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景安中学考察学习心得

2024-04-20

赴景安中学考察学习心得(精选6篇)

篇1:赴景安中学考察学习心得

一位校长、一群老师、五百学生,谱写着教育的乐章

——赴如东市景安初中学习心得

2016年12月14号

11月25号,学校组织大家去景安中学参观学习。出发的前几天就把课务早早调好,上午第一二两节课上完,已经 9点20分。再批批作业,差不多10点20去食堂吃中饭。因为学校通知的是10点45分准时出发。学校特别提醒要带好听课笔记。学校也一再叮嘱虽然是出远门,乘车,但绝不是旅游,是一次难得的工作培训,业务学习,是转变思想,学习先进理念的南通之行。思想上着实有些压力:生怕浪费了国家的钱财,白跑一趟,走马观花,一样学不到,甚至连一点痕迹都留不下。

车子真得准点10点45分离开熟悉的校园,多少让人奇怪并惊讶。按一般惯例,说10点45分开车,10点50分出发已经算很准时了。可见当批出去的这些同事们是很守时的。一会就驶离陆桥地界,但并没有从最近的华西上高速,而是到新桥服务区。原来,还有兄弟学校新桥初中和华士初中也是那一天组织去景安学习参观。这说明江阴的教育系统还是很谦虚,很好学。大家英雄所见相同地选择隔江的同一所学校为楷模。

车过文明城市张家港市,就是长江上的苏通大桥。虽然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好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从苏通大桥上过。这说明苏南和苏北的交流并不频繁。

车上就在回想2001年那时候去泰兴市的洋思中学学习“洋思模式”。15年过去了,洋思经验渐渐没人再提起。而那一次的学习情景一直深刻地留在脑海里。“先学后讲,老师只准讲15分钟。”这是固定模式。可惜我是一点没法照搬照套。一堂课讲解半个小时都不够,别说15分钟了。这次去的如东景安中学又会是怎样的套路模式呢?学习参观,有时不是增强自信,反而是对自信力的重创。自卑的思想总是恐吓着虚弱的我:为什么他们那么轻松,那么高效率;我为什么那么吃力,那么老套。

边想着问题,边透过车窗捕捉着外面的景物。车下南通高速出口,公路两边矗立的大型宣传牌,展示着这座城市的业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双拥模范城,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首届中国最美丽城市,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特色魅力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星级慈善城市,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世界长寿之都”,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这些响当当的称号,随意挑一个都令人羡慕呀,要知道经济百强前三甲的江阴还在创建着文明城市哩。

车到景安中学,下午1点多。下车之后才发现,来自各地的取经的学校很多。影响力可见一斑。

上课之前在校园里转了转。整个校园是长方形。一条中央大道(被校长称之为文化长廊),进校园左手是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右侧是运动场。教师宿舍和学生公寓在最后面。校园并不大。

大道两边,建筑物的墙侧,都是各种宣传展示。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这样老式的教育资源也被放在墙上。走到哪里,都是图片、文字的视觉冲击。教育者(决策者)对受教育者的用心不可谓不深。走进他们的食堂,里面也是各种有关饮食营养,餐饮的礼仪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饭桌上贴的,对分发食物,收拾餐盘,吃光盘内食物的要求,细致、明确。

路上遇到学生,他们很有礼貌地对我们这些陌生的访客问好。不管是老师强调的,还是发自学生的习惯,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也反映出校风的淳朴。

课前,我走进了初三(5)班教室。教室里没有老师在,同学们都站立着,跟着校园音响唱着“阳光总在风雨后”。讲台前有一位领唱的同学。这是一首比较长的歌。后来听校长的报告,这是他们学校的每周一歌。年底要挑选出来进行汇演比赛的。功夫在平时。喜爱音乐的人,或长期被音乐熏陶的人,内心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没有老师在场,秩序井然,佩服他们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也折射出班级管理者的平时的管理水平之高。我这种保姆式的班主任看着真是心有惭愧。

