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文化礼仪知识

2024-04-07

拜佛文化礼仪知识(通用10篇)

篇1:拜佛文化礼仪知识

拜佛的礼仪

1

礼佛不必立于中间,一般来讲,寺院的拜垫,中间的是本寺的主持或者其他高僧的专用拜垫,居士切不可妄用,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不管什么位置皆是好地方。

2

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但随众站立,合掌问讯即可,不可个人礼拜,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3

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接连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

4

拜佛时必须内心恭敬三宝,如第一拜念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第二拜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宝不思议……。或第一拜念南无尽虚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礼佛主要在诚敬,故行观想或念诵,则视个人修持而异,并无定规。

5

拜佛时,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不可翘起,如此才合乎礼仪。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礼佛时,应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6

凡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经行而过。

7

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

8

礼佛时,不可看似恭敬,实则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名誉,诈现威仪。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拜佛

到了寺院,应该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先来讲讲拜佛的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拜佛烧香注意事项

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

1、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现在为了防止火灾,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烧香了),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2、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很多人抓着一大把燃着的香到处拜,滚烫的香灰在寺院到处飘着,阵阵浓烟熏着人们的眼睛,以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诚,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实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没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3、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

4、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手相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5、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

6、见过很多信佛的人请上一串念珠挂在脖子上,师父说这样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们以后如果请了念珠,请把他带在手上。

7、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

8、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

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篇2:拜佛文化礼仪知识

到了寺院,应该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先来讲讲拜佛的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入寺须知

(一)入寺

1、入寺庙,服装要整洁朴素

2、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靠边行走

3、入佛寺不可大声说话,勿随地吐痰,随地擤鼻涕,须心存恭敬

4、寺内法器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

5、入厕须换穿拖鞋。若穿鞋进厕,出厕后一定要洗净鞋底方可入佛堂礼佛

6、在寺院浴室中不得小便、洗衣

(二)拜佛

1、拜佛之前,应洁净身体。勿食荤食、辛味、烟酒

2、入佛堂应由侧门入,随身携带之物品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

3、入佛堂不得穿拖鞋、皮鞋,嚼槟榔,吃零食,吸烟

4、于佛堂内不得大声谈话、喊叫,或躺或卧或跑跳、嬉戏

5、进入佛堂内,不得高视佛面,当即低头即做礼拜,更不得溜达作观赏态,东张西望许多信徒一进佛堂内,不知顶礼跪拜,却在堂内走来走去,又站在堂内正中央,一直高视佛面,像观艺术品一样,如此甚是不敬。若要观佛面应站立于堂外丈远而观之,方符合礼制也。这点很多人都有此通病

6、佛堂中央位置,是住持礼拜位置,一般人请勿站或礼拜(拜佛勿用中间的拜垫)

7、拜佛姿势要庄严正确,不可倾斜不正

8、有人礼拜,勿从前面过

步骤

有准备的烧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庙。

肉食、荤腥,以及蒜、葱、烟、酒等都会污口,对佛不敬,所以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

进入寺庙,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不可服装不整,特别是女士,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也不可浓妆艳抹。入佛堂不得吸烟、嚼口香糖,打闹嬉戏等。

进佛寺时,最好不要经由中门入,而当从旁门入,更不要踏门槛,抬脚而入为宜。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进入殿门,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

5寺庙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亦不可戏动。诸如水果、植物等,也不可随意摘取。

6大殿中央的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用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7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方可阅读。但阅读之前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8见到僧人,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如果僧人正在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都不可向他礼拜。

篇3:拜佛文化礼仪知识

1 问卷内容与设计目的

该次问卷调查内容为日系企业职场应知道基本商务礼仪文化知识。具体内容包括仪容仪表、办公室礼仪、时间观念、鞠躬礼节、请假制度、职场敬语使用等。调查目的一方面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在日本商务礼仪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 明确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使日语教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反省和评估, 为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该次问卷调查分为七个问题, 全部采用多选题形式, 针对日本商务/办公场合的相关礼仪知识设问, 每个问题提供四个以上答案项和干扰项,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 选择出符合礼仪规范的选项。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该调查的对象主要为以下两类人群:

