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2024-05-05

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精选6篇)

篇1: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将影响经济类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国家经济体制的构建。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本文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全面实现经济学教学目标。

一、建构主义在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适用性分析

(一)建构主义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的可行性。西方经济学是来源于现实的科学,是对现实经济问题抽象化的解释。它的大量经济理论与模型能够在完全或很大程度上与现实经济问题紧密联系。西方经济学本身是问题导向性的,即经济问题在先,经济理论在后,而建构主义则侧重于问题导向,符合西方经济学发展的特质,这就为用建构主义模式进行教学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

(二)建构主义教学使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目前,高校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对复杂的经济理论推导兴趣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学科内容决定,另一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关。与传统直接教学相比,学生更偏爱课堂灵活、能给予学生适当引导、多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而建构主义教学具有生动、灵活、学生参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显著特征,自始至终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这顺应了学生对教学方式选择的需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教学的有效性。

(三)建构主义教学符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当前我国正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大批合格的经济类人才,尤其是面向基层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西方经济学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解释经济现象及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目前建构主义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念占主导。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仍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理念,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学习能力、创造精神的培养受到限制,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利用已有的经验建构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也无法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合理解决教学时间与教学任务的矛盾,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能力的限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教师不仅解决问题,而且把理论融合到含有问题的具体案例中,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相关理论;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年轻教师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学,“出高校,入高校”就造成这些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完全胜任全部教学工作。而且很多教学性的实践活动在课堂和实验室中无法完成,这就要求教学“接地气”,必须“走出去”,也就是与企业开展定期的多层面的交流。建构主义的这些要求提高了对教师理论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

(三)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限制。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总是希望老师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从头到尾“灌”给他们,而他们只管“听”就行了,不愿独立思考,更不愿创新思考。时间一长,最初不良的条件反射就会变成一种恶性的惯性循环、思维定式,而培养学生能独立、创新思考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这就限制了建构主义在具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四)课时的限制。建构主义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现象中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在高校,西方经济学的微观和宏观部分分别在两个学期讲授,每学期54个学时。这要求在具体教学设计中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避免传统教学目标分析过度抽象、过分细化、过分分散、过分单调的逻辑关系,而应该采用一种整体性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基于建构主义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问题导入式教学。经济学来源于经济现实,反过来又可以解释经济现实,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讲授基本理论,而且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努力构建问题,组织学生研讨、激发学生观点、让学生的观点得以碰撞、智慧得以迸发,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让学生感觉经济理论不是那么抽象。在问题导入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首先教学设计要突出“专”的特点,不能搞“小而全”;其次导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对整个教材体系的宏观驾驭能力和专题教学的运用能力。总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西方经济学学习共同体”,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宽松氛围,帮助学生完成认知建构。

(二)引入模拟实验教学。课堂模拟实验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现实经济社会的某些经济活动,通过收集数据、归纳整理、观察趋势结合理论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规律。课堂实验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的简短的游戏。最经典的例子是供给需求模型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参与某个商品市场的买卖,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是如何通过供求作用自发形成的及背后有怎样的深刻原因。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训练学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三)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实践教学。首先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安排学生认识实践,如安排学生“走出去”,也就是到企业中了解一些产品价格水平、成本状况及销售状况,通过认识实习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依据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相关内容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如结构性失业对经济的影响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探讨及经济增长方式持续性的专题研究等。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此外,在教学中还可采取“引进来”的方法,聘请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讲解实践工作,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尽早接触实战,参与实践,为将来毕业走上社会尽快成为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四)课堂之外进行拓展学习。现在学校为各类精品课开通了BlackBoard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这是学生课堂之外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极其便利的场所,可以充分利用。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在线教程、习题、案例及其他参考资料都在平台上可以找到,教师可以在上面为学生留作业、进行测试、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等。这个平台给学生无限时间和空间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这样课堂学习小组在课下通过BB平台仍然可以进行学习和研究、沟通和讨论,进一步促进团队学习及团队意识。

总之“基于建构主义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建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应用,提高技能操作的熟练水平。这对于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现经济学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12).

[2]王紫馨.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师生身份确认与角色转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

[3]王晓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析[J].北方经贸,(11).

[4]陈柏华.从认知到情境认知:课程教学观的重要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5]王瑞雪.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再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08).

