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美术教学

2024-05-09

美术作品美术教学(精选十篇)

美术作品美术教学 篇1

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近现代名画家的一些美术作品有:西方的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梦》,达·芬奇《蒙娜丽莎》、《人像》,凡·高《星夜》、《向日葵》;中国近现代的齐白石《虾》、《不倒翁图》、《花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徐悲鸿《巴人吸水图》、《奔马图》、《九方皋》、《田横五百士》,张大千《山水》、《仕女》、《黄山松》、《四屏大荷花》,吴冠中《北国风光》、《长江万里图》、《狮子林》,朱宣咸《夜》、《旭日红梅》、《迎风》、《今天是儿童节?!》,陈丹青《西藏组画》,陈逸飞《黄河颂》、《古桥》、《踱步》、《大提琴手》,罗中立《父亲》、《荷花池》,等等。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上的洗礼,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美术欣赏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美术作品由结合为有机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进而整体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既体验审美感动又获得思想认识,既把握艺术价值又理解社会价值。

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即内容)。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是美术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形式无疑具有先行性,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释读、体验,才能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即内容)。注意这里的“内容”不是狭义上指一些主题性绘画中的故事、历史人物或情节,而是指所有美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的精神内涵。

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的同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恰当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态度。欣赏美术作品首先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审美心理准备。恰当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态度,不仅可以调动欣赏者已有的美术认识、文化修养和审美经验,而且是欣赏者艺术地、审美地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

2.调动积极的审美联想和想象。一方面,美术欣赏的形象思维的特点要求欣赏者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另一方面,美术作品是美术家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创造物,欣赏者要领悟其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的奥妙,也必须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审美能力。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将各视觉感受联结起来,以便完整地把握和领悟美术作品的美感和意蕴。

3.融入真实情感,把握审美体验。审美欣赏是饱含情感的体验活动,欣赏者只有融入真实的感情,才能获得审美感动和审美体验,欣赏者的情感一方面因作品的感染而发,另一方面也可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美术形象中,从而构成审美共鸣,达到强烈的审美体验。

4.结合理性思维理解作品意蕴。美术欣赏不但是视觉感受的活动,而且是理解美术形象与作品内涵的活动。对美术作品做深入完整的把握,只有结合审美感性感受的理性分析,才能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美术作品美术教学 篇2

作课人:苗玉玲 单位:汤阴县第一中学 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的传授:

通过课堂讲授让同学们了解艺术语言类型,具象、意象、抽象三种类型中中西方艺术语言不同的表达手段。

(2)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堂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知觉能力(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描述能力(深入观察作品)、解读能力(理解认识作品)、批评思维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初步树立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美术语言的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艺术语言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课件展示法、练习法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直接导入)

我们的物质世界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特殊的语言,就像文学艺术有文学语言,音乐艺术有音符一样,美术作品也有它特定的语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艺术语言的定义、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以及艺术语言的表达手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下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类型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2、上节课内容回顾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

上节课内容: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广义的说,美术作品中参与作品表达的一切都具有语言的属性;而狭义上,指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两方面。

美术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

美术语言的表达手段:

1、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2、中国绘画:笔墨、章法、皴法 板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艺术类型有哪些? 3、新知探究: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梁楷的《泼墨仙人》、克里福德.斯蒂尔的《1954》三幅作品。

提出问题:这三件作品有什么不同?你从作品中分别看到和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教师活动:分别总结美术语言的三种类型:

具象艺术:真实的再现现实

意象艺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抽象艺术: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纯粹运用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达到精神的纯粹和人类精神表达的自由与沟通

板书:

1、具象艺术

2、意象艺术

3、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

二、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问题探究

请同学们用 3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课本第9页至11页,并按小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和《簪花仕女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体会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2)意象艺术重在表现什么?艺术家常常运用那些手段来表现意象艺术作品?(3)抽象艺术可分为哪两类?它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板书: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和《簪花仕女图》两幅作品 学生活动:欣赏作品,思考并回答探究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相同点:具象艺术,不同点:语言表达手段不同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蓝马》和《奔马》两幅作品 学生活动:欣赏作品,思考并回答探究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艺术家采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段进行表达。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红、黑、黄蓝构成》和《牛顿色盘》两幅作品 学生活动:欣赏作品,学生讨论并回答:看到了艺术语言的基本元素。教师活动:总结抽象艺术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4、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

艺术类型 表达目的

表现方法(手段)中国画:线条和随类敷彩

具象艺术 真实的再现现实

油画:明暗、空间、《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意)《荷拉透视、构图、肌理 斯兄弟宣誓》(达维特、法国)

代表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意象艺术 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意象艺术:变形、夸张、重组

《泼墨仙人图》(梁楷、宋)《虾 》(齐白石)《蓝马》马尔克、德)《 走下楼梯的裸女》(杜尚、法国)

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冷抽象:用线分割块

《红 黑 黄 蓝构成》(蒙德里安 荷兰)《 牛抽象艺术 言和手段本身,达到精神的构成关系。热抽象:

顿色盘》(库普卡、捷克)的纯粹和人类精神表达用色彩和变化的线条的自由与沟通

来创作。可辨性,纯粹运用美术语面、形成面与面之间

5、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本节课知识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作品赏析,我们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通过艺术语言来创造的,各种艺术正是通过各自的艺术语言,创造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意义和感受,并将这些体验和感受传达给我们。

5、板书设计: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美术作品的艺术类型有哪些?

