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黑与白

2024-05-05

美术教案黑与白(共8篇)

篇1:美术教案黑与白

美术教案

——《黑与白》

系别:美术系

班级:10级油画1班

姓名:兰银春

学号:201088014015 指导老师:严仕云

教学名称:黑与白

教学内容:了解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图形。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2.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图形。

教学方法:教授示范法,作业评解 教学手段:范画,图片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⑴.同学们配合老师闭上眼睛,心无杂念,这是你的眼前是什么?

⑵.接下来,一张白纸,你又感觉到了什么? ⑶.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⑷.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2.发展阶段:

⑴.通过交流,了解黑与白的概念。

①.概念:非常对立而统一,是色彩最后的抽象,能够用来表达富有哲理性的东西。

②.哲理性意义:黑色代表空,无,永恒的沉默,白色代表虚无,有无尽的可能性,阴到至极就是黑,阳到至极就是白,若是万千色彩,一定是杂乱无章的,黑白是将五彩缤纷的世界归纳为统一,它表现的是一种永恒和稳定,这一切都是在追求视觉的真实中自然而然的得以实现。

同时,黑色象征神秘,尊贵。白色,则象征纯洁,天真,二者可以相互衬托,可以把彼此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尊贵,但是人生若只是黑与白二色,恐怕女生会嫌衣服种类太少,男生会埋怨没有漂亮的mm可看,生命也会失去很多滋味,黑白人生,只是一个小小的虚拟网络世界,但求能让我们来此小坐片刻,得一份清静。

⑵.观察一组图片,总结在我们生活中,黑与白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①.强烈的对比,相互衬托,可以把彼此变得更加明显。②.能够更好的区分。③.显得更加庄重,严肃,纯洁。

⑶.通过一组图片,总结由黑与白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①.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并可以重复,造型简洁。③.黑白表现出来的线条流畅。3,讨论交流:

⑴.通过设计的黑白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设计一幅什么样的作品。⑵,讨论交流黑白的哲理性。

生活中要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做一个黑白分明的人。⑶.讨论黑与白之间的关系。

黑与白相互衬托,可以把彼此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尊贵。

作业要求:

⒈用黑白来表现图形。

⒉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⒊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展示评价: 1.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选出各自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3.引导作者反思,你自己觉得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4.本节课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了黑与白的意义,了解了生活中黑与白的东西,黑白构成画面的特点,以及更深层次的黑白,以后的生活中要做个黑白分明的人。

说课稿

系别:美术系

班级:10级油画1班

姓名:兰银春

学号:201088014015 指导老师:严仕云

——《黑与白》 说教材:《黑与白》是六年制的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第二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了解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说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图形。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深学生对黑与白的理解。

说学:

1,导入:上课之前呢,大家配合老师做个小动作,闭上眼睛,心无杂念,这时你的眼前是什么?接下来,一张白纸,你又感觉到了什么?然后再跟老师一起看几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呢?

2,发展:

⑴.那什么是黑与白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①.黑与白的概念:非常对立而统一,是色彩最后的抽象,能够用来表达富有哲理性的东西。

②.哲理性意义:黑色代表空,无,永恒的沉默,白色代表虚无,有无尽的可能性,阴到至极就是黑,阳到至极就是白,若是万千色彩,一定是杂乱无章的,黑白是将五彩缤纷的世界归纳为统一,它表现的是一种永恒和稳定,这一切都是在追求视觉的真实中自然而然的得以实现。

同时,黑色象征神秘,尊贵。白色,则象征纯洁,天真,二者可以相互衬托,可以把彼此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尊贵,但是人生若只是黑与白二色,恐怕女生会嫌衣服种类太少,男生会埋怨没有漂亮的mm可看,生命也会失去很多滋味,黑白人生,只是一个小小的虚拟网络世界,但求能让我们来此小坐片刻,得一份清静。

⑵.观察一组图片,总结在我们生活中,黑与白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①.强烈的对比,相互衬托,可以把彼此变得更加明显。②.能够更好的区分。

③.显得更加庄重,严肃,纯洁。

⑶.通过一组图片,总结由黑与白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①.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并可以重复,造型简洁。③.黑白表现出来的线条流畅。

说作业: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更深入的了解了黑与白,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工具,设计出你想设计的黑与白的事物或是图片。(作业要求:用黑白来表现图形。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结束本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了黑与白的意义,了解了生活中黑与白的东西,黑白构成画面的特点,以及更深层次的黑白,以后的生活中要做个黑白分明的人。

篇2:美术教案黑与白

主题活动《黑白也精彩》之子课题“动物的黑白世界”开展以来,孩子们的视角渐渐关注到动物身上的花纹、皮毛甚至它们喜欢吃的东西等等。斑马、奶牛、斑点狗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动物,而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黑白花纹的动物,这些基本主题经验是孩子们已经积累的。同时,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在区域中很喜欢为小动物穿衣服(涂色),但都有这样共性的特点,就是不懂得很好地在轮廓线内涂色,而且坚持性不够。通过此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黑白花纹动物的明显特征,从而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喜欢动物、亲近动物。经过我对当前我班孩子的情况分析,以为黑白花纹动物洗洗澡为切入口,在幼儿能接受理解的方式下,自己勾勒黑白动物的花纹并学习在轮廓线内涂色,即习得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的习惯。同时,我将活动延伸到班级的美工区,孩子们即能巩固装饰动物的黑白花纹,还能在动物的周围添画。

二、活动目标

1、在参观动物园的过程中了解黑白花纹动物的主要特点,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

2、幼儿学会画奶牛的花纹,并尝试在奶牛的身上画出来

3、愿意为小狗、奶牛、斑马等动物设计花纹轮廓,并学习正确地涂色。

4、寻找生活中与黑白动物身上相似的线条。

三、活动准备

动物园的图片一张、郊游的音乐一曲、动物图片每人一张,人手一支粉笔,生活中的斑马线及象奶牛一样的花纹一朵、一朵的白云,记录表人手一张,让幼儿寻找生活中点。

四、活动过程

〈一〉花纹动物的特点,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

1、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幼:“去过”

