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于建构主义的“PBL” 教学法探讨

2024-05-09

关于基于建构主义的“PBL” 教学法探讨(精选6篇)

篇1:关于基于建构主义的“PBL” 教学法探讨

基于建构主义的“PBL”教学法探讨

王 小 莉

吉首大学医学院基础部

湖南 吉首

416000

内容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本文分析了PBL教学法的特征和设计原则,探究PBL教学的精髓。结合我国教育实际,阐述了PBL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基础条件和路径选择,揭示了PBL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建构主义

PBL教学法

研究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它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了推荐,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飞速发展,“PBL”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但其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因此,很有必要对“PBL”教学法进行重新审视,洞察其特性,探究其精髓,寻找“PBL”教学法切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现实路径,建构符合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实际的PBL教学,使“PBL”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生根开花结果,服务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一、PBL教学法的提出

20世纪初,随着人类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及其相关知识和信息成倍增长,医学教学内容急剧膨胀,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去记忆各种层出不穷的医学知识和信息,往往在死记硬背基础理论中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医学道德的学习,使医学毕业生既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又失去作为医务工作者应有的道德观念。面临日趋严重的医学教学偏向和危机,如何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成为当时医学教育的首要问题。PBL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各种技能培养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率先在新学员人校后的前2年采用综合课程的教学方式,即在科学的合理框架下模糊各学科界限,突出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理论和成熟的教学措施,其教学经验未能被其它医学院校所接受。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PBL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其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逐渐被其它学院采纳和接受。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认同PBL教学将学生从繁重的专业学习中解脱,改变了灌输式讲课,引导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和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PBL教学法的建构主义特征

1、知识的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者突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者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基于这样的学习理论,在PBL的学习历程中,学生被置于具体的情境中,由问题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激发其使用先前知识、建立问题空间、搜寻数据、重建心智模式的认知过程,同时PBL让学习者处于文化脉络的社会系统中来从事小组合作与自律学习。PBL教学法已经充分展现出知识的建构性色彩,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视为最符合建构主义精神的教学实例。

2、教学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因而,情境也就成为学习环境的首要环节或内容,情境有利于学习知识的建构,学习应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培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PBL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关键环节。PBL教学法强调问题情境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真实的问题题为起点,因真实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这就需要打破学科界限,跨学科领域学习探讨问题。这种教学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

3、学习的自主性。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不是教师

[2][1]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就不应该由外部来决定,它是个体对现实世界做出创造性的理解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建构的对象做出解释。”即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对知识进行合理性的理解、分析、批判和吸收,主动地建构知识,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PBL教学设计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提出很高的要求,成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情境问题驱动下,学生通过查询数据、搜集信息、相互讨论和自我反思来获得知识,而不是来自于教师和课本或者权威观点。学生由传统教学中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角色转变为一个积极建构意义的、具有自我指导学习理念和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由传统教学有知识传递者和知识权威者转变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4、教学的开放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强调知识获取的自主建构性、学习环境的情境真实性以及学习过程反复性,使得PBL教学成为一个很开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目标方面,PBL教学不但强调学生知识的建构,更强调学生对习得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PBL教学弱化学科界限,主张跨学科知识的习得和应用,往往不是单一学科内容的教学,更不是简单的来自教科书对问题的阐述和总结,而是融合多学科交叉的内容。在教学过程方面,给予学生大量时间去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形成结论,评价反思并且这是一个往复循环过程,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教学评价方面,PBL教学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教学始终,注重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PBL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与理念

1、自我学习、自我建构原则。主体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思考、分析、批判、解决,在与环境(包括老师、同学等)交互影响的过程中,自我建构批判性知识和自主学习策略、自我培养熟练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参与能力。因此,主体建构不仅是PBL教学法应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是PBL教学的灵魂和主线,这一原则应该贯穿整个PBL教学活动始末,深入到PBL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要用来为学生的“学”服务。

[4]

[3]