1、具象艺术

2、意象艺术

3、抽象艺术

美术教学要重视美术欣赏 篇3

在美术教学中,实践固然重要,但欣赏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作用更为突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欣赏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学生;审美能力

一、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教学中,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从欣赏能力开始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所感知是普通的心理现象,但对艺术美的感知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始能具备。美术欣赏教学就是直接以古今中外美术作品中的精华为学习对象,通过感性直观和富有启发性的手段,把抽象的艺术理论与艺术知识寓于对具体作品分析讲解中,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高度结合,通过对具体的艺术品的欣赏,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外艺术史上的优秀的思想传统和艺术传统,逐步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并深刻得影响自己的气质、品格、意志、信念。显而易见,同一般美术技能教育内容及其他教学手段相比,美术欣赏教学更能利用审美活动的认识意义和教育作用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使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审美的方式理解世界,认识社会,把握人生,促进学生德、智、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看一些美术作品,更是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欣赏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通过几节美术作品欣赏课就能进行美术欣赏的。因此,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而且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通过引发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真切的审美体验,提高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三、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认识艺术语言,更是培养审美态度

作者的一切思想和情感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出来的。不同的美术门类,由于它们的基本特征都表现为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和空间性,因而在审美要素中,它们表现出的情感要素与意蕴美方面都具有共同特点。然而,不同美术门类作品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及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就造成了它们在审美形式要素上有很大区别。如:绘画中表现出色彩、明暗、笔触、线条等;雕塑则表现出材质的体积、量感质感、肌理等。不同时期的作品又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形态。正因为如此,在欣赏学习中,教师应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中认识艺术语言的作用。对不同美术门类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采取不同的审美态度去进行欣赏,尤其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机会比较和体会各种艺术不同语言的特点,锻炼用口述和笔述的方式加强对艺术语言的感受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四、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学习美术知识,更是加强学科之间联系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桥梁

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为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

五、美术教学的若干特点

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的思维活动,是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始终包含着感性并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二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充满着联想和想象。因此,启发学生的联想和调动学生对欣赏对象的感性投入,进而把握作品的丰富内涵并做出审美评价,是美术欣赏课的基本特色,也是美术欣赏教学的成功的标志。

美术欣赏教学,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艺术欣赏固然无法摆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但却不是从感觉到概念的简单逻辑过程,它是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为感知对象,感觉形象逐渐加深,形成知觉,在知觉形象的刺激下,审美主体情感四溢,突破时空界限,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形成审美意象,并做出审美判断。尽管每个人由于知识、阅历和艺术水平的差别,使其对艺术作品领悟程度有所差异,但人在欣赏活动中的思维及心理特征却是相同的。因此,美术欣赏教学不应该机械向学生灌输“标准”鉴赏与分析“结论”,而应充分启发与调动学生进入欣赏过程,尝试形象思维,允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励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中,要注意选择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具体的作品,要引导并教育学生在欣赏中兼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学会从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标准分析欣赏艺术作品,避免形成片面追求形式的唯美主义趣味和只要思想不要艺术的“庸俗社会学”观念,培养正确而健康的审美情趣。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努力探索美术欣赏教学的美育意义,才能使其真正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术作品美术教学 篇4

以下是我在美术教学中, 利用学生美术作品资源, 服务美术教学的几点做法, 请观者批评指正。

一、利用学生美术作品做成课件, 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信心

几乎每节课, 我都带相机进入课堂, 因为学生在习作时, 会有意或无意塑造出独特的作品, 我会及时拍照收集这些珍贵的资料。这样, 学生既感觉到了老师对自己的欣赏, 又激发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从而增强了创作信心。课后, 我会把这些学生作品加以整理, 分类保存。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做成课件服务教学。例如, 我在教学《标志设计》一课时, 就采用了上一级学生的标志设计作品做成课件。通过归类鉴赏, 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标志设计的知识点;通过对比和分析比较, 学生也找出了这些作品的不足之处。当学生看到自己或同学的作品出现在屏幕上时, 眼里闪着兴奋的神采, 学习美术的兴趣更浓、信心更足。这时, 他们蠢蠢欲动, 按捺不住自己的创作欲望, 也想大显身手, 为自己的班级或学校设计一枚精美的标志设计。

每年春天的学校运动会, 各班都会打出自己的班徽。它们各具特色, 在运动上竞相媲美, 那都是学生设计作品的精选展现。我校的校徽, 也是出自一名初一学生之手。

学生作品是很好的素材, 利用这些现成的素材做成美术教学课件, 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更易于学生接受, 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也取之方便, 能够及时制作出适宜不同年龄的教学课件,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信心。

二、通过评价学生作品, 激励学生创新

我十分注重学生个体的审美感受和评价, 通过展示学生作品, 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教师对作品的评价虽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但要放在学生评价之后, 因为教师任何定性的评说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因缺乏主见而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教师务必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将评价变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在自评时, 尽可能把自己的精彩创意展示给大家, 在创作中所遇困惑也会征求大家的帮助。学生进行自评有利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对他人评价也是学习、交流和提高的过程, 有助于更清楚全面地认识自我。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 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提高了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学生间开展自评和互评, 教师不应是旁观者, 而应是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整个评价开展中起主导作用, 这是教学评价有效性的保证。事实证明, 让学生参与评价,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和树立自信心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艺术贵在创新, 可以说没有创造就不是艺术。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最好途径之一, 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引导创新。在每次的作业展示, 既要展出画面很完美的作品, 又要展出某一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的作品, 更要选出许多有个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欣赏那些与众不同、颇有新意的作品。对于能超越自我、略有新意的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正是在这种崇尚创新的评价标准的引导下, 学生变得乐于创新, 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深信, 学生在这种自由、平等、开放的交流互动中定能擦亮一双双慧眼, 张扬一种种个性, 放飞一颗颗心灵。

三、通过作品展示, 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作品展示对学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初中生有很强的表现欲, 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关注。通过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对被展示作品的同学和其他同学都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展示了作品的同学希望下次还能收到表扬和关注, 其他同学则会向做得比较好的同学看齐, 努力做好, 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和大家共享。

那么, 作品展示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呢?