歌声结束,进课堂的是一位数学老师。学生们从自己的座位上围坐到讲台周围。没有上课的口令,没有常规的仪式,课程就开始了。白板上的课件、例题,同学们的举手回答,黑板上的板演。因为教室里没有提供听课老师的凳子,我和另外几位听课的老师都是站着听课。教室里,有各种张贴。既有学校统一的标牌,也有班级里的动态资料。英语默写的记录,历史政治考试的成绩,同班同学之间的点赞,一些励志的心灵鸡汤。教室里比较干净,学生的课桌的东西也比较少。感觉课堂比较轻松,师生活动有序,活而不乱。我所听的那节课,很平常的一节初三数学课:老师给例题,学生讨论,举手回答,老师讲解。几乎也是从头到尾的传授。学生不是固定在自己的课桌那,是围坐在前面的区域。

听课结束后,去报告厅接着听他们校长的讲座。校长微胖,整个演讲语气平缓,时不时幽默诙谐一把,跟我们学校的隋老师风格很像。隋老师是如皋人,跟如东邻县,都属于南通大市。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士。

景安初中只有500来人,学校虽小,但这位校长并没有降低追求。也许,他所做的,并没有刻意期待轰动,只是他真正在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做,为了学生的前途在做。做出了成绩,引起了关注,被树立为示范的标杆。他介绍的所作所为,就是以“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教育行为。

给我印象深刻是学校名字的由来:刘景安,是一位烈士的名字,作为学校的校名,别人都能忘记刘景安,我们学校的学生不能忘记;不仅不能忘记,还要每年去纪念他。

报告说:去西湖游学,学生做足功课,晚上,几百景安学生在西湖畔的岳庙齐声朗诵《满江红》。

他们校长说;贴出来的宣传材料,即使别人不去看,但是,材料的主人肯定会去看。一次活动,哪怕能正面影响一个人,也是成功的。

校长的报告可能是千锤百炼的优质产品,但是,质朴的语言道出的都是教育的小事,量变最终就会发生质变。

报告结束的时候,出来天色已晚。恰逢他们放周末假,家长们和学生们提着大大小小的包,校园里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没有归心似箭的急迫,没有吵闹与喧嚣,还是那么秩序井然。想想我们的学生,无论是早晨进校门的时候,出操的路上,去饭堂的路上,哪里不是嘈杂?班主任们一再声嘶力竭地叫嚷着;不要讲话,不要讲话。效果还是那么微风吹大楼般地毫无作用。想起他们校长报告里说:学生周日都盼着回学校。什么魔力让他们喜欢校园?这难道不是很多人在抱怨的:“现在的学生懒惰,不要听课,不要学习,不要做作业的” 的有力反击吗?

虽然总共只有短短的一个下午,但是,给我的教育与启发是深刻的。

篇2:赴景安中学考察学习心得

九澧实验学校 韩艳红

为了学习先进课改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2013年12月19日,我校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到株洲景弘中学学习考察。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当我怀着激动、期盼的心情,带着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疑问走进景弘中学的校门时,我深深被他们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风采深深地吸引着。真不愧是湖南省课改样板示范校和校本研训示范基地。当我走进课堂时,再一次被教室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紧张有序的合作震撼了我。虽然这次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所参观之处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我将谈谈这次外出学习的体会。体会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互相帮助,活动自由。

景弘中学的课堂模式 “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倡导“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学生观,“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先学后教、自学为主”的教学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总结,把课堂主动权、出彩权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

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者,而是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老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

学生实行讨论式的学习,使问题可以通过学生间平等的合作讨论来解决,使学生的成绩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都能学得会、听得懂。他们上课讨论,坐、站均可,听讲都集中到前面,使他们的好动得到宣泄。上课学得会,气氛和谐,不是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被动的听,这样,就不会感觉乏味和疲惫,而是一种愉快学习,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体会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是我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中不存在歧视和嘲笑,而是欣赏和佩服、肯定。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信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较容易被调动起来了。景洪中学还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一是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班内的桌登摆放以方阵为单位,围坐在一起。这样也消除了以前前排和后排的区别,每个学生平等地坐在了一起。二是课堂上做到参与无错的观念;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分子、积极评选课堂积极分子、优秀学习小组长等。三是小组间开展学习评比,每个学生都为自己所属的集体负责,尽量维护集体的荣誉。四是及时的奖励和鼓励制度。最明显的评价方式是评价小黑板,小黑板评价项目内容可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想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就评价学生的哪一方面,这样有利于教师有重点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体会三教育的成功源自教育细节的成功。