篇2: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信阳市体育中学 李 莉

摘 要:本文辩证的吸取了建构主义理论中的部分思想,结合中学政治课所具有的一些性质,主张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要素在多元互动的环境中进行情景创设,从而完成政治课程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脑海中的建构。

关键词:建构主义;政治课;教学模式;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政治课教学中,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创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合作教学平台。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发展潜力,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这方面建构主义基本理论无疑将在政治课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前言

在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当中,我们所秉承的教学模式,是在吸收教育学家凯洛夫教学模式,并结合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教学

模式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对课程的结构严格划分,其形式是教师课堂灌输,学生被动接收。这种以认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所主导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消极后果就是学生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极其薄弱。学习中,缺乏对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激励,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失去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时,不善于多角度探讨解决问题途径。

就政治学科而言,新的课程对目前的政治教学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较之传统教学,新课程的到来不仅需要我们研究新课本,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新理念、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我觉得建构主义理论能为我们研究新课程、探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进行新的教学改革,必须有正确的教学理论来指导。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观点在教育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经过众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

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学过程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和知识结构的更新;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基于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契合了现实教学的需要。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产生了新的教学特点:一是课堂要素的多元化。课堂教学要素不仅包含传统的“教学论三角形”要素(教师、学生、教材),还应包括教学目的、方法、环境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二是师生关

系的协调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发生的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对学生认知和情感领域的目标追求同样起着制约作用。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增加教师的引导性,实现有效的互动与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密切相关,教师对问题的回答应给以有效的反馈。三是课堂教学的情景化。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与实际相类似的情景,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方法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发现性学习;建构主义要求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而设计学习情景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下面,针对这几个方面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作一下介绍。

(一)教学要素

政治课的特点是理论多实践少,内容大多枯燥难懂,具象的东西少。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动画来模拟教学内容的直观情景,将讲授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增加了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精心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是对

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而设计学习情景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在设计学习情景时,我们应注意:(1)确定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解决问题看成是学习的一个应用。(2)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已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避免盲目性。

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在这点上,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相信他们会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己去理解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如何引导学生协作、探究上应该精心组织、设计,避免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表演而做秀。要求设计活动要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中学生这一群体,做到有的放矢。这和建构主义倡导的创设情景、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形成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是一致的。教师要有选择地、灵活地组织探究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们一目了然的问题要及时舍去,避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有些问题要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树立正确消费观”一课关于“环保”“绿色消费”等问题,和学生们紧密相联,而且学生也有

自己的主张、看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积极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二)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互动包括师生彼此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与个别学生、小组学生或全体学生的交往,或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指导教学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生个体间的合作,学生群体间的合作。内容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对学生知识的教育、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习态度、价值观、能力、观点的相互影响等。因此,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讨论和交流是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再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知。例如,《思想政治》教材中涉及“法治”的概念,结合法治和民主的关系,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关系”大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提出假设,进而进行辩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知

识的了解。通过这种协作学习,可使学生对“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的认识更加明确,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正确引导者;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鼓励学生采取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知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建构者的心理模式。比如,在备课中,不是首先考虑教师要教什么,怎样教,而是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再设计自身怎样帮助、引导学生学习,真正使教师在学习情境中处于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角色。

(三)情景课堂

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因此,在具体教学上,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主张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主张教学应尽可能在与现实情境类似的状态中进行,强调进行“情境化教学”。

本文在借鉴他人各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情境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在中学生中开展。、创设问题情景,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使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产生某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和知识基础的问题之中。同时应该使所提问题小而具体,新而有趣,并有适当的难度和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有价值的课堂冲突,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活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认识不协调,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某种悬念,从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此形成了一种矛盾和冲突,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创设音乐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

在课堂上适时引入歌曲,可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进行《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的教学时,可采用歌曲《爱我中华》,欢快的歌声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大团结的喜悦气氛,从中也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有 56 个兄弟民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这就是音乐情境所起到的作用,也只有音乐情境才能起到这种独特的作用。3、创设小品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

小品能再现事情的发生经过,让学生能从动作、语言、神态的表演中体会“真情实感”,从而在分析小品情境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观点,以达到教学目的。在讲法律知识时,一个“模拟法庭”,让学生明白了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也为学生确确实实地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感性的法制教育课。、创设故事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

