) : 73-77.

[5] Bruce M,Cooper R. Marketing and design management[M].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6] Daft R L. The leadership Experience[M]. 4th ed. Ma-son,Ohio: Thomson South-Western,2008.

篇7:知识产权对文化创意

在“地球村”的理想尚未实现的`今日,虽然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文化差异的地域性是明显而无可避免的.创意源自文化,不同文化的创意人,拥有不同的心灵和思考逻辑.在诠释同一个商品时有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广告一直是文明的重要一环,显然与文化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因此,在探讨广告表现时,文化差异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作 者:李久亮 王群 作者单位:李久亮(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王群(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

篇8:知识产权对文化创意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 立法体系不完善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新和创造, 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对创意和创新的保护。我国已构建起知识产权法体系, 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立法缺失。现行的版权法律体系已经跟不上产业发展的版权保护的需求。就文化产业法规体系而言, 依然存在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的缺陷。诸如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所关注的法律地位、权益保护、退出机制等核心问题都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文化事业的管理主要依靠政策号召和行政措施, 缺乏法制手段引导, 实际操作中标准不一, 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行政法规及专门性的产业政策也不完备, 地方规章制度体系也存在很多矛盾与冲突之处。

2. 文化创意产品侵权问题严重, 司法及执法力量不足

随着创意产业的逐步发展, 相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也呈上升趋势。一个好的创意的产生, 马上就会被别人模仿。但是, 由于现行知识产权特别是版权保护并没有对创意的思想和理念进行保护, 一旦出现侵权问题, 很难去维权。以创意设计类企业为例, 由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能力欠缺, 致使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多媒体特别是建筑、广告、设计等行业, 由于资金投入巨大, 利润也很丰厚, 使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试图通过非法手段不劳而获, 而相关法律法规在专利权、版权保护的内容与范围, 以及如何界定侵权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3.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体制, 不仅需要为文化创意产品的自由生产和流通提供必备的法制条件;而且需要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知识产权协调和服务功能。在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服务方面, 创意产业行业协会不仅与政府的协调沟通不足, 而且自身的服务功能不健全, 缺乏具有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的工作人员, 无法在纠纷解决中发挥作用。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1.著作权保护

(1) 对《著作权法》进行适当修改, 扩大知识产权的客体。创意产业保护相对完善的美国、韩国等国家, 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单独知识产权的立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对《著作权法》进行适当修改, 有必要允许某些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成为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可以保护的对象;根据创意的特有属性, 对其创作的规则和方法予以详细明确, 可以适当对作品的结构进行一定的保护。这样, 创意提供者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 以发挥更大的创造力。

(2) 可制订单行条例。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 可在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制订单行条例, 以取得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效果。比如, 在音乐著作权保护方面,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与音乐界联合, 共同建立保护音乐作品的公示制度, 建立一个音乐版权公示声明平台, 使相关网站负责人能够及时了解到音乐作品的权属情况, 从技术和体制层面避免盗版情况的发生;另外对于电影作品、戏曲作品、民间文学作品等都可以通过专门条例进一步明晰权责, 以适应出版载体多元化的新趋势。

(3) 文化创意企业要积极登记著作权, 预防著作权纠纷。从创意资源的开发利用, 到创意产品生产, 再到创意产品销售以至产业链的形成, 著作权始终贯穿其中。文化创意企业要善于利用著作权的使用与限制制度, 以创造最大的价值。尽快将创意形成作品, 在创意形成后, 将其表现为各种形态和类型的作品, 以取得法律上的保护。著作权法对文化创意的保护是通过对作品的保护来实现的。

2. 专利权保护。

(1) 确定可予专利保护的对象。在文化创意产业之中, 新技术的使用将会形成新的功能型产品, 比如新的影片制作工艺等, 根据法律规定, 这些产品可以授予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所以, 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挖掘其中可以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在获取文化版权的同时, 也要依法获得各种形式的专利权。

(2) 及时申请专利保护。专利权的取得必须经过申请、审查、授权等一系列法律程序和手续。所以, 对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形成的可予以专利保护的对象, 应该积极履行相关的程序和手续。特别应当注意的是, 申请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必须具备新颖性, 所以在申请专利之前相关的产品或者工艺应该予以保密, 一旦公开销售或者使用, 将因为新颖性的丧失而无法获得专利保护, 这就要求文化创意单位要建立有效的内部保密制度和管理制度。

3. 商标权保护

(1) 文化创意企业自身的商标保护。已经拥有自身商标的企业应该注意商标的有效管理, 重点是逐步建立完整的商标体系, 尽可能实现商标、商号和域名的一体化保护体系, 以获得多重法律保护。对于拥有知名或者驰名商标的文化创意企业, 还应该建立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体系, 建立商标的全国乃至全球监控体系, 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种形态的商标侵权。

