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

2024-04-11

学习新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通用14篇)

篇1:学习新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

到洛新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铁门二中

邓灵云

2015年3月27日我和刘晓到洛新中学参加化学中招研讨会,全县所有化学教师都参加了,会议由教研室王爱国老师主持,教育局胡主任会上也发了言。

会议八点半开始,先有王老师讲了会议流程,然后九点开始听课,听的第一节课由洛新开发区学校化学教师讲的盐和氮肥复习课,第二节由实中化学教师讲酸碱盐复习课,听课十一点结束。

讲课结束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课,第一节讲的化学课,内容多而不乱,学生练得多,老师点评到位,小组合作井然有序,积极性高涨,老师们评价很高,第二节课,有点失败,题目设计太大,内容没有抓住重点,一节课任务没有完成,老师们评价不好。

评课结束后,两位化学教师又对结束新课后面的三轮复习怎么做做了详细安排,他们的三轮复习计划安排合理科学,夯实基础,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让化学成为学生拔尖学科的梦想。胡主任也做了发言,他鼓励教师们努力让化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教师要有担当精神,把化学打造成学校、县、市一流学科,不要让专业束缚教师的脚步,大多数化学教师在上学时候学的不是化学专业,但是要相信自己也能教好化学。

通过这次研讨,学到了很多,学会了复习课应当怎么上,也掌握了后面三轮复习的思路和方法,也受到了胡主任的鼓励,感觉思想上很振奋。

今后在自己的工作中应经常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学校中招取得优异成绩贡献力量。

2015年4月8日

篇2:学习新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新《中小学生守则》心得体会 刘庙回民学校 王长星

2015年8月28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这真真可谓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不夸张地说,它的贯彻落实,必将带来一场革命,整个中国的面貌,也必将因之改变!

新《守则》来了,我的态度,只有两个:

一、学习、牢记,二、宣传、践行。在此,我先谈谈自己的理解,再谈谈自己的行动。

此次修订的新《守则》,文约义丰,微言大义,言近旨远。其内容共9条,282个字,可以概括为“三爱”、“三讲”、“三护”。“三爱”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三讲”即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三护”即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九项内容,具体明确,深入浅出,涵盖了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当代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崭新理念,是对新时代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细读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又密切联系现实,紧紧贴近生活,为中小学生量身而制,可读性可操作性极强。新《守则》特别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专门增加了“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等要求。并且,明确告知每个中小学生,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例如:“勤劳笃行乐奉献”一条中明确规定:“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又如“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这些事就发生在中小学生们身边,他们天天都会遇到。实践中,如果按《守则》要求去做了,就说明你的行为符合《守则 》了;反之,则不符合规范,进而言之,就不是合格的中小学生了。

新版《守则》音乐性强,朗朗上口,而且具体细化,易解易记。例如:细化了“爱祖国”的含义,将尊敬国旗国徽国歌,奏唱国歌应肃立,升降国旗要行礼,国情党史宜了解等行为,都列为了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对此,修订专家组组长、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邓友超博士介绍,“此次修订是贯彻党中央精神的具体举措。” 而其内容表述中,基本上每项准则,都采用了“7+6+6+6+6”之形式,主题鲜明,表述清楚,形象生动,言简意赅。比如“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使人觉得,读《守则》就像读诗歌,印象深刻而又兴致盎然。

添加新内容,兼容新事物,颇具时代性,则是新《守则》的又一亮点。如国家荣誉、全民阅读、志愿服务、绿色上网、远离毒品、低碳环保等等新事物、新提法、新要求,更是彰显了与时俱进的风格,内容也更“高大上”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九年级班主任,只讲求自己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学习、熟背牢记、深刻领悟新《守则》,进而转化为自觉意识、精神力量、行动指南。为达此目的,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召开主题班会,大力宣传新守则。过程中,县教育体育局下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卡通”》着实助了我一臂之力。

二、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等舆论阵地,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形成“人人学守则、知守则、见行动”的浓厚氛围。

三、印发新《守则》宣传单,学生家长人手一份,使学生家长成为新守则的知情者、践行者,指导者、督促者、监督者,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本人相信,以上措施必然行之有效、效果显著!

梁启超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可以想见,新《守则》的颁布施行,将会引领和规范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使之扎牢根基,茁壮成长,将会使我国基础教育呈现出崭新面貌和崭新气象。诚如是,亦将有力推动中华民族之复兴伟业,未来中国必将雄于地球。伟哉!壮哉!

