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美术教案

2024-04-13

脸谱美术教案(精选14篇)

篇1:脸谱美术教案

活动名称:脸谱。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现人物的情绪。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的脸谱。

各色橡皮泥。

活动过程:

1。玩“变魔术”游戏,引起幼儿变化表情的兴趣。

游戏:“会变的脸”(苦脸、笑脸、生气的脸、害怕的脸等)。

2.启发幼儿互相观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问:“人笑时、哭时、生气、害怕时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请幼儿分别描述出来。”(教师边听边捏出来)

3.引导幼儿体验色彩与每一种脸谱的关系。

提问:“当你生气时,你的脸色会有什么变化”?(变红)“黑色使你感到怎样?让你想到什么表情?”

小结:“表情不仅可以通过五官的变化来表现,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变现。”

4.幼儿制作脸谱,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每个幼儿选一种表情。

5.戴脸谱到户外玩“猜猜我是谁”。

活动反思:

传统艺术是美术欣赏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作品风格来拓展幼儿创作思路,达到欣赏、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各种奇葩,懂得欣赏、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篇2:脸谱美术教案

在一次春游活动时,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在小溪边玩。他们拾起小溪里的小石头不停地把玩,没想到大自然中这小小的产物能给幼儿带来那么大的吸引。于是我们拾回了许多溪滩石,并组织了本次活动。本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对自然物制作的兴趣,因此,一开始就出示溪滩石,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幼儿虽然已学习过在纸上画脸谱的基本方法,但在立体的圆面上没有尝试过,因此,需要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最后,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感受自然物带给我们的美感和乐趣,进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目标

・感受京剧文化的同时,对利用自然物的操作感兴趣

・学习用水粉在溪滩石上描绘脸谱

・提高细致动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在溪滩石上绘画脸谱,对利用自然物创作感兴趣

・难点:能较细致地作画,保持衣物干净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学过在纸上画脸谱;带幼儿去小溪边捡溪滩石玩耍

・物质准备:光滑圆润的溪滩石若干、小号水粉笔、各色颜料、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溪滩石, “这是我们在小溪边玩耍时捡回来的漂亮小石头,它象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激发兴趣。“溪滩石真象一张张可爱的脸蛋呀!我们给它们画上脸谱吧!”

二、讲解示范

1.请幼儿回忆脸谱的绘画方法及注意点。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首先要观察溪滩石的形状,再依形设计。石头比较小,我们画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仔细,不能把颜色弄混。

三、幼儿绘制

1.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画出脸谱的轮廓。

2.鼓励幼儿大胆用色。

3.提醒幼儿要细心、集中注意,不要把颜色弄混,并要保持衣物干净。

四、讲评

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在美术角互相欣赏,组织大家说一说自己画的脸谱有什么特别之处,谈谈自己喜欢谁的作品并说出理由。引导幼儿体会自然物的神奇以及带给我们的美感。

活动延伸

篇3:脸谱美术教案

在教授脸谱时,我针对的是五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自己的理解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十分了解的知识,能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美术课中引入脸谱艺术课,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色彩的运用有很大的意义和帮助,如何让脸谱艺术与美术课堂完美结合?以下是我在上《昆曲脸谱》这课时的一些感想与体会。

一、研读教材,打造基础

在美术的创作基础之上,首先是文化学习的积累。要让学生参与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的学习中去,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研读教材时要提炼出精华,对传统文化理解有个质的上升,,并且能与美术学科融合,体现其美学价值。

《昆曲脸谱》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有三个大的目标方向:(1)了解昆曲脸谱的相关知识,人物背景、性格特征通过图片来分析,并且总结相关的昆曲脸谱造型规律。(2)根据人物性格特征设计出有特色的脸谱,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在示范讲解的时候,我让学生对脸谱的五官、表情、图案、色彩进行联想,让脸谱设计变得生动有趣。而在涂色工具的选择上,我不对学生作要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进行运用。(3)相互评价欣赏感悟脸谱的美感。评价是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引导学生主要从色彩来评价。

二、激发创作欲望

1.视频引导

《游园惊梦》是经典的昆曲曲目,在授课前播放能够恰到好处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讲课作铺垫。视频欣赏凸显昆曲人物形象,既形象生动又有趣,声色兼有,既渲染了气氛又促进学习的动力,并营造了极其有利的传统文化学习场景,为审美能力的传递做了丰富的图像和情感的铺垫。

2.游戏激趣

游戏人人都爱,小孩的天性更是如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更是要巧用这一点。当孩子听曲的时候犹如身临其境,我就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学生有更深切的体会,再让学生总结图案、色彩与性格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贴切地设计角色。游戏的互动教学方式既能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又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昆曲脸谱的传统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游戏激趣法不仅在让学生互动中学习脸谱传统艺术文化,又符合了这个年龄孩子的学习特点。