学生天生爱听故事,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历史、地理、人物等故事来创设故事情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在进行“了解和研究国情的重要性”教学时,我给学生讲了关于澳大利亚的故事。澳大利亚是一个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它盛产羊毛,“澳毛”行销世界各地,但澳大利亚有一个奇怪现象:这个国家在本国从不进行羊毛加工,只是大量出口羊毛,然后从国外进口羊毛成品。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一听议论纷纷,于是我趁机给学生介绍了澳大利亚缺乏劳动力这一不利因素,又让学生归纳出澳大利亚这样做的意义,从而得出“国情是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这一观点,让学生在听故事中理解了知识,真正做到了愉快教学。在进行“如何正确选择职业”的教学时,可以讲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故事,这样同学们不仅从这一故事中体会到鲁迅先生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以此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依据的崇高品质,也充分理解了这一观点。5、创设漫画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

中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那么深刻,只能注意到漫画的表面现象。但充分利用学生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就能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进行“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时,我选用了一幅漫画,题为“小鸟的悲哀”。画面上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一只小鸟在哀求伐木工人:“请把我也带走吧!”初看画面,学生们被我那拙劣的绘画作品搞笑了。我见状,马上对学生们说:“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分析画面,再讨论一直画面的涵义,我想大家可能就笑不出来了。”于是,我就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滥伐森林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连动物的生存空间也将消失,让学生产生生存危机感。使学生一下子认识到,确实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看了这一幅漫画,许多学生纷纷表示今后要好好爱护环境,保护资源,不用一次性木筷等,以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延续人类生存的空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可见,选用适当的漫画引入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既可丰富课堂活动,并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及心灵上的震撼,继而引导学生将认知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四、小结

为顺应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实现教学现代化,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是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实现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于传统教学的一系列弊端,建构主义教

篇3: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同时, 它是从非常朴素实践总结出来的,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为此,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的实践中应高度重视其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结合实际生活, 使课堂生动活泼,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参与、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这些方式共同特点都是教师事先给定前提, 如案例、方案或游戏等, 让学生运用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多数学生往往是只注重教学形式、教学方案、教学游戏的完成, 而不是真正把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中, 参与有余, 真实体验不足。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 在西方经济学中运用探究学习、认知学徒制和合作学习等方法, 采用全程团队式教学的方式, 让学生亲身体验经济理论的真谛, 建构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

2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论模型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由布鲁纳、皮亚杰、杜威和维果茨基共同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知识是人们创造和建构起来的, 不是外部环境的内化, 是把学生的个人努力置于教学中心。建构主义由个体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这里重点就社会建构主义进行分析, 认为知识是通过内部因素 (认知) 与外部因素 (环境、文化、社会) 的互动而发展起来的, 不能仅仅给学生以剥离的、简化了的问题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应该让他们应对复杂的情景、模糊的、复杂结构的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具体方法有探究式学习、认知学徒制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先由教师提出一个疑难问题, 再由学生提问、获取集信息、形成假设并对此进行检验。在此过程中, 教师监督学生的思维, 并对他们进行指导。认知学徒制是由知识渊博的专家在激发学生完成现实生活任务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指导、示范、激励并纠正其错误。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解决复杂的现实生活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强调知识是在复杂环境中建构的, 认为知识具有社会性, 知识是通过社会实践建构而成的, 知识反映外部世界;合作建构是从社会角度获取的知识与价值, 通过社会建构的机会而得以实现学习的目的;知识的体验性,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建构知识;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促进者与伙伴, 倾听建构的知识, 帮助建构知识;同学之间是知识建构的一部分, 是知识的共同建构者和参与者。

3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

运用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学习观, 采用探究学习、认知学徒制和合作学习方法, 在西方经济实践教学中, 让学生亲身体验经济理论, 采用全程团队式教学进行西方经济学课的教学尝试, 让学生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按团队的形式, 通过学生共同完成各章作业、案例分析等活动, 总结学习团队成员在完成各项活动的情况, 探讨如何组织好团队成员, 打造优秀团队。因此, 这不仅只关注团队完成的个案任务,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团队和成员本身;既要求学生通过完成活动掌握西方经济学知识, 更要求团队成员运用西方经济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1 教学情境设计

