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第三课 黑与白 教案

2024-04-21

四年级美术下第三课 黑与白 教案(精选4篇)

篇1:四年级美术下第三课 黑与白 教案

3、放学了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通过这幅创作画,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生到的知识去表现放学后行走地路上的同学和路上所发生的事件,从而构成的一幅完整的《放学了》的创作画。同时使学生学到速写的方法,明了速写在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会以速写为基本素材,把它扩展为有意义的创作画。

2、隐性目标

通过创作此幅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

重点:启发同学用发散型思维,在天天可见的放学路队这一平凡事物中,寻找出有意义的绘画内容。

难点:人物速写,教师除讲解外还要进行当场示范。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课件)、铅笔、彩笔、油画棒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动作表演。

1、教师请五位学生背好书包,上讲台表演。

2、其他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题:放学了欣赏(课件出示优秀作品)

3、学生观察,从人物动态、环境上进行讨论交流。

4、说说本校放学时的情景。(启发、引导)a、你在放学的路上,碰到过哪些让你难以忘记的事情? b、在放学时,同学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回答欣赏分析人物动态、表情、等特征,为下一步作画打基础 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始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问题。

三、实践操作

教师讲解本次创作的要求

1、主要是以人物绘画为基本素材,然后对所画的内容进行扩展进行创作。

2、介绍绘画的方法,教师边讲边示范。要注意人物的比例关系及动态的表达,线条的运用。

3、学生操作。

4、学生交流。(演示)

四、展示作品

1、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画什么?

2、学生动手作画,教师巡视辅导。小组讨论学生动手作画。

五、小结:

1、教师对本课的绘画情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2、教师对学生在构图上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以便下节课创作的顺利。

教学反思:

篇2:四年级美术下第三课 黑与白 教案

——第三课: 独特的装扮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探究面具艺术的过程中,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及其文化内涵,学会设计制作面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外面具艺术的探究,学会一般欢庆聚会中的面具设计与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面具相关知识,学习设计制作面具,丰富校园艺术节的内容,让学生感受热情洋溢的校园艺术生活。二 教学重点: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及其文化内涵。三 教学难点:学会设计制作一般欢庆聚会中使用的面具。四 教法与教具:

1、教法:讲解、分析、比较、示范、练习。2、教具:课件、面具、制作面具相关材料。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头戴面具进入课堂,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提出疑问:曾经戴过面具吗?自己制作过面具吗?你认为面具一般在什么场合佩戴?面具有哪些功能?

生:......教师引出课题:独特的装扮。

(二)新课教学: 1 面具:

面具是指在文娱表演或化妆舞会上,为表演需要把面孔遮住,使人改变为特定形象的用具。

面具作为舞蹈和戏剧中的道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几千年来,由于人们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并延续至今。2 中国传统面具艺术的功能分类:

包括:跳神面具、祭祀面具、礼仪面具、镇宅面具、戏剧面具等。3 制作面具的材料:

大多数采用:木头、布、纸、瓷、泥、皮、石膏、瓢、鳖甲、铜等。传统的面具形式:(1)傩舞面具:

傩舞面具用于傩舞表演。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本上吸取民间戏曲形式的一种戏曲形式。源于远古时代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2)社火面具: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具体形式随地域不同而有较大差别。社火面具源于西周,是至今保存延续下来的民间吉祥物。社火面具采用纸塑或者木雕制作,其角色造型是根据世代相传的口诀进行的。(3)藏戏面目: 藏戏是在藏族的民间歌舞,说、唱、杂技以及藏传佛教祭祀礼仪等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载歌载舞类似的舞蹈剧的广场艺术表演形式。表演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舞蹈祭祀仪式,为观众祈福祝愿,求神祖保佑。藏戏所戴的面具形式较为固定,世俗痕迹明显,为广大藏族群众所喜爱。面具多为皮质或者布质,很多使用木材雕刻。

(请学生分析以上三种传统面具形式各自的特点及功能。)(4)中国传统面具形式的共同特征: a 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提炼概括,角色塑造典型化。b 造型装饰一般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c 色彩饱和、对比强烈。5 其他国家的面具:

面具作为一种古老文化,曾长期存在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到宗教、祭祀、民俗、艺术等多个领域,折射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1)欧洲面具:(2)非洲面具:(3)日本面具: 面具设计制作过程:(可请学生先谈谈他制作面具的过程。)(1)构思造型:(2)画出草图;(3)选材制作:(4)加工装饰:(注:制作时注意演出用面具的大小,特别是两个眼孔的位置与距离要适合佩戴者。)(三)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废弃的物品制作面具,通过设计制作精美独特的面具给我们带来更多美的感受。在对传统的、民族的艺术品种的了解和初步制作体验中,加深对我国本土美术文化的认同。(四)课堂练习:

要求:为校园艺术节设计制作面具。1 设计大胆创新,造型独特。

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3 选择易找的材料,进行材料的综合利用。

在面具制作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并注意效果强烈,色彩搭 配合理。

(分小组制作,每组推荐两件优秀作品,由制作者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每件作品的特色。)

(五)课后拓展:

在体验面具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我国民俗活动中的面具,了解其人文内涵。

(六)板书设计:

篇3: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从语言入手,感受、把握切分节奏的节拍重音,掌握切分节奏的读法。