(1) 该校日语专业学生, 已开设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的人群。

(2) 该校艺术专业日语方向学生, 未开设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的人群。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 研究者发现, 第一类人群因接受过日本商务礼仪的教育, 对日本商务礼仪有一定的了解, 但正确率仍然不高, 仅在60%左右;第二类人群虽未接受过日本商务礼仪方面的教育, 但在日常的日语课堂上, 教师潜移默化的渗透, 对日本商务礼仪也多少有些接触。但基于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更显理性化思维 (中国人思维) , 其准确率不到30%。

此外, 从题型分类上看, 在礼仪知识问题上, 艺术专业日语方向的学生整体正确率高于日语专业学生;而在语言知识问题上, 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日语专业学生因专业关系在语言上占有一定优势, 但在综合素质、情商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从整体结果来看, 不论是哪个专业, 学生在日本商务礼仪相关知识方面都亟待提高。

3 调查结果得出的启示

日本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 要想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基本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研究者认为必须要改革教学模式, 结合日语专业的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以提高学生的商务礼仪素质。

3.1 教学内容改革

不管是艺术专业日语方向的学生还是日语专业的学生, 目前学校已经设有相关的中文礼仪课程, 学生对商务礼仪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外国人与日本人进行商务活动时, 常常对日本特有的文化以及源于此的商务规范感到困惑。因此日本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内容要区别于传统的商务礼仪课程, 教学重点要放在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加强中日文化对比,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上, 既要保证教学的重点, 又要兼顾知识的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注意文化因素的教学。交际习俗与礼仪, 如:打招呼、寒暄、称谓、拜访、做客、会见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注意礼貌原则的教学。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中, 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 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 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 礼貌的的话语可能会伤害对方, 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要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 理解不同话题不同场景中中日文化礼仪的异同点,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2 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商务礼仪的具体操作和要求, 课堂上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日剧、讲座等网络教学资源, 例举具体商务实例, 通过观摩分析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互动法、讨论法、演练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感受法、情境法、互评法等,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使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在基本的阶段性训练之后, 可以适当举办难度较大的综合性实践演练, 如模拟面试、模拟公司、模拟谈判、情景剧等, 表演的内容、形式、角色、台词、道具、场景等都由学生自由设定,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表演, 并进行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通过这种模拟表演,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习热情,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在实践中检验成果, 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3.3 考核方式改革

在考核方式上, 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实践操作的成绩上, 结合模拟表演、实训报告、课堂表现、课程论文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成绩评定。此外还可以将商务礼仪实训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 如组织学生举办日本商务礼仪大赛、日本文化知识竞赛、日资企业文化讲座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商务礼仪的魅力。

学习和掌握商务礼仪知识是现代商务组织和个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在国际化合作日益加强的今天, 在日本企业就职的员工熟悉掌握并合理运用日本企业的商务礼仪是必需的基本技能要求。作为日语教师, 我们应及时发现日本商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教学质量, 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摘要:本调查是大连艺术学院2013年度重点科研课题“中日商务礼仪文化比较研究”成果之一。调查采用问卷形式, 了解在校学生对日本商务礼仪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研究基于调查报告进行分析, 阐述日本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旨在使日语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反省和评估,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探索出有利于就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日本商务礼仪,调查分析,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商务礼仪[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刘丹.职业院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7 (5) :57-58.

[3]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R].外语界, 2002.

篇4:拜佛礼仪

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进门时,男客靠门左侧进,先迈左脚,女客靠门右侧进,先迈右脚,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同时进庙内殿宇时应遵循左门进右门出的原则。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门槛(据说门槛代表佛祖的肩膀,当然不能踩踏)之上。而登临第1和第6个台阶的行礼意味着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顺的含义。

二、拜佛礼仪烧香拜佛

礼佛前,先要净(洗)手。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据说右手不净,普通人杀生大多用右手),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先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烧香时,先用自己的火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上香以3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香入香炉时应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专业拈(上)香的方法

1.用自己的火将香点燃;2.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3.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4.再举香齐眉;5.之后,放下如第3动作;6.开始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第一种方法: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注:本篇拈香之法全为在家居士所写,故与出家众所观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众如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间,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边,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边,念:“供养僧,净而不染。”总括而简单。

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长香时一样。烧香就是供养,烧檀香最好!