2、知识灵活、能力有效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主体自我建构起来的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自我锤炼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有效的能力。因为,学习主体在自我建构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反复地查找信息、甄别信息、组织信息、验证信息才建构起知识产品的最终形式,并运用建构起来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习主体对知识的内涵有着深层理解,知识成为灵活的知识,学习主体的能力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起来的,成为有效的能力。知识灵活、能力有效原则也就成为PBL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教学目标指向上,不仅是一般的知识和能力并重发展,而且更强调对知识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更强调能力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3、有效协作,共同会话原则。建构主义认为,主体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发展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并不是通过个人内省,冥思苦想而得建构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有效协作、共同会话成为PBL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基于问题学习中,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单个学生单凭个人力量无法完成,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共享专业知识,共同处理学习议题的复杂性。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其它成员相互依赖、共同承担责任,进行积极的良性互动,相互交流想法、相互鼓励和沟通。

4、尊重个性、情境合适原则。建构主义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由此可见,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以及对学习活动的亲身感受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PBL教学设计中尊重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有效设计情境问题是PBL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PBL教学法的应用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学情境问题的设计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境问题来源于真实世界,扎根于学生经验,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同时具有结构不良、开放性、可行性等特征,保证情境问题的有效性。

四、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应用条件和路径选择

1、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的试点应用

PBL教学法因其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引起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和关注,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大的应用。早在80年代中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就引进PBL教学法。90年代以来,引进PBL的院校逐渐增多,如中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相继引进PBL教学法。近年来亦有多个院校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某些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或借了PBL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中国医科大学从2004年起全面试行PBL教学模式,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借鉴国外材料和经验并结合中国大陆国情,从2004到2005年对基础和临床课程23学科进行了PBL试点。PBL教学在我国的试点应用尽管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却迟迟无法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推广。究其原因,PBL教学法作为源于西方“舶来品”,中西历史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及体制的巨大反差,使其水土不服,无法真正融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之中。因此,科学认识PBL教学,深刻领会其精髓,探究PBL教学长处得以施展的关键条件,成为我国推广PBL教学法实践先期应该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2、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条件

基于以上PBL教学法特性及其设计原则分析,结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实际,在我国推广PBL教学法的主要条件如下:一是主体建构的教学与学习观。要清除传统教学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组者,实现教师、学生以及学生领导教与学观念的转变。二是优良的教学设施。要具备满足PBL教学所需的大量的图书资料、网络设施等优良的教学设施和资源,保障学生能够获取学习所要求的大量信息资源。三是优良的师生素质。PBL教学需要对教师的知识准备、知识结构、操作技能、思维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四是灵活的教学体制。PBL教学需要改变人数规模过大的教学班级,实行灵活的授课时间和多样的授课方式,弱化课程教学学科界限,强化课程教学的学科综合。

3、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应用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要推广原汁原味的PBL教学,我们要进行的改革那将是颠覆性的,着实困难重重,甚至显得是不可能的。倘若,我们的正照此路发展,那将是削足适履。毫无疑问,PBL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将是很悲观的。其实,我们完全不需要照搬PBL教学套路模式,而是需要吸收和借鉴PBL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众所周知,我们学习PBL情境性教学,力主具体和真实,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因此反对抽象和概括。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注重分析和抽象的传统教学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所以,PBL教学法的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科学路径在于必须结合我国医学教育实际,汲取PBL教学的精髓,即基于建构主义教学和学习理论,辅助与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创新,使其灵活地学习各种知识和应用各种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将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结合起来,才能使PBL教学真正走进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促进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2]金河岩.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2 [3]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102 [4]李红.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136

作者简介:王小莉,女。1978年9月生,湖南永顺县人,硕士,讲师,吉首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师,主要从事 基金项目:

篇2:关于基于建构主义的“PBL” 教学法探讨

信阳市体育中学 李 莉

摘 要:本文辩证的吸取了建构主义理论中的部分思想,结合中学政治课所具有的一些性质,主张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要素在多元互动的环境中进行情景创设,从而完成政治课程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脑海中的建构。

关键词:建构主义;政治课;教学模式;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政治课教学中,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创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合作教学平台。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发展潜力,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这方面建构主义基本理论无疑将在政治课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前言

在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当中,我们所秉承的教学模式,是在吸收教育学家凯洛夫教学模式,并结合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教学

模式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对课程的结构严格划分,其形式是教师课堂灌输,学生被动接收。这种以认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所主导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消极后果就是学生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极其薄弱。学习中,缺乏对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激励,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失去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时,不善于多角度探讨解决问题途径。

就政治学科而言,新的课程对目前的政治教学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较之传统教学,新课程的到来不仅需要我们研究新课本,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新理念、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我觉得建构主义理论能为我们研究新课程、探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进行新的教学改革,必须有正确的教学理论来指导。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观点在教育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经过众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