以上浅见,乃一管之窥,未免贻笑大方,深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不吝赐教斧正。

篇3: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新探

一、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原因

1. 强调自主学习, 是发掘学生潜能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 从学生自身出发, 挖掘学生潜能。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中的每个成员的观念也在不断进步, 接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享受教育本身成为一种需要。

2. 强调自主学习, 是进行终身教育的需要。

新课程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学习不仅仅是某一个阶段的行为, 而是终身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指出:“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 同时终身教育的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 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终身教育同样也意味着终生学习。

3. 强调自主学习, 是由阅读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

阅读教学强调学生与文本交流, 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考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 是体现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

4. 强调自主学习, 是由教育现状所决定的。

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 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位。由于教育资源不足, 我国的教育主要发挥的是选拔的社会功能, 不能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教育变成了为升学组织的活动, 教育由刻板的知识点构成, 教育过程是知识的灌输和技巧的演练, 教育的结果是考试的分数, 升学、工作的凭据, 而不论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感兴趣, 也不论学生能否理解, 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力, 对教育结果的评价更是毫无权力。在这样被动的地位下, 学生不仅无法真正掌握知识, 更养成了人格上的被动和依赖, 对其整体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正因为如此, 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学习的要点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学习, 首先, 教师应该更新阅读教学理念。其次, 教师应该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静态化、统一化的局面, 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把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阅读活动要结合学生的需要, 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 开掘与提升,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生活需要, 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因此, 教师应该更新观念, 认识到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使阅读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发展, 阅读教学应成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主体性品质发展的一般规律, 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规范、组织和引导, 开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品质发展的主体性活动。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主体。

三、具体实施方法

1. 激发兴趣, 主动参与。

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非教学的方式得到提高, 这是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夸美纽斯曾深刻地指出:“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 这里指的是听、读、抄写, 用手, 用舌头去模仿,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尽量时时这样去做。” (1) 因此,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动力来自三要素, 即学习需要、情感、兴趣。需要、情感、兴趣这三个主动学习的非智力要素直接推动着学生主动学习的进行。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动、定向、维持、强化的作用。因此, 激发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首要步骤。

(2) 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 阅读能力有高低, 因而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时, 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 不能“一刀切”。教师可以采取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等手段,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程度的参与内容。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鼓励、指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把握切合自己实际的参与机会, 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帮助。不仅如此,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及时、广泛地了解、收集信息, 以便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时机。

(3) 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学习, 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动性, 真实地展现自我,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学生参与阅读学习活动, 既有阶段性, 又有连续性, 其参与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即:寻求参与、尝试参与、探究参与、创造参与。

第一层次:寻求参与。通过教师的开启作用, 开课3—5分钟时间内, 学生表现出求知的欲望和参与学习的强烈意识, 各种感官积极活跃, 渴求找到参与学习的起点和任务, 这种情绪持续发展、稳定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如主动质疑, 积极答问, 认真完成作业等学习活动。

第二层次:尝试参与。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方法,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解答学习题或回答问题, 完成某项活动。对已获得的成功进行过程反思, 理清思维的顺序, 自我揭示规律, 对尝试中遇到的困难请求教师指导, 然后进行再尝试, 直至尝试成功。尝试参与学习的设计, 不仅能诱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更能为教师新的教学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

第三层次:探究参与。这是课堂学习中学生深层次学习的体现, 属于学习的展开阶段, 表现在学习进程中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 而且所提问题有深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思考、讨论, 如学生互问互答, 学生问教师答, 师生共同评议、解决问题, 并且见解独到有新意。

第四层次:创造参与。这是高层次的参与过程。学生不能满足于完成一般的学习任务, 要学会基本的求异思维方法, 能独立思考问题, 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一步步深入。创造参与一般表现在巩固运用阶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不断激起创造的欲望, 让更多的“顿悟”和“灵感”涌来。

2. 交流互动,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并不排斥交流与合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形式下, 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掘自主学习的能力。

(1) 课堂应该融合着师生的感官交流,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主张采用多样的活动调动感官,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

(2)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实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 他们既是具有主体地位的能动者, 又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受动者。

3. 品读鉴赏, 质疑创新。

阅读教学要把学生放到重要位置上, 让学生真正成为文学阅读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质疑,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富有创新的精神。

(1) 教师要在品读鉴赏过程中,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解读学认为, 文本具有多层空间性, 是社会容纳多层不同空间的载体。叶圣陶对文学解读过程有透辟的认识:“作者的努力即是从符号得到旨趣, 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 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 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 (2)

作者通过心理活动, 将意象转化为语言文字, 读者则通过心理活动将语言文字还原为意象。这样, 作家运用语言, 读者解读语言, 两者结合才能共同完成作品。文学阅读不但要分析研究, 还要综合感受, 要使读者的心和作者的心产生共鸣。因此, 我们的语文教育, 特别是阅读教学要把学生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 让学生真正成为文学阅读的主人。

(2) 教师要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 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学行结合等优秀传统使学生得益于阅读, 积淀于性情。学生应该避免为消遣而读书, 否则只能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 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而要达到陶冶性情的境界, 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高档次、高质量的书籍上, 做到泛而不滥。

(3) 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教师要鼓励学生小到基础知识的质疑, 大到探究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内在联系, 发现问题与矛盾。学习中可以质疑的地方很多。可以从课题入手质疑, 让学生读课题后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从课后思考入手质疑, 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发现自己的未解之惑, 未通之理, 使问题层层深入,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文章的空白处入手质疑, 教材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 学生可以此拓展思维。在解决困惑的过程中, 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 鼓励学生去思考, 探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4. 积累知识, 关注生活。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必须的文化文学知识, 培养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 建构良好的语文认识结构。“现在强调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无疑是正确的, 但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前提。没有阅读知识作基础, 就谈不上文学阅读能力和一般文章阅读能力的培养。当然, 我们强调的知识是主体通过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3)

教师也要倡导学生关注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累得越丰富, 阅读时的感知也就越敏锐, 感受程度也就越深。这样, 在阅读的同时去体验生活, 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 我们要深入领会自主学习的特点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6, 第1版.