礼拜的方法

礼拜,就是对佛菩萨像虔诚的恭敬作礼之举动,礼拜有二种,一是小礼拜,即汉地的“头面接足礼”;二是大礼拜,即藏地的“五体投地”。其法是:

一、头面接足礼

1.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两足跟离开约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成八字形,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意思是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这叫头面接足礼。(另一说法是:古时候的小孩子或低阶之人,向大人,上级或长者求索物品或钱财时,就是这样摊开手掌承接所要求的财物。也就是承接佛菩萨所赐的福慧之意)。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拜佛要收束杂乱的心意,瞑目观想:我以往无量劫中的父亲在我右边,我以往无量劫中的母亲在我左边,儿女眷属在后,一切冤仇障类在前,此无量劫数的父母冤亲眷属,均在我的四周,团团围绕着我,随我一齐礼佛,愿你们以善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注:此种观想礼佛的方法,是密宗的无上法门,若常如此观想礼佛,不仅能超度你所观想的,而且能为自己灭障消灾。即念经,持咒或持佛菩萨圣号时也是一样,不可忽视。)观想后,弯臂,右臂斜伸,右掌向上,按于拜垫中央,左掌仍举不动,两膝随即跪下下拜。

三拜礼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两大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此为定印),伸直腰,举至齐眉,再放掌。这叫问讯。

以上为一般之礼拜法。此外,密宗尚有“佛部、莲花部及金刚部”等之合掌与礼拜方法。行者皈依后,自有上师亲传,此处不赘。详见:《五体投地磕长头法》。

礼拜呼吸法

礼佛的呼吸法:拜下时,舌尖卷抵舌根,同时吸气,(如果要念佛号或持咒,可在拜下呼气时念);起立时,舌尖翘顶上腭,同时吸气。这是一种揉和吐故纳新、使全身气脉发生神秘的循环作用,以保健却病延年益寿的方法。吸气时最好能观想空中日月星辰等通化成了白光,由你的顶门进入体内,(如果是面对佛菩萨像时,则观想佛菩萨像放光照你);呼气时则观想我之病苦孽障都已化成了黑气随气而出(时间久了,你将会看到自己所呼出的黑气。那时保证你已是一个三业清净的人了)。喜欢礼佛的同道们,不访试试,这种又礼了佛,又练了却病延年气功,而又因此而清净了三业的方法习之不断,必可获益无穷,悠然而拜,悠然而起,不疾不徐毫无劳累的感觉。

合掌的方法

佛教弟子们恭敬虔诚的第一个表现,就是肃立(两脚与肩同宽平立)合掌。合掌的式样有很多种,一般都是以两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弯,举至心口处轻合,不可过紧,宜如塔形。依“菩提道次第修习加行六法妙道入门经”说:“两掌合紧不留余隙,是为外道合掌,第一会沦为外道,(因心为形役,难入真空妙有之境故);第二会感生在无佛的地方,不闻三宝之名。”“兜率天赞叹经三修道根本常演中道修法妙语明灯经注”中说:“外道合掌,紧闭掌心,将来必堕生于无佛之地;以如是合掌,不得真空之理,执着成性故也。”

烧香注意事项: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步骤如下:

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现在为了防止火灾,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烧香了),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每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

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手相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香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最多烧三枝。不必多烧。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以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一元也行,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有些大殿内为了防火,不能随便上香,香火一般在大殿外有香炉。

不过见过很多信佛的人请上一串念珠挂在脖子上,师父说这样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们以后如果请了念珠,请把他带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

进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佛的肩膀,踩了就是不敬)