1. 各班教室内外墙壁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教室内外墙壁是全体学生的展示平台, 不仅要展示优等生学生的作品, 而且要有意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后进生往往极少得到别人的赞扬, 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展示和赞扬。因此, 教师不能只关注底子比较好的学生, 只展示他们的作品, 要注意平衡, 让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通过班级展示,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作品集进行展示。

平时注意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作品集, 会给学生很大的鼓励。作品集可以是每个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集合, 也可以是一个组的优秀作品集合。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作品集中, 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美术创作兴趣和自信心不断增强。

3. 运用学生美术作品展现各班的艺术特色。

在美术学习中, 相互交流也是学习的好方法。在交流中促进步, 求发展。我们学校、班级每学期都举办美术作品竞赛, 通过评奖、展示相互学习, 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我校号召各班美术作品展示要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尽量彰显个性。观赏各班教室内外文化布置, 你会发现各班艺术风格独特, 有的班以彩墨画为主、有的以剪纸为主、有的以手工制作为主……都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班级艺术文化特色。

通过各种形式作品展示, 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品都能得到大家的赞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调动了学生学好美术专业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精选装裱学生美术作品, 美化校园

学生美术作品是取之不尽的,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布置校园环境, 营造艺术校园文化氛围。在美术教学中, 我会精选一些优秀学生作品, 进行装裱, 挂在走廊、大厅、办公室内等。这些作品是从每个年级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 贴近学生的生活, 深受学生的喜爱, 能激发学生对各种艺术的喜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学生最大的兴趣就是欣赏自己的得意之作, 缓解学习压力。学生艺术作品随处可见, 并及时更换, 他们从中感到自己劳动被尊重, 得到师生的关注,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校园内外环境布置的艺术化, 也是彰显学校艺术特色的重要手段。利用学生作品, 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校园文化,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得到美的享受。这种形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而且深受家长和老师的赞赏。

总之, 美术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作品资源, 让它服务于美术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树立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学校校园艺术文化建设增光添色, 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文章认为, 在美术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学生美术作品资源,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增强信心;利用学生作品,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利用学生作品美化校园,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作品展示

参考文献

[1]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1.

[2]闫同林.美术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 (03) .

[3]崔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 1998, (09) .

美术作品美术教学 篇5

《纲要》指出,艺术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美术教学是用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幼儿创造力,培养美术作品的艺术创新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幼儿发现、观察、欣赏生活中的美

(一)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随机观察

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所表现的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启发幼儿善于发现美,这是萌发幼儿审美情感的前提。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了解周围感兴趣的事物,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世间万物的形态,从而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

(二)观察要有目标,学习正确的观察的方法

观察要有目标、重点,切忌盲目观察。如外出时观察马路两边的楼房、路上行人的活动、奔驰或停在路边的汽车,在幼儿园观察自然角植物的生长变化、户外活动时小朋友游戏的场面等,还要引导幼儿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为幼儿今后进行美术活动积累素材。

(三)引导幼儿欣赏一些经典名画

美术作品艺术创新包括题材内容的创新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如凡高的《向日葵》、希菲乐德的名著《鲜艳的水果》,能让幼儿认识颜色的种类,感受鲜艳的色彩,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用渗透式的方式使幼儿深切感受美,学习表现手法,从而大胆地想象创作。

二、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

(一)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激发幼儿创作灵感

美术活动中,要采用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情感,唤起联想和想象。如欣赏《动物音乐会》时,让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各种动物的走路姿态,幼儿自信、生动的表演栩栩如生,帮助幼儿展开想象,笔下的动物也就千姿百态跃然于纸上。幼儿喜欢听故事,在听完故事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回忆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特征、动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结局。幼儿思维活跃了,自然而然对绘画就会更加积极投入,所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针对幼儿个体差异进行具体指导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该承认、正确面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有的幼儿想象力丰富,作画大胆,构思新颖,但急于求成,作品比较零乱,色彩单调。对于这样的孩于,一方面要肯定他的独创性,另一方面则鼓励他认真选色、涂色,丰富画面的色彩;有的小朋友喜欢临摹范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在欣赏的同时,着重引导其联系生活经验,拓宽思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充实画面内容;对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儿,更要不断地鼓励、赞赏他,使他们充满信心,大胆地绘画。

三、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

(一)从儿童的角度看世界,启发想象

幼儿的视角与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的画往往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可以是黑色的,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不能简单的批评,这样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扑灭了求异思维的火花。而应引导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绪,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与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

(二)儿童美术教育不应该圈定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幼儿在7岁之前,正处在绘画的敏感期,同时也是想象力——右脑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假如我们用模式化的图形来限定孩子的视觉,同时又限定了孩子的手和脑,那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本来通过手进行的一个创造性行为却成为这样:在一个固定的边内填色的行为,这不仅不是艺术,还恰恰圈定了幼儿的想象性思维。孩子们形成一个可怕的观念:我的颜色不能涂出线外,涂出来了以后,是被认为不好的。因为很多老师的评价标准都是涂得特别均匀的受表扬,有的老师甚至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帮孩子画。

四、正确处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关系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重视了幼儿作品的效果,而忽略了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其实,幼儿美术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活动的过程,结果无论成功与否,对幼儿来说都是最好的。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重视过程评价。

1、要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及表现方式,从而树立自信,提高审美情趣。

2、评价中要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过程。教师应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要重视培养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

让乡土美术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中 篇6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初中美术教育和乡土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两者的联姻,不仅可以拓宽初中生对当前美术教育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成效,完善美术教学的意义。将乡土美术融入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可以对当前的美术教材进行完善,实现教学的广泛性。实施艺术的嫁接,不仅给予了乡土美术新的生命之水,将其发扬光大,同时也丰富了中学美术的教学内涵。

1 建立乡土美术教学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乡土美术教学背景的建立,预先设置好一个乡土美术空间,让学生能够在独特风格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乡土美术的教学背景主要是指乡土美术的来源,它主要源于人们的民间生活,是时间荡涤后的智慧的结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的来源进行讲解,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建立大致的学习知识框架,帮助学生进行初中美术学习。例如,在讲解“刺绣”内容时,可以结合我们苏南地区最为著名的刺绣工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设置为传统刺绣主题的实践作坊,让学生充分感受苏南的细腻和柔美,激发创作灵感的同时增强其弘扬乡土美术的信心。