(2) 专门从事标识设计的创意企业的商标保护。专业从事商标设计的文化创意企业, 应及时进行所设计商标的注册申请。由于我国对于商标权取得采取的是先申请原则, 一旦他人做出了同样或者近似的设计并申请了商标权, 那么本企业的设计将再无用武之地。同时, 由于商标设计成果易于为他人所窃取, 只有及时申请为注册商标才能保证其安全。在设计之后即行申请为注册商标, 而后通过商标转让而不是单纯的版权转让为客户提供服务, 更能提高服务的附加值。文化创意企业在建立初期, 一般经营品种相对单一, 应采用单一商标体系。待企业发展起来后, 则以原来的商标为母商标, 按需注册子商标, 逐步建立完整的冠状商标体系。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商标的信誉, 文化创意企业要善于利用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在商标管理方面, 具备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强化商标审核, 规范商标使用, 加大商标监控力度。

(3) 商业秘密权保护。商业秘密权的独特价值, 决定了它在文化创意产业保护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一, 为尚处在创意形成阶段的智力成果提供有效保护。形成过程中的创意, 由于尚没有获得作品意义上的表现形式或者还没有达到可以申请专利保护的条件, 无法获得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的保护。为了防止他人采取不正当手段窃取正在酝酿中的创意, 就必须借用商业秘密权对其进行保护。第二, 对于那些已经完成但是却无法利用著作权或者专利权进行有效保护的创意信息, 也只能以商业秘密权的途径进行保护。第三, 应当建立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体制。成立企业高层直接负责的商业秘密管理机构, 制定保密制度, 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加强员工的保密教育。从技术上完善信息管理措施, 例如建立企业电子文档管理平台, 设定访问权限等, 阻止商业秘密泄露, 此外, 尽可能完善涉及保密的硬件。

(4) 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把规制对象限定于商业领域内的“经营者”。正好契合了文化创意企业制止竞争对手不正当竞争的需要。第一, 为创意企业的商誉提供保护。商誉包括品牌商誉和产品商誉。由于商誉不属于任何一种具体形态的知识产权, 无法受到知识产权单行法的保护, 所以, 为了保护创意企业, 必须采取反不正当竞争的方式。第二, 对于知识产权难以保护的创意本身提供保护。不少有价值的创意由于无法表现为作品, 不属于科学意义上的技术方案, 而且一旦在商业上公开使用就难以保密, 所以无法通过著作权、专利权和商业秘密权的方式进行保护。但是, 完全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的方式进行阻止竞争对手。

参考文献

[1]张世君.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保护体系之构建[J].法学杂志, 2011 (1) :42.

[2]杨永忠.创意经济案例精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19.

[3]丛立先.我国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选择[J].政法论丛, 2011 (3) :79.

[4]赵娇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9.

[5]任燕.论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J].公民与法, 2010 (3) :37.

篇9: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快,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现今社会发展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点产业。然而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等诸多不成熟的因素,以至于在对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企业的普遍认知度较低、关注度不够、保护意识单薄,缺乏相关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充分了解知识产权保护背后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真正助推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导致诸多企业在该产业领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侵权现象,使得创意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挫伤了其创新积极性,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着手,介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侵权保护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因势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此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其中创意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是渗透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之中,而知识产权就是文化创意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增强企业及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稳定和良好发展。

1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1 文化创意产业介绍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是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新兴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定义如文化产业、创意知识产业、内容产业等。而“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的首次出现并正式提出是在1998年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把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門,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软件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休闲娱乐和其他辅助服务九大门类的创意群体。其特点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业附加值高。

1.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代背景

文化创意产业最初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萌芽产生和不断发展的。欧美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文化思潮等,极大的影响着传统的工业社会结构。人们主张解放天性、张扬个性、重视差异,并逐渐接受、承认以及致力于发展社会文化的多样性,给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紧接着80年代期间,鼓励私有化和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更是激发了企业和个人的创新能力,在此机遇下,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之后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在麦克卢汉所描述的“地球村”的社会背景形成下,文化创意产业逐步走向世界,蓬勃发展。

我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免不了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亟待借鉴与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而西方发达国家基于此况不断加大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播力度。这种文化帝国主义现象充分展现了西方的社会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得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晚。1991年,国务院批转的《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正式提出了“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着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起用了“文化产业”的说法。这是现有资料中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至此,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才初现雏形。

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次把“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党的十六大提出“文化产业”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理论上的重大突破。2006年9月13日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态和业态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标志着国家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放在文化创新的高度进行了整体布局。而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3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现状

3.1 自主研发性不高、侵权现象严重

虽然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雄厚,但由于该产业在我国发展晚、不成熟,其产品自主研发性不强,并没有突出显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创造力”。以我国内地影视为例,目前一些大热的综艺节目大多是从韩国借鉴发展而来,通过购买其版权,租借其制作团队,仅仅在此基础上再添加一些中国文化的影子,致使在这种模式下很容易出现侵权现象。再如互联网上2008年最火热的流行词,“山寨”二字绝对榜上有名。在那个“山寨产品”泛滥的过程中,产品的知识产权和版权的侵权现象更为严重。虽说山寨产品大多源自对先进产品的模仿,但由于一些山寨企业受科技水平,科研能力和资金不足的限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所谓的创新就是简单的组装改装,这就有可能会侵犯他人享有的知识产权。而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不具备进行自主性研发的实力,没有能力获得知识产权,更谈不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3.2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