篇5:希腊文化礼仪知识

注重打扮 衣着端庄

希腊人讲究着装,尤其中老年人更在意衣着端庄大方,外出一定要打扮一番,老年妇女爱穿颜色艳丽的服装。婚礼上新娘所穿婚纱,多选白色,并配有面纱和花环;新郎穿黑色或白色礼服。社交场合,男子通常穿深色西装,打领带或系领结;夏季男士西装面料较薄,式样保守。社交活动中,希腊男士西装上衣左口袋会放一块儿手绢,且会露出手绢一角,跳舞时往往会挥动手绢。女士着装,不过分暴露,爱穿长裙,戴头巾,色彩鲜艳。牧师穿黑色长袍,戴礼帽。妇女去教堂要穿长衣长裙,不得露出胳膊,不可站在圣坛后。希腊马其顿地区的妇女,习惯以上衣装饰的颜色来显示她们的“身份”:穿绿色花边紧身上衣者为待嫁少女;穿白色花边上衣者为新娘;而穿淡紫色花边上衣的为寡妇。

饮食多样 讲究“原味”

希腊烹饪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饮食风格。现代希腊人爱吃全麦面包,所食肉类以牛、羊肉为主,讲究“原味”;地中海菜蔬也不可少,如蕃茄、青椒、洋葱、茄子、小黄瓜、西洋芹、大蒜等以及新鲜渔货、奶酪等,再配以橄榄油、葡萄酒及香料等,构成了希腊人基本的饮食图谱。在希腊,不论午餐晚餐,他们都要喝酒,一年四季都十分喜欢饮用冰水,白葡萄酒必须是冰镇的,而早晨一般爱喝浓咖啡。希腊人的晚餐较晚,像雅典,一般晚上10时以后才开始。豪爽大方 盛情好客

希腊人豪爽大方,爱开玩笑,有时性子急,说话好激动,同人发生争吵在所难免,不过争吵后会很容易平息,事情一过,便会若无其事。希腊人宁可自己吃亏,也决不可丢面子。他们请客吃饭,客人若强行付费,会让主人难堪,甚至可能葬送友谊。希腊作为文明古国,其人民对本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深以为荣,因此对于同样拥有古代文明的中国人颇有好感。

希腊人热情好客,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谚是:“人也罢,神也罢,进了家门都应该被当成神来接待。”所以,即使是突然造访的不速之客,主人也会热情款待。招待客人,通常是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来让客人品尝,有时还会邀请客人一同起舞。客人所送礼物,不当面打开,如不喜欢所送礼物,则不会虚假地感谢。当希腊人滔滔不绝说话时,礼貌做法是洗耳恭听,不时正面予以回应。

礼仪文化

一、社交礼仪。希腊是一个欧洲国家,希腊人在社交场合见面时最常见的礼仪就是握手,不管关系亲疏,握手总归是没错的。也有一些希腊人会以拥抱、亲吻的方式行见面礼。希腊移民很少有习惯这种方式的,如果对方没有拥抱、亲吻的示意最好还是选择握手。

二、走路的礼仪。在走路这件事上,希腊人很友好很热情,即使是不认识的人走在路上遇见了也会问候。在比较窄的道路上遇到不认识的人,除了问候之外还会让对方先行,如果对方是外国人就更要让对方先行了。这一点,相信很多移民希腊的人会有感触。

三、着装的礼仪。走在希腊的街道上,很难看到不化妆、不打扮的女人,也几乎不会看到穿着邋遢的人。因为希腊人比较注意着装问题,都会穿的端庄、大方又得体。在希腊,通常男士以深色的西装为主,还会打领带或领结。女士更会注意自己的着装,还会化妆。就连希腊老太太出门前都要打扮一番,不美美的绝不出门。希腊移民如果穿着邋遢,不整齐,尽量不要出门,一定要收拾好了再出去。

四、饮食礼仪。希腊人吃饭以面食为主,偶尔也吃米饭,而且希腊人比较喜欢吃牛肉和羊肉,蔬菜以土豆和番茄最常见。希腊人吃晚饭比较晚,有的甚至要十点以后才吃。希腊人吃饭不能没有酒,中午晚上都喝酒。因此,希腊的移民要想请希腊本地人吃饭,千万别忘了要酒。