2 丰富乡土美术教学内容

教师也应不断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扩展延伸,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将为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基础作用。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确保学生能够对课堂的学习内容提起兴趣。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的小故事、历史文化、生活常识等作为教学的丰富内容。例如,在讲解苏教版“泥塑”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人物泥塑图片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制造过程,建立立体的泥塑乡土美术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对泥塑这一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源、发展进行简要讲解。如此不仅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完善学生的创作思维,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

3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初中美术课堂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先将实践中需要注意的环节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做出教学示范。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来感受艺术创作所带来的快乐,更体味到乡土美术不同于课堂美术教学的风情。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在艺术实践中把握思维的火花。例如,苏教版美术教材中“剪纸”一节,师生课前准备好实践工具,课中先将我们江苏自古流传的民间剪纸进行介绍,再视频播放老百姓剪纸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留心观察、思考、记忆,之后利用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实际创作,同时师生共同点评,相互激励,取长补短。这样,让学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对乡土美术进行了解和深刻认识,有效地完成了预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4 鼓励集体学习

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人一个灵感那么小组就会有多个创作思路。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也便于学生自己对乡土美术的认识进行相互交流,增加学生对乡土美术教学的了解,深入对乡土美术的认识,达到初中美术教学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实现了资源共享,更锻炼了团队精神,为工作实践打下基础。除此之外,这种方法还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美学的博大精深。

5 总结实践教学成果

教师需要对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反思更加完善的教学思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做好定期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发现不同学生的喜好和特长,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根据教学的效果进行改善和提高,真正达到新课改素质教育的目标,完成乡土美术和初中美术教学的完美结合。

美术作品美术教学 篇7

《美术观察》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美术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大型综合性美术月刊,为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美术观察》关注美术发展的前沿和热点,深入探究美术理论和创作的基本问题,大力传播美术学知识和相关信息,以丰富的栏目反映美术领域的多样景观,致力于有中国文化立场的现代美术形态的建设与繁荣,在美术学科创造性地体现国家发展的文化战略和宏观精神指向,《美术观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调学术至上、质量第一的编辑原则。

《美术观察》以中国艺术研究院蓄养半个多世纪的优良学风、雄强学力和磅礴阵容为滋养和后援,突显贯通人文学科和艺术创作的学术性;所设〖观察家〗、〖美术家〗、〖美术学〗、〖国际视野〗四大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内容和形式,对大视野的“美术”构成全方位的“观察”,以高品位、高质量、高学术性的专业期刊形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赖和好评,是中国美术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

《美术观察》的志趣是:精诚问道,但不囿书斋;侧重建设,却不懈批评;着意前瞻,亦勤于反思;力求全面,也力避浮泛;尊重客观,更崇尚良知;基调严肃,又饱含热情。

《美术观察》创刊于1995年,2012年4月恰逢出刊200期。为纪念《美术观察》出刊200期,欢迎大家就“《美术观察》与当代美术进程”主题进行讨论,发表高见,本刊择优选登。以下方面供您参考:

1、您阅读《美术观察》的感受与经验。

2、您曾经参与本刊[热点述评]、[现象]等栏目选题讨论的感受与收获。

3、对如何进一步办好《美术观察》,您有何建议。

截搞时间:2012年5月31日

电子邮箱:meishuguancha@sina.com (注明孟繁玮收)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社(注明“《美术观察》与当代美术进程”投稿文章)

美术作品美术教学 篇8

●我的人生观:我是人民教师, 我愿做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基石。

●我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才会亲近你, 读懂学生的性格学生才会依恋你, 关心学生的健康学生才会向往你, 引导学生成才学生才会崇拜你。

●我的教师观:让美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唤醒他们的生命激情, 寻找纯真的自己。

●我的学生观:要让孩子们喜欢艺术, 因为与艺术亲近的人大都对自然和人文比较关怀, 也大多与真、善、美比较近。

●我的教学观:优质而高效的课堂, 既成就了孩子的终身幸福, 又成就了教师自己。

●我的教学信条:让每一个鲜活生命都参与创造。

一、魏思东的教学主张:儿童生活美术

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儿童自然发展。美术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本性来实施,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参与或指导学生的美术活动, 让每一个孩子在美术活动中都可以按照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用情感的画笔来讲述自己的心灵故事, 随心所欲地进行自己的美术创造。因此要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学习, 引导学生审美探究, 多样体验, 生活化观察、表现和展示, 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 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促进学生主动而持久地学习。

1.直观美的体验, 能激励孩子的审美探究

孩子的审美从使用画笔就开始了。“线条”意味着什么?“线条”意味着孩子思维的开始。当一个孩子自由地在作业纸上, 用画笔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充分地宣泄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时候, 就是他们最开心、最快乐、最独特的时候。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观念, 做到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到“还时间给学生, 还空间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绘画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最好的方式是引导和鼓励他们画出心中的故事, 陪着孩子画完它。绘画自己心灵的故事让孩子无限快乐。引导学生在联想基础上幻想, 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每个孩子生活的经历不同, 幻想和表达的方式也就不同, 画面的内容也肯定有自己的特色, 即使学生在美术的表现技巧上还不够成熟甚至有些欠缺, 但所画出的内容是生动的。

2.多样美的体验, 能满足孩子的生活乐趣

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使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 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 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 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故事、图片、多媒体、示范作品、尝试创作、正确评价等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去解读美的真谛和探索美的奥秘。通过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思考和探究, 从中发现新事物美的规律。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新颖、变化、直观可视的多媒体教学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 产生可视、多变的教学效果, 和孩子们求新求变的认知特点不谋而合, 很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使他们在新奇、直观可视的音像世界中轻松地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 让思维自由地遨游于艺术的海洋。从而更大地激发孩子们实现用艺术技巧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达自我情感的愿望。