师“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呢?(请三个幼儿讲一讲)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黑白花纹动物园去看看,有些什么动物呢?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出发吧,(放智慧树的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跳。音乐结束,老师出示黑白花纹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有些什么动物?(幼儿随便讲,有什么什么动物)。

师:请幼儿再说说他们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如果幼儿说不出,老师可以个别指出,让幼儿一个一个说,小狗身上的花纹是一点一点的,奶牛身上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斑马身上的花纹是一条一条的,然后出示三种花纹图样。

〈二〉画奶牛的花纹,让幼儿尝试在纸上画。

师:这三种花纹你哪一种不会画,老师着重示范奶牛花纹的画法:“爬了一座山坡停一停,再爬一座山坡停一停,请幼儿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画。爬了许多座山坡累了,又回到出发点休息了。”请幼儿在地上学画奶牛花纹的画法,(每个幼儿在地上画花纹。老师巡回指导。)展示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的作品。

〈三〉白花纹添画花纹,并给动物配上适合的花纹。

每组有现成的动物作品,但是没有花纹,请幼儿为他们设计花纹,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并放音乐。《琵琶曲》

〈四〉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作品。

〈五〉生活中相似的线条师: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与动物身上相似的线条,斑马、奶牛、狗等等幼:斑马线与斑马身上的花纹相似,奶牛身上的花纹与白云的花纹相似、小狗身上的花纹与泡泡、雨点、露珠等相似。并展示课件。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幼儿的活动兴趣很浓厚,能够对动物身上的花纹进行想象,象泡泡、象白云、象斑马线等,通过儿歌的方式学画奶牛的花纹,幼儿的兴趣很浓厚,也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学画奶牛花纹的同时,幼儿虽然掌握了方法,但由于幼儿的年龄有限,有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点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接纳孩子,包容孩子的能力,所以老师的要求也因人而异,准确看待每一幅作品。

篇3:版画艺术的生命——黑与白

一、认识黑白

对黑白关系实质的认识是黑白木刻创作的前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很多东西本身就是黑的或白的。如黑头发、白头发、黑脸白脸、黑瓦白墙、黑云白雨、白山黑水等等数不胜数, 这些都是客观世界中本身存在的黑与白的客观依据。正如珂勒惠支这位版画大师所说:“黑白是版画艺术的生命。”事实上, 在我们的创作中, 处理黑白的最主要依据, 应该是作品主题的需要, 所以要经过反复推敲作品后才能处理好黑白关系。因此, 在一幅黑白木刻创作过程, 不可能也不应该仅仅把自然现象搬进画面就处理好了, 而要“在创作过程中注意黑白木刻版画中的黑、白、灰, 它们是三个相依存而又相对独立的绘画要素。所谓黑是相对于白、灰而言;所谓白, 是相对于黑、灰而言。”[1]所以在黑白木刻版画中, 黑就要黑得痛快, 白就自得明朗, 使貌似简单的黑白, 成为真正墨分五色、灿烂耀目的画面。

黑白关系就其实质来讲, 是从自然等各种因素中提炼出来, 才能成为黑白的物象, 把简练和真实统一起来, 把力和美统一起来, 才能为观众所接受和理解, 引起共鸣, 艺术家也才会说:“只有黑与白, 但使我们看到了闪光的、黝暗的、丰富的色彩变化。”[2]单凭黑、白二色虽然难以使人“如实”地看到多种色调、色彩的变化, 但它却有其它造型手段难以达到的长处。有了这种认识, 才能在杂乱无章的自然里, 梳理出黑白经纬, 编织出美妙的黑白乐章。

黑白在所有色彩中处于两个极端, 简称“极色”。其对比强烈的显著程度非其它色彩可及, “黑白分明”就很好的概括地了黑白互相对照的艺术效果。我国画论中, 向有“以墨代色”之论, 墨兰墨竹, 即便荷花用色, 荷叶仍为墨色。在黑白木刻艺术中, 黑白则常能体现出在表现力上以少胜多的艺术美, 优秀的黑白版画总是善于删除物象造型因素中许多不必要的东西, 而保留那些最值得表现的东西, 经过艺术家的表现之后, 黑白转化成各种生动、优美、深刻的艺术形象。

二、黑白对比

对比是处理木刻版画中黑白的根本。在木刻中常以黑白对比来表现作品的艺术语言, 木刻艺术语言中的单纯、朴素、强烈、简单或典雅等特点, 其实跟黑白木刻制作方法的局限性有关, 这种局限带来的强烈反差, 使得木刻有黑白对比鲜明的特点。像一张白纸无所谓黑白, 一片漆黑也无所谓黑白, 只有把这两种在明度上极端的颜色并置在一起的时候, 才能产生具有强烈对比效果, 使黑者愈黑、白者愈白。

木刻中黑白可以在对比强弱程度上转化。因为黑白之间的对比, 受一定的因素影响, 像在组织黑白对比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灰色。灰色对黑白对比产生到缓冲、过渡作用, 造成黑白间矛盾的多样性。灰色也可以与一定的刀法结合起来, 就能产生各种各样的转折、推移、渐变的关系, 造成黑白对比的不同强弱与虚实感。一般来说, 作品中的主体、虚实、强弱、节奏、韵律等等艺术效果都是靠画面中黑与白的点、线、面所构成的大对比与小对比的有机组合构成的, 达到木刻作品的鲜明、强烈的艺术美, 使它在不同程度上突破自然形态中的黑白对比。

