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

2024-04-19

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精选6篇)

篇1: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

道家管理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管理思想形态,它与儒家管理思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管理文化的核心体系。儒、道两家在社会与自然、民众与个体两方面各持一端,儒家管理以宗法伦理为基础,而道家管理以自然哲学为基础,两种管理思想以对立统一体构成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发展的逻辑主线。

“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道,可道,非常道”,是“众妙之门”,《老子》中对“道”的解释说明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老子》的宇宙万物生成论,大致是说:道在最初的运行过程中产生出一个混然未分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出了代写论文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运行过程中又产生了调和阴阳二气的冲气面与阴阳二气共为三气,阴、阳、冲气在运行过程中就变化出了万物。①

道家主要以老子和庄子(庄周)为代表。老子的主要思想记载于《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老子几乎没有对“人性”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进行过直接探讨,但从《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中可看出,老子反对教育的积极作用是与其对人性、人的天赋素质的认识、对道、德的认识有密切相关的。庄子及其后学的思想主要记载于《庄子》一书中。庄子学派认为人性就是道与德的派生物,性是道在人或物上的具体体现。故有:“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庄了.天地》。道家追求论文代写无所依赖、无所羁绊的逍遥人格,认为礼义规范下的管理秩序意味

着对个体独立人格的损害,哪怕圣贤也是在以天性殉仁义。他们从保全人的自然本性的目的出发,认为教育应遵循“自然”、“无为”的管理原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家认为人类社会(包括教育)的管理不应该是对个体的种种束缚,而应将其逐渐损弃的过程,“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即用无为去处世、以不言去教化人,任凭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受人为地干扰,这是道家帮写论文管理的最高思想境界。

篇2: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

“没有语言,却是本读不完的书;不是音乐,却拥有动人的音符;风雨中洗涤出蓝天的情愫,生命把根脉深植在脚下的热土……”,认真聆听着电影《雨中的树》朴素无华的歌词和优美难忘的旋律,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思考和刻骨铭心的感动,我哭了……

《雨中的树》是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影片,事迹朴实感人、令人信服,形象让人亲近、可学可比,精神辉映时代,那就是“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影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片断,充分展示了一个人民公仆的崇高情怀和职业操守,更折射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人性的光辉。

看完电影《雨中的树》,仿佛觉得一个伟大高岸人物形象就矗立在我的面前,一段段真实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个惊天动地感人的场面,撞击着我心灵的脉搏,使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洗礼,灵魂又一次得到了净化。瞬间,心中情不自禁地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情感,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感动得热泪盈眶,感动得欢欣鼓舞。

李林森,他身先士卒战洪魔、扶弱济困献爱心、甘于清贫重名节、公正用权不谋私、工作当命抗死神、燃尽生命写忠诚的感人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颂扬,去赞美……,他心中时刻装着国家、想着组织、挂着百姓、惦着部属、念着同事、记着家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的行动成了歌曲中最明了的解说,狂飙的激情在工作中体现,反映出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为人民公仆最具光辉的经典。他就是为党和人民做出无私贡献的背影,一棵永远不倒的参天大树!

李林森,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流露出深刻的哲理和意义,无不饱含着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因为那是一种思维,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方式,一种作风,一种胸怀,一种气魄,一种执著,一种牵挂,一种关爱,甚至更是一种感动,对我们做人做事、学习生活都是有很大的触动,并具有很强的教育和引领意义。

一个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人,李林森却过早地离开了美好人世,过早地离开了他心爱的工作岗位,过早地离开了他熟悉的朋友同事,过早地离开了他亲爱的亲人,过早地离开了他幸福的家庭……,但他42岁的人生却永远地定格在历史长河中某一特殊的焦点,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焦点,他它时刻被放大着,被扩张着,被宣传着,被影响着,被颂读着,像一股股沸腾的血浪,充满了每一个毛细血管甚至整个躯体,使我更加增添了生命的力量,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回想起电影中一个个动人的画面和一句句耐人回味的歌词,那就是李林森简单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浓缩。简单得就像一张薄薄的白纸,没有一丝现代的污染。诚然,简单中拥有哲理,简单中拥有真情,简单中拥有关爱,简单中拥有无穷无尽的情感、牵挂和思念。就是因为他简单,才做出轰轰烈烈不简单的伟大壮举,用其一生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感谢电影《雨中的树》,让我又一次沐浴了那个平凡而崇高的人精神的光华,又一次沐浴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人性的光辉!