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学过程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和知识结构的更新;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基于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契合了现实教学的需要。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产生了新的教学特点:一是课堂要素的多元化。课堂教学要素不仅包含传统的“教学论三角形”要素(教师、学生、教材),还应包括教学目的、方法、环境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二是师生关

系的协调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发生的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对学生认知和情感领域的目标追求同样起着制约作用。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增加教师的引导性,实现有效的互动与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密切相关,教师对问题的回答应给以有效的反馈。三是课堂教学的情景化。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与实际相类似的情景,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方法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发现性学习;建构主义要求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而设计学习情景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下面,针对这几个方面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作一下介绍。

(一)教学要素

政治课的特点是理论多实践少,内容大多枯燥难懂,具象的东西少。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动画来模拟教学内容的直观情景,将讲授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增加了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精心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是对

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而设计学习情景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在设计学习情景时,我们应注意:(1)确定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解决问题看成是学习的一个应用。(2)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已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避免盲目性。

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在这点上,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相信他们会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己去理解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如何引导学生协作、探究上应该精心组织、设计,避免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表演而做秀。要求设计活动要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中学生这一群体,做到有的放矢。这和建构主义倡导的创设情景、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形成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是一致的。教师要有选择地、灵活地组织探究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们一目了然的问题要及时舍去,避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有些问题要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树立正确消费观”一课关于“环保”“绿色消费”等问题,和学生们紧密相联,而且学生也有

自己的主张、看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积极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二)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互动包括师生彼此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与个别学生、小组学生或全体学生的交往,或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指导教学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生个体间的合作,学生群体间的合作。内容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对学生知识的教育、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习态度、价值观、能力、观点的相互影响等。因此,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讨论和交流是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再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知。例如,《思想政治》教材中涉及“法治”的概念,结合法治和民主的关系,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关系”大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提出假设,进而进行辩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知

识的了解。通过这种协作学习,可使学生对“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的认识更加明确,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正确引导者;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鼓励学生采取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知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建构者的心理模式。比如,在备课中,不是首先考虑教师要教什么,怎样教,而是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再设计自身怎样帮助、引导学生学习,真正使教师在学习情境中处于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角色。

(三)情景课堂

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因此,在具体教学上,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主张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主张教学应尽可能在与现实情境类似的状态中进行,强调进行“情境化教学”。

本文在借鉴他人各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情境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在中学生中开展。、创设问题情景,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使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产生某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和知识基础的问题之中。同时应该使所提问题小而具体,新而有趣,并有适当的难度和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有价值的课堂冲突,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活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认识不协调,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某种悬念,从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此形成了一种矛盾和冲突,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创设音乐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

在课堂上适时引入歌曲,可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进行《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的教学时,可采用歌曲《爱我中华》,欢快的歌声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大团结的喜悦气氛,从中也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有 56 个兄弟民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这就是音乐情境所起到的作用,也只有音乐情境才能起到这种独特的作用。3、创设小品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

小品能再现事情的发生经过,让学生能从动作、语言、神态的表演中体会“真情实感”,从而在分析小品情境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观点,以达到教学目的。在讲法律知识时,一个“模拟法庭”,让学生明白了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也为学生确确实实地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感性的法制教育课。、创设故事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

学生天生爱听故事,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历史、地理、人物等故事来创设故事情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在进行“了解和研究国情的重要性”教学时,我给学生讲了关于澳大利亚的故事。澳大利亚是一个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它盛产羊毛,“澳毛”行销世界各地,但澳大利亚有一个奇怪现象:这个国家在本国从不进行羊毛加工,只是大量出口羊毛,然后从国外进口羊毛成品。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一听议论纷纷,于是我趁机给学生介绍了澳大利亚缺乏劳动力这一不利因素,又让学生归纳出澳大利亚这样做的意义,从而得出“国情是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这一观点,让学生在听故事中理解了知识,真正做到了愉快教学。在进行“如何正确选择职业”的教学时,可以讲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故事,这样同学们不仅从这一故事中体会到鲁迅先生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以此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依据的崇高品质,也充分理解了这一观点。5、创设漫画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