3.独特美的体验, 能满足孩子的创新心理

当孩子尽情地把来自内心的感情表达在画纸上的时候, 它是独特而且不能代替的, 从中可以体会到的美妙将远远异于语言和想象。孩子们凭着个性的直觉感受, 以他们特有的自我表达方式, 在开始作画的时候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他们并不关心画面有没有主题, 也没有什么目的。画笔的每一次旅行他们都十分高兴, 而且总是赋予图形以自己的意义。在他们的作品中大胆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个性和情感, 使作品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形式美感。因而, 了解和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前提, 也是实现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关键。要尊重教育对象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就要从孩子身上找突破口, 从他们的愿望出发, 顺其自然, 因势利导。可以经常让他们试着用不同材料来表达同一内容, 或用一种材料表现各种内容, 或对同一内容从不同角度理解后进行创作, 等等。

4.生活美的体验, 能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

好的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动而有情趣的美术作品必须能够反映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画面, 反映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而孩子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 教师应该运用一切手段来帮助孩子通过教学获得更多的美术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模仿、写生、创作等美术活动方式来观察生活的美, 不断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表现生活的美, 把自己对身边的点滴感悟或感动用日记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引导孩子们在自我的学习实践中多看、多做、多动、多想, 多积累贮存与生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创作起美术作品来就不会缩手缩脚了, 也不会感到头脑空虚没有素材了。美术教师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可以使孩子开阔思路, 由单向思维变多向思维, 创作出的作品就能百花齐放, 异彩纷呈。美术创作充分启迪孩子们求新、求异、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 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创新思路, 也让孩子们在创作中领悟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二、魏思东的教学风格:“尊重儿童·创造生活”

“尊重·创造”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也是培养儿童美术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1.尊重儿童

儿童的美术教学必须依照儿童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来加以引导和创新。尊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全过程, 在动口、动脑、动手中经受认知、情感和实践活动体验。使学生学会运用学习工具, 逐步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最终实现艺术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2.创造生活

儿童的美术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 完全取决于美术作品是否是儿童真实生活的反映, 作品无论是线条、色彩还是构图是否是儿童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观察和感悟。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立足于解决儿童美术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课程的思路和方法, 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 采用“尊重·创造”的教学策略,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正确处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课堂教学活动实效, 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三、魏思东的课堂教学实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形形色色的世界》 (欣赏·评述)

——福建省“儿童美术教育”研讨会课堂教学展示实录及反思

(一) 组织教学, 观察导入对比欣赏

师:昨天同学们听说魏老师要给大家上美术课都充满兴奋和期待, 可有一位同学就问老师:“我们明天要带什么画画工具呀?”我告诉他:“只要带‘嘴巴’就行!”有一个同学说:“那还叫什么美术课呀?”是呀, “美术课除了画画还可以做什么呢?”今天老师就想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这个答案。

1. 用苹果的对比, 导入形与色的话题

师:同学们, 请仔细观察两张苹果的图片, 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第一个苹果是绿色的, 第二个苹果是红色的。

师:还有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第一个苹果有斑点而第二个没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谁来补充一下?

生:一个苹果大, 另一个苹果小一些, 形状变了, 色彩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很仔细, 回答得也很正确。说明大家都是既聪明又爱动脑的小朋友。

师:对了, 同学们刚才就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区分两个苹果的“形状”和“色彩”的。

(屏幕上出现了对比:形状、色彩)

师:老师今天就是要带领大家到形与色的世界里畅游一番, 你们说好吗?

2. 板书课题:“形形色色的世界”【评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色彩的感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因此导入新课时, 教师单纯的“给予式”的欣赏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新的造型、色彩知识及运用, 在讨论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图形与色彩的知识。并指导他们通过简单的形与色对比对特定的欣赏对象进行描绘, 为欣赏其他的美术作品以及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体会形状和色彩给我们的直觉反应和思维反应, 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伏笔。】

(二) 启发谈话, 欣赏自然美的世界

师:同学们, 谁可以告诉老师, 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样的呀?

学生自由回答:春天来了, 小草绿了……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游览四季, 感受四季的美好吧!

(播放相关美术课件, 引导学生观赏春的美丽片段)

师: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用了什么色彩来表现物体和大自然的无限美丽风光?下面看这四组照片:

春天, 植物发芽, 绿意盎然。

夏天, 骄阳似火, 炽热炎炎。

秋天, 果实累累, 落叶缤纷。

冬天, 白雪皑皑, 银装素裹。

(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图片, 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 不时发出赞叹)

师:同学们, 一年四季, 分别为我们展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谁可以告诉老师, 在不同的季节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植物的叶子春天的时候是绿色, 夏天的时候也是绿色。

生:“老师, 他说得不对。” (一个小女孩突然站了起来)

师:哪里不对了呀?

生:春天的时候植物的叶子因为是刚刚长出来, 所以应该是草绿色的, 到了夏天的时候树叶成熟就变深绿色的了, 秋天的时候叶子就变黄, 有的还变红了呢, 比如说枫叶就是变红的。

(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老师我知道”, 一个学生抢过了话题, 兴奋地说:“到了冬天的时候树叶全都掉光了, 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生:老师他说得不全对。

师:是吗?你说说看。

生:松树的叶子就不会掉!

(教室里顿时骚动起来)

师:同学们, 大家刚才都说得很好, 尤其是对问题的思考和争论, 你们的表现出乎老师的意料, 让老师觉得同学们平时就有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从四季的主色调上讲, 老师觉得用四种色彩就可以概括。

教师板书:四季的主色调——绿色、红色、金色、白色。 (出示图片)

师:请看大屏幕。

(屏幕上出现了四季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形状的变化)

【评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讨论的时间可以相对长一点, 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的辅助, 创设情境, 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协作交流,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能联系自然与生活实际,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从“教”到“引、帮”的角色转换。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启发学生通过四组图片的欣赏, 产生对季节的色彩遐想。并且通过图片的欣赏, 让学生对身边的色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 讲授新课, 认识创造美的规律

出示三张图片。

师:同学们, 观察图片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图片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屏幕上出现了两个水壶)

生:第一组:

(学生纷纷举手)

(1) 形状相同, 色彩不同。

(2) 色彩相同, 形状不同。

(3) 形状相同, 色彩相同。

师:同学们, 观察得真仔细, 说得也很正确, 说明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很容易找到美的变化规律。好!我们把这组图片归纳为“变化与统一的美”。

师:谁可以帮助老师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

(学生列举了很多实例, 课堂出现了一个小的高潮)

出示三张图片。

师:同学们, 观察图片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图片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生 (自由回答) :

(1) 左右对称, 色彩不同。

(2) 上下对称, 色彩不同。

(3) 对角对称, 色彩不同。

师:好!我们把这组图片归纳为“对称与均衡的美”。请同学们找一找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对称与均衡的东西吗?