3.观察入微

毕竟小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积累有限,导致他们的想象力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如果要想丰富孩子们的绘画内容,就要教会他们储备有用的信息,使孩子的创造力得以发挥。在课堂上,我尽力让学生有接触各类作品的机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了解脸谱艺术,掌握要点,深刻体会,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创作的时候才会运用自如,才会有优秀的作品出现。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脸谱应该有的特征和创作要点。

4.示范引导,创意联想

在示范教学的时候,我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联想,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目标是积累脸谱知识,知道传统脸谱特征、色彩及结构关系,如何把传统与创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技法的讲授,还应关注孩子情感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分析作品、思考问题要点、概括美术创作特征,通过记忆储存、联想概括,最后创造性地完成作品。确保不使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单一,而是生动有趣:示范教学中,我利用表情图,让学生明白无关会影响表情,图案与色彩的联想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5.评价的重要性

评价是整节课的收官之作,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欣赏与评价,大胆地谈谈别人的作品,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创意构想,学习彼此的优点。教师做最后的点评,将传统脸谱与学生的创意作品比较,赞成学生的创意点子,适时提出其中的不足,并且给出关键性指导。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对这一节课有更深的体会,更能体会脸谱艺术的魅力。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总结性格特点,并且抓住脸谱性格特点进行情景表演,让脸谱艺术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

篇4:工艺美术,镌刻莆田新脸谱

11月26日下午,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工艺城考察,对于莆田艺人精湛的技艺和工艺城浓郁的人文气息赞许有嘉。而到过这里的人,也一定会为这里品种丰富、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所震撼。工艺美术,俨然已经成为莆田发展特色经济、发挥人文优势的新面孔,工艺城也成为与湄洲妈祖同列的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目前,莆田七大工艺美术产业在全国居首。除了每年举办的“艺博会”外,一年一度的全国工艺品业界盛会、全国最高工艺美术品奖项颁奖典礼及行业内重要学术论坛等,都选择在莆田举行,这足见莆田工艺美术在全国的地位。目前,全市有工艺美术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20万人,年产值近60亿元。

走访莆田的过程,更像一次文化的洗礼。工艺美术的壮大,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莆田被誉为“海滨邹鲁”所具备的深厚文化底蕴。从惟妙惟肖、充满灵动质感的藏品中,你更直观地感受到一个小小的城市为什么可以出那么多垂范千古的名流。

篇5:脸谱美术教案

1.尝试利用鲜艳的色彩和对称的图案设计脸谱,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2.欣赏了解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京剧脸谱范例

3.京剧音乐磁带

重点:能用对称的方法表现脸谱。

难点:理解对称的美,并能有创意地表现脸谱。

活动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昨天我们听了京剧,又看了京剧演员的服饰,今天我们来看看京剧演员,脸部的化妆好吗?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欣赏京剧脸谱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看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三、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京剧脸谱,了解其特点。

1.观察脸谱颜色: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2.观察脸谱的对称: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老师拿一张纸竖在图案的鼻子中间,请幼儿来看一看。

3.观察京剧脸谱的夸张: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这么大,这样画是为了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4.观察额头上有特殊图案的脸谱:额头的图案也表示一个人物

如:包公:半月代表他清正廉洁,办案公正,月亮是包公的象征。

四、幼儿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1、师:现在有许多艺术家把京剧脸谱制作成艺术品,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大艺术家来制作京剧脸谱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2、提出要求:

1)脸谱要以鼻子为中心左右对称

2)可以选择一种底色来表现人物

3)可以自由创作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

五、将画好的脸谱剪下后表演京剧给家长看。

篇6:《唱大戏》美术脸谱教案

《唱大戏》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戏剧的种类及戏剧造型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感受戏剧表现的魅力。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的特点、谱式、色彩表现及有关知识。

2、学习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设计画一张脸谱。

3、提高对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学习重点:

脸谱的认识、设计与绘制。

学习难点:

脸谱纹样的适当设计和有意识的用合适的颜色进行搭配,并能根据学习设计出有自己理解意义的脸谱。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课堂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上网搜索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课前准备:

1、阅读《三国演义》等中国名著

2、认识我国的京剧

3、重点了解京剧中的脸谱,并能掌握关于脸谱中某些图案的内在含义、色彩在脸谱中的运用及含义等相关知识。教师:

1、阅读《三国演义》等中国名著

2、充分具有关于我国传统戏剧文化知识的了解,深入了解我国的京剧文化,并重点掌握京剧文化中脸谱的相关知识,脸谱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对世界脸谱的形式要有一定的了解。

3、准备学生阅读的相关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通过文字材料的阅读对脸谱有系统性的了解,通过图片材料的阅读,从视觉上去理解脸谱、体会脸谱的魅力。