我国相关文化创意企业规模不大,发展经验不足,缺乏对知识产权成果的保护意识和具体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缺乏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现实中仍有大部分企业对其作品不申请著作权登记,对创意产品不申请专利与商标。只侧重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发、制作与销售,追求眼前短暂的物质利益,而不注重对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考虑长远的发展空间与社会利益。多数企业商家轻视对设计和开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没有配置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也并不会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奖励机制等等。同时由于诸多企业对知识产权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认识不到位,在自己的合法知识产权权益受损之际,也不会通过积极的诉讼解决机制来保护自身权益。

3.3 体制性障碍下政府角色错位

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大局上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地位还亟待加强。对待这样一个新兴的产业,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管理经验薄弱,缺乏具体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与办法来指导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发展地域来看,地区与行业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相对较大,体现在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贫富差距”;从发展对象来看,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主要集中于国家政府支持下的文化产业领域,而对于社会其他领域与个人发展的文化产业没有相应的监管与引领;从发展方式来看,文化产业主要是基于政府强大的行政手段来管理和发展的,很少运用到金融、法律等方式。因而,文化产业的保护与发展还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经验富足的“领头人”。

3.4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式存有缺陷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多数为私营企业,国有化的较少,多数企业倾向于服务和商贸,出口相对较少。大体说明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是用创意服务大众,来进行文化方面的商事贸易,同时获取一定的利益,且产业发展基本上仅限与国内,发展空间狭隘。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工艺设计、雕塑、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虽种类繁多,但多集中于某一类,分布不均衡且地区发展差距大,这多体现在中西部的部分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种种复杂现象造成法律法规和规章出现短板,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保护不周全。

4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4.1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借助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的力量,开办相关讲座与研讨会、由政府部门人员对最新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解读,由专家学者对理论进行分析研讨,由专业机构进行实务操作指导等方法,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等的知识产权培训,使管理者准确定位自身发展阶段,准确采取保护措施,填补保护黑洞。建设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人才辅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防止创意流失而造成企业不必要损失。[3]

4.2 增强主体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護意识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对创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首先需要采取的就是培养与提高文化产业主题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首先,企业自身建立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学习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制,相关管理队伍及时为企业的“创意”申请专利、商标或者著作权等保护,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次,政府要学会引领社会各界,并且在高校和专家学者的合作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讲解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意义、增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最后,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人员应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了解与学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认识到知识产权在侵犯与被侵犯的情况下所遭受的社会损害和经济损害,逐步树立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底。

4.3 发挥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职能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而这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辅助作用。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机制、减少知识产权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各类纠纷,加强保护和鼓励高质量、富有创造力的新创作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准入和退出机制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完善相关登记和年检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同时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理顺和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应当尽快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知识产权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监控系统,联合专门知识产权机构和广大的社会力量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2]汇集知识产权局、工商局、文化局、公安局、法院、仲裁等政府机构,从前期侵权检索、专利申请、版权登记、侵权投诉、调查取证、诉讼维权、裁判执行等各个方面都能找到对应机构,全面、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

4.4 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社会团体和相关组织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助推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这部分主体的支持与推动。同时在此主体基础之上,建立健全知识评估体系有利于产业主体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所在。从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来讲,第一,要建立文化知识产权公开的市场。以文化交易所作为平台,为文化企业商标着作权和专业制作企业提供服务,形成培育机制。 第二,发挥中介组织在市场化当中的作用。 第三,鼓励银行、担保机构、中介组织开发各类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评估模式。在锁定未来收益权的前提下鼓励开展知识产权的质押模式,应收账款质押模式,信托质押模式等信贷模式。[3]

4.5 加强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

首先企业加强对自身创意的保护,及时申请专利或申请着作权的保护措施。企业内部强化管理,通过培训、选拔挑选出高素质人员,成为专业、专职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人员,并设置知识产权的管理和监控机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契约形式,与企业员工签订保密合同。在企业受到知识产权侵犯的情况下及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从而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为企业发展提供生机与活力。

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极为密切。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基础,不能产生知识产权的“创意产业”,不是真正的创意产业,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意产业,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产业。[4]在当前这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健全,基础薄弱,问题横生,而对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又有重要作用的阶段,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五个问题(2).http://www.ruccci.com/zhxxw/50_2.html.中国人民大学创意研究所引用.2013-02-8.

[2]牛家儒.用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创意产业.荆楚网.2014-11-10.

[3]尹昌龙.投资精英和产业人士在深圳呼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在线专稿.2012-05-19.

上一篇:励耕助学实施方案下一篇:2022北京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