在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采用复杂的情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要求学生在这种复杂的情境下发现问题, 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来解决问题。为此, 要设计一些复杂、逼真情境, 如在宏观经济学中, 国民经济管理理论的教学, 这些理论本来就具有个多面性、复杂性于一体的, 过去往往简化问题来讲授, 学生不可能深刻理解其真实的东西。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 通过设计复杂的情境来实现教学目的。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 首先, 内容的设计, 教师要对经济理论知识进行整合, 要求学生通过各章的学习, 梳理出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 比如高教社许纯祯的教材, 微观经济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各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归纳总结。其次, 根据内容选择学生学习方式, 要求学生组成团队来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团队方式可以多样化, 以目的为前提进行设计, 学生自由组合, 学生人数可多可少、学习形式可灵活多样。三是进行作业的设计, 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如基本经济概念、基本经济原理和基本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运用, 运用案例说明、案例分析、拓展训练等应用;运用相应职能对完成作业过程的总结和作业完成格式的创新知识。四是教师授课方式的设计, 教师就讲授西方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 并运用西方经济理论进行分析, 教师不给出答案, 由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只就理论分析辅导, 也不给出谁是谁非, 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五是学生考核的设计, 学生考核按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是平时作业, 占60%, 第二部分期末考试占40%。这种设计是一种重点强调学习过程, 每章学习时的作业、每人在讨论时的发言记录为计算依据, 以团队的方式完成, 对团队进行打分, 团队之间应有竞争机制, 这样提高团队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期末以命题方式进行, 可以整合所学全部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3.2 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运用认知学徒制的教学理念, 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特点, 教师不再只是传统讲授, 而是对学生观察、示范、提示和进行反馈。

教师首先要精讲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这些理论产生的环境、前提条件, 对学生给予必要指导, 学生在团队的学习中, 通过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可以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 可以是学生自拟题目, 也可以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出题, 然后,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点评, 理论归纳来引导、示范、纠正学生, 并对学生团队进行打分激励学生, 学生的学习在有竞争、有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学习成绩当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同时西方经济学所倡导竞争意识在学习得到锻炼。

3.3 学生采用团队的方式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重要内容是合作学习, 采用团队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兴趣, 树立学生团队合作的理念, 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社会互动和在真实复杂情景下的学习。学生之间可以有争论、思辩。充分体现合作学习团队的五个要素, 一是面对面互动, 二是积极的相互依赖, 三是个人责任, 四是合作技能和小组进程。这五个要素相互作用, 协调配合, 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合作学习与单一的案例教学、情况模拟教学、游戏实践教学方式不同, 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要建立全程团队式教学方式, 不是简单地围绕某一个案例、情景一次性就完成, 要以案例、情景或游戏等作业为拉动, 通过团队的一个学期的运用把团队聚集在一起, 共同完成西方经济学的各章节学习任务。每一次作业的考核都要把个人在团队的表现与团队的成绩联系在一起, 团队成员的个人分工、协作明确, 成员责任分明, 能够保证团队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团队成员要不断对学习作业进行总结, 针对所出现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 并做好下一次的学习安排, 经过不断反复, 使团队成员的经济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团队成员成绩也会越来越高。

3.4 教学效果的分析

我们连续对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和会计电算化四个专业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情况进行跟踪, 采集了一些数据。在2011年5.1节期间组织部分学生, 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 2008级放问卷265份, 收回问卷256份, 有效问卷255份, 有效率为96.23%;2009级学生发放问卷276份, 收回269份, 有效问卷269份, 占97.46%, 收回问卷占了九成多, 样本对总体的支撑作用是能够得到保证。

2008级的四个专业学生, 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分析中。有95.36%的学生表示满意, 2009级四个专业有96.37%的学生表示满意。几年来, 教学业绩基本得到学生的肯定, 教学的努力没有白废, 教师的教学乐趣也就显现在其中了。

4 教学总结与反思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有自己的辛劳, 也有教后的喜悦, 有经验积累, 也有许多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教学准备工作的反思

首先要认真阅读专业培养方案, 认真分析专业培养目标, 其次, 要精选教材, 根据培养目标, 选择合适的教材对后来的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与此同时也要精选一些重要的参考读物介绍给学生, 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 重视收集与教学相关的案例, 特别注意影视节目的收集工作, 学生对影视节目很感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在教学中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 对影视剧要进行加工制作, 这要运用软件进行处理了。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广电报纸的新闻, 企业的案例当然也是收集的重点。第四, 认真撰写讲义、教案工作, 在编写过程中, 就是象影视剧的导演一样, 根据原著改写成为剧本 (导演脚本) 一样, 对原来的教材进行一次再造的过程, 如果这一工作不到位, 后来的教学效果不可能好起来的。第五, 认真设计对学生的考核, 有效的考核机制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达到良性互动的目的。

