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2024-04-15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通用6篇)

篇1: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如何强化知识产权建设

目前,中国知识产权建设较为落后是不争的事实。软件盗版率高、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已经成为了阻碍软件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随着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强化知识产权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

那么,如何强化知识产权建设呢,工业软件是企业中使用率最高的软件之一,同样也是盗版的重灾区,我们以工业软件为例,来详述一下如何强化知识产权建设。

一.用户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盗版

首先,用户需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必要性认识,认清盗版软件所隐藏的风险 盗版软件之所以在中国拥有这么大的市场,主要原因是盗版软件可以通过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获得。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用户在使用这些免费的盗版软件同时,也承受来自法律、安全等各方面的极大风险。

以工业软件为例,现在工业软件的主要用户是企业用户,许多企业为了节省资金而选择盗版软件或是放任员工使用盗版软件。恕不知,一旦单个软件出现问题,那么整个企业都有可能承受严重的损失。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某家大型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注重,虽然在公司集中使用了正版软件,但是对员工个人软件使用行为却较为放任。一日,公司网络因为病毒入侵而陷入集体瘫痪,直接接经济损失达几百万。调查后才发现,原来是某位工程设计人员使用了盗版的CAD软件,软件被不法分子植入病毒,从而导致了这一严重事故的发生。

这个例子警示我们,知识产权建设在企业市场是极为重要的,在细节上的疏忽大意,影响的往往是企业的整体运营。

其次,用户需要认识知识的价值,自觉保护民族软件产业

某国产软件董事长曾经在一个会议上发表一番引人深思的谈话:“今天,你们以用免费软件为习惯,自以为捡到了一个大便宜。若干年之后,你们将面临无软件可用的环境。”事实也是这样,由于软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正版版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仅能靠用户自觉来维护。使用盗版固然能够节省一部分费用,但对于软件行业的伤害是极其巨大的。设想一下,假如全民都试用盗版,那么软件厂商将不会再有动力开发新的软件,这样一来,可供我们使用的软件就越来越少。

对本来就脆弱的民族软件市场来说,这种打击更为致命。软件行业在中国本来就属于弱势产业,一旦知识版权环境持续得不到改善,国内软件企业或者停止开发,或者将开发转向国外,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民族软件企业在萌芽阶段即被扼杀。

二.软件企业应该积极探寻新思路,主动发挥市场引导作用

首先,软件企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尊重行业劳动成果,避免恶性竞争

恶性竞争在中国软件市场表现的很明显,以CAD软件为例,目前,国内CAD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已形成浩辰CAD、中望等领军企业。但是,随着CAD软件行业竞争的加剧,包括AUTOCAD在内的企业采用不法商业方式或不道德的商业手段,引诱、误导、放任甚至故意设计使用习惯或购买依赖等陷阱,强迫消费,挟持消费。甚至有竞争对手通过在媒体上发表诸如“国产CAD挂羊头卖狗肉”、“国产CAD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之类的恶意宣传,让本来就竞争激烈的CAD软件市场雪上加霜。

对于这类恶性竞争,浩辰CAD表述了自己的观点:CAD软件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行业内各企业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知识产权,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依法商业推广。不搞恶意竞争,包括恶意攻击竞争对手、肆意散布谣言诽谤同行、高价垄断或低价倾销;更不可以诱导用户、挟持用户,通过盗版渗透市场、复制使用习惯和恶意法务等强迫用户购买,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软件企业应该全面提升自身的技术、服务、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现在,很多软件企业之所以受到盗版软件的严重困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观念,幻想着通过一次性的研发来打造获得市场认可的软件,其结果往往是虽然技术很好,但最终不得不因为盗版而黯然退出市场。

其实,现在的软件市场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服务渐渐取代技术成为软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持续的给客户提供优秀而无可替代的服务,及时的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软件升级,才能保证用户的黏性,保证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研发和提供适合用户需求的软件和服务,降低用户信息化和正版化的供给成本与使用成本,才能够真正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软件企业应该探寻新的营销模式,寻找更佳的市场切入点 当一个市场慢慢发展成熟的时候,营销往往会取代产品成为竞争的制胜点。工业软件也同样如此,现在,诸多工业软件无论是从技术、目标客户、产品特性皆有着极大的重叠,很难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在这个时候,谁能寻找到更佳的市场切入点,就往往意味着谁能取得胜利。