校园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氛围浓厚。走进校园就看到学校的墙壁上,宣传栏中,教室的窗户边,教室墙壁上处处有课改宣传,有各种教师工作制度,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目标,有学生的各种成果展示,有名师、名生宣传等等,都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气势。在细微之处体现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展现和拓展所做的努力与良苦用心,这些做法对我们都是一种启发和提醒,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进入了一种常态的话,那么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能的展现无疑是一种促进。

此次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不论是听课还是听讲座,对我来说都是受了一次极好的教育,也是对我教学工作的鞭策。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时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实施

篇3:赴景安中学考察学习心得

关键词:“双创”;心得体会;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127-2

0 引言

在我国不断增多的煤炭企业中,我们大家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普遍,使我们的企业产生了很多问题。在考察过程中,这些一流的企业,在不断地改进自己。我们也要不断改进我们的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提升理念,信心倍增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理念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所考察的几个科技创新示范园区都具有令人为之一振先进的工作理念和超凡的工作魅力,尤其是中关村生命科技园“创新魂 中国梦”;海尔“颠覆性和超前性”、“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的创新理念和“三无三有”创新发展平台,升华了笔者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路。从“砸冰箱”事件和把“庆功会开成挑刺会”看到了海尔人顽强拼搏,追求完美,争创一流的创业路,给笔者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海尔能够从一个几十人的小作坊演变成国际市场鹰击长空的一流企业,它的发展史就是创新史,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在创新中不断壮大,是创新铸造了海尔今天的辉煌。通过这次考察学习,使笔者深刻认识到创新、唯有创新才是社会、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源源不息的动力,更加增强了笔者对开展“双创”工作的信心和力量。

2 明晰思路,指明方向

通过这次对创新园区的考察学习,明晰了笔者对“双创”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市场开发,都必须以高端一流标杆审视自我,要坚定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创新理念,聚焦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始终引领时代潮流,这才是“双创”的核心理念的动力之源。通过这次考察学习,为神南公司“双创”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一流人才造就一流企业,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的双向共赢思路展开“双创”工作,凡事做一流、人人创一流。要以价值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驱动,以高端一流技术创新突破,着力打造高端一流产品,开发高端一流用户,引领煤炭市场潮流。

3 借鉴经验,标杆引领

通过对几个成功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案例的考察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他们“双创”的工作理念,创新平台搭建,孵化模式的创建,都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和好的做法,特别是海尔“三无三有”(其业务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和“倒三角形”、“榕树繁枝”创新平台理论对笔者启发很大,一个企业“双创”工作开展的如何,关键是看是否给职工搭建了施展才华和创新的平台,给职工提供了一个发散思维、展现自我价值的空间,以“倒三角形”的发散思维和“榕树繁枝”的好做法激发职工内在潜能和创新意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坚决克服行政命令强制式思维模式僵化职工思想现象,把职工变成机器人。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要以海尔成功经验做法进行对标,结合煤矿企业特色实际,扬长避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搭建高效创新平台和孵化模式,为“双创”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大的创新平台,给与更多的政策、技术、资金支持。

4 注重特色,量体裁衣

这次考察学习的几个工业园区,各自有自己的特色亮点做法,根据自己产品、服务、管理、市场特征构建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双创”管控模式和运行平台,充分展示了技术高端优势,为创建高端一流企业做出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成功示范案例。煤矿是一个能源开采企业,产品开发具有先天局限性的特点,除了在煤炭开采技术、安全生产、高产高效、系统改造、工艺升级、管理创新、降本增盈、智能化发展、产品多元化、定制化生产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外,重点抓好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开采工艺和洗选工艺创新力度,在煤炭产品的多元化、优质化、定制化方面实现新突破,实现产品市场价值利润最大化目标。在神南公司“双创”基地建设中,一定要掌握煤矿的特色,借鉴这次考察企业好的理念、做法,凸显煤矿“双创”工作的特色亮点,创建神南公司特色“双创”基地建设标准。

5 寻找短板,精准定位

目前神南公司创新的首要任务是要找准“双创”的突破口和发力点,要清楚掌握创新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

一是股份制企业运行机制得不到很好发挥,套用的国有企业运行模式不够灵活,体制比较僵化,大多数工作都是按照上级文件和行政命令执行的,企业自主权和职工发散创新得不到很好落实。