出示三张图片。

师:同学们, 观察图片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图片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生 (自由回答) :

(1) 近实远虚, 色彩相同。

(2) 近大远小, 色彩不同。

(3) 点、线、面, 色彩不同。

师:好!我们把这组图片归纳为“节奏与韵律的美”。谁可以帮助老师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趣味导学把美术的欣赏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引导学生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易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的气氛, 把学生的思维完全调动了起来, 让欣赏美的课堂高潮迭起。】

(四) 指导方法, 欣赏生活美的方法

师:同学们, 请你用形状和色彩介绍与你相关的一些物品, 以下请选择: (1) 我的文具; (2) 我的书包; (3) 我的玩具; (4) 我家的客厅; (5) 我喜爱的。欣赏讨论之后, 请各组派代表发表你们的意见或观点。

【评析:让学生通过欣赏感知形与色的魅力,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的态度。以趣味性的活动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一些简单的图形, 知道世界的变化和多彩。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想象, 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发扬民主,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五) 交流评价, 引发欣赏美的讨论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画家作品, 感受作品中的色彩美, 并进行欣赏评述。

(2) 引导学生欣赏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 并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欣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屏幕上出现了两幅作品)

师: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师 (提示学生) :可以从色彩的搭配、造型组合等方面观察对比。

生:我喜欢第二幅, 因为第二幅的画面阳光明媚, 给人温暖的感觉!

生:老师, 我也喜欢第二幅, 因为第二幅的画面是丰收的季节, 画面近大远小, 很有节奏和韵律美!

师:你说得真好, 你把我们刚学的欣赏知识都运用上了, 同学们给他点掌声。

生:老师, 我喜欢第一幅作品, 因为第一幅作品让我想起了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武夷山游玩的情景, 那里的水也是这么美。

师:这幅画能勾起你曾经美好的回忆, 这就说明美的东西可以引发我们美的感受!

(六) 游戏互动, 提高欣赏美的品位

1. 猜图游戏

出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用形状和色彩来描述它, 但不说出它的名字。

师:这是一种水果;它的形状是圆形的;它的色彩是绿色的;它的表面还有许多花纹。

生:老师, 我知道, 是西瓜!

师:同学们要像老师刚才这样从类别、形状、色彩和特征等方面来描述一件东西, 请你猜猜看!

(同学们纷纷举手, 都想在这一环节露上一手, 所以课堂出现了一个小的高潮)

师:好!我们请这位女生来猜, 大家自由描述图片中的物品, 看谁猜得最多!

生:这是一种文具;它的形状是又细又长的圆柱形;它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它的一端是尖尖的。

女生:铅笔。

生:这是一种水果;它的形状是又弯又长的;它的色彩是黄色的。

女生:香蕉。

生:这是一种水果;它的形状是心形的;它的色彩是红色的。

女生:……

生:它的表面有许多的小点。 (有位同学补充说)

女生:老师, 我知道, 是草莓。 (又一阵掌声响起)

生:这是一种……

游戏继续开心快乐地进行着。

师:同学们, 刚才老师发现不论是描述的同学, 还是猜图的同学都能根据一件事物的类别、形状、色彩和外表的特征等方面来描述和猜图, 说明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今后大家就要用这一种方法去观察身边的其他事物。现在我们进行下一个游戏。

2. 请你当老板

出示一组服装图片。

师:同学们, 假如让你当服装店的老板, 你会怎样向你的顾客推销你的商品呢?

生:我会先给这些服装标价。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会根据这些服装的样式和颜色来定价。

(一阵掌声响起)

师:看来你已经将美术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老师用新奇而赞许的眼光微笑地看着她)

生:快来看呀!新到的服装样式新颖, 美观大方, 穿在身上会让你更加漂亮,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啊!

(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 这位同学刚才用形状和颜色来描述衣服的样子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推销方法, 说明一种产品是否畅销一定和这种产品的形状和颜色有重大的关系。

师:同学们, 假如你是顾客, 让你来选择服装, 你会选择哪一件, 请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回答, 鼓励有独特创意的见解。

师:同学们, 当有人和你的审美意向不一致的时候, 你会采用什么态度呢? (1) 嘲笑; (2) 改变自己的观点赞同; (3) 尊重对方的选择; (4) 说服他, 让他改变自己的选择。讨论后请各组派代表发表你们的意见或观点。

生:我觉得应该是2号, 因为我认为他说得对, 所以改变自己的观点赞同。

生:老师不对, 应该是4号, 因为我认为正确的, 而且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就应该是对的。

生:不对, 那如果大家的意见是错的呢? (有一个同学抢着说)

师:同学们, 大家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2号同学先是反对, 后是赞同, 说明他被对方说服了。4号同学认为大家都赞同的事一定是正确的, 有一个同学已经替老师回答了:“如果大家的意见是错的呢?”但老师认为只有3号回答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因为正是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宽让和包容的心, 尊重了对方的选择, 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彩缤纷。

【评析:美术具有强烈的视觉性、触觉性、造型性和空间性等特点。课堂教学中的学科知识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也是进行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 尊重他人的文化, 用包容的心去体验形形色色的世界的美好。】

(七) 课堂小结, 拓展美的空间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生活中也能运用学到的对比知识和欣赏方法, 用欣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 美化我们的生活。