黑白对比时必须要有主次之分。即画面心要部位, 应该处理成黑白对比最强烈的地方:如果在主体是浅色的, 包围它的背景则尽是深色的, 或者包围它的背景可处理成半黑半白的, 则包围它的背景处理成半黑半白的, 总之造成主体部位在画面上有最强烈的对比。如:“珂勒惠支的《自刻像》就是根据自己表现人物造型、形式感等因素结合, 再选择不规则三角刀刻出人物脸上亮部起伏结构。在面部外轮廓线上干脆、利索、地将脸与背景刻开, 形成很强的黑白对比效果。整幅画有主次之分, 主体人物的面部外轮廓线是白的, 为了突出主体, 它的背景就全部处理成黑色。”[1]主体是深色的, 背景则要处理成淡色突出主体, 如:“鲁迅小说《祥林嫂》插图, 祥林嫂那花白的头发, 瘦削不堪的黄中带黑的脸, 手中的竹篮破碗, 下端开裂的竹棍拐杖, 特别是眼珠间的神态。”[3]表现出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和期望与绝望的凝缩动态。这是木刻中处理黑白主次最常用的方法, 也是古今中外精于黑白的版画大师们以那些闪光的作品, 证明了木刻形式适于表现千变万化的黑白关系, 也证明了黑白的对比和概括乃是木刻艺术生命之所系。

在木刻中黑、白的对比间存在着矛盾, 不善于发现和利用对比, 过多地追求画面的谐调容易造成画面的暗淡、无力或乏味, 难以体现黑白之优越。但一味地夸大差异, 过分地强调对比也往往会造成画面的生硬、简化或造作。因此, 在创作过程中, 要注意谐调和对比在木刻中是一起存在的, 而且木刻中对比总会含有谐调的因素, 谐调中也有一定的对比因素, 两者是互相补充、相互渗透构成黑白木刻艺术的多样性。

三、黑白表现

艺术作品的美感体现是各种因素交互的综合和结果, 一般对艺术美感效应的基本要求可用真、新、诚、蕴四个字来概括, 即客观反应真实可信, 主观感受独新颖, 内容情感诚挚深沉, 形式表现含蓄蕴藉。黑白的存在有其自身规律, 黑白概括的实质就是客观物象造型因素的提炼和升华。版画语言离不开黑白, 独特的造型规律, 同时也和黑白内在的规律攸关。版画的造型要求的明确性, 离不开黑白关系需要肯定的特点, 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色调变化同黑白概括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在斑烂多彩的颜色之中, 黑白则常给人以特殊的肃穆、或纯净、或典雅、或浓烈等感觉。在木刻创作过程中, 更要自觉地掌握它独特的艺术语言, 对构成其基本特点之一的黑白应进行深入的研究, 正如有的艺术家所说:“黑白对我们版画有特殊意义, 是一种很深的学问, 它有自身的规律”。[5]

在木刻中, 黑白概括较之某些其它造型手段显然具有更为浓厚的主观色彩。现实生活里直观可见的纯黑白关系, 像雪地落乌鸦之类的现象毕竟罕见。故黑白艺术就其排除各种色彩这一点已具有了起码的主观加工成分, 在艺术作品中黑白形象同客观物象、自然形象会有更大的差异, 在版画家的刀下, 赤焰可刻白色, 碧空可留为黑天。有时从艺术需要出发, 甚至可以颠倒黑白。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黑白手法可以完全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而由艺术家随心所欲地自由摆布。他们可以运用黑白来表现空间, 就不能主要依靠色调浓淡的透视变化, 而更多地结合线形的透视变化、远近不同层次间的黑白互相衬托, 以及黑白灰对比上近强远弱等手段;在表现明暗光感上, 则显然要着重于通过黑白的对比来反映整体明暗变化, 而不能拘泥于多层次的色阶, 并且要善于组织黑白灰的色域, 划分其明确的界限等, 才能理解艺术道路之广阔, 因而才越能发挥黑白艺术中的个性。

在木刻版画创作中, 黑白的艺术手法离不开构成一个完整画面的要求。每一局部黑白关系必须服从画面大黑白结构的需要, 因为构图上的整体效果由黑白布局的适当而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木刻创作中, 要注意画面的基调确定, 大黑白灰关系的安排, 各局部黑白的联系, 黑、白在画面中哪个占主要地位, 各百分比决定画面的基调 (亮、暗或中间调子) , 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黑白关系必须同构图中的线形结构联系起来。如各部分的互衬、交错、呼应关系, 区分应突出, 显现或应减弱, 隐藏的不同部位等。如李焕民的《牧场》, 画中有人物、羊群, 近处花草与远处的原野。为了做到繁而不乱, 作者在人物身上赋予较完整的黑白色块, 使之突现于构成草地的灰色之中, 不同人物间的变化与整个画面大黑白灰关系的调和。作者在作品中利用了在灰色中区别远近除了采用强弱不同的刀法, 还利用了黑白横贯画中, 增加了空间的深度, 同时画面的黑自更加有韵味。

四、黑白运用

要具备控制黑白的技能, 最重要的是学会正确领悟、洞察和推理。从素材里发现视觉美感, 经过思维、经验和处理, 达到相生而相依, 相间而相成, 增之不得, 减之不能的境界。在美学领域中, 黑白没色是决然的、凛冽的, 黑白对比无疑是力度强劲、毫不迟疑的。黑白木刻版画的色彩与线条的运用, 比起一般的绘画具有显著的特点。在色彩方面, 它抛开一切有颜色, 选择最单纯的黑、白的强烈明暗对比, 来表现和暗示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在线条的运用方面, 它以刀为笔刻出的富有力度的各种粗线、细线、曲线来勾勒形象, 建构抽象又具有表现力的空间。

黑自两种颜色又以简洁、概括、富有张力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使人无穷的回味与想象。如赵延年的鲁迅小说插图, 都是以黑色与白色的反差,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从另一面反映社会生活, “因为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反映生活, 从经济的社会生活、物质的社会生活, 也同时反映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政治观点、梦幻、情感等社会意识形态。”[6]

一幅好的黑白版画作品并不是自然的翻版, 而是画家根据主题进行重新组织和安排, 这种再创造更多的是强调内容要求和主观感受, 让作品产生魅力。这种魅力来自“真”, 这种“真”固然指实物, 在老庄学说中指自然, 逼真能有生意, 可仅仅只是逼真未必有魅力, 艺术的魅力更多来自传神和独创, 然而, 单纯追求新奇也很难获得魅力, 只有将真和新结合, 将独创与可理解性结合时, 才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才能产生美感效应力量。