4.2 教学过程反思

首先, 教师对自我的定位要有变化, 一般认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管理者, 领导者, 长者的身份出现, 在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后, 我们把教师定义为一位引导者, 引领学生向某个方向努力才能达到目的;第二,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疏导学生在学习上的误区, 特别是强调在辩论中教师不给出谁是谁非, 但向某个方向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否则会成为无政府主义状态, 无法控制全局。第三, 平时作业评定要及时回馈, 对做得好的学生是一种鼓励, 对差的是一种鞭策, 同时加大平时作业成绩占全部成绩的比重, 有利于学生重过程兼顾期末, 克服学生平时放松期末加班的不正常学习态度和方法。为此, 教师在评定成绩时, 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 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评定学生成绩, 做到评定有理有据, 学生才会信服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会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个环节的作业, 同时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好的收获。

4.3 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就应有更高的要求。首先, 教师要有一颗求真务实的心, 第二, 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实践经历, 教师有了一定的经历, 才能预见团队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时对学生正确地指导。第三, 教师的工作量相比其它课程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 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第四, 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它是提高西方经济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理论性强, 学生学习十分困难, 为此, 我们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 运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方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寓西方经济的理论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经济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形式, 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美}韦恩?K.霍伊, 塞西尔?G.教育管理学 (第7版)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篇4: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语语言学 课堂教学

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和当今的教育水平相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建构主义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被广泛了解。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关注学生自身个性的塑造,本文将着重对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的概况

英语语言学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位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所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它在英语知识体系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课程本身涉及的范围广,内容繁多且杂乱,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偏强,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可这门课程的课时偏少,课本的难度又大,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科书中的知识,更别说有更多的时间实地练习所掌握的知识。而且随着语言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扩充,一些新的语言内容不断出现,更加剧课时和内容之间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新的方法,还是延续之前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必然不能够适应新的发展潮流。

二、阻碍课堂教学进程的因素

英语语言学这门课程的目标主要是:把现代语言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当前高校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所选教材难度偏大。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认为课本上的内容不好理解。其次,安排的课时不够。因为语言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再次,教学方法老化。现在的教育环境不断更新,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却并没有跟上节奏,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最后,学生认知出现问题。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英语语言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所以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学习这门课程。

三、建构主义给课程教学带来的启迪

针对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想到了建构主义这一概念。所谓的建构主义是心理学家家威廉·詹姆斯将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社会互动理论结合起来形成的。建构主义下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英语教师只是作为课堂的参与人员,他们需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让建构主义为英语课堂服务:

(一)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灌输。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积极地努力,才能够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构建。因此在课堂上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把需要学习的内容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才能够把自身的潜力发展到最大。

(二)明确学生的个性特征

英语知识本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来的整体内容,他们理解的知识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背景。因此,每个学生对同样的知识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我们说的个性特征。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新的方法指导下,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以人为本。

(三)强化教学中的互动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搜索学生需要的资料,把这些资料连带问题一起交给学生们。和他们一起探讨,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同时也要及时总结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学生在建构主义下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在英语语言学教学建构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他们的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的成果。评价体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横向评价体系,也就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二是纵向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综合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在他们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完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不能过于单一。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继续深入,英语语言学的课堂教学也有了很多先进的理论作为支撑,建构主义作为其中的一种理论模式,不仅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而且为那些只想被动灌输的学生带来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得英语语言学的课堂不再单调乏味,也不再是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参与者的一种互动式的新型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陈红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58-59.

[2]姜晖,国永荣.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101-103.

[3]王志雄,杜娟.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课堂建设研究[J].求知导刊,2016,01:98.

[4]石佳.浅谈建构主义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2:151-152.

[5]聂志康.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中专英语课堂教学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03.

[6]李斌.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改革策略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134-136.

