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期末复习范围

2024-04-15

金融学期末复习范围(精选6篇)

篇1:金融学期末复习范围

课程实践

(三)主题:请联系2014年5月底发生的“山东招远麦当劳餐厅杀人事件”,运用当代企业“危机沟通”的规范理念与技巧,深入评价麦当劳公司在该案例中的相关危机沟通活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课程实践报告要求:2000字(案例概述<500字,案例分析>1500字),A4纸,小四字体,1.5倍行距打印,期末考试时连同试卷一起交。

温馨提示,老师要求到时候考试开始前上交该作业,请同学们做好作业准备,祝大家考试顺利

下面是我的整理(可能需要说明的是,除名词解释外,其他为开放性题型)

名词解释(6个)(40~50字)

43页,心理感知偏差

281,产品伦理失范

175跨文化沟通管理

121适可而止的领导分散式参与管理

284伦理型沟通文化伦理型文化

241利益相关者定向原则

简答题(4个)各10分(100字左右)

第一题:有效沟通的核心是系统思考结合自身经验(20页)

第二题:沟通意识怎么调试、改善、优化自己的沟通意识,联系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谈(65)

第三题:强者谦卑 示弱是强者的美德,能力越强,强者要谦卑(52页)第四题: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2012年可口可乐含氯事件(112页)

第五题:微信朋友圈对你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什么好处,文档里漏了这里三四题的题目所在页码

职业生涯有益的帮助

第六题:用服务伦理的理念(282)评论苹果售后服务门事件

论述题(400~500字)

第一题:苹果,尼康两个事件来聊服务伦理(282),也就是课程实践作业

(二)管理沟通课程实践

(二)主题:请联系2013“苹果手机售后服务门”与2014“尼康D600相机黑斑门”两个案例,深入思考“基于服务伦理的管理沟通”的社会需求与市场价值,系统评价两家企业的相关危机沟通活动及其得失,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课程实践报告安排待定,请留意后续课堂通知

第二题:尼康的事件,结合事件来谈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职业体验分析(400~500字)(20分)

第一题,结合自己的职业体验分析聊聊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处理危机,处理矛盾事件等

第二题,课程实践作业

(三)的案例分析

课程实践

(三)主题:请联系2014年5月底发生的“山东招远麦当劳餐厅杀人事件”,运用当代企业“危机沟通”的规范理念与技巧,深入评价麦当劳公司在该案例中的相关危机沟通活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篇2:金融学期末复习范围

1、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折合成若干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2、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要达到__(4%)。

3、世界上第一家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是(英格兰银行)。

4、商业银行派生存款能力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成反比。

5、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可分为三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6、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有:(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7、以利率在借贷期间是否变动,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8、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是。他们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

9、实行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的国家一般是(联邦制)国家

10、(CDs)是首先由美国花旗银行推出的一种定期存款创新。

11、金融市场可分为短期的货币市场和长期的(资本市场);另外,证券发行市场称为(一级市场);证券流通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

12、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掉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利率。

13、我国境内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14、(库存现金)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共同组成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库存现金)是商业银行用于应付日常提存的现金资产。

二、名词解释:

1、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经济增长滞缓.衰退,企业破产,失业率增加,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想象。

2、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具体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3、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折合成若干单位外币来表示的标价方法。

4、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基准,折合成若干单位本币来表示的标价方法。

5、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在吸收原始存款形成负债资金来源基础上,通过资产业务运用资金并将资金保留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形成增量的负债资金来源。

6、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上缴给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原始存款的比率。

7、回购协议

回购协议是指资金需求者出售中、短期证券给投资者,并于一定时间后,按照事先协商的价格重新购回先前售出的证券。

8、次级贷款

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 依靠正常的经营收入已无法保持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

9、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员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控制和调节信用量和货币量的一种手段。

10、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办理贴现业务所取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贴付一定利息,再将票据转让给中央银行的一种行为。

11、大额可转让存单

大额可转让存单是指银行发行的不记名的、金额固定且较大,并且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证券化存款凭证。

12、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创造新的金融市场、金融商品、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调节方式。

三、简答题

1、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我国货币分为四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信用卡类存款

M2=M1+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

2、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1)、利润的平均水平

(2)、资金的供求状况

(3)、物价的变动幅度

(4)、国际经济环境

(5)、政策性因素

3、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一国的经济状况

(2)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3)一国的货币流通状况

(4)一国利率水平变动

4、商业银行的贷款按照其风险度划分为哪几种?

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5、简述商业银行的作用?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4)、金融服务

6、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有哪些?

(1)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

(2)对政府的贷款

(3)金银、外汇储备业务

(4)证券买卖业务

7、通货膨胀有哪些影响?

(1)、会引起社会不公平和专断的所得

(2)、会危害依靠工资、救济金、退休金等各种货币固定收入者,使他们的实际收入水平因物价上涨而不断下降;

(3)、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心理,造成“纸币烫手”、抢购商品的现象;

(4)、在连续通货膨胀中,由于物价波动剧烈且无从预测,常常会引起资源分配的不当 和浪费;

(5)、一国的通货膨胀经常长期的出现,必然引起国际收支的恶化,黄金外汇外流。

8、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哪些?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9、金融市场的功能有哪些?

(1)、金融市场能够迅速有效地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2)、金融市场价格的流动和变化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及时反映经济的走势

(3)、金融市场为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金融间接调控提供了条件

(4)、金融市场的发展不仅为金融资产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而且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

(5)、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居民金融资产多样化和金融风险分散化

10、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负相关

(2)、超额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额准备金对活期存款的比率,货币乘数与超额准备金负相关

(3)、通货比率,是指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货币乘数与通货比率负相关

11、说明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是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

三者之间的联系: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取得利润,而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作到流动和安全。

三者之间的矛盾:商业银行要增强业务经营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就要影响所能获取的利润;商业银行要增强利润,就要威胁业务经营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四、论述题:

1、试论述中央银行如何通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治理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普遍的、显著的上涨的现象。

(2)通货膨胀造成强制储蓄、减少投资、不利于社会公平、扭曲资源配置。

针对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治理。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力,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措施。治理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最终使物价下降。