4、每小组一个脸型。

教具:课件,手绘脸谱,范图等。学具:勾线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导入

1、播放《说唱脸谱》音乐让学生欣赏。

2、揭示课题。

二、认识脸谱的色彩

1、从音乐歌词中引入京剧脸谱的色彩,让学生认识色彩在脸谱中的应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并从美术中色彩的角度贯穿脸谱中。

2、重点从一个演义小说人物的色彩上去分析这个人物色彩的运用。

3、学生运用这些色彩知识分析三个演义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全班做汇报交流。

三、认识脸谱的图案

出示脸谱图案的分布示意图让学生学习,让学生理解图案在脸谱中的分布。

四、教师出示范图

教师出示范图,并向学生讲解在设计这面脸谱的时候的想法。

五、绘画步骤

1、勾画五官。

2、根据图案的分布,用勾线笔在相应的位置画好图案。

3、给脸谱画上合适的颜色。

六、学生作业(小组合作完成)

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分小组设计一个脸谱。

要求:

1、在相应的位置设计适当的图案使脸谱富有个性。

2、突出人物特征。

3、色彩搭配恰当。

七、展示、评价、表演

篇7:小班美术教案:创意小脸谱

[活动目标]

1、发挥幼儿的创意性。

2、学习粘贴的技巧。

[活动准备]脸谱,各种美劳材料:皱纹纸、电光纸、报纸,胶水。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们头上都长有什么呀?(头发)那你见过什么样的头发呢?(个别幼儿回答)

小结:有长发、短发、卷发等。

老师这儿有个小脸谱,(出示小脸谱)看!这个小脸谱的头上有头发吗?(没有)那你说它会高兴吗?(不高兴)那们一起当发型设计师为它设计一个漂亮的发型吧!

2、教师示范操作。

“想为它设计一个直发,先拿一块皱纹纸放在手心搓一搓,然后,用两个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捻一捻,再在头发的一端涂上胶水,然后把它贴到头上。注意不要贴到眉毛下面和脸上。老师还设计了许多发型的小脸谱呢!看!这是什么发型?(逐个介绍作品的发型)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要求:

(1)粘贴时,头发不要粘到眉毛及眉毛下面的地方。

(2)胶水不能涂的到处是,在纸的一端或背面轻轻涂一点即可。

(3)保持小脸谱的清洁。

篇8:脸谱

就粗浅的经验说, 人的脸大别为二种, 一种是令人愉快的, 一种是令人不愉快的。凡是常态的, 健康的, 活泼的脸, 都是令人愉快的, 这样的脸并不多见。令人不愉快的脸, 心里有一点或很多不痛快的事, 很自然地把脸拉长一尺, 或是罩上一层阴霾, 但是这张脸立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立刻把这周围的气氛变得阴沉。假如, 在可能范围之内, 努力把脸上的筋肉松弛一下, 嘴角上挂出一个微笑, 自己费力不多而给予人的快感甚大, 可以使得这人生更值得留恋一些。我永不能忘记那永长不大的孩子潘彼得, 他嘴角上永远挂着一抹微笑, 那是永恒的象征。一个成年人若是完全保持一张孩子脸, 那也并不是理想的事, 除了给“婴儿药片”作商标之外, 也不见得有什么用处。不过赤子之天真, 如在脸上还保留一点痕迹, 这张脸对于人类的幸福是有贡献的。令人愉快的脸, 其本身是愉快的, 这与老幼妍媸无关。丑一点, 黑一点, 下巴长一点, 鼻梁塌一点, 都没有关系, 只要上面漾着充沛的活力, 便能辐射出神奇的光彩, 不但有光, 还有热, 这样的脸能使满室生春, 带给人们兴奋、光明、调谐、希望、欢欣。一张眉清目秀的脸, 如果恹恹无生气, 我们也只好当做石膏像来看待了。

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游戏:早起出门, 留心观察眼前活动的脸, 看看其中有多少类型, 有几张使你看了一眼之后还想再看?

不要以为一个人只有一张脸。女人不必说, 常常“上帝给她一张脸, 她自己另造一张”。不涂脂粉的男人的脸, 也有“卷帘”一格, 外面摆着一副面孔, 在适当的时候呱嗒一声如帘子一般卷起, 另露出一副面孔。“杰克博士与海德先生”那不是寓言。误入仕途的人往往养成这一套本领。对下司道貌岸然, 或是面部无表情, 像一张白纸似的, 使你无从观色, 莫测高深, 或是面皮绷得像一张皮鼓, 脸拉得驴般长, 使你在他面前觉得矮好几尺!但是他一旦见到上司, 驴脸得立刻缩短, 再往瘪里一缩, 马上变成柿饼脸, 堆下笑容, 直线条全弯成曲线条, 如果见到更高的上司, 连笑容都凝结得堆不下来, 未开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阵, 脸上作出十足的诚惶诚恐之状。帘子脸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 对于某一种人是少不得的。