二是创新平台、孵化模式没有成型。全员创新缺乏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撑,创新空间不广阔、不活跃,配套管理体系、项目孵化模式不健全,创新项目得不到高度重视和支持。

三是政策激励力度不够,对职工产生的吸引力不大,职工创新意识、积极性、创造性不高。针对以上三条问题,改变体制一时半会难以实现,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平台、孵化模式的搭建上,创建有利于员工发散思维,勇于创新的创新空间和激励机制。

四是发挥基层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的工作,互相交流,沟通,不断改进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是我们的工作,不断完善。在团队工作中,滞后的思想意识,是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的。

五是落实培训工作,切实做好转变我们固有的工作思维模式。在不断的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在工作和学习中,培养新鲜的学业使我们的队伍不断完善壮大。

6 探索思路,持续推进

考虑到煤炭产品具有市场局限性和开发局限性的特点,神南公司“双创”工作的重点应把握好可持续发展主题,秉承“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文化为引领,以全员创新为驱动,突出安全生产、绿色发展、智能发展、高产高效,降本增盈、“互联网+双创”、市场开发、用户终端服务、品牌建设等重点创新项目。做好神南公司“双创”工作定位,深思熟虑,明确我们创业点在哪里?创新关键点在哪里?明确我们“双创”工作的思路和方向。下面谈谈自己对创新平台和架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思路。

7 “双创”工作运行模式:构建“3610” “双创”工作运行模式

7.1 三条创新路径

一是以技术、工艺、工作品质、管理水平的极大改善作为神南“双创”工作主流;二是以科研项目、技术创新、新技术应用等核心技术创新驱动;三是与科研院所、煤炭同行先进、生产厂家、产品客户等共建合作创新平台,实现“双创”工作的高新突破。

7.2 六个管理运行模块

技术创新模块,全员创新模块,管理创新模块,产品管理与服务模块,人才管理模块,孵化器管理模块。

7.3 十个管控支撑体系

①“双创”理念支撑体系。提炼工作理念,工作目标。②创建“双创”内控管理体系创建“双创工作室”、“劳模工作室”、技术攻关小组、孵化器等。③人才战略支撑体系。④“双创”孵化管控体系。⑤“双创”工作激励体系。⑥“双创”工作综合评价体系。⑦“互联网+双创”管控体系。⑧产品品牌建设体系。包括产品质量,产品研发,市场用户开发和售后服务等。⑨内外环境支撑体系。⑩“双创”服务平台管控体系。

综上所述: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要学习一流的企业优秀管理模式和体系。在我们煤炭企业经营现状困难,环境发展体系老化的情况下,摒弃我们的短板,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体系。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是掌握先易后难,做到坚持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情况下,各个突破的原则。在主要的问题被化解下,个体矛盾也就容易多了。

参 考 文 献

[1] 陈敬宁,孙瑜.“幸福南网”微平台打造员工精神家园[J].企业文明,2016(06).

篇4:徐景安:亲历改革二三事

徐景安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他以参与者的身份亲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多项改革,先后任职于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计委、国务院体改办、国家体改委,1987年调深圳市任体改委主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副理事长。

在他看来,中国的改革从农村承包、城市企业扩大自主权起步,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建立商品市场,90年代主要是建立要素市场。产品、土地、资本、劳力、企业等资源逐步进入市场,由此带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配置效率极大提高。

他认为,资源市场化改革虽然带来了发展,也出现负面效果。但无论如何,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容置疑。其次,中国改革的成功归于双轨制渐进改革模式,可成功的原因往往也是产生新问题的根源。加快向新制度转型的步伐已是当务之急。不过在新的改革中,依然可以运用双轨制理念,也就是用新的双轨制来替代旧的双轨制,逐步完成体制的过渡。

以下,就是他向本刊记者讲述的改革故事。

第一份改革总体规划如何出台

1979年7月,国务院财经委成立体制改革研究小组,由张劲夫领导,一开始实际参与这项工作的是国家计委综合司柳随年和我,另有一位是进出口委的,他不是专职。我们两个人就开始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代表人物,一位倡导企业本位论,主张以企业为本位构建整个体制框架;一位主张改革三大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组织专业公司,第三步要发挥银行的作用。