风土人情

一、赠送礼物方面

1)一般来说,希腊人会在生日或者圣诞节的时候互相赠送礼物;

2)礼物一般不能太贵重,因为赠送礼物是相互的,如果给对方赠送过贵的礼物,则会给对方带来比较繁重的经济压力,对方收到贵重礼物之后,会认为自己也需要反过来赠送贵重的礼物;

3)当被邀请去家中做客吃法的时候,需要带一些小的礼物;

4)礼物需要包装起来,在拿到的时候当面打开。

二、吃饭方面

如果被要求去对方家里做客,一般的礼仪习惯如下:

1)迟到三十分钟会被认为是准时的,最好不要早到;

2)需要穿戴整齐,这被视为是尊重对方;

3)帮助主人准备,吃完饭之后协助主人整理,对方可能不会让你帮忙,但是这种行为会让对方认可。

三、饭桌上

1)被邀请之前不要随意到餐桌前就坐,因为主人可能对具体位置会有安排;

2)吃饭的时候永远把叉子放在左手边,而刀放在右手边;

3)在主人没有开动之前不宜先动碗筷,吃饭的时候手放在桌子上,手肘则放在桌子下面;

篇6:西餐文化礼仪知识

西餐的餐具因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习惯而有所差异,但刀叉为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两样,使用刀叉进餐,是西餐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餐匙、餐巾也是进食西餐必不可少的餐具。

正确使用西餐餐具十分重要,因为餐具的使用是对西餐礼仪了解程度及个人见识多少的直观反映。

(一)使用刀叉

刀叉,即指餐刀和餐叉。一般情况下,刀叉宜同时配合使用,但也可单独使用。

刀叉的摆放。西餐正餐中,每道菜都有专门使用的刀叉。吃黄油用的餐刀一般横放在用餐者左手的正前方;吃主菜所用的刀叉,一般餐刀在右,餐叉在左,纵向放于餐盘两侧;吃甜品所用的刀叉一般横向置于餐盘正前方。从两边由外侧向内侧使用是区分刀叉的关键所在。

刀叉的使用。用刀叉切割食物,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可边割边用叉食之,也可将所有食物割好,再慢慢以叉食之。使用刀叉切割食物时要注意:不可弄出声响;双肘要下沉;切割食物宜大小合适,叉起一次入口;临时放下餐刀,刀口不可向外;右手持叉进食时,叉齿向上;双手同时使用刀叉,则应叉齿向下。暂时放下刀叉时,应刀口向内,叉齿向下,呈“八”字形摆在外盘之上,用餐完毕,则应刀口向内,叉齿向上,刀右叉左并排纵放,或刀上叉下并排横放在餐盘中。

(二)使用餐匙

餐匙也叫调羹,是西餐中不可或缺的餐具,分汤匙、甜品匙和茶匙3种。在用途上,三者不可相互替代,也不可用来舀取其他主食、菜肴。

汤匙个头儿较大,通常纵放于用餐者右侧最外端;甜品匙个头儿较小,一般横放于吃甜品用的刀叉的正上方。若不上甜品,则此位置被同样较小的茶匙代替。茶匙只起搅拌作用,不能以之舀取红茶饮用。

使用餐匙时,勿在所取食物中乱搅一气,每次取食应数量适中,餐匙不宜全部入口,尽量保持餐匙干净清洁。使用过的餐匙,不要再放回原处,也不要让其直立于汤盘或红茶杯中,更不可把其插入主食和菜肴中。

(三)使用餐巾

使用餐巾,必须牢记以下几点:

餐巾的铺放。餐巾应平铺于自己并拢的大腿上。正方形餐巾应被折成等腰三角形,直角朝向膝盖方向;长方形餐巾则要对折,折口向外铺于腿上。

餐巾的用途。正餐中,餐巾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用来进行暗示。 女主人铺开餐巾以及将餐巾置于桌上分别标志用餐的起始和结束。客人将餐巾置于本人座椅的椅面上然后离去,则表明还要再回来继续用餐。

