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历史主体性教学的策略建构

2022-09-10

新课程改革为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注入了一份活力。它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人文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社会知识体系,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了一些偏,旧的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1提倡“自由思考”,开拓创新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倡导平等的民主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我们施教的对象是千差万别、性格各异、思维活跃的人,而施教的方式是在一个四五十人的班里完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然会抹杀学生的个性,窒息了他们的智慧火光,那也就更谈不上能力和创新了。

教师要提倡“自由思考”,不要强求学生急于接受教师的观点,要与学生相互沟通,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和实践活动。只要注意针对问题的方向,想法越多越好,切忌用集体意见阻碍个人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给予充分肯定。例如讲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破裂,笔者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历史上国共曾两次合作,有没有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完成祖国统一?学生非常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都给予肯定,随后我也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我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民主教学,不拘泥于课本,能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使全班同学都能认真地听同学的见解。其次老师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发言,对回答问题的同学作出中肯的评判,及时表扬鼓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对错,教师一定要认真听完,不要“拦腰斩断,中途换人”。这种做法既欠礼貌,又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有的学生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了。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自由发言”的空间。

2课堂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堂课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导入新课是关键之一,好的导入,不一定是开门见山,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课题时,有位教师上课开始,用录音机播放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一曲,顿时,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一个人的胸膛。教师这时打开幻灯机,用慢镜头放出一张张日本侵略者屠杀我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照片。此情此景,教师已不必言语,音像已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了耻辱的岁月。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不可忽视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我教育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的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设问置疑

古今中外的哲人是很重视发现提出问题的。费尔巴哈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这种状况,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不妨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起来。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寻找答案。

2.3让学生参与教材的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此话颇有哲理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学生自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当然,这里的阅读不是语文学科中的阅读,应注重对关键词的寻找。平时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分析能力弱则是考试中学生的致命点。

2.4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新课程的其中一个理念则是合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氛围,思维的碰撞闪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真正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例如,述说四大发明在人类进程中的影响。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因每个人会有各自体会,这许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在组长带领下,更加主动地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却有条不紊,因为在互学时,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了,为了小组获得成功和鼓励,他们互相补充,以求答案完整、具体,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他们的协作求知精神。

总之,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才能成为主人,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学生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摘要:现代教育在确认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新课程注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本文就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实现新课程的理念谈点粗陋的见解。

关键词:积极性,个性,自主,以人为本

上一篇:论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下一篇: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