当时,对企业本位论这个说法很难被人接受。尽管我们都认为要扩大企业自主权,但国家承担宏观管理职能,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企业的利益来调节。当时,理论工作者还有“计划调节为主,引入市场机制”的主張。总的理论趋向是,指令性计划不可能取消,要以计划调节为主,但一定要引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这是一个核心观点。

第二个核心观点是对企业的认识。企业是全民所有,就是计划调拨,为什么要引入市场机制,承认价值规律呢?为了改变企业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恢复了奖金制度,还要进一步实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 - -企业有利润了就留出一块,建立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奖励基金,这样企业就有了自身利益。在理论上概括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所以国家在管理企业的时候就要引入市场机制。

第三个核心观点是,认识到社会需要不断变化、生产结构不断调整,靠单一的国家计划,无法保障经济按比例发展和企业产供销的平衡。

我们写出初稿后,由张劲夫主持开了一系列座谈会。1979年12月3日形成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初步意见》。这个设想的意义在于,结束了过去体制历次变动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兜圈子、在行政管理办法上动脑筋的做法,而提出了五大改革原则:

一是把单一的计划调节,改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调节为主,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二是把单纯的行政管理经济的办法,改为经济办法与行政办法相结合,以经济办法为主,保持必要的行政手段;

三是把企业从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改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扩大企经营管理自主权;

四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从有利于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出发,划分中央部门与地方的权限,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

五是正确处理政治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在重视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倡照顾全局利益,发扬共产主义风格。

整个起草过程中,柳随年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主要做文字工作。

劲夫同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常会讲着讲着就激动起来,离开座位,摊开双手,兜一个圈子,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热情奔放,非常有感情色彩,也很平易近人。他当过科学院院长、财政部长、安徽省委书记,后来当国家经委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我对他非常崇敬。

记得是1980年初在中南海,国务院召开财经会议讨论这个稿子。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央的决策会议。从晚上7点开始,开了一个半小时,似乎大家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集中在文件的各种问题上。我很着急。

到8点45分,主持会议的领导说话了。他指着我们这些人对参会的各方面领导说:“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相信他们是对党负责的。所以,我建议,这个文件还是先发下去试行。”就这样,通过了!

现在想想,当时会上,没有任何人表示全部赞同,但也没有任何人提反对意见,是可以理解的。是啊,本来对怎么改革、改什么,就没有定论,就需要探索。像国家计委、财政部这样的权力部门也没有反对,在当时应该说是不容易的。

住房制度改革决策前后

我国城市住房制度一直采取国家包下来的办法,由国家投资建房,再无偿分配给职工。当时,全国城镇公有住宅9亿多平米,实收租金1亿元,每平米租金0. 11元,远不够管理、维修之用,失修失养住宅占一半以上。为此,当时的建设部房管局提出来,要将房租提高到每平方米0. 54元。

这同价格改革面临同样的问题:提高房租,涨不涨工资?不涨工资,老百姓有意见。提房租、涨工资,住大房子的,就要多掏钱。算下来,还不如不改。改了以后,国家还得多掏钱。

1984年底和1985年初,我两次向中央领导当面建议,提高房租不是为了弥补亏损,而是立足于把房子卖掉,即房租提高到使买房比租房合算。全国9亿多平米的公有住宅,就是以每平米50元出售,国家也可收回450亿元,投入住宅再生产。极而言之,至少不用再补贴了。

提高房租,职工可以买房,就不会有意见。如果得不到房子的所有权,房租提高一点,职工也不愿接受。

住房制度改革还可以引导消费。当时,职工有钱就买彩电、冰箱,生产不出来,只得大量进口,而房子伸手向国家要,国家则没有财力建房。住房制度改革后,职工有钱就先买房了,会减轻对进口消费品的压力。

中央领导赞成我的意见,成立国务院住房改革领导小组,我是小组成员之一。

住房改革领导小组形成两种意见- - -建设部房管局的意见是提高房租,我则主张卖房。

住房在地方手里,住房改革自然由地方决策。形成了青岛模式,提高房租,发放住宅券作为过渡;上海模式,小步快跑,逐步提高房租;深圳模式,提高房租,折价出售,一步到位。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殊途同归,最后都实行了住宅商品化。

现在买不起房,成了指责住宅商品化的一个原因。但20年前,1. 95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不足5平米;今天5. 4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达到20平米。20年前,城镇居民买得起房的占人口的0. 3%;今天买得起房的,占人口的30%。