(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和贷款规模,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治理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应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随之提高,商业银行会相应减少贷款数量;或者商业银行提高对企业放款的利率,从而收缩贷款规模,最终使货币供给量减少,物价下降。调整再贴现率还具有告示效应,对短期利率起导向作用。

(3)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措施。治理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应卖出有价证券,减少流通中现金或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使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亦随之减少,最终使物价回落。

通过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操作,使货币供给减少,导致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下降,从而使投资和消费下降,最终控制物价水平的上涨。

2、试论述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机制?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就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一方面增加了商业银行应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货币乘数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和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抽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相应缩减。反之,过程则相反。

(二)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利率,影响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就提高再贴现率,使之高于市场利率,这样就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贴现的数量,使其准备金缩减。商业银行就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从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使银根紧缩,市场利率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反之,过程则相反。

(三)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篇3:金融学期末复习范围

物流金融是金融机构的一种新兴业务模式, 也是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增加利润的新途径。国内物流金融研究起源于罗齐等[1]在2002年提出的融通仓概念, 为解决融资难题, 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共同协作, 进行金融业务创新提出的一种思路;2004年邹小凡等[2]根据物流业的独特运动规律提出物流金融概念, 对物流业所涉及的金融活动作了全面介绍;2005年陈祥锋等[3]提出了金融物流的概念, 给出了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多种模式。2009年吴小梅指出了3PL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作用和应该具备的条件[4]。

供应链理论将企业的经营看做价值增值的过程, 主张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供应链金融则是从供应链角度对中小企业开展综合授信, 并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转变为供应链的风险管理[5]。

本文主要介绍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包括仓单质押业务、静态质押业务、动态质押业务、物流金融结算业务、 保兑仓业务、订单物流业务及授信融资业务, 并结合各自特点指出适合开展各项业务的企业类型及其运作流程。

2仓单质押业务

仓单质押是指客户 (货主企业) 把货物存储在 (物流企业) 然后凭借物流企业开据的货物存储凭证——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根据商品价值向客户提供贷款, 同时对其仓单进行质押。物流企业根据仓单提货, 客户在赎回仓单之前无法提货。如果客户逾期无法按时还款, 银行随时可凭借提单向物流企业申请提货[6]-[7]。

仓单质押要求提货以仓单作为依据, 因此质押物应该是在港口等大型物流站场存储的, 存储批量交大的, 保质期较长的货物;而融资对象则主要是从事大宗贸易的商业、生产企业。仓单质押适用于具有大量存货, 且缺乏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仓单质押业务当中, 银行见到仓单即可办理业务, 无需提前同物流企业沟通, 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降低了业务办理成本。但此时要求物流企业本身具有较高的信用, 能够随时根据仓单兑付货物, 不会在无提单的情况下向货主兑付货物, 通常是港口的大型公共仓库。

3静态质押业务

静态质押是指融资企业将抵押货物交给第三方物流, 取得贷款后就不再变动, 一直到抵押结束, 贷款清偿后抵押物才能重新流通使用。静态质押信贷是动产及货权质押信贷业务中最基础的产品。质押物不允许以货换货, 称为“特定化库存模式”。

静态质押适用于除了存货以外没有其他质押物, 又有融资需求的企业, 该企业拟质押的存货必须符合金融机构质押商品目录制度, 便于保管, 并且该货物在质押期间不需要用到。

4动态质押业务

动态质押是指银行在融资服务中, 接受贷方质押的动产形式可以多样, 质押的动产在不同阶段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比如原材料、产成品或者半成品等形式, 这些动产之间可以互相置换;同种货物也可以不断更新库存, 以避免货物过期报废, 只要质押货物价值在临界点以上以保障银行贷款安全即可[8]。

该业务模式要求物流企业拥有完善的信息系统, 与银行联网, 便于银行随时查看剩余存货价值;每一笔货物出库业务不需要银行分别授权, 当剩余存货价值高于临界点, 信息系统可自动授权出库;由于货物经常置换, 价格变动频繁, 要求物流企业熟悉商品的市场价格波动, 以便随时将存货价值更新, 便于银行控制风险。

该业务适用于中小生产企业、商业流通企业, 这类企业缺乏可抵押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 (原材料、产成品) 在总资产中占比较大, 这些资产因为经营需要处于流动过程当中, 同时如果静止不动很容易发生贬值风险。

该业务由于存货种类多, 本身存货处于变化过程当中, 存货价格也存在变化, 因此对于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5物流结算金融业务模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5.1垫付货款业务

垫付货款模式是指供应商将货权转移给银行, 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 当借款企业 (提货人) 向银行偿还货款后, 银行向金融仓储企业发出放货指示, 将货权转移给借款企业。如果借款企业不能在规定的期间内向银行偿还货款, 供应商承担回购义务。

运作流程:1供应商将货物发送到3PL指定的仓库;2供应商开具转移货权凭证给银行;33PL提供货物信息给银行;4银行根据货物信息向供应商垫付全部货款;5借款企业还清货款;6银行开出提货单给借款企业;7银行向3PL发出放货指示;83PL根据提货单及银行的放货指示发货。

这种模式对于只有一家供应商面对众多中小型采购商的融资企业优势非常明显, 3PL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间接融资功能, 而且可以成为中小采购商的采购中心, 起到降低采购成本的效果。

5.2代收货款业务

代收货款是物流公司为企业提供投递实物服务的同时, 帮助卖方向买方收取货款, 然后将货款转交卖方, 并从中收取一定比例费用。其具体流程如下:卖方与物流公司签订《委托承运和委托代收货款协议》, 卖方将客户订购的物品交付物流公司寄递, 并由物流公司的终端派送人员在上门投递的同时, 根据投递详情单上标注的应付金额代卖方向客户收取货款, 物流公司再定期将代收的货款结付给发货方。

这种业务模式适用于各类邮购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商贸企业、金融机构等。

6保兑仓业务模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保兑仓是指企业向合作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开出承兑汇票, 且由合作银行承兑, 收款人为企业的上游供应商, 供应商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开始向物流公司或仓储公司发货, 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 若融资企业无法到期偿还银行敞口, 则上游生产商负责回购质押货物[9]。