“木刻中对黑白对比的运用并不是以机械的模式作为标准的, 是由作品的艺术构思决定黑白处理的基调的”, [7]所以在黑白运用时, 必须遵循和尊重客观存在, 以视觉为基础, 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力, 创作不同于现实的艺术品来。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应世界, 当世界不能满足人, 便创造了世界”, 这就是版画家的任务, 就是要在经营的版上, 发挥其概括、想象的能力, 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美境。

结语

木刻中黑白的处理, 是版画家创作时的主观臆造, 也是凭借客观的现实生活, 经过提炼概括而成的。一幅好的黑白木刻, 由它刀法凝练、构图别致、黑白处理巧妙、黑白对比强烈所决定。因为黑白处理犹如中国画的用墨, 刀法犹如中国画的用笔, 这两方面都处理好, 才能形成对比强烈的画面, 才能突出木刻自身的语言特征。此外, 还要注意木刻中黑白的构成的处理, 以使其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形式感, 黑白木刻中的黑白色彩才会变成有灵性的色彩, 木刻才能从视觉形态中的感性显现表现出人文精神、情感、版画语言、语境, 使其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也就是黑白木刻中黑白处理的生命力。

摘要:在这充满万千变化的色彩世界里, 色彩给我们的生活以丰富内涵, 也给人类多种多样的感觉和联想, 任何外部物象都可以通过特有造型和色彩对其进行描述表现。但是木刻可以通过黑白之间的微妙的变化关系刻画出世界的色彩概括。在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的黑白对比强烈、明快、单纯、概括的艺术特点。把物象在色调上的差异集中, 突出的表现出来。使木刻具有很高的审美、欣赏价值。黑白木刻工具简单, 稍有美术素养的人, 都可制作, 它具有较大的普及性;而应用色调中的两极——黑与白, 缔造一个形色的世界, 非有卓越的才能而达不到, 这说的是黑白版画艺术的高贵性。可见, 有时最简单的东西, 往往是最难的。所以, 研究黑、白构成, 以及黑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形式感, 使画面变得有灵性, 从视觉形态中的感性显现表现出人文精神、情感、版画语言、语境, 使它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 就是黑白木刻中黑白处理的生命力。

关键词:版画艺术,黑白木刻,黑白关系,黑白对比

参考文献

[1]孙黎.版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41~39.

[2]柯科林.只有黑白[J].世界美术, 1981 (1) , 8.

[3]郑朝.赵延年的鲁迅小学插图[J].新美术, 1982, (1) , 41.

[4]英若识.黑白纵横谈[J].美术研究, 1981 (3) , 24.

[5]赵延年.木刻艺术函授讲义[J].美术电视函授, 1985 (4) , 29.

[6]邱正化.艺术美学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5.

篇4:黑与白冲突

【关键词】颜色 黑 白 文化传统

《最蓝的眼睛》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小说在情节上并不复杂:小说以秋、冬、春、夏为叙述框架,讲述了年仅11岁的黑人女孩佩科拉在遭生父强奸,继而怀孕,早产了一个很快就夭折的婴儿后,在无人关心帮助的情况下堕入疯狂状态的悲劇故事。读完《最蓝的眼睛》,脑海里始终有两种颜色在晃动:黑色,白色。莫里森同时又是一个运用象征手法的大师。象征手法使作品主题意义上具有多种解读的深刻性。本文将粗略地对黑白两种颜色所象征的寓意进行分析。

一、白色的美

小说的白色代表着白人文化。在美国社会里,尽管白人对黑人的公然压迫在逐渐消失,但是白人文化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对于白人种族主义者来说,白人和黑人在外观上的不同显示的是其内在特质的区别,意味着他们在智力,道德和精神上的优劣。在《最蓝的眼睛》中,正是因为内化了白人的价值标准,小说里的部分人物不愿正视和坚持自己民族和文化的传统,一味追求白人文化所倡导的“金发、碧眼、白皮肤”的审美观和白人中产阶级的价值观。这种审美观和价值观不断渗透到黑人民族中,严重扭曲着黑人民族的民族灵魂。小说中的部分黑人唯“白”是美。在黑人社区内部,黑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自我厌恶情结。他们觉得自己天生就丑陋。如果哪个黑人出生时皮肤是浅色的,那么他就会被认为是高人一等。主人公佩科拉从一出生就被认为是丑陋的。随着她不断的成长,这种看法加深了她认为自己丑陋的信念,“她发现所有白人的眼睛里都潜伏着这种神色。毫无疑问,这厌恶是冲着她来的,是冲着她的黑皮肤来的”。她从潜意识里把自己的丑陋与黑皮肤联系了起来,从而把所有的罪恶也都归结为她的黑皮肤。然而,佩科拉的自我厌恶情结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把黑人降为物体,并通过各种途径来强化他们的这种“物化”意识,然后让他们自己感到黑皮肤确实是丑陋、低人一等。对佩科拉来说,白人所拥有的蓝眼睛意味着家庭幸福和周围人的喜爱,这正是她生活中缺乏的东西;当她从别人的眼神中得不到肯定时,她原有的自我厌恶发展成为彻底的自我否定。以此同时,她也就完全丧失了自己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