篇5: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王 小 莉

吉首大学医学院基础部

湖南 吉首

416000

内容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本文分析了PBL教学法的特征和设计原则,探究PBL教学的精髓。结合我国教育实际,阐述了PBL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基础条件和路径选择,揭示了PBL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建构主义

PBL教学法

研究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它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了推荐,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飞速发展,“PBL”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但其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因此,很有必要对“PBL”教学法进行重新审视,洞察其特性,探究其精髓,寻找“PBL”教学法切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现实路径,建构符合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实际的PBL教学,使“PBL”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生根开花结果,服务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一、PBL教学法的提出

20世纪初,随着人类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及其相关知识和信息成倍增长,医学教学内容急剧膨胀,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去记忆各种层出不穷的医学知识和信息,往往在死记硬背基础理论中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医学道德的学习,使医学毕业生既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又失去作为医务工作者应有的道德观念。面临日趋严重的医学教学偏向和危机,如何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成为当时医学教育的首要问题。PBL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各种技能培养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率先在新学员人校后的前2年采用综合课程的教学方式,即在科学的合理框架下模糊各学科界限,突出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理论和成熟的教学措施,其教学经验未能被其它医学院校所接受。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PBL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其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逐渐被其它学院采纳和接受。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认同PBL教学将学生从繁重的专业学习中解脱,改变了灌输式讲课,引导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和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PBL教学法的建构主义特征

1、知识的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者突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者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基于这样的学习理论,在PBL的学习历程中,学生被置于具体的情境中,由问题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激发其使用先前知识、建立问题空间、搜寻数据、重建心智模式的认知过程,同时PBL让学习者处于文化脉络的社会系统中来从事小组合作与自律学习。PBL教学法已经充分展现出知识的建构性色彩,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视为最符合建构主义精神的教学实例。

2、教学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因而,情境也就成为学习环境的首要环节或内容,情境有利于学习知识的建构,学习应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培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PBL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关键环节。PBL教学法强调问题情境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真实的问题题为起点,因真实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这就需要打破学科界限,跨学科领域学习探讨问题。这种教学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

3、学习的自主性。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不是教师

[2][1]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就不应该由外部来决定,它是个体对现实世界做出创造性的理解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建构的对象做出解释。”即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对知识进行合理性的理解、分析、批判和吸收,主动地建构知识,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PBL教学设计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提出很高的要求,成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情境问题驱动下,学生通过查询数据、搜集信息、相互讨论和自我反思来获得知识,而不是来自于教师和课本或者权威观点。学生由传统教学中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角色转变为一个积极建构意义的、具有自我指导学习理念和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由传统教学有知识传递者和知识权威者转变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4、教学的开放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强调知识获取的自主建构性、学习环境的情境真实性以及学习过程反复性,使得PBL教学成为一个很开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目标方面,PBL教学不但强调学生知识的建构,更强调学生对习得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PBL教学弱化学科界限,主张跨学科知识的习得和应用,往往不是单一学科内容的教学,更不是简单的来自教科书对问题的阐述和总结,而是融合多学科交叉的内容。在教学过程方面,给予学生大量时间去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形成结论,评价反思并且这是一个往复循环过程,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教学评价方面,PBL教学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教学始终,注重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PBL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与理念

1、自我学习、自我建构原则。主体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思考、分析、批判、解决,在与环境(包括老师、同学等)交互影响的过程中,自我建构批判性知识和自主学习策略、自我培养熟练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参与能力。因此,主体建构不仅是PBL教学法应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是PBL教学的灵魂和主线,这一原则应该贯穿整个PBL教学活动始末,深入到PBL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要用来为学生的“学”服务。

[4]

[3]

2、知识灵活、能力有效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主体自我建构起来的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自我锤炼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有效的能力。因为,学习主体在自我建构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反复地查找信息、甄别信息、组织信息、验证信息才建构起知识产品的最终形式,并运用建构起来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习主体对知识的内涵有着深层理解,知识成为灵活的知识,学习主体的能力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起来的,成为有效的能力。知识灵活、能力有效原则也就成为PBL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教学目标指向上,不仅是一般的知识和能力并重发展,而且更强调对知识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更强调能力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3、有效协作,共同会话原则。建构主义认为,主体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发展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并不是通过个人内省,冥思苦想而得建构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有效协作、共同会话成为PBL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基于问题学习中,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单个学生单凭个人力量无法完成,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共享专业知识,共同处理学习议题的复杂性。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其它成员相互依赖、共同承担责任,进行积极的良性互动,相互交流想法、相互鼓励和沟通。

4、尊重个性、情境合适原则。建构主义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由此可见,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以及对学习活动的亲身感受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PBL教学设计中尊重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有效设计情境问题是PBL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PBL教学法的应用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学情境问题的设计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境问题来源于真实世界,扎根于学生经验,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同时具有结构不良、开放性、可行性等特征,保证情境问题的有效性。