运作流程:1买方向银行缴存一定比例的承兑保证金; 2银行签发以卖方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3买方将银行承兑汇票交付卖方, 要求提货;4银行根据买方缴纳的保证金的一定比例签发提货单;5卖方根据提货单向买方发货; 6买方实现销售后, 再缴存保证金, 重复以上流程;7汇票到期后, 由买方支付承兑汇票与保证金之间的差额部分。

卖方应为知名品牌 (省级及以上) 产品生产厂家, 经营规模大, 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

7订单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订单融资指借款企业凭信用良好的买方的采购订单, 在技术成熟、生产能力有保障的条件下, 由银行提供专项贷款, 供企业购买原材料组织生产, 借款企业在产品交货给买家, 并收到货款后立即偿还贷款的业务。

该业务具体运作流程如下:1企业首先与购货方签订购销合同, 获得销售订单;2企业与供应商签订原材料供应合同;3企业持销售订单和供应合同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4银行确认合同的真实性, 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后, 企业在银行开立销售结算专用账户;5企业与银行签订订单融资合同及相关担保合同;6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企业须按合同规定用途支用贷款、完成订单项下交货义务;7购货方支付货款, 银行在专用账户扣还贷款。

订单物流金融业务贷款发放的对象是资信良好的大型工商企业的缺乏生产流动资金的中小供应商, 贷款用途是满足已经获取销售合同的原材料采购资金需求。这种业务由于下游采购商具备回收成品的能力, 因此相应风险较小。同时, 这类业务往往伴随物流企业对其原材料、产成品运输的监管服务。

8授信融资业务模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统一授信指商业银行对单一法人客户或地区集团, 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 统一确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 并加以集中统一控制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物流金融领域的统一授信, 指银行在授信额度控制范围内将贷款发放业务授权物流企业负责, 由物流企业对业务每一笔借款业务的风险进行管理。这样的融资模式, 提高了融资活动的效率, 增加了物流企业的收入, 同时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物流企业具有较高的净资产以承担因为贷款审批不严给银行造成的坏账损失。

9结束语

物流金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业务, 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本文列举了几种常见模式和适用领域, 希望能够为那些利用物流金融模式获得融资的企业选择合适的业务模式提供指导。

摘要:物流金融模式众多, 各自业务流程、适用领域差异显著, 实践中人们经常将其概念混淆, 或者不能正确地选择最合理的业务模式。因此, 文中将简单介绍常见业务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并介绍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罗齐, 朱道立, 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 2002, (2) :11-14.

[2]邹小凡, 唐元琦.亟待关注的领域:物流金融学[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 (11) :163-165.

[3]陈祥锋, 石代伦, 朱道立.融通仓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J].科技导报, 2005, (9) :30-33.

[4]吴小梅.物流金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增值服务[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 31, (9) :7-9.

[5]闫俊宏, 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 2007, (2) :14-16.

[6]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 (2) :19.

[7]曾文琦.关于仓单质押贷款业务的分析与实现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05, (6) :77-80.

[8]毛敏, 付恒.第三方物流在动态质押供应链融资模式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 2012, (32) :19-20.

篇4:金融学期末复习范围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规模经济;范围;研究

一、 金融控股公司的规模经济探讨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合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n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伸而来。

金融业规模经济是指随着机构业务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平均单位运营成本的下降以及平均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金融机构的规模经济是指在经营范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融资规模的扩大导致平均单位融资成本下降而产生的经济,如存款规模、贷款规模、证券市场融资规模等。

一般认为,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其规模经济更容易形成,一般工商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不仅受到社会对该产品总体需求数量的限制,而且还受到社会对象对产品的规格、款式和质量等不同偏好的限制,而银行则很少受这种限制。而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在既定的业务资源投入下,降低了交易费用,增加了收益,节约了投入资本和其他资源,促进了银行规模经济的形成。

同样的,金融业也存在一个最适规模问题,无限制扩展会存在规模不经济,这是由于规模变大后,更难以协调、监督和管理,降低整个机构的效率,出现资产质量差、盈利能力低、效率低下和较弱的资本结构。规模经济可以从金融服务的生产中产生,也可以从对金融服务的消费中产生。从服务的生产来看,一般认为,当某一机构提供特定服务组合的成本低于多家专业机构提供同样种类服务的成本时,即存在规模经济。

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金融机构能从规模经济中获益的许多直观的观点在于:(1)可以利用自身的分支机构和其他姐妹机构的销售渠道以较低的边际成本销售附加产品;(2)可以通过系统内部整合行销分析,因而可以更容易地面对客户需求状况的变化;(3)由于金融机构彼此间的产品差异不大,考虑便利性时,客户往往倾向在同一金融体系使用不同的金融服务。扩大了金融控股公司体系的交易规模。(4)可以将管理客户关系的固定成本分摊到更广泛的产品上。

公元1960及7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对银行规模经济的实证考察,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基本上,金融业是受到管制的服务业,不像制造业可以在既定的资源下,尽力去追求规模经济,另一方面,金融环境也不断地在演变,制度的因素,管理者的风险偏好都会影响规模经济的形成。

自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家对银行规模经济问题做了多方面的研究。

Baumol(1982)假定成本的增减比例与产出的规模及构成相关,并首次运用规模弹性来衡量经济体的规模经济性。在随后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将银行分为两组,一组样本主要由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银行组成,研究表明资产规模为1亿美元左右的银行存在规模经济。

Berger、Hanweck、Humphrey(1987)认为,在小型金融机构中,规模较小的银行存在规模经济,在总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银行中,往往存在规模不经济或规模经济不明显的现象。另一组样本由大型金融机构构成,Hunter和Timme(1986)发现,对于单银行制的银行控股公司,其规模经济的上限为42亿美元,而对于多银行制的银行控股公司,其规模上限可以提高到125亿美元。1990年,他们将这一上限重新界定为250亿美元。

Nourlas、Ray和Miller(1990)认为,总资产超过60亿美元的银行出现了规模不经济。Ashton(1998)对英国银行业的研究表明,总资产规模在50亿英镑以上的银行出现了规模不经济。