中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那么深刻,只能注意到漫画的表面现象。但充分利用学生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就能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进行“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时,我选用了一幅漫画,题为“小鸟的悲哀”。画面上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一只小鸟在哀求伐木工人:“请把我也带走吧!”初看画面,学生们被我那拙劣的绘画作品搞笑了。我见状,马上对学生们说:“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分析画面,再讨论一直画面的涵义,我想大家可能就笑不出来了。”于是,我就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滥伐森林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连动物的生存空间也将消失,让学生产生生存危机感。使学生一下子认识到,确实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看了这一幅漫画,许多学生纷纷表示今后要好好爱护环境,保护资源,不用一次性木筷等,以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延续人类生存的空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可见,选用适当的漫画引入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既可丰富课堂活动,并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及心灵上的震撼,继而引导学生将认知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四、小结

为顺应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实现教学现代化,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是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实现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于传统教学的一系列弊端,建构主义教

篇3:关于基于建构主义的“PBL” 教学法探讨

关键词:投资案例教学法,投资学,案例分析

一、引言

投资学是为金融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必修课, 现在通用教材一般以上市公司为背景由资产评估人员撰写。由于投资学课程本身有一套自成体系及系统的概念、理论与操作, 因而投资学中难免有大量晦涩的计量模型。在很多条件下, 投资定量分析又与一般经济学理论模型不同, 投资定量分析具有一定技术色彩与实践特征。正因为以上诸多原因, 多数教师会认为投资学难教, 学生普遍反映投资概念多、理论复杂、实践性强而枯燥无味, 因此失去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些教学难题, 本文认为在投资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与务实操作法可能会起到较好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门介于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艺术与方法。19世纪70年代是案例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萌芽期, 其最初仅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学科。20世纪20年代, 经济管理类专业及社会科学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在西方, 由于证券市场发展成熟, 案例引入到投资教学中的历史悠久。在我国, 现代意义上的投资因中国证券市场一度被取缔而中断, 到20世纪80年代, 现代投资教学还是少数高校书斋中的“舶来品”, 投资案例教学研究无从谈起。20世纪90年代,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二次建构, 投资学案例教学不断深入课堂, 一些先进教学理念普遍被教师采纳。21世纪以来, 由于电脑普及与网络大众化及中国股市壮大, 大学投资案例教学走向模拟化、实验化, 也使投资案例教学沿着两个方面演化——课堂案例解析教学和课后案例模拟自学。由于以往学者对投资学案例分析多拘泥于非网络时代, 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学实践, 因而需要一种新理论指导投资学教学。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运用于投资学案例教学, 能够培养一种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机制。基于以上分析与教学理念, 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 对案例在投资教学中实践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二、案例分析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在投资教学案例研究上, 教师如何把经典案例分析与案例模拟操作分析结合起来使用, 是构建主义教育实践的核心问题。某些具有深远影响的投资经典案例的发生, 常常会对投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比如, 针对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 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美国金融市场重病, 中国股市感冒”的经济现象。由于国内投资者缺少对美国次贷危机客观、全面的评估, 造成其先盲目出海高位接盘而出现巨亏, 又盲目乐观未能及时止损, 出现深度套牢。如何及时、可靠、有效获得投资信息, 及时规避风险, 这是投资学教科书难以诠释的。这一案例涉及到投资学中的许多核心问题。

从课程设置角度看, 教科书涉及的诸多经典案例分析很难体现时代性、政策性, 因此教师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尽量使学生充分了解最新案例, 及时通过安排经典小案例分析课和学生共同讨论案例。在当代经典小案例分析课中, 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在课堂中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来说, 教师可事先告诉学生下一节将要分析的小案例, 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相关案例的内容、背景知识。教师可以预先设计若干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相关资料, 并鼓励学生自己去得出答案。因为此类当代经典案例分析课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把案例分析的主导权交给学生, 只做引导性的工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激励。例如, 可以把学生在小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作为学习成绩的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师认为, 小案例教学侧重于对知识的运用和分析, 因而进行小案例分析更具有解释力, 更符合案例规律。由于它能使复杂的理论一目了然, 这对有大量抽象概念组成的投资理论学习课特别适用。因而, 一定要想办法激励学生去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在“学中做”, 在试错中求证。由于投资经典小案例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低, 虽然其仍需要一定的投资专业知识, 但它只适宜于在授课期间随机进行。此外, 在教学中对一个经典小案例的分析, 如能辅以最近发生的类似事件, 会使学生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有利于其克服投资学的理论学习中的枯燥性, 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案例教学课中, 学生更偏好大案例实践模拟课。与小案例教学不同, 模拟实践操作教学属于典型的大案例教学, 其中, 教师讲授为辅, 学生操作为主, 带有浓厚的实践特征。这类案例课有别于传统的事例教学, 具有实物教学特征。虽然小案□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例教学对具体理论分析有随机性和针对性优势, 但是对学生的综合运用与务实操作能力训练欠缺, 难以应对讯息万变的投资理财案例, 而模拟实验教学能够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和其他课程教师需要编写虚拟事例不同, 网上的模拟投资、炒股软件, 为投资教学提供了大量可供师生选择的情景操作平台案例。教师应在教学中选近期具有代表性的投资案例。以“包钢稀土”为例, 教师可鼓励学生用理论分析为何“包钢稀土”能成为机构重仓股, 如分析三个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这样让学生在虚拟选股炒股中找出根据, 查明原因, 在评估损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学会避险。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使他们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物操作如何相辅相成。