[2]刘宏武主编.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4, 第1版.

[3]刘宏武主编.主动参与教学模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4, 第1版.

篇4:学习新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课堂格局 自主学习氛围 体育兴趣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3-02

新课标准强调的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需要。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体育动作要领,它还要求学生能够把课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我锻炼当中,只有从课内的“要我练”转换成课外的“我要练”,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科学地不断地引导、训练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在实践中践行新课改理念,构建自主学习新课堂格局

(1)师生角色的重新审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应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合作下,真正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充盈新的活动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健康有趣的体育活动,多观看比赛录像,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形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氛围,进行群体间训练、小组间的合作练习、个人的自觉练习、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师生间的相互磋商,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造就出创造型人才。

(3)教学手段的再发展。现代的教学手段应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所以教学手段应由平面到立体,由文字到声音图像,由静止到运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促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运动技能的传授需要教学媒体的指导,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唤醒学生记忆。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在电脑上开展学习活动,使我们的教学很自然地从课内移向至课外,从而实现了我们理想的教学境界。

2.创建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如何创建自主学习氛围,怎么才能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问题,是体育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体育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追根求源;而且还可以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而在此期间教师主要负责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渠道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1)质疑激趣,诱导自主。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自觉地随着教师的诱导,不断地探索。首先设疑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的问难,能够引起学生感情的激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最后教师的质疑问难,能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发现新的知识。学生们在想中练,练中想,这时课堂气氛就会顿时活跃起来,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

(2)以境激励,拓展自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 创设一定的情境都会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例如在教授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时,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运用场地创设比赛教学情境,三名同学手拉手成一个活动的“篮球筐”然后在场地里自由移动,两队在比赛时用传球的方法来接近“篮球筐”,并将球投进篮筐,然后进球多者为胜利。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而且还运用了未学过的左、右勾手传球,单手肩上传球等技术动作。有效地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空间,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励学生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学生有很多室内活动,比如:看电视、打游戏等等。这就在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他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终身体育的健体知识、 技术、技能,能够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进一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篇5:中学音乐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临沂市莒南县实验中学 魏茂龙

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转眼结束了。三天的时间很短暂,但充实丰富的学习却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几天来省培训专家老师们精彩到位的讲解分析,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学科同行们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每一个新的知识信息,一次次更新着我对《新课标》在教学中指导意义的认识。

我是一个参加工作十多年的教师,可以说见证了十年课改给音乐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正如金亚文教授所总结,十年的课改带来是音乐教育之花的美丽绽放。在新课改下,老师们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向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上不再是单向的传输、灌输,而是师生配合、生生配合的多向互动;以学为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也让教学方式呈现了更符合学情、更贴近学生心理的人文化特点;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原则下,学生们真切地感受着音乐艺术的魅力。当然,十年的课改也让我们一线教师产生了诸多的困惑。在这次培训学习中,专家教授们与我们一线音乐教师促膝交流、共同讨论,并对我们一线老师提出的困惑做出了精彩的解答,虽然限于时间有限,对所有的问题并不能全部做详尽解答,但与会专家老师们的共同感受是,我们的音乐教学正在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通过几天来对《新课标》的学习研读,我感到新课标突出了以下几点新的要求:

1、新课标让音乐教学切实回归到音乐学科的本位,注重了音乐教学的音乐性这一学科特点。

2、强调了学生表演的音乐表现作用

3、提升了音乐实践在学生体验音乐时的重要作用。

4、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5、增添了节拍、调式、风格流派等新的音乐要素教学。

6、体现了识谱教学等音乐知识教学对培养学生终生喜爱音乐艺术的作用。新课标新的变化,必将为音乐课堂注入更加新鲜的元素,也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深深的感受到,做为一名参加培训的学科骨干代表,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及时准确的播撒到每位老师同行们心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回去后我将和领导老师们继续研读《新课标》,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自己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让自己的课堂紧贴新课标要求。

篇6:学习新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学习体会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再部署和再动员。

这是一份集全党智慧与共识所制定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着眼于推动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贯彻落实,围绕当前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紧迫性的突出问题,对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了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清醒和自觉。

决定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了我党作为执政党60年建设的基本经验,这是继党的十六大科学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科学总结党执政55年的主要经验后,第一次从执政党建设的角度总结基本经验。作为执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定要做到六个一:

1、高举一面旗帜: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

2、实现一个结合: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党的领导伟大事业的结合。

3、抓住一条主线: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4、牢记一个宗旨: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凸显一个动力: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

6、坚持一项原则: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

通过学习,联系实际,我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性教育的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应该从中得到怎样的启迪用以丰富我的人生经验,提高我的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我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党员教师,应该把实际行动落实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中去。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争创一流的工作成绩,才能体现出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自己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教学成绩要突出,在年级要处于领先地位,在教学课改、课堂有效性中有创新;二是管理工作要上水平,团委中管理工作困难较大,这就要求我更要在工作中付出努力。面对现实,我更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能力,扎实稳步推进整体工作,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稳中有升,为学校的明天为学生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其二,必须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这是我通过对该决定学习后体会最深的一点。一个重视学习的政党,必然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政党;而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也必然是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党。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光辉历程,我党取得的每一个伟大胜利和巨大成就,都是与全党重视学习分不开的。现在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提高广大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

力、战斗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工作学习化和运用学习工作的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知识,新的教育经验,深化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做一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十七届四中全会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我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把学习的感受用于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去,争做合格的党员教师,跟着年级组、带领学生共同胜利地完成我校今年中考夺魁的光荣任务!