总结西方研究的观点,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银行业具有比较平坦的U型成本曲线,中型银行的效率通常高于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不同国家间存在差异,并且由于技术进步,如计算机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银行业的效率在最近几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本研究的观点,金融机构并不适用规模经济的概念,直至今日,我们没办法得出大的金融机构具有比中小规模者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原因有几点:

1. 基本上,金融机构的产出是靠人和知识而非靠机器设备,而人受限于工作时间和知识,其在一定的时间的产出要提高的程度是有限的。假设有两家银行A,B都办理放款L1,L2,员工各有P1,P2,P1=5P2,生产要素可以自由移动,而且劳动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所以最后工资是均衡的W,每人的工作时间也就限定于T,平均每件贷款案要工作0.1T,也就是每人每天只会工作十件(T/0.1T=10),加班另有加班费,可贷资金分别为1000K,100K,第一期已贷出50%的资金为500K,50K。假设资金市场是完全竞争,利差是均衡的R,如果两家银行规模成长率都想成长50%,A要贷出250K,B要贷出25K,A银行的工作效率要达到250K/P1=250K/5P2(因为P1=5P2)=50K/P2,B银行的工作效率要达到25K/P2,姑且不论时间的限制,这时A银行势必要付出更高的工资,以符合员工的生产力,否则员工会跑到别家银行,不可能达到业绩,若考虑时间的限制,不提高业绩目标,就得增加人手,最后成本还是提升了。也就是说:

S1=W*P1,S2=W*P2

(△K1/K1t)/(△S1/S1)=(△K2/K2t)/(△S2/S2)

两家的规模效益还是一样的。

2. 一般规模经济的生产函数被假设为齐次生产函数,一起生产弹性大于一或小于一来判定生产是属于规模经济(或不经济)的阶段。但是,这个假设如果用在金融业会有较大的扭曲,金融业每一单位的产出其投入的生产要素不是对称的,也就是一个小产出跟大产出可能两者投入的时间相差无几,例如一笔100万的支票存款跟一笔100块的现金存款两者的工作时间可能差不多,可是,后者的业务规模只有前者的百分之一。或是同一产出可是投入会相差好几倍,例如甲乙同样一笔100万的房地产贷款,由于两者的申请人及房产的条件差异很大,可能导致甲案比乙案要多花好几天的工作时间。也就是说存在着△K1<△K2,反而△S1>△S2服务导向的现象,使得规模经济的效应会被误导,以为这是规模经济或是规模不经济。反之,也存在着银行行业性质不一样,而被看成是规模经济,例如专作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人少,却人平均业务量很大。这时跟一般银行比,就没有相同的基础了。

3. 另外,金融业的规模其实跟政府的政策及经济景气有很大的关联,我们很难光从资产规模和收益的提升,其实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及其生产力并没变,只是环境条件变了,如果我们根据环境条件变化的结果来推论规模经济或不经济,恐怕会倒因为果。

4. 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其产出与投入大部分的情况是同比增长,例如如果银行已无超额准备,没有新的存款,就不可能有新的贷款,但是存款是要支付利息的,它不像是固定设备在那儿,可以直接摊提成本的,也就是说要扩大规模,所花的成本跟收入存在着线性比率的关系,因为存放款的利率是连动的。如果存款已充分利用配置尽时,若要增加放款扩大业务规模增加收入,就得增加新的存款,但是新的存款是要付出利息,

若△L/Lt=△(rLLt+1-rDDt+1)/(rLLt-rDDt)

规模扩大了,平均成本并没有降低。

5. 如今全球都一至对金融机构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一管制原则事实上使规模经济的讨论已失去意义,说明如下:K—自有资本;Q—资本充足率;Λ—风险权数;D—存款;L—放款。

假设银行只作存放款业务:

L放款受资本充足率的制约:(Kc/Lλ)<=q (1)

L同时也受存款资源的制约:L<=D(1-a-e) (2)

也就是说,有多少资本可以承担多大业务规模的风险是有一定的管制的,金融业强调的是在良好的风险管理之下,充分获取经济资本的最大收益,而无谓的一直扩大规模,有时反而是一种风险。

二、 金融控股公司的范围经济

金融跨业经营的另一好处常被提及的是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从产品的角度参考一家厂商生产多种产品的效益,也即产品多元化的收益。

有研究认为如果银行同时经营N种资产的成本小于N家银行分别经营其中一种资产的总成本,则表明一定存在范围经济。从国际大银行的扩张来看,规模的扩张一般是伴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而不仅仅是同一产品链的数量扩张,甚至横跨几个行业的金融机构还能获得互补的协同效益(Weston,1990)。

一般来说,实现范围经济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其一是厂商生产多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基本相同,即生产多种产品的要素投入不具有显著的专用性(注),这才能使产业获得与供给范围扩大相联系的范围经济;其二是同一顾客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同一顾客的不同需求可以同时被满足,这才能使产业获得与需求扩张相联系的范围经济。范围经济在此前提条件下之所以会实现,是因为信息的可复制,即同一信息可多次适用于不同的产品。

对于金融业而言,其范围经济可来源于投资、储蓄、信贷和保险产品的交叉营销,金融产品的互补性较强,如按揭贷款和有住房抵押品的寿险保单、汽车贷款伴随汽车保险等;此外,消费者在一个全能化的机构购买产品比在专业化机构中购买相同的一系列产品的搜寻成本、信息成本、监控成本和交易成本更低。

有学者对对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效应,从收入增长和成本节约两个方面对范围经济做定量分析。前者是和需求相联系的效率来源,后者是和供给者相联系的效率来源。Walter(1994)构造了全能银行的收入增长方程:

InS1+1=α+β1NTR+β2DPL+β3LA+β4S1+ε1+1 (3)

其中,S1+1、S1分别表示计算期和基期银行的资产规模或资本规模;NTR表示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收入中的比重;DPL表示贷款资金中来源于存款的比重(存贷比);LA表示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