当然今天还有不少人买不起房,房价暴涨,涉及分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但不能因此否定住房制度改革。

与之联系的,还有土地制度改革。深圳特区率先起步,因为建设急需资金,就开创了有偿使用土地的先例。1987年5月,深圳借鉴香港模式,确定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协议、招标、拍卖的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什么?其中之一就是土地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

1984年,我应当时的上海市政府领导之邀,讨论开发浦东问题。碰到一个难题,政府拿不出钱来建黄浦江大桥。后来想出一个办法,向日本银行贷款,再用养殖对虾的钱来还贷。可怜到什么程度?政府连建桥的钱也拿不出来,可谁也不愿开发浦东。如果使用土地要花钱,浦西的地越来越贵,自然会到土地成本低的浦东开发,政府从土地中受益,盖一座桥还不是小事?

当时还有一件趣事。当时我看到一份内部材料说:上海住房紧张,侨眷手里有钱也买不到房。香港来了一个商人,对市政府说,只要划一块地给他,就可解决这个难题。政府正为这事头痛,就给了他一块地。他从香港请了设计师,画出图纸,就在报纸、电视上做广告,预交房款,在规定时间交房。结果房子被侨眷一抢而空。他请施工队建房,自己就回香港了。就这样,他没掏什么钱,大捞一笔,还为上海解决了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件事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干呢?

没错,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就不许做。这个香港人打的旗号不是房地产开发,而是帮侨眷解决住房困难。此后10多年,我们才明白房地产是怎么回事,原来自己拿着金饭碗讨饭。

股份制试点与股票市场的兴起

企业改革怎么搞,一直是争论焦点。一种是搞承包,一种是股份制。我是主张搞股份制的。但当时的争论非常激烈。一位有名的经济学家在中央大报上发表文章,说是小企业适合搞股份制,大企业不适合搞股份制。我觉得说反了。

当时对股份制反对的多、赞同的少,一些人认为股份化就是私有化;主张激进改革的人,则认为股份制中国家占大头,换汤不换药。

几乎每次改革都碰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来自旧观念的反对,另一方面激进地要求改革彻底、过瘾、痛快。

国家占大头是会带来一些毛病,但所谓“彻底、过瘾、痛快”的改革,是超现实的理想化东西。

改总比不改强。与其争论,不如下去试点。

1987年,我去河北沧州、浙江湖州和温州推动试点,将沧州轻化局改为资产经营公司,后来上市了。湖州两个乡的企业管理局改为资产经营公司。这样跑了一年,很辛苦。

当时深圳缺体改委主任,李灏原来是国务院副秘书长,调深圳当市长、书记。应他之邀,1987年底我离开北京,去深圳就任。

深圳与内地不同,适应投资主体多样化,大多采取股份形式。1990年3862家工业企业中,股份形式的公司近2000家。我主持起草了《深圳特区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市政府讨论通过后颁发。据此,对股份公司进行规范,并先后将17家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公司。除原深发展外,将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4家改组为上市公司。

当时搞股份制也得有勇气。王石找我要求万科上市。他的上级公司是特发集团,作为直属企业,他随时可以被罢免。王石想搞成股份公司,再上市,特发集团就变成一个股东了。特发集团董事长也许看穿了王石的用心,以股份化就是私有化的理由,反对万科改造为股份制。

那時,谁想搞股份制,对我来说是求之不得。我为万科上市可以说是上蹿下跳。一是找李灏寻求支持,二是找特发集团董事长做工作,三是到万科做动员,四是为万科发行股票搞推销。

当时,搞股份制、上市,是我求企业啊!股票发行也不顺利,深发展股票一开始只被认购了49. 8%,万科股票剩下150万股没人认购。那时,买股票是凭觉悟,和买国库券差不多。

到1990年3月,深圳股市热起来了。当时5只股票,3个证券营业点。股票转让要到营业点排队。人头攒动,股价飙升。今天看,这是股票供不应求,多搞几家公司上市就是了。但有领导说,5只股票搞得全国沸沸扬扬,再发股票,那还不翻天?要我们先把5只股票的价格压下去再说。

深圳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多次开会研究,先规定股价不得超过10%,后来是5%,再后来是1%。但股价越压越涨,并出现了场外黑市交易。没办法,只好向国务院写报告,请求允许发行股票。同时跑北京向主管股票发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汇报。