当她的心灵在这种文化冲突与碰撞中自我扭曲之后,佩科拉就开始自觉地以白人的审美标准来审视自己。她彻底地否定了自己黑人文化的审美标准,唯“白”是美,佩科拉对蓝眼睛的渴望最能说明这一点。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能长出一双蓝眼睛,“如果她的眼睛,那些摄入图像富有视觉的眼睛——如果她的那双眼睛不一样,也就是说,美丽的话,她自己就会不一样了。”佩科拉喜欢用有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的杯子喝牛奶,喜欢吃印有玛丽·简包装纸的糖果都显示了像她这样一个黑人小女孩已彻彻底底的被白人的审美标准同化了。佩科拉的母亲波琳,她的心灵也同样地被白人的审美意识扭曲。和丈夫来到北方后,孤独空虚的她在电影院里找到了慰藉。渐渐地接受了好莱坞电影中大肆宣扬的白人文化审美观和价值观。银幕上宣传的美的标准成为了她衡量现实中一切事物的天平。和电影里的白人故事相比,她发现她粗俗的丈夫实在不值得爱。而当接过襁褓中的女儿,她也禁不住感到:“上帝呀,她真丑。”很显然,白人文化的价值标准已慢慢浸入她的心灵,她已忘却作为妻子和母亲应有的柔情和爱心。波琳对自己的女儿异常冷酷却对她照顾的白人家的女儿呵护有加。她扭曲的心灵已完全倒向白人文化。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母亲所接受的白人价值观又传递给了女儿佩科拉。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在有些黑人的观念里,白人文化已经完全压倒了黑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白色之美覆盖了黑色之美。

二、黑色之美

在作者笔下,黑色代表黑人的非洲文化。在美国,白人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给黑人思想带来强烈的冲击。盲目地认同白人文化给很多黑人情感上,精神上带来了错位。莫里森对这种黑人价值观向白人的倾斜非常担忧。在她看来,导致美国黑人自我憎恨的关键就是白人主流文化控制了黑人的思想。让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失去了自信。非洲文化实际是和美国黑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自己的文化。非裔美国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美,必须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丢掉自己文化的人最后都会失去自我。在《最蓝的眼睛》中,在莫里森所创造的三个妓女形象身上,我们可以找到非洲人那种不加掩饰的天性。她们的那种喧闹、冲动、自然甚至反叛的个性都是那些压抑自己情感的黑人所不具备的。尽管她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为人所不齿,可是,比起那些被白人主流文化所吞噬的黑人,她们过的生活应该说是舒心的和健康的。

黑人文化中的一个优秀传统就是社区责任感。长期处于社会底层、饱受种族歧视之苦的非裔美国人明白,只有自身的团结、互帮互助,才能让他们立足于这个白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小说中,作家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吉米姑奶奶生活的南方农村人们并不富裕但互帮互助、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乔利出生仅四天就被母亲抛弃时,是好心的吉米姑奶奶把他捡回并抚养成人。吉米姑奶奶生病期间社区人们对她的关心和照顾,以及最后人们为她举行的社区葬礼,无一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南方黑人互帮互助的强烈社区责任感。在这里,个人与集体、家庭与社区的界线完全打破,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团结一心、其乐融融的黑人生活群体。尽管乔利儿时遭母亲遗弃、波琳受家人忽略,但是,“在南方,和黑人社区的紧密相连,让那时的乔利和波琳拥有稳定的人格”。

与南方黑人社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方的诺伦镇则是一个分裂且充满敌意的地方。在这里,波琳一家在黑人和白人文化的夹缝中,失去了自我,最终在社会中象泡沫一样地消失了。麦克蒂尔家是整个诺伦小镇唯一的亮点。他们身处他乡而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社区责任感。乔利放火烧掉自家的房子后,只有并不富裕的麦克蒂尔一家站出来并收留了无家可归的佩科拉。在佩科拉被父亲糟蹋后,受白人文化熏陶的黑人社区表现一定的落井下石的心理时,也只有麦克蒂尔家对其表现了深刻的同情,克劳迪亚姐妹为此种了万寿菊天天为可怜的佩科拉祈祷。

麦克蒂尔夫妇在表现出社区责任感时,对自己的孩子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尽管麦克蒂尔家经济也很拮据,对孩子也颇为严厉,但他们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和引导孩子们,“大人们不对我们说话——他们指示我们”。“指示”一詞充分说明了麦克蒂尔夫妇从一开始就在道德是非观念上对孩子进行指导。麦克蒂尔太太对女儿的关心与被社区所遗弃的乔利夫妇给予孩子的自惭形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父母对社区的责任感和对孩子的关心以及家庭的温暖,安全地帮助女儿树立了自信、自尊以及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使她们身处逆境时不放弃期望、信仰和信任。

小说向我们揭示了,错误的文化认同只会导致美国黑人性格上的扭曲和变异。坚持黑人文化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时温暖,愉悦,更加反衬出盲从白人文化的那些人的迷惘,沉沦,从而突显了美国黑人坚持自身价值的重要性。《最蓝的眼睛》无疑是一部令人感到震撼和沉重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作家以冷色调黑,白两种颜色向她的人民指出:黑人惟有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家庭和社区责任感,才能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美国社会里立足生根,确定和凸现自己独立的位置。

参考文献:

[1]Althusser.L.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M].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71.

[2]Dalgleish,T.& M.J.Power.Handbook of Cognition and Emotion[M].New York:Wiley,1999.

[3]Toni Morrison.The Bluest Eye.Washington Square Press,1972.

[4]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5]罗虹.徐辉.强势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文化流失—从“最蓝的眼睛”透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王守仁.吴新云.白人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心灵—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篇5:《黑与白》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难点: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一张白纸和一张黑纸,教师分别在白纸上点上黑色的点,在黑纸上点上白色的点。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是黑色的?

找一找在我们身边什么又是白色的?

3.在我们生活中,黑与白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1)强烈的对比,相互衬托,可以把彼此变得更加明显。

(2)能够更好地区分。

(3)显得更加庄重,严肃,纯洁。

小结:黑与白是相对的,没有黑就没有白,黑色与白色的组合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神秘而有趣的黑白世界。通过观察和回忆,寻找、认识生活中的黑与白,了解并发现黑与白事物的特点。

激发学生对黑白世界了解和探究的愿望。

(板书课题)

----------------黑与白 1.欣赏黑与白: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鸟与鱼;

(3)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2.交流探讨:由黑与白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

(1)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2)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可以重复,造型简洁。

(3)黑白表现出来的线条流畅。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视觉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2.教师演示《鲁宾杯》的制作方法

仔细观察,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表现黑白图案的?