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浩辰CAD系列软件,在性能上媲美国外主流CAD产品、而价格仅相当于国外主流CAD产品的1/10~1/5,性价比极高。但是产品推出之初,95%的下载存在盗版行为,严重影响到浩辰CAD产品的销售和产品的发展。后来,浩辰CAD探索性的引入了SaaS平台,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使用方法、更便宜的计费模式、更简单的升级管理。用户可以按照使用用户数和使用时间长短来计费,使用户可以用很低的投入即开始使用正版的浩辰CAD产品,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发挥市场监管作用,促进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保护正版,促进知识产权建设是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坚持的重要原则,在近几年发布了多项政策、法规来促进正版市场的发育。2011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要严格落实软件和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加大对网络环境下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发和应用正版软件网络版权保护技术,有效保护软件和集成电路知识产权,通知进一步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

从长远来看,政府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只会增强,不会减弱,相关的政策法规也会越来越完善。2011年4月11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和中央电视台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作为主办方共同启动了主题为“拒绝盗版,做诚信公民”的“绿书签行动2011”,活动邀请了浩辰CAD等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卓越成就的公司参加,再次彰显了政府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在软件行业自身的努力下,知识产权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2: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执法体系逐步健全,得到了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认可。但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还不相适应,知识产权文化比较薄弱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企业层面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竞争力低下。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在企业形成市场支配地位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获得了一项知识产权,也就意味着取得了受法律保护的特定市场。目前,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企业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并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甚少。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忽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关键字:企业文化建设知识产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改革开放,不实行知识产权制度是不可能的。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实行知识产权制度,而是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确立之后,关于知识产权的讨论更加丰富和深入,曾经未被充分重视的“知识产权文化”开始浮出水面,渐渐成为一个热门议题。

知识产权文化是指关于知识产权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包括:制度形态的知识产权文化,也就是知识产权的制度体系;观念形态的知识产权文化,其实质是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与认同的状态和程度。知识产权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法律文化”,奉行权利本位并藉此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其核心内容是崇尚创新、尊重知识的价值理念。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独占鳖头,就要有核心竞争力,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产权,是专利,是标准。为此,企业要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创建一种创新的氛围,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战略优势。面临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我国“入世”后的新形势,不善于利用知识产权战略,忽视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这种局面如不迅速改变,我国的企业将难以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国外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利器,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不可回避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 1

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当然文化应该是慢慢的形成,然后,总结出来的,是绝对讲不出来的,是日积月累慢慢沉淀出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有专家把企业管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验管理阶段,约在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最大的特点是人治,靠最高层个人的强势领导来管理企业;第二阶段是科学管理阶段,约在二十世纪初到八十年代,最大的特点是法治,靠制度来管理企业;第三阶段是文化管理阶段,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化管理的理念开始进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文治,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方面。

知识产权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同其他文化范畴一样,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又有各个企业的传统价值观念,是一种新经济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是在继承了企业优秀的传统文化、吸纳了其他先进企业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在建设创新型企业、能使企业调动各种力量、促进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规则和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内在结构由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使广大干部职工获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并影响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另外第二方面是制度方面的知识产权文化,涉及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政策、管理制度等,知识产权制度涉及的法律关系和客体是与“文化”衔接最紧密的。

企业文化又称为公司文化,它最普遍的定义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企业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明确自己企业的灵魂所在,最终用来指导员工怎么做、怎么想,让这个灵魂发出“无声”的命令,发出心灵的呼唤,发挥无形的导向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使公司员工能够真正做到团结、合作,从而使生产部管理绩效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提高。美国学者约翰〃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一种共同的文化现象”。显而易见,企业知识产权活动实施,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企业成员对知识产权文化的认同,也就是使知识产权工作成为从决策者到管理层,从工程师到普通员工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规划乃至知识产权战略实际上是在创建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文化”,并最终使知识产权的意识、战略思想以及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融合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知识产权体系、制度规则和价值观念,使“崇尚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员工的意识和道德准则,逐步形成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和良好环境,促进良好的知识产权秩序的形成,对此,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知识产权文化是一件全新的事情,可借鉴的相关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文化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扬弃观念,遵循企业的知识产权、经济、科技发展的实际,充分认识本企业经济、科技发展状况,把握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大力推进科学发展理念、科学发展思路、科学发展模式,培育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知识产权文化。