不要以为脸和身体其他部分一样的受之父母, 自己负不得责。不, 在相当范围内, 自己可以负责的, 大概人的脸生来都是和善的, 因为从婴儿的脸看来, 不必一定都是颜如渥丹, 但是大概都是天真无邪, 令人看了喜欢的。我还没见过一个孩子带着一副不得善终的脸, 脸都是后来自己作践坏了的, 人们多半不体会自己的脸对于别人发生多大的影响。

脸是到处都有的。在送殡的行列中偶然发现的哭丧脸, 作讣闻纸色, 眼睛肿得桃儿似的, 固然难看。一行行的囚首垢面的人, 如稻草人, 如丧家犬, 脸上作黄蜡色, 像是才从牢狱里出来, 又像是要到牢狱里去, 凸着两只没有神的大眼睛, 看着也令人心酸。还有一大群心地不够薄脸皮不够厚的人, 满脸泛着平价米色, 嘴角上也许还沾着一点平价油, 身穿着一件平价布, 一脸的愁苦, 没有一丝的笑容, 这样的脸是颇令人不快的。但是这些贫病愁苦的脸还不算是最令人不愉快, 因为只是消极的令人心里堵得慌, 而且稍微增加一些营养 (如肉糜之类) 或改善一些环境, 脸上的神情还可以渐渐恢复常态。最令人不快的是一些本来吃得饱, 睡得着, 红光满面的脸, 偏偏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冷森森地拒人千里之外, 看你的时候眼皮都不抬, 嘴撇得瓢儿似的, 冷不防抬起眼皮给你一个白眼, 黑眼球不知翻到哪里去了, 脖梗子发硬, 脑壳朝天, 眉头皱出好几道熨斗都熨不平的深沟———这样的神情最容易在官办的业务机关的柜台后面出现。遇见这样的人, 我就觉到惶惑:这个人是不是昨天赌了一夜以致睡眠不足, 或是接连着腹泄了三天, 或是新近遭遇了什么闵凶, 否则何以乖戾至此, 连一张脸的常态都不能维持了呢?

【阅读指津】阅读散文, 一般说来得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站在散文之外知人论世。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性格特点、思想主张、人格魅力等入手, 了解文章之外的人, 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二是游走散文之内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散文往往取材广泛自由,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表达方式不拘一格, 看似“散漫无章”, 但写人、记事、绘景, 状物的背后即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阅读时探究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找到“形”和“神”的“结合点”, 往往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读梁实秋的散文《脸谱》, 先察其人, 再体其文。

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梁实秋, 接受的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熏陶;12岁以后有10多年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 领略的是西方文化的风采, 西方文化对他的影响更深。他的“文学人性论”的文学创作主张正是受西方新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而提出来的。梁实秋先生所讲的“人性”, 主要是“生老病死的无常”“爱的要求”“怜悯与恐怖的情绪”“伦常现象”“企求身心的愉快”等等。这些“人性”是普遍的、永恒的、超越时空的, 不以财产、地位、成长环境, 文化背景为转移, 人性始终都会像灵魂一样附在你的身上。因此,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 多取材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 或书写个体生命的自我玩味自我满足的生命状态与审美心态, 或表达珍视生命尽情享受生活的闲适, 或从琐碎的生活细节中发现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乐趣、尴尬与荒诞, 在那看似流连风景、品茗闲聊地对生活、对人事的诉说中, 渗透着对美好生活的执着, 对残缺人性的鄙夷。

了解了以上这些, 再观其文, 就能更好地体会到散文的深意。在本文中, 作者借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脸相, 发掘内在的人性, 将人性中非美非善的因素撷取出来, 以略带夸张的描摹手法, 以训谕世人的风度与微笑, 表现出对残缺人性的鄙夷以及对完美人性的向往和追求。让读者在其幽默带来的轻松笑声中获得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迪。

本文的形散, 散在对种种不同脸相的描写, “令人看了喜欢的”“婴儿的脸”, 误入仕途的男人的“帘子脸”, 送殡行列中的哭丧的脸, 囚首垢面人的黄蜡的脸, 平价米色的脸, “官办的业务机关的柜台后面出现”的“丑脸”……将令人愉快的或令人不愉快的种种脸谱, 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写这些脸谱的用意是什么呢?借写脸来揭示人心。这正是文章之“神”之所在。

何以见得?