(1)将黑纸对折

(2)在对折的纸上画出并剪出脸形

(3)将剪出的黑色图案贴在白纸上

3.欣赏作品,观察思考课本中插图。

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能够表现黑白图形?

4.相互交流: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黑与白组成的图画?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篇6:美术教案黑与白

1、引导幼儿欣赏有黑白对比的秩本,体会简洁之美;

2、依据现有认知,使幼儿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关键词:审美感知;发散思维。

活动名称:欣赏:黑与白

活动标准:(此活动适用中班上学期)

1、引导幼儿欣赏有黑白对比的物体,能进行色彩对比视觉审美感知。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欣赏活动。

活动准备:

足球、白布

课前知识准备:(教师已给幼儿讲述)

图片四张:奶牛、斑马、熊猫、企鹅、贴在教室四周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用语言吸引幼儿兴趣。(用花布包住皮球)

小朋友们好,我是王老师,今天,我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请小朋友用手来摸一摸。

二、基本部分:

1、提问:小朋友一起来说说这是什么好玩的东西?

(球)

对,是什么球呢?你们怎么知道是足球呢?

2、教师总结:

因为只有足球的花纹才会是这样的,有些地方是黑色,有些地方是白色,这样,黑白互相相交叉在一起,才形成了只有足球才有的特定花纹。

3、(手指眼睛)你们是用什么看到这只漂亮的足球呢?

对,是眼睛,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互相看一看,对面小朋友的眼睛都有什么颜色?(有黑色、白色)眼珠是黑色的,眼珠旁边是白色的,因为我们小朋友都是中国人,咱们中国人的眼睛都是黑色的,两边有眼白,这样看起来,黑的更黑,白的更白,所以,眼睛看起来非常有精神,你们用眼睛看到了足球,还看到了什么?在咱们的教室里找一找。

4、(教师随意弹几个钢琴键)小朋友看到了这架钢琴,现在老师弹的都是什么颜色的键,(白键),那么,这些呢?(黑键)这样,老师在弹钢琴时,看得非常清楚,才能把很多的音符弹得非常好听,黑色的键与白色的键在一起,才使这架钢琴看起来更漂亮。

5、发散迁移练习:

小朋友再找一找在你们的生活中、家里、大街,还能发现哪些东西身上有黑白色,并且看起来也都非常好看的?

奶牛身上的斑纹、斑马身上的斑纹、熊猫、企鹅,都是有黑白色相间的地方,非常漂亮小朋友看了以后心里有什么感觉呢?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

6、老师总结: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有黑白色的东西,并且这些物体都非常漂亮,小朋友以后还可能在你的生活中,家里、大街上找一找,告诉老师好吗?

三、结束部分:

1、刚才小朋友欣赏了黑与白,那么你们还知道什么颜色呢?

2、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张非常漂亮的画,你们看,漂亮吗?上面都有什么颜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玫瑰红色,以后,王老师再来给你们讲一讲这些漂亮的颜色,好吗?

篇7:美术教案黑与白

版本: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册第6课

型:造型·表现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白画图片,激发他们的灵感。

2.通过观察、比较,了解黑白画的独特形式和美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黑白正负形图片、黑纸、白纸、课件;

学生:铅笔、擦子、剪刀等工具。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黑、白正负图形的形式美感,初步了解黑与白图形的创作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用正负形黑白画的构成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师:猜一猜熊猫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生:拍一张彩色照片。

师:为什么?因为熊猫的身上只有黑白色,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黑白世界。(板书课题:黑与白)

2.生活中的黑与白

师:黑白是最经典,永不过时的颜色。其实熊猫想拍彩色照片是个笑话,它身上的黑与白就非常美了,还有什么动物是黑与白的颜色呢?

生:斑马、奶牛、斑点狗……(PPT出示生活中的黑白花纹的动物)

师:在生活中除了这些动物以外,我们还有哪些事物是黑白色?

生:钢琴、围棋、书法、斑马线等。(边出示图片和学生一起说)

师:这些黑白图片虽然没有色彩也非常美。

二、探究新知

1.游戏感受

师:老师想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想看吗?

出示一张刻好图案的黑纸,将不要的部分撕掉,变出《人与酒杯》图。

师:你们瞧,老师从一张单调的黑色纸变出了两个图形,你能看出是什么图形吗?

生:酒杯。

师:黑色的部分是什么?看出来了吗?

生:人侧脸。

小结:当你注视白色的时候,这就是图形,黑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但当你注视黑色时,那也成为了图形,而白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这就是黑白画里的正负形。(板书:正负形。)

2.感受黑白画的正负形

四个人为一小组,一起将黑色画面变出黑白正负形图。想一想: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们想不想也变一变?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也准备了一张黑纸,你们根据刻画的痕迹,将不要的部分撕掉,看看会出现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体会黑白画正负形的特点。

师:各小组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正负形?

3.欣赏大师范作

埃舍尔的《天空和水》。埃舍尔是荷兰著名的图形艺术家,他创作的木刻、版画等作品而闻名。这幅图巧妙的把天空和水用黑白正负形相结合,天上黑色部分可以看到海鸟,水里白色部分可以看到鱼,构思十分奇特巧妙,让人过目不忘。

三、示范讲解

师:这么多大师创作的黑白正负形,都是用画出来的,我们除了用画能表现出这么多的黑白正负形,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可以用剪贴的方法表现,(板书——剪贴法)。

师:今天老师也想创作一幅黑白正负形的画,想看吗?

首先先选择一张白纸或者黑纸画形(板书——画),第二步把形剪下来(板书——剪),最后将剪好的纸贴到相反的颜色纸上(板书——贴)。一幅《鲨鱼和鱼骨头》就完成了。

用PPT小结制作方法:1.画;2.剪;3.贴。

四、创作表现

1.作业任务

师:以“苹果”为主题,创作黑白正负形图。

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创作?