当时高层有一个疑问,老百姓的钱都存在银行里,现在搞股票发行,老百姓用存款来买股票,这不就是存款搬家吗?有什么意义?我们到北京就是讨论股票与存款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

我讲,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随时可提取用作消费,而买了股票,就是投资;存款是银行的负债,而股票是企业的资本;企业融资只有贷款一个渠道是不够的,还需要开辟直接融资的渠道;老百姓有钱,可以存银行、买债券,也应该允许买股票,让老百姓自己选择。发行股票是存款搬家,但这个家应该搬。这是企业改革的需要、金融改革的需要、投资改革的需要。

现在看来,这岂不都是常识问题?是啊,中国当初的改革,哪一个不是常识问题?种地由农民决定,经营由企业负责,价格由供求影响,土地有偿使用,住房要花钱买,有钱可以消费,也可存银行、买股票、开工厂。

篇5:张景安:科技部呵护中关村的成长

支持与保护科技人员创业

1983年,国家科委召开全国科技改革讨论会旗帜鲜明地支持陈春先的创业活动,会议请陈春先做典型发言,发响很大。以《陈春先同志要求北京市海淀区试办“细腻技术扩散”试验》为题的简报认为陈春先的“新技术扩散试验”有利于社会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简报还概述了陈春先需要领导部门解决的政策问题如1988年前给与免税等等。

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清理和整顿公司的通知》,1986年又做出《关于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当时,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出现了“骗子一条街”、“倒爷一条街”的说法给中关村的企业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一些地方在执行这两个文件中,由于对民办科技企业的特殊情况考虑不够,致使他们普遍受到影响,企业数量下降,人员流失严重。国家科委紧急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明确对技术成果转让的政策界限的请示》报告”,张景安说,报告提出在科技体制改革决定中所规定的技术开发机构和承担技术成果转让的中介组织,是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开拓技术市场所必须的,不属于中央文件的禁止范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我们应对他们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报告落实后,中关村和全国各地的民办科技企业逐步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去了。

1988那年,国家科委以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的名义同有出国需求的民营科技企业签订协议,大大简化出国手续,缩短办理护照、申请签证的时间,为其解决出国难的问题。后来,国家科委还在开辟渠道和国际项目合作上帮助中关村科技企业。1990年转批实行的“关于简化高技术、新技术企业部分人员多次出国审批手续的请示”对促进当时中关村企业的国际交流起了很好的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为中关村扬名

1985年4月,国家科委提出了在北京中关村等地试办新技术开发区的报告,在国家政策局吴明瑜的支持下,设立了全国《中关村高技术开发区研究》课题,向国家提出了建立“中关村高技术密集区”的建议。课题组于1987年8月完成了调查基本任务。他们提出中关村开发区有两种方向,一是将高科技开发区与中关村的科教中心区有机结合;二是为保持科教中心区优美的环境,不在区内发展更多的高技术企业,主要力量是搞成果转化,将中关村办成伞型辐射区。

1987年3月到6月,课题组深入到中关村进行调研,并对全国10个地区进行问卷调研,写出了《关于集体个体科研机构发展的若干问题》报告,报告综述中关村的民办企业已成为经济和科技中的新兴力量,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讨论了个体集体经济对我国产业机构和科技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意义。针对他们在人员素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不足、管理和财务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国家采取“长期放活,稳步发展”的基本方针。同时,宏观管理体制如工商、税务等必须与改革实践发展相适用,形成一套有一定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管理方法。

1988年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决定把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六大重点和亮点之一。题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崛起》的文献报告指出如果中关村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科技企业能够和全国大中型国营企业或乡镇企业形成网络,把中关村的智力转变为新技术向全国扩散,将会在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发挥巨大作用。

科学技术实业家创业奖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越来越同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学技术实业家创业奖”的设立对促进新运营机制形成的带头人进行奖励,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于经济建设的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吴明瑜提出,科技与经济结合已经提倡了几年,虽有进展,但收效甚微,一个重要原因是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阶段,率先挣脱“大锅饭”、“铁饭碗”束缚进入经济领域的科技人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创业奖要鲜明地支持和奖励这种具有义无反顾精神的科技创业者,为他们树立形象和荣誉感,支持他们成长、壮大。经济学家萧灼基提出,科技创业人员付出的不仅是物质代价,还要付出很高的精神代价,对优秀的科技创业者,应当像劳模一样为他们挂奖章。