我们且看对令人不愉快的“误入仕途”的“帘子脸”的描写:对下属, 他们的“面皮绷得像一张皮鼓, 脸拉得驴般长”;见上司, “驴脸立刻缩短, 再往瘪里一缩, 马上变成柿饼脸”;见更高的上司, 那就“连笑容都凝结得推不下来, 未开言嘴唇要抖上好一大阵, 脸上作出十足的诚惶诚恐之状”等等。显然, “帘子脸”成了一个人傲下媚上的工具。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表达对象原型毕现, 将强烈的鄙夷寓于幽默的讽刺之中, 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之余, 对官场人际关系的冷漠与虚伪产生强烈的反感。

还有优裕而拒人千里之外的令人不愉快的官脸, 作者也深表厌恶, 也给予了辛辣讽刺。但作者对同样令人不愉快的哭丧脸、黄蜡脸、平价米色的脸却说“稍微增加一些营养 (如肉糜之类) 或改善一些环境, 脸上的神情还可以渐渐恢复常态”, 对这些因生活遭遇不幸或贫穷病苦而难看的脸, 作者表达的是原谅、理解和同情, 这样, 作者的爱憎之情就明显地流露出来了。

对令人愉快的脸, 作者特别写到了“婴儿的脸”, 是不是离题了呢?一篇文章的举例, 不是为了直接阐明观点, 就是为了在衬托、对比中突出观点。作者花笔墨去写“令人看了喜欢的”“婴儿的脸”, 目的就是反衬、对比, 批判那些“后来自己作践坏了的”“官办的业务机关的柜台后面出现”的“丑脸”, 着重批判了那些乖戾到连一张正常的脸都无法维持的人, 在对比中, 文意自又深刻了许多。

篇9: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1.大胆想象与配色,初步学会用对称、对比色等方法表现京剧脸谱。

2.欣赏京剧脸谱图案的对称美、色彩美,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画4个(典型普通脸谱红色、黄色、绿色各1个,色彩搭配夸张变异的脸谱1个),未涂色的线条脸谱5张,炫彩棒,空白脸谱,毛笔。

2.京剧音乐《说唱脸谱》。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京剧脸谱

1.出示脸谱图片:你喜欢哪个脸谱?(根据幼儿回应随即出示红色、黄色或绿色的脸谱范例。)

①它有些什么颜色?哪种颜色最多?(脸谱上最多的颜色在脸颊上,引导孩子观察脸谱上的主色调和其他配色,并出示色卡。)

②比较三张脸谱范例:这几个脸谱都有一种同样的颜色,是什么颜色?仔细看看黑色在脸谱的什么部位呢?(眼睛周围、嘴巴周围,出示部分色块图片。)

③额头、嘴巴、下巴分别是什么颜色?

2.比较三张脸谱:除了有鲜艳的颜色,看看他们的花纹有什么特别?

①额头上都有怎么样的花纹?你还想画出怎样不同的花纹?

②眼睛周围的图案有什么不同?像什么?

③胡子都是怎么样的?

④画完脸谱,再给脸谱化个妆,涂上漂亮的颜色。

小结:京剧脸谱不仅颜色鲜艳好看、花纹特别,还代表了不同的性格。

二、设计京剧脸谱

这里有很多的空白脸谱,请你来设计一张你喜欢的京剧脸谱。

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以京剧乐曲为背景):

想一想,额头是什么花纹呢?

鼻子画在纸的中间,画得大一些。

在眼睛周围画上你喜欢的花纹。

看看你的脸谱左边和右边一样吗?左边画一笔,右边也要画一笔,这样画出来的画左右就一样啦!

你的脸谱最多的是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意思?想好了再涂颜色。

三、京剧大舞台

1.巡回欣赏:谁设计的京剧脸谱最有意思?为什么?谁和他设计的不一样?(引导观察颜色和图案的不同。)

篇10:大班美术教案京剧脸谱

本次活动源自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的一个内容——京剧和脸谱。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很多幼儿并不陌生,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我还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自己喜欢的脸谱。

2、感受脸谱对称、夸张的艺术美,激发幼儿的创作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脸谱对称的特点。

2、运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活动准备

1、脸谱成品若干,一段京剧视频,一张有关京剧人物图像。

2、彩笔、空白脸谱、纸的衣服、纸盘、毛线、剪刀、画笔、画纸

3、幼儿日常生活对京剧的了解和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京剧欣赏,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幼儿回答)

师:老师播放一段短片,请小朋友看完后告诉我,短片里放的动画和平时小朋友们看的有哪些不同?(观看视频)

2、师:短片里放了些什么内容?(幼儿自由回答)(出示字卡“京剧”)

3、师:刚才有小朋友说看到了一张张大花脸,你们知道大花脸叫什么名字吗?

4、师:它呀,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脸谱。(出示字卡“脸谱”)

5、小结:我们都知道脸谱是画在唱京剧的人脸上的,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它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唱京剧的人很特别,不仅唱腔好听而且化妆也很独特,他用各种各样的脸谱来表现不同人物形象和性格。

我们来看这张图片(出示唱京剧人物图像),你们看,他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他们脸上画的。我们刚才说过他叫什么?(幼儿回答)

师:这个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脸谱的秘密呢?