生:……

2.欣赏同龄人制作的作品,激发灵感。(PPT播放同龄人作品)

3.作业要求:

(1)以“苹果”为主题,创作黑白正负形图。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使用刀具要小心。

4.学生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学生呈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师:你觉得谁剪贴的“苹果”正负形最有创意?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和喜欢的理由。

(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说自己这幅画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成功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六、课后拓展

生活中的应用。

黑与白的经典颜色可以用在衣服上,可以制作包包,可以画在花盆上、装修设计等等。

篇8:感受黑与白

本期,我们甄选了不同题材的黑白作品供大家欣赏,同时也从技术、器材角度展现了如何获得高品质的黑白照片。

肖戈:为动物“画”像

黑白肖像的感染力

在绘画中经常有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用单色的画笔来表现人物和动物的眼神,非常震撼。但要想将野生动物带进摄影棚拍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在如今的后期软件处理可以将这个想法实现。于是通过Photoshop软件进行后期处理来达到我所想要的效果。

用黑白的方式来表现野生动物,质感清晰细腻,黑白色调显得十分安静,就连印象中凶猛的野兽,看起来也平和了许多。尤其是野生动物的面部表情,在黑白影调的渲染下会与观者产生一种交流。在野外拍摄的时候,我也是比较注意动物的回眸瞬间,这样的片子在后期处理黑白效果时特别出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适合后期转成黑白,所以在选择片子的时候尽可能选择视觉冲击力强、高反差,色彩过渡协调的照片来做后期黑白处理。

离得越近越好

特写的画面能够拍出动物的明显特征,把它们的表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但只有在离得足够近时才能抓住它们的眼神,才能感受到它们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放弃乘坐观光车,自己雇佣当地导游和司机,让他们带我到离动物最近的地方。一般都能到达离动物两三米的地方,有一次,我们干脆把车熄火,任凭大象在我们头上晃来晃去。

手持变焦勤抓拍

我在拍摄野生动物时使用最多的是适马的50-500mm变焦镜头。拍摄野生动物,大部分时间是呆在观光车上,每辆车上都有几个人,使用三脚架非常不方便。同时,因为重量原因,定焦、大光圈镜头是没有办法长时间手持拍摄的,所以使用变焦镜头最适合我的拍摄要求,不必去随时更换镜头,而且还可以随时拍一些自然风光。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身边再备一台配有广角镜头的相机就更好了。

500mm的长焦拍摄野生动物已经基本够用了,如果需要更加远的长焦端进行拍摄的话,可以换成非全画幅的机身进行拍摄,500mm就变成了750mm。当然这个时候最好是放在三脚架上拍摄,更能保证画面的锐度。

我使用的机身是尼康D3s。由于拍摄经常是在清晨和日落时,这台相机的高感光度能够弥补我在使用变焦镜头时因为光圈比较小而出现的困扰,从而使画面更加干净,色彩还原得更加漂亮。其连拍功能也非常棒,能够让我抓拍到最精彩的瞬间。

后期环节很重要

在Photoshop软件上进行处理时,适当增加画面的曝光会给照片带来更强的冲击力,当然,前提是不能造成高光部分的过曝出现死白。在对黑白照片进行调整时,需要着重体现黑白照片的明暗对比和光影层次。这些都需要通过使用“亮度”“对比度”,“曲线”或者“色阶”命令来实现。

张立彦:上善若水

去过长白山的人一定了解,那是个被影像诠释过无数次的摄影胜地,风景怡人的长白山,似乎山水甚至风,都是值得人们去记录的。当我再一次拿起相机对准她的时候,真有点激动得不知如何下手。每每呼朋唤友地同去,每每兴致盎然地归来,却总是有点缺憾。一次朋友间的谈话,让我似有所悟。这么多年,在生意场上起伏不平,就像长白山终年不断的水,经历了磕磕绊绊却总勇往直前。是呀,这不正是我要找的答案吗?

于是我将目标锁定在了长白山的水上。我喜欢雨天去拍水,一是因为雨天山里的水大,容易出效果。二是因为雨天的光线,使水中的石头显得更为光亮,增加画面的对比。和许多影友一样,我也喜欢用黑白影像表现我心中的跌宕、块垒、欢喜。因为黑白的简单色彩,更容易抒发情感,更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拍水,慢门的应用似乎是躲不过的技巧。它将流水变幻成如丝如缎的丝滑,仿佛水的柔媚;而陪衬物——石头亦或是一丛小草、一段枯枝,又将滴水穿石的坚韧,奔流向海的沧桑与意志,烘托出来。

附件的选择

在器材的选择上,三脚架与偏振镜,是我必备的武器。一个保证我的影像稳定清晰,一个保证我的影像层次和质感,消除了水面的反光。对于后期调整,我是个技术盲,但是我知道它在数码时代的重要性,凭着多年对美学的积累和影像的感觉,我请熟悉Photoshop的技术高手帮助我完成了最后的呈现效果。

中灰密度镜

慢速快门是摄影曝光中很常用的技术,但是在光照充足的白天,有时使用最低感光度和最小光圈,快门速度仍然不会降得太低,流水的动感效果自然无法得到很好体现,这时,中灰密度镜的使用便可以发挥作用了。中灰密度镜也称“减光镜”,标志为ND。这种灰色的滤光镜可以在不改变图像色彩的情况下,增加影像密度,使快门时间进一步延长或扩大光圈,以改变正常的曝光组合。一般ND标号数字越大,减光作用也就越强。此外,中灰镜也可组合使用。

偏振镜

偏振镜是风光摄影的必备滤光镜之一,在合适的角度下,偏振镜可以消除景物反光,具有提高景物色彩饱和度;可以压暗蓝天,使白云更突出;去除水面及玻璃反光,使水下或玻璃下的景物清晰展现等独特的效果。由于偏振镜具有一定的阻光性,使用时可以降低1.5-2挡的快门速度,在慢速快门摄影时,偏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假如一枚偏振镜所降低的快门速度仍然不够,我们可以将两枚偏振镜叠加在一起拍摄。两枚偏振镜叠在一起时,可降低3-4挡快门速度,旋转调整至最大效果时,可降低6-7挡快门速度,使摄影者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快门速度。