四、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应用条件和路径选择

1、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的试点应用

PBL教学法因其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引起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和关注,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大的应用。早在80年代中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就引进PBL教学法。90年代以来,引进PBL的院校逐渐增多,如中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相继引进PBL教学法。近年来亦有多个院校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某些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或借了PBL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中国医科大学从2004年起全面试行PBL教学模式,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借鉴国外材料和经验并结合中国大陆国情,从2004到2005年对基础和临床课程23学科进行了PBL试点。PBL教学在我国的试点应用尽管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却迟迟无法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推广。究其原因,PBL教学法作为源于西方“舶来品”,中西历史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及体制的巨大反差,使其水土不服,无法真正融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之中。因此,科学认识PBL教学,深刻领会其精髓,探究PBL教学长处得以施展的关键条件,成为我国推广PBL教学法实践先期应该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2、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条件

基于以上PBL教学法特性及其设计原则分析,结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实际,在我国推广PBL教学法的主要条件如下:一是主体建构的教学与学习观。要清除传统教学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组者,实现教师、学生以及学生领导教与学观念的转变。二是优良的教学设施。要具备满足PBL教学所需的大量的图书资料、网络设施等优良的教学设施和资源,保障学生能够获取学习所要求的大量信息资源。三是优良的师生素质。PBL教学需要对教师的知识准备、知识结构、操作技能、思维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四是灵活的教学体制。PBL教学需要改变人数规模过大的教学班级,实行灵活的授课时间和多样的授课方式,弱化课程教学学科界限,强化课程教学的学科综合。

3、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应用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要推广原汁原味的PBL教学,我们要进行的改革那将是颠覆性的,着实困难重重,甚至显得是不可能的。倘若,我们的正照此路发展,那将是削足适履。毫无疑问,PBL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将是很悲观的。其实,我们完全不需要照搬PBL教学套路模式,而是需要吸收和借鉴PBL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众所周知,我们学习PBL情境性教学,力主具体和真实,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因此反对抽象和概括。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注重分析和抽象的传统教学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所以,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科学路径在于必须结合我国医学教育实际,汲取PBL教学的精髓,即基于建构主义教学和学习理论,辅助与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创新,使其灵活地学习各种知识和应用各种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将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结合起来,才能使PBL教学真正走进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促进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2]金河岩.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2 [3]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102 [4]李红.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136

篇6: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抛锚式教学的方法

搭建脚手架

抛描式教学并不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例如:当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做加法、减速法或进行分与时的换算,此时,教师就会及时地参与教学:他首先鼓励学生运用他们的直觉接近问题,然后向他们提供获得进步所必需的援助。这经常包括在课本和其它的信息源中发现相关的材料,或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以达到尽快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解决了一个杰斯帕的挑战、发现对新技能的需要并懂得何时应这样做以后,教师和学生常常共同提出超出杰斯帕背景的工作范围。如,当学生比较清晰地意识到需要更好地理解小数及其与摩擦力的关系后,他或她就可以提出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新的学习目标。

许多从事杰斯帕系列教学的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处理成功应付各种挑战所必需的复杂概念,常常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例如,一些教师帮助学生制作和利用图表,以便使学生确定,如何将以“里/分钟”定义的速度转换为“里/小时”定义的速度。有的教师创造了易于操纵的测量工具,用以测量时间和距离。

镶嵌式教学

在两个新的杰斯帕的几何历险中,研究人员采用了“镶嵌式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脚手架。通常,镶嵌式教学时段是历险故事的自然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随着,历险故事情节的展开,学生为解决问题必须获得一些辅助信息,如何使用指南针和指南手册,如何看地形图等。不熟悉这些信息就无法进一步探索,这时,教师就可以从学习的需要出发组织有关信息的“镶嵌式教学”,以排除学习中的障碍。研究人员主要是把镶嵌式片断作为与镶嵌式数据相类似的材料加以运用的。他们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需要理解镶嵌式教学时段所提供的概念和程序时,能善于回到相关的教学时段。