β1、β2、β3分别表示上述3个影响因素对银行资产增长的对数的回归系数,β1+β2+β3表示银行活动范围对银行资产(资本)增长的总影响,如果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上β1、β2、β3能够通过不为零的系统检验,则表明银行活动范围对其资产增长速度确有影响,即银行存在范围经济;β4表示银行规模增长的弹性,反应银行资产的增长速度是否和银行规模有关,如果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上β4通过不为1的检验,则表示银行资产的增长速度受到自身规模大小的影响;ε1+1为残值项。概括而言,该方程式说明:银行发展水平(资产增长速度)的快慢是否受到自身规模和活动范围的影响。运用该方程分别对公元1980年~1986年及1986年~1990年这两个时期美国的银行样板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下列的结果:

超大规模银行和小银行存在明显的范围不经济,大银行和中等银行则存在明显的范围经营。表现在非利息收入增长对银行资产的扩张有显著影响,非利息收入被视为银行活动范围扩张的典型指标,因此,认为全能银行存在范围经济。

本文认为小银行之所以显不出范围经济,可能的原因在于其负担多样化服务的平均单位成本相对要比中大规模的银行来得高,因为服务的基础设施是差异不大的。至于超大银行则是已经进入服务的边际成本递增的阶段,例如服务人员的工作已经饱和,要再加一组人,否则无法服务全部的客户。事实上我们不能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特别是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CRM)的技术和知识库的技术,CRM将从多样化的需求面为金融集团增加利润,知识库的共享将从供给面大幅降低金融集团的服务成本,而网络银行的服务方式,更使小银行和中大型银行可以在服务效率及成本降低上一争长短。

三、 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

在波特(Porter,1980,1985)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著作中,曾强调过协同的重要性,那些相互支持和补充的业务单位由于不同实体间的协同效应,能产生价值创造的效果。假设条件是业务单位越有相关性,能获得的协同效应也就越大,由于相关性增加了协同水平,它可以看作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波特详细描述了相关性是如何促进竞争优势的,其中的两种主要方法是资源的共享和技能与专长的转移。协同效应可以通过不同性质或功能的活动来实现,例如管理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生产整合、营销整合和资本整合,由此带来的协同效应可以分别称为管理协同效应(MANINT)、营销协同效应(MKTINT)、生产协同效应(PRODINT)、人力资源协同效应(HRINT)和财务协同效应或资本协同效应(CAPINT)。这4种协同效应领域:销售(营销)、运作、投资和管理—都与公司业绩有关系,协同效应对盈利有重大影响,但程度大小取决于特定的业务领域和类型。只有管理协同效应对所有行业都有较好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全能银行协同效应的经验研究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成果,但还缺乏公认的一般方法,而由于研究方法、角度和具体对象的不同,结论也不尽相同。

本文的观点,协同效应要能发挥,是需要协同双方或多方的组织目标和绩效目标是一致的,才有显著的效果,举例来说,一个证券子公司接受保险子公司的联合行销计划,希望能透过证券经纪人推广寿险产品给他的证券客户,但寿险商品的业绩计算和奖金制度相对得要比证券业务差,可想而知的是,证券经纪商的时间是有限的,它会花在对他利益最大的项目上,因此协同效应是无法期待的。但是回过头来想,我们适应让一个人同一段时间同时做好几件事,还是让他同一件事做好几件,这是没有立即得出结论的,因为是人在做事,不是机器,同时所做的事,没有一件事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再考虑绩效与奖励的因素就更为复杂,这也就是本研究认为过度引用制造业的分析角度来看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恐怕会有很大的扭曲现象,制造业的标准化程度是相当高,生产要素如果是相同的,产出规格如果是一样的,我们几乎可以说产出的东西是相同的,例如手机的代工,发包厂商把规格及材料定好,同时发给三家代工,出来的手机是一样的。而透过电脑的排程,同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三种不同规格的东西,金融业里这样的事情已经逐渐交给了ATM自动提款机。

四、 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接着考虑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银行跟单一银行的经营绩效,何者会有较佳的表现呢?

苏怡心“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前后旗下子公司经营绩效之评估—Generalized Translog成本函数之应用”(2005),其研究中国台湾地区的14家金融控股公司,在金控成立后,各金融控股公司是否确实能充分发挥其成本、规模、范畴等各方面综效优势,提高其经营绩效,探讨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前后旗下银行、保险、证券及票券四种业务子公司的经营绩效,以公元1998年~2004年间为研究期间进行分析。采用以Box—Cox型式将产出加以转换的一般化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利用纵横数据(Panel Data)中的固定效果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衡量并比较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前后旗下子公司的成本效率、规模经济及范畴经济的效果。

实证结果显示,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在金控成立前后的绩效表现并没有差距很多,而且成本节省的效果也未显见。整体而言,金控成立后旗下银行子公司在规模经济与范畴经济等指标的表现上并不会变化很大;而证券子公司及票券子公司在规模经济与范畴经济等指标的表现上较佳;而保险子公司虽成本微幅下降,但在规模经济与范畴经济等指标的表现上较差。

江婕宁“美国金融控股公司与非金融控股公司经营绩效之比较—DEA之应用”(2002),在该研究中,“金融控股公司”在分成群组A与群组B的表现,发现大致上来说“金融控股公司”的效率值还是偏低,因而“金融控股公司”在经营效率上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金融控股公司”之所以绩效偏低,其认为大致可归因于整体金融景气不良及金控模式刚成立下资源整合并未达到最适,因而“金融控股公司”的绩效并没有高于“非金融控股公司”。但可肯定“金融控股公司”的整合确切带给银行初期经营绩效的降低,而此种暂时的低效率会随着母公司人员的删减、营运项目的扩充而消失。

林瑞茂“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效率分析”(2005)以资料包络分析法及主成份分析法为金融控股公司衡量他们的经营绩效,发现银行应摒除资产规模越大越好的迷思、应针对己身现有的资源做最有效率的运用,不应一昧盲从国际潮流而做相同模式的金融转型。

根据上诉的实证分析结果,我们仍无法确认,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金融机构会比同类的单一机构表现较佳。

本文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集团的经营的效益是要向外看,而非向内看,否则会失去焦点,我们从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立法用意也可以看出其所强调的两个重大作用:(1)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2)增强美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所谓维护市场的公平性,是让想跨业经营的金融业者都有法可依循,重点在维护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间的公平竞争。也就是说,从内部来看,只是能维护市场分配的公平竞争,是无法因为采用此新的制度而产生一个新的市场。

