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脉络与问题探讨

2022-09-11

在现代西方社会学发展中, 建构主义兴起, 并在社会中成为强有力的力量。建构主义对实证主义和实在论进行了扬弃。西方建构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 也反对本质主义等, 认为知识是社会的建构, 人们的情绪、态度、人格等也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因而, 西方建构主义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活跃在西方社会学发展的舞台上, 对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发挥作用, 继而也成为西方社会学的主导因素之一。

一、建构主义社会学的观点

(一) 建构主义社会学的否定观点

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是对实在主义和实在论的扬弃, 当然, 这在很大程度上了表明了西方建构主义的观点, 即反对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建构主义社会学认为事实是不可能独立于理论而存在的, 事情不是绝对的, 恰恰相反, 事实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靠经验或实证来获得对客观事实观点的研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很难立足的。也就是说, 事实不是通过经验、观察得到的, 而是借助语言这一介质来“建构”的,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互动、交流、协商而得出的产物。建构社会主义反对一切依靠经验和观察获得的观点和所谓的“真理”。建构主义认为这些真理和知识的获得都在社会建构的产物, 不是凭借主观经验获得的。建构主义社会学也反对个体主义。个体主义认为对个人的了解, 包括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了解, 即是对社会的了解, 建构主义社会学不赞同这种观点, 认为个人虽为社会中的人, 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的印记会在个体身上体现出来, 但个体不能完全代表社会, 恰恰相反, 个体利益或价值观有时会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因而, 用个体观点研究社会, 是不全面的, 也是不科学的[1]。

(二) 建构主义社会学中的肯定观点

建构主义社会学认为知识是建构的, 并不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简单反映。与此同时, 建构主义认为建构是对社会的建构, 而不是对个体的建构。因此, 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人们通过经验或所谓的客观方法观察发现的, 而是人们社会建构的产物。当然, 这也表明人们在这种社会建构中处于主动地位, 而不是被动地位。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也认为情绪、人格、态度等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西方建构主义也反对本质主义, 认为这些不是存在于人的内部, 而是在社会建构及人和人之间交往得来的[2]。

二、建构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脉络

(一) 从绝对到相对

建构主义社会学是对实证主义和实在论的批判和超越, 实证主义和实在论都共同之处, 共同构造了某种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形态。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反对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 认为经验和观察知识获取知识的一种幌子, 而建构主义社会学则认为知识和真理的获得来源于对社会的建构, 主张客观主义和真理观。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认为知识作为一种对事实的反映, 本身也具有客观性, 这种客观来源于人们的相互协商、沟通中获得。也就是说, 真理是靠客观获取的, 而不是依靠主观的经验, 因而, 建构主义对知识认识方面从绝对向相对转变[3]。

(二) 主客体二元论与建构主义思想的阶段性

西方建构主义从绝对主义朝着相对主义发展, 西方近现代思想从绝对主义向相对主义的转向, 以及西方当时进行了自然科学革命, 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变革等, 为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发展创造了环境。这些为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进行主客体二元论进行了思考。主客体二元论在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题二元论这一问题是社会学思考的基本问题之一, 是社会学的历史语境的构成要素。社会学是由自笛卡尔的理智主义传统和资本主义现实的结合诞生的产物, 从而使得主客体二元论通过不同的形式组建并由此激发了社会学的思维方式。围绕主客体二元论的问题, 大致可以根据本体论的视角将西方社会学的建构主义划分为如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为方法论上更倾向于主体视角。建构主义社会学的第二阶段即为在本体论上坚持客体主义的视角, 在认识论上批判客观主义的立场, 其代表人物是后结构主义者福柯 (主要就其早期思想而言) 和布希亚。第三阶段, 主要是从理论逻辑的发展入手。这些构成了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中对主客体二元论探索的三个阶段。

(三) 语言、符号与实践

从西方建构主义发展过程来看, 西方建构注意在初期, 也可以称之为早期, 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或符号占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建构主义学家之所以重视语言或符号在建构主义中的地位, 是因为西方建构主义学家认为语言或符号在西方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借助语言或符号这一载体来体现文化的魅力、价值、内涵、维度等。结合当时历史背景, 启蒙运动不断兴起, 启蒙思想强调人文性、理性, 从而使文化与人联系起来, 人的主体性这一地位借助文化这一特性表现出来。而语言或符号恰好充当了文化的载体, 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语言或符号这一介质, 将很难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凸显。语言和符号在社会中起了建构作用, 建构出人的主体性, 将其现实化。因此, 基于这一影响因素, 西方建构主义把语言、文化、符号在社会建构中, 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三、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不利于知识系统性的学习

任何事物或理论都不是完美的,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西饭饭建构主义社会学也不例外。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中对知识的学习与发现学习知识的方法不同, 但并不意味着西方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具有绝对优势和完美构造。也就是说, 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对知识结构和知识的意义建构方面存在着缺陷, 不是所有知识都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而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有些知识在建构中存在着一定难度。对于接受知识者而言, 由于人们追求简单便捷的需求, 人们对那些容易建构的知识会记在心间, 印象深刻, 但是对于那些难以建构或建构起来程序相对复杂的知识, 人们是不愿意接受或采纳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知识和常识性知识的传授、普及, 并且对知识的建构具有片面性、不连惯性, 从而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断层的现象, 不利于知识系统性的学习、获取。

(二) 应用领域受到限制

建构主义属于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 也就是说, 建构主义社会学知识认知理论中的一部分, 并不能代表认知理论的全部。这就意味着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对某些知识领域的学习比较适用, 但并不是意味着对所有知识领域的学习都适用。因而, 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在应用领域方面具有局限性、片面性, 应用领域有所限制。

四、结语

西方建构主义是对实证主义和实在论的扬弃, 反对个体主义、经验主义等, 主张社会建构的作用, 认为知识是对社会的建构, 而不是对个体的建构。但是, 这并意味着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就是完美主义理论, 它因为属于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学科, 在认识方面和系统学习方面也有局限性, 因而要对西方建构主义批判的继承, 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生活服务。

摘要:在西方社会里, 存在着一中建构主义的思想, 建构主义与实证主义和实在论主导的社会学思想是对立的。西方建构主义可以概括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包括相对倾向于主体视角的早期阶段, 后结构主义阶段和反对主客体二元论的阶段。建构主义社会学不是对实证主义和实在论的直接拒绝, 而是对两者进行了扬弃。西方建构主义是对社会主体的建构, 而不是对个体的建构。本文将以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为主体, 研究其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脉络以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建构主义社会学,基本脉络,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震.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脉络与问题[J].社会学研究, 2014 (5) :165-190.

[2] 闫引堂.西方社会化研究的新拓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3.

[3] 郑震.另类视野:论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23.

上一篇:论国际刑事法院补充性管辖权原则——以肯尼亚情势为例展开分析下一篇:试论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和提高环境保护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