篇7:中学新学期学习计划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有些同学可能没有想过我是怎么学习的,所以我们在做计划之前要先分析自己。

1.通过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学生可以仔细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学习特点。每个人的学习特点不同:有的记忆力强,学完知识不容易忘记;有的理解得很好,老师能理解一次;有些很快,但往往是错误的;有些人很慢,但很小心。比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人理解力强,应用问题好;有的擅长口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比较好记;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发现图形变换中的规律。所以还是学几何比较好…可以综合分析一下。

2.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首先,与全班进行比较,确定你的数学成绩在班上的位置。也常用“好、好、中、差、差”来评价。第二,对比过去自己数学成绩的情况,看其发展趋势,通常用“大进步、大进步、一切照旧、大倒退、大倒退”来评价。

二、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激励人奋进,从而产生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是对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就像一个流浪汉走在街上,不知道该去哪里。

学习目标的确定首先要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根据学校的教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现状。当然,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家庭情况。

学习目标要有恰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合适意味着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太低、太高,最终无法实现,容易失去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太低,不努力也能实现,不利于进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

明确意味着学习目标应该易于比较和检查。比如:“未来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这个目标不明确,怎么努力?应该在哪些领域取得进展?如果一定是:“数学和语文课要认真预习。数学成绩要达到班级中上水平。"这一点很清楚,可以查一下以后是否达到。

具体来说,目标要容易实现,比如如何实现“数学中上水平”这个目标呢?具体可以体现为:每天做10道计算题和5道应用题,准确无误地背诵每一个数学公式等。

第三,科学安排时间

确定学习目标后,一定要科学安排。利用时间来实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综合安排时间时,不仅要考虑学习,还要考虑休息娱乐,不仅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以及不同学科的时间匹配。

每天找出学习的最佳时间是合理的。如果有的学生早上头脑清醒,最适合记忆和思考;有些学生在晚上学习更好,所以他们应该在最好的时间完成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他们应该注意文理科的交叉安排。比如复习一会儿语文,就要做一些算术题,然后复习自然知识和外语。

为了有效率,我们应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我们应该把重要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因为我们这个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把容易的任务放在后面。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在零星时间内完成,从而充分满足需求。

一天基本有四段时间:早上起床上学,早上到下午放学,下午到晚饭前放学,晚饭后睡觉。学生们应该在这四个时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做出全面的安排。

在调度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要突出重点,也就是说,根据学习标点或薄弱科目中提出的自我分析的基础,时间是有保障的。

2.应该有机动的时间,计划不应该太满或太紧。贪婪的计划很难实现。

一旦你制定了计划,你就必须执行它。如果你不按照计划去做,计划是没有用的。为了防止计划落空,应该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你可以做一个计划清单,列出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取得什么进展,并打“√”。。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和修订计划,让计划越来越好,制定计划的能力越来越强。

篇8:中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新探

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这种技能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的.学生需要终生学习, 在完成相应学业以后也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知识, 这样才会跟得上当今知识社会快速的发展步伐, 因此这种自学模式就更显得重要.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方法, 找到适合学生现在和今后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模式和方法.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模式倡导的是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中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新模式

自主学习被广泛应用于中学教学过程之中, 由于各个科目课程设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同, 自主学习模式具体应用到每个科目上也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是探讨自主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我们的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 “教师在台上口沫横飞, 学生在台下点头哈腰”.教师自顾唱着独角戏, 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地位, 不甚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地位, 是由教师给予和创设的, 具体表现在学生是否有充分的时间、空间、环境和条件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2)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郭沫若曾经说过:“兴趣出勤奋, 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生学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 部分中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没有信心, 甚至产生厌恶感.因此,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亟待注重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当热爱学生, 对学生满腔热情, 真诚关怀, 学生自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后, 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 比如让学生办黑板报、数学园地、数学报等, 并且还可以根据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把握时机, 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在学生中开展评比或者竞赛.

2.革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应余时余地

初中较之于小学, 数学学习的内容增多了, 难度也变大了, 而学生们习惯于沿用惯常的思维方法, 因此, 这将会产生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情况.这个时候, 教师就应该及时在学习方法上予以指导, 让其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1)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留有“余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注重“教”与“灌”, 而忽视了“引”与“导”.教师在课堂上一股脑地灌输, 这样, 当他们完成自己设置的课堂教学任务时, 课堂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现在, 为适应新教改的要求, 教师应当少讲多给学生增加自主学习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在课堂上于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变“讲堂”为“学堂”.

(2) 课堂教学要留有“余地”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表明,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自主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对于那些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 如果由教师去灌输, 往往会事与愿违.基础好的学生, 缺少了主动思考和自我开拓锻炼的过程, 则失去了主动式的思维, 学习能力得不到应有提高.基础差的学生却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久而久之, 便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所以, 课堂教学应当留有“余地”.