二是坚持将企业作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主体,显然也是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主体。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市场空间的知识产权文化生存时代,知识产权文化作为一种激励创新文化、诚实守信文化,是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内涵。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现状研究,总结典型经验,形成指导意见,明确推进措施,指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使企业成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主体。

三是坚持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一同推进。知识产权文化主要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观念文化伴随制度文化产生和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知识产权文化的统一体,共同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为此要抓住机遇,正确认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从战略的高度,加强知识产权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知识产权文化。用知识产权文化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成果丰富知识产权文化内涵,使“创造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文化,成为社会群体思维方式和评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最大程度上推进知识产权文化成为社会公众的自愿行为。

知识产权文化与我国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文化的冲突是在我国推行和谐知识产权秩序必须克服的阻力, 但文化冲突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结果是使冲突的文化走向整合。基于此, 在中国企业创建知识产权文化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营造知识产权经营理念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原则、战略内容以及组织机构、人才、业务流程及系统等, 并外在表现为企业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创造、管理及运用能力。企业高层和员工对知识产权战略的文化认同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此, 企业应当通过课程培训、案例讨论等学习方式, 或定期参与、跨部门团队交流合作等实务训练形式,通过与知识产权专家的讨论、对案例的观察思考, 使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规范和习惯逐渐受

到企业知识产权价值观、知识产权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的影响。只有让企业所有的员工都形成关注知识产权的习惯, 让知识产权经营理念落实成为企业各部门业务中的规范和制度,知识产权战略才会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从这个意义上说, 规划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际上亦是在创建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文化”, 并最终使知识产权的意识、战略思想以及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融合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改变旧企业文化的形态。

(二)树立全面、理性的权利观

如前所言, 企业价值取向扭曲, 权利意识不强。可通过两条途径来矫正: 一是主动追求权利的习惯养成。目前, 公众对权利意识普遍具有被动性和虚无性, 从而使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就陷入了泥潭。故企业应该主动创新并寻求知识产权保护和救济将非常有利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在企业正常运行, 从而形成良性的知识产权文化;二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全面的权利观念的培育。大众对有形财产权利的尊重已经成为企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构成, 但对受到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庇护的无形财产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在传统的权利意识中并没有他们的位臵。因此, 企业树立全面的理性的权利观念, 尤其是知识产权意识是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中一个长期的任务。

(三)倡导创新至上的能本管理

能本管理是以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的核心, 提倡能力本位的价值观。“能本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更为重要的是注重不断提升人的智能。企业文化倡导“创新至上”的能本管理, 一方面把科技与人才放到突出位臵, 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再教育, 在提升人的能力方面加大投入, 营造能力至上的文化氛围的;另一方面引导员工认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目标和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工作设计与提出的工作要求,通过制定并执行各种企业内部制度(如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 为员工提供能满足其对企业回报预期的资源或支持,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智力投入。通过构建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培育有利于知识型、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人力资本与企业其他资源的配臵、增进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有效沟通, 让人力资本的效用最大化, 从而创造出更多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

(四)倡导开放、交流的创新文化氛围

知识产权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在于制度创新和促进传播与交流。文化是对话, 是交流思想和经验, 是对其他价值观念和传统的鉴赏;否则文化将在孤立中消亡。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特别强调, 创新的基本策略是有计划、有系统地放弃老产品、放弃正在过时的东西。企业不要为保护过去的东

西花费时间、人力、物力和资金。《追求卓越》的作者托马斯〃彼得斯指出, 企业的领导必须对未来的发展具有远大的抱负, 并使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气氛有利于支持创新。成绩卓越的公司能够创造一种内容丰富、道德高尚、且为大众接受的文化准则, 一种紧密相连的环境结构, 使职工们情绪饱满、互相适应和协调一致。企业文化的构筑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处于当今的信息时代, 企业管理者有必要从知识产权建构的角度, 重新对环境、组织和个人问题进行思考, 准确、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起到“1+1>2”的效果。尤其当企业陷入知识产权纠纷时, 更应在“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 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创新, 以更加完美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因而, 企业文化在开放和交流中优胜劣汰、在创新和传播中吐故纳新, 这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积累和提升将大有裨益。

世界正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转变,我们只有通过学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避害趋利,使之服务于我国的发展,最终实现由知识产权弱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参考文献:

1.王兵:《知识产权基础教程》(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9

篇3:高校知识产权文化体系建设

随着世界进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产权文化是一种有包容性、开放性和多维性的先进的法律文化。知识产权文化是“以知识产权意识形态为核心, 由有关知识产权的价值观念、学术思想、法律制度、行为习惯和组织机构等构成的有机整体[2]。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 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现有和潜在知识经济国家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形势下,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着力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理念, 有助于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树立创新理念, 有助于让一切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让一切创新的热情充分焕发。高校是培养人才、普及教育的主要基地, 也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重要主体。高校知识产权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国家自主创新的重点[3]。知识产权教育是知识产权文化形成的基础和途径, 而知识产权文化是知识产权教育活动的必然结果。负责教育工作、科技工作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相关机构相继出台了一些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法律法规, 有效地推动了知识产权在高校的发展[4]。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是整个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但是, 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意识树立得较晚, 在高校知识产权文化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阻碍了中国知识产权体制的整体发展。因此, 构建起完备的高校知识产权文化教育体系, 加大力度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推进高校知识产权文化教育的普及工作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是更新学生传统思维方式, 激励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和知识创业的有效方式[5]。目前, 我国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 基本上并不了解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而国内的高校大多仅在法学专业设置了关于知识产权教育的必修课程, 在少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中开设了知识产权公共专题课程, 也并未做到高校知识产权文化的普及教育, 部分高校学生走出校门时依然对知识产权毫无概念, 这必然不利于我国的科技创新的长期发展。因此, 高校应将知识产权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 面向全体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和选修课, 传授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此外, 高校可通过宣传小册子、海报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文化教育的宣传推广。还可以组织相关活动让师生参与, 诸如公共讲座、报告会、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活动。

(二) 积极拓展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内容的实务性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务性、针对性强的知识产权人才, 而目前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注重理论培养, 忽视实务训练。这样的教学内容, 只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法律的基本理论知识, 不能够培养学生解决所遇到的知识产权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高校需要加强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实务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实务知识的教育, 诸如锻炼学生检索专利信息、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申请商标注册等实务内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才能够满足其学习、科研的实际需求, 为他们建立起基本的知识产权素养;学会运用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及知识产权实务工具, 解决所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 保护自已的知识产权。

此外,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内容应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为基础, 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 明确且合理制定高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产权专业培养目标, 并直接对接学生的职业生涯,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和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 进以提升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 增加高校知识产权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

由于知识产权涉及科技、经济与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要求要高。因此, 尽管这些年国家投入较大, 但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仍然短缺, 尤其是在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方面师资缺乏。高校可运用继续教育培训自身师资来为学生开设知识产权选修课, 促进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 以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其次, 在当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 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以及政府部门的信息平台, 配合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开展知识产权教育, 利用政府部门的知识产权优势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学习, 以弥补目前高校实务类知识产权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再者, 学校可以通过外聘优秀的知识产权律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等兼职授课, 弥补专职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不足[6]。

(四) 改进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中, 除了在教育内容上需要有所拓展外, 在知识产权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上也需要积极开拓。为了提高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各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 积极地改革教学方法, 设计教育的特色内容与方法。诸如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内容上主要针对工业产权展开学习, 而对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内容上主要针对版权展开学习;形式上采用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 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以此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态度, 提高知识产权教育的教学质量。此外,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跟踪知识产权法的最新发展动态, 不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以法评案、以案说法。

(五) 依托知识产权教育, 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2014年3月, 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14年度排名前五十的国内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及至2014年底有效发明专利量。截取该年度排名前十名的高校, 对比分析前四年的数据 (见表1和表2) , 可以看出, 虽然高校的有效发明累计专利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 但是上一年年末的有效发明累计专利量与当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之和却远大于当年年末的实际有效发明累计专利量。

这说明, 每年各高校均有很大一部分的有效发明专利失效。有效发明累计专利量失效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专利维护管理不力, 二是高校专利技术成果没有得到转化。来自教育部的数据表明, 我国高校的专利转化率普遍低于5%[7]。所以, 依托知识产权教育, 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培育发明创造的创新文化以及加强产学研合作, 是弘扬高校知识产权文化、促进专利产业转化的有效对策。

随着中国充分开放国内市场和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高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文化教育机制, 加强对知识产权法律的宣传和普及, 加强高校知识产权文化教育管理等重要环节, 以适应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形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余瀛波.青蒿素基本专利与我失之交臂[N].法制日报, 2015-10-8 (6) .