我们如果认真来看,金融控股公司的跨业经营模式就内部而言,是否能对整体社会福利有增加是有疑问的。考虑下面的式子:

新的福利=新的经济效益-新的社会成本

=资源节约(R)+新的税收(T)-新的监管成本(C)-新的失业成本(U)

=R+T-C-U

假设原来市场是均衡的,市场总额是一样的,金融控股公司对内只是经由市场充分配取得新的份额,所以政府税收没改变,就资源节约而言,从前述的分析看来,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协同效应上并没有显著的效益证明。但是为了这新的体制,势必要有新的监管模式,产生新的监管成本,同时金融控股公司经由整并旗下资源,或是并购其他金融业,势必造成一部分的生产要素释放出来,也就是产生新的失业人口。R+T-C-U<0的机会很大。所提对内看,似乎并不是一个合乎成本效益的选择。

但如果从外部来看,金融控股公司的资产规模扩大,经营业务范围广泛,营销技术的增强等等都是有利于金融集团向外竞争,站在国家的立场,也是彰显国力的一种表现方式,加上向外竞争的因素,经济福利可以重新衡量为:

新的福利=新的经济效益–新的社会成本

=R+T+TX-C-U+UX

由于国外业务的扩张,政府的税收增加了TX,同时金融集团为因应新的国外业务,也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UX,整体衡量,社会福利就很有机会增加了。

五、 结论

尚未有明显的实证资料显示,金融集团其规模及跨业经营模式,比中小型规模的银行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益的优势。

金融集团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益之所以无法像其他产业可以明显分析出来,甚至规模大也未必有效益,主要有几个因素:

1. 金融业是个受管制的行业,其经营规模受制于资本充足的限制,和监理机构对其经营规模与风险控管是否一致也有很大的关系。

2.金融集团的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也受制于主管机关对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间的防火墙设置是高还是低,越高,子公司间彼此资源的互通就难,越低则越容易,也就影响了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的效果。

3.金融机构所面对的风险是组合式时的风险比起其他产业对风险的判断要复杂,而其规模是否要扩张与否该管理者的风险偏好有几大的关系。同样规模的两家金融机构对同一件贷款案可能看法是完全不一样。

4. 有的银行善用科技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在网络与语音服务上,ATM功能的发挥程度,CRM的运用,来抢他跟大金融集团的竞争优势。

5. 站在客户服务导向,金融业其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未必是正相关的。

参考文献:

1.徐传谌,称贵廷,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改革策略透析.经济研究,2002,(10):22-30.

2.王聪,邹朋飞.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10):21-28.

3.于良春,高波.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效益与相关产业政策.中国工业经济,2003,(3):40-48.

4.邵东亚.全能银行的协同效应:概念框架、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经济评论,2004,(1).

5.林瑞茂.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效率分析.长庚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硕士论文,2005年11月.

6.Saunders and I.Walter.Univers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What Could We Gain.What Could We Los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7.Porter M.E.Cluster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1998,(11).

8.Vander Vennet,R.Cost and profit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universal banks in Europe.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Finance,2002,34(1):254-282.

作者简介:徐顺英,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7-07-27。

篇5:八下语文期末复习范围 - 副本

客观题(14分)

一、字音题

两字词(后单元课文附录常用词语易读错字,不含诵读、专题、名著、文言文)

四字词(后三单元所附的常用词语表,不含专题、不含诵读、名著、文言文)

二、字形题

两字词(后三单元所附的常用词语表不含诵读、专题、名著、文言文)

四字词(后三单元所附的常用词语表,不含专题、诵读、名著、文言文)

三、成语运用

均在后三单元附录常用词语表中,不含专题、诵读、名著、文言文,关注书下注释里有的四、连贯题(出两道题:排序和前后衔接)

结合语境,填顺序最合适的语句,要求反复读前后句。

五、文学常识考查:作品、朝代或国籍、作品。

范围:鲁迅、吴敬梓、林嗣环、泰格特、契诃夫、刘心武、莫怀戚、宋濂、李商隐、左拉、臧克家

六、修辞判断及辨析作用

七、古诗文默写(侧重后三单元)(10分)

范围: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2、《天净沙 秋思》3、《渔家傲》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无题》6、《夜雨寄北》7、《论诗》

要求:

1、直接默写

2、理解性默写

八、名著阅读(3分)

《水浒传》作家、朝代、主要人物及性格、情节、主题

十、文言文阅读(12分)

十一、范围:《送东阳马生序》

题型:字词解释(4分),句的翻译(4分),文章文意理解(4分)。

十二、记叙文阅读

(一)类型:小说(12分)

题型:

(1)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主要情节,主要情感等)(4分)(2)结合文意,理解语句作用(3分)(3)结合情节或理解主题和人物(5分)

(二)、议论文(9分)

(1)能判断文章的中心论点。(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段或篇。(3)会分析论据及论据作用。

十三、作文:(40分)

篇6:《教学设计》期末考试复习范围

2012年7月用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性模式包括肯普模式和(A)A.狄克—凯瑞模式 B.史密斯—雷根模式 C.史密斯模式 D.雷根模式 2.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性模式有(B)A.狄克—凯瑞模式 B.史密斯—雷根模式 C.史密斯模式 D.雷根模式 3.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四个发展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D)A.实质运算阶段 B.感性运算阶段 C.理性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目前网络教学设计模式的五种主要类型是讲授教学、个别辅导、讨论式、探索式和(A)A.协作式 B.发现式 C.研究式 D.探究式 5.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B)四个方面。A.教学艺术 B.教学媒体 C.教学过程 D.教学功能 6.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的五种类型是问题表、矩阵选择表、流程图、经验之塔和(A)A.算法型 B.整合 C.综合 D.分析

7.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包括指导性、整体性、操作性和(A)A.创造性 B.艺术性 C.连续性 D.目的性

8.在斯腾伯格的理论中,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包括元成分、操作成分和(A)A.知识获得成分 B.感性认识成分 C.理性认识成分 D.信息提取成分 9.一般认为,人类学习动机的来源主要有好奇心、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和(A)A.意志努力 B.满足感 C.自信心 D.针对性