当时制定的评选规则也很特殊,候选人的产生采取了组织推荐和个人自报相结合的方式,后来证明“毛遂自荐”者中不乏贡献卓越的佼佼者。组委会动员舆论界广泛宣传科技产业精神,使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科技实业家,理解实业家,从不同方面支持科技实业家的成长。经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全国首届科技实业家奖产生10名金奖获得者。在金奖获得者中,中关村的科技实业家就有王震西、王洪德、王永民等5名,比例占到50%。后来又成功举办了两界,中关村的科技实业家柳传志、段永基、陈庆振等又先后获得创业金奖,特别是1992年12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颁发第三届科技实业家奖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胡锦涛等出席接见获奖者代表,在中关村和全国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提高了科技实业家的社会地位,大大激励了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热潮。

力促中央领导视察中关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姓资姓社”问题的讨论,民营科技实业家发展受到影响。1989年底,全国民营科技企业由1988年创业高潮期的12000家下降到8200家,降幅达46%。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对民营科技企业表示旗帜鲜明的支持。在此背景下,1992年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邀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视察中关村试验区,中央领导先后到科技贸易中心、北大方正及四通集团等企业参观并做了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发挥中国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发展高科技产业,迈向21世纪。李鹏的题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走技工贸相结合的道路。这次视察和题词开创了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的打好局面。1992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发展到26000家,北京地区的企业数量由上一年的2600家跃升至5180家,从业人员首次突破10万人。

中关村是火炬计划的一面旗帜

1988年中央批准了国家科委实施火炬计划的发展战略。火炬计划是一项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1988年到1992年,北京试验区根据国情和首都特点及火炬计划的要求,进行了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工业园的探索,先后启动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与丰台园区和昌平园区的建设,大力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区域创新体系。根据中关村的试验经验,国家随后于1990年和1991年先后批准在全国建立5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而,中关村成为了火炬计划的一面旗帜。

篇6:中学学习心得

■ 关于语文的学习

基础知识贵在积累.平日遇到的字、形、音、成语一定要积累.文言文要吃透课本.只要充分掌握了课本上的文言文,就算考试中遇到未读过或未见过的东西,也可以根据积累的知识,将里边的虚词、实词、句式分析清楚.语言应用及阅读,平时按老师传授的方法,注重练习,练习不求多,求精.同样,作文素材平时就要积累,比方说多看一些名人故事等,还要注意一些成语、词句、格言的运用,这些都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日多读报,多读美文,适当地进行背诵,然后有意识地在平常的作文练习中使用这些东西,真正考试时写作文就会如鱼得水、妙笔生花.

■ 关于数学的学习

数学是学习理化生的基础.只有把数学学好了,理化生才可能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我觉得数学就是一种工具,应用好了,得高分的空间就很大.数学不可轻视小题和基础题,大意失荆州啊!做大题步骤要严谨,要特别注意答题过程,抓住每一个得分点.当然,数学考试一般最后会有难题,量力而行,能抓多少分就抓多少分,懂得适当的放弃才是上上策.数学复习时,要做到每天都题不离手,学会每天总结.我的经验是把每次考试的错题总结在一个本子上,复习时拿自己的错题本复习效率较高.

■ 关于英语的学习

要把英语的学习当做一种享受.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异国文化,那是很有趣的.除了做题,英语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声朗读和背诵.很多人不喜欢放声朗读,那是很不好的习惯.要珍惜集体早读的感觉.平日可以多阅读一些英语报刊杂志.也许很多人都尝试过,但一段时间后觉得没啥效果就放弃了.其实,如果你能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的语感来了,不知不觉中就比别人学得好了.

■ 关于物理的学习

很多人也许会发现,做物理题时不知该用什么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由于对物理原理以及物理模型的认知不够所造成的.物理的学习很注重对原理的理解,平日多看书上的概念,把一些原理理解透了,物理学习就会轻松很多.

■ 关于化学的学习

化学是一门很注重细节的学科,平常要把一些很细小的东西都在本子上记下来,时常翻阅.化学虽然是理科,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是需要记忆的.

上一篇:有建筑经验的自荐信怎么写下一篇:思想汇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