四、魏思东的教学反思:心和学生一起动

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的情绪特别高涨, 课堂上学生认真思考, 大胆表达、积极参与的热情令人高兴和感动, 孩子是可以在游戏中学习长大的。对于他们来说, 搭建一个学习、游戏的平台,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讨论交流, 相互学习, 汲取并互补各自的经验, 从被动的“知识容器”变成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课程资源的开拓者。学生间的合作的意识、自主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学习体验中生成新的问题, 在争论中解决问题, 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 这也启示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需要提高。以《形形色色的世界》一课的教学为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将美术欣赏知识趣味化, 给学生一个审美的惊喜, 让学生觉得审美其实很有趣

每个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口味不同, 审美材料就不能单一化, 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审美材料的权力。《形形色色的世界》是二年级教材的结束篇, 教材意在通过丰富、精彩的美术图片来体现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美的充满生命的现象的呈现, 通过唯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我选择以“游戏”活动为核心, 来探讨形与色中美的多样性, 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注意开发美术课程资源, 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这种设计是非常恰当的、理性的, 完全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最强烈的审美感受来领悟形形色色的世界的奇异与斑斓。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 形成独到见解, 提高审美水平。美是生动而美丽的。相信孩子的观察能力,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通过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以及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师生间激情而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 为学生感知美的事物, 主动参与欣赏评述提供了沟通思维和启迪智慧的可能, 师生间自然而深情的交流互动, 让学生有了观察和发现美的强烈冲动和欲望, 使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艺术美的氛围中, 陶冶了心灵。

2.将美术欣赏知识简约化, 给学生一个审美的平台, 让学生觉得审美其实很简单

教学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并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感性材料的累积, 因为一节课不可能穷尽纷繁的美丽世界, 这样的交流活动只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美是有规律可循的。相信孩子的评析能力, 鼓励学生多讨论, 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审美中, 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 思想产生碰撞, 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 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 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 要多一些尊重, 多一些交流。于是, 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标准的答案”, 只要是学生的正确的切实审美感受都可以, 牢牢抓住这种个人体验展开审美教学, 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的规律, 让学生有自我表达的欲望。在评述方式上以自评、同伴互评为主, 这种评述的民主化、多样化, 充分体现了评述的多元功能, 在平实而有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灵感的撞击、美的交流、愉悦的审美, 以及成功地自我表达的乐趣。通过这些直观的感性材料的累积, 引导学生实现认识上的升华, 了解造型与色彩、生物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 给学生提供一把认识多姿多彩生命世界的钥匙, 从而辩证地看待生命世界, 培养热爱自然, 珍爱生命的情感, 理解人与大自然的平等关系。

3.将美术欣赏知识生活化, 给学生一个审美的通道, 让学生觉得审美其实很平常

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相去太远, 都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 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 美术的趣味性活动更是令他们向往。从艺术到生活, 从生活到艺术, 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猜图游戏”的活动形式,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 彼此交流学习、借鉴补充, 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关注和问题意识。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入美术学科, 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 学会探索、思考问题, 用实践研究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及方法合理运用, 并能有所创新。欣赏知识的掌握就是靠在创作实践中去实际地运用, 在运用的过程中, 将你的发现美的独特潜能充分发挥, 将美的感受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作为欣赏内容的补充, 有的同学还将自己和家人旅游时的美好记忆和看到的美景相链接, 使得欣赏水平和审美经验愈加丰富、成熟, 审美的乐趣也将从中诞生。学生完全沉浸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回忆和眷恋之情中, 油然而生自豪感, 如此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4.将美术欣赏知识视觉化, 给学生一个审美的空间, 让学生觉得审美其实很丰富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拓展学习空间, 不仅在学校传授知识, 还要走出课堂, 到大自然中, 到社会中, 进行调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量审美是个性化审美的基础。不仅要加强课外审美量, 鼓励学生读有关美术知识的书籍, 还要鼓励学生上网审美。同时, 努力加大课堂内的审美量, 在进行审美教学时, 补充“基础知识”“趣味游戏”“辨别真伪”等教学环节的课程资源,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审美。新课标激励学生抒发情感的个性化方式与自主表现方式。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读图时代的到来, 使想象的空间得以拓展。课堂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 本节课教师在设计上能够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为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提供了直观和有效的视觉冲击, 评述方式的多样化符合现代少年儿童的审美发展需要, 为孩子们走出课堂求知识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美要用眼睛去发现, 相信孩子的探究能力, 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才可能放开自己的大脑, 放飞自己的想象。心和学生一起动, 让学生有自主探究的审美欲望。

优化美术作业设计提升美术教学实效 篇9

一传统美术教学下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传统美术教学下学生作业和新课程标准下美术作业评价标准的对比, 笔者发现过去学生作业明显存在以下两个大问题:

第一, 学生作业传统化, 内容死板单一。学生完成作业时完全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套, 或者直接临摹书中的范作。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非常注重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为了确保在一节课中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课堂中主要以教师讲为主, 提问很少, 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多, 学生合作完成作业的机会少之又少。教师常常根据时间收放学生思维, 整整一节课, 学生的思维往往只有小幅的波动, 结果是学生的作业往往缺乏创新, 内容单一。

第二, 完成时间差异大, 制约学生能力的发展。基础好的学生, 能根据教师提出的作业要求, 很快完成作业;基础一般的学生, 根据提出的要求, 完成作业往往要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就造成有些学生有十多分钟时间无事可做, 他们的能力在这节课上不但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 反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在作业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而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也受基础好的学生的影响, 不能用心去完成作业, 只是赶时间去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 除了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外, 还必须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等方面去创造性地为学生设计课堂作业, 让学生能选择自己有兴趣且力所能及的作业,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作业设计自主化, 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后, 可以尝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自己学到了什么;利用这些学到的新知识技能, 又可以创作怎样的艺术品 (即完成怎样的作业)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 教师可以让他们多通过合作完成作业, 这样既可以提高作业完成的速度,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甚至可以让学生的统筹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各不相同。教师可尝试设计一个分别适合不同水平、不同技法、可供选择的“作业超市”,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 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模式来完成。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 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中才会带着愉悦的心情;也只有是学生的自我选择, 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点燃他们的兴趣火花。这样使学困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吃力, 学优生的能力得到张扬, 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2. 作业设计趣味化, 激发创作热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种种途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之后, 还应该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有趣而快乐的事, 从而培养学生尽力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创设有趣的模拟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将课堂教学变为学生亲身体验。学生的智慧与趣味化的作业设计碰撞在一起, 经常会产生很多闪亮的火花。教学《诱人的瓜果》一课时, 笔者让学生根据所带的各种瓜果和其他装饰物, 利用水果的外形以及皮和肉的不同颜色去展开联想, 小组合作制作一组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可能的话再给它编一个小故事。通过学生的讨论、合作、创作、汇报, 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们联想丰富多彩;雕刻、切挖、接插、镶嵌、粘贴等方法灵活多样;形、色、花纹搭配协调合理;编的小故事也十分生动有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作业, 整节课都兴趣盎然。