3.相互借鉴, 及时总结

(1) 相互借鉴, 共同进步

学习有法, 而无定法, 贵在得法.在我们的学校里, 在我们的班级里, 在我们的身边, 总会有一些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总会有独特之处, 特别是一些发散性思维强的同学, 他们在某些问题上甚至超过教师的思维.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这些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其自身的学习实践, 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之中, 所处的学习环境相同、学习条件大致相当, 总结和推广这些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 这会使其他学生感到切近、可信、易学.

(2) 及时总结, 步步提高

辩证唯物法认为,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可循的, 数学学习也莫过于此.根据心理学的记忆规律, 有规律的内容远比杂乱的内容记得牢靠, 而及时复习又可以延长知识在大脑中存留的时间.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 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我们可以把总结分为课堂总结、一周总结、一月总结、期末总结.总结的方式可以是在课堂上由教师点拨启发, 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

篇9:学习新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

关键词:误区;方向;方法;应试建议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语言教育是使人类知识广泛交流的基础,举足轻重。跨学科的教育方法研究,在国内外都非常的少,不妨大胆创新,小心实践,谨慎发展,提出实用英语与应试英语结合的学习方法。本人综合多学科的知识,集百家之长是教育学说科学发展的突破点,自己浅知薄识,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学生学习英语的误区

(一)盲目背诵。背诵是大家学习口语常用的方法,背诵一些句子和文章,会有一些进步。但是为什么还是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呢?问题就在于我们背诵的很多句子不是自己想要说的。我们的思维受汉语的影响比较大,会受到排斥,最后只有少量的句子能说出来。

(二)多看英语电影。表达:跟读美剧对发音有帮助,因为你可以模仿他们的发音。组织:你也只能模仿他们的语言,但是,对语言的组织,如果没有语法基础的话,那你会是云里雾里的感觉。思维:你所模仿的也只有相似性,一些简单的语言,或者一些俚语你会模仿一些,但差异性和固定性没法解决。所以,美剧在口语方面也只是发音和少量句子,结果还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思想流利表达自己。对英语学习确实是没多大帮助的。

(三)过多重视语法的作用。可以这样说,英语是外语,比较拘谨,没有汉语灵活,如果能学好语法,对我们的帮助会很大,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学,学习语法是为了什么。因此,需要大家科学地去学语法,如此这样,学习语法就是学好英语的捷径!

二、正确学习英语的方法

(一)英语学习一定有方法,这是一个大前提。那么这个方法一定要建立在正确的方向之上,才能有所作用。方向对,方法再差,还是能成功的。相反,方法再好,方向不对,永远不会成功。

(二)结合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提出了英语学习的正确方向。我称之为连续性,用下面的程式表示:思维—组织—表达—接受—分析—理解。其中,前三方面为输出部分,跟口语和写作有关系;后三方面为输入部分,跟听力和阅读有关系。这一套程式就是正确的方向。找到了“正确方向”,再来找“快速的方法”,快速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互连性。互连性就是根据英语和汉语的关系,找出彼此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为英语学习提供指导,这是所有快速学习方法的基本思路。我的学习方法是一整套方法,需要很多系统正确的方法来针对性地解决。那么以下就来举例进行说明:

1.口语。口语属于输出部分,跟思维、组织和表达有关。要说出流利的口语,需要做到:按照自己的思维,组织成正确的句子,流利地表达出来。所以要符合自己的思维,正确地组织、流利地表达。

2.听力。我们已经知道听力主要是由三部分构成,接受、分析和理解以及基础训练、综合训练两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我们将听力的训练分三步来实现。这三步分别对应于听单词、句段和句子这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符合语言学习的一般过程,分别对应于听力的过程,也是接受部分的强化。由于篇幅有限,理论方面知识就不再赘述。真正有无用处,还得靠实践来证明。

参考文献:

[1]邓道宣,任宝贵.新课程背景下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1).

[2]伍家文.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

篇10:中学生新学期学习计划

在上个学期里,我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去理解,不懂的问题没有及时弄懂,在课后也没有认真的复习,课前预习工作做得也不够充分,经常会漏掉一些。

不过,在这小学的最后一年里,我会改掉以上的坏习惯,取长补短,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更多的知识。

做人总要有个目标,我的目标就是考上三中,总分达到190分以上。我会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不讲小话,认真听讲,尽量当堂课的知识当堂课消化,还要做好课堂笔记,认真总结每一课的内容,为下节课做准备。在家中,要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家庭作业,做好预习,复习工作。

课余时间用来读英语,听英语,看英语,背英语,写英语, 还要多看些有益身心的课外书,多了解一些新闻,生活常识。

在数学方面,一定要深入专研,弄懂题意,理解各种类型的题目思路,还要做各种类型得题目,争取更上一层楼。

当然,学习好了,体育也不能落下。我会多加强锻炼,以饱满的精神去学习。

篇11:中学生个人新学期学习计划

1.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本是一个攀登的过程,会累也会感到辛苦。为此,我在思想上必须鼓励自己,积极面对新学期的任务和方向,坚持以热情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学习,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和提升!

2.更新学习的方法

考虑自身过去的学习进度和效率,我认为除了思想方面,自身的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问题!为此,在本学期的学习上,我不仅要学习,更要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有效率的利用好学习的时间!