②用来揩拭口部。 即揩去嘴上油渍、食物残渣等;女士进 餐前,也可以其揩去唇膏,但不能用来擦汗、擦脸。

篇7:台湾文化礼仪知识

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来看,要台湾商人作出一项决定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谈生意时要有耐心。

在某些,家内不穿鞋子,改穿拖鞋。要客从主便。

称谓与问候

与熟人或亲密朋友见面时,习惯上握一下手。初次见面时只须点头打招呼。微微弯腰鞠躬是表示敬意,但不要做得过分。

约会与准时

赴约时,完全可以比规定时间稍早或稍晚一些到达。

款待与馈赠

宴请通常是在饭店里不是在家里。

台湾的饭菜极其丰盛,一顿饭可能有20道菜,所以在开始阶段要吃得少些以留有余地。祝酒是常见的。“干杯”的意思是一饮而尽,杯底朝天。

筷子与瓷调羹是台湾常用的餐具。

登门访问台湾人时,宜带一样小礼品,例如水果、糖果或干点。递送礼品或其他物品时应用双手奉上。接受宴请后写一封感谢信是必须的,并且受主人欢迎。

交谈

别谈论中国大陆和当地的政治。

礼仪基本要求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单位。

礼仪的意义修养:修养--一个人在道德、学问、技艺等方面,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礼貌修养--在礼貌、礼仪、礼节等方面自觉地按照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要求,在待人接物时所特有的风度。

道德: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或标准做法。

交际: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方式。

民俗: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待人以尊重、友好的惯例。

传播: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审美:礼仪是一种形式美。它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

人们越发意识到礼仪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重要作用;礼仪已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和单位形象的必要条件;意识到礼仪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现代竞争的附加值。

“不学礼,无以立”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形象”,正是对礼仪作用的恰到好处的评价。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但由于地区、历史、行业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对于礼仪的认识和表现各有差异。

饮食礼仪

台湾深山的高山族人吃食比较贫乏,他们很少吃白米,一般多以番薯、芋头为主食。台湾兰屿的雅美人多半是吃芋头和鱼类;水田地区的人则以大米为主,夹有玉米等。台湾排湾族人喜欢粘小米混合花生或鸟兽肉等,再用树叶包成棕子。他们一般对西餐、中餐均能适应,坦对中餐更为偏爱。台湾人思念家乡,他们对大陆的家乡风味菜看格外喜欢。到内地观光的人,也愿品尝当地的名贵佳肴。

台湾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讲究菜肴的丰盛吉祥,注重菜肴的鲜、嫩、滑、爽。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爱微甜味道。

③主食 一般以米为主食,也很喜欢各种面食品种。

④副食 爱吃鱼类、海产品、鸡、鸭、猪肉、牛肉、羊肉及各种野味品;蔬菜爱吃尤菜、黄瓜、西红柿、茄子、菜花、竹笋等;调味品喜用胡椒、花椒、丁香、味精、盐、醋、料酒、酱油等。

⑤制法 对国内各种烹调技法烹制的菜肴均能适应,更偏爱煎、干炸、爆炒、烧、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

⑥中餐 对大陆各种风味菜肴都很喜欢,对闽菜、粤菜尤甚。

⑦菜谱 很欣赏龙虎斗、片皮乳猪、冬瓜盅、蚝油牛肉、脆皮鸡、佛跳墙、太极明虾、淡糟炒鲜竹、菊花鲈鱼球、潮洲冻肉、雪花鸡、炒山鸡片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爱喝鸡尾酒、葡萄酒、啤酒,饮料喜欢矿泉水、咖啡、桔子汁、果汁等,茶类尤其喜欢乌龙茶。

篇8:澳洲文化礼仪知识

1. 如何称呼别人

澳大利亚人的名字分为名和姓两部分,对同龄人或比自己小的人,可以直接叫名字;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称呼时要在其姓前加上“Mr,Mrs或Ms”,只有在相互熟悉后或对方主动要求时才可以直呼其名。

2. 请-please”和“谢谢-thank you”