2、学唱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 《土风舞》和《红叶》,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的关系,能用歌声表达歌曲的不同情绪与美感。

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秋》的第三乐章,熟悉音乐主题。

4、跟随老师的歌声或琴声,用击拍的方式识读《我和你》的乐谱。

二、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叶》、《土风舞》。

2、学会二声部合唱《红叶》。

3、比较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

4、识读《我和你》乐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新的节奏型“X X X”。

2、能用歌声表达不同情绪的歌曲。

3、熟记《秋》的音乐主题。

4、熟读《我和你》的乐谱。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课前准备:收集与秋天有关的素材如:树叶、果实、图片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叶》。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复习《秋天》引出学习《红叶》这首歌。

(三)新课教学。

1、听伴奏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划分乐句并大致明白演唱的内容。

3、朗读歌词,感受:“秋风、夕阳、枫树、红叶、山坡、河流”这一美丽的画卷,体会美的意境。

4、跟琴轻轻哼唱歌曲。

5、说说自己演唱此曲后的感受。

6、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充分表现秋天美的意境。

7、分男女组进行演唱感受不同音色之美。

8、第二声部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唱与不唱,要以“情”感染学生,以“美”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9、试一试演唱歌谱,充分感受歌曲旋律之美。

(四)拓展。

用优美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1、分组根据歌曲的情绪、内容创编动作。

2、汇报表演。

3、师生评价。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土风舞》

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伴着快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红叶》。

要求: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导入新课。

1、忆与秋天有关的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土风舞》。

(四)学唱新歌。

1、听一听。

初步聆听《土风舞》。(感受歌曲的情绪)

(1)它描写了秋天哪方面的内容?(2)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从歌词、旋律入手)

(3)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4)复听《土风舞》歌曲。(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2、唱一唱。

(1)按节奏朗读歌词。

(2)播放课件感受歌词的咬字、吐字。

(3)跟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

(4)师生互换接唱。(接唱清楚、准确,重点突出切分节奏)

3、玩一玩。

音乐游戏:《找一找》

(1)宣布游戏规则。

师小结:离玩具越近,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反过来,谁来说说看?

(2)曲中找:找找学过的音乐记号。

(3)照着唱:按谱中的音乐记号用热情、轻快、饱满的声音歌唱,从而表现欢乐的情绪。

4、敲一敲: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5、试一试:试着唱曲谱。

6、播放学谱课件,自己纠正自己唱得不够的地方。

7、比一比:和歌曲《红叶》比较不同之处。(出示表格)

(五)编一编、评一评。

1、简单了解捷克概况。(播放幻灯片)

2、简单了解什么是土风舞?(出示概念)

土风舞一词是由英文Flok Dance 翻译而来的,源自非洲,是一种富有乡土风味的舞蹈,旋律欢乐,节奏较欢快。跳的时候,所有的人围成一圆圈,没有男女老幼之分,表现了人们庆祝劳动收获的愉快心情;流传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个地方特色的舞蹈。如:夏威夷草裙舞,法国小步舞曲。

3、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播放、影片、课件、图片)。

4、播放现场演唱课件,引导学生模仿创造。

5、实践:分组为歌曲编创土风舞并进行现场表演。

(1)学生按自己的选择自由组合,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创作。

(2)分组表演。

(3)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三、小结。

四、下课。学生随音乐律动快乐出教室。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秋〉第三乐章。

2、识读乐谱《我和你》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初听乐曲,回答以下问题:

(1)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是什么?(2)听完后,你能哼唱一段旋律吗?

(三)欣赏《秋》第三乐章

1、听听、唱唱

哼唱主题旋律,注意把握好节奏与音乐情绪。唱的要有弹性,饱满有力,表现出猎人威风凛凛的形象。

2、听听、动动

当听到《秋》主题旋律出现时,学生即兴创编动作模仿猎人狩猎的形象。

3、听听、画画

全曲欣赏,每当主题出现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个标记或贴张卡片。完成课后练习,思考乐曲的主题旋律一共出现多少次。

三、小结。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跟随老师的歌声或琴声,用击拍的方式识读《我和你》的乐谱。

二、教学内容:识读《我和你》乐谱。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我和你》的乐谱。

四、教学过程:

1、基本音级

音名:C D E F G A B 简谱:1 2 3 4 5 6 7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2、高音:

3、中音

4、低音

5、打节拍:手指一上一下画一个“V”就是一拍。

6、音的长短:1---全音符 四拍 1-二分音符 二拍 1 四分音符 一拍 1 八分音符 二分之一拍 1 十六分音符 四分之一拍

五、小结。

篇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教案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中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3、激发学生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新型玻璃的神奇。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新型玻璃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看看没有,摸摸倒有,似冰不化,似水不流。

说说日常见到的玻璃有哪些种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玻璃家族,认识一些新成员吧!

二、出示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读准生词,勾画出玻璃家族中新成员的名字。

2、试着从对话片段中概括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3、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话片段,在小组内与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说话语气。

三、自学、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学习

四、展示

1、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新成员?

2、新成员还真不少,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新成员?

3、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文中的角色之一,试一下,看谁读的!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补充资料

2、如果你是玻璃厂的设计师,你想为玻璃家族增添哪些新成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同学们,你们设计的玻璃一定会问世,你们都是未来的科技新星!

六、课后反思

上一篇:引路人优秀作文下一篇: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