3.提高自我成绩

作为中学生,成绩的高低是最能明显判别出的我们进步或倒退的评分。眼看毕业也越来越近,我必须更加严格的要求!本学期,我计划将所有科目提升15分以上!为此,对于自己我必须更严格的管理,并针对自身不擅长的科目进行突破!

二、学习计划

借用鲁迅先生的那句“我只是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我在除了课堂的.努力之外,也应该积极的利用好自己“额外”的时间!为此,我对自己本学期的安排如下:

1.早读时间

早读虽然是阅读的时间,但在阅读的同事,我也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标记课文中的重点词段以及好词好句,读后多复习,扩展自己的好词好句累积,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2.课后时间

我要抄录一份课程表,在每节课课后的时间里,抓紧短暂的复习和预习。巩固好上一节课的学习,并做好夏一节课的准备,避免学过就忘以及看不懂的情况。

3.午休时间

午休漫长,除去午饭和休息,我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时间。但考虑中午教室喧杂,所以主要目标是做好下午的学习准备。

4.晚自习

面对自由的晚自习时间,在本学期里我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针对自身学习不足的地方进行自我学习,完成习题等。

篇12:学习新中学生守则心得体会

班会目标:

1.通过宣讲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使学生了解、理解新的《中小学生守则》要求,增强班级凝聚力。

2.通过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能把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做一个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勤奋向上的学生。

3.通过学习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4.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三爱,三节”的具体含义。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

5.教导学生如何践行“三爱,三节”。

6.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三爱,三节”真正的融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活动准备: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文本、课件。活动过程:

一、学习《中小学生守则》

(一)揭题引入

班主任: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做什么事都得讲个规则。国家教育部今年秋天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对我们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教育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我们班将开展“学新守则,养好习惯”的主题班会活动。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了解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要求,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二)宣讲规范 中小学生守则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三)牢记规范

刚才,老师带着我们学习完了,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关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知识竞赛,看谁听得认真,记得牢固。比一比,哪些同学对它们最熟悉。

1.守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守则的第1条内容是什么?

3.《中小学生守则》的第六条内容是什么?

4.新版的《中小学生守则》是教育部分别于哪年哪月颁发的?

5.请说出五种文明用语。6.交通方面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师:我们不光要会说,更要会做。下面请同学们当个小裁判,说说他们做得对不对。内容提示:

1.几个小朋友接水不排队;

2.一群小朋友挤进教室乱糟糟,其中一个还被推倒在地; 3.两个小朋友在排队时打打闹闹;

4.一个小朋友课间碰掉别人东西不捡起来; 5.一个小朋友吃完午餐将餐巾纸随地一扔。教师总结

同学们,大家都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事例和文明事例,也讲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人好事。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中,你们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诺言,有信心吗?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就必须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范,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以《中小学生守则》来规范自己、要求自己。

二、学习“三爱” 1.学习“三爱”的含义。“三爱”的具体含义:

“爱学习”:学习是当下学生的“第一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公民要“敬业”,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就是要“爱学习”。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爱劳动”:“劳动”两个字最光荣,在我们的心中,“劳动”两个字最热烈。劳动者应该受到尊敬,劳动者更应该获得生活的酬谢。

“爱祖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公民首先要“爱国”,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2.学生讨论:在实践生活中如何做到“三爱”呢? 3.组织学生总结。

三、学习“三节” 1.学习“三节”的含义。三节”的具体含义: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建立节约型社会就从我们的身边小事,日常琐事做起。该浪费的我们绝不浪费,我们用的每一样东西都凝结着劳动人们的汗水和智慧,应当珍惜。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身体力行的去践行总书记的号召。

2.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3.节俭的事例。(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2)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4.讨论: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三节”的? 5.教师总结

篇13:中学生如何借助新媒体自主学习

一、借助新媒体自主提高道德素养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性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正面信息的影响,而新媒体恰好以其特有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增强了中学生道德认识的自主性,为中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开辟了新的阵地。

中国青年网拥有400余个子网站,用文字、图片、动漫、音视频、论坛、博客、微博、手机、网上直播等多种手段,依托共青团中央丰富的资源,每天向全球网民发布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娱乐、时尚、教育、心理等各个领域,突出思想性、时尚性、互动性。其中的子网站“青少年爱国主义网”将“怀爱国之情,树报国之志,践强国之行”作为宗旨,设立了“爱国主义百科”“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青少年红色旅游”“爱国播客”“爱国游戏”等频道和栏目,集中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量史料信息和最新动态,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可靠、寓教于乐的大型爱国主义题材网络空间。其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网能够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在这里,中学生可以认识救助老人、用生命谱写青春之歌的“最美女孩”沈玉琼,放弃高考备考、赴京捐髓的“90后最美中学生”张文驰……众多的草根英雄、凡人善举都弘扬了主流价值观,每个优秀人物都有强烈的说服力,每个优秀事迹都有鲜活的感召力,每一篇励志文章都能培养中学生的道德言行,某一句激励人心的话或许就会改变他们的人生成长轨迹。同时,中国青年网搭建的微博、论坛等网络空间,强化了交流互动,传递了正能量,传播了进步的思想主张,成为中学生理性的社交平台。