投资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其案例体现了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宗旨与理念。作为源于外部环境的投资学实验案例教学, 一是实现了产与学对接, 这就会提高学生对投资学理论知识学习的认同度, 使学生克服纯粹理论学习中效率低的困境;二是针对网络时代的投资新特征, 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推崇的知行合一学习宗旨, 鼓励学生查漏补缺, 提高自学能力;三是体现了大学教育的学习革命, 增加了其社会实践功能与职业培训功能, 因而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但是, 由于课程学时有限、教学资源有限, 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与自学能力提高。如果推广过大, 还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加上学生个人学习禀赋差异、学习风格不同及教师授课偏好,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更适合小班制班级与产学关联度高的学科, 其他学科的教学尽可能因地制宜。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一个学期内, 再考虑到学习投资学的学生一般为本科高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比较明确, 而大部分投资课教师多是金融投资专业青年教师, 缺少系统的模拟实验课等教育学理论方面的培训、学习, 他们需要一些新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实自己。所以, 在投资教学中应以教师讲授为主, 大量运用小案例教学以弥补学生参与的不足, 适当安排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模拟课, 其次数因学生综合能力而定, 这样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若条件允许, 在模拟案例教学中, 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板书时间、体现学以致用。而如果班级规模较小, 且学生受教过研究式案例教学法, 可推行课堂参与式教学。此外, 若授课老师愿意且时间允许, 可以组织学生开办模拟投资沙龙, 提高学生自学兴趣与能力。

三、运用构建主义教学案例分析的原则

在教学中除了采用模拟案例分析和小型案例结合分析外, 考虑到投资行为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在投资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坚持理论案例的逻辑系统功能, 体现授课的科学性。

无论简单案例分析还是复杂案例分析, 或者二者的结合都要坚持“理论是案例的主导, 案例教书是通过案例教授理论、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投资学授课中的案例教学, 是“用案例教”而不是“教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环节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从教学过程看, 单个案例选择是以服务单个投资理论为目标和导向。此外, 复杂案例分析是简单案例分析的综合, 体现二者的系统性与构建性。借助复杂案例解剖“理论从哪里来, 为何而来;往哪里去, 为何而去”的问题, 体现投资教学的归纳演绎功能。因此, 教师在教学多案例分析中, 要选择单案例为点, 多案例为面的教学模式。在完成对主要案例的分析后, 应以类似案例作补充, 以备学生即兴演练或课后分析。

2. 坚持模拟案例解惑授道功能, 体现授课的目的性。

采用案例教学目的是授道解惑, 体现案例教学的激励功能。用具有故事色彩的引言案例作为教学素材虽然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但教师应该清醒地意识到, 案例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法, 目的是为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提高学生自学兴趣, 而模拟案例则强调让学生通过案例学到知识, 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前者主要是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的场景, 而后者是培养出大学生的业务知识与操作能力, 最终让学生成为理性的社会人、经济人。若教师在上课时发现学生过分关注引言案例本身的故事性, 而忽略模拟案例对揭示投资内涵与技能的理解, 一定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 学生过分沉迷于案例情节, 那么引言案例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学习模拟案例时也会误入歧途。