二、基本部分:

(一)脸谱欣赏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彩色脸谱贴到黑板上,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对称。

1、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脸谱,请你把看到有趣的、特别的地方找出来,告诉大家。(个别幼儿回答)

2、小结: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很多,这些脸谱每一张的颜色都不一样,我来说一下这些脸谱颜色的作用。

3、师:在京剧里这些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红色、黑色在京剧里代表好人,黄色、白色在京剧里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银颜色代表神话里的人物。

4、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5、师: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

6、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二)讨论制作脸谱的方法

1、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张空白的脸谱,今天我们来做小小化妆师,大胆设计脸谱。我们要帮他化化妆怎么样?

2、师:现在我们先给它添上五官,要夸张、特别一点的,比如来个星星眼,谁来说给还有什么样的眼睛呢?(教师可以适当举例,为幼儿提供参考)

3、师:眼睛添好了,该到鼻子了,大家赶快动脑筋我们能把鼻子变成什么样的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当幼儿回答时教师直接在空白的面具填画)

4、师:嘴巴现在已等不及了,谁来说说我们变个什么样的嘴巴?

5、师:现在脸谱上的五官都画好了,老师想画京剧里好人的脸谱,好人的脸谱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回答)

6、师:“脸谱除画在纸上的,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脸谱?”

幼儿1:“在纸盘上画脸谱。”

幼儿2:“衣服上。”

幼儿3:“可以用毛线贴脸谱的胡子。”

幼儿4:“我看见过剪纸的脸谱,可以用剪刀剪。”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1、幼儿自由选择制作材料.2、提醒幼儿作画时注意画出对称的夸张的五官以及图案.3、启发幼儿为脸谱添画上头饰,官帽和胡须等.(其中制作速度较慢的幼儿可以为其提供现成的操作材料;能力强的幼儿也可以和能力弱的幼儿合作,共同画、剪、制作;教师对镂空感到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四、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老师对幼儿的作品表示欣赏,表扬大胆设计和有进步的幼儿。

五、带上自制的脸谱到“开心舞台”表演

幼儿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如:“变脸”、“走秀”、“唱京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幼儿通过这一主题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由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脸谱对称的特点,所以装饰绘画中出现了脸谱不对称的现象。

2、由于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

一、配色不够鲜明等。

篇11:大班美术教案:京剧脸谱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萌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脸谱夸张、对称、色彩鲜明等基本特征。

3.初步体验京剧脸谱各种色彩所赋予的象征意义。

活动准备:

1.京剧表演音像片段。

2.教学挂图:《京剧脸谱》、没有颜色的京剧脸谱一副、水粉颜料、画笔。

活动过程:

1.播放京剧片段,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播放京剧片段,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在表演什么?他们脸上画着什么?穿什么样的衣服?你看到这样的表演有什么感觉?与其他表演有什么不同?你喜欢这样的表演吗?

(2)幼儿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这是中国特有的京剧表演,这些演员的脸上都是画着各种各样的脸谱。

2.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脸谱对称的特点。

(1)教师:你知道这三张脸谱分别是谁吗?脸谱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脸谱的对称: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教师拿一张纸竖在图案的鼻子中间,请幼儿观察。

3.引导幼儿讨论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

(1)请幼儿观察京剧脸谱,教师引导幼儿猜测并介绍脸谱颜色代表的含义。

提问:表演京剧的时候为什么要在演员脸上画脸谱?你看到红色(黑色、白色)脸谱时有什么感觉?你认为红(黑、白)脸的角色是什么样的人?(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京剧脸谱的夸张手法。

教师: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这么大,这样画是为了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演的是什么角色。

4.教师出示未涂色的京剧脸谱,幼儿合作进行脸谱涂色。

(1)教师出示未涂色的京剧脸谱,鼓励幼儿思考在自己设计的脸谱上涂什么颜色。

(2)请幼儿上台涂色,教师强调注意颜色的布局和对称。

(3)作品欣赏,师幼小结。

活动延伸:

篇12:大班美术教案:京剧脸谱

1.鼓励孩子用对称的方法绘画京剧脸谱,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表示。

2.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活动准备:

黑色卡纸油画棒音乐《戏说脸谱》视频ppt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京戏?(看过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唱戏的人跟我们平时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提: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穿上了戏服、他们脸上化满了妆)

小结:我们都知道脸谱是画在唱京剧的人的脸上的,京剧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是中国的国粹。

二、欣赏ppt

京剧人物脸上的脸谱都很特别,我们一起欣赏吧!

PPT1.

提:

(1)这张脸谱你看到了什么?(一只大蝴蝶)我们先看蝴蝶的身体在什么地方?

两边的翅膀在什么地方?它用……打扮了……?

(2)我们再看看它的颜色,什么颜色最多?还有什么颜色?

小结:涂颜色也很重要,你们发现了吗?其实它们两边的颜色是对称的,莲藕非常夸张但是很漂亮。

ppt2.师:京剧里有各种各样的脸谱,瞧!这张脸谱你看到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接下来我们看都有哪些线条?