“没有语言,却是本读不完的书;不是音乐,却拥有动人的音符;风雨中洗涤出蓝天的情愫,生命把根脉深植在脚下的热土……”,朴素无华的歌词和优美难忘的旋律又萦绕在我的耳边,久久不散,久久不散……

篇3: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观综述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看, 它包括三个水平:第一个是涉及个体心理过程、需要、动机、情绪、个体差异、态度等个体水平;第二个是关于群体动力、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群体水平;第三个是包含了组织结构和设计、领导、组织文化等组织水平。三个水平相互补充并融合成整个管理心理学体系。

管理心理学诞生于管理学之后, 16~17世纪之前是早期文明的管理, 20世纪20年代前是古典管理时期, 20世纪30~50年代是行为科学派萌芽与形成的时期, 20世纪50~70年代是现代管理科学阶段, 20世纪70年代之后是最新管理阶段。每个发展阶段有相应的管理理论, 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伴随着人性观的发展。

二、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观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观是对影响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的最根本的人性因素的探讨, 这些影响因素将会影响到制定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以及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等。总的来说, 主要包括五种人性观。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 而工作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报酬。这一人性观的代表人物是泰罗, 他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管理”理论。

(1) “经济人”假设的主要内容:人本性懒惰, 总是想尽办法少做一点工作, 所以需要组织使用强迫、控制、指挥和惩罚等方式, 从而促使个体付出更大的努力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2) 评价:“经济人”假设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出发点, 对人性的认识有一定的歪曲, 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责任心。同时这一人性假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它改变了当时无序混乱的管理状态, 促进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工作积极性的决定因素。代表人物是梅奥, 他在霍桑工厂进行了著名的长达五年的“霍桑实验”, 这些一系列实验使他总结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理论。

(1) “社会人”假设的主要内容:人是社会人, 受到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的激励, 且人们会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求乐趣和意义。

(2) 评价:这一假设很大程度地缓解了劳资矛盾, 改善了企业管理, 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它忽视了员工的经济需要, 对正式组织的研究比较少。

3.“自动人”假设

“自动人”又叫“自我实现人”, 自我实现, 是指人都有发挥自己的潜力, 表现自己的才能的需要;当个体充分发挥和表现自身潜力后, 他们才会获得最大的满足感。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1) “自动人”假设的主要内容:员工会把工作看作是和休息或游戏一样自然的事情, 能够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 并普遍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评价:“自动人”假设注重培养员工的工作兴趣, 加强员工在工作独立性和创造性方面的训练, 促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但它过分强调个体自身的努力, 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有违团体精神。

4.“复杂人”假设

这一假设由薛恩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需要是因时、因地、因人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不可能存在单纯的经济人, 社会人或自动人, 而实际上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

(1) “复杂人”假设的主要内容:随着个体所处的需要层次不同, 人的需要也不一样;而在组织中, 由于员工的自身条件和工作岗位不同, 会导致他们的产生不同的需要和动机。

(2) 评价:“复杂人”假设过分强调个体差异而忽视了员工的共性, 团体意识和组织气氛等在管理中的作用, 有明显的历史唯物主义倾向, 但它的辩证思想对具体的管理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5.“文化人”假设

日裔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出版《Z理论》一书标志着这一人性假设的产生。该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及其价值选择, 是由所处的文化决定的, 所以建立一种适合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力, 将会获得较高的管理效果和效率。

(1) “文化人”假设的主要内容:把员工个人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管理既要重视控制手段, 又要注意对人的经验和潜能的诱导;鼓励员工提出建议, 领导决策并承担责任;大胆引进新员工, 使他们融入企业文化。

(2) 评价:“文化人”假设提出了新的管理视角, 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强调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培育和塑造。

三、总结

西方管理心理学各人性观中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决定了人在工作管理中所处的地位, 从而决定了个体的管理方式。综观人性观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对“人性”认识的巨大改变并且不断深化, 从完全忽视个体的自主性到高度重视人本身, 对人性的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化。未来对人性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人性观将对整个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国祥.管理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

[2]朱永新.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何继善, 陈晓红.管理科学: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篇4: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

【关键词】心理学  人性观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思想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性是人共有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性观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虽然之间存在差异,但都是客观事物经过人脑加工形成的理性思维观念。本文通过对部分心理学流派的人性观进行分析,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提出建议,希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价值。

一、部分心理学派的人性观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坚持本能论

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创立。弗洛伊德认为个体行为由生物体的本能驱力所决定。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人的本能处于关键地位,人的行为由本能决定,遵循追求快乐的原则,而人的本能与无意识相联系。无意识存储着个体所有的经历、记忆和被压抑的欲望,是非理性的,违背社会道德原则,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是人类活动的动力。因此无意识很多时候被有意识的压抑,不被人察觉,但通常可以通过梦境表现出来。精神分析学派非常重视个体的早期经验,他们认为个体成年以后出现的各种心理精神问题,是因为早期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和被压抑的童年经验,所以在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中,他们主张通过释梦来探索个体早期的童年经历。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环境决定人性