3. 坚持微观案例的兼容并蓄功能, 体现授课实用性。

现代意义上的投资行为在西方有历时500余年的研究, 而在中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 虽然国内外投资案例不胜枚举, 基于多种局限因素, 许多教师喜欢采用英美的案例来说明问题, 而忽视了国内的案例。虽然其投资理论技术本身有相似性, 但在讲授国外案例时不能忽视国内案例, 这是由于国内诸多案例有中国特色, 因而在案例中经常有违背主流投资的行为出现。尽管如此, 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及学习接受能力, 在教学案例中应坚持“洋为中用, 中外结合”的原则。教师在亲手收集、整理、编修案例时, 应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教学案例库, 这样才能做到教研合一, 避免案例的代表性不足。

4. 坚持宏观案例的与时俱进。

网络化时代的证券投资案例, 虽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案例教学的时效性问题, 但是由于投资行为有多变的特征, 仅仅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现实感还是不够的, 教师可以考虑适当引进实验模拟投资和投资实践例题, 从而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联系起来, 不仅引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思考, 而且有利于理论探讨与创新。比如, 美国次贷融危机在世界范围扩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进而思考会对中国股市产生的影响, 对投资者行为又会产生什么预期。这种“知行合一”的教学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本文系2011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室课题《扩大“三农”收入来源渠道, 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 (项目编号:2011B559) 子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薛国凤, 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高等教育研究 (武昌) , 2003;1

篇4:关于基于建构主义的“PBL” 教学法探讨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语语言学 课堂教学

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和当今的教育水平相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建构主义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被广泛了解。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关注学生自身个性的塑造,本文将着重对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的概况

英语语言学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位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所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它在英语知识体系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课程本身涉及的范围广,内容繁多且杂乱,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偏强,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可这门课程的课时偏少,课本的难度又大,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科书中的知识,更别说有更多的时间实地练习所掌握的知识。而且随着语言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扩充,一些新的语言内容不断出现,更加剧课时和内容之间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新的方法,还是延续之前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必然不能够适应新的发展潮流。

二、阻碍课堂教学进程的因素

英语语言学这门课程的目标主要是:把现代语言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当前高校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所选教材难度偏大。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认为课本上的内容不好理解。其次,安排的课时不够。因为语言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再次,教学方法老化。现在的教育环境不断更新,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却并没有跟上节奏,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最后,学生认知出现问题。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英语语言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所以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学习这门课程。

三、建构主义给课程教学带来的启迪

针对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想到了建构主义这一概念。所谓的建构主义是心理学家家威廉·詹姆斯将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社会互动理论结合起来形成的。建构主义下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英语教师只是作为课堂的参与人员,他们需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让建构主义为英语课堂服务:

(一)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灌输。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积极地努力,才能够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构建。因此在课堂上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把需要学习的内容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才能够把自身的潜力发展到最大。

(二)明确学生的个性特征

英语知识本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来的整体内容,他们理解的知识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背景。因此,每个学生对同样的知识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我们说的个性特征。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新的方法指导下,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以人为本。

(三)强化教学中的互动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搜索学生需要的资料,把这些资料连带问题一起交给学生们。和他们一起探讨,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同时也要及时总结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学生在建构主义下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在英语语言学教学建构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他们的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的成果。评价体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横向评价体系,也就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二是纵向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综合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在他们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完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不能过于单一。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继续深入,英语语言学的课堂教学也有了很多先进的理论作为支撑,建构主义作为其中的一种理论模式,不仅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而且为那些只想被动灌输的学生带来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得英语语言学的课堂不再单调乏味,也不再是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参与者的一种互动式的新型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陈红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58-59.

[2]姜晖,国永荣.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101-103.

[3]王志雄,杜娟.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课堂建设研究[J].求知导刊,2016,01:98.

[4]石佳.浅谈建构主义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2:151-152.

[5]聂志康.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中专英语课堂教学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03.

[6]李斌.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改革策略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134-136.

篇5:关于基于建构主义的“PBL” 教学法探讨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是由教育者围绕教育目标和教材而展开的.,但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内在需求的差异、规范性和个性之间的矛盾,以致教育成效不显著.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模式,是其改革的应对之策.

作 者:王莉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64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篇6: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全新的`学习理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传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本文具体论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作 者:刘自新  作者单位:数学系,辽宁,大连,116622 刊 名:大连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1 22(3) 分类号: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设计  

上一篇:天津建筑工程资料表格下一篇:真诚的员工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