与ND中灰密度镜相比,偏振镜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不足之处是会对画面的色彩及反差有一定影响。笔者认为,偏振镜用于黑白摄影的效果会更加理想。

朱啸尘:印象

江南水乡给人的感觉常常是氤氲的,是蒙眬的,而这种感觉,用相机简单地拍摄下来,则需要精妙的简化提纯,才能得到符合我们想象或印象的画面。朱啸尘用大画幅相机和数码相机拍摄的江南水乡,虽取实景,但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则有了“提纯”,让我们透过照片获得了更空灵的印象。

在常见的摄影作品中,多以符合传统中国古典审美趣味的画意来表现山河美景,虽然美,但太多的此类照片,视觉趣味不多,正说明我们需要更多不一样的想象力。也许需要更多朱啸尘这样的摄影人,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来发现美。

寻找自己的黑白影调

我从小就喜欢摄影,真的把摄影变成谋生手段是在2003年之后。至于用黑白摄影的方式表现,无所谓喜欢不喜欢,因为初学摄影的时候,买黑白胶卷方便,也便宜,用习惯了,就一直用着。这些照片包括胶片拍摄的,也有数码相机拍摄后制作的。2003年以后,我就没进过暗房,现在不管是数码还是胶片,最后都在电脑中制作。我会在后期处理成我喜欢的影调,但是对于影像本身的“制作”则很少。

安静源于内心

我本身就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其实安静不在于场景本身,而在于你的内心,所以谈不上这样的场景是否容易寻找的问题。你安静了,照片自然也安静了。

来自摄影史的影响

文艺其实是有相通的地方的,音乐、文学当然会对我有影响,虽然它的作用力不是直接的,但是多接触其他的文艺门类的确是件收益不小的事情。我这个人比较懒,不大喜欢记东西,所以当你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使劲地想了好久,仍然只能想起几个名字而已,其实不是我想不起来,而是我根本就没有记过人家的名字,我只欣赏他们的作品,关于名字,真的不太重要。当然,像布勒松、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等这样的名家还是可以背出来的。

在启蒙阶段,上述几位都是我膜拜的对象,但是真正影响到我的是让卢普·西弗( Jeanloup Sieff),当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他打碎了我从前学习的一切经典理论,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学习使用超广角,直到今天,21mm依然是我的标准视角。

“对我来说,我的照片始终是我眼里的东西,我将它摄取下来,并且传播出去,首先是它打动了我,至少引起了我内心的某种共鸣,摄影对于我,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我从没想过它能对谁有用。

在工作的时候,我拍照是为了给公众传播信息,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义务;抛开工作,拍照只是我的一己之好,里面没有功利、没有一切高尚的标榜,有的只是我自己的一份心情,自娱自乐,如是而已。”

——朱啸尘

Info:让卢普·西弗(Jeanloup Sieff)

法国时尚摄影大师,曾加入玛格南图片社,并与Harper's Bazaar、Vogue等时尚杂志合作,以众多的时尚摄影作品和人体摄影摄影作品闻名于世。他善于运用超广角镜头和暗房技术来创造颇具表现性的视觉效果,相比之下,他的风景摄影作品并不那么广受关注,但它们同样具有鲜明的风格:以简约的构图和富有戏剧性的影调来诠释镜中景物。

黄京:“纯粹视觉”

“黄京的作品集‘纯粹视觉’没有特定的主题。12张随意选择的黑白照片,每一张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容,包括风景、野生动物和寻常细节。这些司空见惯的场景和物品仿佛拥有抓住观众灵魂的魔力。摄影师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些寻常场景赋予了魅力。他自称难以成为作家,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文字来形容他的感受,但这也是为何相机会成为他的眼睛,及选择摄影作为表达媒介的原因。他的照片脱离文字表达了他的感受,观众可以通过他的照片看到他眼中的世界。”

——获奖评语

从凡·高到山本昌男

我是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艺术专业的,喜欢的大师或者创作者不少,最喜欢凡· 高,纯粹被他的情感所打动。摄影师有寇德卡,斯鲁本,山本昌男,杉本博司,荒木经惟,马克· 吕布,马丁· 帕尔,罗伯特· 弗兰克等等。

每天一个胶卷

如果呆在广州或者深圳的话,我大概是每天换一次卷,如果出外晃悠的话,试过一天拍10个卷的,基本上没有一天是不换卷的。我现在用的是依尔福Pan 400和富士NeoPan 400,价格可以接受,不过最喜欢的还是依尔福HP5,但是价格比较高。其实乐凯400也很好,但已经停产了。

随意的拍摄

很多人都问我:你拍的这些照片算是个什么“项目”。我觉得这么想比较生硬,我没有什么目的性,连日记都算不上,碰到什么就拍什么,碰到什么天气碰到什么地方就拍什么感觉的东西,有缘自会相遇,所以才有那么多东西可拍,其实除了这一组我还有整理出很多组不同的照片。今后我还会继续这样拍,因为(这种拍照方式)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是我看东西的方式。等你把拍了一辈子的照片放在一起,自然会成一个系统成一个系列了。

平静而强烈的视角

其实早在获奖之前,黄京在豆瓣等网站上发的照片已经吸引了不少拥趸,他自己印制的画册《忆》也通过淘宝销售得不错,但即使是获奖之后,他的照片在摄影网站上发表,网友们的意见也是两极分化,一部分人非常喜欢,另外一些人则表示“这些照片我用手机也能拍出来”、“看不出任何视觉冲击力”、“随便找个人就能拍出来”……

实际上,这不是一个胡乱评的奖项,并不是所有照片都要拍成我们在各类媒体上见过的范儿,随便找个人,拍不出这种照片,黄京有自己的独特视角,这是摄影最重要也是最难得的部分,也是摄影成为艺术的原因。

上一篇:幼儿园圣诞节晚会主持词串词下一篇:工程概预算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