10.分析学习者学习需要的两种基本方法为内部参照分析法和(C)A.表层参照分析法 B.深层参照分析法 C.外部参照分析法 D.中间参照分析法

11.按照ARCS模式,学习动机的来源包括注意力、针对性、自信心和(B)A.意志努力 B.满足感 C.兴趣 D.针对性

12.教育目标包括的层次主要有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D)A.课程目标 B.单元目标 C.课时目标 D.教学目标

13.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A)A.标准功能 B.方向功能 C.调动功能 D.评价功能

14.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大致要经历的四个阶段是模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A)A.形成教学艺术风格阶段 B.个性化教学阶段 C.独特性教学阶段 D.稳定性教学阶段 15.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中的三个领域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C)A.知识领域 B.感性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D.智慧技能领域

16.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一般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A)A.技术理论 B.媒体理论 C.教学理论 D.课程理论 17.教学情境设计的一般方式有故事化情境、活动化情境、生活化情境和(A)A.问题化情境 B.课堂化情境 C.现实化情境 D.知识化情境 18.构成物质教学环境的因素有教学设备、教学信息和(D)A.师生关系 B.教学技术 C.教学媒体 D.教学组织形式

19.班级教学的具体形式包括全班上课、班内小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班组现场教学和

(D)A.分组教学 B.个别化教学 C.集体教学 D.复式教学

20.构成教学活动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的四部分是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C)A.过程分析 B.内容分析 C.评价 D.实施

21.学校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包括的三种主要类型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B)A.团体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集体活动 D.共同活动

22.从人与外部接触的不同部位器官来看,教学媒体包括的三种类型是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

(A)A.视听媒体 B.交互媒体 C.单向媒体 D.多向媒体

23.从物理形态来看,教学媒体包括的五种类型是印刷媒体、光学媒体、音响媒体、视听媒体和(D)A.视听媒体 B.交互媒体 C.单向媒体 D.综合媒体 24.霍恩斯坦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四个领域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C)A.知识领域 B.感性领域 C.行为领域 D.心理领域 25.教学评价应该贯彻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和(D)A.结果性原则 B.目标性原则 C.过程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26.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四个发展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D)A.实质运算阶段 B.感性运算阶段 C.理性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7.教学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和(D)A.评估功能 B.考试功能 C.过程性功能 D.教学功能 28.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过程,其主渠道是(A)A.课堂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方法 29.目前网络教学设计模式的五种主要类型是讲授教学、个别辅导、讨论式、探索式和(A)A.协作式 B.发现式 C.研究式 D.探究式 30.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模拟型、游戏型和(C)A.综合型 B.整合型 C.问题求解型 D.指导型

31.构成心理教学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和(A)A.教与学的形式 B.师生关系 C.教学媒体 D.教学技术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教学方法 2.教学艺术 3.教学情境 4.教学环境 5.学习风格 6.学习方式 7.教学设计

8.教学过程 9.形成性评价 10.总结性评价 11.表现性目标 12.教学组织形式 13.教学设计模式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2.学习方式中的几个关系是指什么? 3.教学设计的共性要素包括哪些? 4.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有哪些功能? 5.教学媒体的使用原则有哪些?

6.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档案(袋)评价? 7.教学设计模式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8.在进行学习需要分析时,应特别注意哪几点? 9.选择教学媒体有哪些依据?

10.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主要功能? 11.学习方式中的几个关系是指什么? 12.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有哪些步骤? 13.教学评价的种类有哪些?

14.设计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5.教学设计模式的功能有哪些? 16.教学设计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17.设计教学情境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论述题(15分)

论述教学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试论教学设计的优势和局限。

谈谈如何处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的关系。试述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环节。

五、实际运用题(25分)

请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某一节课的教学情境进行简要的设计。请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某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设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术。

应用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课外活动的方案。

请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某一节课的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进行简要的设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见上文括号中。

二、概念解释题(每题4分,共16分)

1.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2.教学艺术:是教师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娴熟地运用知识、方法、技巧和创造力的综合表现,是教师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具有教师个性化、创造性特点的常教常新的教学实践活动。

3.教学情境:代表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或: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即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由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情感、兴趣、意志等)和客观环境因素(由教学手段创设而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和社会形象等)而构成的一定的教学氛围和场景,简而言之,就是“情”与“境”的有机融合。4.教学环境:是指对教学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因素的环境系统,是各种有形的“硬环境”和无形的“软环境”的综合,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方面。

5.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倾向与策略。

6.学习方式:是指为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方法、途径的总和。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7.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8.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相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它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认识活动。

9.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10.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11.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结果,它注重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它是开放性的,强调教学目标的独特性和首创性。

12.教学组织形式:又简称“教学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组合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结构形式。

13.教学设计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化的操作样式,它用简约的方式,提炼和概括了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解释和说明了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有关理论。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选择教学媒体有哪些依据?

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择媒体的依据一般采用以下五条:第一,教学目标;第二,教学活动内容;第三,教学对象;第四,资源环境条件;第五,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每答对一点给1.5分,给满为止。)2.学习方式中的几个关系是指什么?

答:一是教与学的关系;二是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三是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的关系;四是独立学习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的关系;五是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关系。(每答对一点得1.5分。)

3.教学设计的共性要素包括哪些?

答:第一,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第二,教学内容的分析;第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 4 第四,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每答对一点得1.5分)4.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有哪些功能? 答:(1)提高兴趣,促进主动学习;(2)增强协作活动,实现学习交互;(3)提供多种情境,实现研究型学习;(4)使用多种建构工具开展学习;(5)提高趣味性、真实性和新颖性。(每答对一点给1.5分,给满为止。)5.教学媒体的使用原则有哪些?

答:第一,教学性原则;第二,标准性原则;第三,技术性原则;第四,艺术性原则;第五,实时性原则;第六,参与性原则;第七,整合性原则;第八,目标控制原则;第九,内容符合原则;第十,对象适应原则。(每答对一点给0.5分,全对得6分)6.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档案(袋)评价? 答:(1)指导学生建立档案袋;(2)制作评价表;(3)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要与档案评价挂钩;(4)以月或半学期、学期为阶段,开展档案袋交流展示会。(每答对一点给1.5分)7.教学设计模式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答: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视为应用科学。(1分)第二阶段,美学对教学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1分)第三阶段,教学设计着重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2分)第四阶段,即90年代以来,在教学设计中起指导作用的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建构主义,同时,其他各派心理学对教学设计的实践都有影响。(2分)

8.在进行学习需要分析时,应特别注意哪几点?