篇4: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作用;建议措施

1.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涵义

根据马维野先生的理论,“知识产权文化是人类在知识产权及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影响知识产权事务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人们关于知识产权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方式。”从狭义上来理解,知识产权文化是指关于知识产权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包括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国际规则、政策体系、发展战略、价值准则、观念意识、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外部环境等。知识产权文化可分为知识产权意识文化、知识产权制度文化、知识产权环境文化以及其他诸多分类。根据知识产权活动的具体实践,知识产权工作的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又不断衍生出更深更细的文化含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积累、提炼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企业精神。它是一个特定组织在处理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由组织自身创造并发展起来的、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共同信仰的价值体系。它引领企业朝哪儿走、怎么走、走多远,它使企业明确如何正确对待顾客、激励员工、回报股东、贡献社会。

总之,我们所倡导的知识产权文化,核心是“崇尚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目标是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氛围,大力提高公众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让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由此可知,所谓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是指企业关于知识产权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等共同构成的复合有机体,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积累、提炼并倡导的一套关于知识产权的优良作风、行为方式、价值理念以及企业精神。

2.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作用

2.1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具有凝聚作用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代表着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具有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通过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和行为的文化传播,尤其通过企业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示范作用,对每个员工尤其是权利人的贡献给以承认,使企业员工产生归属感。这种凝聚力围绕企业的知识产权目标,凝结成强大的集体合力,生出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焕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富有成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2.2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具有激励作用

激励是当今企业管理的一种职能,激励理论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激励的任务是要使处于不同精神状态下的员工都能为企业整体和为实现自己所在的组织单位的目标做出贡献。良好的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能够为员工培养起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能起到精神激励的能动作用,能发挥其他激励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励其他员工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護。

2.3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观,清晰表明哪些是企业知识产权所倡导和遵循的,并以此指导和牵引员工的行为,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2.4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具有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作用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是企业在知识产权建设实践过程中、在寻求企业知识产权变革和发展中形成的,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与不断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相一致。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是以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为基础、更高层次的一种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是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发展和完善,通过这种发展和完善,使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更加出色、有效和富有活力。

3.建设企业文化知识产权的建议

3.1全面培育权利观念

我国企业对权利尤其是对财产权的习惯认识中,对有形财产权利的尊重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但对受到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庇护的无形财产却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在我国颁布了几部知识产权法规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许多人对商标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的人认为创名牌只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事,初级产品的经营根本用不着商标。除此之外,企业应当改变过去那种怕讼、畏讼的状态,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积极主动地寻求司法救济。企业应当主动创新并寻求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救济,这非常有利于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和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积累。

3.2普及和强化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

目前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意识以及相关制度的运用上与西方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但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企业员工知识产权意识的普及和强化,在企业知识产权的建设中更为重要。许多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非常有限,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尽人意,一些企业不重视发明创造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取得,或者有发明创造却不注重申请专利保护,结果往往被别人侵权却不知情,或被屡屡侵权而使企业陷于被动。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首要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宜传知识产权,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强化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宜传与普及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宣传与普及的重点内容是与本企业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实用知识,宜传与普及的目的是使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贯穿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经营的全过程,使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3.3加快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人才

第一,要对企业员工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通过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来激励人们的创新热情,通过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保护和奖励来教育和指引企业员工。如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在技术中心大楼设立了一面“中国二重专利墙”,在上面的不锈钢牌上,用中英文记载着二重职务发明人的名字及他们的发明创造成果—专利。这是为二重职务发明人树立的一座丰碑,他们投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热情在这里得到了鼓舞和弘扬。这是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榜样,通过各种各样的激励措施,能够极大地调动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技术创新的热情。

第二,加强企业知识产权队伍建设。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匾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大力培养懂科技、通法律、熟悉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的人才,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服务。第三,对已经有一定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重点培养对象,采取派出去的方式,积极参加各种知识产权培训班、研讨会,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产权的理解,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水平和能力,再由他们来推动企业内部的宣传。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企业中进行大规模的知识产权战略事务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更好地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维野.论文化和知识产权文化[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09-30(3).

[2]马维野.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5(5):9-13.