在需要别人帮助时,要先说“请”,在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

3. 私人空间

不要与别人靠的太近。当与人的距离在一臂以内的范围时,可能会让别人觉得不太舒服。

4. 穿着

澳大利亚人平时的穿着是比较随意的,如果需要穿的正式一些,都会提前被告知的。

5. 排队

澳大利亚人在等候乘出租、公交、买票或交款时都会自觉排队,不要试图插队—这在澳大利亚是不能被容忍的。

6. 守时

如果迟到或无法赶赴约会,一定要提前打电话解释一下原因。

7. 吸烟

澳大利亚很多场所是严禁吸烟的,比如在政府大楼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剧院、购物中心、以及室内或室外的集会场所。很多餐馆会分别设置吸烟区及非吸烟区。吸烟前一定要征得别人的同意。

8.平等

澳大利亚人坚信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法律及政治权力—这也是受澳洲法律保护的,并且喜欢受到平等的待遇。

9. 随地吐痰

在公众场所吐痰是非法的,并可能因此而获罪。

10. 乱丢污物

澳大利亚是一个很有环保意识的国家,乱丢污物是非法的。如果乱丢污物会被罚款。

11. 餐桌礼仪

澳大利亚人在用餐时使用刀、叉等餐具,如果不懂得如何使用这些餐具,应向人请教或是跟着别人做就可以了。如果是在野餐或烧烤等非正式场合,可以用手直接抓取食物。

基本礼仪

交际礼仪

握手是澳大利亚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拥抱和亲吻则比较少见,多发生在关系比较亲密的好友之间。澳大利亚人的时间观念很强,约会时间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他们接待人和物都很随和,赴约时可以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也可以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

餐饮礼仪

一般主人坐在离厨房最近的位置,其余人一般是主人指定的位置。女主人照例带头开始用餐,先让客人取用主菜,然后自己才用。澳大利亚人宴请客人的菜单也很简单:汤、主食、甜食、水果、酒水。一般来讲,澳大利亚人不吃狗肉、蛇肉、动物内脏、头以及爪。

服饰礼仪

澳大利亚男子多穿西服,打领带,在正式场和他们打黑色领结。妇女们一年中大部分都穿裙子,但是在正式场和就会套上西装上衣。澳大利亚无论男女都喜欢穿牛仔裤,因为他们认为牛仔裤方便。

禁忌

篇9:敬茶文化礼仪知识

沏茶待客忌满杯,一般只斟到杯的六七分满。在品饮交谈之中殷勤为客人群茶添水,其意为茶未尽,慢慢饮来款叙。客人当主人来斟茶添水时,要欠欠身或将食指弯曲和中指轻轻叩点桌面,表示有礼了,茶足够了。

有所谓“敬三道茶”。客至延入堂屋,主人出室,先尽宾主之礼,然后敬茶。

第一道茶,一般是礼节性的,此时茶的精味未发,可略品一口。

第二道茶,精味已出,茶味渐浓,要细尝慢品;边啜边谈。所谓茶助谈兴,水通心曲。

第三次续水再斟茶时,茶味淡了,话也谈得差不多了,客人可能表示告辞,主人便起身送客。

在家庭表示相敬相爱,明礼义伦序。旧时,礼仪人家的儿女清晨要向父母敬茶请早安。新媳妇过门第三天要向公婆敬茶请安。儿女远行,父母常赐一杯水酒,以壮行色。而出行的儿女,则要向父母敬一杯香茶,有的还敬妻子、兄弟、姐妹,祝愿家庭平安。现代敬茶也是表达尊敬的最好方式之一,礼不可废,废则乱,如果每个家庭长幼有序讲究礼仪,则社会礼仪可成,国家礼仪可续,如此方能体现我五千年礼仪之邦之泱泱大国气度!