三、师范画

师:小朋友,现在老师也想设计一张脸谱,我想……

篇13:方言节目的脸谱变化

一、从语言角度转换成文化角度

《阿福聊斋》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仅是为方言而方言, 而是让方言作为一个合适的载体, 自然而准确地阐述地域文化的内涵, 从语言角度转换成文化视角, 让吴地历史文化在方言语境的导引下原汁原味地展现。《阿福聊斋》初创时是一档新闻评论类的节目, 虽然方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节目收视表现欠佳。经过分析发现, 这样的新闻评论除了使用方言之外, 并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东西, 尤其是缺少本土文化的内涵, 观众无法从节目中找到与他们的预判相适应的内容, 当方言带来的最初的新奇感消退之后, 观众的热情也随之减退。方言节目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不仅仅是方言, 而主要是由方言所承载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明确了这一指导思想之后, 频道果断决定将这一节目从新闻评论型转向新闻杂志型, 以自采新闻为主, 辅之于专题小品类, 共同构成一档长短结合、亦庄亦谐的大型方言类节目, 完成了这一栏目最重要的转型。《阿福聊斋》自采新闻的题材定位于地方文化事件、百姓家长里短、世间奇闻轶事、服务信息交流。这一定位既避开了与其他新闻栏目的题材冲突, 又充分展现了方言在这一领域游刃有余、长袖善舞的特色。其中, 地方文化事件类占10%左右, 百姓家长里短类占40%, 世间奇闻轶事类占30%左右, 交流服务信息类占20%左右。这样的设置与编排, 不仅使节目具有较强的新闻性, 而且为突出节目的地方文化色彩提供了充裕的时段。正是利用这一优势, 节目开办四年多来, 先后推出了《老地名》、《老行当》、《老报纸》、《老习俗》, 以及介绍无锡话特点的《啥意思》、演绎和评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活宝剧》等系列节目, 都以其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深深吸引着观众, 观众不再把注意的焦点仅仅放在普通话还是方言上, 而是更多地关注节目的内容。出于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喜爱与了解, 许多观众有了参与节目的热情和机会, 大量的热线电话和短信以及观众来信, 又为节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节目从语言视角成功转向文化视角, 成为办好方言节目的非常宝贵的收获。

二、从娱乐角度转换成新闻角度

方言节目究竟应该有怎样的一张脸, 历来众说纷纭, 比较常见的是将方言节目娱乐化, 普遍采用了说笑话、摆噱头、抖包袱、插科打诨等相声手法,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方言幽默诙谐、口语生动的因素, 但是有时因为过多地依赖主持人语言能力和形体表演而不免造成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这对方言节目的健康发展并不有利。

《阿福聊斋》是方言新闻杂志型节目, 这一定位决定了它首先是以新闻内容见长, 如果一味强调它的娱乐性, 不仅会对节目内容有所限制, 而且在节目的格调和分寸的把握上都会带来难度。娱乐化并不是方言节目惟一的出路, 方言节目必须有自己的东西, 但“自己的东西”又是什么呢?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 频道提出了节目的两个支点, 一是努力形成有特色的阿福体新闻, 二是加强主持人有特色的点评。

所谓阿福体新闻, 就是利用方言的特点, 对新闻写作提出的平民性贴近性的要求。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拉家常式的叙述, 而不是简单地将普通话新闻“翻译”成无锡话。我们仔细研究无锡方言的表达特点, 揣摩无锡人接受方言新闻的心理预判, 熟悉, 贴近, 轻松, 诙谐, 是阿福体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节目主持中引进一个名为搭腔的画外音, 也是阿福体新闻的一个创意形式。在阿福主持时, 总有一个画外音不时插话, 使得新闻导入活泼多样, 饶有趣味。看下面这篇新闻的导入:

阿福:搭腔, 这个两日你阿忘落做件事体啦?

搭腔:啊?忘落啥个呀?不会是你阿福生日吧, 要礼物啊?

阿福:又翘我 (开我玩笑) , 我奥一把年纪了过啥个生日撒, 昨天和今天是阴历的十七十八号, 有句老话的, “十七十八, 越掸越发”。

搭腔:哎呀, 忘到精当光了, 做完节目转去, 快点补掸。

阿福:呵呵, 我们搭腔就是个失头忘脑的人, 你看, 人家都记得个。 (完)

这段对话阿福与搭腔你来我往, 好不热闹, 而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既交待了新闻的背景, 又巧妙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导入新闻事件。观众对这样的表现形式喜闻乐见, 搭腔也成为观众喜爱的另一位不露面的主持人。

方言节目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主持风格, 《阿福聊斋》主持人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对新闻事件的点评上, 这种点评并不是正襟危坐式的, 而是娓娓道来、与人为善的, 比较容易为大家所接受。

节目开办至今, 主持人的点评已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 正是由于我们准确把握, 使得点评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观众普遍认可, 当事人也心悦诚服, 使得节目在观众中的美誉度较高。以轻松的态度说新闻, 以真诚的风格作点评, 与人为善, 举重若轻, 《阿福聊斋》由此形成鲜明的新闻播报样式。