篇5:企业文化建设知识

“一个企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何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我想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思考这些课题,当然作为一个管理部门,我们也有责任来思考和协同完成这些课题,并且逐步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建设。

事实上,新冶钢成立以后,公司最高管理层一直在倡导和培植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公司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方法、一系列报告、总结、公开场合的言词中,都提及了这方面的内容,这其实也是给公司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初步的轮廓。但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需要正确的决策导向,需要公司各个阶层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投入。尤其是在新旧文化冲突最激烈的组织变革时期,开展新文化建设运动,所花的时间会更长,投入的精力会更多,切入的程度会更深,建设的难度也更大。

为了健全、丰富和发展新冶钢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我个人的认知和理解,分以下几个命题作简要阐述。

1、文化的概念

什么是文化?在各类文献资料中有着诸多的解释,但个人认为十八世纪法国学者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的解释是最准确的,即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它的特点是:铭刻在人们内心的潜意识;缓慢诞生且持续更新发展;能够自觉自发,维持人们的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等。根据卢梭的阐述,可知文化具有非物质性特征,这对于企业文化的界定来说,是重要的基础性定义。

从特征特性来看,文化不像钢铁、粮食、钞票等,好像是“虚”的,但并不是“虚”的就无用。诚信看起来是“虚”的,友谊看起来是“虚”的,爱情看起来也是“虚”的,但“虚”一旦落到“实”处,则变成一种无穷的力量。土地需要天空的关照,物质需要精神的支撑,企业也需要文化的滋润!良好的文化一旦形成,它必然产生由精神向“物质”的转化,变成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2、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背景: 企业文化是国外在1980年前后提出的新管理概念,也近似地称之为组织文化或公司文化。新概念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在企业管理中更加重视人的因素,因为文化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人也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企业间收购、兼并及联合的迅速发展,以

及跨国公司的大量兴起,也必须处理好企业间乃至国家间的文化差异等重大课题。

地位: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中的人文因素已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促进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关于企业运行的独特而稳定的价值观念及精神。它能对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起规则作用。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与企业总体业绩提升是正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企业战略层面的命题。

内涵: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国内外学者的理解不尽相同。总体上把握,从以下几点去理解应该是相对全面的:

1、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其核心要素是共同价值观,也就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信仰,或者说是指导员工和企业行为的哲学。

2、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它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那种忽视人和以物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不能归于企业文化范畴。

3、企业文化内涵中既不包括厂房、设备、产品之类的物质性要素,更不包括行政性的和务必强制执行的规章制度。

4、企业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体现于企业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5、企业文化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与企业相伴而生,因而它是继承下来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不断变化。

6、企业管理层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文化通常体现企业创办人及其后继者所提倡的理念和思想。

定义:要给企业文化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对其内涵作一个准确和适当的表述确实困难,所以才有很多版本和说法。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列举一些方面来说明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企业的格言警句、厂风厂貌、文化设施、文明礼仪、娱乐活动等。但这是企业文化的外延,即它的表现,不是企业文化的内涵。这些都没有抓住企业文化总体的特征,没有给予明确的表达和描述。个人认为,应当从企业文化的特征,以及它所涵盖的准确范围,特别是它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核心特征方面,探寻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且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根据辨证逻辑原则,可以这样来定义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它是由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倡、上下全力塑造并共同遵守和不断革新的意识和一套行

为方式,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

意义:首当其冲的是可以解决老板不在的时候应当怎么办。文化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或者说是下意识的东西,是一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东西。好的企业文化熏陶,会达到一种境界,即使老板不在,无人监督,员工一定会按规则高效办事,一如既往的勤奋工作,一如既往地忠于企业。

3、企业文化的载体

企业文化具有非物质特性,属意识形态范畴,但可以通过载体表现出来。一般来讲,企业文化的载体分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两个层面。

物质载体:分为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前者包括生产经营管理、美化工作环境、参与社会事务、处理人际关系、制定规章制度、从事科研教育、开展文化活动等;后者包括优质产品或服务、合理利润、科技成果、精美报刊、花园厂房等。

精神载体:分为精神现象和精神本质。前者包括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风气习惯、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等;后者包括为社会服务、承担社会责任,理解和尊重人等。

可以看出,对企业文化理解的共同点在于精神内容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卢梭的文化概念和国内外有关企业文化的阐述,企业文化的本质是非物质的,而花园厂房、精良设备、优质产品等只是企业文化的派生。对此的理解类似于东西方文化中人们对不同建筑风格的偏爱及不同生产厂家生产同类产品时所呈现的不同产品形象。本质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的。

4、企业文化的类型:

关于企业文化的类型,依据各个组织的侧重点不同,所要追求的目标不同,各家各派有不同的说法,如总和说、群体说、构成说、观念说等:

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是“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循、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或者认为是“企业管理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是“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的复合体,或者认为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群体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企业内在的文化特质、外在文化环境和群体的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

和社会上产生的文化影响。有的认为是某个行业的企业群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公共企业文化。

构成说:从要素构成的角度,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行为文化、心理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的。或认为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并解释“这里的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待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哲学;不是社交活动,而是社交方式;不是企业管理活动,而是倡导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等”。

观念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也是企业信仰。或认为“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另外,从“文化与战略必须相互适应”这样的层面出发,即从企业战略选择出发,也有人将企业文化作下述分类:

强力型企业文化:从“制订规范、督促遵从”入手,在控制与权利基础上建立企业文化,其核心是制度化,更注重于组织和上下级关系、组织的权威性和员工的专业技能等。

流程型企业文化:强调文化适应性,工作环境较开放,但经营方式趋向稳健,要求组织成员间信任与支持,其核心是面向客户,业务流程以客户为中心展开,它所强调的是客户满意和稳定的回报等。

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鼓励挑战性及创新,强调组织的支持与信任,其核心是敢冒风险,捕捉机会,市场反应速度,它所关注的是市场的开拓与渗透。

上述无论哪家哪派的概述,都有其道理,但有的有些笼统和宽泛,有的有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涵盖不够全面。在个人看来,只要抓住企业文化总体的特征和本质,依据企业的特色和特征,用科学的态度去建立和塑造企业文化就可以了,不要过多的拘泥于形式。

5、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很多企业在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后,都极力着手其构建。但由于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有些组织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存在着明显的认识误区,下面就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1)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文化娱乐活动

这是很多企业常犯的毛病,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显得过于狭义,把企业文化误认为是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一时间搞了很多类似文艺演出等活动,自认为是在搞企业文化建设,这其实是很幼稚的想法。谈到企业文化,他们很容易会列举一些方面来说明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企业的格言警句、厂风厂貌、文化设施、文明礼仪、娱乐活动等。我们并不是说这些方面不重要,只是不能把企业文化的外延等同于企业文化,不能把它的表现等同于企业文化的内涵。

(2)企业文化口号化,认为构建企业文化就是搞CI

这是很多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失败的原因。他们把从理念、精神到企业与员工行为的企业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变成了简单、花哨、空洞的口号、标志与装饰行为,把企业文化看成用文化方式包装企业的方法。CI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如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但二者是同中有异的。

(3)虎头蛇尾,缺乏企业文化系统管理

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是进行了前期的归纳、整理和倡导,提出了目标,但缺乏有效的手段措施加以支撑,雷声大,雨点小,不注重塑造和建设,或脱离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企业文化顺理成章的只能变成“雾里看花、水中揽月”之类的东西,起不到实际的效果。

(4)盲目模仿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自身个性。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提倡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提倡学习,但不是照抄照搬,生搬硬套。这种“拿来主义”只会像“东施效颦”一样,搞出很多笑话。企业文化讲究的是个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组织管理者的思想甚至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到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好事情。企业需要精神领袖,需要英雄式的、甚至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一个杰出的管理者会倡导和引导企业建立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但是将企业文化简单等同于老板文化,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6)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缺乏互动

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战略管理中使命和价值观的表达,都是基于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

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在企业战略变革的过程中尤其如此。

(7)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

有些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政治思想工作的传统和优势,这也是中国企业的一大特色。但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显然是不对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的是政治性、阶级性、是非性和社会共性等,企业文化注重的是文化性、共享性、适应性和个性。虽然两者能够互为动力,成为载体,但在基本性质上是有区别的。

篇6: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记者 颜维琦、曹继军

2013-4-30 5:40:00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30日 01 版)光明日报上海4月29日电(记者 颜维琦、曹继军)随着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诉讼日益增多。记者近日从上海市高级法院获悉,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法院一、二审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受理数量和审结数量均超过7000件。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占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总数七成以上,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占该院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总数的9%左右。

上海市高级法院副院长陈立斌告诉记者,在案件审理中发现,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知识产权的运用、管理和保护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权利人防范风险意识不强,因管理缺失而引发的纠纷较多,专业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水平有待提高。陈立斌介绍,为有效制止侵权和惩处犯罪,上海法院在相关民事侵权案件中依法提高赔偿金额,在刑事案件中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上一篇:治病优秀作文下一篇:人物心理活动作文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