敬茶的步骤

嗅茶

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茶的品种特点,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

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各种茶盘中。

装茶

用茶匙向空壶内装入茶叶,通常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

请茶

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当宾主边谈边饮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能作“牛饮”姿态。

续茶

往高杯中续茶水时,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以体现举止的文雅。

茶艺

表演茶道技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其严格的操作程序。

婚礼敬茶礼仪

1.方位。敬茶的时候并非是一个人下跪的,而是两个,男女双方都是需要一起跪下的,不过在这个跪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到方位的问题了,一般来说,中国人会遵循男左女右的方位,一般新郎跪在父亲的面前,新娘则跪在母亲的面前。

2.顺序。敬茶的时候可能不仅会涉及到父母,还会涉及到一些其他的人,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遵循先家翁,后家姑的顺序,而且必须是先父亲后母亲的顺序。

篇10:中餐文化礼仪知识

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这是传统的排位方式,意思是若是圆桌,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中餐讲究主宾不入座,客人不能入座,用餐时一定要等主人开动了,客人再开吃。碰杯时,晚辈酒杯低于长辈、客人酒杯略低于主人,以示敬意。如果和对方隔得较远,用杯底轻敲桌面,也可表示碰杯。

递给对方茶杯、接茶杯,用双手,自己添茶的时候,也要为你周围的人添茶,如果你坐得离茶壶近,就要有眼力见儿地为其他客人斟茶,斟茶次序按照年长、尊贵程度来排列。放下茶壶的时候,茶壶嘴不对人,这也是中餐讲究的细节。如果别人给你斟茶,你要表示谢意,也可以用手指轻轻敲敲桌面示意。

吃饭时手要扶碗,不能一只手在桌子下面,但同时也要知道,和西餐礼仪一样,胳膊肘是永远不上桌的。

中餐用餐礼仪自古流传,无论史诗、传记都有描写,所以在我们不断进步的时候也要保留好历史馈赠的宝贵传承。

吃中餐有什么讲究

落座时可以请男士帮你拉开椅子,如果是自己拉开椅子,要小心别让椅子发出山太大的声响。坐在椅子上时应坐直,不要紧靠在椅背上,双眼正视前方,别垂头逃避他人的视线。手腕可自然地放在桌子边缘上,但是双手的手肘不能放在桌子上。

主人会请你点菜,这个时候不用客气,可以选一道自己喜欢吃的菜,并且征询其他人的意见,点菜的时候要大方,可以请服务员或服务生介绍点里的招牌菜,也要适当估计其他人的口味以及整个餐桌上菜时的协调。点菜的时候切忌没有自己的观点,最好不要只说“随便”,这样会让主人为难,也会影响点菜的速度。通常服务生会站在主人的身后,如果想表达你对对方的尊重,可告诉主人你想点的菜,再由他向服务生落单。

正式的场合,要等菜上齐之后才可以用餐。如果赴宴时你化了妆,要以餐巾一角轻印嘴唇,这样可以避免唇膏的痕迹留在筷子上或者杯沿上,也不会把唇膏全都就着菜吃下肚。即使没有化太浓的妆,在喝酒水时也要尽量让嘴唇接触杯沿的同一个地方。

席间如果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勺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餐巾纸接近嘴边取出,再移到不显眼的角落里,整个过程不应该偷偷摸摸,不过也要尽量不引起别人的注意。

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请同桌的人递给你,千万不要突然站起来俯身去取。

喝汤时身子要坐直,把汤勺送到嘴边,要小心太热的汤烫到自己,每勺盛的汤不要太满,更重要的是喝时不能发出声响。喝到最后,可把碗稍向外倾斜,方便盛出最后的一勺汤,不过不能让勺摩擦汤碗的声音传出来。

就餐时,如果口中有食物就不要说话,如果正在咀嚼的时候有人和你交谈,要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后再回答他,也不要含着食物喝水,因为用水将食物冲下是不礼貌的。

整个用菜的过程中都要特别小心,不要弄撒了桌子上的汤或菜。也尽量别把筷子、勺子掉在地上。如果嘴角、脸上、衣服上沾上了污渍,要用餐巾轻轻擦拭,用过的餐巾要折叠平整,并且把用脏的那一面折在内侧,不要把用过的餐巾或纸巾摆放在餐桌醒目的位置。

不同民族的中餐礼仪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

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

上一篇:提升专业能力司法征文下一篇:电衣车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