3. 作业形式多样化, 提高综合素质

西方一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 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特别是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的四种类型值得借鉴:一是实践作业, 即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二是书面作业, 即客观性测试, 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三是口头、听力作业;四是表演作业。其实, 日常教学中让学生相互之间评价作品、给作品编故事、穿戴作品进行表演等, 已经是让他们在完成评论作业、进行作业表演了。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学校附近的社区资源, 让学生们去观察有特色的建筑和植物, 了解它们的背景资料, 如它们属于什么建筑风格;这些植物的外形、色彩以及它们的生长特点。在这种类型的作业中, 无需过分关注学生对调查对象的理解程度有多深, 只需知道这样的作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能增长学生的见识, 引起他们对其他更多问题的关注。要完成这种类型的作业,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 最后一起汇报交流, 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三结束语

教育学泰斗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和“学习即生活”的口号。因此, 课堂作业必须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更多关注角度、更多方位审视问题, 精心设计, 以引起学生关注和表达的欲望,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展翅高飞。

[责任编辑:高照]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的优化从三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以便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 让学生能选择自己有兴趣且力所能及的作业,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从示范美术到涂鸦美术 篇10

一、示范美术到涂鸦美术的发展转变

一直以来,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教师总是习惯性地采取示范美术教育,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示范进行绘画,不能随意瞎画篡改。这样的教育形式过于局限,把孩子们的美术思想禁锢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中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但是在教师眼里,这就是一种最为切实的美术教学,为了约束孩子进行美术学习,不能太过于放纵他们,否则不仅产生不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无法为幼儿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事实上,示范美术的约束力太强,而孩子恰恰处于释放天性的阶段,他们这个阶段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十分强,一味地进行约束限制,往往不利于幼儿的教育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要求的提出,幼儿教育也开始转型,除了要注重幼儿的知识技能成长之外,还要求提升孩子们的素质修养。为了切实地实现这一教育需要,教师必须优先转变美术的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美术教学。因此,教师开始释放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涂鸦美术。涂鸦美术是现代幼儿美术教育中十分提倡的一种教育方法,主要以幼儿的乱涂乱画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美术绘图为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对于幼儿的涂鸦活动,教师不应该直接干涉,偶尔可以对幼儿遇到的美术绘画问题进行指导。在欣赏幼儿的“涂鸦作品”时,幼儿美术教师不应该以专业的眼光进行欣赏,而应该让幼儿描述这幅画,通过幼儿的想象力和内心深层理解这幅涂鸦作品。

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在某一天,幼儿教师开展美术教学,要求孩子们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事物,可以画人、花、树、鸟等等。一个幼儿一直没有下笔,不停地思考,想要下笔时又在不断犹豫,最后,本节美术课结束了,他还是一笔未动。当教师引导大家展示作品的时候,一个接一个的孩子为大家展示了自己心中最美的作品。轮到这个孩子时,他唯唯诺诺地走向了讲台,然后举起了手中的画板。这时,大家发现,他的画板里什么都没有。幼儿教师十分平静地询问他:你为什么不画呢?难道你心里没有最美的事物吗?那个孩子红着脸答道:我觉得白色的画板就是最美的事物!很多孩子都觉得他是在为偷懒找借口。直到很多年后,这个孩子成为一名有名的美术画家。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内心有着独特的美术思想,教师不应该约束他们的美术绘画。因此,涂鸦美术才得以被社会作品的认可和接受。

二、涂鸦美术的开展方法

1. 配合游戏活动进行涂鸦教学

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天性十分活泼,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游戏,其注意力很自然地在游戏中维持的时间较长。涂鸦美术虽然强调幼儿的美术思想和天性的发展,但它还是一种美术教育,需要在教学中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教育功能。为此,教师不妨采取涂鸦游戏。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沉浸在美术教学的乐趣中。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适当地提升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以一幅白色的画为模板,复印多份交到幼儿手中,让他们描绘出这幅画的“颜色”,由他们自主发挥,描绘出最好看的颜色。幼儿会从中感受到莫大的新鲜感,迅速进行绘画,很大程度上培育了幼儿的美术思想,使他们的审美能力获得有效的提高,而美术教育也很自然地贯穿在了整个涂鸦游戏中。

2. 以涂鸦美术作为语言交流基础

很多的小孩子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教师可以在涂鸦美术的过程中合理地引导幼儿通过涂鸦绘画展现自我。比如,有的幼儿内心较为孤僻,不善于交流,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涂鸦绘画,通过绘画来了解这些孩子的内心想法,并切实地以涂鸦进行深层次的语言交流,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美术教育。

总而言之,涂鸦美术必将替代传统的示范美术成为主导的幼儿美术教学方式。幼儿教师应当及时转变美术教育观念,积极地完善和促进涂鸦美术的发展,进而产生最为实际的教育作用,全面释放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摘要: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首先都是从示范美术开始的,由幼儿教师进行美术绘图的指导示范,幼儿根据教师的指导一笔一画地模仿,进而完成。这样的美术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冲击已然不再具有较高的教学活力,而且不符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观念。为此,幼儿教师开始采用涂鸦美术的方式开展美术教学,并迅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关键词:示范美术,涂鸦美术,创造力,想象力

参考文献

[1]董倩.小班幼儿科学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9).

上一篇:护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下一篇:电力电缆故障探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