第一,学习需要分析是指学习者方面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需要,更不是对教学过程、手段的具体需要;第二,获得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地反映学习者和有关人员的情况;第三,要注意协调参加学习需要分析的所有合作者;第四,要以学习行为结果而不是过程(手段)来描述差距,要避免用方法或手段找问题,避免在确定问题之前就急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五,要明确学习需要分析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的、无止境的过程,应该在实践中经常地对学习需要进行检验和评估,随时修订有关的资料。(每答对一点给1.5分,给满为止。)

9.选择教学媒体有哪些依据?

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择媒体的依据一般采用以下五条:第一,教学目标;第二,教学活动内容;第三,教学对象;第四,资源环境条件;第五,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每答对一点给1.5分,给满为止。)

10.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第一,再现功能;第二,集成功能;第三,交互功能;第四,虚拟功能。(每答对一点给1.5分)

11.学习方式中的几个关系是指什么?

答:一是教与学的关系;二是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三是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的关系;四是独立学习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的关系;五是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关系。(每答对一点得1.5分,给满为止)12.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有哪些步骤? 答:(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2)选择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3)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4)选择评价方式,设计测量工具;(5)整合、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每答对一点给1.5分,给满为止。)13.教学评价的种类有哪些? 答:(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自我评价;(4)诊断性评价;(5)形成性评价;(6)总结性评价;(7)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8)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前四个每条0.5分,后四个每条1分)

14.设计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4)情境的真实性;(5)情境的可接受性。(每答对一点得1.5分,给满为止。)15.教学设计模式的功能有哪些?

答:第一,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第二,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素材;第三,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第四,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指南和依据。(每答对一点得1.5分)16.教学设计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确定教学目标;二是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三是研究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四是教学过程相关措施的研究与分析。(每答对一点得1.5分。)17.设计教学情境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4)情境的真实性;(5)情境的可接受性。(每答对一点得1.5分,给满为止。)

四、论述题(15分)

1.论述教学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答案要点:(1)注意(1分)。没有注意就不可能产生学习。注意的特征有:选择性;新颖性;简洁性;适中性,期望性。(3分)(2)知觉。(1分)知觉具有下列和教学媒体设计密切相关的特征:整体性;相对性;对比性。(2分)(3)记忆。(1分)记忆具有下列和媒体设计有关的特性:组块性;有限性。(2分)(4)概念形成。(1分)媒体设计应考虑概念形成过程的下列规律:第一,从实例出发而不要从定义出发;第二,既要使用正例,也要使用反例;第三,应使用与正例相近的反例;第四,列出属性表比直接用文字定义概念有效。(4分)

2.试论教学设计的优势和局限。

答案要点:教学设计的优势:第一,教学设计比较充分地注意到学习者的特点;第二,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一致进行;第三,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促进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有效使用。(每条答出要点给2分,在此基础上能适当展开得3分)

教学设计的局限:教学设计不可能事先预见和解决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1分);教学设计最后形成的教学方案不可能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做非常精细的设计(1分);实际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1分)。

3.谈谈如何处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的关系。答案要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是根据评级内容的焦点的不同而区分开来的。前者主要是关心和检查用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它倾向于较多地使用形成性评价;后者则主要关心学习的成效和成绩,它倾向于较多地使用总结性评价。(2)传统的学习评价往往片面注重学习结果评价,而轻视学习过程评价。

(3)在新的评价理念中,应该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两者并重并相互促进。

(4)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应该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强调适合于具体情境。(5)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都各有多种不同的具体形式。(每条答出要点给2分,能在要点基础上作适当展开给3分)4.试述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环节。答案要点: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总体上来说一般包括六个基本环节:(1)准备阶段的教学设计;(2)感知阶段的教学设计;(3)理解阶段的教学设计;(4)巩固阶段的教学设计;(5)运用阶段的教学设计;(6)教学过程的评价设计。(每条答出要点给1分,在此基础上能适当展开得2分,6条共12分)以上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的设计,反映了教学过程在时间等方面的连续性特征,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有着各自的相对独立地位和独特的作用;同时各个环节又是循序渐进,互相联系、渗透、衔接的。(3分)

五、实际运用题(25分)

1.请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某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设计。本题为开放性题,没有标准答案。给分维度为:设计的完整性(4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4分);运用有关知识的准确性(4分);设计思路的清晰性(4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适合性(4分);设计方案的特色性(3分);文字表述的流畅性(2分)。2.请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某一节课的教学情境进行简要的设计。本题为开放性题,没有标准答案。给分维度为:设计的完整性(4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4分);运用有关知识的准确性(4分);设计思路的清晰性(4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适合性(4分);设计方案的特色性(3分);文字表述的流畅性(2分)。3.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术。答案要点:第一,引起并维持注意力的技术。(1分)主要有:一是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二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三是似是而非和令人惊奇。(2分)第二,加强针对性的技术。(1分)主要有:一是确保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降低所呈现的新学习材料的生疏程度;二是向学习者说明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现有价值;三是逐步使学习者相信现在所学习的东西对将来有价值。(2分)第三,建立自信心的技术。(1分)主要有:一是清楚明确地向学习者阐明学习目标;二是课堂教学与学习任务循序渐进,使得学习内容容易掌握;三是允许学习者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和达到成功结果的程度。(3分)第四,产生满意感的技术。(1分)主要有:一是对学习者的学习业绩提供反馈;二是鼓励作出概括、迁移。(2分)

(结合教学设计,每个要点给3分)

4.应用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课外活动的方案。

本题为开放性题,没有标准答案。给分维度为:设计的完整性(4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4分);运用有关知识的准确性(4分);设计思路的清晰性(4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适合性(4分);设计方案的特色性(3分);文字表述的流畅性(2分)。

上一篇:保运二区2013年工作报告下一篇:烘培间管理制度