三、从地域角度转换成服务角度

方言类节目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地域接近性, 由于使用方言播报当地的新闻, 使得观众对节目自然而然产生了亲切感, 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对节目的许多服务性要求, 有寻人寻物的, 有寻医问药的, 有反映情感纠葛的, 有投诉各类生活难题的, 甚至有人为寻亲到无锡, 刚出无锡火车站就有人告诉他, 到电视台找《阿福聊斋》准成。每天这样的电话和短信都有上百条, 面对这样庞大的需求, 频道增加栏目中的服务性内容, 开设了子栏目《阿喜帮忙》, 设置了具备服务功能的长新闻。这些节目不仅很好地起到了服务的作用, 而且常常因报道及时, 点评到位, 对社会万象、百姓生活、民风伦理等产生了一定的提醒与警示作用。只有将地域的接近性转换成服务的有效性, 方言节目才会体现出它为建设和谐社会所具备的独特作用。

篇14:脸谱美术教案

关键词:脸谱艺术;小学美术;创作欲望

脸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是传统戏曲的化妆方法。绘制脸谱的色彩与图案谱式体现人物性格,探寻其中的美学元素。脸谱不仅是一种化妆手段,还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长久以来,脸谱一直备受青睐。脸谱作为一种符号和元素,对各个设计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教授脸谱时,我针对的是五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自己的理解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十分了解的知识,能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美术课中引入脸谱艺术课,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色彩的运用有很大的意义和帮助,如何让脸谱艺术与美术课堂完美结合?以下是我在上《昆曲脸谱》这课时的一些感想与体会。

一、研读教材,打造基础

在美术的创作基础之上,首先是文化学习的积累。要让学生参与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的学习中去,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研读教材时要提炼出精华,对传统文化理解有个质的上升,并且能与美术学科融合,体现其美学价值。

《昆曲脸谱》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有三个大的目标方向:(1)了解昆曲脸谱的相关知识,人物背景、性格特征通过图片来分析,并且总结相关的昆曲脸谱造型规律。(2)根据人物性格特征设计出有特色的脸谱,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在示范讲解的时候,我让学生对脸谱的五官、表情、图案、色彩进行联想,让脸谱设计变得生动有趣。而在涂色工具的选择上,我不对学生作要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进行运用。(3)相互评价欣赏感悟脸谱的美感。评价是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引导学生主要从色彩来

评价。

二、激发创作欲望

1.视频引导

《游园惊梦》是经典的昆曲曲目,在授课前播放能够恰到好处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讲课作铺垫。视频欣赏凸显昆曲人物形象,既形象生动又有趣,声色兼有,既渲染了气氛又促进学习的动力,并营造了极其有利的传统文化学习场景,为审美能力的传递做了丰富的图像和情感的铺垫。

2.游戏激趣

游戏人人都爱,小孩的天性更是如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更是要巧用这一点。当孩子听曲的时候犹如身临其境,我就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学生有更深切的体会,再让学生总结图案、色彩与性格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贴切地设计角色。游戏的互动教学方式既能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又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昆曲脸谱的传统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游戏激趣法不仅在让学生互动中学习脸谱传统艺术文化,又符合了这个年龄孩子的学习特点。

3.观察入微

毕竟小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积累有限,导致他们的想象力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如果要想丰富孩子们的绘画内容,就要教会他们储备有用的信息,使孩子的创造力得以发挥。在课堂上,我尽力让学生有接触各类作品的机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了解脸谱艺术,掌握要点,深刻体会,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创作的时候才会运用自如,才会有优秀的作品出现。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脸谱应该有的特征和创作要点。

4.示范引导,创意联想

在示范教学的时候,我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联想,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目标是积累脸谱知识,知道传统脸谱特征、色彩及结构关系,如何把传统与创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技法的讲授,还应关注孩子情感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分析作品、思考问题要点、概括美术创作特征,通过记忆储存、联想概括,最后创造性地完成作品。确保不使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单一,而是生动有趣:示范教学中,我利用表情图,让学生明白无关会影响表情,图案与色彩的联想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5.评价的重要性

评价是整节课的收官之作,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欣赏与评价,大胆地谈谈别人的作品,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创意构想,学习彼此的优点。教师做最后的点评,将传统脸谱与学生的创意作品比较,赞成学生的创意点子,适时提出其中的不足,并且给出关键性指导。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对这一节课有更深的体会,更能体会脸谱艺术的魅力。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总结性格特点,并且抓住脸谱性格特点进行情景表演,让脸谱艺术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

美术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优秀的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孩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总之,美术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不管什么课都能展现它的艺术之花,学生也会在学习中潜移默化中获得艺术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12(02).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眉云.小学大美术教育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三年级诚实守信日记400字下一篇:廉政清风荡沙澧:漯河市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