行为主义学派坚持环境决定人性的人性观。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意识看不见、摸不着,研究意识很难建立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所以他们主张要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行为和刺激之间的关系,只要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预测行为和通过环境去控制人的行为 。他曾说:给我一打健康的没有缺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随便挑选出其中一个,都能把他训练成为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师、律师、艺术家、商界首脑乃至乞丐和盗贼,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趋向、能力、天资和他的祖先的职业、种族。通过华生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性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好的环境塑造好的人性,差的环境形成恶的人性,与先天遗传等因素没有关系。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人性本善

人本主义学派在人性的观点上坚持人性本善。他们认为人是不断前进发展的,自由善良,值得信赖的,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潜力和自我实现的潜力。罗杰斯曾说:“本质上讲,人类是不断前进的有机体,他们会努力实践自己创造的本性并努力追求真理。”在罗杰斯看来个体不仅具有自主性,个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主的进行选择,去伪存真,去恶扬善,在自主选择中不断提升自我,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且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个体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本性。

(四)积极心理学的人性观—积极美好

积极心理学坚持积极美好的人性观。积极心理学虽然也主张积极美好的人性观,但是与人本主义不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坚持人性本善,只要把个体放在积极的环境中,个体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这个系统中不仅包含着人性美好,自我完善的一面,也包含着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而个体能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状态。基于这种观点,积极心理学主张应把工作中心放在研究人的积极潜质上,鼓励个体发现培养自身的积极潜力。

二、以上心理学流派的人性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欲望、本能和早期经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在人性观上坚持本能论。虽然精神分析学派过多强调了本能欲望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但不能否认本能欲望对行为选择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个体对外在事物的追求,对于正确积极的目标,应鼓励支持,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精神分析学派重视个体早期经验对个体的影响,发展心理学的亲密关系理论与其不谋而合。所以在个体早期,要积极发挥父母的作用,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发挥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能一味的采取传统的“虎式”“猫式”教育,不仅要关注教育结果,也要注意教育过程和阶段性。

(二)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行为主义学派坚持环境决定人性的人性观。虽然这一学派的人性观夸大了环境的作用,但是在另一个侧面也指出了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肯定个体意识的作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个体可以选择。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个体的意志,当个体拥有坚定的意志,就不会轻易受不良环境诱惑的影响。同时也要看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潜移默化的,在不自觉中个体可能就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尽力给受教育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国家、社会、家庭要发挥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建立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力度,使个体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不断提升和发展自我。

(三)尊重人的自主性,满足人自我实现的需求

尊重人的自主性,满足人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个体具有自主性,可以对未来进行选择,在不断地选择中发展完善,最后达到自我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一生有五大需求,自我实现是最高需求。社会要尊重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个体的能力不同,必然导致个体的需求不同,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个体,同时社会应给个体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使个体能在社会支持的环境中满足自身的需要。

(四)发现个体的积极潜力,培养个体积极行为

积极心理学肯定个体有积极潜力,同时也存在自我冲突。在现阶段的教育中,教育者把传授知识和发现问题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但一味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发现受教育者身上的积极力量,鼓励个体发展这种积极潜质,使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改善自身的问题,而且能发展出亮点。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学习积极心理学这种一分为二的人性观,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而且要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和积极潜力,使这种潜力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卫卫.淺析三大心理学派的人性观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12.

[2]谭景峰.见素抱朴,返璞归真—浅析人本主义人性观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

[3]申艳娥.心理学流派中的人性观[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

[4]宁江龙.心理学中人性观的超越:从人本主义到后现代[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

[5]况志华,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6]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浙江教出版社,2003.

篇5:论三种人性观与三种实践观

论三种人性观与三种实践观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人是实践的人,实践是人的实践.怎样理解人,也就怎样理解实践,同样,怎样理解实践,也就怎样理解人.实践是人性的基础,实践的规律构成人性的规律,同样,人性的规律也构成实践的规律,人性也是实践的根据,要理解实践,首先要理解人.对人理解的`歧异性决定对实践理解的歧异性,不同的人性观导致不同的实践观.

作 者:穆艳杰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中心,吉林,长春,130021刊 名:长白学刊 PKU英文刊名:CHANGBAI JOURNAL年,卷(期):“”(3)分类号:B017关键词:道德实践观 功利实践观 自由全面发展实践观

篇6:同情与仁慈--休谟人性观管窥

同情与仁慈--休谟人性观管窥

休谟认为,一个有着明确的自我意识和正常的情感的`人,通过同情的心理机制可以产生仁慈的情感,但只有具备慷慨的德性品质的人才能将这种情感外化为仁慈的行动.从<人性论>中的由同情原则产生仁慈到<道德原则探究>中直接肯定人性中存在着普遍的仁慈,显示出体谟人性观的某种游移.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2004 “”(5) 分类号:B82 关键词:休谟   同情   仁慈  

上一篇:乡劳务输出典型经验介绍下一篇:《庆祝国庆节》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