当然,除此之外,中青在线、中少在线、红星网、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中国共青团网、青少年之家微博等都开辟了各类专栏,图文并茂,音视一体,生动健康,中学生可以从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新媒体俨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二、借助新媒体自主提高科学素养

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素养的浸染。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指中学生对科学所应了解的程度,包括运用科学的态度和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一直以来,学校是拓展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第一课堂,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正逐渐成为科学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中学生可以通过“科学网”“学生科技网”等网站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以传播科学知识、提高个人科学素养为主题的微博用户,如“中国科普博览”官方微博、“酷炫脑科学”私人账号、“科学松鼠台”官方账号、“瘦驼”私人账号等,对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具有非常明显的正面影响。新浪微博平台上曾举办微访谈“航天专家陪你看神九”活动,火箭技术专家龙乐豪院士、理论物理学家吴岳良院士、高能天体物理学家李惕碚院士作为特邀嘉宾,通过网络平台为观看神九发射升空实况的学生解答各种疑问,科学而不失生动。

中学生非常愿意在互联网上与科学家们进行互动。2016年4月12日上午10时12分,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发出了第一条微博,这条微博的评论在10个小时内达到27万,大部分网友留言表达了对霍金的崇拜之情,还有不少学生粉丝希望霍金保佑自己学好物理。新媒体引领充满好奇的中学生走入科学的殿堂,感受科学的魅力,享受科学的乐趣。

三、借助新媒体自主提高文学素养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当今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随时随地的阅读成为可能。中学生不再局限于阅读纸质的期刊、报纸、名著等文学作品,他们会安装手机阅读器,通过客户端在线或下载后离线阅读原版的杂志、图书、报纸以及感兴趣的网络小说。

学生们只要在新浪网站上开博,就可以将作家、学者如郑渊洁、毕淑敏、张小娴、莫言等人添加为关注或好友,并通过自己博客的“个人中心———博友动态”页面第一时间向这些名家、高手学习,阅读这些人发表或转载的博文。

一些中学生还利用微博发表自己的作品以及对学习、生活的些许感悟。“中文在线”专门推出了“书香中国”阅读平台,邀请国内专家推荐书目,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的学生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阅读空间。“教育博客”以低门槛构建“知识网”,以低成本编织“人际网”,以低消耗进行“知识推送”。

微信公众号“写作生活在别处”则为文字爱好者们营造了交流、互动、学习的氛围,鼓励文字爱好者写出自己的作品。中学生可以关注“经典短篇阅读”和“阅读之美”等微信公众号欣赏美文,也可以组建微信群、QQ群,与教师或同学一起讨论各自阅读的小说,当然也包括对一些网络小说的看法,促使自己阅读更多作品,了解更多知识。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让每一位中学生既是信息的采集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接受者。新媒体非常有利于中学生开拓视野,博采众长,锻炼写作能力,积淀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四、借助新媒体自主提高实验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拟真性引导中学生不断探索,“虚拟实验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替代教师。例如,一名中学生要研究一氧化碳如何还原氧化铁,他就可以进入“同步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学习其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在该实验的仿真操作过程中,如果往硬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铁粉末时,拿起装着氧化铁粉末的瓶子直接倾倒,实验则无法继续,直到按照提示拿起药匙,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系统能对其实验操作即时评价,释难解惑。他可以反复操作实验过程,直到熟练掌握。“同步实验室”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科书的内容配套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是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中学化学、物理、生物实验课程中,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除此之外,还有“机器人虚拟实验室———交互式互联网创新机器人体验平台”,它是一个用于中学生科普的虚拟实验室,非常有利于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借助新媒体自主提高学习成绩

在“互联网+”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互联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新东方在线”“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百度传课”“中教新媒”等教育教学平台,信息量丰富,内容涵盖广泛,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随时浏览网页,访问教学视频和音频材料、电子教案,进行练习和测试,可以忽略某些已经掌握的章节内容,遇到难点还可以使用“在线帮助”。

当前,随着“翻转课堂”理念和实践的需要,“微课”逐渐出现在中学各科的课堂上。它最大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反复学习,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位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桃花源记》的“微课”视频时,自主确定了学习内容,自主选择了学习顺序,自主决定了“微课”翻转的次数,通过自我主导、自我建构,深刻地理解了陶渊明及其作品。

2010年,比尔盖茨预言:“5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的确,只要是互联网覆盖到的地区,即使是农村学校的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看到众多名校的名师讲课视频,通过网络搜索可以找到各省高考试题、中考试题、名校的期末试题以及各阶段的模考试题,实现城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当然,新媒体也是“双刃剑”,无限制的平台、海量的信息既是中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基石,又是绊脚石。互联网的便捷性会让部分学生养成不求甚解的思维习惯,虚拟的网络空间会使意志薄弱的学生沉迷其中,不良信息甚至会把某些中学生引入犯罪的歧途。因此,学校要强化与主流媒体的结合,全面普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做到“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为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网络环境,政府部门正在大力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信息技术部门也在强制性地检查并过滤信息。2016年4月14日上午,文化部公布了斗鱼、虎牙、YY、熊猫TV等网络直播平台因涉嫌提供含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等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被列入查处名单。网上非常火爆的“Papi酱”系列视频因为主持人时常爆粗口,被勒令整改。实践表明,只有让中学生具备了积极、系统、全面的网络素养,才会有效激发新媒体的正面作用,遏制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从而取得借助新媒体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效果。

摘要:新媒体具有互动性、拟真性、趣味性、人本性、持久性等特性。中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自主提高道德素养、科学素养、文学素养、实验能力、学习成绩。新媒体对中学生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社会、学校、家长要有效激发新媒体的正面作用,遏制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使其更好地为中学生自主学习服务。

关键词:新媒体,自主学习,道德素养,科学素养,文学素养,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新媒体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1).