主动学习

有关研究发现,使学生理解问题解决和交际体验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由影像支持的各种活动。在抛锚式教学的夏洛克项目中,这些活动包括:a)注意影像中建议的有关进一步探索问题的提示部分;b)确认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信息来源(通常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和数据库的搜寻);c)阅读相关信息并将其带回小组;d)与班级中其他成员交流小组工作的成果。在杰斯帕系列中包括的活动有:a)考虑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b)确定完成每项方案所必需的子目标;c)识别相关资料并将其与非相关的资料区分开来;d)核算相宜的答案,以便对多种解决方案进行评估;e)与同组或同班成员交流自己的推理。

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解答

在这种抛锚式或情境地性教学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着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往往产生于学生有趣而深入的讨论。在杰斯帕系列中,解决方案的多样性随问题难度的增加而增加。虽然每项一个杰斯帕的历险都包含一个基于影片的解决方案,以便炽影片提供一个结尾。但是,研究人员向教师提供的教材则强调,每一个历险问题都存在着多种解决方案,而且影像中的解答并非是最好的。同样,在摄制的影片中,当赏提供解决方案时,总是特别强调,根据每个人独创的假设,可能存在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的方案与影片中提供的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在条件许可时,研究人员还可以将学生自已的解决方案制成录像带,将它们作为一种资源保存下来,供其他班级教学之用。

由学生担任教学的指导者

教师为增强家长和社区成员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解,曾邀请他们来校上课,亲自解决一个历险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通常由学生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在家长们离解题思路太远时,学生会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CTGV的研究人员曾在包括企业领导、总裁、主管和其他教师在内的各种小组中使用这种方法。成果都十分显著。教学的真实性、问题的复杂性、解决问题所富有的挑战性以及作为指导者的学生所拥有的丰富知识,这一切都给成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学生也在角色的置换中获得新的体验:成功有助于增强自信,激发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与成年人的交片以及被成年人的认同则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成熟。

发展有关体验的表征

抛锚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对自己体验的表征,以便为正迁移创造条件。例如,在夏洛克项目中,学生不仅仅关注在“年轻的夏洛克”影像中所呈现的具体故事,而且还讨论撰写连贯而富有感染力的故事的一般原则。在杰斯帕系列中学生学习多种解决途径表征,总结数据并讨论各种题目的一般牲(如,旅行的策划、商务活动的策划、测量等)。由于每一个题目都有两种历险,学生对它们的异与同的讨论有助于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一般特征,而不是具体细节。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引起材料,它们能鼓励学生从新的观点出发重访最初的历险经历并参与对“如果…则怎样”(“what if”)的问题的思考,即思考历险中一些参数的变化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学生自己生成项目

抛锚式教学以专门设计的“锚”作为支撑物以启动教学,但这并非是教学的绺。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项目。例如:从事夏洛克面目的学生已经出版了定期刊物和深受学生喜爱的多媒体软件。同样,进行杰斯帕教学的学校也已经完成与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历险问题有关的面目。其中有几个班级利用从先前学习中获得的旅行笄技能制定了一个教育旅行的计划,随后,又利用学到的商务笄的思想,制定了他们自己为旅行募集资金的商务计划。所以,研究人员主张先围绕作为支撑物的“锚”组织教学,然后过渡到围绕学生自己生成的真实项目组织教学。

智能模拟

CTGV认为智能模拟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目前,他们正在与具有计算机模拟专业知识的同事们合作,开展与杰斯帕系列每个故事配套的智能模拟实验。其中之一是让学生改变杰斯帕船的直径,以使其在航行比赛中战胜另一只船。在运行模拟软件前,学生必须预先说明他们将做的改变并说明原因。显然,这种软件鼓励的首先是尝试一错误学习。第二个模拟软件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对杰斯帕历险中的种种营救方案作出量的预测。学生可以借助模拟程序尝试各种选择,比如选择多种交通方式(车行、步行、飞行等)。每种选择都能获得量与质的反馈信息,学生可据此信息充分考虑,然后再作尝试。这种技能模拟有以下好处: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积极进行“what if”问题的思考;2)有助于学生用系统方式组织自己的活动。

合作学习

抛锚式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有助于创设能导致合作学习的环境。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对此都十分关注,这是因为:1)支撑物中描述的问题十分复杂,凭单个学生的力量是非曲直可能完全解决的,为此,合作学习必不可少;2)支撑物的视觉本质又使学生易于参与小组学习,即使们阅读欠佳也无妨。事实表明,抛锚式课程对于学业不够理想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该课程有助于此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赢得同伴的尊重。

上一篇:青少版新概念1AU3U4教案下一篇:大坝镇电厂社区创建四星级社区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