[2]龚剑.新媒体与科技馆的科学传播[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8).

[3]张,周向敏.善用新媒体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J].科技传播,2014(10).

篇14:新课改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

1 先入为主的前概念诱惑

初中同学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获得了不少粗糙的感性认识,形成了某些“经验型”的概念——前概念。在这些前概念中,有的本质和现象是一致的,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但是,大量的前概念是不能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的,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因受到长时间的强化,已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常在教学中诱惑学生抛开科学的概念和规律落入前概念的“误区”。例如,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上,学生总认为“物体受力才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尽管教师上课时已经指出过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也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但要求他们解释踢出去的足球继续运动的原因时,很多学生仍然得出“足球受到冲力作用”“足球有惯性力”等说法。在温度和热量的关系上往往产生“物体吸收热温度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的错误认识。

2 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当人们采取特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并取得成功时,以后遇到其它问题时会采取同样的思路分析思考。这种沿着固定观念去思考问题的现象,称之为“思维定势”,它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习惯。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他们形成的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促进知识和方法的正迁移,但也不能忽视它的另一面。就是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使思路变得单一、狭窄,遇事只会从一个方面去思考分析,因而往往出现“百思不得其解”或“有解必错”的现象,从而表现出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和作业中多次遇到过用“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这一概念来到判断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质量是否相同的问题。经过反复强化已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思维定势。如果出现“某人在地球上最多能举起质量为65kg的杠铃,到月球上他能举起质量为多少的杠铃”这一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不深入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就会按“质量不变”的思路,轻率地得出65kg的错误结论。又如,传统的物理习题给出的条件或数据,总是解题所必要的,而且不多不少刚好用完。长期以来学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封闭式思维,凡是题目中出现的数据或已知条件都要用上而且刚好用完,最后的得数整齐,该题就解得差不多了。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题目强调的是实际问题情景,所给条件自然呈现开放性,这样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提取有用的条件或数据,学生往往就无所适从了,这些也都是思维定势消极的影响。

3 知识负迁移的干扰

新的科学概念建立过程,常常是在已有知识的参与下进行的,但新旧概念间,一方面先前的知识有时会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新的概念形成,另一方面,后学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对先学的概念产生一定的干扰,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所谓的“知识负迁移”。知识负迁移的干扰作用不仅表现为新旧概念互相混淆,如将“压力”和“重力”等同,把“温度”和“热量”相混淆,还突出地表现在干扰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例如,不少学生认为:在深冬,用手摸室外东西时,会觉得金属比木头凉,其原因是金属温度比木头温度低。尽管老师反复强调这是因为金属比木头善于吸热和传导热,但学生仍和老师辩道:“课本上明明写着:‘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我们感觉到金属比木头凉,应该是金属的温度比木头温度低。”其实这就是传导造成的冷热感觉干扰了学生对温度这一概念已有知识的回忆,是典型的负迁移造成的倒摄抑制的思维障碍。

4 逻辑性思维障碍

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逻辑性。这就是说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形式和方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违反了这些规律,思维就会陷入混乱,表现出思维的片面性。初中生学习物理时思维的逻辑性障常表现在:①因果错位——各种物理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物理概念,规律中包含的最生动、最具体、最本质的联系,乃是因果关系,学生却时常将因果关系颠倒。如,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的方向是可以主动改变的“因”,而反射光线的方向则是不能主动改变的“果”。学生由于没有理解这层关系,在判断光线的性质和位置时就往往容易出错;②忽视条件——物理规律、公式等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运用其解决问题时,如果忽视条件,势必导致错误。如学生在分析有关斜面问题时总认为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等于摩擦力f和重力G的和。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忽视了只有在一条直线上(初中要求掌握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力才能相加、减的这一重要条件。

5 物理问题数学化

物理中的许多规律常常借助数学知识来表述。但有时数学知识也会给物理学习带来干扰,不少学生在理解或分析问题时,习惯以数学角度来分析讨论,而忽视其物理意义,致使与实际相悖,使思维受阻,出现障碍。如,学生常所密度的定义公式ρ=m/V理解成:物质的密度ρ和m成正比,和V成反比。同样,不少同学根据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的变形R=U/I,得出电阻R与U成正比,和I成反比等错误结论,从而忽视了物质的密度,导体的电阻是物质的特性,不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这一物理事实。另外,只考虑数学运算,任意扩大物理概念。规律的适用范围,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也是常有的;还有的表现为:在对物理计算结果的处理上不顾物理意义,一味“四舍五入”,结果失之毫厘,差之万里。

上一篇:逝雪作文下一篇:关于守护诚信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